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音響單元數量下,音樂中的樂器會不會互相干擾?

比如說一副耳機,只有兩個單元,但是一場交響樂中有幾十上百種樂器,那這些樂器共同演奏時,它們的聲音會不會糊在一起?

當然現在並沒有完全糊在一起,那又是為什麼?為什麼一根弦只能發一種聲音,一個喇叭卻可以同時發出多種聲音?


先來講講揚聲器單元

揚聲器單元的理想聲學模型是一個能且僅能做整體平動的活塞振子,它能夠進行任意頻率任意幅度的振動並引起活塞表面附近空氣壓力的疏密變化,從而輻射任意一種/多種頻率的聲波。實際中的揚聲器達不到這麼理想的效果,但目前的工藝水平也足以保證在大部分的可聽聲頻率範圍都能被近似看作理想的活塞振源。性能受限的主要是極低頻和極高頻:極低頻振動幅度大,非線性失真不易控制;極高頻會出現分割振動(此時振動不再是理想的活塞振動)。

明確了以上這一點,下面具體回答題主的問題:

1. 一種樂器的結構+材料決定了它的振動及聲學特性,反映在能演奏的音域範圍和音色上。它只能以相當有限的固定模式發聲,舉個栗子,撥動一個琴弦,你得到的是一個基音+豐富的泛音,你也許可以通過一些演奏技巧改變泛音的成分,但你永遠沒法讓琴弦隨心所欲的發出單一頻率的基音或任意改變泛音的組成。但對揚聲器而言,電信號什麼樣,發出的聲音就什麼樣,這是一個電信號轉換為聲波的過程,不要把它和一件樂器簡單的等同起來,認為揚聲器必須要對應某一件樂器的振動發聲方式。因此,不要說耳機左右聲道的兩個單元,就是單個單元也完全可以重放任意多件樂器同時演奏的聲音(在不考慮非線性的情況下,信號是滿足線性疊加的,不會衝突,信號不衝突,重放出的聲音就不衝突)。

2. 揚聲器重放多個頻率(比如多種樂器,合唱)聲音的時候確實會存在「糊在一起」的可能,但只有性能不夠好的揚聲器才會出現這種問題。這種「糊在一起」的現象叫互調失真,比如一個頻率是f1的振動疊加上一個頻率是f2的振動(f1&


題主 換個角度來思考

世界上能發出聲音的物體萬萬千千,人卻只需要兩隻耳朵就可以感知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位置了。

人骨膜的震動就是人聽到的聲音

簡化模型,假設耳機和耳膜震動是同步的,耳機只要和人聽交響時的耳膜震動同步,就可以讓人耳感受到聽交響千百種樂器的聲音。

所以理論上,兩個音箱欣賞音樂是足夠的。

至於為什麼樂器會混在一起,那是因為回放設備的回放精度不夠導致的。同理,你用毛玻璃製作一副眼鏡,看什麼也都將是模糊的。

當然了,實際情況來講,樂器的方位、音色什麼的,和錄音時候的環境、麥克都有關係。而聆聽的時候聲音如何繞過外耳進入骨膜 也會影響最終你聽到的聲音 從而讓聲音帶有方位感。這些就是細節問題了。

哦,還有,音樂演奏一般都是演奏者站在你前方,所以音箱兩支足以。

如果是立體聲電影的話,表現來自後方的聲音,最自然方便的方法還是讓聲音真的從後面發出來,所以立體聲電影需要更多的喇叭……


事實上是會糊在一起的,雖然當代技術總是嚮往不糊靠攏。

這個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單元的數量有限或者是發聲單元里到底相互間如何影響了,而是,聲音是什麼?擴音又是什麼?

每一個樂器他的泛音不同而導致音色不同,而到了擴音器這裡,明明是一個腔體為什麼就能聽到一個個樂器實際上是分開的呢?

這裡頭有一個邏輯就是,人默認了每一個樂器都有一個腔體。

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即,腔體》動機(演奏)》發聲》不同的腔體》組合成體積巨大的作品。而擴音就是音響腔體》接受放大過的信號輸入》發聲(作品)。

人耳朵的天生有這樣的技能,將各個腔體音色感覺給區分開,就像眼睛把24楨以上的畫面看作連續的。

所以我們會以為他們沒有糊在一起。

實際上呢?這只是當代各種高超混音技術製造的錯覺。打個比方,cg畫的太真實,人的眼睛已經無法辨認了。耳朵也是一樣。而實際上,很多頻率是發生器在一個腔體一次重疊發出的。

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音響永遠無法模擬的,那就是一種純粹發聲腔的感覺,不是說音響無法製造一種腔體感覺,而是無法製造出,小提琴和大提琴腔體是不同的那種差異感,聲波的方向感和體積感。

所以古典音樂無法複製!我絕對不相信古典音樂的任何錄音唱片,聽過的人都會理解,那是幾十個腔體發出來的,是一整個舞台的發聲裝置,古典音樂呈現出的,不是一種聲音,而是一個集體的卯合感,少了一把小提琴,整個的感覺就完全不同。

擴音器之所以能模擬各種聲音,是因為人們對聲樂的理解越來越深入,知道了音色的本質,事實上只要了解了泛音,數字技術…就可以做出絕大多數的一種模擬,模擬聲音的音色,空間感…但是越來越深入的了解聲學,就會發現它極度依賴物理,而不是科技,這個東西的本質就是物,好比你可以用布景,3d列印等高超的技術去模擬一張圖,但那張圖記錄的時刻,你是永遠無法重現的。錄音技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一直都在重現,重現本身就有問題。

當然,有很多技術就是為我說的這種問題作補償,比如常見的分頻電路,把高音和低音分開,但本質上還是就2個單元(即兩個腔體),和不用擴音設備的音樂廳動輒十幾種樂器,有的樂器為了增加音量還重複幾十個(說的就是小提琴)還是有本質區別。

當然,這種區別會越來越小,像數碼相機,會慢慢追趕上膠片,但是它說到底還是一種補償機制,哪怕你用的是9聲道多重分頻的高端舞台監聽,也無法去模擬那麼多樂器真實存在的感覺。


推薦閱讀:

怎樣尿得遠?有哪些技巧?
黃金有可能合成嗎?未來有發現海量黃金的可能嗎?在外星球呢?
一腳把人踹飛需要多大的腿部力量?
地球上為什麼還會有放射性物質?

TAG:音樂 | 耳機 | 物理學 | 音響 | 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