如何理清二戰史脈絡?
喜歡二戰史,看了不少紀錄片和書,但是結果發現自己的思路不但沒有清晰,反而更加糊塗。還請能抓住歷史脈絡的人幫一下忙。
寫在前面:我這幾天看了不少關於二戰的紀錄片和書籍,把二戰的經過終於梳理清楚了,這裡用我習慣的方式做個筆記。因為看的紀錄片和書籍主要是著眼於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所以這篇筆記里暫時沒涉及到我國的抗日戰爭。關於抗日戰爭,我後面會單獨寫一篇文章來詳細敘說。
我把從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起,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止的這6年左右時間,按年份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1939-40年、41年、42年、43年、44-45年,姑且把它們各起個名字叫「烽火歐洲」「擊蘇襲美」「戰爭轉折」「盟軍反攻」「軸心崩潰」,這樣雖然有些粗糙,但能大概說清戰爭的走勢。第一階段,德國東征波蘭、北伐北歐、西吞法國、南並巴爾幹,在歐洲大陸上大殺四方,無人可擋。但到了第二階段,蘇聯以強大的力量阻遏了德國的閃電攻勢,而年底日本對美國的偷襲更將可怕的敵人拉入了戰爭。在第三階段,同盟國在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東線戰場相繼贏得轉折點性質的勝利。在第四階段,掃清了北非的盟軍開始進攻西歐大陸,蘇聯在東面的戰場大舉反攻。到第五階段,軸心國崩潰,德國、日本相繼投降(義大利早在上一階段就已投降),戰爭結束了,世界歷史迎來了新的一頁。因為二戰的內容太過龐大,本人能力又十分有限,這篇只能起一個梳理脈絡的作用,錯誤之處,歡迎指出。如果對二戰歷史有興趣,推薦先看紀錄片《二戰啟示錄》《二戰全彩實錄》《二戰中的指揮官》、書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喜馬拉雅音頻《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口氣讀完二戰史》、以及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相關條目。
一、 烽火歐洲(1939、1940年)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地圖,信息量很大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在德軍閃電般的攻勢下,波蘭落後的軍隊迅速瓦解了。波蘭的盟友英國、法國向德國宣戰,卻並沒有採取大規模的行動,而是形成了「西線無戰事」的「奇怪的戰爭」。與德國簽有《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更是趁機從東面也入侵波蘭。只用了一個月,戰爭就結束了,波蘭全國領土被德國、蘇聯瓜分。
11月,蘇聯入侵芬蘭,國際聯盟將蘇聯除名。在芬蘭人的英勇抵抗下,蘇聯損失慘重。這既因為芬蘭人主場作戰、軍隊素質高,又因為蘇聯在大清洗中清洗掉了大量的優秀軍官。最終蘇聯憑藉雄厚的實力取得慘勝,芬蘭被迫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
在蘇芬戰爭中,英國曾試圖切斷瑞典鐵礦運往德國的路線。1940年,英國決定在挪威海域佈雷。為保住來自北歐的鐵資源,德國入侵了挪威,不幸的丹麥也慘遭入侵,只因為它是德國入侵挪威必需的跳板。弱小的丹麥遭到入侵就立刻投降,而挪威卻堅持了兩個月。
5月,德國兵鋒西指,幾天內就閃電般地攻陷了荷蘭和比利時,駐守在馬其諾防線北側的英軍、法軍北上迎擊,這落入了曼施坦因的圈套,德軍出其不意地從阿登山區突入,「閃擊戰之父」古德里安率領坦克部隊果斷前進,切入到盟軍側背,形成圍殲之勢。盟軍被迫在敦刻爾克乘英國的大小船隻撤退到英國,這就是代號為「發電機行動」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無力抵抗的法國在德軍的繼續進攻下被迫投降,一部分國土被德國和義大利佔領,另一部分國土則由貝當的「維希法國」管理。戴高樂在倫敦發表演說,不承認維希法國的合法性,組織自由法國繼續抗爭。幾乎與此同時,蘇聯吞併了位於波羅的海的三個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曼施坦因計劃,盟軍被迫於敦刻爾克撤退
攻克法國後,希特勒著眼於英國,制定了「海獅計劃」準備登陸英國。為爭奪登陸作戰必備的制空權,德國空軍從8月開始展開對英國的空中攻勢,英國軍民在丘吉爾的領導下奮勇抵抗,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進行了激烈的作戰,這就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不列顛空戰。到1941年不列顛空戰以英國勝利、德國失敗的結果畫上句號,德國不得不接受入侵英國計劃破產的事實。
1940年9月,在利比亞的義大利軍隊入侵埃及,卻被英軍擊敗並在12月反推至利比亞。10月,義大利入侵希臘,卻迅速失敗反而被希臘軍隊反推到阿爾巴尼亞。德國被迫捲入戰爭,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經過一系列戰役後,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爭最終以軸心國的勝利結束,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落入了軸心國的掌控之內。希特勒在次年又將隆美爾派往北非營救義大利。隆美爾取得了一系列勝利,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軸心國在地中海、北非戰場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德軍因此推遲了入侵蘇聯的時間,希特勒後來為之懊惱不已。
二、 擊蘇襲美(1941年)
1941年6月,德國發起了「巴巴羅薩」行動,三路大軍入侵蘇聯。
北方集團軍群攻佔波羅的海三國,包圍列寧格勒,列寧格勒保衛戰開始。
中央集團軍群攻克斯摩棱斯克,兵鋒直指莫斯科。
南方集團軍群在基輔大勝蘇軍,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殲滅戰。
注意北線的列寧格勒、中線的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南線的基輔和斯大林格勒
但是,當莫斯科戰役開始時,已是是10月了。11月斯大林在紅場閱兵,受過檢閱的部隊立刻開往前線保衛家園。英勇的紅軍戰士奉獻出勇氣、鮮血和生命,在朱可夫元帥的率領下頑強抵抗德軍的進攻。寒冷的天氣也給了入侵者嚴重的殺傷,不可一世的德軍的攻擊勢頭被阻遏了。
7月,英美凍結了日本的資產,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政策。這將對在亞洲戰場作戰的日軍造成釜底抽薪的打擊。12月,日本在太平洋上對英美髮起進攻。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不宣而戰,讓原本主張孤立主義的美國民眾大怒,轉而贊同參戰。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本宣戰,參謀長馬歇爾運籌帷幄,美軍將士加入對軸心國作戰的戰場。但在之後的半年裡,太平洋戰場上仍然是日軍佔據著優勢地位,四處擴張。而大西洋戰場上,德國的潛艇部隊在鄧尼茨的指揮下,運用狼群戰術,對盟軍航運船隻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另一個信息量很大的地圖,注意中途島、瓜島、沖繩島的位置
三、 戰爭轉折(1942年)
1942年5月,在太平洋的珊瑚海發生了日軍對抗盟軍的航母對戰。日軍航母祥鳳號被擊沉,翔鶴號受到重創,瑞鶴號飛機損耗嚴重。美軍航母列星頓號沉沒,約克城號受傷。這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擴張勢頭第一次受到阻遏,盟軍保住了美國到澳大利亞間的交通線。
6月,中途島海戰爆發,由於珊瑚海海戰的原因,日本的翔鶴、瑞鶴兩艘航母均缺席了這次海戰,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卻在緊急修復後參與戰鬥。日軍設下圈套,意圖通過進攻中途島將美軍航母從珍珠港內引出,再對美軍航母進行打擊,但他們的進攻意圖被美軍破譯了。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將計就計,制定了反埋伏的作戰計劃。雙方的轟炸機從航母甲板上起飛飛向對方的航母,這場激烈的海上較量的結果是,日軍的四艘航母相繼沉沒,而美軍只損失了剛剛修好的約克城號。這場海戰過後,日軍半年以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不復存在。
8月,瓜島戰役開始,盟軍的海軍陸戰隊進行了對日本佔據的瓜島的登陸作戰,隨後雙方為爭奪瓜島,進行了地面上、空中和海上的長達半年的較量,到戰役結束的時候,戰敗的日軍已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5月至6月的北非戰場,「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軸心國軍隊在加查拉戰役中戰勝了奧金萊克指揮的盟軍,盟軍向東退守阿拉曼防線。7月,隆美爾進攻阿拉曼防線,奧金萊克率軍抵抗,兩軍打成了消耗戰。8月,奧金萊克的指揮職務被蒙哥馬利取代。10月,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打響,在擁有制空權和後勤方面的優勢條件下,蒙哥馬利擊敗了隆美爾,一路追到了突尼西亞。
在7月的東線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了,德軍迅速地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卻在巷戰中遭到了蘇聯紅軍的英勇抵抗。蘇軍在11月發動天王星攻勢,在朱可夫元帥指揮下,蘇軍反而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里,在絕望的冬天裡,城內的德軍被迫投降了。
瓜島戰役、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轉折點,此後,盟軍就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四、 盟軍反攻(1943年)
北非戰場,盟軍在發起「火炬行動」,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後,向突尼西亞的軸心國軍隊進攻。到1943年5月,在實力雄厚的盟軍的兩面夾擊之下,軸心國的部隊完全失敗,除了一部分逃走外,全部向盟軍投降。至此盟軍取得了在北非戰場上的全面勝利,他們可以把目光投向地中海對面的義大利了。
7月,盟軍入侵西西里島。8月,取得勝利。9月,盟軍入侵義大利本土,墨索里尼下台,義大利政府投降。但德軍對義大利進行了軍事管理並組織抵抗。
7月,東線,德軍元帥曼施坦因對陣蘇軍元帥朱可夫。曼施坦因想用鉗形攻勢攻擊突出的庫爾斯克地區,卻被朱可夫抵擋住。戰爭發展成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會戰,蘇聯人的損失比德國更大,但他們能承受這些。最後,由於盟軍在西西里島的入侵,希特勒急需從東線抽調兵力,曼施坦因被迫撤退。從此蘇聯人開始大規模收復失地,德國人節節敗退。
普羅霍羅夫卡就是坦克大會戰的戰場
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舉行的開羅會議和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舉行的德黑蘭會議相繼召開,商討了進攻軸心國的戰略和戰後安排。
五、 軸心崩潰(1944、1945年)
1944年1月,長達兩年四個月的列寧格勒圍城戰終於結束了。蘇聯向德國連續發動10次大規模進攻,被稱為「十次斯大林突擊」,蘇軍的攻勢摧枯拉朽,到年底,不僅已收復了全部領土,更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6月,盟軍發動霸王行動,近300萬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登陸。巴頓將軍率領所部橫掃法蘭西。8月,巴黎解放,西歐各國的德軍在盟軍的進攻下不斷潰退。
12月,德國進行最後的掙扎,在阿登地區向盟軍發動攻勢,莫德爾成功地在布萊德利的防線上打出了一個「突出部」,所以這場戰役被稱為突出部戰役。德軍將小股盟軍包圍在巴斯托尼。在守軍即將崩潰的時候,天氣放晴,盟軍的空軍優勢得以發揮,他們對德軍進行了猛烈的轟炸,並將物資空投到巴斯托尼。巴頓的援軍迅速北上,德軍大勢已去。希特勒終於同意了莫德爾的撤軍請求,他的孤注一擲失敗了。
德軍的精銳損失殆盡,盟軍和蘇軍的東西夾擊勢不可擋。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舉行了雅爾塔會議,商討了對軸心國的進攻戰略等問題。4月,朱可夫率領蘇軍攻克柏林,佔領國會大廈,希特勒自殺,德國政府投降。
盟軍東西夾擊,納粹德國崩潰
但太平洋上的戰爭還在繼續,盟軍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使用蛙跳式躍島戰術,跳過某些日本佔領的島嶼不攻,來更快地向日本本土進行攻擊。4月,盟軍對沖繩島進行登陸作戰,日本人在島上建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躲在這些工事里的日軍對盟軍造成了恐怖的殺傷,到戰役結束,沖繩戰役已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同時也有大量平民死亡。
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了戰後歐洲問題及對日作戰問題。8月,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蘇聯紅軍攻進中國東北擊潰關東軍,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
寫在後面:
我是讀著三國演義和希臘神話長大的,從小就對史詩般的戰爭和英雄故事充滿嚮往。二戰是我一直感興趣但只有粗淺了解的歷史,這次算是認真地入了一次門,用了幾天時間,把脈絡梳理清楚了。
但即使是讀那些名將的事迹時,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心胸激蕩了。維基百科的每個戰役詞條上,都記錄有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比較有名的戰役,數字都在幾萬、幾十萬的數量級。
網上有一個圖表,是關於交戰各國軍人和平民死亡的人數,其數字讓人發獃。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像你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本來應該和家人一起平靜地過自己的生活。但戰爭奪走了一切,讓他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挨餓挨凍,慘遭橫死。
讀古書上的死亡數字時,這種感覺還不強烈,時間的遙遠會讓人感到隔膜。時值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讀這些二戰的故事,看各場戰役的傷亡數字和世界各國死難者的數字,更感到心生寒意,沉甸甸的。
在戰爭中,人命是不值錢的,有的人連名字都沒留下,只成為統計中的一個數字,甚至可能都沒被統計進去。
生在和平時代很幸運,你過的平凡的每一天,都是戰爭中死難者做夢都想來到的天堂。想到這裡就更不敢虛度,不敢辜負生命這上天賜予的最寶貴的禮物。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過於平淡,甚至對平庸忙碌的一天天感到厭煩,這時這種題材的書籍、影視會讓我們反省。
人生如煙火,死亡如黑夜,應該努力過好每一天。2017年要過去了,有的人在19歲懂得的道理,我在29歲終於理解了。現在我見不到那個人了,但是我明白了,每一天都好好活,每一天都有進步,人就會永遠年輕,永遠不用嘆息虛度。
——跑題的話啰嗦多了。推薦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二戰紀錄片,叫《二戰全彩實錄》,很短,只有13集,用二倍速看的話每集只有半小時不到。
====附:我的「梳理歷史脈絡」系列文章====
歐洲歷史:簡單說明下歐洲歷史? - 祁達方的回答
二戰歷史:祁達方:如何理清二戰史脈絡?
春秋戰國:如何理清春秋戰國的歷史? - 祁達方的回答
楚漢歷史:求推薦楚漢爭霸的書籍,能深入了解的,不是小說類的? - 知乎
魏晉南北朝:怎樣理清魏晉南北朝那段的歷史? - 知乎
隋唐歷史:好書一起讀(244):隋唐往事 - 知乎專欄
兩宋歷史:閱讀什麼書籍可以由淺入深的學習宋朝歷史? - 知乎
最簡單拿本初中歷史書認真看看,進階版拿本高中歷史書認真看看!時間加地點脈絡:中國、東歐、北歐、西歐、南歐、英吉利海峽、蘇聯、北非、太平洋、東南亞。然後43年開始再把順序反過來
這個我個人推薦是地點+時間梳理。先主要分為歐洲戰場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首先題主要了解歐洲西線初期和德國在1939年對波蘭的戰爭,就是吞併蘇台德,奧地利,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等等地區,之後是進攻波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以及義大利在法國南線和非洲的活動。然後是歐洲北線對瑞典挪威的戰爭。不列顛空戰,大西洋海戰。以後是南線對南歐,希臘,克里特,南斯拉夫,地中海的作戰。然後了解德國對蘇作戰,可以按照德軍進攻的戰略構想分成南北中來梳理。從巴巴羅薩行動到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哈爾科夫,克里米亞,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和後來蘇聯與德國的幾次反攻,像第二次哈爾科夫會戰,巴格拉季昂行動,十次打擊,到蘇聯反攻的時候也可以從南北中三個方向來梳理。之後了解非洲戰場。非洲戰場就是從義大利和英國的衝突與戰鬥開始到隆美爾對非作戰,然後就是阿拉曼戰役,火炬行動。銜接火炬行動,題主可以梳理歐洲第二戰場開闢之後的西線戰爭,從諾曼底登陸,龍騎兵行動,哈士奇行動到解放南歐,義大利以及諾曼底登陸之後的卡昂戰役,市場花園,巴斯托涅等等,最後再梳理44年到45年蘇聯的對德作戰。在整個歐洲與北非戰場明確之後,題主可以繼續梳理亞洲戰場。相信題主對於抗日戰爭還是很熟悉的,就可以分為中國戰場和其他亞洲地區的戰爭了。
那麼就可以從蘇日諾門坎衝突開始,結合日本國內的歷史,北向與南進之爭,到日本對於東南亞(緬甸,中南半島,馬來群島,大小巽他群島,菲律賓)的控制,從這裡再分成日本對美國的作戰和對其他盟國的作戰。對美國的作戰從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空襲東京,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馬里亞納戰役,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進攻沖繩,直到扔原子彈。在荷屬東印度,英屬東印度,英國和荷蘭都組織過規模性抵抗與反攻,英國在戰爭後期進行過反攻。然後就是蘇聯對日作戰,日本投降了。
然後,將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就呈現在你面前了。跟二戰沒關係,你自己要提高歸納能力,不要隨意被細節吸引而迷失
推薦閱讀:
※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的惡魔,為什麼提到日本大家恨的是這個國家,而提到德國大家只恨希特勒?
※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的全民支持法西斯是真的被洗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