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不希望滿洲國繼承大清的法統?如果滿洲國繼承大清,中日戰爭能否避免?
華北事變擴大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蔣介石和武藤章都認為如果東北可以獨立出去,華北也可能變成另一個滿洲國
但這個問題的根源是滿洲國的獨立沒有法理性,所以無法凸出滿洲國和華北自治區的區別,因為滿洲漢族比滿族還多,顯然不能算威爾遜的民族自決那為什麼日本不讓滿洲國繼承大清?愛新覺羅家族是有復清的慾望的,讓滿洲國繼承清,東北獨立法理性問題解決,華北也就不會擴大化了(不會成為第二個滿洲國)
謝邀,所謂法理,不過是個說辭,在絕對實力面前什麼用都沒有。日本立滿洲國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國際聯盟也不承認,但影響人家了嗎?國聯不承認,人家直接退出國聯,不跟你玩了。中國後來收回東北是靠的法理嗎?靠的是150萬蘇聯紅軍。而這些蘇聯紅軍是中國用外蒙古,中長鐵路,旅大地區換來的。說句不太客氣的,題主的這種思維是典型的書生之見,還是整天坐在書齋里的那種。在國際政治中,向來是先造成既定事實,然後再找法理依據。有的時候連法理依據都懶的找,一句自古以來就齊活了,有本事你咬我呀。
第一,復清並不能解決法統問題,就像現在的台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獨立,與以台灣國的名義獨立都是不合法的。第二,日本的最終目的是吞併東北,滿洲國根本就是一個過渡的傀儡政權,從日本的實際行動和逼迫溥儀簽訂的條約,日本在滿洲國的行動和吞併大韓帝國的進程是一樣的,最後結果就是一個日滿合併條約,然後把愛新覺羅皇族作為日本華族養起來。第三,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是由其政治局勢決定的,根源就是日本尖銳的階級矛盾。日本在全面侵華後從中國獲得的並沒有多多少,由於戰爭的消耗反而減少了。就是之前從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利益,基本上都被日本剝削階級得到了,底層民眾沒有從侵略中國獲得什麼好處,而日本政府又沒有能力割上層的肉給底層民眾,所以才放底層民眾去中國搶劫。所以中日戰爭是必然爆發的。
其一,愛新覺羅家不一定有復清願望,溥儀個人的復清願望其實是多個因素造成的,比如東陵事件。而除了溥儀之外,只有溥傑支持胞兄。而他的父親以及三弟溥仁都沒參與滿洲國建立。
其二,日本的目的是統一整個東亞,後來更膨脹,把目標定到整個遠東地區。
其三,那是個瘋狂的年代,從1850到1950這100年,不僅東亞,歐洲,非洲,南美,中東,幾乎全球都在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一人、一族、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都根本不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日本在滿洲的殖民行為和在中國關內地區的統治行為其實是要分開來討論
民國時期的東三省人口,特別是農業人口較少,而且東北物產極其豐富,有日本國內工業奇缺的鋼鐵和煤礦。日本在滿洲地區的殖民的核心目的是改變當地人口組成,永久性的將滿洲變成日本人的國土。所以日本希望的是一個法統和關內完全不一樣的政權,通過控制這個政權,然後大量向滿洲地區移民,當日本人口在滿洲地區區域主導地位之後,再建立一個純粹的日本人的政權。當日本人口佔據多數之後,日本甚至會在滿洲地區實現一定程度的民主化,建立一個君主立憲的政權。而溥儀只是日本人初步計劃的工具而已。
而關內地區則完全不同,關內地區人口稠密,物產也不豐富。大規模的殖民人口同化難以執行。所以日本的目的則是建立一個穩定,服從日本,並且有一定治理能力的政權。所以日本人會選擇汪精衛政權,並且極大程度的承認民國的各類合法性。
同一套說辭,忽悠了別人達成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怕別人沒唬住,還把自己忽悠瘸了,那他嗎就真瞎了。
所謂法統,是勝利者對於既定事實的合理化說辭,也是失敗者對於既定事實的無力控訴。在中世紀到近代歐洲對於法統的相對尊重,其原因是神權體系的相對穩定與各國對於自身合法性的維護,一旦這個體系不再存在,或者彼此的合法性互不影響之時,法統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價值了。
大清並不比皇軍的名聲更好……日本也許更怕大清拉仇恨……想想抗戰標語就刺激,然後清東陵改建為人民公廁,現在好多電視劇看不到了,好怕怕
瀉藥,法統是實力均衡和國際穩定時候的互相承認和尊重,在實力失衡和國際秩序解體時候,就是舊法統的斷代和新法統的建立過程,事後附會就可以,所以是滿洲國還是清國並不重要
舉雙手贊成@王子長的回答。
跟準備侵華的日本人談法理???槍杆子就是道理。且不說二戰前國際社會擺明了誰拳頭硬誰說話的環境。就是二戰後,已經是人類歷史上最講「道理」的國際社會環境了,美國打伊拉克,找了個」大殺器「的借口,已經算是對」法理「很尊重了。
當然,事後大家都知道啦,伊拉克真沒大殺器,美國人就拿個罐白粉末來跟大家說這是」大殺器「,你能不服么?你敢還手嗎?
推薦閱讀:
※希特勒當政時有沒有屠殺過殘疾人和一些先天疾病患者?
※如何正確評價美軍二戰時的謝爾曼坦克?
※希特勒是民選出來的元首么?
※如果二戰的日本大本營的陸軍北戰派壓過海軍的南下派,二戰的進程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