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二文科生,如何提高人文素養?

作為一個文科生,看著高考文綜全國1越來越考察核心素養,任課老師也越來越強調提高人文素養,可我卻無從下手,不知道從何做起

高一分完科後,做了許多政史地練習題,發現好多試題考察的不僅僅是知識,有許多考察生活經驗呀,素養之類說不清楚的內容,怎樣才能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還是先要關注一下人文素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定義,其實人文素養和我們所說的什麼「人情味」還是差很多的,而且也不盡等同於「人文情懷」

理解「人文素養」,遵循字面的內涵表述和組合意義,就是最實際、最便利的途徑。「人文」,在這裡當為確定的「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所以簡單來說,提高人文素養不能僅僅是拘泥於一個科目或者說有一種短時間的速成方法之類的,這需要一種長期的、多方面的沉澱。

既然問題是高二的文科生,想必能夠擠出來進行自我提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我還是想儘可能地以一種非功利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還是試著給條建議吧

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的重要,這給了你分析信息與資源時獨到的角度,可能成為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的橋樑。我不敢肯定大部分高中生一定擁有這種能力,因為這種自己的思維體系需要大量其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方式的吸收再加之自己生活中的實際體驗才能形成。

推薦一些可讀的東西吧

時評中國

雖然這本書的最終定格時間在差不多兩年以前,但是裡面的很多思想是不會過時的,當然整本書的基調是建立在一位優秀媒體人對於整個當今社會現實的基礎上出來的,所以說也有很大的辨析性。

理想國譯叢系列

裡面大部分的書都是非常有思想的,也包括了著名歷史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著作。

最近在讀《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奧斯維辛:一部歷史》和《零年:1945》其實大部頭的書讀進去的話是並不影響人們的閱讀感受的,裡面的人文情懷與對於歷史事件的深度分析是閱讀歷史科普性圖書所體會不到的。

放上一段裡面的話吧

左翼極權主義政府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試圖控制整個公民社會,包括控制公民的思想。但是要保持這一種體制的純正性,唯有實行連統治者都自身會受到威脅的恐怖統治。這種恐怖統治一旦有所放鬆,漫長的退化過程就開始了。國家漸漸地就失去了對公民社會的某些重要方面的控制。最為嚴重的是,它當時了對信仰體系的控制。而且,由於社會主義在經濟增長方案上的缺陷,國家無法組織其公民注意到這一事實並形成自己的看法。

很和去自己體會與思考不是嗎XD

學好英語,或者是其他的第一/第二外語

作為世界上覆蓋範圍最廣的出版語言,英語無疑是認知並且理解整個世界範圍內思想與知識的重要媒介。

翻譯過來的知識與資源不僅在理解程度上還是知識的完整性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永遠生活在牆內的生活也束縛了觀看世界的角度。畢竟我們如果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矛盾時刻是存在的,我們不僅要自己對自己的文化或者制度進行剖析,也要去了解人家的並且聽一聽人家對於自己的理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篇上個月從經濟學人上看到的文章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的肯定這一篇文章的觀點,但是我們很少在中文資源中尋找到這種觀點略微激烈一些的文章與想法。外媒的想法不管對於國家的發展還是自我思想的形成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外文的文章與思想肯定不全是像這種針尖對麥芒的,當然很多程度上重要的思想理論也存在於其中,在此不做贅述。

掌握一定程度的常識與專業知識

「什麼造就了現代國家?」「遜尼派與什葉派到底在爭論什麼?」「東歐是怎麼樣轉型民主化的?」「如何理解古代中國的星宿?」「中國古代的官職如何與現代官員制度相轉換與理解?」

一定程度的常識和專業知識在人文素養的積累上是非常重要的,它們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是否具有了人文素養和我們人文素養的程度是什麼樣的。

還是照例放上一些入門級的書籍吧

國家的常識

整個書是通過比較政治學的方法,把世界的典型國家進行了描述和觀察。從歷史、重要制度、政治文化、現狀和爭議的五個方面講述了各個國家方面的常識性知識。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蘇力先生寫的法治的名書,整本書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了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

批判性思維

在進行自己的思考的時候,堅實的邏輯基礎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的。

當然在時間比較緊張的高二,我不是很建議去通讀像是經濟學原理(講的很有意思,只不過長了些)、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以及像是國富論或者是資本論之類的較為艱深難懂並且缺少特別清晰的解釋的大部頭。

最後,我還是給大家推一下刀爾登吧,也是很有沉澱的青年作家了。他在對於中國歷史的評述上角度和文筆都很過硬,也很適合這個時段的學生去讀去學習。

比如說他比較最近的書

舊山河

再來想像,另一位好漢活到七八十歲,聽子孫說起揚州三屠之事,道:「過來,都過來,你們說的那事,爺爺卻是親歷——豈止親歷,爺爺親手砍死了十好幾人,裡邊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貴有賤,任他什麼人,見到爺爺,無不鬼哭狼嚎。有個女人跑得倒快,硬是讓爺爺追到了井裡,跑得慢的,一刀兩段,多麼痛快!」子孫中或有人道:「這個似乎略微有傷陰騭,咱們自己知道就行了。」他老人家大怒道:「放屁!長官下的令,與我有什麼干係?陰騭陽騭,自有旁人承當,爺爺才不要管。爺爺一輩子最得意的事,若由著你們這些糊塗心思,豈不要埋沒起來?這是咱家的榮耀,務必記牢,代代相傳,讓幾百年後的人都知道,老張家出過這麼一個英雄好漢。」

  我覺得這樣的想像,合情合理,可似乎沒有在實際中發生。不免奇怪,無數好漢,為什麼不將自己的事迹,細細說給子孫,令其代代相傳?不但史書里沒有,家譜里沒有,清初有一齣戲叫《清忠譜》,正是記周順昌事,裡邊那個「惱得咱家心性發,拿到京中活打殺」解差,沒有名字;「閃開閃開,讓咱走路,將皮鞭亂打下」的二校,沒有名字;「準備著銅拶子,鐵夾棍,閻王閂,紅繡鞋,披麻火烙,銅包木棍」的小監,沒有名字;最後那「將囊套頭,推生仆地,挽繩背曳」的一丑一凈兩位好漢,也沒名字——作者李玉,未免太輕視這些角色,給人家起個名字,能費多少事?

  歷史上所有事件中,都有這些人的身影,作用絲毫不比大人物小。我們姑且認為,他們事迹之不傳,是因無人做傳吧。那好,如今教育普及,網路發達,人人皆可為作者,唯盼自今以後,無數為王前驅的好漢,把自己的事迹說將開來,令四鄰皆知,天下皆知,庶可免於不得不做無名英雄。

有意思極了,不是嗎?

當然,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學生的身份

覺得題主這個問題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功利性的提高自己的分數,或者說在作文中能夠獲得一些很好的文字與觀點。我可以告訴你,即使是應試考試,也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多讀好書、學好知識的人。這個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最不功利的指向即是最大的功力」

也是這個道理。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真正回到自己的課本之中,畢竟裡面選到的是極其精華的中國與外國的知識與思想,這也是你最應該學習的知識,也是知識基礎。這一部分尤為重要。學以致用也是人文素養積累的重要部分。

其實可以推薦的方法、書籍、雜誌亦或是APP還有很多,有需要的話再行更新吧XD〖坐標南京大學,歡迎大家來南大找我玩(*/ω\*)〗

祝好。

以上。


1.《中國國家地理》

做好筆記,同時用它給自己出題。擴展知識面。

2.一個App,叫西窗燭,古詩類的素材從上面找,對語文詩歌鑒賞有用。

3.素材積累還可以用壹筆作文,這上面素材挺多的。

4.政治的話,下一個時事政治,背一些專業術語。還有白岩松主持的那什麼年鑒周刊,他說的話非常的犀利有力,素材一大來源。

5.歷史一些紀錄片可以看一看。cctv4的文化之旅啊也行。

6.全國卷幾年考的知識點其實差不多,文綜最主要的還是對試卷的研究。

7.其他app的話,有一個需要付費的升學一網通。只建議聽裡面的課,但其實水平比起猿輔導來說有點差距,但是比較實惠。

文綜重要的當然是刷題啦,當時我刷題一般都在猿題庫,一年多做了七千多道吧。擊敗百分之九十九點八的用戶,嘻嘻嘻。

當時還有用了國家地理每日精選,完全是放鬆身心來的。

8.你的腦洞一定要大.

評論區提到課外閱讀,但我覺的適度就好。一隻訂著萌芽雜誌,當時看的是家裡一本很老的中外歷史事典。主要是對歷史課本的補充。文學回憶錄也可以。

我看書比較雜,其他書籍余華的路遙的還有東野圭吾。

--------------------------------

下面說說歷史和地理:

今年地理普遍說難,但是我覺得只要把前幾套全國卷做完並積累一些常識行的知識點即可。

一步一步的推理,有的題目是一環扣一環的。

我可喜歡做地理啦。

歷史是玄學,除了細緻入微也沒別的辦法。

找一套全國卷的題,十二個先做下來。

然後,一道題一道題的分析,一個題肢一個題肢的去分析。

歷史包括表達不準確,類似於話說的很死的那種。

還有通過推理去找題目的中心意思。

實在不會做,一眼望去,最順眼的那一個。

當時考文綜前,就告訴自己做完後就沒百分百的把握就別改了。相信第一感覺。

除了時間問題外,還有你的心理。

告訴自己,你做的一定是對的,小爺做的每一道題後面都有上百道的積澱。


你好,同全國卷。剛剛寫完數學作業,看到知乎就忍不住答了。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科題目挖的越來越深,考察學生的能力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僅僅是把書上的知識背到真的是遠遠不夠啊,然而提高文科素養的直接動機是為了高考,那我就分科講吧。

【政治】: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政治方面,對於《政治生活》《經濟生活》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關注時事,而高中生在校一般接觸不到網路,所以,傳統媒體刊物成為了我們了解時事的重要渠道。我們班通過班費,訂閱了《全球時報》《中國青年報》,前者告訴你國際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有關內容(可以全程關注trump的政策,也能夠看到女神霉霉在格萊美的獲獎情況,哈哈。)後者關注比較多的國內的時事。(比如高考作文的解讀啊,調查報告啊,個人比較喜歡冰點人物這版)。所以,如果方便,你可以建議班主任在班上訂幾份報紙,還推薦南方周末報。有時候,中國青年報上的事情能幫助你具體了解《文化生活》的內容(比如故宮手藝人就和傳統文化一章有關),看《環球時報》,也能讓你鍛鍊出用辯證的思維思考問題。《看天下》是我每期必買的雜誌了。

【歷史】:思考過去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給今天帶來的影響。

歷史方面,我建議讀幾本書就挺好的,由於試卷上太愛出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遂買來看了,它的好處就是,提到歷史書上沒有,但可能也會影響考點事件的史實,還可以培養你的全球史觀。另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問老師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歷史老師本身就是一本大寫的書啊,他在講題的過程中,不僅教你如何分析題目,還會告訴你題目涉及到的背後的內容,很好玩。歷史題目其實非常考察思維的,而不是知識。

【地理】:地球上有什麼?中國有什麼?

當然,小標題提到的「什麼」,當然指的是和地理有關的知識和要素啦。對於地理,其實我文綜三科數地理最好了。我覺得,關鍵是地理和生活聯繫太緊密了,所以,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不妨把它放置於生活中去想(幾個例子:為什麼7月我們這裡熱的要死?為什麼去青藏高原要摸防晒霜?紫外線多又是如何得來?霧霾又是什麼鬼形成的?去神龍架大九湖濕地,那麼濕地的概念如何?用處如何?為什麼夏季四川容易得自然災害?地震為什麼在多四川?我去武漢,辣么熱的天到底是為啥?)這樣的話,其實地理學習真的非常有趣。其次,建議看看《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誌,不用每期買,覺得好玩的期就買。對了,央視的地理節目真的超贊,比如他曾用了一期節目講紅樹林,結果期末考試一道十分的環境保護大題就來了。還有,特別讚揚一下《航拍中國》這個節目,看它時我是硬生生看出來一堆高中地理知識,所以我和我媽在一起看的時候,我就可以很自豪的給她科普啦。(比如黑龍江那一期,從火山的判讀與形成,再到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東北虎的繁殖,濕地的作用,北大倉和北大荒的由來……由結冰的河面聯想到秦嶺淮河以北河流冬季結冰……海南那一期也提到了紅樹林。)另外,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出去走走,話說真的提會到當地的風景,更易把老師講的悟化為自己的,所謂常識,其實也就怎麼來的。今年過年去了海南,後來,看到有關海南的題,我的思考範圍就不僅僅是材料和書本,用常識答題挺好玩的哈哈。所以,地理最重要,是讓知識與生活結合。

以上就是我要講的了,上面的方法大都適合在高三之前做,所以,好好利用高二吧。

用心在寫,謝謝你們能看到最後。終於可以睡覺啦,吼吼。


估計你也沒有時間看大部頭的書,推薦一招:

看cctv13每周日晚的《世界周刊》,中國的國際時政類節目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有地理、有歷史、有政治。我初中開始看這個節目,就是從這裡知道了埃及革命雄獅納賽爾、印度政治強人尼赫魯、一代政治學宗師亨廷頓,等等,真是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門。你想想看,這個節目含金量有多高?一定要堅持看。

政治說到底是地緣政治,配合一本很薄的書《誰在世界中心》看,效果更佳。如果再有時間,可以看看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也是很薄的一本書。把這兩本書和這個節目吃透,天下大勢可以瞭然於胸。

堅持看下去,你就會慢慢有自己的思考,再順藤摸瓜,搜索一些相關的資料,人文素養自然就提高了。

ps.我說的只是最簡單、快速、有效的辦法,你要是有時間和精力刷《資本論》、《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和各種原版的外國歷史書當然更好,那你就比很多出題老師都厲害了。不過高中時間緊任務重,建議還是課內為主,課外為輔。


作為剛高中畢業的准大一,這是我高中三年的一些經驗。

學政治可以在手機上下個《南方周末》的app,或直接訂閱紙質版的報紙。這個報社的文章思想性比較強,現實關照度很高。可以幫你了解一下時政熱點,文化思潮。這樣每周看一看,多思考,對語文作文也會有幫助,而且也不會花很多時間。

歷史素養的話推薦你看樊樹志的《國史概要》或《國史十六講》(這兩本差不多,時間緊的話看一本就夠),這樣中國古代史大概心裡就有個數了,中國近代史推薦看《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世界史的話就是斯諾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了,有了這幾本書作基礎,相信你學起歷史就不會很吃力了。如果說思想文化史,那麼你可以看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嫌難懂的話看《蘇菲的世界》),其實這些書不光對歷史有用,也可以開闊視野,在語文作文方面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歸根結底還是要多讀書,人文素養是要從廣泛而有深度的閱讀中獲得的。

至於地理,我強烈推薦你培養看地圖的興趣,在家裡掛張世界地圖和一張中國地圖,有事沒事就看看,我小時候就特愛看地圖,對著地圖遐想上面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順帶著把歷史也學到了。不要小看地圖這個技能,以後考試做題給你一張局部區域的輪廓,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在哪個地方。至於什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位條件的上課好好學就行了。


先上結論,作為一個文科生,一定要博學。

當然現在的客觀條件是不允許你方方面面都能胸有成竹的旁徵博引,但我還是建議你最好每個方面都多少涉略一點,譬如經濟學、歷史學、哲學、地理科學等,多少懂一點,最基本的常識要知道,不至於說誰說XXX你連這個是什麼都不知道。

1. 利用好學習材料。

文科的教科書本身就很有意思,上面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為閱讀材料來看;此外,你所練習的題上面,無論是語文捲紙上的科普文還是人物傳記與小說,英語卷之上的閱讀(其實很多都是從國外報刊雜誌上選出來的文章,而且還是英文的,估計大家平時是沒有興趣特意看一下國外的某雜誌出了什麼學術內容的,這是很好的一個途徑);包括政史地捲紙上面的一些材料,都是拓展你知識面的一個途徑,並且廉價易得,還和高考有關係,何樂而不為?

2.報刊雜誌

簡單推薦一些。

《國家人文歷史》,半月刊雜誌,人民日報社出版,較為權威,也較有深度,而且富有趣味性,定位是中高級知識分子(也適合高中文科學霸),每期後面還有一些選擇題,和高考題有共通之處。

《中國新聞周刊》,周刊,了解時事政治,上面的評論也很深刻(當然,《南方周末》這樣的也可以。

《光明日報》。《光》和《人民日報》定位不同,它的定位是面向知識分子的,自然學術性較強,每期也有一些特色板塊,比如文藝評論,比如某些學科領域的專欄,堪稱流動百科全書。(就是雜而顯,學術性與科普性並存)

旅遊雜誌,地理類雜誌等。《中國國家地理》可以挑著看(地理一腳文一腳理,和自然太過緊密的可以放一放,但是人文經濟地理很重要)。

旅遊雜誌其實都是土豪雜誌,,,,,,不是給工薪階層準備的。。。但是你去不起看總能看得起吧。。。順便激勵你好好學習考好大學多掙錢

還有其他balabala。。。

3.學術著作

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愛看哪個領域的,就看哪個領域的。建議通讀。

比如歷史學吧,你除了可以看《全球通史》以外,也可以看大學教材。

我覺得大學教材蠻好的。比較系統,全面而且簡要,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並且體例並不會太大,而且給大學生看的也不會太難。

4.多和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交流

書是好東西,不過它過於被動啦。

你可以和你的知識淵博的老師學長同學交流,這樣他們從書上看到的東西會變成你的東西,而且他們的見聞他們的思想都可以在於你的交流中和你原有的知識碰撞並予以升華。你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可以選擇你想知道的東西。

5.其他文學作品

只看知識點是有局限性的還要了解答題方法呀~

好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話劇這些東西都是作者的思維精華,越燒腦的小說看進去越能學到東西。當然,請注意甄別選擇。

6.媒體

信息化時代,通過電腦網路等獲取知識變得更為方便快捷。你可以多看看新聞,看看好的微信公眾號,看看紀錄片,和有優秀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7.思考,讀書筆記與總結

別人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通過思考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變為自己的黃金屋和顏如玉。讀書要做筆記,書越讀越薄,最後剩下的都是精華。記得總結,讓它變成你一生的財富。當然啦,能為高考助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哦豁,同屆呢,小夥子,還都是文科。

建議如果看電視,就看法律講堂,百家講壇之類的,還有新聞,千萬記住,在手機新聞里設置喜好,像我,設置的除了時事政治,還有美文,歷史秘聞,古文鑒賞類的,多看多記,就算萬一考到課外知識,也不用慫,同時對你的語文作文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沒事多背,培養一個不錯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素養。

我個人就賊喜歡雙李加蘇辛(李白,李煜,蘇辛就不解釋了),當然若是遇見很狂?!很美的詩詞也會主動去背。

給你推薦幾首吧,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選修篇的,但賊厲害,名句超多,什麼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都是其中的句子。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真的是豪放男兒柔情時。

劉克莊的《一剪梅》「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已經被感染,設置為qq個性簽名,久久不忍改。

加油哦!同是一九屆,同為文科生,一起努力啊!————————割一個——————————

沒想到好多同屆的,哈哈。

那我再補一個。

辛棄疾的《賀新郎》,其中有兩個名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哈哈,大家一起努力(?o?╰╯o??)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來答,答得也許不好,見諒

作為一名考全國二卷的2017屆文科生,趁我腦子裡的文科餘熱還沒有因為漫長的暑假散盡的時候來答一答刷個存在。

題主想要提高人文素養,須知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而且這個東西,強中更有強中手,也許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但比你厲害的多得多。我也不敢說自己的文科素養一定很高,只能從應試的角度來談一談提高人文素養的事情。

① 人文素養是可以通過教材培養出來的。不要小看咱們的教材啊(?????)

高考考的文言文,古詩詞就那麼多。但是!!!在老師要求之外呢?《逍遙遊》你背得滾瓜爛熟,那麼莊子的一系列言論,典故你可以多看看吖。《離騷》各位都會,那麼它的完整版呢?《湘夫人》不考但你會背嗎?《春江花月夜》里的句子用來擬標題,起興,你想到了沒有?學校發一本文言文選修書不是白髮的。

② 剛剛也看了看其他答案,向各位大佬低頭(???),但是我想說說我的看法。說讓題主看電視的各位,壓力這麼大,時間這麼緊,在短期內提高人文素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高二的學生,在學校,家長的監督下能如此頻繁地看電視,玩手機嗎?我推薦的就是幾本書,裡面有我所認為的最高效的抖機靈素材。

《文化苦旅》這本書簡直是文科生的必讀書了。首先,文章不太長,適合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一翻。其次,敘事性比較強,看著不會因為是純理論就覺得無聊。再次,大多數文章與高考命題切合較近。現在偏重於對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考察,這本書能引發各位的一些思考。最後,文筆清新一些,言簡而意深,適合寫作文風格平實的學生參考。

《全球通史》這本書字數多,但是高二的學生翻翻應該也不錯。不僅能掌握歷史的脈絡,還能學到不少偏冷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做過的歷史題里,你統計過有多少材料是來自這本書的嗎?想像一下高考考場上出現一段你見過的材料。請你不要在考場上失態。

《詩經》最好買純古文版的,用自己的語言去翻譯。底下如果有注釋,一定要細細翻閱體會。一開始看可能覺得困難,後來就會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了。而且詩經各篇目比較短,可以課間拿出來看看。裡面的一些辭彙也可以運用到作文中。另外,它駢散,起興之類的手法也值得借鑒。一篇作文有了這些,是錦上添花的。

③ 還有就是重積累了。這裡的積累,不是指記上滿滿一本筆記本,而是理解後記到腦子裡。我也曾經記過半本筆記本,後來班裡水桶倒了全泡了(如果沒毀掉高考完賣了還能小賺一筆,心疼)如果你想提高人文素養,記是少不了的。文言句子,詩詞,文學常識,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甚至是自己偶爾靈感迸發寫出的幾句酸詩,都會是你前行路上的墊腳石。做一個秀才不是什麼壞事。

④ 關注熱點,多多思考。現在的作文對考察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看表面文采,更看重內在思辨能力。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多與他人討論,萬萬不可人云亦云。這裡推薦兩個APP,我可沒有打廣告。

[人民日報]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麼主旋律。政府做後台,質量有保證。少了娛樂花邊新聞,多了時事熱點時評。多看人民日報時評,輕則提升素養,重則重建三觀。並且裡面腦殘噴子較少,觀眾素質較高,連撕逼都說您,氣氛真不錯。

[澎湃新聞 ]關注時事,找它沒錯。而且界面簡潔,內容接地氣,優點同上。

一時半會能想起來的就這麼多了吧,以後想起來什麼還會往裡填的。手機碼字累得要吐。

最後的最後,希望題主能抓緊青春時光,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拚搏。也許你會覺得我說的幫不上什麼大忙,但是這也算是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我分享在這裡,還請取自己所需的。如果以後還有什麼在人文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討論。答主即將就讀於南京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同是人文愛好者,希望日後能多交流。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祝你在高考的考場上能下筆如有神,不負赤子之心。

大家能不能感謝的同時點個贊

一個贊都沒有太可憐了嚶嚶嚶嚶嚶嚶

突然想上幾張我筆記本

以及我的丑字

還有就是在做筆記方面,我手速比較快,而且我喜歡各種漂亮的顏色。

最喜歡乾的事情之一就是去買各種顏色的彩筆。

不會去買特別貴的無印之類的,也許有些人不會覺得無印貴,但是對我來說,比攢錢買筆更重要的是攢錢去吃吃吃。

所以一般都去淘一些便宜的文具。比如晨光的熒光筆。還有 MONAMI,不知道這是什麼牌子,看不懂但是覺得很好看。

這些筆記是我高三那年寒假自己總結的,四本書都有了。三輪複習根本沒有看課本,一直都是靠筆記生存 因為我懶而且學校位置太小,不想在學校放辣么多書。

但是如果懶得記筆記,就還是好好看書吧。

畢竟偷懶只能選擇一項對不對[機智臉]

評論區有一位,我不想點出來什麼了。請這位去看一下我的知乎個人介紹。其中有一條「接受一切客觀合理的批評」,另外還有我的知乎準則。共勉。


更新,推薦app——『作文紙條』我不是打廣告哈。

界面清新簡單。

打開之後像紙條一樣,前面是某一句名言?素材?詩句?台詞?背面就是出處和一些詮釋。

每日都會更新幾條,界面是左翻右翻,功能少但是挺強大。

缺點是尋章摘句。

但對於高中生來說,算是提高文學素養的小工具,從某句話中找出自己的解答,從而去欣賞起一本書或一個人。

我個人感覺,素養和成績有時真的兩碼事,可能素養好的成績一般不差的,但成績好的見不得素養就高。

當下太多人只重視成績,用三年時間要說能把素養提升到某一高境界是難的,畢竟上升空間太大,但這漫漫人生啊眼光太局限看到的只有高考高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以下原答

建議聽百家講壇w,很有用很有趣,對於語文素養和歷史水平都大有幫助,我手機里有某聽書app,因為平時功課忙沒時間去看,一般晚睡時聽個四十分鐘,然後不知不覺睡著了。還可以挑著感興趣的內容去聽,一些講述者會順帶上一些個人見解,對於獨立思考也有一定意義。

另外詩集詞集還有一些現代散文小說,各個領域都要挑選基本感興趣地去讀,也算是積累素材吧,建議如果有感興趣的作家,可以多研究研究,讀書這事完全不耗時間的,每一分鐘都會讓你受益匪淺,別因為功課太多放棄讀書。

關於地理,買地圖冊,閑來就看看放床邊,夯實基礎,我高二就這樣做,一年的地理成績都很可觀。

對於政治,說要多看新聞聯播其實我認為作用不大的,雖然還是得關心下國際時事國家大事,但就算是寫試卷碰上了沒有知識點沒有功底照樣你啥都答不出來,只有背背背刷刷刷,還有深度理解(特別是學哲學一節課都不要落下)……嚴重跑題,提高素養的話,東方時空?

加油吧


喔嗯,同屆文科生和l卷。應該說,舊大綱卷文綜考察的內容相對貼近書本,真正是「背多分」(死記硬背就能拿高分)。當然,現在舊大綱已經退出了高考的。新課標全國卷(Ⅰ、Ⅱ、Ⅲ)對高中生的人文素養和思維辯證與運用能力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這個趨勢將會越來越強。

那麼,基於題主所說的文綜提高人文素養的考察能力,人文素養這東西聽起來很抽象的,並非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的。那麼,什麼叫人文素養?如何去積累?

============分割線==================
1.閱讀大量有關學科課外書

例如,政治就閱讀一些與dang相關,政治體系……相關的書;歷史,有沒有發現,平時我們做的試卷乃至高考題有的材料都來源於《全球通史》《中國通史》……之類的書;地理就可以看一些課外地圖冊,《中國國家地理》………… 如果有夠多的課外時間和條件,那就多閱讀一些書吧!

例如,答主這幾天就在看這本書,這本書講了一些關於資源配置共享,政府和企業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中該如何做一系列問題。通過這本書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關於共享計程車(滴滴),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 它的出現原因是什麼,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待更=================


安利一款app: 澎湃新聞,強推!!!這裡面的文章和社論隨隨便便拿出來都夠你在語文議論文里的素材了。答主高一開始用的,作文滿分60,從沒下過52,當然你也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才行,平時也要多看新聞。


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對於高中生來說簡直必備,非常有利於提高文化素養。答主就是在高一看了這本書之後愛上的文科。書雖然很厚,但是每章都是一篇文章,不是連續的小說,我覺得比較適合高中狗看。


把《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背下來~~~~~當年我就是這麼乾的————然後高考語文128


上面答主說的都很清楚了。

趁著高二好好看看高三就沒時間了。

我能給的建議就是。

永遠不要覺得你學的夠多了。

文科的東西永遠學不完。

還有就是。

堅持是唯一出路。


反對 @冷鋒 關於素養無用論的說法

(沒有別的意思,只針對其本次回答的部分內容)

私以為文科生,特別是一個才十來歲未經世事的年輕人來說,興趣和對於家國的一腔熱血有多麼重要。

就我個人而言,報文科不為別的,很簡單——情懷。

雖然聽上去略顯酸腐,但是我不願在這個年紀就一副洞穿世事的模樣。我更願意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天真也好,無知也罷。我相信人文素養是有一定意義的

然而,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特別是到了高二,文科難度會加大,對於思辨能力的要求會增高。高三則是根本沒有任何時間的。

如果以前有很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經常可以輕鬆地看懂名著自然最好,可以去其他答主推薦的那某些書。如若沒有,現在去研究一些高深的著作是自己折磨自己,根本看不進去的。

功利心不可太強,不要為了培養人文素養去專門做什麼,而是保持熱情,刷題背書為主,累了拿出有關的、你真正喜歡的書翻兩頁

不要專門拿出時間去做所謂培養人文素養的事情。分清主次,順其自然。

可行方案總結:

1.周末時間、假期時間不要看電視劇,可以看看紀錄片、翻翻書有關文綜的書籍。

2.留心生活,關注新聞

3.去書店找有關歷史政治的書,挑你看的下去,感興趣的。把你要培養人文素養的目的拋之腦後。

4.平時可閱讀雜誌,篇幅短,適合隨手翻,5分鐘就可以看完一篇。但是,量變可以引起質變

強推:《讀者》《中國國家地理》

對於一個知識點,可以用會或不會來衡量。但是對於人文素養,不可用有或沒有來說。再說一遍,放下功利心,不要天天想著我做這些就是為了培養人文素養以達到預期高分。但無疑做到以上這些對於你的語文、文綜的語言組織會產生很大的推力,至於什麼時候起效果、怎樣起效果就不知道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聯想及知識遷移能力。就算都沒有用,相信你未來的兩年學習會多幾分樂趣。

最後希望答主成為一個心懷家國的少年,而不是一隻功利的文科狗。

共勉


無他,唯多讀爾

這大概是我高一到現在讀過的

再加上用噹噹讀的70多本電子書(出版物)

大概高中兩年多讀了近200本吧(大概)我覺得同作為一名文科生

(答主浙江高三 政史地)

重要的不是具體讀什麼

而是要讀得廣 拓寬視野

稍微讀多了以後 你會發現其實高中學的也就是那麼點內容 但是你更能從深度和廣度上去理解它

無論是從功利的還是非功利的角度看

多讀都不是一件壞事

只是希望你把控好時間

(不建議讀超長篇小說~血與淚的教訓)


同全國一卷。

一,新聞。

作為文科生,看新聞是重中之重。在新聞中,了解社會萬象,洞察世間百態。面對爭議新聞,自己的思考就是人文素養的最佳體現。

推薦央視新聞頻道的節目:

《新聞調查》每周六晚九點半,央視唯一一檔深度報道新聞節目,認真仔細看,在每一期中沉澱思考。

《新聞周刊》每周六晚十點十五左右,《新聞調查》播完就是。白岩松帶你回顧一周新聞,分為新聞速覽,新聞視點,新聞人物。視點是對某個新聞熱點的深度報道,人物是本周代表性人物事例,特別適合充當作文素材。這個節目我們高三時都是老師用語文課時間給放的,專門用來積累素材。

以上兩個節目都是在周六,適合結束一周的學習後坐下來連續看。

以下是周日的。

《面對面》周日晚九點半。人物專訪,是積累作文素材的不二選擇。

再推薦《中國青年報》!!共青團中央主辦,其中的冰點特稿十分有深度!!

二,書籍。

人文素養源於文字,文字的力量從書籍中獲取。

關於書籍不強求,只要不是言情魔幻那種非主流的,都可以不同程度提升人文素養。當然,越是大家的優秀作品,對讀者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就越大。

這裡特別推薦一下非虛構文學。比如……

《看見》。在這本書里看見中國吧!

《尋路中國》。跟著作者從鄉村到工廠,感受中國處處散發的人情味。

非虛構文學的魅力在於真實。它所記錄的都是真真正正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這才是你我的生活。

三,電影。

在電影中可以感受不同的人生,這不也是人文素養的提升么?

既然是提升人文素養,首推文藝片和劇情片,這一類有很多,豆瓣TOP250隨便挑。比如……

《歲月神偷》《桃姐》《山河故人》《辯護人》

四,別忘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提升人文素養。和長輩的一次談話,對紀念館博物館的一次探訪,給陌生人的一個幫助……

人文素養,不是有意提升就會提升的,它是經年累月中潛移默化的。作為高中生,有的是時間升華自己,能不能提升,就要看自己了。


我高中時候經常看《讀書》和《三聯生活周刊》兩本雜誌,前者是月刊每期都買,後者是看封面,挑感興趣的買。這兩本雜誌裡面有價值的文章還是挺多的。


多讀書,多看報。

關注國際新聞,還有國家大事,並留意有關這些事件的評論。並且有意識的用政治書裡面的概念去概括總結評論一遍。

特別是要留意每天的新聞聯播


高二,估計沒什麼時間了。我從初中開始看大部頭如今還是萌新一個。

不過我推薦你看看一些人文社科類的概述類的書籍,或者一些比較薄的名著讀本。《共產黨宣言》,《社會契約論》等等。也可以多看看相關的紀錄片等等。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學習為主,考上一個好大學,你能接觸的東西也就更多了。


推薦閱讀:

我在實驗班是倒數第三名 我想去普通班 家人不同意?
學醫到底累不累?
什麼叫做平行志願?設計它的真實目標是什麼?
在東北育才雙語學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樣看待藝考生作弊現象?

TAG:高考 | 高中生 | 人文學科 | 高中學習 | 文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