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 店加價銷售汽車招來很多非議,為什麼其他領域見慣了的價格歧視,到了汽車銷售行業就這麼敏感?

加價銷售的根本原因或許還是在於當下汽車消費需求的旺盛,拋開消費理性的話題,單就結果而看,加價銷售還是有一定市場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場的效率。


4S加價的原因無非是銷量、利潤和現金流。4S店和廠商之間確實有共同利益的地方,也有互相博弈之處。從管理成本和4S店經營的角度考慮,小幅度的價格調整,廠商是默認的,否則怎麼會有廠商「指導」價這個說法。但是超出一定幅度加價或者低價售車,影響口碑和銷量的,就必須要處理了。這個可以關注下賓士最近的雙限新聞。

飢餓營銷最重要的基礎是產品本身,當然加價銷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供應確實沒跟上,比如產能不足,生產計劃的估計不足或者零部件廠商的供應出現問題(比如日本地震),同時,很多廠商還做不到非常即時有效的訂單生產。最新的關於奧迪產能的新聞也可以關注下:)


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人員,說說個人的看法。

汽車加價讓人敏感的其中一個是因為,你看到互聯網一線城市提車能優惠1-2萬,而你在三線城市原價還買不到車的尷尬!明明是一樣的商品,卻因為地域原因而相差如此之多,就好比北京400分上清華,你以河北的600還進不去一樣!而且都是數字顯示,赤裸裸的差距與現實,並且你還改變不了!能不敏感嗎?

而且你不加價,在一定區域內還就真的買不到,沒有第二家店可以選擇。

然後你加價買車後過了幾個月,發現鄰村的王二狗和你買了同一款車,不光不加價,還便宜了幾千塊錢,你這時候再想起前幾個月再他面前吹過的牛逼!都變成了SB!

還有汽車是大宗商品,造成消費者對其期望非常高,包括國人在買商品的時候都覺得應該有優惠才對,還別說這幾十萬的商品,不優惠個萬八千的能說過去嗎?這4S店賣我一台車十幾萬不賺個5-6萬嗎?

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但當你辛辛苦苦攢了幾年工資剛夠指導價的時候,快快樂樂跑到4S店準備提車的時候,發現竟然要加價!這不是赤裸裸的歧視嗎?有錢了不起!這一刻就算你加價買了車,也一定會在網上吐槽一番,當然這種罵「四兒子」的新車提車貼也是網站編輯特別喜歡的,然後你看到就都是抱怨加價提車的文章!

現在能做到加價提車的品牌還有幾個?途觀現在不優惠個幾萬,還有人要嗎?

往往這種加價的情況出現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比如春節之前,國人都希望能過年的時候在親戚面前顯擺顯擺下。很多人也把加價提車當成一種炫耀,當年加十萬提雅閣、提極光的土豪們就是這樣一群人!

然後汽車4S店加價的方式太赤裸,有些店會直接說要加現金多少,而且金額還都不小,都是以萬為單位的,搶劫是被動的,4S店在大白天就讓你主動被搶!加價部分連個收據和發票都沒!

往往越加價的4S店的服務人員態度也越不好,每個都拽上天了,明明不就是個賣車的嗎?怎麼就能這麼屌,在其它行業怎麼可能這樣!

不過現在的4S店也不這樣,都是加裝精品、抵扣售後項目來暗中加價,這樣也導致客戶的敏感程度會降低。

還有一點,很多互聯網企業在進入汽車電商這個環節的時候,往往會把4S店加價提車這樣的事情,首先列入反人類罪里,然後大肆渲染!

法律層面上,加價售車違反了國務院頒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中「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標明的費用」的規定,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5000元!好吧!

對於很多人說的「飢餓營銷」,我覺得就是扯,當年不過是吃市場紅利,非要說這是領導的營銷策略,下面的人給上面領導拍馬屁你還真信啊!沒看到現在市場下滑的時候,很多領導都開始跳槽離職了嗎?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市場經濟吧

賣不出去的車會加價嗎?

只會降價

降幾萬你都覺得合理

賣得好的車

個個都搶著要

自然就會漲價了

等於炒高了價格

我個人覺得指導價是沒有意義的

最終看得是落地價

你認為這台車值這個價格

你就會買

你認為不值

就不會買

就這樣


「4S 店加價銷售汽車招來很多非議,為什麼其他領域見慣了的價格歧視,到了汽車銷售行業就這麼敏感?」

重複一遍,因為題主的問題很有意思。

攤開了寫會很長很長,但也可以用一段話就解釋清楚。

相對於其他商品,汽車是除了房子之外,常見民用商品中單價最高的。我們對於汽車,賦予了不僅於商品的屬性,它包含了一個抉擇、一種個人價值觀的體現,甚至一個家庭未來的幸福。毫無疑問,一個人在買車的那段日子中,「買車」很有可能是他那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之一,因此我們在買車的過程中,與車之間、與經銷商之間會產生諸多行為以及情感——猶疑、猜測、試探、談判、信任等等。以一款原本25萬元落地的車為例,如果經銷商告訴你必須加價2萬才能提現車,否則乾等著,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之前選車、逛店、詢價、談判等等所付出的時間、經歷,居然還需要2萬元的犧牲才能得到最終成果,那麼即便拿得出這2萬元,從情感上講也是很難接受的。也就是說,車實在是個大件,是個手機、電腦乃至名牌包包都不能比的大件,買個手機也許分分鐘的事,小米加200元給現貨很多人都能忍。但買一輛車需要耗費我們巨量金錢,以及更寶貴的時間、精力、情感,因此對於加價自然是更加敏感。

同理也可以放在買房上面,如果房地產商告訴自己的准業主們,你們原本買的250萬的房子必須再加20萬才能給鑰匙,我相信售樓處第二天一早就會變成廢墟。當然這個更嚴重,涉及法律。

越是大件,我們越在意這些。

個人公眾號:「凱凱的小車庫」。一個人在寫,工作太忙,更新速度不定。


消費者對加價的抵制,和消費者對日貨的抵制是一個道理,第一需要一個抵制契機,從道德上站制高點,然後表現出我有錢,我有權利抵制你的態度,目的是強調自己的買方市場地位。

如今的汽車市場整體確實是處於買方市場階段,但不代表每個細分的市場都是處於買方市場,就拿加價的車型來說,一定是供不應求,廠家選擇加價是正常行為,倒不如說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是一種更有效率的行為(把東西賣給最想要得到他的人),這和道德無關,車子是4s店進的,屬於他的資產,他賣不賣,以什麼價格賣都是他的自由,你不能強迫他賣給你。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打著「理性」消費的幌子去發表一些煽動性的言論,認為加價的廠家就是黑心,認為加價買車的就是人傻錢多,呼籲和他們一樣「理智」的消費者不要加價買車。由於這些論點是站在似乎對消費者有利的方向上來陳述,所以幾乎不會有什麼人站出來反駁這種言論。答主最近就是在汽車之家的帖子里反駁了一個拿公關文來散播類似言論的貼主,就被群起而攻之。但事實是,不會選擇加價的人圖個口舌之快,選擇加價的人一樣不會為了維護那些所謂的良知而停止購車。就算沒有人加價買車,也不意味著你就能以原價買到車,因為市場是供不應求的,必須存在一種新的排隊機制,這種方式並不一定比加價來得高效合理。

消費者出現這種心態並不難理解,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車輛普及率還不夠高,買車在大眾的意識中還是一件很有面子,很牛的事情。消費者主觀賦予了買車行為過多的意義,而淡化了買車是買賣行為的本質。認為我給你足夠的錢你就得給我車,把買車當成一種踏入更高階級的門檻化的東西。其次就是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所導致的,消費者總覺得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商品就是理性,而忽視了等待車降價期間付出的時間成本,因此他們會產生加價買車就是不理智的觀點。

以上,希望中國的汽車消費者要理性看待加價問題。不要總是站在陰謀論上看問題,廠商就是為了賺錢而存在的,沒有什麼道不道德。你可以選擇不買,但不要擺出一副爺有錢爺不給你的姿態,甚至去道德綁架更多的人,這樣很沒素質。


1. 4S店不是普通賣貨的,我5塊錢一斤躉的,8塊一斤賣,好賣的話賣10塊一斤。不行,車的定價權不在賣車的人,而在廠家。汽車有個指導價。

2. 優惠可以,但優惠多了經銷商賠錢。因為有指導價,加價就是不厚道,這沒什麼道理可講。誰不厚道?車企不厚道。因為車企對4S有管轄權。車企要顧及自己的品牌信譽,所以通常不允許。當然也有不要臉默許的。

3. 汽車不是拍賣品,不是價高者得,而是先到者得。加價先提車破壞了這個規矩,不公平。大家都要買,請排隊。花錢加賽不公平。


LX570,RS6,埃爾法用戶表示才加這點錢?看不起爺呢?

買車買的是滿足感和認同感,買了巨爽,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而大多數相對來說口袋裡沒什麼錢的購買者,對於這些加價,還有一些小毛病來說,心理預期太高,在沒什麼錢的的情況下想把一分錢掰兩半花,想一輛車達到所有的目的

沒什麼錢又想當爺的人,這種人對加價,漏油,燒機油都比較不能忍受


我個人覺得未必是非議多,是媒體YY的。加價的客戶們都很happy得。沒加著的會覺得自己精明實在不花哨不跟風有中清醒感,也很happy得。


曾經很悲哀的在上海大眾的4S店裡呆過一個星期,親眼目睹了途觀上市的加價!3萬!---南京地區....


這個和價格歧視沒有關係。

價格歧視是我這車配置有高中低配,性價比最高的是中等配置,我們的銷售人員也會大力推崇中配車型,但是貨源緊缺,如果你實在喜歡這款車非要急著要的話可以多花2w買個高配。


價格策略在漲價方面有很多種,有更多的企業會把先期產品銷售的價格直接提高,而不是加價銷售,比如NOKIA的手機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他們的手機價格回落速度非常快。但是我記憶中似乎沒有太多領域採用汽車行業這樣加價提車的方式。

我不是特別確定汽車行業的銷售模式,但我理解加價提車更多是代理商們的行為,而不是汽車廠商的行為。

我也不覺得非議特多,如果說有非議也只是口頭議議罷了,該買還是買,所以算不上真正的非議。如果真的很多消費者不買賬,那這種加價提車的模式也早就不存在了。這更多還是市場需求催生的,是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比如北京現在限購了,市場萎縮了,加價提車在北京就會很難玩轉了。

加價銷售對於企業而言,我覺得從長遠看比NOKIA那種跳水的方式更值得選擇,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保護自己的品牌價值。


無非就是產能與市場的矛盾,即供需矛盾, 什麼飢餓營銷就是放屁,你以為蘋果不想敞開肚皮賣? 做不出來啊,哥


為啥車看著不貴,買完了一算錢處處虧?手裡拿著錢持幣待購,就是買不到合意的車,為啥?加價唄!今天視知車學院就帶你來看看,4S店有哪些加價套路!

加價或變相加價,就是讓你花錢加塞、儘快提車。有些加價只要現金,十幾萬的車加萬八千,二十幾萬的車加兩三萬,百萬級豪車,加個三五十萬也不少見。

除了強賣車的,還有強賣配件或服務的,也是變著法兒黑你錢。一千塊的導航賣你五千,兩千塊錢的裝飾賣你兩萬,還有出庫費、檢測費、運輸費等等各種費用,不讓你多掏萬八千,車絕不讓你開走。

些車加價,因為產能不足、供不應求,讓市場說話,有車主就願意多掏錢快提車。

有些黑心4S店,看你買車心切,故意飢餓營銷,其實車就在庫房停著呢。

加價通常是經銷商自作主張,廠家嘴裡說不讓,實則睜一眼閉一眼,畢竟要維護和經銷商友誼的巨輪。

今年4月公布的《汽車管理銷售辦法》,已經明確禁止4S店的加價行為,於7月起實施。至於能否有效,還有待觀望。院長認為,新車沖你多要錢,堅決不買!

時間長了,買的人多了,不僅價格不堅定,說不定還能看出車有沒有問題,何必急於一時?假如你就是情懷粉,對一個車標死心塌地,多花幾萬也願意,沒人敬你是條漢子,真漢子肯定直接找消協投訴了!


大家都說不到點子上!

因為信息透明!!!!!

為什麼大家在售後的時候被4S宰(當然路邊小店宰的更厲害),卻都樂呵呵的表示4S修車保養我放心!!!

因為汽車的售價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太透明了!!!!

而且是整車做個一個整體出售,一件東西的價格,如果想查有誰搞不清?

但是跑到其它領域呢?這樣的條件就沒有了,比如由很多小細節組成的維修保養,大家保養的用的選擇的修的都不一樣,信息不透明就出來了,所以大家都圖個放心。

再比如更透明的家電行業,真呵呵了,現在誰還在商場買家電?這豈不是更透明?家電敢貴個50都沒人買好嘛。

其實加價銷售跟優惠的比別人少是一個概念,大家心裡都有桿秤,超出了你沒轍你還得買所以肯定不爽。

遇到大家心裡都沒個秤的東西,比如磚石,買貴買便宜買到垃圾你都傻呵呵的還信一顆永流傳等著升值呢哈哈哈。


汽車加價(或者說是飢餓營銷也罷)這種行為的發生是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的:產品自身的市場價值跟消費者心目中的產品價值存在一定差異。換句話說,只有當一定比例的消費者認為此產品即使加價,也符合其本身的價值時,商家才會做出如此決定。其實,加價從更高層面上理解,是某些汽車品牌將其常年積累下來的品質以及口碑兌換成金錢的一種方式。


那是因為車子不是剛需,選擇那麼多為什麼要去加價買?比如最近思域加價提車,我果斷放棄,重新物色其他的。至於房子我覺得現在大部分城市也是供大於求,除了上海前一陣子炒房熱


有種說法稱之為「飢餓營銷」,我的認為是「飢餓營銷」還是在需求旺盛的大環境下催生的,使用「飢餓營銷」的一定是品牌溢價能力更高的企業。加價行為在此種背景下,也可以理解為4S店充當了黃牛黨的角色,從而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大大減少了排隊購車。


我覺得提現車加價是一種很不合理的模式 4s店至少應該接受那些不願意加價願意等的訂單 這樣就沒多少人願意加價了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特殊(畸形)的汽車消費文化(消費觀)的問題,在中國,一輛車往往被代表著身份、虛榮,已經沒了代步工具的屬性,市場決定,加價已經成為汽車廠商和4S聯合的坑爹行為,而許多人寧願被坑。


加不加價我覺得確實是商家的行為,一般的商品都是先談價,再下訂單的吧?

中國4S最普遍、最噁心的是:在訂車的時候,和你談好價。

然後提車前要加價,你不加那就不讓你提車,或者無限期的等,直到你受不了了,選擇退定金或加價提車。

也會有人說,你不願意加價,那退定金好了。可是被這麼噁心一下,個人心情、精神損失、等待的時間損失誰來負責。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一輛車開五六年就要換車?
為什麼開馬自達6的駕駛員在公路上常有危險駕駛行為?
日系 SUV 的耐用是因為技術落後嗎?
為什麼四個輪子的汽車轉彎時是向外傾斜,而兩個輪子的摩托和自行車轉彎時是向內傾斜的?
東風雪鐵龍世嘉(三廂)主要有什麼優點?作為家用車長期使用合適嗎?可能會遇到的車輛問題有哪些?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