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正常審美的藝術珍品能夠為人類作出什麼貢獻?

首先,鑒於我並非專業的美學從業人員,所以看到《為什麼一些明顯不符合正常審美的作品會被認為是藝術珍品?》 仍有許多疑問,煩請各位點撥一下:

如有錯誤,懇請斧正。

一、(審)美是否必須區分?

正如錢爭予所說,美是否真的分為「通俗藝術(popular art)」和欣賞藝術(fine art / high art),推論

[推論1]:

如果必須接受一定文化積澱與知識積累的訓練,才能鑒賞的美,剛出生的嬰兒不一定覺得美(《亞威農少女》和美女照片放一起,基本是不會被喜歡的,因為他們未接受任何訓練與人化洗腦)。

--------------------

再看一個研究

[實驗研究]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一系列女人頭像的照片,讓成年人根據這些頭像的美醜程度打1~5分,然後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照片一對一對地編成一組,每組照片除了美醜程度不同,其他方面(例如亮度、對比度)都相似。再把它們拿給出生1~7天的新生兒看。一個研究者拿著兩張照片放在距離新生兒眼睛大約30厘米的地方,另一個研究者在旁邊觀察。結果發現,幾乎所有新生兒都花更多的時間去看美女頭像照片。

[推論2]如果嬰兒都覺得不美,這種美是否就存在一個小眾的圈子——脫離於自然的、宇宙的、甚至脫離於常識的美,那麼這種美存在的意義就是單純為了滿足人類某一個極小的圈子?

[推論3]在這樣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圈子裡,討論脫離自然、脫離實際的美,真的就能對人類文明作出傑出的貢獻嗎?

二、(審)美是否能夠引導?

我也沒有什麼專業的知識,只是談談我的淺見。

喬布斯站在了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因而先知性發現了美的東西(尤其是iphone的工業設計——外形結構)。

然而這種美不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或文化積澱就能輕易識別並喜愛。

(當然我不排除時代背景、文明程度的影響,但是欣賞這種審美的門檻至少要比那個小圈子的門檻低很多很多,就現在這個時代來說不需要進行任何培訓就能辨別並喜愛上iphone遠遠超於同時代的nokia)

那麼這種美,是真正的美嗎?

如果這種美能夠被引導(也的確被引導了),的確能對人類作出傑出的貢獻(提升了公眾美的感知,促進了工業設計的發展)。然而按照之前的理論,這屬於」通俗美

但是所謂的《亞威農少女》的美,真的存在「審美時間差」,那些藝術家早就預見到在未來的2330年高科技人類大規模必將被欣賞的嗎?或者在以前的某個時段被大規模欣賞過?

[推論4] 如果這種藝術本來就不是被針對將要被大規模欣賞的,那麼在小圈子裡 能夠對人類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三、我說的(審)美就是(審)美,排除了技法和功底。而我認為,排除技巧功底不論,這些藝術品之所以昂貴,並不來源於它本身的價值,而是稀缺。

當然你可以用馬克思的價值-價格理論,我更相信市場的供需,鮑魚沒有營養(使用價值)卻很貴(價格),完全來自於它的稀缺性。跟畫作一樣,也不排除名家畫出有正常審美觀念的化作,而那些不符合正常審美的,除去本身的技巧和功底,也就只剩光環效應與稀缺性了吧。

所以審美與藝術珍品的關係就真的是這樣了嗎?

以上是我的疑問和淺見,煩請點撥。

----------------------------------

附與百瑞的評論

[1]如果以「無法通過直覺感知到它的美」為表達邏輯,讓一個病人(神經出現抑鬱、分裂甚至幻象)來畫作,同樣能迫使人思考,了解新的三觀。

[2]正如我所說「些不符合正常審美的,除去本身的技巧和功底,也就只剩光環效應與稀缺性了吧」

——就像同樣一副怪異的畫作,如果冠上一個無名小卒的名字,恐怕就無人問津了。

所以我認為 藝術珍品=怪異的邏輯+深厚的功底技巧+光環or一定的運氣成分


XD你這個追問,很誠懇,但是笨死了。

我有一個哥們,給左小祖咒發微博問,「我一聽到你的歌就想死怎麼辦?」

他說,「比什麼感覺都沒有強。對吧?」

別二元論地想問題,很落後的。

一個人,一輩子如果都在做美的,有貢獻的,正確的事情,那他還是人嗎?

一個人,一輩子如果都在看美的,有貢獻的,正確的事情,那他還是人嗎?


感謝邀請。被點名追問了,嘗試補充說明,但不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fine/high art 不是「欣賞藝術」;在那篇答案的語境中,就泛指「藝術」,或者可以翻譯成「美的藝術」「高級藝術」。但這並非將所謂的 popular art 劃為「丑的藝術」或「低級藝術」。這些概念是藝術批評語境中的描述;特別是在它們成為了「歷史」之後,就更可以當作一種純粹的術語名稱。

Popular art 是通過與 high art 進行對比而形成的概念。在該語境中,high art 所指向的作品,是在之前的歷史中已經通過某種合法化方式獲得了「藝術」地位的。但也有美學工作者是這樣來做的——

不僅批判高級藝術那種疏遠的深奧主義和總體性主張,而且尖銳地懷疑任何高級藝術產品和通俗文化產物之間本質的、不可逾越的區分。而且,歷史自身明白地告訴我們,一種文化的通俗娛樂(如古希臘甚至伊麗莎白時代的戲劇)可以變成隨後時代的高級經典。實際上,甚至就在同一個文化時期,一個被給予的作品是作為通俗的還是高級的藝術發揮作用,取決於它被公眾怎樣理解和利用。在 19 世紀的美國,莎士比亞既是高級戲劇,也是歌舞雜耍。

上面這段話出自 R. Shusterman 的《實用主義美學》。

D. Novitz 在著作 Aesthetics of Popular Art 中也為 popular art 進行辯護。他認為 high/popular 的區分是一種社會學範疇的東西,並認為導致兩者出現明顯區別是由於 19 世紀藝術與商業結合而致。

其次,我沒有參與「審美」正常與否的討論。如果本題是以美學(學院)的視角來看待「審美」這個術語的,那麼拿「正常 / 不正常」來做定語實在不是恰當之舉。糾纏於審美的正常與否,無助於釐清具體藝術作品在具體歷史語境中的合法化過程。——「某件藝術作品對人類有什麼貢獻」,如果要我來翻譯這句話,就是「某件藝術作品是如何被合法化的」。

最後想說明的是,我現在已經無法完全認同自己當時的那條回答了。因為它的很多細節還是太過陳舊了。審美需要更新。


正如我在回答 為什麼一些明顯不符合普遍審美的作品會被認為是藝術珍品?中說的,藝術作品並不一定要是美的,那麼題主的問題就算是改成 「不符合審美的藝術珍品能夠為人類作出什麼貢獻?" 也是成立的。這樣我們就不用糾結於美了,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大吼一聲:管他什麼美不美,藝術品就算不美也有價值,也能為人類做貢獻!

然後我們才可以輕鬆地回答,不美的藝術品到底能給人類做出什麼貢獻,有什麼價值。

完全不美的藝術品是很極端的存在,而對美的定義又各不相同,所以我們不如把問題再簡化一下:除了美,藝術品還有什麼價值?除了給人審美體驗,藝術品對人類還有什麼貢獻?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只要能挖掘出藝術品除了表達美以外的功能,這個問題就算答完了。其實我想題主自己就已經可以回答了吧。

藝術品的功能,除了美,還有許多其他功能啊。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教育功能,藝術品能教育人。譬如古希臘的悲劇,除了美,還有許多現實的功能,他有政治作用,向觀眾傳遞政治見解。他還有道德教育作用,譬如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說的是俄狄浦斯的兩個兒子波呂尼刻斯與厄忒俄克勒斯反目打仗,兩人都戰死,但奪得王位的舅父克瑞翁只允許埋葬和他站在一邊的厄忒俄克勒斯,不允許人們埋葬波呂尼刻斯。而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禁令,埋葬了他的暴屍戰場的哥哥,最後安提戈涅被處死。這個悲劇本身當然是美的,有悲劇之美,但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教育人們要重視親情,不妥協。再來個直接的例子,小朋友看的兒童繪本,這就更明白了,這些繪本不但美,還教育兒童。這些都算是美的藝術品具有的其他功能。

還有譬如畢加索的繪畫格爾尼卡,當然會有人說這幅畫美,可以說畫作觸動了人的感情,是移情的美,但這幅畫也有反戰的功能,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此外還有諷刺畫,莫奈就畫過諷刺畫,諷刺畫也是藝術,但諷刺畫的主要功能,就已經不是審美了,而是諷刺。

現代藝術離審美越來越遠,我在2012年的卡塞爾文獻展看到了這麼一個裝置藝術作品,是一棵被砍下來的樹,旁邊擺著從樹上提煉出來的各種產品,有化工試劑,也有紙。我個人認為是說科技和環保的.......因為這一屆的主題和科技有關。這個藝術作品可以說已經和美沒有任何關係了,他的功能純粹就是教育和宣傳吧。

所以說,藝術的作品有很多,從很古的古代開始,至少有祭祀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宣傳功能。還有其他很多功能,審美從來就不是藝術的唯一價值所在。你只要注意留心,就能發現藝術品的許多其他價值和功能。

至於哪些功能算是對人類有貢獻,這就是另外一碼事了。但無論如何,不符合審美的藝術品,一定可以對人類有貢獻。


向人們展示除了自己以及自己視野內的別人的生活方式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拓展人類的精神世界。


繪畫藝術只是一種表現手法 就像 演唱 演奏 書寫一樣

表達每個人的心境和思想

我有圓球一樣的想法

你有曲線一樣的點子

偶爾我們的想法會很怪 但是很有趣

這種想法就是你所說的「不符合審美」

其實只是你不能理解這種感情或者這種思想而已

但是不理解不代表沒有合理性

我繪畫了大半生的母親說過

只要有一個人理解 這個作品就是有價值的

因為創作者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和其他個體產生共鳴

知己一個足矣

其實這麼說的話 知乎恐怕是一座值得玩味的藝術館了

每個人都在知乎有自己值得誇耀的作品

哈哈哈哈哈 @黃繼新 繼新要不要辦個思想畫展

感覺跨界一下會很好玩兒


審美和審丑都是一樣的


站在少數人的一面,為多數人提供可能。
審丑也是一種審美。


不符合正常審美的藝術品是指這些么?

對人類沒什麼貢獻,

長大就明白了。


不符合正常審美的,無法通過直覺感知到它的美,迫使你去思考:誰創造了它?為什麼要創造它?想表達什麼?有什麼意義?

這可能就是意義所在。


推薦閱讀:

未來的藝術將往什麼方向發展?
兒童美術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2017 年的藝術界有何值得留意之處?
藝術品的「藝術價值」是什麼?它是如何衡量的?
如何欣賞現代繪畫藝術?

TAG:藝術 | 審美 | 藝術家 | 美學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