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為什麼必須有自己的主機?

如果它的主機只是不賠錢,利潤都來自於遊戲,那隻做遊戲不做主機業務是不是更好?


首先,任天堂的主機賺不賺錢?如果算上研發成本,所有主機一開始都是賠本賣的,但是主機售價的下降速度沒有硬體成本的下降快,所以後期的硬體也都是賺錢的,這是傳統的主機銷售模式。

但是這直到NDS為止,岩田聰上台以後深刻的了解到,軍備競賽老任耗不過索尼/微軟,所以NDS和Wii走上了異質化路線,這兩個硬體是真的暴利,但是受到手游的衝擊,3DS已經維持不了暴利了,銷量低迷只能大降價,首發的250刀降價100刀(可見利潤有多大)

而到了Switch這一代硬體,基本上就是個不賺不賠的局面,下面插入一段廣告,哦不~是一段新聞:【日本拆解公司FomalhautTechnoSolutions周三發布的報告顯示,任天堂新一代遊戲主機Switch的製造成本約為257美元(合人民幣1773元)

這一製造成本已經很接近Switch的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69元)零售價。考慮到零售商還要從Switch上獲得一定利潤,所以留給任天堂的利潤已經十分微薄。儘管任天堂可能依舊能夠在Switch上賺錢,但是它的盈利更加接近「剃刀與刀片」模式,也就是低價銷售硬體,從軟體上創收。

相比之下,微軟Xbox One的製造成本約為347美元。索尼PS4在2013年發售時的製造成本約為381美元。】

由此可見,題主的問題不算是太離譜。

但是老任不到萬不得已,輕易不會放棄硬體平台,這個圈子門檻太高了,除了老任當時佔據天時地利,後來者一個比一個大咖,索尼是九十年代電子霸主,微軟是兩千年代軟體帝國,而更多的是被拒之門外,比如前御三家世嘉、萬代、蘋果、松下、NEC等等,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招牌,結果不是混不下去,就是連腳跟都沒站穩。

那麼主機行業有什麼魅力,吸引這些公司都想參與進來這個遊戲呢?就是國內說爛了的平台啊,阿里巴巴靠什麼起家,是因為有淘寶這個平台,既然淘寶這麼厲害,京東以前反正一直虧損,劉強東為什麼不放棄京東,直接去淘寶開一家奶茶店呢?

做第三方受制於人,哪有治人來的嗨皮?

尤其是任天堂以前就是欺負第三方的專家級,所以他更深刻的理解當第三方遇到強勢第一方有多麼憋屈,比如微信現在不就被蘋果威脅,要不是地頭蛇騰訊,加上有安卓這個後路,換個第三方還不是任由蘋果搓扁捏圓。

就算是任天堂又能如何?PMGO作為去年最火的手游,蘋果提供平台就能拿走三成的利潤,上哪說理去?權利金分成就是老任搞出來的2333。

所以上面那些企業為什麼想做主機?後來那麼多公司想做自己的手機系統?就是為了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平台,可以不被人欺負,而是爽快的欺負別人。

而且像老任這種想法比較多的公司,自己設計硬體就特別方便,比如想做3D遊戲?就讓硬體團隊設計類比搖桿,想做觸摸就讓硬體團隊設計NDS,想做體感就讓硬體團隊設計Wii,而這次想搞個家用機+掌機+雙打+體感+觸摸+HD震動等,如果不是任天堂自己做主機,索尼/微軟哪個會去想做這麼個玩意?


其實這問題問的很有意思,上一個不做自己主機做第三方的世嘉現在還有幾個活著的ip了,就可以預測任天堂可能會有的樣子。

任天堂軟體非常強勢,也是因為有機器機能的搭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曾經在群里討論過,整個業界也只有任天堂會把創意綁死在主機上,Wii的體感和特質手柄、WiiU的GamePad、NS的Joycon,乃至任天堂主機暴死的老前輩VB。如果是任天堂從PS開始不做主機,怕世界現在還不一定有沒有人能把振動包、體感、雙屏、裸眼3D屏的創意加到遊戲主機里。

任天堂從最早開始的理念之一,就是遊戲是遊戲機的重點,前CEO 山內溥 先生有一句名言:「沒有遊戲的遊戲機只是個廢鐵」。任天堂還有另一個貫穿公司生涯數十年的理念,就是推崇家庭同樂,從FC的雙手柄到N64的四手柄槽,到現在單台NS支持複數CJ/pro手柄,這兩點是任天堂一直堅持的。那麼有別家主機適合這兩個理念嗎?顯然無論是世嘉、索尼乃至微軟,讓遊戲第三方參與定製主機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任天堂可以。

任天堂的遊戲適合出到別家主機上嗎?把遊戲硬塞到別的主機上是沒問題的,但是遊戲受眾有著顯著的差別。微軟在日本吃不開,索尼的受眾更傾向於年輕人,任天堂的定位是微軟和索尼都無可代替的。

說了這麼多,任天堂為什麼必須要有自己的主機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任天堂的創意需要硬體支持,但是別家主機商幾乎不可能無限制遷就任天堂進行定製,並且任天堂的受眾定位和別家遊戲主機商不重合,所以必須要有自家主機。


我認為大家說的構建生態是一個自然結果,並不是起因。

說破天,玩家玩的是遊戲不是機器,機器要靠遊戲才賣得出去。不信你看看 OUYA 和斧子。

遊戲和機器一起賣掙兩份錢誰不想?

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

–––– Alan Kay

上面引用的是 Alan Kay 的話:「你要是真在乎軟體,你就該做自己的硬體」。

硬體是軟體的框框,在這個框框里大家當然還可以創新,但是跳出這個框框,更容易確保獨一無二,因為絕大多數競爭對手沒有研發硬體的能力。而這才是任天堂可以展開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與眾不同的遊戲加上與眾不同的主機。任天堂發明的十字鍵、搖桿、體感、觸屏、裸眼 3D、便攜化,玩崩的機會雖然也很大,但是一旦押中,就可以以更高的溢價出售自己的軟體和硬體,等對手追上來,任天堂又在醞釀新玩意了。

文化產品的價值很大程度依賴於新奇,雖然現在看體感和裸眼 3D 已是昨日黃花,但當初大家可是心甘情願掏錢買單的。

沒有任天堂,就剩下微軟和索尼在玩一種「看誰能塞更多計算頻率到盒子裡面去」的遊戲了。


任天堂想做3D遊戲

任天堂: 媽個雞你們的手柄連個搖桿都沒有我怎麼做3D遊戲

任天堂想做一個劃時代操作的遊戲

任天堂: 媽個雞你們這些手柄除了按鍵還有些什麼

任天堂想做一個適合隨時分享一起遊玩的遊戲

任天堂: 媽個雞你們這些主機要麼帶不出去, 能帶出去的都不能接手柄還得另外帶


現如今的小朋友幾乎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了。

當年它可是風光到一度與馬里奧分庭抗禮的。自家門口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任天堂不至於蠢到視若無睹吧?


看不少回答都在說老任的商業策略方面,不過總覺得這個問題在這之前的前提就有錯誤

題主可能是覺得這個東西不賺錢,畢竟這個確實只是薄利銷售

那麼這個呢?

這個呢?

這個呢?

這個呢?

這個呢?

限定版的這個呢?

限定版出之前就買了主機?不怕,空盒子想要的話你也買的到,限定版送的貼紙也有

塑料小人也別忘了

光是自己生產也生產不過來,怎麼辦?

授權第三方賣啊,無論是授權費還是分紅可都是一筆錢啊

任天堂不是必須要有自己的主機,是沒理由去放棄主機。現在能把一台主機的生態搞起來的公司一隻手都數的出來,換個別的公司想進主機市場,得先砸錢虧本,還不一定搞得起來。任天堂?人家在賺錢呢有啥必須不必須的,給你個30年屹立不倒的品牌,你做不做嘛


索尼這種遊戲做不明白的公司都能做主機,任天堂咋就不行了。任天堂從始至終都是做遊戲機的,遊戲順便做得好那是因為他實力強。

知乎為啥要做個app?在微信里搞個小程序不就好了嗎?


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回答就是 Alan Kay 那句:

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

只不過在任天堂最初開始做遊戲機的時代,硬體和軟體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你要做電子遊戲娛樂,就必須自己同時做遊戲和遊戲機。

而那個時代,不同遊戲機平台之間又因為這個原因,是沒有「跨平台」的概念的,所以即使是 FC 時代的第三方,也和作為硬體商必須進行緊密的合作,才能最終完成一個作品。

遊戲的玩法,跟硬體永遠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遊戲主機和 PC 的同質化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跨平台移植的難度已經低得不能再低,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在主機上賣過幾輪的遊戲被廠商拿到 Steam 上打個血折收割最後一波用戶。

而這個環境之下,任天堂仍然是最為堅持「遊戲和遊戲機必須是一個整體」的廠商。只是在今天這件事有點反過來了,任天堂在為其硬體定製軟體。

無論是 Wii 上的《Wii Sports》, Wii U 上用於演示的《Chase Mii》,還是 Switch 上的《1-2-Switch》,且不論這些「作為技術演示的遊戲」質量如何,但它們都表達了任天堂的態度,就是要做出其他平台上無法重現的遊戲體驗。

任天堂一直在硬體上做文章,從體感、到雙屏、到 Switch 的「掌機主機融合」,這些硬體特性和遊戲的結合有好有壞,但最終都強化了「任天堂體驗」的獨特性。

在主機這個行業里,從玩法到設定,從概念到製作,從來都是一個麻煩的過程,特別是在 PC「並不作為遊戲機存在」的歐美日。

把握住自己的遊戲機,同時把握住自己的獨佔遊戲,是在主機這個行業兩件缺一不可的事情。微軟在 Xbox 360 和 Xbox One 時代分別親身演示給我們看了。

這個問題下的大部分都在說做主機是要「掌握渠道」。

而君不見,即使是蘋果,靠平台、互聯網服務所賺的錢,對於其收入佔比也僅僅是 13% 而已。其作為平台和渠道的成功是建立在硬體本身的成功之上的。

而在遊戲行業里,不做硬體和平台的騰訊是第一,暴雪是第三,網易、EA、Namco 都比任天堂收入更高。渠道和平台當然很重要,但是相對於內容本身來說,軟體本身來說,平台根本不是最重要的。而掌握了 PC 遊戲渠道卻自己已經幾乎不做遊戲的 Valve,又是否有諸位所說的那麼賺錢呢?

而說要掌握渠道,任天堂又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渠道?要說跟第三方的關係,任天堂跟索尼微軟有可比性么?如果要強化自己作為「渠道和平台」的力量,堆一台 PS4 出來怕不是比做 Switch 要強有力百倍?Switch 剛出來的時候誰不覺得這硬體腦殘?最後來堵嘴的不還是塞爾達么?

硬體是用來強化軟體體驗的方式,而不是再屎的軟體也可以推出去的康庄大道。Xbox One 還沒把這件事證明到位嗎?

以上。


謝 @張亮 邀。被超級大V邀了有點小緊張。

簡單的來解釋的話,應該是任天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然發生的事情,只是當時的所有當事人沒想到一切會這麼順利,或者說會發展到這麼龐大。

簡單的回顧一下老任的「史前時代」吧。眾所周知,任天堂是賣紙牌的,1880年代成立的公司,最開始的業務賣的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撲克牌,是日本自己的那種「花札」。其實我覺得任天堂公司的創始人山內房治郎也並沒多大的野心,從作坊進化成公司確實是一個在當時看很先進的行為,但是他肯定沒想過要讓這家公司發展到今天這樣。房治郎膝下無子,於是第二任任天堂的社長其實是倒插門的女婿,女婿繼續經營任天堂公司賣紙牌,順便其實也涉足了一些房地產行業,所以任天堂的房地產生意是從1930年就開始的,算來也算是老資歷了。這兩代人經營下的任天堂其實經歷了幾次日本經濟低迷的時期,但是都被出色的經營理念和手段化解掉了,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在當年的人看來,問題還是出在了後繼者身上,第二任社長也沒兒子。於是當年可能任天堂還是要走倒插門女婿這個套路,可是事情卻沒那麼順利,本來比較被看好的繼任者稻田鹿之助因為沒辦法承擔過大的心理壓力,離家出走了,在外人看來這簡直是宇宙車禍現場,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意外,把稻田鹿之助的兒子拉出了舞台,這位小公子就是後來我們不斷提到的,帶著任天堂涉足電子遊戲行業的,也是現代電子遊戲行業的開創者之一的,山內溥。

說這麼多其實是為了鋪墊山內溥這個人上台時候的特殊背景,首先,按套路走的話他其實並不是繼承人,而是他的爸爸,所以他上台的時候其實相當的年輕,只有22歲。其次,年紀輕輕就上台的他也並不是什麼草包,因為在他上台之前任天堂其實真正的業務還是以前的老傳統,紙牌,雖然從花札擴展到了撲克什麼的,但是仍然是紙牌,可是在他在任的這段時間任天堂卻完成了產品轉型,上市,從日本走向世界,甚至重新定義了一個行業。這些都是發生在山內溥一個人任期內的,想來也是非常的可怕。

很多看過任天堂發展史的人都知道,山內溥任期也不是一上來就順利的,之前任天堂涉足過旅館等等現在看來莫名其妙的行業,這也算是任天堂的種種失誤,好在任天堂和山內溥都挺過來了。山內溥很有名的一個戰役是他和美國迪士尼合作,推出了一個迪士尼主題的紙牌。這其實不是簡單的IP合作,能夠以日本當地的企業去和當時的迪士尼談判,合作的還是迪士尼最重視的各種IP類產品,這本身就非常厲害,另外,這個產品也是任天堂第一次大量投入廣告預算的產品,在之後的很多次戰役中,任天堂的營銷投放其實都可以載入教科書,可以說這是老任另一個硬實力了(記得之前還有人問為什麼任天堂不投廣告,以後再有人這麼問可以把這些都糊到對面臉上)。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事件是山內去美國參觀過當時最大的紙牌公司,坊間傳聞山內看完世界第一的紙牌公司以後心裡非常失落,因為世界第一在山內看來也並沒有很強,這讓他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天花板。其實現實也並沒有這麼簡單,任天堂在山內接手以後在紙牌方面的生意確實更有上升,從以前的19家合作方發展到了40家,但是紙牌生意本身的局限山內在去參觀以前就應該已經有了很深的感觸,在日本這個不大的市場中,又非常依賴老關係,可以說在這個圈子裡發展是沒有更大空間的,這才有後來山內的轉型計劃,不是一次參觀那麼簡單的,只能說那次參觀成為了導火索。當然,即使是紙牌這種有天花板的生意,在山內溥的經營下任天堂也幾乎佔據了日本半壁江山,並且完成了上市,那個時候任天堂除了撲克牌甚至還有塔羅牌的產品,也涉足了很多玩具產品(橫井軍平,眼不眼熟?)。

任天堂的另一次轉機來自於雅達利這家公司,60年代的時候美國酒吧里就有那麼類似接機的東西了,靠收幣賺錢,用的是非常簡陋的原理,玩的都是小像素塊那種形式,彼時山內對這東西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幾年以後這玩意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流行,雖然在日本並沒有特別誇張的火爆,但是足夠引起山內的注意了。於是山內溥開始對任天堂的新業務有了新想法,作為一家紙牌公司,山內自己開始嘗試組建團隊涉足電子娛樂這個行業了,當時挑大樑的骨幹之一就是後來多次被提起,英年早逝的橫井軍平先生。那個時候橫井已經被山內發掘出來,為任天堂的產品線添加過怪手和神奇棒球這樣的暢銷產品了。67年任天堂正式成立了電子第一開發部,負責玩具以及機械產品的開發,負責人是橫井,69年正式成立電子娛樂開發部,橫井加入了這個新部門,和他的上司,今西實司,兩個人開始研究這個幾乎完全對於任天堂空白的領域----電子遊戲。他們最開始的做法其實並不很光彩,是通過和那些有雅達利機器的老闆勾搭,把機器買過來自己研究,這其實是打了一個很危險的擦邊球,不過也為任天堂完成了最開始的積累。有了這個時期的積累,任天堂的第一個電子娛樂產品在71年問世了----不是什麼遊戲機,而是一個叫愛情測試機的小玩具,沒錯,還是玩具。在當年那個電子產品還是新鮮玩意的時候,這個玩具其實非常的討巧,也獲得了成功,任天堂的股票跟著上升。72年任天堂又推出了更像電子遊戲的光槍街機,差不多這個時候任天堂的產品把已經玩吐了老街機的用戶吸引過來了,隨著這個東西成功,當時日本還流行過這種機器的「大型靶場」。這個時期任天堂還開始和三菱這樣的企業開始接觸,想生產更不同的產品出來,直到77年,真正和電視連接的遊戲設備問世了,不是我們熟知的FC,而是COLOR TV GAME這樣一個產品。屬於內置遊戲,這個時候山內對定價這方面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了,在控制成本和價格的基礎上,這個產品當時賣出了100多w的銷量,再之後就是真正的任天堂街機面世,大金剛等等膾炙人口的遊戲出現,不但風靡日本,而且在美國市場也一戰成名。

說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其實可以看出來,順著山內帶領下的任天堂軌跡看,紙牌已然不夠看了,任天堂在山內60年代的決策中漸漸的開拓出了電子娛樂的新領域,而在搭上電子娛樂這個大浪的時期,山內逐漸發現了電子娛樂已經成為任天堂的絕對主力產品線了,這個時候,推出新產品就是我在答案最開始提到的,是水到渠成的問題了,或者說,發展的齒輪已經由山內溥轉起來了,轉動的結果就是任天堂後續的這台叫FC的怪物。我們可以看出來,在任天堂涉足電子娛樂以後,基本上還是賣一台機器賺一台機器的錢的模式,從最開始的COLOR TVGAME到後面的街機,但是這些產品都還讓人感覺差了點什麼,到底差什麼,以當時的眼光沒人能預見到,我想當時的山內也沒想那麼多。不過當時COLOR TVGAME這種產品在市面上也逐漸多起來了,大家都在互相比著加遊戲,加功能,可以感覺到當時這個市場已經漸漸地從藍海變成了紅海,於是山內開始琢磨一些不同於這些產品的東西,我並沒有考證,設計一個可以更換遊戲的開放主機是山內最開始想的還是和他的這些提拔的手下們碰撞出的,或者乾脆就是看到了大洋彼岸的那個雅達利的產品,總之,設計一個可以更換遊戲的主機的念頭就在這個環境下出現了。首先,任天堂經過一輪嘗試,已經把電子娛樂變成了自己最大的盈利點之一。其次,之前涉足的電子遊戲產品已經逐漸的被對手模仿,整個市場漸漸的開始需要新的刺激點。第三,任天堂在北美的發展也開始越來越順利,公司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可以隨時停下的狀態。第四,這個時期的任天堂其實已經有很深厚的行業積累,旗下的相關開發部門已經發展成了4個大部門。在這背景下,任天堂需要,也有能力出品一台和對手們完全不同,足夠甩開他們的產品------FC。

到這裡基本上已經回答了問題,任天堂為什麼必須要有自己的主機。再多說兩句,其實當時任天堂沒想把FC的陣營鋪這麼大,但是以任天堂自己的開發實力當時確實趕不上給FC出足夠多的遊戲,於是當時任天堂本來是打算拉一些公司進來救場的,像最開始的那幾家公司當年都屬於最開始被拉進來的,在當時的環境看,這些公司其實和任天堂的業務也差不多,並沒有誰比誰強,但是後來FC逐漸發展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這個時候大家的關係就微妙起來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一些廠商不服任天堂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眼裡,任天堂也不過是當初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一家公司,後來竟然發展成了那個近似於暴君一樣的存在,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不過,那就是另一端故事了。

至於今天為什麼任天堂還必須有自己的主機,以我自己有限的眼光看,應該是賣主機仍然要比只賣遊戲賺錢的多,看看隔壁退出主機硬體的世嘉,以前的遊戲都逐漸式微了,而擁有主機這個平台資源的話,自己的遊戲還能繼續自由的發展下去,如果任天堂沒有自己的主機,那麼3D化玩法的馬里奧和塞爾達也就沒那麼容易出現了,因為別人的主機不會專門為你弄一個搖桿出來。好不容易打出的市場,如果退出也非常難以回頭,現在進入主機市場的成本高到幾乎無法由普通公司承受。而保有自己的主機,在翻身的情況下仍然能掌握權利金等更賺錢的盈利渠道,這個市場既然當年這麼艱難都堅持下來了,今天也更不能放棄,轉型成純遊戲軟體公司的任天堂,相當於失去了自己絕大部分的優勢,有時候老任的遊戲過於出色,讓人會忽視他們在硬體上面的天才吧。如果你只看任天堂這幾次漂亮的翻身,都是由硬體帶動起來的,FC是開始,經歷了低迷的N64和NGC以後第一個爆發是wii,第二次正在爆發的NS,這些都是硬體的爆發,一個純軟體公司,這樣程度的爆發也就更加更加的困難了。這還是主機,更別提老任這邊一直在成功的掌機產品線了。

再次謝邀,水平有限,歡迎討論。


任天堂的機子賣出去一台就是在賺錢。。。


假設任天堂主機業務不賺錢,利潤全部都來自於遊戲,那任天堂沒有主機業務,遊戲的利潤還會有那麼多嗎?

實際上,任天堂的幾個第一方大IP,如果沒有自己的平台,根本就不可能會出現。

馬里奧依然會成為各家瘋搶的大IP,但可能只有3d馬里奧能存活下來。馬里奧賽車應該還能火但成不了現象級。2d馬里奧很快會淪為象徵性標誌,被各種獨立橫版過關遊戲沖淡。紙馬、陸毅鬼、耀西、小蘑菇這樣的馬里奧家族二三線作品再無出頭之日。

如果任系主機消失得更早,那麼塞爾達荒野之息可能不會出現。在野吹之前,塞爾達一直在走時之笛的套路,粉絲也一直固定在小圈子裡。這樣的遊戲上了公共平台,為了自保往往會難以創新突破,並且進入一作比一作高清化,但gameplay不敢改變的套路。

口袋妖怪不算嚴格的第一方,但它怕是再難有出頭之日了。掌機平台被各大廠商搞成這樣,口袋這種嚴重依靠廉價移動平台的遊戲就會非常容易被拖垮。很可能最終會轉入手機平台,最後變為氪金作品。

ARMS這種遊戲根本就不會出現,噴射戰士混在槍車球的大平台里怕是也很難出頭。火紋異度這樣的後線作品會直接消失,更不要說尚在天國的銀河戰士和星際火狐了。

有一個作品也會消失,任天堂大亂斗。這種很大程度上是以來自己平台IP整合的作品,在公共大平台上很難做到影響力。但和其他廠商的合作項目可能會增多。馬里奧vs索尼克,馬里奧瘋兔,馬里奧大戰雷曼,甚至馬里奧小小大星球,都有可能出現。

對了,硬體不一定很賺錢,但有一個硬體衍生品超賺錢。它叫amiibo。


拾人牙慧解釋一下可能比較好理解。

這是雷吉和馬修關於任天堂是否應該退出遊戲主機市場的辯論。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444556

我覺得雷吉說的「沒有冒險,業界就會變成一攤死水,創新就會變成我們能把多好的顯卡裝進去」這一句話並不是最重要的,這只是藉機嘲諷索索和軟軟而已。

不過我認為馬修和雷吉針鋒相對的探討很值得想一下。

馬修認為老任即使不自己發布主機,光是發布遊戲也會活的很好,而且老任花錢搞一個異質化主機平台,玩家在上面只能依賴任任的第一方,因為任任的硬體對第三方太苛刻了。這使得玩家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要麼玩任天堂,要麼玩第三方。事實證明這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至於所有遊戲上steam這點,我想起了孟書記的話,還是算了。

而雷吉給的理由是:

1.我們的理念是創新玩家的遊玩體驗,沒毛病,畢竟大發明家任天堂,他說這個也沒毛病。

2.我們的價格更加合理......

3.我們有家長監管機制能夠讓孩子有安全的又要環境......

4.我們有NS

其實雷吉的理由大部分是可以忽略的,因為他是站在任天堂立場上去解釋的。任天堂肯定要做主機,瘦死的任天堂比世嘉大。不過我認為最後一個,即NS算是他的回答。

因為NS事實上不僅僅是掌機和主機的融合,還是異質化道路和傳統道路的融合。任天堂把他的所有異質化要素變成了可選選項而不是必選選項,我覺得這個已經能算是任天堂對於馬修的問題的回應了。

希望這次能找到平衡點吧⊙▽⊙


嘛,怎麼說呢,如果你在國產手游業做過,你就會聽到一句話叫「渠道為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整個靠遊戲賺錢的產業里,話語權最大的人,是賣用戶的,是做平台的,是做應用中心的,但絕對不是做遊戲的。

ios分成分30%很多人都已經痛不欲生氣急敗壞了,如果我的安卓小破游要在新浪微博上放一個廣告位,那麼兩個條件是必須的。

1.你得開一個微博用戶專用服,接入他們賬號系統,用微博賬號登陸。微博的用戶你一個也別想帶走。

2.你的流水百分之五十給新浪微博。你賺的錢還得留下,其他成本自己承擔。

這叫做聯運。

時光倒流,那麼在實體遊戲時代,話語權最大的是誰?

那就是遊戲店啦,只要遊戲店店家不進貨,你的遊戲一份都流傳不出去。為什麼大家都要避免ao分級,因為遊戲店不進ao分級的貨啊。

那麼除了遊戲店呢,那就是發行商了,你不能大規模製作卡帶不壓盤,你的遊戲也沒法賣啊。當年下載版遊戲剛剛出現的時候,還出現了發行商抵制呢。

那麼除了發行商呢?就是主機平台了,你這個遊戲說能上就能上,說不行就不能上,你想開發我們平台的遊戲?先交授權金,然後簽霸王條款,條款歸我解釋,分成不分成另說,我一不開心,明天一個系統補丁禁止你的遊戲運行,你只能看著。

任天堂不是一定要做主機,是他一定要把持住自己命脈。不然ios要收他30%他怎麼可能樂意?

時代在變,遊戲的銷售方式,發行方式都在變。現在能夠面前堅持住不變的,就是平台的權力了。如果有一天,任天堂放棄了主機,那可真的要變天了,那就是主機遊戲滅絕的標誌。


任天堂的主機好歹不賠錢甚至賺錢,而索軟的主機直接就是賠錢貨了,也沒見他們放棄主機啊,主機本身賠還是賺不能作為是否放棄的依據。

而且放棄的當然也有,世嘉就是個例子,不過並沒發現世嘉放棄主機之後有走向人生巔峰的跡象,倒是越混越慘了。

至於其他放棄主機的廠商,都變成歷史的塵埃了。


任天堂的主機賺錢的。。

任天堂的主機不賺錢。那它的各種塗裝的手柄也賺錢。不光手柄賺錢。它的保護殼。硬包。內存卡。joycon grip。外置電池。主機支架。手柄支架也都是賺錢的。。。【第三方出的有任天堂ip塗裝的配件怕是也要給一筆授權費。。

而且還有個東西叫amiibo。。。

你真以為主機這兩個字就指的是主機。。你以為玩具大廠配件地獄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你知道任地獄養活了多少工廠嗎。順便還富裕了一把我朝的山寨行業。。。

別人的主機可能就指的是主機吧。。

任天堂:買配件送主機 ?° ?? ?°

之前推特上有人調侃說:任豚就是那種會買任何盒子上印有任天堂三個字的東西的生物

然後。任天堂真的出了個盒子。splatoon2的包裝盒。就一個紙盒子。5刀。。。【此條未查證。


如果任天堂沒有遊戲機

在 PS 時代哪個設備提供搖桿和線性扳機以及震動

在 PSP 時代哪個設備提供觸屏

在 PS3時代哪個設備提供體感(末期才出現的 Kinect 和 PS move)

在 PSV 時代哪個設備提供裸眼3D(雖然雞肋但是這個功能在一小部分遊戲上有著奇妙的用處,例如馬里奧 普遍認為3D 大陸)

在現在,有哪台設備能如此方便地和他人分享?

說到底,索尼微軟做的根本就只是個硬體為遊戲優化過的電腦罷了。產品的更新也主要體現在硬體參數上。只有任天堂是真的在想怎麼在硬體設備上做新的玩法

任天堂做的不是主機,是玩具

不要什麼事情都往錢上扯,遊戲機即使能盈利帶來的利潤也不如遊戲大。一家靠遊戲過活的公司直到2015年才決定要做手游,第一款手游還是一次購買,無內購的。任天堂的這群人是真的熱愛這個事業,想把快樂帶給更多人。

---

更新一下吧,這天看了微軟公布了 Xbox One X 心裡也有一點感觸

這台設備說實話,從 Digital Foundry 公開了硬體參數開始就沒什麼可以期待的了。至於說外觀么,一台擺在家裡的主機外觀怎麼樣其實真的沒有多大關係——而且事後證明這外觀也確實沒有什麼更加出彩的地方。

至於實機遊戲的效果,當天看的片源都一卡一卡的,讓人分不清到底是遊戲卡還是推流的問題……有哪些遊戲能適配4K60,真的只能等到上手才知道。

上面說了這些就是想說,微軟的這款主機在公布參數的時候就完全曝光在公眾面前了。其他的東西真的不重要——而且事後證明了微軟確實沒有什麼獨佔陣容。

相比之下,這次 switch 的參數也是早早被泄露了,但是這款機器直到那個三分鐘的短片出來之前都披著謎團,而這個只有三分鐘的短片也確確實實給了玩家驚喜。

這兩者一對比,就能很清晰地看出來,什麼是索尼微軟在做的,而什麼是任天堂在做的


曾經有個主機場放棄主機改做軟體

如今半個身子在棺材裡苟延殘喘


任天堂為什麼非要做主機暫不考慮。

但任天堂如果從某個時間點不做主機,絕對是遊戲歷史上最大的悲劇


這個理由的話,索尼,微軟更不該做主機。

印象中,三大主機中,只有任天堂是賣一隻賺一隻


這話你應該和ps和xbox説,都是x86為什麼不上steam?

什麼話語權之類的上面説了我就不重複了。

我只是想説明一點。如果沒有任天堂在第三世代力挽狂瀾拯救美國主機市場,今天的遊戲世界的主導也許是電腦,因為各種原因(比如權利金,外掛,盜版等等....),遊戲市場不會像今天那麽大,所以很多大廠根本就不會出現,遊戲的普及程度不會那麽高。

索尼不會有playstation計畫

沒有了市場,微軟也不會有xbox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有關主機的一切,都離不開任天堂。

從十字鍵到AB XY,從L1L2R1R2到手柄震動,從vr到體感。

我都懶得提遊戲軟體方面了。

未來還會有什麼?switch帶來了2in1的便攜主機,帶來了可以1分2的小手柄。 將來還會有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答案不會在微軟和索尼身上找到,從xbox到xbox one x,從ps1到ps4,還不夠明顯嗎?

沒有初心的人是不會有夢想的。

只在乎技術的人,是不會在乎創意的。

毛都未數夠,要什麼創新。


推薦閱讀:

小孩8歲,越來越沉迷遊戲,求教育方法?
對你來說,怪物獵人最大的魅力在於什麼?
為什麼任天堂要在新主機的便攜性和性能上選擇便攜性呢?

TAG:遊戲 | 家用主機遊戲 | 任天堂Ninten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