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學生群體改變對文科的歧視?
我是廣東省2016年全省文科第一名學校的高一文科生。
從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歷史/國際政治。希望長大後可以去政府機關工作亦或是成為一名學者,所以高中分科出於熱愛自然就選擇了文科。但即使在我們學校,同班的許多理科男都表示了對文科的不屑一顧。天天說什麼文科都只是背背就好的,我文綜全班第一,但也有理科生考試前上網搜提綱背誦也考的差我不大距離。這樣他們就更加對於文科生群體大肆調侃嘲諷。而理科老師群體也是說學文科的都是理科不好的,學不會理科才去學文科。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頂級的那一部分群體所探討的物理化學我是基本插不上嘴。而一旦我跟老師討論起當下的國際政治局勢等等他們卻能說出一些不論錯誤與否的觀點。——————————————4.16————————感謝各位的回答,對於我國文理科現有的認知現象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知,可是如何在現有階段以實際逐步去改變這種辦法還沒有太多人點明,希望後面的答主可以在此多做點評,感激不盡!分割線
5.13現在進入了文重 感覺歸屬感一下強了很多唉感謝各位答主
你可以說,雖然你們歧視文科,但我們不歧視理科。這就是文科學習帶給我們的:價值觀上的不狹隘。
瀉藥。文科之所以受歧視,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國內教育劃分文理時,文科的教育
換句話說,不是文科有錯,是文科教育有錯
看看高中理科生學的什麼,理化生,不管怎麼說是完全客觀的乾貨,純正的自然知識和自然規律,憑藉高中水平我們就能知道微信上很多偽科學真的是偽科學。我們知道所謂的把酸性水變成鹼性水的杯子是騙人的,多倍體植物屬於轉基因也是騙人的,我們知道A型血的爹和B型血的媽生出來o型血的兒子也是親身的。
反觀高中文科生呢除了地理這個最不重要的東西之外。政治——馬列主義毛鄧三科學發展觀,歷史——中國近現代凌辱史。
首先這兩門學科帶有極其濃重的政治色彩,已經不是純正的只是或者規律,根本不是乾貨而像是宣傳文件。沒有古代史,簡略的西方史,通篇的就是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我就算你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你也不該用這種方式告訴我。你學了那麼久的宣傳文件,有什麼用?
而且是不先給你一個史觀或者政治觀,直接給你被政治加工過的結論。也就是說只教你結論,而不教你過程。為什麼不教你過程,因為過程是要思考的,而主義這個問題,可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一思考,思考出什麼可就不一定了。所以他不僅僅是不教你怎麼思考,而是根本就禁止你思考。用反覆強調,填鴨式洗腦的方式禁止你思考。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永恆正確的東西,因為人的認識是螺旋上升的。但是可笑的是,政治題中只要出現了馬列的話,絕對是永恆的正確。可笑么
所以哲學本來是個教人怎麼思考的學科,馬克思哲學也是偉大的哲學理論。可是學著馬克思主義的學生,卻很難真的學到如何去思考。所以如果老老實實按照課本學習文科的學生,再沒有在課外的自主鑽研和思考的話,在歷史政治方面的思考能力反而會不如一些理科生。
理科需要文科來規矩道路,文科需要理科來鋪墊道路。這是我一直的觀點。所以很多大師都是提倡文理應該兼修的
所以想改變文科生受歧視的現狀,應該從改變文科教育開始
文科應該怎麼學?應該先有思考能力,基礎階段的通識教育,對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自然科學的基礎,馬克思不可能能總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
然後就是,能夠學習不帶政治宣傳的歷史政治哲學,讓人能真正感受到這些學科中的智慧,而不是教條的宣傳口號,讓人一上來就覺得反感
想要短期改變群體觀念是愚蠢的事。但是不妨利用這種二逼觀念賺智商稅。比如咪蒙就是個例子。
不邀自來,同樣作為廣東省2016年全省文科第一名學校的學生(說起來甚至有點小驕傲),我就我理科生的身份發表一些evian的看法,希望能與大家討論,學習一個。
理化生,其實全可稱之為是物理學,所謂物理者便是研究一切現象事物本質的學科。政史地便是在理科為我們搭建的大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又一幕盛大宏偉的演出。學科之間,本無優劣好壞之分,無輕重次第之別,所謂的學科歧視,本就是不該存在的東西,這是我的基本立場。
關於理科生對文科生的的種種歧視,我只能表示我們畢竟還太年輕,對於所謂理科的學習只能說是剛剛開始,只看到的冰山的一角的表層。但無關乎理科學習的程度,從理科生自我修養出發,也應該明白所有科學學到最後,都是一門哲學,艾薩克·牛頓勛爵的著作被翻譯成自然哲學之雲可能也有些暗示這個道理。這樣的歧視在我國是普遍的,究其根源也是由我國人才選拔制度導致的的,理科生現在可能會因為一時的優勝心理,再加上我們本就處在一個年輕氣盛,總是感覺自己厲害的不得了的年紀。但是隨著我們文理兩條路各自深入的學習,理科生終會發現文科 以及文科生的厲害之處。
文理本就是雙生相輔相成的,把愛因斯坦對於宗教和科學關係的名言照搬過來,我們完全可以說:沒有理科的文科是盲目的,沒有文科的理科是跛腳的。
現在回答題主問題,想要改變世人對文科的看法,還是全在汝輩文科生之努力啊。
bb的太多了還是去寫作業了理科班作業是真的多
最後分享一下在不久前分班考試我在文三科答題卷結尾上寫下的言論:立場正確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前提以史為鏡,照千年愚昧黑暗,唯科學亮之
一行星不識,何以翻閱宇宙浩瀚有些作死叛逆(但三科也都及格了)文科被歧視不是中國獨有現象。比如文科教授基本只能評到二級,文科工資低哪怕名校畢業。但是這個現象主要是供需不一致導致的。
說一點我的看法:理科也不必太有優越感,因為只有理科是做不成大事兒的。比如你做公司最高層,文科的東西你如果不熟悉很有可能在戰略、文化、管理上出現重大問題。
文理分科好處是讓人學有所長,但知識和思想不分文理,正確的態度是努力學習新的知識。用文科的知識塑造自己優秀的文化底蘊、統帥全局的能力、優秀的管理和戰略思維。理科知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其實我想說一下本人一個比較非主流的觀點。首先我和題主同樣是文科生,並且我的境遇遠遠不如題主。在高中上學期剛入學時,由於老師同學父母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理科生,因為當時我認為彷彿只有學理科才能體現你的聰明才智及才華。就像他們說的,理科生以後畢業可以干文科生的工作,而文科生很少有能勝任理科生工作的。但是在前三次月考中對理科掙扎及從小對文史濃重的興趣使我不禁推翻我當初不成熟的計劃。最終選擇了讀文,後來我發現文科其實並不像他人所言的那樣只要背多分,並不需動腦。其實恰恰相反,理科需要練題和強大的邏輯思維。而文科需要大量的積累,才能博觀約取。而且這種學習是滲透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實這在無形中讓我把學習養成一種習慣。並切不僅是用於考試,還有很多情商方面的為人處世。之所以提出這點是因為我想表達文科也有它的實用性,只不過大多數人太過功利性沒有認識到這點。一個人的智商給他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但最終決定他所能及的高度的是情商。 上文交代了背景,以下是我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在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生產力革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所以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技術無疑佔據了歷史的舞台,這也就決定了理科生廣闊的就業市場。導致許多人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理科。還有現在很多的非技術性崗位或非是理科生才能勝任的工作硬生生的給社會主流價值觀給誤導,當面試兩個同樣學歷的理科生和文科生時,理科生的利率要大得多。世界上有哪一本驚世駭俗的著作規定了理科生就比文科生聰明嗎?因此才造成了目前的學習環境下對文科生存在著普遍歧視。 但在幾百年前的中原大地,還是文科唱的主流。科舉制的兩個科目明經,進士兩科都是文史的範疇。而且推崇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如果一個頂尖的理科生生於那個時代估計出人頭地會難於上青天。但1905年,科舉制被廢除後,直到今天都飽受詬病。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的發現覺悟已經比先前的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好太多了。 就如同現在重文輕理只不過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到了有一天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然後回顧自己的發展史,沒有精神家園,只有工業和石油。發覺內心空虛的時候文科會被重新定位了。
古往今來,選拔人才的制度重來沒有完美的,一直是畸形的。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我作為一個文科生可能無足輕重。但作為我個人而言,我一直在努力,在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學習文史,不僅是為了高考。還有自己的情懷,我告訴自己不光是在學習一門學科,我是在研究一門學問。我想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我的身邊人能對文科生改觀。兩者之間的差距不過存於外界或主觀罷了,與一個群體無關。
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發表自己的淺見,這只是一名不成熟的高一學生的見解。缺乏閱歷和知識,望同仁能不吝賜教!在此感激不盡。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是,在進行文理分科是,大多理科生是有資格選擇文科的,而大部分文科生怕是因為難以理解數理化生里的抽象概念,這是主要原因,縱觀考試製度,自有公論,我不喜歡排在第一的回答,那不是人文精神,還來了句「我們不歧視理科生,這就是文科帶給我們的」。很逗的一句話,是心虛還是標榜性口號。 一言以蔽之,我見過不少物理學家數學家能把自己文學搞得不錯的,沒見過文學家裡數學物理很牛的。就這些。本無火氣,看了首答,有火氣。 知乎看似是理性解答的小群體,卻也戾氣縱橫,答題文章,刀光劍影。都有點讓人目不暇接,道並行不想悖,答題還是分析,沒必要搞些促進爭吵的問題和回答,那沒有意思,爭論不爭吵多好,觀點意識衝撞不涉群體,答題點贊不關乎權謀和抖機靈,那就大美了。 文理科目分工不同,教育目的處於此考慮,才有了文理分科,而至於高考來說,文科科目相對與理科簡易一些,故而很多理科生覺得自己比文科生含金量高,我想這才是誘發這個『現象』的原因吧。
能選擇學文科的都是有想法的。像我,當初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理科,一方面原因是班裡大部分同學都選擇理科,隨波逐流。另一方面是基於這個想法:物理生物化學是多麼奇妙,如果現在不學,這輩子都沒機會去學習這些東西了,而歷史地理政治是可以平時了解的。 (??_?)現在回頭看,這個想法似乎很可笑。竟然,有個同學也很認可我的想法,被我說服了,但是她上了幾個月,轉文科班了(×_×# 竟然,我大學報專業的時候,我選了偏文科的(#^.^#)。 如果現在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會基於自己的各科分數,和考大學方向,來選擇。
……把數學學好?
文科不被大眾(至少是相當部分學生及家長大眾)認同,是因為國內人文類教育水平太爛。
相對來說,理工科教育所受的政治環境影響就較少。當然也不盡然,比如出現「量子力學和馬克思唯物主義世界觀衝突時,如何取捨」的問題時,在我們國內只會有一個結論。
國內的文科得不到尊重,是因為文科學術研究成果得不到社會尊重,這怪不得社會,太多的人文類研究成果都一文不值。歷史、哲學、司法、新聞、政治……研究爭論有天花板,學術體系就是一個笑話。你一個高一的,沒有必要太在意別人的話,他們願怎麼樣怎麼樣,你只需要記住現在的文科尤其文綜新課標試點之後,背出來的高分基本不存在,理科生有什麼資格歧視?湖北省高考用了卷1過240的都是大神。你只需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也真巧,剛剛還看到一個人說什麼文科在鄙視鏈最底端。我還在想,這種事存在嗎?沒想到就看到這個問題。沒感覺啊,可能因為我早已經不是學生了吧。試想兩個成年人,可能是業務關係,可能是新認識的朋友,彼此介紹之後,一個說(或者心裡說)另一個,你是文科的,鄙視你。想想超級搞笑啊。可以說完全不會發生啊。社會上都是看你實際混得怎麼樣,誰管你文科理科啊。如果說學生之間真的存在這種鄙視鏈,那隻能說明閱歷尚淺吧。另外為了防止被說利益相關,說明一下,我是理科生。鄙視文科什麼的說法,好奇怪好幼稚。
謝邀。文科生表示無所謂……他們愛怎麼說怎麼說,術業有專攻而已
這事,學生沒什麼主動權。得先改變家長和老師的看法
文科是一種選擇,不是一種妥協。在我們地區,許多人將文科的選擇曲解為一種數理化學習能力弱的時候的一種為了上大學做出的妥協。這種妥協使得我們這裡的文科多招收的不是對文科感興趣的學生而是一群對於數理化無奈的妥協者。他們對於學習的態度相較於平均水平本身就有所不足,而文科異於理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近一步使得他們對自身有所放縱。如此以往,我們這裡的文科成為了數理化弱勢生的逃避所而不是嚮往文科人學習的天堂。文科的選擇,久而久之在我們這成為了理科學習能力弱的時候的一種逃避和選擇,而不是和理科相同的人生道路的兩個平等的選擇。在這種思想的束縛下,文科成績相較理科的弱勢使得人們進一步對文科帶有了偏見。文科生漸漸成為了一種傻子的代號。歧視也就漸漸的產生於此了。
所以你想說文科理科的分科只是因為難度??
首先說分數,理科生能學好文科 文科生照樣能學好理科,這不是能力問題,只是態度問題。畢竟大學之前的學科全部都很基礎 很基礎 很基礎!!!
其次 說歧視文科 歧視文科的原因是什麼 不是因為文科所學的科目本身 而是因為我們現在在一個由自然科學帶來幸福的社會裡美好生活著 所以更多人認為自然學科好於人文學科。
其次就是 就業 然後就是心理 對自然的疏遠 對人心的隔閡 對某些書的排斥 對政治 管理的畏而遠之······等等
但是相信自己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回歸到人文上來
那些講文科只要背的看過來!
隨便拍幾個文科題切,地理不也是偏理科?
那再看什麼,王導?不看材料我還以為是王家衛王莽變法,還失敗了?敢說我們沒學過。是啊,文科就是這樣,很少考你完全學過的,它考的是你運用知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
那理科如果變成文科會怎麼考呢?
很簡單。你學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是?
那你講講楊氏光雙縫干涉實驗和單縫的異同?你分析這個實驗的原理?你學了物體受力的分析是不是?
那你講講馬格努斯效應?據此分析向右側偏轉發的網球發球過程中氣流對其軌跡的影響?你厲害?你來呀!我覺得……大概人生閱歷會讓他們慢慢不再歧視文科吧。
我也是文科生,高三。
我們學校的很多年輕老師,可能因為經歷的不多,涉世未深,往往就會對學文的學生「另眼相待」。高一時候的物理老師,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是這樣。特別是這個語文老師(今天還在罵我們滾蛋,王八蛋,吃屎長大的之類……)說我們笨,學不懂理科才來學文科。而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師呢,則沒有這種情況。
對於以上這兩種老師,學生們也有截然不同的評價(不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前者大家都覺得他們講課不好做人功利人品不行等等……對於後者大家總是異口同聲「xxx是個好老師。」
所以你看,人生閱歷真的很能說明問題。對於如何改變他們看法,我想借用我們地理老師曾經跟我們說的一句話,時間會教會你一切的。
當然了,可能有的人一輩子也學不會,因為不論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他本身就不是一個好學生。他們還小,你也還小,等你們長大了這些就不困擾你們了,現在不要在乎這些,繼續成長吧。
當這個社會不再唯金錢論的時候
歷史政治跟物理化學是同等重要的
只是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程度和人們的普遍認識水準都達不到能將文綜理綜放在同一個高度上歧視文科生無非就是覺得文科簡單文科沒用不是很想論證文科有少價值這個問題反正學文科出來(特別是語文,歷史,政治)能賺到的錢也不多 這點就夠很多人歧視文科生了綜上當我們的社會不再唯金錢論的時候,人們才會去看看自己內心裡的東西,才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作為一個高中文科生我相信那種時候的到來不會很久推薦閱讀:
※喀拉拉邦在印度是怎樣的存在?
※為什麼醜人總容易被欺負?
※如何回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
※拋開外在客觀因素,你為什麼選擇讀了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社會學等專業)?
※用具體事例解釋社會學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