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大河劇?和「大河」有什麼典故嗎?
誰先喊出這種叫法的?
「大河」來自法文詞彙中的「roman-fleuve」(意譯,大河小說=系列小說,是小說的一個類型), 這種小說通過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家族的經歷,來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變遷,所謂時代的滾滾洪流,因此命名為大河小說。大河劇多改編自一些歷史小說,但歷史小說不一定是大河小說。大河劇的概念現在已經只是單純地指長時間播放、演員陣容強大的大型電視連續劇。 大河劇是大河小說的電視版。這個名詞由日本所創,本來是日本NHK電視台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連續劇的系列名稱,主要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並且有所考證,屬於較嚴謹的戲劇,直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四部作品問世。基於這種製作模式,韓國也就當地的歷史事件製作了不少大河劇。
大河劇是指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大河」來自法文辭彙中的「roman-fleuve」(大河小說),意即以家族世系的生活思想為題材而寫成的系列長篇小說,大河劇是大河小說的電視版。這個名詞由日本所創,本來是日本NHK電視台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連續劇的系列名稱,主要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並且有所考證,屬於較嚴謹的戲劇,直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四部作品問世。基於這種製作模式,韓國也就當地的歷史事件製作了不少大河劇。
日本的大河劇:日本大河劇的主要題材多是大家愛看的戰國時代故事,其次則是幕末故事,改編自歷史小說的也不在少數。在選角方面多以實力派演員為主,但因近年來收視率不振的關係,大量採用了偶像演員,且在故事上架空部份頗多,遭到非議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廢止論」,認為應該停拍大河劇。特別的是在1984年到1986年之間,大河劇連續三部都是近代戲。為此NHK開闢了一個「水曜時代劇」時段,也做了三檔古裝劇,演員絕大多數都曾經參與過大河劇的演出,使得水曜時代劇在實質上地位與大河劇可以相提並論。
此外,NHK目前已經計劃推出「21世紀特別大河劇」,原定在2006年播出司馬遼太郎原著的「阪上之雲」,但因編劇野澤尚自殺身亡的關係,使本劇預訂延後至2008年上檔,現已播出兩部。現在播出的是《江·公主們的戰國》本人比較愛看的日本大河劇是《秀吉》《德川葵三代》《坂上之雲》韓國的大河劇:比較著名的大河劇:《許浚》(港台稱為《醫道》)、《女人天下》、《明成皇后》、《張禧嬪》、《大長今》、《太陽人李濟馬》、《帝國的早晨》以及《不滅的李舜臣》
PS:日本大河劇絕對是中國歷史劇必須學習和借鑒的,請不要再虛構不要再演繹了!要尊重歷史,不要誤導觀眾!
參考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2%B3%E5%89%A7最早的兩位回答者對大河劇的定義已經說得挺清楚了,這裡補充下大河劇和歷史的關係。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大河劇再尊重歷史,也不可能完全再現歷史。連史書的記載都無法確保和史實一樣,何談百年後的影視作品?事實上,除非發明時光機器,否則歷史不可能再現。
其次,退一步說話,我們假設史書=史實=歷史,那麼大河劇能忠實再現史書嗎?
可以的,不過它的內容含量肯定會遠遠大於史書。翻遍所有史書,關於山本堪助的記載恐怕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三頁紙,最多十分鐘的閱讀量。就這幾頁紙別說拍出一部宏大的《風林火山》,就是拍部紀錄片都不夠。這就需要以歷史作家的小說作為藍本,需要編劇聯繫當時的歷史環境、人物關係進行想像創造,從這個意義上大河劇的原創是必要的。
最後,大河劇是非常非常忠於史書的電視劇。核心詞到底還是「電視劇」,一定的商業性、娛樂性不可或缺。尤其是從2002年的《利家與松》開始,大河劇的娛樂性明顯增加了。
綜合來看,如果說史書是原著,那麼大河劇就是不違背原著核心情節的同人作品。
推薦閱讀:
※大河劇裡面很多比較肅穆的場合為什麼武士們在表示應承、遵命的時候都要很嚴肅的說:"はは"有時會略停頓?
※為什麼有些日本時代劇中會出現由同一個演員飾演年齡跨度非常大的角色的情況?
※中國怎麼不拍像日本大河劇一樣的歷史劇?
※有哪些被抹黑的日本歷史人物?
※《真田丸》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