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是如何做到無處不在的?

因為他是神?


千江有水千江月。


印光大師:觀世音菩薩感應之妙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離寂光,垂形六道。遍於十方微塵佛國,普現色身,度脫眾生。非獨止現菩薩之身,而二乘六道,無身不現。《法華》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雖則遍入十方佛國,而於娑婆因緣,甚深甚深。雖則普現十法界身,而世人據跡而論,止雲菩薩而已。以其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故得悲運同體,慈起無緣。由本高而體大,故跡廣而用宏。其隨類逐形,尋聲救苦,有感即應,無願不從之跡,喻如月麗中天,影現眾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無不各各皆現全月。又江湖河海中月,一人觀之,則其月與己相對。即百千萬人於百千萬處觀之,亦皆各各與己相對。人若東行,月則隨之而東。人若西行,月則隨之而西。人若安住不動,月則不離當處。一人乃至百千萬人,悉皆如是。

菩薩於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應。感應道交,無少差殊。與此一月普現眾水,隨人隨地各見全月,了無有異。良由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以眾生之心為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不謀而合,無緣而應。豈世智凡情所能測度者哉。至若水昏而目盲,則不能見。非月不現,是昏盲咎。

其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顯感顯應者,現生竭誠盡敬禮念供養,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及業消障盡,福增慧朗等。冥感冥應者,過去生中曾修竭誠禮念等行,今生雖未修習,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覺,禍滅福臻,業消障盡等。冥感顯應者,宿生曾種善根,今生得蒙加被。顯感冥應者,現生竭誠禮念,不見加被之跡,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臨,業消障盡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顯蒙加被,轉禍為福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獲種種益也。

了此則知功不虛棄,果無浪得,縱令畢生不見加被之跡,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廢。感應之道,微妙難思。略書梗概,以勖來哲。)其應之大小優劣,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縱令心不諦信,致誠未極。但能一念投誠,亦必皆蒙利益。但隨己一念之誠,而分優劣,不能如竭誠盡敬者蒙益之殊勝超絕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顯。盲人雖不能親見月光,又何嘗不蒙其照燭也。菩薩大慈大悲,普為法界眾生恃怙。由茲舉國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觀世音之常談。

節選自印光大師:「石印《普陀山志》序」

世人千萬,災難頻生,觀音菩薩僅一人,何能一時各隨其人而救護?殊不知並非觀音處處去救,乃眾生心中之觀音救之耳觀音本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故能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如皓月當空,所有水中皆現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諸佛菩薩之救度有情,亦復如是。其不得感應者,唯以眾生之不虔誠,非菩薩之不救護也。如一池污濁之水,欲月現其中,豈可得乎?!」輯錄

《印光法師文鈔》? 上海護國息災法語


你把它想像成一個擁有接收和發射功能的無線終端就可以了。。。只有通過修行和集中信仰,才能掌握到菩薩的波段。。。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入流亡所,動靜兩相,瞭然不生,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度人出災厄 菩薩存於心

尋聲救苦難 你即觀世音


無量福壽天尊,容貧道一答:佛即我,我即佛。佛乃眾生內心的影射,忘佛即是忘本我,忘我即是棄本佛。


恭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利益 南無觀世音菩薩 | 觀音菩薩_大悲咒_心經_觀自在佛教網

上面的經文可以多學習,一定受用。


因為人民需要它,所以它無處不在,我們可以讓他是男,也可以叫她是女,就連名字若是犯了忌諱,也得從觀世音變作觀音。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觀自在菩薩。因為觀自在菩薩也是可以作為原型存在的。


普通人又是怎樣不能無所不在的呢?假如人人都能無所不在,反而要疑惑為什麼有人不能做到了


推薦閱讀:

皈依之後要念誦10萬遍"四皈依"嗎?
佛陀會怎麼看待進化論呢?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起菩提心?
正統的佛教護身符是什麼樣的?有哪些講究?

TAG:佛教 | 宗教 | | 觀世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