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舉重運動員看起來脂肪含量都比較高?
舉重運動員看起來肌肉輪廓都很不明顯,脂肪含量明顯比較高。其他運動中,運動員為了提高力量同時盡量不增加負重都會選擇極限壓低體脂含量,比如籃球、橄欖球很多精英運動員體脂含量都在5%以下,需要一定脂肪保護且分級限重同樣嚴苛的中小級別搏擊運動員也會有非常明顯的肌肉線條和輪廓。而舉重雖然分級限重壓力非常大,但好像他們還有很多的「富餘」配重給了脂肪,體脂比看起來比常人還高。
很多人不明白「看起來」是什麼意思我就百度了幾張全運會舉重的正面圖。我說的看起來體脂率比他們低的運動員體態大概是這種:杜克大學橄欖球隊海報,基本能看出總體情況,大個兒很多是250、300磅+的鋒線球員需要一定脂肪堆體重;體重更接近常人的技巧位置球員明顯都有刀刻一樣的腹肌和手臂線條了,舉重運動員脫了舉重服普遍是什麼樣沒看過但穿著舉重服看起來確實體脂率更高。 洛杉磯女子橄欖球隊,很多人腹肌還是比較清晰的,但北美女子體育基本都偏娛樂,也就參考下女子本身也不是重點。其他運動員體脂率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在說不可能達到5%以下,但我確定了一下nba官方的體測數據中body fat低於5%的很多,官方標準是&<10%,nfl的體測標準要比nba還嚴格很多。當然一種可能是英文語境他們測的body fat和中文體脂率不是一個概念(但實際媒體是按體脂率翻譯的)。我對這個印象很深是因為當時雄鹿隊給易建聯補測完體脂率只有3.4%說是全隊最低,第二低是邁克爾拉芬的3.9%,當時還有新聞詳細比對了易建聯各項體測數據說明為什麼他能第六位被選中。科比、易建聯年代都太久遠不太好找當時數據截圖了,我找到張周琦參加nike峰會的體測數據,顯示body fat是4.4%。有興趣去espn或者draft express等網站慢慢扒能找到所有人的具體數據,但糾結這個沒什麼意義,本身問題就是「看起來」這麼一個概念,即使答題者堅信舉重運動員體脂率已經很低不能再低或者現在的體脂率就是最適合做出最大重量的,也可以直接回答問題不需要毫無意義地嘲諷。這是否意味著追求單次最大重量的項目,這種體脂比就是最好的?那麼很多力量舉運動員那種大塊肌肉是否是不合理的?如果不是這種健美體態而是舉重運動員那種較高體脂的體態成績會更好?
不知道你這個舉重運動員體脂肪高的結論從哪來的。
對於為什麼舉重運動員看起來體脂高,我個人看法是:
一個是舉重服的視覺效果,你在評論中說感覺女性的胳膊大腿尤為明顯,是的,因為這是女性身體較易囤積脂肪的部位唄。還有一個我認為是舉重專項訓練中肌耐力的部分相對較少,尤其是與格鬥類運動員相比。至於較高的體脂是否能增加力量舉成績,這個比較難說,所謂「較高」的標準、個體差異等因素較多,需要一些具體的數據支撐,等待大神回答。
題外話,從題主的提問方式來看,我看到的是一個真心想學習想知道為什麼的人,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自以為是熱衷雞蛋裡挑骨頭的人。哦,非得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知乎是你的地盤都得聽你的啊?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廖輝在今年的天津全運會:
補幾張呂小軍的圖:
放鬆的情況下隱約6塊腹肌,怎麼也不能說體脂高吧?
再看看籃球領域的精英運動員杜蘭特和詹姆斯:
好像是彼此彼此。所以問題好像並不成立。
上面都是放鬆狀態, 如果是擺拍的話:
廖輝是這樣的效果,呂小軍因為沒有找到很好的圖,就不放上來了。
從左到右:呂小軍、田濤、廖輝
減脂以及維持低體脂對於力量的影響遠遠大於對於耐力的影響。這不是一個「肌肉量對體重比」的問題,而是為了保持5%的體脂,舉重運動員需要如何訓練的問題。不排除高水平舉重運動員用藥的可能,但是作為一名自然選手維持極低(5%)體脂並且同時最大化肌肉量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更別提提高力量了。力量舉運動里,你可以看到無葯檢的選手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會明顯更低、肌肉量更多。此外,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賽季體重、非賽季體重、賽場體重的問題。舉重運動員一般非賽季體重會高於報名比賽的體重級,並且利用排水的技巧來保證自己比賽稱重時達標,隨後馬上開始攝取儘可能多的的水、鹽、電解質礦物,因此賽場上的舉重運動員會比一般情況下看上去臃腫的多。
補充很關鍵的一點,自然狀態(非葯)下,一個人的肌肉量上限和他的身高和體脂率是相關的,由於舉重項目嚴格葯檢,(中大級別的)運動員已經沒辦法在體重不變,體脂率下降的情況下再增加肌肉量了。
你說的「刀刻一樣的腹肌和手臂線條」大概是抹了油和光線問題吧,你再看看下面這兩張圖,脂肪很高嗎?
你對體脂一無所知。
說明什麼呢
說明國內對於舉重運動的推廣和普及程度不夠,
說明美國職業運動在商業上的成功。
我不否認這種成功,客觀上對於推廣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起了很好的作用。這種商業上的成功教會了大家一系列的傳說故事,協會遮遮掩掩,媒體將錯就錯,大眾以訛傳訛,遠隔重洋,你本身,如果再沒有驗證消息真偽的能力,自然什麼信息也得不到。
比如某某某滯空三秒__那叫慢放。
比如某某某百米9秒___ 單位是碼。
比如某某某脂肪5啪三特__單位是皮脂不是體脂
然後呢,要想比較什麼東西,首先要有相同的標準。
比如說比跳高,請問你比的是摸高呢?助跑縱跳呢,還是跳台階?還是撐桿跳,還是奧運跳高呢?身高多少,體重多少,體型比例,比的相對高度還是絕對高度
比如說你要比體脂率,你要比的是比賽時的體脂率,還是體脂最低的時候的體脂率?比較的雙方,體重是多少?作為樣本在他們所從事的運動中是多數還是少數?葯檢的標準是否一致?
有葯檢和沒有葯檢放在一起,想必你也知道是沒有比較的可能。
比如比力量,舉重的深蹲成績,和力量舉深蹲成績能否放在一起,答案是不能。同樣是力量舉,不同比賽,不同協會,相同協會舉辦的不同比賽,成績同樣不能完全放在一起比,因為標準不一樣。
博爾特確實比劉易斯跑得快,但他倆穿的鞋不一樣。
那麼媒體為什麼要這麼宣傳呢?因為他們不懂,當然,我們也不懂。
如果你要用數據來說話,那一定要相對準確可靠,有根據有來源的數據。
比較兩套房子,你不能一套用效果圖,一套用施工圖來比,我也不能,哪怕我學過。
網路購物,你要看買家秀,也要看賣家秀,要看廣告,也要看反饋,看報修率,看故障率,選擇快遞公司,然後做好受騙上當的準備。
針對普通大眾,做娛樂節目,當然可以用,某運動和某運動誰更牛逼這樣的標題,這樣會很有趣味性,大家會很想看。原因是,勞動人民是很無知的,我們在我們專業以外的行業上,都是很無知的。無知者最快樂。
可有人一本正經的問,散打和泰拳誰更牛逼?那他一定不懂韓散打,也不懂泰拳。否則我就要以惡意猜測他的目的了。
所以雖然你列了很多圖片,但這些論據是缺乏邏輯和條理的,實際上顯得你很不虛心。
以上語音輸入
很多NBA球員體脂率低於5%?
簡直是胡說八道。
2015 NBA Draft Combine Recap: Anthropometric Stats | Denver Nuggets
隨便拿個掘金的球員,超過10%的都比低於5%的多
健美運動員哭暈在廁所,我已經拼盡了天賦,你們卻輕輕鬆鬆體脂5%
絕大多數人,在5%體脂下,身體很多系統都會出現問題,運動功能,免疫功能都會受損,這還打個卵的球啊?
傻逼新聞記者從喬丹的2%體脂開始,一直把nba寫成一堆乾屍在打球,真TM腦殘。
另外中小級別的舉重運動員體脂真心不錯,大多在10%上下一點,美美滴!
最後國際慣例,看呂小軍。
你確定籃球橄欖球精英運動員體脂在5%?
一個是比賽抓拍,衣服是全身包裹,燈光是全光無影,為的公正判罰比賽。另一個是專門擺拍,裸露上身,抹油拋光加上p圖,燈光是單側光加陰影,為的雜誌效果。好一場公平的比較,好一個客觀的結論!
百分之五都屁股都拉絲了,我沒見過幾個籃球運動員屁股能拉絲的,皮脂最好的測試就是看,很多機器測出來的都不準
高水平競技運動員體脂都不會特別高!!!體脂高的應該是你自己吧,哈哈哈。
簡明扼要的回答你。
舉重這項運動,運動總量並不大,持續時間很短,而是偏向強度。找了幾個體脂率確認在5%以下的
我記得普通家養豬的體脂率都在10以下…你去看看那身膘……
你看的是無差別級的吧,無差別的話都是大胖子,或者大壯子,要是看小一點級別,基本上都是精瘦,尤其是賽前降完體重,體脂低,線條好。
大哥,你知道體脂5%是什麼概念么????不要看那些無腦營銷號的宣傳文章啊
答主的結論不準確,大級別(比如105kg?)的舉重運動員是看起來體脂很高,但是中小級別的選手身材健美的大有人在,比如說呂小軍(77kg級別)。
圖片可以參考朱元璋的回答。要是籃球不需要速度,體脂率也高你信不信?
推薦閱讀:
※舉重比賽體重有上限嗎,為何世界大力士沒有站在舉重場的?
※為什麼舉重運動鮮見優秀的黑人舉重運動員?
※如何評價亞洲第一大力士才力的死亡?
※如何看待吳景彪奪銀牌卻道歉?
※職業舉重運動員參加力量舉或大力士比賽表現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