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祖存在功利心嗎,不燒香佛祖會保佑嗎,佛界中佛與佛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維繫的?


燒兩根香,供兩盤蘋果佛祖就得保佑你,就得讓你家宅平安、生活安穩?憑什麼?是拿佛祖當傻逼了還是因為傻逼才幹這事呢?你買份保險多少錢,你雇個保安多少錢?佛祖就那麼不開眼,收你兩根香就得讓你當孫子使喚?你憑什麼給他燒香?認為他牛逼,認為他法力大?法力大還缺這兩根香嗎,他不會自個變啊?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見如來。


燒香送錢就保佑,這不是賄賂嗎?不是赤裸裸的交易嗎?佛跟貪官有什麼不同?

佛非水洗眾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將己德移於余,唯為說法令解脫。

佛不會因為你燒了幾塊錢一捆聞著能夠把人熏暈的劣質熏香就對你特別照顧;也不會因為你往功德箱里放了一張毛爺爺就對你另眼相看。他又用不了你給的錢,要來幹嘛呢?

佛願意幫助一切的眾生,不管你信佛,或者不信佛,你讚美佛,甚至辱罵佛,他都想要幫助你。但如果你和他沒有緣分,他是沒有能力幫到你的,就好像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是無法產生交集的,佛沒有能力度無緣之人。

佛菩薩是慈悲智慧圓滿的聖者,他們沒有任何的私慾,他們對所有的眾生平等的看待,同等的慈悲。

不會只保佑佛教徒,也不會因為別人不信而懲罰。不信佛照樣可以過的很好,佛菩薩對眾生只有愛,這種愛絲毫不要求回報,只是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

我們燒香給錢,是供養佛。那麼最殊勝的供養是什麼呢?

是依教奉行,按照佛說的去做,就是最勝的供養,可以得到最廣大的福報。

那怎麼樣去做呢?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你可以不燒香,也可以不捐錢,只要你按照佛的教誨,做一個善良慈悲的人,那麼你就是最最吉祥的人。


樓主還沒明白什麼是佛, 佛是覺悟者,了解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他和信眾的關係是師生關係,他教給眾生的就是一個宇宙人生的真相知識,告訴我們自己的命運自己造,因果定律是報應不爽的,不是佛創造的,但是佛能看到,所以要改變命運靠自己,不是燒幾根香就能改變的。。。其實燒香 供佛都是供的自己這顆心,看看香和油燈 以及蠟燭,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犧牲自己的精神就是佛的最高精神,無私無我,只求為眾生服務,只求眾生能夠理解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解脫,寫到這裡,您自己感覺佛是否功利?


阿彌陀佛。你看一下《六祖壇經》,就知道了。燒香只是表法。佛祖不會存在功利心,學佛一定要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佛法講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燒再好的香,心不清凈,效果都不見得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首先要明確一點,在這個問題里,不能把佛理解為「有智慧又慈悲的人」。我拿西遊記來舉例說明這個問題。

對佛祖或者道家體系的神仙來說,香火願力是他們維繫法力的很重要來源。每座神像或者牌位都可以認為是神佛的一座法身。神佛享受了人民的信仰願力,就要承擔凡人的因果,為凡人消災弭禍,所以說這個跟功利心是沒有關係的。

佛祖當年跟玉皇大帝說,「大鬧天宮那事兒弄得四方十界挺亂的,不僅是建築物毀損嚴重,仙界警務人員傷亡可觀,更重要的是本來四方十界按部就班的秩序、平衡被打破了,這個熵增的因果本來是要孫悟空來承擔的,你弄死他二十六億回也償不完這因果,正好我這一身大法力閑著放銀行也生不了利息,就讓我來承擔這場因果吧。你幫我通知一下,咱整個安天大會。」


有功利心的不是佛祖,而是向佛祖提出請求的信眾


從迷信的角度來看:如果燒香就保護,不燒香就不保護,那麼這不是佛,是惡鬼!試想,天天請求惡鬼跟著會是什麼結果?那麼佛是什麼呢?佛是覺悟,是智慧,是慈悲!擁有這種智慧和慈悲的人,就是佛!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本身就是人。燒香拜佛只是後期人們對釋迦牟尼的懷念和敬重的表達方式。真正擁有佛性,具有佛的智慧和慈悲的人是不會燒香拜佛的,因為敬重在心中,燒香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你要有那麼心,在功德箱裡面留點「香火錢」,讓僧侶們有飯吃有衣穿,然後才能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當然了,現在很多寺廟已經開商業化了,商業化的前提,是寺廟裡面沒有佛了,有的只是披著袈裟的商人或者商人代表


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他又是為了什麼呢


燒香不燒香,「佛祖」都不會保佑你。

不過,信仰任何一種宗教,自己這份迷信本身,或許多少有那麼點能保佑自己吧。


大師,像我這種不信佛的人,佛主會不會保佑我?

施主不信佛,那哪來的佛主啊!!!

信則有,不信就無從談起了!

細思恐極的一件的事情~


回答最後一個

佛經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菩薩去串門,會幫這片佛土的佛陀給另一位帶話,如:

《妙法蓮華經》卷7〈24 妙音菩薩品〉:「到已,下七寶臺,以價直百千瓔珞,持至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奉上瓔珞,而白佛言:「世尊!淨華宿王智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四大調和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無多貪欲、瞋恚、愚癡、嫉妬、慳慢不?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五情不?世尊!眾生能降伏諸魔怨不?久滅度多寶如來在七寶塔中,來聽法不?又問訊多寶如來,安隱、少惱,堪忍久住不?」(CBETA, T09, no. 262, p. 55, c16-25)

你可以想像成兩位老師,一個師範學校畢業的,一天,一個同學去另一個學校訪問,幫老師捎話:

「張老師好啊,劉老師讓我問您,現在怎麼樣啊?身體好不好?學生聽不聽話?加班多不多?」

至於為什麼不親臨,當然是很忙啦


想起個笑話

醫生老是拜佛說:我要多賺點錢

普通人拜佛說:求我平平安安不要生病


我添一句吧,燒香在道教有通信的意思,就是和天上神仙溝通的意思。


佛祖木有保佑任何人。如果燒香求保佑則為佛教、迷信,而非佛法。點香是表法之用,同時香會隨你的心境不同而不同。這樣不同的境界,你只要思維細密能夠觀察差別,則可以對自己的內心做檢驗,對照自己的修行境界而做調整。點香當然有福報,但不是佛祖的保佑,而是因果不空,隨著你的自性增長而獲得所謂「保佑」的效果。佛非功利,因果缺是真實的!


一年到頭不做好事,年底去搶頭柱香,行賄佛祖了嘛,平時多行善積德比什麼都有用


對佛教不懂,血外行扯幾句:

首先佛現時存在不?

如果佛存在,是依賴和憑藉什麼存在的呢?

這種憑藉和存在是人可以提供的嗎?

如果依賴人的供養存在,那麼佛怎麼會不生功利心呢?

佛認識你嗎?

有那麼多佛嗎?

佛彼此聯繫幹嘛?攻辯嗎,那還是佛嗎?在一塊搞精神傳銷發展信徒嗎?有必要嗎?

基督真主為什麼不燒香,燒香誰開發出來的?

保佑人是以什麼標準實施的?

如果佛界用 qq 聯繫的,你打算加他們的號嗎?

你加了佛的號,你覺得他會有精力搭理你嗎,你以為你淘寶賣家嗎?你能加到各國首腦的號嗎?

佛界是不是像娛樂圈、體育圈一樣,有自己的規則和界限?他人只是旁觀者旁聽者?有沒有人管?佛界是自律還是他律?

互相矛盾的保佑佛怎麼做,他有囚徒困境嗎?

佛會上網嗎?會知道網路對佛教的影響嗎?網上燒香管用嗎?佛會知道網名後面的真人嗎?佛會追蹤網路人的言論嗎?

太多了,不問了。。。。


第三 捨棄(二)

[0022a05] ※二

[0022a05]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由知解、曉了一切而應捨棄之法,且諦聽。

[0022a06] 三

[0022a06] 諸比丘!何者為由知解、曉了一切而應捨棄之法耶?

[0022a07] 四~八

[0022a07] 諸比丘!由知解、曉了於眼而應捨棄,由知解、曉了於眼識而應捨棄,由知解、曉了於眼觸而應捨棄,凡緣此眼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者,於此亦應捨棄……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此……

[0022a10] 九

[0022a10] 由知解、曉了於意而應捨棄,由知解、曉了於意識而應捨棄,由知解、曉了於 [P.17] 意觸而應捨棄,凡緣此意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者,於此應捨棄。

[0022a12] 一〇

[0022a12] 諸比丘!此為由知解、曉了一切而應捨棄之法。」

〔二六〕第四 曉了(一)

[0022a14] ※二

[0022a14] 「諸比丘!於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能盡苦。

[0023a01] 三

[0023a01] 諸比丘!對任何之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得盡苦。

[0023a02] 四~八

[0023a02] 諸比丘!於眼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得盡苦,於色……於眼識……於眼觸……凡緣此眼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亦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得盡苦……於耳……於聲……於鼻……於香……於舌……於味……於身……於觸……

[0023a06] 九

[0023a06] 於意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得盡苦,於法……於意識……於意觸……凡緣此意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亦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此等者,則不得盡苦。

[0023a09] 一〇

[0023a09] 諸比丘!於此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謂不得盡苦。

[0023a10] 一一

[0023a10] 諸比丘!於此一切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善能盡苦。

[0023a11] [P.18] 一二

[0023a11] 諸比丘!云何於此一切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而善能盡苦耶?

[0023a12] 一三~一七

[0023a12] 諸比丘!於眼知解、曉了、離欲、捨棄,則善能盡苦。於色……於眼識……於眼觸……凡緣此眼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亦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善能盡苦。……於耳……於聲……於鼻……於香……於舌……於味……於身……於觸……

[0024a02] 一八

[0024a02] 於意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善能盡苦。於法……於意識……於意觸……凡緣此意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亦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善能盡苦。

[0024a05] 一九

[0024a05] 諸比丘!於此一切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謂善能盡苦。」

〔二七〕第五 曉了(二)

[0024a07] ※二

[0024a07] 「諸比丘!於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能善盡苦。

[0024a08] 三

[0024a08] 諸比丘!云何於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能善盡苦耶?

[0024a09] 四~八

[0024a09] 凡眼、凡色、凡眼識、凡依眼識所識知之法,凡耳、凡聲……凡鼻……凡 [P.19] 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觸……

[0024a11] 九

[0024a11] 凡意、凡法、凡意識、凡依意識所識知之法。

[0024a12] 一〇[1]

[0024a12] 諸比丘!於此一切不知解、不曉了、不離欲、不捨棄者,謂之不能善盡苦。

[0024a13] 一一

[0024a13] 諸比丘!於此一切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則為善能盡苦。諸比丘!云何於一切,為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堪善能盡苦耶?

[0025a01] 一二~一六

[0025a01] 諸比丘!凡於眼、凡於色、凡於眼識,凡依眼識所識知之法,凡耳、凡聲……凡鼻、凡香……凡舌、凡味……凡身、凡觸……

[0025a03] 一七

[0025a03] 凡意、凡法、凡意識、凡依意識所識知之法。

[0025a04] 一八

[0025a04] 諸比丘!於此一切知解、曉了、離欲、捨棄者,謂之善能盡苦。」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6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35卷-第4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佛陀不會保佑任何人,他只是教導人。如果我們按照佛陀教導的去做,自然會得到保佑,因為善因必得善果。可以說佛陀是在教我們如何自己保佑自己。

佛陀不是無所不能的神(當然世界上也不存在這樣的神),否則當年佛陀在世時,釋迦族就不會被滅族了。釋迦族滅亡後,佛陀是這樣對試圖以神通拯救釋迦族人的目健連說的:『』目健連,釋迦族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共業所感,你不能為他們代受!他們不懺悔罪業,一味驕橫,不該往修來,腐蝕了的房屋,終是要倒下來的!『』

個人的一點感悟,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


泥塑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女朋友身戴佛像吊墜,請問約會中是否可以有擁抱甚至是接吻等親密行為?
怎樣看待女人學佛佛法早滅五百年?
佛經不是佛所著,乃佛所述,為何佛最後會說念誦此經功德無量?
學佛的動力是來自於身邊的環境還是自己啊?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