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中成藥要做小藥丸,而且每次用量在60粒,為什麼不能做成兩三大粒呢。這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么?

為什麼許多中成藥要做成水蜜丸這樣的小藥丸,而且每次用量在60粒,為什麼不能做成兩三大粒的用量呢。這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么?


你想過嗎?你覺得60粒太多,有些人卻連這個大小都吞不下呢?比如小時候的我。


手機黨簡單說說。

先說明一個概念,吸潮是中成藥的製作流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簡單說就是成藥對水濕的吸收度。因為吸潮控制不好的話,吸潮度太低則成藥放置過程中水分對於固體藥物會產生影響;吸潮度過高的話藥物又會澀滯結塊。

基於這一製劑因素,水丸或水蜜丸都是質地緻密堅硬光滑的,而作用除了易吞服外,也是為了降低吸潮。而這樣質地的丸劑製成大丸的話,我保證一般人都沒有那麼大的嗓子眼兒…………

當然題主可能想說兩三丸兒的是軟丸,也就是大蜜丸。要說到為什麼不能夠做蜜丸就要談到不同製劑的特色了,比如蜜丸就是由蜂蜜作為藥粉溶劑的,因而製成的藥物軟黏甜。一般蜜丸的製藥適合補養為主,下則緩其藥力的疾病(多慢性病),而對於清熱、祛濕、攻下劑反而會降低藥性而造成病重葯輕的情況,吃多了還容易膩胃。基於上述考量,很多成藥由於藥劑特性不能夠製成蜜丸。

最後要講一句,「制小丸是為了增大接觸表面積」是不正確的解讀,因為水丸和水蜜丸都是水、水蜜混合溶性的丸劑,服後易分解吸收,不存在要加大表面積的說法。


同門外漢

我猜是增加表面積,有利於吸收


想想喝中藥的時候,喝一碗,甚至是一大碗兩大碗,做成丸劑,自然體積也小不了。有人說濃縮下,技術提高下,一小粒裡面含的有效成分高一點不就行了?要知道企業追尋利潤最大化,花大力氣研發技術、引進新設備、新生產線去做一次吃一粒?得了,省點錢打點打點上面的神仙吧…做成大丸,保不齊就有人噎死了…所以結果就是一次60粒慢慢吞吧…


市場選擇的結果。

市場上有大蜜丸,水蜜丸,濃縮丸三種類型。

大密丸是最傳統的,蠟封,有拇指頭那麼大。這是最傳統制的中成藥模式。

水蜜丸就是題主說到的那種,一下要吃幾十顆的。就是大蜜丸吃著不方便,一大顆要咬碎才能吞下。所以就改進成水蜜丸。

但水蜜丸數量太多,數著也不方便,於是就有濃縮丸,一般8顆一次。


有一種中藥叫桂枝 必須做成藥丸才能吃 桂枝


什麼情況。

難道不是因為兩三粒大的在吃的時候需要被揉成小的而藥廠為了服藥者方便站在服藥者的角度幫他把藥丸做小了方便服用嘛。


小一點安全些吧。

女子服藥丸被噎死 家人起訴廠家索賠25萬


目前,總體來說就是,大多中成藥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還不明確,只能鬍子眉毛一把抓。

這麼說吧

  • 西藥:投料時是 原料+輔料,比如硝苯地平緩釋片,原料指硝苯地平,1000片中,硝苯地平為10g。工藝為:

原料及輔料 粉碎→配料→制粒 →整粒→終混→壓片→包衣→內包裝→外包裝

  • 中成藥:投料時是 原藥材+輔料,比如1000g中成藥 A中,共投入八味藥材(可能B、C、D、E 均為166.7g,F、I、G、H均為100g)。工藝為:

原藥材 前處理(洗、切、炮製)→飲片→提取→精製→制粒(此步加入輔料) →整粒→終混→壓片→包衣→內包裝→外包裝

然後,請看,上述工藝流程中,西藥 之後,和中成藥 之後的工序完全一致,所以主要問題在這之前。我們從投料開始看

1 西藥投料時,是直接投的原料,原料藥廠家通過從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合成相應原料後,西藥廠直接購買使用。原料大多直接粉碎即可使用,進入

2 中成藥投料時,是原藥材,仍需進行加工。

2.1 前處理:由於飲片的價格較貴,除非是注射劑,大多數廠家還是會選擇直接購進原藥材自行加工。首先進行挑選,較長較大的,需要切制或粉碎;根莖類,需要清洗;為了讓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煎出,還可能需要醋炙、酒炙等。最終得到飲片。

2.2 提取:仍是參照古代,多是 飲片+水 進行煎煮,得煎煮液。

2.3 精製:煎煮液一般量較大,所以需要進行精製,這裡有很多方法。讓我們來看看煎煮液里有什麼。

2.3.1 水,這個毋庸置疑,可以去掉的,一般可通過濃縮器濃縮,或是更進一步的真空乾燥箱,等等

2.3.2 然後呢……然後就不知道了。

其實,做中成藥的多是模仿西藥,但西藥清楚的知道我要的是什麼。

— 西藥,或者說化葯,硝苯地平緩釋片,起作用的就是硝苯地平,我就很清楚接下來要做什麼。原料藥廠化學合成的是硝苯地平,製劑廠投料的是硝苯地平,半成品、成品檢驗的時候,化驗室檢測,也需做一項硝苯地平的含量檢測。很清楚,一條線。

— 中成藥,我怎麼做?如今各個藥廠的精製:

  • 水提醇沉,指在水煎煮後,在煎煮液中加入乙醇,根據溶解性的不同,除去粘液質,蛋白質,糖類等水溶性雜質。
  • 大孔樹脂吸附,就是煎煮液通過大孔樹脂,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再經洗脫回收,除掉雜質。

  • 當然還有膜分離、加酸加鹼……或者初步提取就不同的醇提水沉、超臨界流體萃取,甚至是仿生提取……就不一一展開了

看,想學西藥,可是有效成分的不明確,所以精製這一步很難準確開展(不知道要什麼,就不知道要除去什麼,就不知道如何精製)。精製走不下去,就只能粗大黑[中藥粗(雜質多)、大(服用量大)、黑(顏色深)]了。

好了,好不容易,僅去除了部分確定的無效成分(但其實仍是很多的混合物),得到清膏,再加輔料,進入 。最後檢測,又鬱悶了,不知道有效成分是什麼,怎麼檢測?我投八味藥材,裡面多少化學成分,但,只測個比如:柚皮苷?這裡,也就是中成藥質量檢測的癥結所在。

o(︶︿︶)o 唉,題外話了。要做好中成藥,路漫漫其修遠兮。

  • 從藥材,看生物葯做疫苗,SPF種蛋已經發展地很好了,但GAP種植基地,仍需努力,同一味藥材,各個產地、各個收穫時間、各個種植條件,這裡有多少差異
  • 從中藥廠,沒有理論的支撐,貯存、前處理、提取、精製、檢測、使用都是空中樓閣。

— 藥材、煎煮液、清膏、包括成品要放在什麼條件下貯存。

— 各種狀況的藥材的挑選,各種形狀藥材的切制、粉碎,各種藥材,是否需要炮製、如何炮製,以及重頭的提取、精製,都是問題。

— 藥廠最後一道把關程序:檢測,檢什麼、怎麼檢。

— 醫生要讓你吃多少劑量(使用),也多是參照這麼一句話:每××相當於生葯××g。

------------------------------------------------------------------------------------------------------------------------------------------------

比較碎,不知道說清楚沒 :)



中藥蜜丸添加的輔料比較多,太大了難以下咽!


顆粒小,有利於吸收。而且隨著時間長了,有的病人劑量要減少,所以就是小的更好。


門外漢猜測:

比較好吞咽?曾經被國外的很大片的VC卡在喉嚨里差點嗆死……


方便服用啊親!!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張大嘴的。那麼大的大蜜丸,小孩子和嘴小的人會噎死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吃又充饑的中藥?
林下參和移山參要怎麼看外形區分?
最重口味的中藥有哪些?
中藥為什麼不受歡迎,還有人說中藥有毒?
為什麼中藥川貝這麼貴?

TAG:中藥 | 藥學 | 醫學 | 中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