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推介的客觀詳實的中國近代史或當代史書籍?
大家大多回答的是近代史,有沒有當代史的推薦?
這段歷史當然要問「外國人」,除了徐中約,還有史景遷、費正清、余英時、杜贊奇等。找他們各自最有名的書看就好了。
最近幾年看的民國和抗日方面的書多一點,滿清和清末的書,要找一找才行,只看了一部分,還有不少著作沒看完
1、首選近代研究史的大家,從最出名的著作開始看。比如 徐中約、唐德剛、 費正清、史景遷 、余英時、 郭廷以 、 李澤厚
國內的:楊奎松、 茅海建,桑兵、 沈志華、高華。順序是歐美、港台日、國內:
- 首選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
- 《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華民國史》《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唐德剛的著作
-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 張國燾:《我的回憶》
-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
- 《我所經歷的戰爭 》
- 《辛亥革命及國民黨的分裂:國民黨湖北省主席口述歷史》
- 《李宗仁口憶錄》《顧維鈞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晚清十七年》、張學良口述歷史
- 閻錫山日記
- 長沙.常德衡陽血戰親歷記-國民黨將領葛先才將軍抗戰回憶錄
- 延安日記 (蘇)彼得.弗拉基米
- 我的生活 馮玉祥
- 東史郎日記
- 拉貝日記
- 閻錫山日記
- 中國人
- 巨流河
- 《鏡里看中國》 近代來華的外國記者親歷、參與的中國近代史的照片
-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中下)
-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 中華民國史
- 龍應台:《大江大海》
- 我的抗戰
- 楊顯慧:《夾邊溝紀事》
- 薩蘇的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 (共4冊),
- 關河五十州 的《一寸河山一寸血 》
- 雪白血紅
- 南渡北歸
- 民國文林 系列
- 鄧賢《落日》、 黃河殤 、 大國之魂 、 流浪金三角
- 一個日本人寫的書《中國抗日漫畫史 》
1949前國共兩黨之爭的最好的三本書:
-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
- 鄧野的《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
- 楊奎松的《中間地帶的革命》
高華 《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的來龍去脈》 黨史中必看的一本
有些多,只是民國、抗戰的一部分而已,還不包括清末之類,上面的書目能看完將近一半,還有一些沒有包括在內.近代史老師 曾志輝 精心挑選給我們的書單,分享給大家,都是國內可買到的合法出版的書籍。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三聯2005年版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夏笠:《第二次鴉片戰爭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茅海建:《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修訂本),三聯書店2011年。三、太平天國(1851-1864)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四冊)》,中華書局1991年。(美)史景遷 著,宋慶葆 等譯:《太平天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四、洋務運動(1861-1894)夏東元:《洋務運動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五、中法戰爭(1884-1885)周錫瑞:《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路遙:《義和團運動史》,齊魯書社,1988年。九、清末新政(1901-1911)桑兵:《庚子勤王與清末新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侯宜傑 :《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十、辛亥革命(1911)胡繩武、金沖及:《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楊天石:《帝國的終結:辛亥革命簡史》,嶽麓書社,2011年。研究蔣介石代表作:《尋找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十一、新文化運動(1915-1920年代)馬寶珠:《新文化運動史》,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
沈松橋:《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4年。彭明:《研究系與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以1920年前後為中心》,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十二、五四運動(1919)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彭明:《五四運動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十三、中共建立(1921)(日)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十四、北伐與國民大革命(1924-1927)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修訂本)》,華文出版社,2010年。
十五、國共內戰土地革命十年(1927-1936)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高華:《紅太陽是怎麼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十六、抗戰八年(1937-1945)楊奎松:《開卷有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國際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十七、解放戰爭四年(1945-1949)鄧野:《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間國共政爭》(修訂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汪朝光:《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1945-194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十八、建國初期史(1949-1957)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版,網上有香港版的pdf和txt電子書。
《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華民國史》《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代表了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水準,在兼顧專業性和可讀性、「深入」和「淺出」方面做得也很好。
感覺上面諸位的推薦,都比較偏重傳統史學啊,大部分都屬於政治史的範疇,其實目前史學界的熱點多是文化史、社會史,上面少有涉及。
想了解史學界較新的研究,推薦以下這些書: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國研究叢書」,大部分是海外學者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論著,政治史、文化史、社會史、微觀史各方面內容都有涉及了。三本很有趣的論文集:孫江主編的《事件、記憶、敘述》、黃東蘭主編的《身體、心性、權力》、王笛主編的《時間、空間、書寫》。社會史方面: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孔飛力《叫魂——1768中國妖術大恐慌》。疾病史:推薦梁其姿的《面對疾病》、楊念群《再造病人》、胡成《醫療、衛生與世界之中國(1820-1937)》。法律史:推薦李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這本小書通俗易懂,可讀性很強。新文化史和微觀史方面,推薦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我也已經多年不接觸歷史學了,對這兩年的史學前沿就不甚了解了,這只是幾年前較為前沿的一些書,因此看了一些。關於傳統政治史,推薦香港中文大學出的10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多位黨史專家都是作者:楊奎松、林蘊暉、辛石、沈志華、錢庠理、卜偉華、高華、史雲、李丹慧、韓鋼、蕭冬連。此外,推薦黨史研究專家楊奎松老師列的中國近現代史書單,分為本科、碩士、博士的:楊奎松推薦歷史系本科生推薦閱讀書目、楊奎松推薦現代史碩士生推薦閱讀書目、楊奎松推薦現代史博士生推薦閱讀書目茅海建:「中國近代史研究入門」討論書目
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石泉:《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裴宜理:《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施堅雅:《中國農村市場和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關問題1368-1953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
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中華書局,2000年
岸本美緒:《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科大衛:《皇帝與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仲禮:《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作用的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
余英時:《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
史景遷:《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進一步擴大閱讀的書目柯文:《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中華書局,1989年
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戴逸:《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導言卷》,遼海出版社,1999年
蔡鴻生:《俄羅斯館記事》(增訂本),中華書局,2006年
吳義雄:《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
魏斐德:《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王慶成:《太平天國的文獻與歷史——海外文獻的刊布和文獻史事的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吳相湘:《晚清宮廷實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
黃彰健:《戊戌變法史研究》,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孔祥吉:《康有為變法奏議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年
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
林學忠:《從萬國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國際法的傳入、詮釋與應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張啟雄:《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之77,台北,1995年
戚其章:《甲午戰爭國際關係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50年》,重慶出版社,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呂一燃主編:《中國近代邊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政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之49,台北,1985年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組織形態》,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8年
楊奎松:《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梁治平:《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1981年
張仲禮:《中國紳士的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
朱蔭貴:《國家干預經濟與中日近代化——輪船招商局與三菱·日本郵船會社的比較研究》,東方出版社,1994年
馬敏:《官商之間——社會巨變中的近代紳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黃宗智:《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滋賀秀三等:《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法律出版社,1998年
鄭振滿:《明清福建家庭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夫馬進:《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
賴惠敏:《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中華書局,2000年
從翰香編主編:《近代冀魯豫農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明珠:《中國近代蠶絲業及外銷1842-1937》,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陳慈玉:《近代中國茶葉的發展與世界市場》,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現代經濟探討叢書〉第六種,台北,1982年
森時彥:《中國近代棉紡織業史研究》,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濱下武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樊百川:《中國輪船航運業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彭澤益:《十九世紀後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人民出版社,1983年
周育民:《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郝延平:《十九世紀的中國買辦:東西間橋樑》,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
白吉爾:《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楊念群:《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89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方正:《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年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與意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狹間直樹編:《梁啟超、明治日本與西方——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共同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蕭公權:《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與大同思想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之71,台北,1994年
羅志田:《近代中國史學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國強:《百年嬗蛻——中國近代的士與社會》,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
朱維錚:《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墨子刻:《擺脫困境——新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艾愷:《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與現代中國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桑兵等編:《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中華書局,2008年
桑兵:《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閻國棟:《俄國漢學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 若以了解真實歷史事件為目標,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是不二選擇。因為中國歷史教育的不誠實,所以真實的歷史事件記錄變得珍貴。
- 然而,僅僅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還不夠。知道歷史事件的起因以及後續影響,很有必要。因為沒人能知道歷史事件的真實起因和真實後續影響,所以我們看到的書都是後人的演繹。我推薦張鳴的《北洋裂變》,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中國觀察》,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以上書籍不僅僅關注近代中國,更關注歷史長河是如何走到近代中國的。
- 以及,如果僅僅關注中國近代史,為什麼沒有人提到黨(CCP)史?《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不應該略過吧。
- 最後,歷史更多的是經濟史、思想史、外交史等等的組合。經濟歷史推薦吳曉波的論述,思想史推薦秦暉,至於外交史,可以看看威爾士的《香港史》,這本書從英國看香港史,而不是從中國看香港史,因此這本書有助於理解中外文化差異、制度差異和資源組織方式的差異。
- ps,以上書籍主要關注歷史的真實、作者的立場多樣化,以及最重要的:可讀性。乏味的書,我不喜歡,也不推薦。
很多人推《劍橋中國晚清史》,不可否認看了此書,對中國近代化歷程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在閱讀偏好中,我似乎始終喜歡讀史。但是,無論《劍橋中國晚清史》採用的研究方法多麼科學,其觀點讓你感到多麼「受益匪淺」,那始終是西方人的觀點。
中共的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中國近代史就是,我們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始終被人欺負,然後不斷想站起來,經過千挑細選,終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而《劍橋中國晚清史》則告訴我們這麼一個邏輯,清帝國被人打完全是咎由自取,因為陳腐,而西方人打入中國,完全是讓中國人開眼界、長腦子和過好日子。
因為,其實如果你們細心去搜晚清和民國歷史資料,就會讀到這樣的片段,在「屈辱」的象徵的外國租界,每天晚上,都會有中國老百姓偷偷地把租界的「界碑」往外挪,盡量讓自己能夠住進租界。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儘管在租界,我們是二等公民,但是我們最起碼享受到人的尊嚴。而在「租界外」的清帝國里,我們卻只是個奴才或只是個賤民。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相信費正清的觀點。
在去年底,我讀過一本小冊子,名叫《中國近代史》,作者曾是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聯大使、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蔣廷黻。蔣廷黻
1895-1965在從政之前,蔣廷黻是一名學者,他曾是清華大學的歷史系主任。而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寫了這本五萬多字的《中國近代史》。
蔣廷黻,一生未曾加入國民黨,但是卻從政了後半一輩子很多人都在極力去詮釋中國近代史,這段只有百餘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卻是極其重要的。
在蔣廷黻看來,這一百多年裡,中華民族只有幾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
所以,全書都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的。與中共的史學家不同,蔣廷黻寫這段歷史時,他首先承認我們民族自身的問題。
1清帝國的「夜郎自大」在當時,現代國家交往的秩序已經建立了。但是,清帝國還沉迷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熱衷於當朝鮮、越南等「小弟」的大哥。更遑論有現代外交制度。當英國提出與中國通商,建立平等的邦交關係,清帝國是拒絕的。2經濟政策的自我封閉問題當時只有廣州可以通商,這實際上也不利於國與國的交流。我們享受了開放的好處的人,都知道開放好。可是,那時候,我們不懂得這個道理。天天眼睛盯著「入超」還是「出超」的白痴經濟學。哪怕在我念中學的時候,也 有的老師持有這麼一個觀點:我們白花花的白銀都流出去了。這種簡單地看重貿易順差還是逆差,其實是很愚昧的。3制度的落後以海關關稅制度來說,清帝國擁有自主海關徵稅權時,不僅國家拿到的少,而且還使外商不滿;而後來,我們沒了關稅自主權,由外國人管理海關後,清帝國獲得的關稅收入也多了,而且 關鍵的是,管理更加規範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雖然,蔣廷黻終身沒有加入國民黨,但是他卻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忠實支持者。
蔣廷黻在梳理了「道光的失落」、「太平天國」的鬧劇、「洋務分子」的自強運動失敗、戊戌變法的失敗後,感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民族唯一復興的路徑。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蔣廷黻卻並沒有就此展開,論述「三民主義」為什麼能救中國,就匆匆收筆。
如果,蔣公不是去當了官,也許還會好好地寫下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總共要出十卷本,但是高華先生去世,他所負責的部分未能完成,豆瓣顯示目前出版了六本。至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部分,還必須推薦一個內容,就是香港科技大學——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系列講座。匯聚了高華,沈志華,李丹慧等一批知名教授的精彩講座。附上百度網盤下載講座視頻地址: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系列講座 視頻還有音頻版本的一併贈送:重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推薦中國近代史(第6版簡繁整合本).徐中約著.計秋楓.朱慶葆譯。。裡面的觀點相對中立。
《鄧小平時代》不知算不算當代史《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楊繼繩
劍橋的中國史系列
唐德剛《新中國三十年》
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帶立場的東西太多。
《晚年周恩來》以原始資料為依據,如果注意到作者的立場,還是可以看看。看歷史書,最重要的是先看作者背景和資料來源,第一手回憶錄,寫的和他個人利害關係不大的東西,可信度高一些,多本不同角度回憶錄,涉及的事件大體類似,可信度高一些。讀歷史,最要警惕的就是作者的立場,回憶錄最要警惕的是和作者及其支持者有利害關係的事件。
至於盲人摸象的第三方,注重其原始資料出處,注重其立場,閱讀過程中注意剔除作者自己的立場對事實的渲染。
無論中國外國古代近代,都是一個路數,看德國人寫二戰,錯誤都是元首的,再看蘇軍同樣的描述,就很容易發現將軍們為自己的錯誤掩飾。為什麼推薦陳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的人這麼少?個人感覺以上諸君推薦偏專業了,如果是科班出身估計能勉力為之,如果只是票友不妨看看這本《新陳代謝》。對近代史的嬗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梳理,難得的是作為講稿能潤色出這個水平還是很難得的,大學初讀有如沐春風撥雲見日之感。另,陳先生的弟子也集中在近代史研究,楊國強老師重點研究近代士的嬗遞,屬於向精細化的推進。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樣的小冊子基本上半天就能讀完,但需讀者對近代史有一定根基。
補充幾本書,《劍橋中國史》系列的近代部分,不過聽說中文版有刪節(你懂的),因此很多人都推薦讀英文版。
張鳴教授的書,比如《重說中國近代史》,他的觀點比教科書要靠譜很多。
《天朝的崩潰》,為什麼沒人提到這本影響很大,但觀點頗新的書?電視劇可以不?《走向共和》,從鴉片戰爭一直講到建立中華民國,絕對顛覆正統歷史觀。要看海外版的,優酷就有。有本書叫《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從清末講到文革結束,不過由於有些章節涉及文革內容被封殺,但網上應該可以找到。
維基百科相關條目可以看一下,包含了各種有依據的觀點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可由此建立知識框架後再閱讀專業著作。
個人覺得徐中約那本《中國近代史》一般,沒啥新穎的觀點。讀起來比較爽的有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對近代中國分析得比較好的,個人認為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不錯。據說他學生寫的《天朝的崩潰》也挺好,不過還沒讀過。
推薦閱讀:
※平面構成和字體設計最好的書是哪本?
※關於 O2O 的書籍有哪些推薦?
※職場新手,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
※有哪些介紹分形的入門書籍?
※有哪些動畫專業方面的書籍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