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講一個好故事?怎麼編一個好故事?


以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今天貼上來,再加一些新的感想。我覺得還算是切題。

為什麼要編故事?因為講真話太沒有意思。


會講故事,從常規的技術層面上來說,一方面是思維和想像力的天賦決定的,另一方面是取決於情節架構和表達水準的能力。

但在我看來,有一種會講故事更加吸引我,那就是把自己講在一個完全不屬於自己的生活里。有一個電影叫&<大魚老爸&>,老爸是個平凡的推銷員,他編造出自己週遊世界的經歷,博得眾人的欽慕。他通過這種謊言般的「講故事」,來達到一種尊嚴和慰藉,他在扮演並不屬於自己的人生中過的活色生香。他很會講故事吧。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一個姑娘。暗自準備考研的那個時期,一些朋友們工作的工作,出國的出國,旅遊的旅遊。一人問我你這幾天幹嘛呢的時候,我會說我昨天和他們去喝茶,明天決定去誰家一塊打麻將。他說你過得好像民國年輕太太啊。還有人問我我師兄有個室內劇要拍你要不要參加,倆月,在北京。我說我真沒空啊,家裡老人病了我每天得去病房照顧,還把自己照顧的辛苦挑重點說了說,到最後都覺得自己特別女漢子。有人問我出去玩唄咱幾個自駕,我說不行啊,我準備去趟菲律賓都跟他們說好了,咱下次吧。事實上,我沒有去喝茶打麻將,我在書桌前一整天開著檯燈學習。我沒有照顧老人到那種程度就是去過幾次而已,我媽才是女漢子。我也沒有去菲律賓,菲律賓去年就去了。我的時間都拿來看參考書了。所以當我去讀研的時候大家說沒見你怎麼複習啊,我說是,因為我講給你們那個次元的故事裡,沒有一個我是在學習。

其實我想說的是,要講好一個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本身就要是個有故事的人,就是常說的"這人一出場就帶著戲",而且你要把它當成一件很認真的事,認認真真去講、去演,「假作真時真亦假」。這叫用生命去瑪麗蘇。

多說兩句,我一直是個愛幻想的人,而我也堅信幻想中的故事其實最後都能實現。比如我曾經講述的那些故事,慢慢的我都在生活中做到了。而且最感人的是,我發現我實際的生活比從前自己講出來的故事還要美好。

新的一些技術上的小補充:

描述一個故事時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有的人為什麼講故事平淡無奇而有的人就讓人一直想聽下去呢?包袱甩的好。語氣得當。

我朋友在論壇上寫過一些他寫小說做編劇時的心得,貼一段。


有沒有人想過你的小說目的是什麼,又是如何結構的?


在這裡,參照法國作家克洛德.西蒙的話來說,「傳統小說史由因果概念來制約的」。先把小說想像成一個迷宮,迷宮有一個特殊的入口,那邊是小說的起點,經過在迷宮中長時間的漫遊,即一系列的原因和結果,最後,我們來到小說的結尾。小說的結尾是作者事先決定的,有的作者會在寫作中才確定下來。


寫到結局,需要作者對小說做一個大概的結構。你要讀很多書,要對往事進行回憶,假如你寫一個男人穿越一段鐵軌,你要回憶小時候你見過的鐵軌,鐵軌左邊的玉米田,右邊的楊樹林,遠端的湖泊,以及在高空俯瞰時,在鐵軌上緩慢爬行的,像豆蟲一樣的綠皮火車。你還要準備許多紀實的材料,如當年的期刊雜誌,詭異的傳言,老舊照片。


如果是一個技法嫻熟的作家,他會專註準備小說的結尾。這個結尾會受著聯想、對比、插入事件和對立物的制約。


好小說有一個好結尾,優秀的作家會給他的讀者提供一個同他一起去探索的機會,他們會一起去探索那圍繞最初若干人物形成的混沌世界。


最近正在給雜誌寫故事,正好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私以為,要編一個好故事,先要分清「故事」和「小說」的區別。小說以事寫人,以情節烘託人物個性;而故事則借人寫事,以情節開展為主。簡言之,小說重人物,故事重情節。

按這個標準去評價,歐亨利的短篇作品全都稱得上是精彩的故事,每到結尾必定峰迴路轉,讓人拍案叫絕;但魯迅的短篇小說——儘管它們是非常好的文學作品——就算不得是好的「故事」。

以收錄在《彷徨》里的短篇小說《離婚》為例,整個情節就是木叔陪著女兒去她男人那裡談離婚條件,經過討價還價,最後以九十塊成交。這也許是篇好小說,但如此平淡的情節,絕不符合一個好故事的條件。

我認為想要編一個好故事,至少得注意以下幾點。

1. 題材新穎

一個故事要讓人記得住,就不能落入俗套。那些個被寫爛的破事兒,如名偵探勇破兇殺案,小三勾引土老闆,乃至奧特曼大戰小怪獸,諸如此類,已經被無數人寫過無數遍,就別再寫了。讀者看得眼皮都生得出老繭,想要出彩就難了。

所以,要是你能想出個大家都沒聽過的新鮮點子,就算成功了一半了。最好的例子么,就是被人吐槽過無數遍的科普節目《走近科學》。「為什麼母豬會上樹?為什麼公鴨能懷孕?為什麼隔壁劉大娘長了鬍子但劉大爺卻不長腋毛?想了解這些,請關注《走近科學》。」不管你最後看完他的坑爹解釋有多麼想罵娘,他能吸引你去看,已經成功了一半。

2. 情節緊湊

故事以情節取勝,多餘的描寫和敘述,能刪的堅決刪,絕不拖泥帶水。何謂「多餘」?就是不為情節而服務的章節。一段文字,如果它既不引發懸念,也不埋下伏筆,又不推動主線此三項可作評價標準,哪怕它再有助於豐滿人物形象,也堅決刪掉。

因為這是故事,不是小說。

3. 曲折有情

這條最好理解,就是避免平鋪直敘,把故事說得一波三折。其中,又以結尾處的轉折最為重要。歐亨利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往往能把這最後一折壓到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或是四兩撥千斤地揭開懸疑,或是一句話輕描淡寫地翻轉全局,就像在比賽最後一秒命中一記絕殺球,讓人蕩氣迴腸。

4. 語言直白

千萬別把故事寫出詩歌散文的味兒來。我見過有些小女生寫個短篇都能寫得花團錦簇,但實際效果就是我看得興味索然。文字要為內容服務,漫無目的的炫文采、抖包袱,只會適得其反。

以上四點是我苦逼碼字的心得,還望眾知友親臨指點。


《你的劇本遜斃了!》裡邊指出了一個講好故事最簡明的方法:把最重要的詞放到句子的最後,把最重要的句子放到段落的最後,把最重要的段落放到文章的最後!

書中舉出例子:

羅伯特鰥居了多年的爸爸生病了,等到他父親過世後,羅伯特就能繼承一大筆錢了。羅伯特想找個女人跟他一起分享這筆財富,他去了一家單身酒吧,四處逡巡,直到目光聚焦在一個女人身上,她的美幾乎能奪走他的呼吸。「現在,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走向她,對她說:「但是一兩個月以後,等我爸爸過世了,我就能繼承兩千萬美元的遺產。」那個女人就跟著羅伯特回家了,四天後她成了他的後媽。

(讀到這裡肯定都想到了《萬萬沒想到》)

這個例子並不好笑,但很好地說明了包袱順序的重要性。

再看《怪誕心理學》裡邊所謂全球投票得出的最好笑的笑話:

夏洛克.福爾摩斯和華生一起去露營。他們滿天繁星下搭好了帳篷,然後就睡覺了。到了午夜時分,福爾摩斯把華生從睡夢中叫醒了,並且說道:華生,抬頭瞧瞧天上的那些星星,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華生回答說:我看到了數百萬顆星星在閃爍。福爾摩斯又問道:那麼你從中能夠得出什麼結論呢?華生回答說:嗯,如果有數百萬顆星星,即便只有很少幾顆有自己的行星。其中也很可能有與地球類似的。如果有些行星跟地球比較類似,那上面就可能有生命存在。福爾摩斯說:華生,你這個白痴,這意味著有人偷了我們的帳篷。

依然體現了順序的重要性。
說句題外話,書中也得出結論:人們笑的原因是優越感。
並不是故事中的人物比你慘就行了,而是你憎恨的人物變得比你慘。最簡單的,假如你看到一個殘疾人踩到香蕉皮滑到,你笑不出來;但你看到一個警察踩到香蕉皮滑到,你會覺得好笑。

那麼怎麼講好一個故事呢:
把最重要的包袱放在最後。

怎麼編好一個故事:
悲劇的就是由喜出場;喜劇則是由憎恨出場即可。

粗獷一說。


轉,侵刪。作者簡介:威廉·E·布隆代爾,《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作者。本文由《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整理。

歷史

  1.故事主線是否牽扯到過去?如果有,牽扯到哪些東西?有沒有有趣的歷史細節供我們簡潔的使用?

  2.是否與過去不同?不同在哪裡?

  3.是否是過去的繼續,怎麼繼續的?

  範圍〈中心事件的影響有多大,程度有多強,變數有多少〉

  1.定量因素

  A.能否用數字為我中心事件規劃範圍?如果可以,哪些數字最具意義?

  B.是否可以用評論和觀察來定義中心事件?

  2.地理因素

  A.國內的還是國際的?區域性的還是地方性的?

  B.哪些地方會是故事的熱點?

  3.多樣性、強度因素

  A.中心事件有多少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機構對事件的參與程度有多深?

  B.中心事件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增強還是減弱,擴散還是集中?

  3.全面因素

  其他事件對中心事件產生影響嗎?如果是,那是突出了中心事件還是淡化了中心事件?

  原因

  1.經濟因素,是不是有錢的關係在裡面?錢的作用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

  2.社會因素,文化、習俗、道德、家庭生活的變化,是否影響到這個故事?怎樣影響?

  3.政治、法律因素,同上。

  4.心理因素,自我意識、復仇、願望滿足是否是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主角是受到很大影響?

  影響(事件導致的結果)

  1.發生的事會對何人帶來好處?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這種好處的範圍有多大?

  2.何人會受傷害?什麼樣的傷害?傷害的程度又是多大?

  3.那些獲利與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些什麼反應?

  作用

  1.誰會對發生的一切報怨最多?

  2.有哪些實際的努力在彌補、抗擊、改變或減弱事件的影響?這種努力的範圍有多大?

  3.這種努力的結果如何?

  未來

  1.對於中心事件有無正式研究和預測?有的話內容是什麼?如果沒有我能預測嗎?能的話會是什麼樣?

  2.當事人和觀察都對這個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當事人對未來的看法又是如何?


故事的靈魂是人物。

「一個文學人物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她十年的經歷的反映。你不要局限於小說的情節,要去想像她的整個生命,而真正寫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文學形象的塑造過程有一個最高狀態,在那種狀態下,小說中的人物在文學家的思想中擁有了生命,文學家無法控制這些人物,甚至無法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為,只是好奇地跟著他們,像偷窺狂一般觀察他們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記錄下來,就成為了經典。」

摘自《三體》


大道至簡。

由千百個器官和億萬個細胞組成的人類,不過來源於一個卵子一個精子;

業已籠罩全球、有可能改變整個文明進程的互聯網路,不過源自0和1;

就連空間無垠、時間無限的宇宙,也不過來自於幾個簡單的物理公式...

無論多跌宕起伏、晶瑩剔透、千頭萬緒、高深莫測的故事,最初也都不過是一粒種子。

這粒種子簡單到用一兩句話就足以表述。卻決定了故事未來會長成參天大樹,閬苑仙葩,還是田間雜草。

比如說……

一個少年和一個少女在海上漂流的故事?

抱歉,這一看就是顆先天不足的種子

接下來如何生長缺乏必要的基因,沒有明確方向

我們改改吧——一個少年和一隻兇猛老虎在海上漂流的故事。

沒有食物,老虎要吃人,少年不想被吃

戲劇衝突和懸念都出來了

而且這是一顆比較稀有的種子(人獸啊,你懂的)

只要具備基本的技巧,你就可以講一個好故事

當然,如果你是李安,你可能還不滿足於這個故事的表層

請去盡情地開發這個故事背後的深(bian)刻(tai)隱喻吧

Go ahead~

再比如說

一個帥哥畢業前三個月愛上了一個女生?

NoNoNo,這顆種子簡直爛透了,只能down下來葫蘆娃大戰蛇精

我們再改改——一個外星人飛船墜毀在地球,等待了400年後終於能離開地球,卻在最後三個月愛上了一個女人?

喂喂喂,是誰在尖叫都敏俊西救救我?

好吧姑涼們,我理解你們的都叫獸月底要來中國粉(da)絲(fa)見(heng)面(cai),而你們至今沒有票

可要知道連業內人士都一票難求,你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衝動?

再來一個吧

兩個彼此相愛的青年的男女結婚了?

好吧,沒有比這更爛的故事了,這簡直不是故事是TMD雞湯

再改改,一個嬌滴滴的小受和一個豪氣干雲的拉拉(黑話是叫「T」吧)迫於家庭壓力形婚了

有了這樣勁爆的種子,接下來的故事其實任何想像力健全人士都能輕鬆地編得高潮迭起了

見雙方父母各種漏洞差點穿幫有木有?

小受的男盆友吃醋打上門來有木有?T哥的女友各種想不開尋河覓井有木有?

柔弱老公被外人欺負,老婆霸氣出手英雄救美有木有?

兩人共同生活開始各種看不慣劃清界限,後來各種日久生情有木有?

……

一粒好的種子隨便扔在BT里……Sorry,是隨便扔在泥土裡種種,就能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一粒先天不足的種子,也不是一定種不好,但就全靠後天的精心澆灌,細緻修剪了



講故事靠天分,後天可以學些評書藝人的活兒改善。編故事,我覺得三件事重要。

第一要面向對象編程,普通大眾愛三俗,男聽眾多愛計謀色情,女觀眾多愛家事言情,有三俗就有一半的聽眾。

第二要合邏輯,能讓聽眾猜個大概,不然人家一頭霧水就沒興趣了。

第三,得有surprise,聽眾覺得自己猜到了,結果就不一樣就不一樣就不一樣,酷吧酷吧酷吧。最後這點若做到且不突兀,定是好故事。高下分於這第三點。


答:一個形式完整的故事包括五大要素,如果你的故事把這五大要素都做到位,那麼它就是一個好故事。

附:故事五大要素

衝突(渴望+障礙)、行動、結局、情感、展示。你只要掌握這個管用的模型,就可以把任何一個構思塑造成一個故事。

衝突:所有的衝突都是麻煩事,但並非所有的麻煩事都是衝突。一個戲劇性的渴望和一個戲劇性的障礙,才能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人物的渴望想要具有戲劇性,人物必須感覺到這個渴望的滿足與否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這並不是說它真是一件生存或死亡的事情,不過,人物對此必須抱著強烈的感情,他內心必須深信不疑:除非這個局面有所改觀,不然人物就無法繼續容忍目前的生活。戲劇性的障礙必須有同樣強大的決心,同樣強勁的動力,它拚死也要抵擋或打消這種渴望,正如這個渴望試圖征服這個障礙的動力一樣強勁。假如它們沒有旗鼓相當的堅強決心,那麼這就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一個冒牌的衝突,這種衝突會很快得到解決。

行動:活動不等於行動。行動要想具有戲劇性,它要麼必須針對難題展開直接進攻,要麼必須針對難題展開積極防禦。

結局:結局就埋伏在開局之中。這意味著,假如你擁有兩股旗鼓相當的勢力,它們都全力戰鬥想要征服對方,那麼你的故事就算開始了。經過一場全面的對決之後,一方勝出,此時故事也就結束了。結局即衝突的解決,它只是一個要麼勝利、要麼失敗的問題。如果你覺得結局很難寫,原因在於你的故事根本沒有真正的開始。

情感:這是打造終極關聯所必需的材料,由此讀者和人物之間產生認同,融為一體,從而我們能夠體驗人物的感覺。為了精確定位人物眼下有什麼感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問以下幾個問題:他擔心什麼,他害怕什麼,他希望什麼?然後你要用最好的方式把它們寫下來。

展示:展示是你的基本武器,是把經驗創造出來,讓它活生生地發生在你的眼前。它是逐字逐句、實事求是地呈現經驗,而不是描摹其細節或者歸納其特徵。其手段幾乎總是包括場景和對話。展示的對立面是講述,請記住:要展示不要講述。

以上摘自《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


我一直認為,故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能不能吸引人的區別。如果一個人可以吸引到其他的人,那麼不管它怎麼歪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結果都是引人入勝的;而如果一個人沒有對人生深刻地洞察,沒有對現實獨特地眼光,那麼再怎麼精彩的故事,講出來還不如一杯白開水令人喜歡。

諸如,一個簡單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原型是這樣的。

無聊的人,可能會這樣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什麼都沒有,老和尚整天沒事幹,就給小和尚講同樣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聽得小和尚差點沒煩死。小和尚在廟裡啥也沒學到,後來慢慢地變老了,他沒事幹也只能給新來的小和尚講同樣的故事,後來那廟就倒掉了...

平靜的人,可能會這樣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沒事幹,因為即使有事它也幹不了,因為他的眼睛瞎了。他就給小和尚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他的眼睛瞎了。但是他熱愛生活,熱愛那個只屬於他自己的黑暗但是平靜的世界。」雖然是同樣的故事,但是沒回小和尚都聽得非常地入迷,他幼小的心靈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老和尚眼睛都瞎了,但是還那樣的熱愛生活,從來沒有聽過他抱怨誰。每次小和尚也能夠從老和尚的話語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後來老和尚圓寂了,在小和尚的操持之下寺廟的香火卻越來越旺。小和尚也想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他也懶得去想那些問題,但是他始終覺得自己是熱愛生活的...

活躍的人,可能會這樣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沒事幹整天就追著小和尚講同樣的故事。別看老和尚已經老了,但是講起同樣的故事來卻是頭頭是道。小和尚聽得耳朵都起繭了,於是每當見到老和尚就躲躲遠遠的。慢慢地老和尚發現了小和尚的這種行為,對他的這種行為恨之入骨但又不好意思說,所以每到飯點,他把小和尚叫到飯桌上之後不是讓小和尚念經祈禱,而是聽他講那老掉牙的故事。不聽故事就不準吃飯...小和尚被逼得又氣又恨,吃飯又不安心,最後得了營養不良的癥狀,但這還沒完....

好吧!編不下去了。故事的類型還有很多,大家自行腦補吧..

其實我想說的只有一個事實,那就是我還是挺能編故事的。求摺疊...


情節決定下限,人物決定上限。

首先編好一個故事確實需要天賦,豐富的想像力和嚴謹的邏輯是一個好故事的必要條件。我要說的就從情節和人物兩點下手。

情節是一個故事的肉體。就像一個長得漂亮的姑娘,第一眼肯定會吸引你。有好情節的故事或許不能是好故事,但一定是吸引人的故事。我們平常也會經常看到一些故事,無論從文筆還是人物的描寫,我們都不會覺得他很好,但看這個故事就是精彩。這就是情節的重要性,脫離了情節,文筆再棒,內涵再深刻也只是空中樓閣。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要想寫出一個「好故事」,就必須從情節下手。那什麼是好情節呢?我認為首當其衝的就是情節的緊湊和故事的起伏。這兩點是很重要的因素。情節的緊湊是指故事的敘述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當然,並不是說必須一句廢話也沒有,但必須有適當合理的安排。故事的起伏就好理解了,我們說一個故事要一波三折就是這個意思,平淡敘述的故事自然不能吸引人。故事的起伏分兩種,一是敘述過程的起伏,二是結局的出人意料,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人物是一個故事的靈魂。就像一個溫柔賢惠的姑娘,和她相處久自然會愛上她。一般來說,對於好情節的故事,拉開二者差距的就是人物的描寫,例如「水滸傳」,能把這麼多人物描寫的惟妙惟肖並獨具特點著實不易。人物的描寫要想做到深入人心不容易。我認為,首先人物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大幅度的描畫。例如孫悟空,雖然是一個虛擬人物,但你依然能從他身上找到很多人類的共性。其二,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共性是必須的,個性也是必須的。依然以孫悟空為例,「敢於質疑,聰明好鬥,脫離管理體制」這些都是他獨一無二的特點。所以,一個出色的人物,既能讓人產生共鳴感還能讓人產生鮮明的距離感。

總之,一個真正的好故事,「情節」和「人物」必不可少。情節決定下限,人物決定上限。


有轉折,有起伏!

以小紅帽為例:

有一個小女孩,叫小紅帽,她要到森林裡面去看外婆,後來,她到了外婆家,完了。

我兒子要我講故事,我有時候真的困了,不想講,就這樣搪塞他。

他不同意,我只好重新講了。

有個小女孩,叫小紅帽,她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她平時喜歡戴一頂紅顏色的帽子啊,有一天,她聽說外婆病了,想去看外婆,可是她媽媽卻有事不能陪她,她只好一個人去了。

大灰狼聽說了這件事,高興極了,他來到小紅帽外婆家,伸出爪子,敲了幾下門,外婆問:「是誰啊?」,大灰狼說:「外婆,是我,小紅帽啊!」,外婆開了門,大灰狼一口就將外婆吞下去了。接著,大灰狼關上門,躲在屋裡,小紅帽來了,她敲了一下門,大灰狼問:「誰呀?」,小紅帽說:「是我呀,外婆,外婆,你的聲音怎麼這麼奇怪呀?」,大灰狼說:「因為生病了啊」,大灰狼打開門,小紅帽剛一進去,就被大灰狼給吞了。

大灰狼吞了外婆和小紅帽後,肚子撐得太大了,他走不動了,就躺在外婆家的床上休息, 這時,來了一個獵人,,他看到大灰狼圓鼓鼓的肚子,明白了一切,於是他偷偷地將大灰狼的肚子剪開,將小紅帽和外婆救了出來,放了幾塊大石頭在大灰狼肚子裡面,再用針線將肚子縫了起來。

大灰狼醒來後,想走開,結果怎麼也走不了,後來只好餓死了。

完。

這個故事吸引了兒子,但這是書上一般的講法,後來,我肚子里的故事講完了,有時,實在想不出新的故事,只能再改編。我會在上面的故事上面這樣改編。

有個小女孩,叫小紅帽,有一天,她聽說外婆病了,想去看外婆,她問媽媽可不可以陪她去看外婆,媽媽說:「好啊,可是今天媽媽要在地里幹活,明天咱們去看外婆,好嗎?」小紅帽很高興。到了第二天,小紅帽問媽媽什麼時候出發,可是媽媽很傷心地說:「小紅帽,媽媽今天去不了啊,今天媽媽公司裡面有重大事情,要媽媽去處理。」小紅帽說媽媽不守信用,媽媽很傷心,對小紅帽說:「小紅帽,媽媽錯了,可是媽媽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啊,很多時候,我們想做的事,卻做不了,陪你看外婆的事,媽媽今天就做不了啊,要不,你自己去吧,去年的時候,你不也一個人走到外婆家了嗎?」小紅帽想了一下,說:「好吧,我原諒媽媽,媽媽辛苦了」。於是小紅帽一個人出發了。

後面的故事就和上面一樣了。

我會在不同的地方加入這種新的情節,可以在小紅帽去外婆家的路上加入「毒蘑菇」情節什麼的。靠這一招,兒子現在有時候不想聽我講書上的故事,反而非要我編故事。

個人感受,希望有幫助。


1. 你編故事給對方聽,一定要說對方心裡想聽的

2. 保證第一條的情況下,李菊福。

3. 保證前兩條的情況下,細節越多越好。


傳奇的戲劇作家羅伯特麥基,對於故事做出了以下詮釋:

所謂故事,本質上是為描寫人生的變化及其理由。故事會從人生比較穩定的狀態開始。所有的一切都是穩定的,並讓人覺得那份穩定會永遠持續下去。可是,發生了某件事,那份穩定土崩瓦解了。(省略)接下來的內容,會描寫主角想要恢復穩定的主觀期待,與阻撓他實現理想的客觀事實,這二者之間所形成的衝突。

優秀的講故事者,會生動描述主角克服困難的過程。主角會深思熟慮,運用自己為數不多的有利條件,做出艱難的判斷,明知危險卻仍採取行動,最後找出真相。(省略)每一位偉大的說故事者,都會處理主觀期待與嚴峻現實之間的內心深沉的糾葛與掙扎。


我個人一直持有這樣一個觀點,並也一直把這個觀點向別人傳達,那就是:閱讀是寫作的鋪墊。當一個人還不懂得如何在閱讀中汲取為己所用的營養時,只能說,他的閱讀,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層面。

要明白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我們不妨回憶一下自己曾經接觸過,閱讀過哪些引人入勝的故事。

比方說,小時候接觸過的《葫蘆兄弟》、《寶蓮燈》、《猛獸俠》……年齡稍長以後所接觸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金庸的作品……年齡再長一些以後接觸到的《月亮與六便士》、《白鹿原》、《1984》、《邊城》、《卡拉馬佐夫兄弟》……

這些故事之所以膾炙人口,千古流傳,最根本的原因,無非是它們在小說的三要素以及小說的主題方面做的特別好。

所以,中小學時代,語文考試在課堂上告訴我們:小說的三要素是環境、人物、情節,並教我們用這三要素去解析一篇小說,這種教學,並不是填鴨式的照本宣科。我至今仍然認為,我們中小學時代的語文課本,其實是非常好的文學教材。它的內容選材與所提供的知識體系,都是相當不錯的。至於我們的教育系統為什麼培養出了這麼多並不怎麼懂語文的學生,我想,其原因更多地應該是教師本身的功底不足以及教學方式的不當。

話說回來,今天,很多文案、策劃、運營等方面的互聯網從業者,都開始面臨著如何把故事講好這一個問題。而在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時,他們或許又會發現,自己不得不重新回到中小學時代的課堂,去把那些最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尋找回來。

中學語文老師會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包括如下的四個要素:清晰明朗的環境;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節;價值觀明確的主題。

一個好的故事,開篇應該先給讀者一個清晰的、明朗的環境,也就是人物活動的場所。

比方說,我曾聽過一本名為《曾國藩發跡史》的有聲書,書中開篇的第一句話便是:說,道光十八年……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書中所有的人物活動處在歷史坐標軸的哪個位置。

還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開篇也寫了「一個下著濛濛細雨的中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把環境交待清楚以後,就該輪到人物的出場了,我個人認為人物的形象應該包括兩層,一層是外在的形象,即一個人的外貌。另一層則是內在的形象,即一個人的性格、品質。這兩層之間,應該有些交集,但也不會完全重合,比方說,人丑心美的人,應該不少。(此處自行腦補一個「奸笑」的微信表情。)

外貌描寫有多重要?我記得我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時,那些大咖們的出場一般都會伴有一段很濃墨重彩的外貌描寫。像什麼「丹鳳眼、卧蠶眉」啦,什麼「頭戴束髮紫金冠」啦,什麼「雁翎鎖子甲」啦,什麼「肩寬腰細」啦……

至於人物的內在形象,也就是人物的性格、品質,我常常在想,《水滸傳》中寫了這麼多的人物(比方說武松、林沖、宋江、魯智深、花榮……)而且把每一個人都寫的如此個性鮮明,幾至家喻戶曉,它是怎麼做到的?在這裡,我想,施耐庵在寫作時,必定是先擬定基本的人物形象,然後再安排情節。有什麼樣的人物就會有什麼樣的情節。也就是說,情節從人物性格中產生,而非人物性格從情節中產生。只有這樣,人物才是鮮活的,而非為了填充某一個情節的需要而生搬硬造的。

至於跌宕起伏的情節。這個不必多說,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實,不但是「不喜平」,而且是「越曲折越好」。

佛家說「人生無常,無常是苦」,在我個人看來,這其中的「無常」一方面指的是人的外在遭遇的千變萬化,另一方面,則指人的內心的潮漲潮落。小說來源於生活,既然生活事件本身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那故事的情節又豈會是「一馬平川」的?

現在很多中小學生寫作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無法把事情的經過敘述清楚,通常都是一筆帶過。在敘述事件時,也沒有個人心理變化的相關描述。

至於主題,一個故事的主題是不唯一的。比方說《葫蘆兄弟》,你既能說它的主題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也能說他的主題是「兄弟齊心,其力斷金」。這也是語文考試中,閱讀題的最後一題(通常就是主題探究題)是主觀開放題的原因。因為主題本身就是不唯一的,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說了這麼多,還是回到那句話,閱讀是寫作的鋪墊。在閱讀中,去揣摩文章的作者如何鋪設環境,如何刻畫人物,如何編排情節,你慢慢的自然也能將一個故事講好。而且,這樣的話,你慢慢地會發現,閱讀,是如此有趣!每讀一篇好的文章,自己的文學功力就在更進一步!


我覺得好故事的前提是生活體驗。就像有點家底的曹雪芹寫出的是《紅樓夢》,暴發戶作家郭小四寫的只能是《小時代》。好吧,小時代的電影版兩集我也特意去電影院看了,所以如果沒有生活體驗的話,那就一定要編的高大上,充滿了一種矯情的奮鬥情懷。


如果樓上樓下的答案都無法令題主滿意,或題主想進一步系統了解故事原理及架構,可看此書:故事 (豆瓣)


(一)、如何編故事

要想編好一個故事,首先要確立主題。一個故事可以有多個主題,但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主題。

有了主題之後就需要有情節。一個好的故事情節必然會有矛盾的衝突。 沒有矛盾,也就沒有生活,沒有世界,沒有作品。

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是某一個特定的矛盾衝突的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它是一個過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的制約。它是被作家反映出來的生活長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開端和終結,在開端和終結之間,還有一個發展變化,這個發展變化,也必然像現實生活一樣,有微小的、不明顯的、量的變化向巨大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發展。這就形成了情節在一般情況需所具有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幾個部分。因此,在文學創作中,情節與人物的安排都極為重要。

情節是作家從生活之樹上結取下來的一枝一節。生活之樹有千枝萬葉,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截取下來,只能一枝一節,也許只有幾片葉子,但他們總是生活之樹的一部分。我們把經過重新安排的事件稱作情節。

(二)、如何講故事

1、選擇一個主題、設置情節;

2、根據情節設置人物,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以及他們的關係;

3、尋找或設計矛盾,製造矛盾衝突,形成故事的高潮。高潮可以從解決問題或未解決問題中獲得,它終於把中心人物帶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時刻,故事也就此結束。

4、給故事設置結局。可以是happy ending,也可以是bad ending,當然也可以是open ending

5.講故事的時候要有語音語調和輕重的起伏==才能吸引人哦==

(向藝葵a~pp 專業老師在線實時為您答疑)


呵呵,好刺激,直出血,砍人的感覺真不錯。記的那次我砍人時……已經是深夜了,下著雨…… 那是一個陰雨天,傍晚了那時。我一人在外找工作,一天下來無功而返……遇到的全是只會罵人的老哥,我累得不行…… 於是我坐在了一個陰暗角落,因為我沒錢,更沒住處。我是一人出家的,我想走出深山…… 沒想到,我的旅途盡這樣悲慘。我得先找個地方睡,可我沒被子,我冷…冷…我幻想明天的天空……很藍很藍。我就這樣睡在了青石板上,陰深在這時一步步逼近,風在吹…忽忽的,我害怕…… 「啊」突然在我耳邊響起,我冷…於是繼續睡。 一會,警察來了,說我有意識性侵擾。 哪來的事…蒙了,本睡得發汗的我就這樣考問著。最後,我宣告比竇蛾還冤…旁邊一個女孩引起我的注意…她,就是告我那人。看這她在黑夜中隨風消失……一頭秀髮,風此時是多麼的配合,飄飄欲墜…大概170身高,纖細的身軀,一身藍綠裝,很朦朧那種…在黑夜中她的背影更加迷人了…我就這樣,想著想著,心隨夢飛到天外…… 次日,我醒來第一眼就看到她。她貼的我很近,看這她纖弱的身體…我有種慾望湧上心頭…但我知道,我不能傷害她,在我心中,她是那麼神聖而不可侵犯。 「昨晚對不起,是場誤會,這是我熬的粥,你趁熱喝了,我要上班了,下午見」。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但這是真的,這是現實。 我閉眼,回想剛才的畫面:嬌細的身材,長發托到耳旁,柔軟的聲音…一切都讓人如痴如醉… 終於,她下班了。 「下午好」,她朝我說。「蒽」,我答到,有點羞澀。這一刻,我想了很久,此時的我,像心要爆炸雄獅……正蘊量這一場風雨,等不及的風雨… 她告訴我:我住二樓,你沒房住就住我那吧,反正我還剩一舊書房,先住下,等找到房在說。我欣喜的答應了。 晚上我吃完她做的飯便準備睡。可是,不管怎樣,我都睡不著。我的腦海一直浮現這那個畫面……我堅忍著,我告訴自己,你沒資格,別想了,別想了…… 我總算安靜了些。可是黑夜下的風讓我害怕,我不知能承受多久…一個黑暗下的幽靈在我心裡,遲遲不走……慾望,激情,想像,幻景…所有一切最終一起向我撲來,我要暴發了…我在也控制不了,就這樣,在深夜12點左右,一個暗室里,我推開了門,慢慢走了進去,魔鬼就這樣出現在一個完美的畫面中,慢慢的,慢慢的,一切都成了預言中的現實……(本故事純屬日雲虛構,切勿模仿,更不準修改,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湊熱鬧答後面半個問題,怎麼編一個好故事。

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我想人的想像力多少是有點局限的,信馬由韁縱情馳騁,好像也只在那一方天空。因為沒有經歷,意識不到其他天空的存在,自然想不到去其他天空那裡撒歡。

舉個說服力有點虛的例子,《馬丁·伊登》里的馬丁,本來是個不識字的水手,但是為了愛情他決定寫書,一些海上冒險類的故事。最終,他寫的故事飽含生氣,粗獷有力,鼓動著海浪般洶湧的激情。這故事他的夢中情人就寫不來——一個弱氣的淑女雖然讀書多,可是沒見過狂怒的大海和它之上螻蟻般掙命的人類,怎麼能寫出那般的故事呢?

什麼?馬丁是虛構的?那我另舉個栗子。狄更斯是個著名的苦命兒,他的作品裡屢現挨凍受餓飽受折磨的苦命兒。雖然我們也可以想像那種饑寒交迫、被呵斥被鞭笞受人奴役的情形,可是能像狄更斯大人那樣客觀冷靜,用寥寥幾句就讓人感同身受,恐怕有相當的難度。

生活經歷是創作的素材。素材夠多,這時關門放想像力,把素材們掐頭去尾,重新粉刷乃至打碎重組,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有條理的、符合邏輯的故事。

看出來了吧,我不是講故事的好手。所以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文革時期故事的小說值得推薦?
小說中如何形象地表達技能的力量感?
說一件你做的最正能量的事兒?
如果守望先鋒真的存在?
軍旅生涯中,讓你會記很久的事?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