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理過程既熟悉又陌生?


旋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物理過程了。但轉動慣量和力矩的關係非常反直覺。

以下演示來自MIT的經典力學課程 8.01,視頻片段時長3分11秒。

推薦整個課程,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y4fVLHumI。


想起一部很有意思的紀錄片,《思考的烏鴉 科學的思考方法》,講述很多生活中有意思的物理現象。鏈接奉上:【紀錄片/NHK】思考的烏鴉 科學的思考方法-Think Like a Crow! The Scientific Met

屬於科普類的日劇吧,所以在這裡回答有一點安利的意思。這部紀錄片的最讓人抓狂的地方就是很多有意思的現象不會去解釋,而是讓你自己思考,本問題也沒有說要解釋原理,那還真是十分合適呢。如果想知道原因的話,可以看這裡Eテレ「考えるカラス」考える練習 解答?解説まとめ - NAVER まとめ

下面截取了前幾EP的一些示例。(多圖預警)

------------

哪只蠟燭先滅

初中化學告訴我們,二氧化碳是比氧氣重的,所以應該是矮的蠟燭先滅?但其實,實際上

影子相互吸引

影片中還做了一組實驗,當手和杯子的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吸引的方式也是會變的。

這個的解釋可以參考 為什麼影子會相互吸引? - 知乎

漂浮的位置

在下圖情況下,不管如何強行改變位置,木片總是停在邊上,硬幣總是回到中央。

加水之後,現象相反

一起下落

想起了經典的比薩斜塔的實驗,單獨放氣球因為阻力所以下落的比較慢。

轉筆冒

筆帽一段用紅色標記,按住標記端,筆帽旋轉可以看到紅色標記

按住未標記端,旋轉的時候看不到紅色標記

這個有大神用Mathematica模擬了一下,這裡有視頻【3D動畫模擬】破解旋轉筆帽記號消失之謎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車與氣球

突然向前推小車,氣球會怎麼動呢?

這個實驗有一個追加實驗

兩隻氣球

難道會兩邊平衡一樣大?答案是

拉線軸

想起了悠悠球~

旋轉的車輪

剪掉一根繩子會怎麼樣呢

瀏覽其他答案時發現 @Mon1st 的答案也有這個,這個原因在大學物理裡面是有講的。

漂浮的氣球

用吹風機吹氣球,保持氣球漂浮,可以達到下圖的效果

飛機與天平

果凍效應

把手機倒過來拍一張

手機正著拍一張

手機倒著拍一張

激光筆反射

水面上的水滴

水滴的大小几乎不變,保持一段時間後突然會炸一下

然後水滴變小了,就像下圖的這個樣子

-------------

一共20集,每集很短,這裡就不一一截圖列舉了。


感覺會記一輩子的題。。

問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的哪個位置?

學了重力矩才完全搞明白。。

問題是這道物理題為什麼會出現在數學卷子上⊙▽⊙


6月16日第二波更新

9、又是漩渦。

相信像我這樣的「老人」都還記得海爾兄弟的許多經典情形:海爾他們的船不小心駛入了一個海漩渦,開始開足馬力要往外逃脫,始終不行。後來學霸海爾哥想到了向漩渦中心加速開去的辦法。果然獲得更大速度,以更大的離心力離開了漩渦。這裡僅僅是為了致敬一下90年代的中國動畫、熱熱身哈(#^.^#)

10、我家的電視有一陣子老是各種畫面不穩定。

我猜肯定是信號干擾,但找了很久都沒有個頭緒。後來,還是急中生智,我把電視機後面的電源線圈圈弄得亂亂的。果然解決。小夥伴們先想想是怎麼做到的^_^。一時想不到的話在評論區交流哈

11、電話里齊唱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答主會點吉他指彈。有一次很有興緻,異地和老婆在電話里吉他彈唱。但是發現老婆老是慢我一拍才開始唱。開始我忍了,後來實在太違和。就跟老婆吵起來。順便補一下,我老婆彈鋼琴,她的樂感其實比我好很多。她很無辜。她說我這邊吉他節奏一起就開唱了,沒有慢啊!

不是吧!

後來多試幾次才發現,原來電話信號傳輸過程單程延時半拍,不是用吉他節奏卡對一下還真難以察覺。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電話時空啊。只是一般察覺不到而已。具體的信號傳輸原理,大家百度,答案很多。

12、做過紙茶壺嗎?初中課本有這個試驗。但是拿氣球來當茶壺用,開始還真沒這個膽!

13、迷宮式密封。

這個機械工程師接觸就多啦。雖然是半敞開與外界空氣聯通的,但雜質就是很難進來。

覺得陌生大家再次百度下吧。

14、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到中國的飛機航線沿緯線圓嘛!才不是呢!高中立體幾何告訴我們,飛機是沿著地球大圓上空走的,這樣才距離最短。有的從東半球到西半球(或反過來)的航線甚至是跨越了北冰洋( ????? )

15、月亮走我也走。

這是浪漫的表述啦。從觀測角度而言,是我走月亮也走。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實際上月光灑在地面上幾乎完全是平行光,所以人行走時總以為光是從新的位置射過來的。另外,為什麼不說人走太陽也走呢?其實太陽也一樣。只是太陽哥哥太熾烈,我們反而不敢多看他了。畢竟,月夜更給人浪漫的感覺嘛!

16、水蒸發的因素中,空氣濕度被大家忽略得太多了。不說是絕對因素,也是影響力排前三的因素吧!

這就像嶺南很多回南天氣候一樣,明明熱,但就是濕的不行。

而沙漠夜晚溫度那麼低,水還是蒸發得相當快。

---------------------------------------------------------------------------------------我是分割線----------------------------以下是原先第一波。已經熱烈響應評論區,改了一些地方^_^------------------------------------------

先分享一波離我們比較近的^_^

1、關了燈看電視,發現熒屏光特別刺眼:

不是因為電視更亮了,而是因為環境光弱,瞳孔放大,於是人眼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接受了過多的光。

所以關燈玩手機也是不好的喲。

2、氣管口(咽喉)和食道口緊挨在一起,喝水怎麼不會喝到肺里去呢?

喝水的時候,會厭軟骨會自動閉合遮住氣管口,水從緊閉的氣管口上方流過,有聲無息。咽部食道一起合作,倒立也能喝水。

所以吞咽的時候人其實是閉氣的。吃飯喝水不能說話喲。

3、剛買來的碗,碗底有標籤洗不掉真討厭。

水當然洗不掉啦!有人說用火烤一烤!試過了!還是很抱歉!

急中生智,我拿起了金某魚倒了一些進去,漂亮完成。不要問我怎麼做到的。

4、白色的東西都給我們純潔的感受。但白色這種色並不單純。拿個照(San)妖(leng)鏡一照,馬上七色出來報數。

然而,光本身沒有顏色,顏色是大腦對不同頻段的光譜的直觀判別。感謝造物主。

5、騎自行車永遠走不了直線。

有興趣了解詳細解釋的朋友,請移步這個問題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8579/answer/154357580

6、孫猴子的金箍棒在耳朵里密度最大,捅到天上反而疏鬆得不行。天兵們真沒什麼好怕的!比棒棒糖還脆呢!

這一條被大家噴慘了!原因是怎麼玩起神話梗了!虛心接受。這條實在異類。不過還是留著大家開腦洞玩吧。就不要當真了。

7、我們拿著激光筆在太空轉圈,激光向遙遠外太空射去,光的路線是這樣的

所以有朋友說光線的遠處速度會超過光速的可以多吃些棒棒糖了。(補充評論區知友的追問:棒棒糖的螺旋圖案其實只是近似說明。更具體的圖案是漸開線。關於漸開線,學過齒輪的同學就清楚啦。激光筆轉圈時,光線不是直直地掃過宇宙空間的,而是一個開放的漸開線蕩漾出去的)

8、我們觀測到一億光年外的星系狀況,不僅是這麼遠之外的事情,其實還是一億年(有知友說,因為宇宙膨脹的因素,可能還不止一億)前的事情。說不定我們看到正在幼兒期的星系,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因為答主十分喜歡這個題目,所以本答案長期更新。歡迎有興趣的知友關注。)


粗糙的冰面和光滑的冰面哪個更滑?

冰的熔點會隨壓強變大而減小,粗糙的冰面與鞋底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小,壓強更大,所以與鞋底接觸面上會有冰熔化(被人「壓化了」),在人和冰面之間形成薄薄的一層水層,大大減小了摩擦力。

因此粗糙的冰面更滑。

以上

-----------------補充分割線-------------------

答主不是相關專業人,這點小知識的獲取來源於課外閱讀。感謝評論區諸位的指點,現對原答案補充說明如下:

1.「冰面與人腳的接觸面」確實…… ,已改為「鞋底與冰面的接觸面」。

2.「冰的熔點隨壓強增大而降低」是客觀事實,參見果殼網的問答

http://m.guokr.com/question/534353/

http://m.guokr.com/question/479288/

第二個中有兩張水的三相圖

原圖來源http://www.chemguide.co.uk/physical/phaseeqia/raoultnonvol.html

但該現象具體原理尚有爭論。網上比較普遍的說法有理想氣體定理和勒夏特列原理; 另外,冰刀的原理是否與此相同亦有爭論(謝評論區 @TMHH指點 ) ,已在原答案刪除此事例。對於以上兩點限於答主專業水平,無法做出權威分辨,但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歡迎專業大神討論賜教。

3.評論區 @司馬十七 問冰壺刷冰怎麼解釋,我真的只是一個喜歡物理的普通工科狗啊

求哪位大神幫忙解決一下,謝了orz


晚上睡覺之前有用kindle看書的習慣

睡覺之前順手就把kindle放在一邊

睡的是涼席

沒想到睡著以後一個輾轉

kindle就滑過來硌住了我的腰

————論引力


打開水龍頭 開一點點 自來水細水長流地流下來

倘若開大 白嘩嘩的水就會以水柱形態流出來 砸到容器底 飛濺出來

其實這是個流體力學現象 也就是水流流速變大 雷諾數變大 流體狀態發生轉捩 從層流狀態轉捩成湍流

還有個典型的初中流體力學小案例 但目前教科書的解釋是極其錯誤荒謬可笑的

拿勺子彎曲的背面靠近打開的水龍頭 勺子就會被「吸住」 對此書上的解釋是萬能的伯努利定理:勺子一側流速變大 壓強減小 另一側大氣壓壓了過去

Excuse me?對此我有N個方法反駁

N年前我親自做過這個實驗 很簡單 讓水流接觸到彎面確實會迅速讓勺子往一側拐 但反過來換成凹面 什麼效果都沒有了 甚至勺子還被往外推

解釋很簡單 水打到凹面下半段形成一個側向作用的分力 跟伯努利沒半毛錢關係

而用伯努利定理本身解釋也是解釋不過去的

P=P0+1/2*密度*速度的平方

其中密度只能是固定的 公式里不允許存在兩種介質 勺子一側是水 一側是空氣 兩邊同時存在的只能是大氣壓

so exe me?你丫兩種密度怎麼套伯努利公式的?

真理更簡單 康達效應 水貼著勺子改變了流動方向 勺子是施力物體 水流是受力物體 牛頓爬了起來說:「根據我的第三定理 水也會給勺子一個反作用力 讓勺子往外側拐。」


瀝青滴漏實驗算么?

類似水滴滴落的過程,但把這個過程放慢到十幾年呢?

這個實驗自1927年開始在Queensland大學進行,是目前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這裡是該實驗的直播視頻,耐心好的可以看到下一滴滴落時的情景,如果等不及可以放只小烏龜幫看 ,The Ninth Watch for the ninth Pitch Drop.

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Ollscoil átha Cliath)在1944年7月11日開始進行了類似實驗。

補充剛才的直播截圖,沒有彈幕差評= =,旁邊右下角燒杯里應該是以前滴下來的液滴,莫名的喜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等質量的冷水,這時候你想要喝溫水,那麼怎樣讓水溫下降得更快呢?你們是怎麼做的? 書上說應該先把熱水放一會兒,然後把熱水倒到冷水中。那麼為什麼是把熱水到進冷水而不是冷水倒進熱水呢【我怕燙手一般把冷水倒入熱水】 因為不僅是水,水杯也有溫度,把熱水倒入冷水,水杯會吸熱,水就拿到比較少的熱量,水溫也就降得多。把冷水倒入熱水,一部分用於降低水杯水溫了,自然水溫就降得少了。


光學部分:

天空為什麼呈藍色——瑞利散射

人眼睛為什麼對綠光最敏感——太陽光譜+大氣散射結果。使能量密度最大的波長落在綠光波段

夜行性遷移性飛蟲為什麼圍繞人造燈光——他們依靠月光導航,月亮垂直維度的投影會行成0.518度的高度角,使飛蟲複眼中部分小眼保持激活,直線飛行。人造點光源的臨界距離以內,高度角與之近似,飛蟲開始用人造光源燈光導航,等角螺旋

力學部分:

陀螺轉動——進動,當然還有倒陀螺,這在強關聯電子學中,電子的進動的行為應用這個概念很廣泛

電磁學部分:

輻射其實影響不大,幾乎都是電磁輻射,不影響人體。重要的是手機和基站的握手協議,瞬間功率可能很大。手機發熱大可能在這個時候越安全,因為電能轉化為熱能的部分多

先這麼多吧,回頭再補充。


電閃雷鳴。

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感覺好熟悉。

然而細究其成因,又感覺好陌生。

雷電現象是因為帶電雲層之間以及帶電雲層對地之間形成強大的電場,當電場強度大到一定的程度便會擊穿空氣進行放電,瞬間形成強烈的弧光和火花,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閃電;在閃電通道中電流極強溫度的驟升至兩萬攝氏度,氣壓突增,空氣劇烈膨脹,便會聽到爆炸式的聲波震蕩,這就是雷聲。

那麼問題來了,雲層是怎麼帶電的?

學完初中物理,我以為是雲層和空氣、大地摩擦起電。

學完高中物理,我以為是切割地球磁感線而磁生電。

學完大學物理,我以為是地球電場、宇宙電離輻射造成的。

然而都不是…(?_?)

百度告訴我雲層帶電是因為:

雲層帶電機理目前主要有四種理論:

1、水滴破裂效應:雲中水滴在高速氣流中作激烈運動,分裂成一些帶負電的較大顆粒和帶正電的較小顆粒,後者同時被上升氣流攜帶到高空,前者落在低空,這樣正負兩種電荷便在雲層中被分離,這也就是造成90%的雲層下部帶負電的原因。

2、吸電荷效應:由於宇宙射線或其它電離作用,大氣中存在正負離子,又因為空間存在電場,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正負離子在雲的上下層分別積累,從而使雷雨雲帶電,又稱感應起電。

3、水滴凍冰效應:水滴在結冰過程中會產生電荷,冰晶帶正電荷,水帶負電荷,當上升氣流把冰晶上的水分帶走時,就會導致電荷的分離,而使雷雨雲帶電。

4、溫差起電效應:實驗證明在冰塊中存在著正離子(H+)和負離子(OH-),在溫度發生變化時,離子發生擴散運動並相互分離。積雨雲中的冰晶和雹粒在對流的碰撞和摩擦運動中會造成溫度差異,並因溫差起電,帶電的離子又因重力和氣候作用而分離擴散,最後達到一定的動態平衡。

綜上所述,雷雨雲起電可能是某一機理也可能是多種機理的效應而產生的。

很多論文說是因為含水蒸氣的上升氣流遇冷,水蒸氣形成「水滴」之類水成物,這些水成物在地球靜電場的作用下被極化,並在上升的高速氣流作用下相互碰撞、聚集,體積增大,通過重力、分離等複雜作用,形成上部帶正電、下部帶負電的帶電雲層,帶電雲層在電場作用下使水成物進一步極化,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雷雲。。。

所以雲到底是TM怎麼帶電的?


我們都知道: 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成正比,即f=μN.μ為動摩擦因數:與接觸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觸面間的彈力有關.

生活中套子的類型決定了摩擦力的大小,決定了啪啪的時候能多爽。

一般的套子摩擦力沒有增加,單純的防止避孕

凹點的有些許的摩擦力,會讓女生更加興奮

螺紋的摩擦已經很大了,女生基本上無法抵抗很快繳械

狼牙套,一般的女人已經受不了了......雅蠛蝶雅蠛蝶....

這個物理知識我都很熟悉,陌生的是,我還沒有實踐過。


拍皮球:

一皮球從離地面2m高處豎直下落,與地相碰後,被反向彈回至0.9m高處。在這一過程中,皮球經過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別為:( )

A、2.9m, 2.9m B、2m, 0.9m C、2.9m, 1.1m D、2.9m, 0.9m

運動會:

在百米賽跑比賽中,測得一優秀運動員在5s末的速度為7m/s,10s末到達終點時 的速度為11m/s,則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7m/s B、9m/s C、10m/s D、9.5m/s

下雨了:

房檐滴水,每相等時間積成一滴水下落,當第一滴落地時,第5滴剛好形成,則第4、第5滴的距離約為1m,則屋檐的高為: (g=10m/s2)

A、4m B、5m C、6m D、16m

做苦力:

重為100N的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的水平推力推貨箱時,貨箱沒有動,此時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當水平推力增至35N時,貨箱剛好被推動,貨箱被推動後,只需32N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貨箱做勻速運動,則貨箱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係數μ= 。

差點撞到人:

汽車剎車後,停止轉動的輪胎在地面上發生滑動,產生明顯的滑動痕迹,即常說的剎車線。由剎車線的長短可以得知汽車剎車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剎車線的長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依據。若某汽車剎車後至停止的加速度大小為7m/s2,剎車線長為14m,求:

(1)該汽車剎車前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

(2)該汽車從剎車至停下來所用時間t。

嗯哼 追公交?

某人在離公共汽車尾部20m處,以速度v=6m/s向汽車勻速跑過去,與此同時,汽車以1m/s2的加速度從靜止啟動,作勻加速直線運動。試問,能否追上汽車?如果能,要用多長時間?如果不能,則他與汽車之間的最小距離是多少?


鎢絲燈的原理解釋錯了,在評論區被打臉了,所以這部分答案刪除了。在本文最下面引了一個網站上的內容,對鎢絲燈的發光為什麼是黑體輻射做了詳細解釋。

再一次,非常感謝評論區的各路大神。

----------------------------------------------------------------------------

還有一種光源是冷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不伴隨著大量發熱。舉個例子就是,現在照面更常見到的熒光燈:

熒光是一種,光致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並發出出射光(通常波長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

熒光燈管內部被抽成真空,然後注入少量的水銀。燈管電極的放電使水銀髮出紫外波段的光。這些紫外光是不可見的,並且對人體有害。所以燈管內壁覆蓋了一層稱作磷(熒)光體的物質,它可以吸收那些紫外光並發出可見光。

關於熒光產生的微觀機制我就直接從維基百科截圖了:

是不是很神奇,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燈光和量子也有這麼深刻的關係。

-------------------------------------------------------------------------

還有另外一種輻射,原理比較神奇: 切連科夫輻射

是介質中運動的電荷速度超過該介質中光速時發出的一種以短波長為主的電磁輻射,其特徵是藍色輝光。

類似於超音速飛行器或子彈的音爆現象。由超音速物體產生的音波速度無法快到足以離開物體,因此波「堆積」了起來,形成了一個震波波前。

這是探測中微子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式。

--------------------------------------------------------------------------------

打臉分割線

感謝評論區 @劉天一 的指出,黑體輻射在知乎另外一個問題下已經有了很好的回答:

黑體輻射的連續光譜是如何產生的? - 知乎

同時,在下面的這個網站找到了鎢絲燈的黑體輻射的原理:

鎢絲的熱輻射

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物體熱輻射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波長)的電磁波。

如上圖依照波長由長而短,有AM收音機(數百公尺),短波(短波),VHF / UHF及如上圖依照波長由長而短,有AM收音機(數百公尺),短波(短波),VHF/ UHF及

FM(公尺)等無線電波,微波(微波)(紅外燈),紅外線,可見光,FM(公尺)等無線電波,微波(微波)(紅外燈),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紫外線),X-射線,以及伽瑪射線。紫外光(紫外線),X-射線,以及伽瑪射線。

人眼所能觀測到的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內的極小段。人眼所能觀測到的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內的極小段。燈泡燈絲所發出來的熱輻射主要在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光的小範圍內。燈泡燈絲所發出來的熱輻射主要在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光的小範圍內。

卻恰好包含著對人眼所能觀測的可見光。卻恰好包含著對人眼所能觀測的可見光。物體熱輻射所發出的電磁波不同波長(或頻率)的強度分布,我們稱為頻譜。

熱輻射頻譜與溫度及表面的性質有關(吸收與輻射電磁波的能力),熱輻射頻譜與溫度及表面的性質有關(吸收與輻射電磁波的能力)

對於鎢絲而言,射入表面的電磁波幾乎百分之百會被吸收。(吸收與輻射係數為1)對於鎢絲而言,射入表面的電磁波幾乎百分之百會被吸收(吸收與輻射係數為1)因此其熱輻射接近頻譜只與溫度有關的黑體輻射。因此其熱輻射接近頻譜只與溫度有關的黑體輻射。

上圖是三種不同溫度的黑體所輻射出的頻譜圖。

可以發現燈泡並不是一種很有效率的發光裝置。可以發現燈泡並不是一種很有效率的發光裝置。

大部份的熱輻射都在紅外線(熱)的部份,約僅有5% 的能量屬於可見光的範圍。大部份的熱輻射都在紅外線(熱)的部份,約僅有5%的能量屬於可見光的範圍。

只有當溫度超過5000℃時,才會有大部份的能量在可見光範圍內。只有當溫度超過5000℃時,才會有大部份的能量在可見光範圍內。

因為燈絲溫度較太陽光低,因此紅黃部份頻率光線較強。因為燈絲溫度較太陽光低,因此紅黃部份頻率光線較強。


謝邀。

感覺也是不太好想。。。我舉幾個個人覺得非專業人士可能很少注意到的過程吧,想到了再補充。

鳴笛汽車開過來的音調會變化——多普勒現象。

以卵碎石——不光是動量的問題,雞蛋裡面是流體能幫著減少很多衝擊。你換個熟雞蛋試試,估計啥也碎不了。

海浪一路從海洋深處撲上岸——駐波(你們不覺得一路浪過來能量還沒有損失多少這點特別神奇嗎)

熱水比冷水結凍更快——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水結冰的原理很複雜(叫Mpemba effect,三千多年就「被發現」了),不同條件下哪個結冰快是不同的,有很多實驗討論這個一搜一大把。

大氣層表面天天在把能量變成質量——最近剛看的一篇paper講gamma射線衰變成電子和負電子(雖然學這個的人應該都見過這個公式,不過沒有意識到這個很「日常」吧)

「風寒指數」(可不是感冒那個風寒哦……)——一個用來描述體感溫度的量,體感溫度不光和氣溫有關還和風速有關。因為風太大會把你好不容易焐熱的那一坨空氣吹跑。

還有一個答主自己覺得很逗的發現,大家看漫畫、動畫中經常出現的兩種場景: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快速靠近的東西邊緣會外凸,反之會內凹……想想好像也沒錯(然而並不知道第一個這麼畫的人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當你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玩手機, 睡著之後手機就砸在臉上砸醒了, 這是小學生生物和物理都能推出來, 但是還是有無數人中招, 砸中之後才相信會被砸中, 而且中招之後下一個晚上還是如此, 這又變成心理學了。

真是又熟悉又陌生。


關於一滴水從高處落下來,會不會砸死人?的回答

一滴水從高處落下來,會不會砸死人?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

原回答

想起一個段子。

[有人問:一滴水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會不會砸死人?

群里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討論。

一小時後我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陽光斑斑駁駁照在葉片上

葉子對光的反應非常迅速,光簡單一晃過,葉子裡面的小細胞已經完成了一天生命中一次高潮。

噢 好像答偏了 這更像生理過程,如果說物理過程:無數的光子撞擊到葉細胞上,細胞內分子們忙著捕捉光子,後面涉及光子躍遷,激發葉細胞發出熒光等的一系列過程……


比如我至今不理解為什麼倒水的時候冷水和熱水的聲音不一樣,在知乎查了半天也沒解釋清


你能感知到的任何物理過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夏天下雨電閃雷鳴,冬天下雪就不會?
在轉基因大豆中發現「不明病原體」在科學界的影響有哪些?
生活用水用完之後還是會進入水循環,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到底應不應該?
崔永元和克萊爾?彼得森有何異同?

TAG:科普 | 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冷知識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