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多少人口多大面積,政府管理起來更高效,民眾幸福指數更高呢?

國家大了,分裂成兩個和多個國家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有什麼好噴的?這個當然是可以討論的。我個人覺得沒什麼不可以討論的。實際上早就有日本人提過七塊論這類的問題,在中國構不成現實主要是因為大一統這個東西不是共產黨造成的,有沒有共產黨強行捏合起來的國家?有的,比如說蘇聯,只不過中國不是這種,這個事要追溯只能去找秦始皇,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是他搞出來的。

解釋兩個問題,第一個,為什麼不能分裂,拋去我們日常的愛國主義的宣傳以外,美國開國的國父,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約翰·傑伊、和詹姆斯·麥迪遜給我們回答了。當時打贏獨立戰爭後,美國各州面臨兩個問題

  1. 要不要組建一個國家?

  2. 如果要組建一個國家,是邦聯呢還是聯邦呢?

他們當時不用像我們一樣背負愛國主義這個政治問題,所以他們的回答可能更客觀一些。

這個回答在他們的著作《聯邦黨人》裡面,他們是這麼說的:

假定讓美國分為十三個,如果你喜歡的話,或者分為三四個獨立政府,這些政府還能建立和維持什麼樣的陸軍,他們究竟想要有什麼樣的海軍呢?如果一個政府遭到攻擊,其它政府會趕去援助,為保衛該政府而流血、花錢嗎?難道不會發生如下的危險:其它政府由於花言巧語的阿諛奉承而保持中立,或者被過於愛好和平所引誘而拒絕拿自己的安寧去冒險,而且拒絕為鄰人提供防禦,也許它們妒忌鄰人,樂於看到鄰人的重要地位被削弱呢!雖然這種行為未必明智,然而仍然是合乎自然的。希臘各邦和其它各國的歷史,充滿著這類事例,以前時常發生的事情,在類似情況下,並非不可能重新發生。

  即使它們願意幫助被侵略的州或邦聯,那麼援助的人力和款項怎麼提供,何時提供,又是按什麼比例提供呢?這支聯合軍隊由誰統率呢,統帥又將聽命於哪個政府呢?和約條款由誰決定,萬一發生爭執,由誰仲裁,並且迫使它們默認呢?這種困難和不便是同這樣的情況分不開的。而一個政府則會照顧到全面的和共同的利益,把全國的力量和資源結合起來,加以管理,它就會擺脫這些困難,從而為人民的安全做更多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發現我們或者缺乏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各州做對或做錯,全由統治者作主),或者分為三四個獨立的、也許不夠和睦的共和國或邦聯,一個親英、另一個親法,再一個親西班牙,也許三個國家彼此相互拆台,那麼美國的形象在他們的眼中將顯得多麼卑賤,多麼可憐!她怎麼不該不僅被他們輕視,而且還遭到他們迫害呢。不用多久,這種付出重大代價的經驗就會告訴我們,當一個民族或一個家庭處於這樣分裂的狀態時,必然是對自己不利的。

  假如美國人民分為三四個國家,難道不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嗎?難道同樣的嫉妒不會發生,不會以同樣方式存在嗎?代替它們「友好聯合」和「利益」一致的是,猜忌和嫉妒很快會使信任和友愛銷聲匿跡。它們的政策和所追求的唯一目的,將是每個邦聯的局部利益,而不是整個美國的整體利益。因此,和其他大多數互相接壤的國家一樣,它們不是經常捲入領土爭奪和戰爭,就是經常生活於惟恐發生領土爭奪和戰爭的狀態之中。

  最自信地主張有三四個邦聯的人,也不能合理地推測它們在力量上會長期保持完全均等的地位,即使最初有可能使它們做到這一點;但是,即使這是可行的,那麼人們又有什麼辦法繼續保持這種均等狀態呢?撇開那些能使一部分的權力增長而阻礙另一部分權力發展的局部條件不談,我們必須想到一個政府在政策高超和善於管理方面,產生的效果可能比其他政府突出,因而破壞了它們之間在力量和重要性方面的相對均等狀態。因為不能想像,這些邦聯中的每一個成員在許多年內都能始終如一地遵守同樣的健全政策,深謀遠慮,居高望遠。

  不論何時,也不論由於何種原因,可能而且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些國家或邦聯中的任何一員,在政治重要性方面大大超過其鄰國時,它的鄰國就會對它採取猜忌和恐懼的態度。這兩種感情都會使它的鄰國支持,即使不是促進,任何能夠降低其地位的行動,而且也會約束它們採取旨在增進、甚至保持其繁榮的各種措施。該國不需要很多時間就能夠發現這些不友善的態度。它很快就會開始不僅對鄰國失去信任,而且對它們懷有同樣的惡感。懷疑自然會產生不信任,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惹人憎恨的嫉妒和不正派的詆毀——不論是明顯表示的或暗示的——會使誠意和善良的行為更快地改變了。

商業上的競爭是造成糾紛的另一重要原因。處境較差的州,渴望擺脫不利的地位,並且分享比較幸運的鄰州的利益。每個州,或獨立的邦聯,都會實行一系列獨特的商業政策。這樣就會造成差別、特惠和排外,從而引起不滿。從我國成立的最初時期開始,我們就習慣於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往,有這種習慣要比自然擺脫這種習慣更能加深不滿的理由。我們準備把那些實際上是獨立國家圖謀特殊利益的正當行為稱為損害。美國商業方面所特有的進取精神,曾不失時機地表明自己沒有改變。這種不受約束的精神,根本不可能尊重某些州竭力使自己的公民獲取專有利益而制定的通商條例。一方面要違犯這些條例,另一方面要努力防止和抵制這種違犯行為,這就會自然引起暴行,暴行又引起報復和戰爭。

 聯邦公債將是各州或各邦聯之間發生衝突的另一原因。先是分擔,然後逐步償清,同樣都會產生不愉快和仇恨。怎麼可能達成一條大家均感滿意的分攤原則呢?簡直沒有一項建議在實際上完全沒有異議的。這些異議往往會被利益相反的各方加以誇大。關於償還公債的一般原則,各州也有不同意見。有些州,或者是對國債的重要性印象不深,或者因為它們的公民對這個問題的關心不怎麼迫切,所以使人感覺到,它們對於按任何比例支付內債即使不是極為反感,也是漠不關心。這些情況會加大分配公債的困難。另外一些州,它們的許多公民團體都是公家的債權人,債務數量超過該州在國債總數中所佔的比例,這些州就會為制定某些公平合理和切實有效的規定而努力。前者的拖延會引起後者的不滿。同時,真正的意見分歧和人為的耽誤,會拖延決定規定的時間。利害相關的各州公民會大叫大嚷,外國就會強迫我們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各州的和平會遇到外國侵略和內部爭論的雙重危險。

各州之間在各自存在的初期進行戰爭,所帶來的災難,要比在那些早已通行正規軍事建制的國家裡通常造成的災難嚴重得多。歐洲大陸上經常保持的訓練有素的軍隊,雖然對自由和節約是有害的,但在以下兩方面卻有極大好處:其一是,使突然征服成為不可能,其二是,能防止有常規軍以前經常作為戰爭進展標誌的土地迅速荒蕪的現象發生。建築防禦工事曾經有助於達到同樣目的。歐洲各國的國境周圍,都有一連串能相互阻撓入侵的防禦工事。為了進入敵國,就得為攻陷兩三個邊防要塞耗費多次戰役。每一步都有同樣的障礙,來消耗侵略者的兵力,拖延它的進展。從前,入侵軍隊侵入鄰國心臟的速度幾乎同該國得到其入侵者逼近的消息同樣迅速;但是現在,一支較小的訓練有素的防禦部隊,依靠陣地的幫助,就能阻擋並且最後挫敗一支強大得多的部隊的冒險企圖。地球上那個地區的戰爭史,已不再是一部國家被征服和國家被滅亡的歷史,而是城市的爭奪史,是起不了決定作用的戰役史,是退卻比取勝更為有利的歷史,是費力大而收穫少的戰爭歷史。

…………

 如果我們繼續聯合在一起,我們就能抵制一種在各方面對我們的繁榮非常不利的政策。我們可以利用全國各州同時實行的限制性條例,迫使各國為取得我國市場的特權而互相競爭。凡是能夠理解下面兩點的人,決不會認為這個主張是幻想:其一是,三百萬人(並且還在迅速增長,大部分地方專務農業,而且由於地區條件,看來會繼續務農)的市場對任何工業國的重要性;其二是,這樣一個國家用本國船隻直接運輸和用別國船隻間接運送其產物往返美國,對於該國的貿易和航海業是有極大區別的。例如,假定我們美國有一個政府,能把大不列顛(我們目前同它沒有通商條約)趕出我們所有的港口;這個措施對它的政策可能起什麼作用呢?難道它不能使我們為在該國領土上取得最有價值和最廣泛的商業優惠而進行最有成功希望的談判嗎?當這些問題在其它場合提出時,得到的答覆貌似有理,但並不可靠或令人滿意。有人說,我們這方面的禁令,不會使大不列顛的制度產生變化,因為它能通過荷蘭人同我們進行貿易,荷蘭人將是英國供應我們市場所需商品的直接顧客和付款人。但是大不列顛的航海業在這種貿易中難道不會因喪失自運貨物的重要利益而遭到很大的損失嗎?難道其主要利益不會被荷蘭人從中截取,作為他們的代理人和冒險的補償么?難道只是運輸機會會有相當大的減少嗎?由於增加我們市場上的英國商品價格,並將這一部分有趣的大不列顛商業轉讓給別人經營,那麼這種迂迴曲折的交往不是助長了其他國家的競爭嗎?

其實論述還有很多,我第一次讀聯邦黨人是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直到現在我一直認為美國的開國的國父們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非常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而且他們預言的一系列問題,全部發生過,有些發生在美國,有些發生在其他國家。

比如說論述當國家分裂後,會有外國勢力挑撥彼此內鬥,這難道不是中國已經發生過的嗎?當年軍閥混戰的時候,依靠不同勢力的軍閥彼此爭鬥。

比如說他提到的,由於內部猜忌產生的內戰,實際上在美國已經決定成立聯邦後,還是不幸發生了內戰,南北戰爭死亡人數之多,損害之大是在那個年代的歐洲人都驚嘆的,這還是在同一個國家,如果美國真的不是統一的呢?

比如說債務問題,如果說今天中國各省獨立,那麼西藏鐵路永遠都別想修好。

比如說關稅的問題,如果各省是一國,那麼運輸成本都高成什麼樣?

比如聯合起來的力量,如果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不是那麼分裂,至於那麼慘嗎?要知道在新中國建立的第二年,志願軍就可以出兵境外同美國作戰。

比如說四分五裂的歐盟,和四分五裂的東盟,為什麼中國更喜歡一對一的談判,為什麼東盟沒有一次能團結起來一致對抗中國?為什麼歐盟每次想對中國制裁卻總有國家拖後腿?如果東盟是一個國家,中國的南海九段線肯定泡湯了,印度那麼窮的國家,印度比東盟很多國家都要窮,為什麼能說話大聲?為什麼中國不從印度切一塊土地出去?統一是很重要的,如果當時印度沒有分裂,沒有巴基斯坦,中國還能拿著巴基斯坦來牽制印度嗎?不可能的。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啊。

為什麼建國初期,百姓的滿意度很高,就是因為碎片化的區域管理相當有效。

單位,居委會,生產大隊的基層管理,非常高效,然後村?鎮?縣?市?省?中央,達到大國管理的效率巔峰。

普遍社會主義國家的動員能力也就是基於此點。

如今大家也看到了,基層無效率的後果。

而西方則是社區,工會,協會起到了基層的作用。

國家大小無所謂,關鍵是基層的執行力。

覺得,如今業委會的無效化,在未來會有負面影響。


不談什麼愛國,大一統當然好了。

全球一統更好,只是不現實。

大一統的好處就是市場統一,充分流通、充分競爭,經濟更加高效。

至於說大一統還要搞計劃經濟,出了問題是計劃經濟的問題,不是大一統的問題。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是古代家天下的問題。

小而美,根本就不現實,小根本就美不了。

在過去信息不流通、資源無法整合的時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沒山沒海發買路財的時代,你可以小而美(huai),現在不行了,也不正義。


難道不是政府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國土與人口的上限嗎?比如連島都丟了的某黨。。。


在沒有外部衝擊下小國寡民更和諧。春秋時期先賢就有這想法了。可是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不管分裂成什麼樣子都有一股力量逼迫我們統一起來。

可以參考美國。美國200多年來一直朝著大政府方向發展的。雖然美國是至下而上誕生的國家但也免不了俗。

或者我說得更直接點。追求小確幸和小幸福的國家和民族都沒了被歷史淘汰了。


有個叫推恩令的東西,古人替你回答了。


知道一個國家最大的武器是啥嗎,是市場!!!!!一個巨大人口的市場,一個巨大消費能力的市場,一個強大政府保護的市場。科技什麼時候進步看天意,上帝什麼時候顯靈看運氣,就算如此這些天意運氣也是站在強大市場一邊的。只有強大的市場才能保證這個世界任何進步都能從中分一杯羹。有強大的市場才能強行要求國際資本在國內生產銷售,才能在國際經濟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強大的市場意味著馬太效應將各類資源源源不斷地向市場集中,向周邊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吸收資源人才甚至妓女哪怕是毒品。

知道這個強大的市場是誰嗎?答案是美國。美國太近上帝太遠,拉美的一句俗語。真實地反映了地緣格局。一邊是美籍XX裔多的用不完,另一邊是連個卡車司機都想著移民美國。特朗普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帶來了犯罪,其實留在墨西哥的最多的就是罪犯。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定義國家是什麼,我提出一個定義 , 國家就是一群人在規則之下,一定程度上共享資源 , 以這樣的方式共同生活

那問題來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 服從同一套規則並願意共同分享資源。 又或者用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同質性

考慮到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差異之大 ,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能夠產生矛盾的地方太多了大的,如奴隸制度好不好。 不要說全世界,我就以中國為例:少數民族要不要加分 &>_&<

&>&>一個國家多少人口多大面積,政府管理起來更高效,民眾幸福指數更高呢?

人口和面積並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人的『同質性』. 另外個人認為單純就 《幸福》 來說, 人口小的話, 理論上貧富懸殊應該會更少,理論上社會應該會更有同質性,理論上會更幸福。

其他答案大概都是就經濟角度去論證越大的國家經濟會愈好, 經濟越好人就越幸福 , 而事實上, 這一種思考是建基於一種同質性: 國家應該為人民帶來物質上的幸福. 大家都是假設其他國民是這樣想的. 而事實上, 世界上有著各種極端和奇怪思想的人.譬如他們會認為國家應該盡可能地消滅某一種宗教或者民族.而不是為人民帶來物質上的幸福 ,

其實大一統最大的問題就是,按照目前主流的意識形態,政府有義務照顧每一個國民, 這樣的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一統之後有錢地區的人有義務交稅去照顧落後地區的人.

或者更簡單地說一句: 你願不願意交稅去照顧非洲黑叔叔?


首先我想說的是:國家的功能是什麼?

閻學通的觀點我是認可的:國家起碼的功能是為國民提供國土領域內的安全保證;國家的最高境界是為國民在國際上有尊嚴。

我們目前保底的做的還不錯,最高境界還差得遠。

放到古代,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國土面積小,人口少,經濟規模小,沒有戰略縱深……治理難度不大,但很容易亡國;

國土面積過大,人口多,資源豐富,經濟規模大,戰略縱深和戰略空間很大……響應的治理難度會因為政令傳達,政策協調,軍隊調度,官員能力,監管力度……的原因,在有效管理和控制方面出問題。

比如:中國歷史上對少數民族、藩屬國、邊疆地區的管理,都屬於這一類。

放到現在來講,科技已經把地球「變小了」,不管是信息傳遞,還是人員到達。信息傳遞只需要分秒,人員24小時國土到達,36小時,全球到達……

另一方面,政治學和社科領域的其他科學為國家治理提供了工具和足夠的經驗教訓。

執政者在一定程度上抹平時空距離以後,看的還是執政能力,這個能力就是創造國家發展的外部空間,國民發展的內部空間,然後做好分配方面的工作。


當然要噴。

首先作者提出的問題並不相關。

第二,作者顯然認為國家大小是由個人決定的。隱含同意很多人流傳的說法,中國統一由於秦始皇開始的大一統和中央集權制。

這根本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政府在於收稅和開支,國家間的現狀就是由收錢和花錢的平衡決定的。

為什麼和歐洲面積差不多大的中國是統一的,而歐洲是分裂的? - 知乎

任何政府都是傾向於擴張的。任何國家的外交都在喊我擔心那個國家會擴張。

英國國旗橫的豎的白的紅的十字架,美國國旗的星星和條條。世界多數的國家都有非常明顯擴張痕迹。

第三,政府效率高低。如果你看過美國電影《動物烏托邦》,知道它全球大賣,也就是全球都有同感,公務員的形象,也就是所有人都認為政府效率低。

第四,國民幸福感,是由慾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決定的,而不是別人的想法認為決定的,而慾望又和現實相關聯,所以有得隴望蜀等詞語。人們的幸福感指數在85-95之間,如果指數太低即慾望與現實太遠,直接自殺而自我終結,維持群體較高的指數。那85以下的分數是幹什麼呢,是人們幸災樂禍用的。實質上讓別人的幸福感指數與自己的慾望和別人的現實的差值相關,朝鮮人和古代奴隸奴僕指數是10甚至是負數吧?實質上,他們由於自己的處境根本沒有你們的那些慾望。


你給炮黨管理一個縣能給你丟一個縣,管一個鄉能丟一個鄉……這個水平真有關係,管不好不要說國土面積太大……類似的領土,明初管的就很好,明末就很扯……還是管理者本身出了問題


越統一越高效。

中國一旦解體就會失去龐大的戰略縱深,並且發生大規模動亂。就蘇聯的經驗看,差不多會損失百分之95的人口。


歐洲千方百計搞歐盟是為了什麼,知道他們多羨慕嗎


70億人口。

以現在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只有一個中國就夠了。


不是統一國家,歷史上就不是「民族大融合」,而是「民族大遷徙」了


宇宙中沒有「當然好」和「當然不好」


如果一個國家幾乎全部為適宜居住地,幾百萬Km2,3~10億人,就是每座城市幾十萬人,有市區有工業區有別墅有農場,政府管理起來最高效,民眾幸福指數最高。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把黑人、拉美人和貧困人口趕出去。


我個人的看法是,和中央政府的統治能力,通信技術水平,生產力水平都是有關係的。

國家絕對不是越大越好,秦一統天下,二世而亡,個人看法就和秦帝國的統治體製得不到推行,信息流通速度無法達到這套體制所需要水準有很大關係,漢朝重立的諸侯國的本質,就是更具獨立性的地方自治,來確保國家不分裂。山河遙遠,帝國的神經總會疲憊。

看著鄉賢政治盛行,地方勢力抬頭,我個人認為,事實上國內的統治能力難以駕馭這麼大的國家,相比而言,權力下沉是解決之道。

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鬥爭在國內也是一直持續的,我個人是贊同加強省一級權力的,這也和地方發展水平不均衡有關係,而今天的這套權力集中,最後卻有可能導致政令不出ZNH,李先生的政策走不出北京。

然而問題在於,國內存在強大的分離主義勢力,今天輿論又不可能同意肉體消滅,因而如何對抗他們便是問題了。


參考斐濟,一個倆小時就能繞完的公路的島上,靠旅遊業島上島民基本上各個都肥的不行,相當幸福。不過最近國際經濟不景氣他們開始減肥了


如果汶川是一個獨立國家,那它已經不存在了。。。


推薦閱讀:

當你得知基層政府用黑惡暴力手段來「管理」民眾,而屁民們只能忍氣吞聲的時候,你對這個社會絕望了嗎?你認為自己在當下應該做的是什麼?
未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樓市出現崩盤,政府會採取那些措施保住樓市?如果政府放棄樓市,有那些徵兆?
知乎看了好多政府負能量的東西,有沒有一些正能量的換換口味?或者我們國家有什麼做的比較好的地方的么?
政府培養民眾反日觀念的目的是什麼?
官方和媒體經常用到「有關部門」這個詞,為什麼不具體指明是哪些部門?

TAG:政治 | 社會 | 幸福指數 | 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