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像「吃醋」這樣有典故有意思的俚語,辭彙?

昨天看到,男女吃醋的說法來源,覺得很有意思。

唐太宗為大臣房玄齡納妾,妻子死活不同意,唐太宗氣不過準備了一杯毒酒對房玄齡妻子說:如果你能喝下去我就不給房納妾!

妻子一飲而盡,結果發現是不是毒酒而是醋。所以後來人們用吃醋代表男女之間的妒忌。

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有意思的關於俚語的典故!分享下啦。(以前寫的是房玄齡自己給的毒酒,改了)


敲竹杠。

清朝末年,鴉片走私十分嚴重,走私販子為躲避關卡檢查,挖空心思藏匿鴉片。水上走私的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製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了船艙的每個角落也沒發現鴉片。這時,一個師爺吸著長煙筒,漫不經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撐船的竹篙上敲煙灰,敲得竹篙「嘟嘟」直響,別人沒有反應,船主卻嚇得面色大變,知道師爺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這位師爺請到後艙,掏出大把的銀子悄悄塞給他,請他關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師爺得到銀子便沒說什麼,隨緝私人員下船去了。此後,「敲竹杠」便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並一直沿用下來。

現在很流行的碰瓷兒。

無賴子,拿個瓷器,裝作被車輛或行人撞到,失手打碎謊稱是古董用來訛詐錢財。後來古玩屆這來這招,有經驗的買家在看古董時從來不手遞手的拿,萬一掉地上碎了說不清。都是一方看完放在桌上,另一方再從桌上拿起。

搞破鞋。

八大胡同都是些風月場所,許多姑娘把繡花鞋掛在門前,類似如今室內開一盞紅燈。風吹日晒鞋子就破舊不堪,人們就代稱去嫖妓的為搞破鞋?

揩油。

有個財主吝嗇卻好面子,吃了粗茶淡飯還要揩點油在嘴角以示我吃的好。後來演變成占女性便宜。(這個有人有異議,我也不大確定大家就圖一樂別當真。)

拉皮條。

清末北京有個跟八大合同差不多的地方叫皮條村,一些拉車的就招呼嫖客去皮條村。一來二往拉皮條就成了給娼妓和嫖客之間的介紹人。皮條客也成了一種新的行當。現在俗稱經紀人。

辛辛苦苦打的字都沒了。

拍馬屁。大家都知道。

溜須拍馬里的溜須比較有意思。

宋朝寇準大家都知道,少年包青天里的宰相。

有一次聚餐,古人都有留鬍子的習慣,寇準呀喝湯時候鬍子被湯汁弄髒了,其中一個大臣趕緊去把寇準鬍子上的湯汁捋掉了。寇準就嘲諷說,你這麼大的官還給我溜須,很不雅觀呀。

現在也是代指阿諛奉承。

翻白眼。

這個大家知道,晉代竹林七賢,其中好些個奇葩。阮籍這個人,見到看不上的人就用眼白看人,俗稱翻白眼。還有一個詞青眼相加跟白眼反義。


「鐵飯碗」的由來

古時有一富府的漂亮女僕摔碎一碗,主欲懲罰,女僕下跪認錯時,乳房微露,主性起,帶至廂房了卻好事,不予追究。哪想,次日女僕又叫醒午睡的主,告又碎一碗,主又成全了她。此後碗常碎,並求主嚴罰,有時一日碎三碗,主年事已高,難以招架,遂將家裡的碗碟全部換成鐵的,並下令該女僕從此不用工作,薪餉照發。

參考文獻:《笑話大全》


吹牛

一種說法源於屠夫。從前(現在也還有),殺豬宰羊,血放完了以後,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後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用這種方法對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時候,屠夫極少用這種方法,因為牛體形龐大,皮又很堅韌,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頭牛吹脹起來,非有極為強健的橫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斷非常人所能為。

第二種說法是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如同羊皮筏子。當然,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灌飽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體格強壯、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不僅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現在黃河上游還有吹羊皮的……牛皮就沒了。


壓箱底

官方所不能查禁的,是存在於民間、藏在每戶人家箱子底下的藏品——春宮圖,它的俗名叫「避火圖」。據葉德輝考證,說法基於:火神出身本閨秀,不敢直面性事,見則羞避,因而家家為她準備著春宮圖,謝絕她的訪問。再則性工藝品,俗名「壓箱底」,意思是,平常秘不示人,唯兒女嫁娶時以為性教育材料,因此壓箱底多為表現性交的玩意兒。當然,除了壓箱底,還有另一些秘不示人的實用型玩具,如女人所用角先生,即人工陰莖;男用性具如硫磺圈、勉鈴一類增進性興奮的器械。

摘自《性文化史綱》


綠帽子。《元典章》規定:娼妓的男性親屬裹青頭巾。「青頭巾」因此和娼妓親屬有了聯繫。由於青、綠二色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不貞的男人,並演變成「綠帽子」。

漢族向來重色彩。《禮記》講:「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後來秦滅周,又尚黑;漢武帝「易服色」,尚黃。魏晉比較複雜,君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節穿戴朝服,依次是青、朱、黃、白、黑,忒麻煩。隋唐正式把服飾顏色作為區別尊卑的手段。唐貞觀年間規定:皇帝穿黃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深紅),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以後各朝代大體沿襲此法。可見,綠色青色排名最後,代表官職低微。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官九品,所以《琵琶行》用「青衫」代稱。他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白首仍官職低微。在民間,這兩種顏色也象徵低賤行業。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元典章》更是規定,娼妓的家長和男性親屬須裹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的男性親屬有了聯繫,後來擴大為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而現在人們改戴帽子,於是逐漸變成了「綠帽子」。

所以說,「綠帽子」的含義大概是從元朝開始。有人開玩笑,當時蒙古沒有娼妓,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男女只要願意,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南下入主中原,就很看不慣「禮儀之邦」開設的妓院。於是元統治者規定妓女著青衫,妓院里做工的男人,包括老鴇丈夫都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王八蛋」原本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端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北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書曰:「王建少時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盜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後世演化出罵人的「王八蛋」,「王八羔子」等均寓有雜種語言的髒話。

「壓箱底」古人含蓄保守,沒什麼性教育,洞房花燭夜就成了問題。「壓箱底」最早的含義是與女孩出嫁時,母親贈予的特殊陪嫁品,多是情趣瓷器和春宮圖畫,以便作性啟蒙「教材」。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辟邪,到女兒出嫁時,母親把「壓箱底」取出,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上述為比較狹義的壓箱底,實際上,壓箱底除了繪畫瓷器,還包含眾多情趣物件。

「殺青」古時把書寫在竹簡上,為防蟲蛀須先用火烤乾水分,叫殺青。現在多用於影視製作,"某某片於今日殺青"的說法,是指一部影視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攝工作,開始步入到後期製作階段。

「染指」鄭靈公即位,楚王派人送來一隻大黿做賀禮。靈公大宴群臣,賞賜黿羹,卻唯獨漏了重臣公子宋。公子宋不悅,走到鼎前,伸出指頭一蘸,嘗了嘗味道,然後大搖大擺地離開。 靈公因此大怒,後來釀成一場內亂,此為後話,不提。「染指」一詞即出於此,用以比喻插手以獲取不應得的利益


替罪羊

聖經《舊約》: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跳槽

"跳槽"原是青樓語,在明清時代,這句話卻含有狎邪之意。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跳槽"。如今"跳槽"被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


俚語(lǐyǔ),是指民間非正式、較口語的語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順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地域性強,較生活化。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有時俚語用以表達新鮮事物,或對舊事物賦以新的說法。

外語中俚語:slang; slang expression 指的是粗俗的口語,常帶有方言性。

比如河南人說信球,四川人說瓜娃子,東北說彪子,這才是俚語

我講一個類似的典故

拍馬屁:一說四川一說蒙古,人們見到對方的馬時,無論好壞都會誇獎對方的馬真肥真膘,同時拍拍馬的臀部,表示自己是認真研究了一下。然後時間長了,就成現在的意思了。

溜須:寇準當宰相的時候,有一次吃飯不小心把鬍鬚上沾了飯,一個同樣位高權重的大臣為了討好他,就主動給寇準擦拭,被寇準訓斥:你是大宋的高級官員,難道就是干這個的。哈哈哈,現在這樣的人多不多?

合起來就是溜須拍馬。


檣櫓灰飛煙滅中的強擼,也就是打手槍。

打手槍一詞古已有之,可見古今宅男的契合程度

笑林廣記譏諷部收錄笑話一則如下

《嘲姓倪》

舊有放手銃詩一首,嘲姓倪者,錄之以供一笑。詩曰:「獨坐書齋手作妻,此情不與外人知。若將左手換右手,便是停妻再娶妻。一捋一捋復一捋,渾身騷癢骨頭迷。點點滴滴落在地,子子孫孫都姓倪(泥)

只是不知古時書生獨坐書齋,是用什麼當做施法材料的……插圖版小黃本?還是那雅緻非常的春宮連環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乎?」


兩面派

元朝末年,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老百姓苦不堪言,誰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來得勤換得也快。豫北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市)人生活節儉,於是想出了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一面寫著歡迎元軍的「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的標語,哪方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但想不到這個方法後來竟惹出大禍。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裡高興。可是突然一陣狂風刮來,木牌翻轉,反面全是歡迎元軍的標語。常遇春氣極之餘,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常說的「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兩面牌」演變而來,殊不知這裡面還有一段血淚史。


露馬腳

意思是顯出破綻、暴露真相。

故事是跟朱元璋有關係的。朱元璋成年之後,與農民出身的馬氏結為夫妻。

那個時代的婦女都是要裹足的,但馬秀英在幼時深得養父母的寵愛,堅持不肯纏足,長了一雙天足,生就一雙大腳。

馬秀英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朱元璋封她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深居皇宮享受榮華富貴,但對自己的一雙大腳也感到無可奈何,每當與客人相見,總是用衣服的下擺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

有一次,馬氏乘轎到金陵(現今南京)街頭遊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人們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於是這件新鮮事傳開來,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的露出了腳,「露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稱為「露馬腳」。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露馬腳最早出現於唐朝。

本為古代一種遊戲。在節日慶典之時,將描繪好的麟麒皮,裝飾於驢或馬身上,藉以喜慶助興。但馬腳或驢腳難以包裝掩飾,耍弄起來,難免露出馬腳或驢腳來,借指弄虛作假,「露馬腳」一說就源於此。


胡日鬼

可能華北和南方這邊沒聽過這個詞兒,西北人應該可以聽懂吧?意思就是不靠譜,辦事亂來。

我叔給我講說的是一個阿訇,家裡面突然來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女人,然後禁不住誘惑把人家給xx,事後女人就不見了,後來才知道這個女人是隔壁村裡去世了好多年的一個人…沒過幾天阿訇就得了奇怪的病然後也去世了…所以人們就開始說「胡日鬼」,來勸解大家不要亂來

這都什麼跟什麼呀


我想起一個,碰瓷

大家肯定都見過路邊擺攤賣古玩賣瓷器的。

其中有些人為了賺錢也是不擇手段,先將瓷器弄壞,然後在小心拼起來,這樣有心想買的人如果拿起瓷器就會將其弄壞,屆時賣家就會說「你把我寶貝弄壞了!你這個必須買回去」

買家一看,自知理虧,就會掏錢買下


給大家說一個熟悉的故事。

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上書漢元帝,希望娶個漢族妹子當老婆。這個單于一直親近漢朝,與漢朝一起對抗別的匈奴勢力。所以啊為了鞏固雙方的基情,這個請求元帝肯定是要滿足他的。

那就選吧,於是在宮中新招來的宮女中選。那時候沒有相機手機,而宮女又太多,只能讓宮廷畫師把宮女們的大頭照畫出來,讓皇上挑。

當時和親這個事啊,並不是什麼美差,邊塞苦寒,民風未化,關鍵是夫死嫁子,子死隨孫,在我們漢族看來簡直就是與禽獸無異。所以大家都紛紛向畫師行賄,希望能把自己畫好看些,讓皇上捨不得送出去,留在宮中。

這個王昭君呢,自小長得漂亮,難免有傲氣,覺得自己實力擺在那,所以不屑於行賄畫師。結果被畫師毛延壽畫成尖嘴猴腮的大村姑。那漢元帝一看,就她了,留在宮中也是有礙觀瞻浪費糧食。昭君就這樣要出塞了。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餞行宴上漢元帝一看貌美如花的王昭君,腸子都悔綠了,但後悔晚矣,盛怒之下把毛延壽砍了。

事後,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造假的情況,朝廷設立了專門的官職,負責核查宮廷畫師的作品,同時之前的每一張畫像都要和宮女本人一一對照,如發現有相差太遠的,畫師輕則罰俸,重則驅逐出宮。

而那些作假的畫像,全部堆到宮中廣場中間,在百官的眾目睽睽之下用斧子全部劈開銷毀,以示朝廷不容許作假的決心。

後來,經過世代相傳,人們逐漸地把這些負責把關畫像質量的官職稱為

劈圖師。


解手

在民間有上衛生間的意思。

上衛生間為什麼叫解手,據說是因為這個詞來自於古代的強制移民過程,為了防止移民逃跑以及方便管理。移民都被綁著手,需要上衛生間的時候就對官兵說要「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時間久了簡化之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因此流傳。

這種說法的版本有好幾個,最典型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故事

洪洞移民是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發生的事情。元朝末年,由於十幾年的戰亂,加上自然災害和瘟疫流行,北方地區尤其是河北、河南、山東一帶百姓,死亡相繼,十室九空。然而兵亂及各種災疫卻很少波及山西。同鄰省相比,山西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丁興旺。明朝開國後,為了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採取移民懇田的政策,將地狹人稠的山西農民遷移到地廣人稀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其他還有清初張獻忠的事情

據說顧頡剛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陪都重慶時,與友人閑聊時談及「解手」時是這樣解釋的:俗謂溲溺為「解手」,初不明其義。及入四川,與人談,乃知明末年,四川人未遭張獻忠屠戮者僅得十之一二,膏沃之地盡化草萊。故清初政府強迫移民,先以湖廣之民填四川,繼以江西之民填湖廣。當移民之際,悉系其手,牽之而行,若今日之拉壯丁然。被移者內急,輒請於解差曰「解手!」遂相承以解手作便溺之代稱,流傳外方,莫詰其義。猶學童應試,就廁時必須領出恭牌,亦遂稱就廁為「出恭」也。

————爭議————

關於解手一詞,出現應該在明清之前,在古漢語庫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查詢發現,在南宋話本中就出現解手一詞了,可見該詞已經流傳。

敘了些寒溫,魏生起身去解手。下文那同年偶翻桌上的書帖,看見了這封家書寫得好笑,故意朗誦起來。魏生措手不及,通紅了臉,說道∶「這是沒理的事。因是小弟戲謔了他,他便取笑寫來的。

因此解手代表小便應該在宋元時期已經成為一種事實,可能隨著移民擴大化了,陳世松等持有此看法。

———更多————

除了移民說另外,解手一詞還有音訛說、雙音說。

音訛說是指「解手」的「手」本為「溲」,「解手」實際上就是「解溲」,因音近訛變為「解手」。駱偉里等持有此看法。( 三個臭裨將——三個臭皮匠)

ps:然而事實上解溲出現的時間要晚於解手,先後順序不太對。

雙音說認為「解手」由排便義的「解」雙音化發展而來,持這種看法的是楊琳。他認為解本身就有排解的意思,引申為大小便。而加上一個手,是漢語雙音化的要求。(滾,滾蛋)。

ps:這個就不好解讀了,因為解這個單字本身出現的很早,為什麼是解手不是解褲帶,有人說跟「凈手」有關,可是凈手也不是很早哎,這就陷入了循環論證的過程了……

從詞源上,我更傾向於第一種說法,只不過並非明清時才出現,而是很早的時候的事情。

《宋書·王宏傳》: 乃當送至新林,見縛束,猶未得解手。

然後把一個雅詞來代表一些不太方便說出的吃,很常見。

想起了可憐的晉景公

《左傳》:「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不過解手這個詞,在唐朝時候出現,但不是大小便的意思,而是分手的意思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兩都相望,於別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年。"

已經無法直視這個詞了……


還有「吃豆腐」呢!

史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劉安」。當年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在安徽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滷等物煉丹,無意中竟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西漢初年豆腐問世後,很快成為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吃。當時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吃。於是坊間出現了無數這樣的豆腐快餐店。 當時長安街上有個夫妻合開的豆腐小店,老闆娘本來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為常食,自然更是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豆腐西施」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且動手動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縴手等。於是,醋海翻波的老婆們不滿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丈夫。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來自百度百科)


打醬油


登徒子。

登徒子是楚國的大夫,他曾在楚襄王面前說宋玉「好色」,襄王便把宋玉找來問話。

宋玉說:「沒有這回事。相反,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楚襄王問他有什麼根據。宋玉就說(原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這段原文的大意是:天下的佳人沒有比得過楚國的,楚國的姣娘要算我家鄉的最好,我家鄉的美女之中最最拔尖的,就是我東鄰的一位姑娘。這位姑娘,身材適度,不高不矮,臉色也天生好看,不用擦粉抹胭脂;眉毛、皮膚、腰身、牙齒,沒有一處不美。她微微一笑的時候,那漂亮更是難於形容,要讓陽城、下蔡那些花花公子見了,不著迷才怪呢!可是,這位「東家之女」,常常攀登牆頭來偷看我,已經整整三年,我至今還沒有接受她的顧盼呢。

接著說到登徒子,大意是:「至於登徒大夫,就和我截然不同了。他的妻子,頭髮亂、耳朵斜,嘴唇裂、牙齒缺,走起路來,彎著腰、一瘸一拐的,而且滿身癩疥,還患著嚴重的痔瘡。而登徒大夫卻很喜歡她,已經同她生了五個孩子了。」

最後宋玉反問楚襄王:「您看,究竟是誰好色,這不是再明白不過了嗎?」襄王聽了,覺得似乎也有道理,也就算了。

結果由於宋玉這篇文章太出色,登徒子的好色名聲越傳越遠,把他作為好色者的代表。無辜的登徒子2333333


武漢話很多啊。

鬼打架。

白日見鬼已經屬於離奇詭異了,還看到鬼打架。

不服周。

楚國從不承認周天子的權威。連王都是自己僭稱的。昭王南征,淹死在漢水裡。楚人從不服周。


謝邀。

俚語,亦作里語、俚言,指民間非正式、較口語的詞句,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王彥章傳》中記載:「彥章武人不知書,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這便是其歷史出處。

說幾個:

1.老丈人,就是岳父大人的意思。

2.老丈母娘,就是岳母大人的意思。

3西果:這個是遼東方言,意思是西瓜。

4.朝白白 愚道道 掉象 缺弦 短路 拋偏:都是罵人傻逼的話,可以和小夥伴們開玩笑,罵他們但是他們聽不懂哈哈哈。

5.牛逼晃腚 :裝逼 嘚瑟的意思

6.傻了八雞地:傻的意思

7.離我遠八拉三子去啊:別來我身邊

8.焦酸焦酸 :非常酸

勒苦勒苦:非常苦

西甜西甜 :非常甜

這些辭彙真的很有意思,簡直可愛的不要不要。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聽我講述歷史、政治那些事,定期推送精彩回答。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

TAG:語言 | 冷知識 | 社會人文 | 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