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玉雕首飾見不到什麼新穎的題材?


謝謝各位,已解匿,65個贊同,應該不會被那些人搞到摺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一些廢話,寫於本篇回答後的第四天:

知乎珠寶圈內這樣的好問題真的不多見。

我看到的,包括邀請我回答的,更多的是估價、鑒定和營銷號的自問自答。

我不希望知乎變成貼吧,變成微博,變成營銷號的生意圈。

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人提出這樣的好問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這樣的好問題下,好好的寫一寫自己的看法,談一談自己的經驗,為我們這些所謂的少數人貢獻一點點、哪怕是一點點的力量。

我希望是,知乎最後真正的可以變成我們這些人的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一個消遣娛樂的地方。

相對於這個想法,本回答也僅僅是拋磚引玉。

點贊太容易,真正的做些事情,很難。

--------------------------------------------------------------------------------------------------------------------

--------------------------------------------------------------------------------------------------------------------

好問題。

知乎慣例,先說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沒錯,大家在逛商場的時候,看到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但發現題材雷同,但,是不是真正的沒有新穎的題材呢?

這個問題,我是不想說的。我在這裡,壓根不想提商場貨,因為受制於櫃檯的超高成本,商場必定是超高利潤的地方。我在此糾正一下看法,不要以為只有玉器在商場是高利潤商品,本人作為一個廣告人,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任何低價商品,在商場里,利潤低於50%,根本無法存活。所以商場里是壓模雕刻的重災區,根本的原因是受制於成本。

好,既然刨去這些大家在商場里見慣的東西,那再次回到問題。

到底有沒有新穎的題材?

在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什麼叫新穎的題材?

如果說觀音是傳統題材,那麼觀音開汽車算不算新穎?飛天是傳統題材,那麼飛天上月球算不算新穎題材?

我的認為是,所有的新造型、所有的新動作,新雕法,都算新穎的題材。也就是說,觀音或坐或趴或腦袋大或身子小,都算新穎的題材。

我認為,現在的新題材大家見到少,根本上是受制於從業人員的水準,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原創的水準!

如果你覺得句話說的重了,那我就隨便放幾個圖。

這個是一位我很尊敬的玉雕老師的原創。

看起來不錯吧,那山寨出來的成品呢?

我很想說,大哥,您這是做完後,掉在水泥地面上摔扁了么?臉是扁的,胳膊是扁的,身體是扁的,整個就是一腰跨小平所贈寶刀的刀客星爺臉擠扁在玻璃上的模樣,莫非你生活在扁星球么?你家的肩膀直接跟胸腔持平啊?腰倒是很粗,贅肉塞住了螺口還往外鼓,這麼肥能鑽進螺殼么?這是鑽螺殼呢還是滿清十大酷刑呢?』

當然,怎麼可能這麼完結呢,看背面。

畫的是鸚鵡螺的紋路,這位高人硬是把鸚鵡螺的紋路按在了田螺身上,還做得那麼形象,這幸虧不是黃沁,否則尖尖的一坨黃色物體冒個尖,外加一片擦屁股的樹葉粘在上面,底下有個被壓扁了的人愁眉苦臉,這是山寨呢還是成心噁心我呢?

好,如果你認為這個是個例。。

再看這個,說是七年老師傅做的。

七年的經驗啊!你說你七年去干點啥不好?

人應該比馬小一點,車應該大一點,這難道不應該是原則?

這匹馬比人還矮,你這是牽的大馬呢還是不人道的把出生半年的小馬套在車上了?那個車那麼小,牽馬的人能坐進去么?難道這是拉孩子的專用嬰兒車?

來對比一下老宋的牛,人,車,怎麼就比您那個舒服的多?山石就是嶙峋,牛就是膘肥體壯,車就是能坐下人,輪子就是正圓,人物就是比牛小。

當然,拿老宋出來是欺負人,但老宋怎麼也有在美院進修的經歷呢?以老宋那麼長時間的從業經歷,怎麼還要去美院進修呢?

說到這,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凡是科班出身,皆把基礎看的很重,對應的是,作品整體水準也高一截出來。

凡是一代傳一代出來,基礎往往看的淡漠,但是,除了會做幾個固定樣子之外,讓他變通就兩眼一抹黑。

接下來,一定是喜聞樂見的講故事了。看完故事,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琢磨出我想說啥。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就從一件東西講起了。

仵應文的水晶大件,開臉就是這麼好看,線條就是這麼流暢。瞬間我就覺得,觀音也能這麼好看。

好吧,既然都喜歡,我就教一個在某亂七八糟的地方學了兩年玉雕的小朋友怎麼做觀音好了。

其他的詳細的後面再發,我猜或許有不少人會覺得這種感覺很眼熟,因為,這大概是市場上流行的做法,或者說,普及的做法,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我發現了兩個問題,第一,觀音形象太挫,什麼臉太寬眼睛吊倒八字葫蘆臉嘴唇厚的跟鳳姐一樣等等這些問題都歸為這類,第二,臉上的形體轉折到處是錯誤,什麼鼻子陷到臉裡面嘴唇翹的比額頭高下巴腫成一個球等等這些問題都歸為這類,機器使用這塊,反正他學了兩年了,所以這塊略過。

如何來進步呢?第一時間,先調整人物形象,我講的很明白,人物形象能有改變,可以立刻效果好一大截。

那麼,人物形象如何調整?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有個誤區。

誤區是,很多人講:我剛學,就暫時先按這個樣子來,等熟練了,再來個要求高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卻是個錯誤。

錯誤在於,如果你真是從「簡單」到「要求高」,那是沒問題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很多人是從「很基本的錯誤方法」到「要求高」,這就麻煩了,這不是難不難的問題,問題是根本就兩個方向,方向錯了,結果就不會對。

這就是重點,所以,我要找一個對的,而且高標準的範本來讓小朋友學習。

於是我從陳咸益的書上找了一個稿,首先,讓小朋友照畫一下,我看看能否畫準確。

臨摹完後,問題在哪?

沒有檢查與調整,這個重點也就是很多人的錯誤理解,他們的理解是:我要一筆到位,一次成功,為此我要練習千百遍,直到可以一揮而就。

這是不可能的,堅信這個想法的是被洗腦洗多了。

我先著重講了一下如何檢查和如何調整的方法。

然後在做到多次的檢查跟調整的前提又畫了一遍,這就是第二遍。

我知道很多人會講,不就是這樣的?當然不是,這是個錯誤。側面角度的中線是鋸齒形而不是流線型。

所以我特意強調了一下,中線這裡是錯的,再畫一次,我的要求是:拋開任何人物特徵跟造型上的以前知識,只把這當做一個幾何形來畫,只當做方塊三角跟圓柱來畫。

於是,第三次之後。

這就是我一直所說的,方法正確加方向正確,就可以比自己瞎摸索亂碰壁快非常多,從第一個觀音到第三個觀音,其實是一天。這一天不比自己練習二十天要有意義?這就是方法。

很多熟手,至今都沒有掌握應有的玉雕方法。

有一次我在群里聽人評價一個仕女稿說:她那個眼睛,至少練習了一千遍。你練習過多少遍?

我就笑而不語,我曾經聽說王羲之寫字把一池水染黑,卻不曾聽說王羲之逮著一個「風」字寫過三千遍不寫其他字只寫這一個字,除非他抽風。不懂書法的人才會只練一個字五千遍,這跟只數指頭而不學加減乘除一個道理,數十年指頭也不代表你會加法。

好了,回過頭來繼續說正題,可能有人看不出來這兩個有何差異,這種情況是毫無基礎的、或者乾脆就是走錯了方向的,能感覺到一個舒服一些一個彆扭一些卻說不出來是哪裡差異的,是多少有點基礎卻沒有摸到根本的,能看出來差異並且能指出來的,是已經具備一定造型基礎的,應付市場夠用,能知道差異並且能夠講明白的,貌似在玉雕這個行當里就算基礎很不錯的了。

如果看不出來差異還堅信這都差不多的,切記一點:一個人在根本連門檻都沒邁進的時候,眼睛不具備識別高低水準的能力,外行只能看錶皮,外行堅信自己能識別高低水準的話,那是過於自大的一種表現。

造型這塊進度到這裡之後,即使其他什麼都沒改,只把這個改善,效果也能立竿見影好一截,但是,卻不代表立刻就可以改善,因為這裡面牽涉一個概念,什麼是形狀?輪廓?好比牆角的線,線準確的前提是兩面牆要豎直、平坦,然後牆角才能垂直,直線。

絕大多數輪廓的線條是各個角度的面的轉折變化而形成的,這是一個結合在一起的關係而不是平行關係或者前後關係,所以,接下來的是進行體積的練習。

這裡我拆分了一下,第一部分先記臉的主要的轉折變化,五官先涵蓋為弧面三角跟半圓,但是臉上的幾個最主要的變化先掌握,然後,再來把五官細化。

果然還是有效果的,

這是開始的練習,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的樣子。

至於這個跟玉雕有什麼關係,後面會講到,看到很多人講有人講瓷器跟玉雕沒什麼關係,瓷器是瓷器玉雕是玉雕木雕是木雕等等,我就頓時感嘆,看來計算器里壹加壹等於幾跟算盤上壹加壹等於幾不相同,沒準計算器上是等於三算盤上是等於二點五。

扯遠了,繼續,在方塊掌握了基礎上,把稜角刮掉做成圓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先做個方的再改成圓的,那是因為,第一,方的是為了便於掌握,和減少差錯。第二,其實改圓的過程里,會有很多細節和深入的地方要加上去,

我知道很多熟手的習慣是,一個東西開始做就做的溜光水滑圓滾滾全部是弧面。

這個習慣一直讓我蛋疼,這是個很糟糕的習慣,開始做成方的才是正確的,隨便翻翻哪一本玉雕書,都會講到,開始做方,後來才做圓,當然人的正常習慣是開始就做的光溜溜的,然而問題是:如果沒有學習之前你那個所謂的習慣是正確的,那還用學習個毛?但凡學習的,一定跟你所習慣的相不同。

這是開始那件大佛像的出胚階段,全是方塊。應該不太會有人懷疑仵應文那邊做水晶佛像的實力,所以,為什麼他這麼做,可以自己琢磨一下。

方改圓之後,接下來是鼻子眼睛和嘴的細化,這一部分是單獨練習的,當時為此我特意畫了一張圖來說明詳細要求。

當然,玉雕里不太可能做這麼一個世俗寫實人物,所以,後面的過渡就是重點,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前面做這些是浪費時間,直接做觀音就好了,那是錯誤的想法,這是基礎,基礎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想蓋十層樓,地基肯定是需要的,茅草屋不需要。

初學者有個錯誤理解,我只要看別人做什麼就可以了,我就能學會。那是個異想天開的夢,重點是: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做,做到什麼樣子,做的細節的差異,做的過程里會遇到的錯誤,全部都明白,才是學會。

這裡產生了一個老問題,轉折變化是正確的,造型卻不準確,所以效果就打了個折扣,這就是我前面所講過的兩個問題,從這裡可以看到,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不注意的情況下另一個問題又會出現。

不管學什麼,首先第一點要有一個學習標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一個範本,高標準,非常重要。先死後活,先照搬照著學會,然後再融會貫通慢慢變通,然後,文字來解釋,動作來示範,文字說明是為了講明白一件事情,想要做到的結果還是需要直觀的表示,所以,這部分里做的練習是在真實人物基礎上,通過修改、比較和記憶,來練習觀音像。

在範本這個事情上,包括大師工作室也是一樣,看看仵應文那件大擺件。

看左上角的照片,那不是玉雕,說到這裡我再重複一下我的觀點,我一直說,做玉雕只看玉雕只想玉雕只知道玉雕,一輩子沒出息。

為什麼仵應文不弄個玉雕如來像列印出來放在旁邊做參考?

感覺或許很奇怪,那是為了對比觀音的特徵跟世俗人物的特徵,把兩邊都做成觀音的臉就好了。

這就是練習之後,雖然還是有不少不準確之處,但是已經比以前的形象看起來舒服了很多。

當然,泥塑不等於石雕,但就人物形象而言,卻沒有任何差異,當然,圓雕不等於浮雕,但是一樣,就形象而言沒有任何差異。

可能到了最後,最終要做的,還是浮雕側面,正面,反正,不太可能做個大擺件圓雕,那麼為什麼前面還得費這麼多精力來折騰這塊?當然有重要的原因。這是地基。

為了讓大家能對整個學習過程有個清晰的脈絡把握,我整理了一下內容,這就是一步步所學的內容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

為了節省時間,我先讓小朋友用油泥雕了一個,雖然是油泥,我的要求是:不準有任何一塊添加,如果添加了,重新溶掉重新從頭來,

先看看效果。

這是和開始塑造的對比,左邊的是塑的,加法,右側的是雕的,減法,

前面我已經講過,如果造型能跟上,觀音的形象能改變,效果立刻好不少,然後,體積的轉折變化上如果能改過來,立刻就舒服不少,這兩塊合在一起,再加上雕刻手法,馬上就能看到效果。

關於手法的錯誤,因為這塊沒有圖,所以我昨天本來想,從這裡找一個有過程的帖子,拿來做範本。

後來一想不妥,相當的不妥,太多是在這裡找存在感的人,聽到讚美飄然欲仙,聽到指正立馬反駁跳腳,如果我弄個圖來並且指出問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么?

所以,我從其他地方弄了一個有過程的圖,

我先強調一下,知道我從哪裡弄圖來的,知道就得別多嘴,也別去那個論壇上得得得,對這件作品的創作者我沒有不敬之意,但是存在感至上的人實在太多,無奈。

這就是一個過程,可以先自己找找過程里的問題,我說的問題不是形象,比如說:鼻子大了鼻子小了,鬍子短了鬍子少了,眼睛大了小了之類,這不是重點,

我說的是:這個雕刻過程里,手法上有什麼錯誤?

這個手法上的錯誤,跟形象上最後的問題,絲絲相扣,

並不是說,形象上的所有問題都是手法錯誤,而是反過來,手法上的錯誤,直接會產生形象上的問題。

我需要弄點圈線箭頭類的講解一下。

其實這個達摩,有很多的問題,但是,這裡只講因為手法和習慣問題而產生的錯誤,其他的略過,因為不在這段內容所講範圍之內。

在這裡撿重點講幾個吧,也是常見錯誤:

第一個錯誤,先括定輪廓,再修內部變化,最常見最糟糕的錯誤,產生的後果是錯誤自始至終的。

第二個錯誤,不留餘地,修改無門,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偏差越來越大。

第三個錯誤,沒有調整直至完工,這個問題帶來的結果是成品跟稿子根本就是兩個東西

第四,死抱「輪廓」不放而造成溝痕遍地,這個問題,帶來的結果是不自然

第五個錯誤,轉圈下刀自斷後路,這個帶來的結果跟問題二帶來的結果一樣。

再看看觀音,是不是彷彿找到了原因?

正常的學習應該是怎樣的呢?

我不說什麼,只放圖。

既然說了這麼多人物,那就再來個人物吧。

人物類,我發現最多的是兩個問題:第一,造型太差,歪鼻子斜眼,第二個,體積轉折全部是錯,

第一個問題靠畫畫來練習,第二個問題主要是體積問題,泥塑來練習。

非常概括,絕對不符合玉雕師傅們的習慣,我要的不是精細,對體積而言,我要的是基本準確和易於理解和掌握。

當然夠粗糙的,不過基本算記住了臉的起伏變化,顴骨連線的平面,嘴的弧面突起,額頭的前伸和鼻子的三角形,向後開口的眼窩和眼睛的弧面。

精細與否不是問題,那不過是耐心而已,只要認真耐心,誰都能做精細。

很多人認為大衛跟玉雕沒什麼關係,但是我認為有關係,西方人跟東方人都是人,總不能西方人就長三隻眼東方人就長兩個鼻子,沒這麼回事。

其實更多的人是認為,東方藝術體系跟西方藝術體系是兩碼事,但對我而言,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傳統雕刻與西方寫實雕塑的碰撞,差異有很多,撇開差異不談,對形體的感覺,對體量的把握,對節奏的敏感,對空間的理解和對造型的掌握上,這些基礎是共通的。

不過,就比如觀音臉,我都懷疑觀音到底有沒有顴骨這個部分。

我也從來不按三庭五眼的標準里衡量觀音像,我更注重的是,三庭五眼給了我們一個標準,拿著這個標準當尺子去卡,你就能發現個體特徵,然後,掌握個體特徵並表現出來。

關於中西方雕塑差異,這是個大課題,在此聲明,這是我個人觀點,只做參考。

很多人說,大師如何如何,我喜歡往上追究,大師,所學的內容是什麼?都說這個大師做觀音那個大師做佛像,又是北魏觀音又是唐觀音的,如果大師是學的唐朝觀音,那我的習慣是,我根本不看那個大師作品,我直接看唐朝作品,我可以確保,你真看了唐朝作品,會發現那個大師的作品跟唐朝作品風馬牛不相及。

我自己有個基本認知,就是:凡是約定俗成的事,都有值得思考推敲甚至推翻的意義,所以很多事情的很多看法我往往跟其他人不同。

盲從是很多人的習慣,這個習慣其實並不好。

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雕刻應該怎麼做,但一般人,如果完全按照科班要求連續做下去,會出現什麼問題?

累。那怎麼做呢?

打個比方,一棟樓房,想穩固必須要柱子,要牆壁,我現在做的是把柱子不承重的拆掉了,把磚頭不承重的拆掉了,把鋼筋抽掉了很多,現在這棟房子,可以住人沒問題,可以擋風擋雨沒問題,可是,它不能抗強震,可是,它貼滿瓷磚看起來也很上檔次。

雕件就好比一棟房子,基本功我就抽掉了很多,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有任何多餘浪費的時間,直奔主題,明顯的速度快了非常多,但是,如果要以實至名歸的大師的標準來衡量,按這種方法來做是不行的,基本功還是欠缺,任何一根鋼筋都不能少。

但是,我可以說即使抽掉了很多鋼筋,也足夠超過市面上很多房子的牢固程度,但我一直講,玉雕這個行當無非就是瘸子里挑將軍,跛腳在這裡就算是小排長了,但是排長自己卻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還差得遠。

當然我知道這麼講玉雕行業必定很多人不爽,爽不爽的我都這麼講,別跟我扯什麼要養家糊口所以工藝就必須要糟糕之類,就算是理由在充分,糟糕也變不成精美,閱卷老師不會因為你要放羊割草所以熬夜了所以考試打瞌睡這個原因而給你一百分,即使老師是你親媽也沒戲。

話說到這裡,應該回復主題了。

為什麼做不出新東西?為什麼市面上的玉雕全是山寨?

因為大部分的玉雕師傅連山寨都做不好,他們不會畫畫,五歲就開始摸機器,找了個什麼不靠譜的老師傅開始學玉雕,沒有任何的基礎知識,什麼形體結構一概不知。一輩子就指著那麼幾個樣子照貓畫虎的做。

你還指著他們能做原創?抄能抄的好就不錯了。

這個市場再怎麼爛,消費者也知道什麼是好東西什麼東西丑,他們雖然看不出哪好哪不好,但孰好孰壞一定是可以發現的。

他們做的東西差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壓根不會做。


謝邀,這是個好問題。

我曾經在古代首飾的螺鈿、百寶、琺琅、琉璃都是什麼?現在珠寶上還用嗎? - Tannin喵的回答 曾經隨口回復過一句,結果一句評論莫名收到了20條贊,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順便在這裡替Tannin鄙視一下不尊重原創改名抄襲的今日頭條,具體情況在這裡抄襲當真一本萬利。 - Tannin喵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這個現象放在玉雕行業也同樣適用,但是如果像我那樣單單一句話就概括了,未免以偏概全了,讓我們分幾個方面說吧。

一、大眾是否願意為設計買單

在這一點上無論玉石還是貴金屬都是共通的,而在玉石上這點更為突出。因為貴金屬首飾的設計還有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可玉石由於其天然屬性每一塊都有每一塊的特點,沒有一塊是一樣的。

這就造成因材設計,而且要新穎,符合現代潮流要極其用心,也極其耗時。

有些好的作品,設計者可能已經圍著料子看了幾個月甚至一年又一年,反覆斟酌,中間廢紙無數,當然肯定也有不少的時間需要休息下清空下腦子,最後才定稿。

(這裡用了設計者,而不用設計師主要原因是玉雕很多情況設計者和雕刻者都是一個人,說設計師的話有可能會感覺其脫離了製作過程。)

假設我們不把時間說長,設計者看著料子思考了一個月題材,人家這一個月是否是在工作?

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作為工作,是否要獲得合理的報酬?

是的,而且至少也是當地的最低工資吧,以蘇工為例,江蘇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400+,不到這個報酬設計著還不如去搬磚,設計者也是人,你讓他這錢都拿不到,人都餓死了誰還給你設計?

可當我們對一塊玉石增加了1400塊附加值之後,大部分人會是什麼樣的心理活動?

由於是腦力勞動,通常消費者看不到一點實在的東西,雖然可能有過程中的手稿,那又如何?

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只能看清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的價格,大多數人通常不都是這樣么?

就像「為什麼要學高數,買菜又用不到!」的這種思想一樣,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不正確,但我們無法否認有這種想法的大眾大有人在。

同理「為什麼買設計,買珠寶難道不像買菜一樣,我買的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么?」的人也大有人在...

(個人吐槽:話說懷揣這種想法的為什麼要買首飾,去買方方正正毫無設計感的金條不好么?)

換到很多關於設計領域也都是一樣的,因為設計者的思想看不到摸不著,同時由於也不了解設計過程中需要思考權衡哪些方面,所以輕視甚至覺得這種思考過程沒有價值,或者價值很少的想法,其實在大眾中佔了非常大的一個比例,這也是個現實。

舉個例子,大概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各位看看豬八戒上一個LOGO設計才賣多少錢,然而這點錢有人都不願意給,在我剛回國後的那些日子,一邊找工作一邊閑的發慌在上面接了個某戶外品牌的LOGO招標,中標的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設計,然而2年後我在旅遊時,在某火車站看到了該品牌的專賣店,人家根本沒採用那個爛到極點的標誌,而是把當時我和另外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設計稿中的元素合二為一了,你覺得作為設計師心裡是什麼滋味?

一個能在火車站旁邊開連鎖店的品牌,你覺得他缺一兩百塊錢么?不缺!他缺的是對設計思考過程的尊重,覺得這玩意不就是個點子么,你說出來我就覺得,哎呀,這我也能想到啊。

這也是為什麼稍微有點本事的平面設計師都不會上外包網站上找活的原因。

而改變這種現實,需要從媒體的介紹以及基礎教育抓起,而且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說多了就扯遠了,就此打住。

二、同一造型雕工也有高下之分,可是消費者有時並不太在乎。

借其他答主的照片一用(其實我也有,超級懶得找。)

都是彌勒,這倆放一塊...

大多數人在乎什麼呢?

大概都是:

我兜里現在有多少錢?某商場櫃檯看中幾件東西。

接著我們的物料觀念又上來了,既然錢有限,好鋼一定用在刀刃上嘛,料子好點總沒錯嘛,將來還能保值,雕工又不能保值....

可但是但可是,一般商場那個水準的東西,其實基本談不上什麼保值,就算保值,誰會買?

理性的思考應該是這樣的,首飾主要作用是裝飾,愉悅自身,也給自己在社交場合增加亮點,所以我要戴著好看或自己每天看著舒服開心,那麼錢不多的情況下,自然選擇美的,哪怕錢不夠換一種便宜的玉石。

而且為了找到稱心如意的,多找幾家轉一轉,別衝動,不過分吧,畢竟要戴很久哎。

而且好多人審美極其不自信,其實審美能力是天生的,人人都具備的,記得有實驗表明,嬰兒不會說話時就會分辨美醜,真的沒什麼門檻,你只需要多去看看精品的玉雕,能對好能有多好,爛能有多爛心裡有個譜就成了。

在這之後,其實你覺得好看,一般來說大家都覺得好看,不信,對比下上面倆圖。

三、信息不對等

珠寶是個傳統且封閉的圈子,這的確是個現實,現階段想要找到價格有優勢的貨,你的確需要認識些靠譜的圈內人。

很多人不知道有什麼渠道,哪裡渠道才靠譜,所以常見的仨渠道就是商場、淘寶、微商。

而這行業內魚龍混雜,有一部分人是真黑了心,小到商販,大到冒充各種權威(大師啊,什麼中科院...)。

但還有一部分人僅僅跟大家一樣,賺個基本的生活錢。

其實相信我這麼說,大家一定能接受,後者讓他賺點錢沒事啊?

可真到購買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一個真正購買的依據和標準,為啥呢?

因為珠寶行業跟買菜不一樣,乍一看每個商人毛利率都很高的,其實不然。

因為珠寶屬貴重物品,又由於非生活必需品的屬性,通常商人備貨後沒法估計什麼時候能碰到有眼緣的人,而且越獨立的題材、越好的設計、越好的工、越好的料,越是如此。

而且珠寶也不是現金,要是現金還能存餘額寶之類的理財產品里吃點利息呢,更別提投資點其他的,賺不到那份錢,為何要進貨?

而不同商家給自己的生活標準(包括老闆和員工的)以及選定的客戶層都不同,加上各種假大師什麼的,真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亂。

結合上面三種情況,我想題主也很快得出結論了,對於這個行業,似乎最好做的生意就基本上是那些低檔貨,因為它們:

1,價格便宜,更多人買得起。

2,價格便宜,商家備貨壓力少。

3,反正面相普通大眾,他也不在乎雕工題材神馬的。

4,反正面相普通大眾,他們也看不起設計,不願為設計買單。

所以,就先你看到的那樣,商場上或者哪怕比商場稍微高端點的店鋪,大部分都這德行╮(╯_╰)╭...

而且長久以往下去,好多玉雕集散地都開始工廠化模式了,機雕先不說,那個連人都省了,料子也通常是最差的。

哪怕是稍微好點的料子(但依然是低端貨),需要雕刻師的,事實上也都是只會雕常見那幾個題材,也不管美感,蹭蹭蹭就完成了。

為什麼?這類玉雕師一件收入很微薄,只能靠數量堆,而市場也需要,也認可這模式。

長期下來有些本來能傳承或者逐漸改善的雕工反而越來越差,畢竟,反正消費者也不怎麼認好壞不是?

那麼雕工不錯玉雕首飾有沒有?有的!

先不說每年天工獎那些獲獎作品,民間依然還有不少技藝精湛的雕刻師。

但是精雕細琢,仔細思考這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你就算找到了,大多也需要等很久,只要你願意等,願意溝通,也花得起這錢,東西是有的。

至於如何分辨好的作品?就像上面說的,多看些審美自然上去,不用人教的都。

所以大可放心的多看看多問問,反正這些又不花錢,然後臉皮要夠厚,人家看你問半天不買甩你臉色什麼的,平常心就好了,別甩回去哦,說不定最後發現還是這家好呢?

先寫到這吧,想到再補充,已經在知乎上寫了12個小時了,腦子都覺得轉不動了...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喜歡翡翠的外行,我不太懂得真正的緣故,僅有如下的猜測:

玉和其他寶石/礦物相比,被賦予了大量的歷史和文化寓意。

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我暫時也想不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貴重寶石里,有哪一種能夠像玉這樣,被賦予如此多的含義、且是廣為人知和接受的含義。很多時候購買和贈送玉飾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為著它無可替代的美好寓意,這或許就是影響到玉雕題材和審美的重要原因。

舉個栗子:我送給閨蜜一隻玉鐲,希望她能獲得「圓圓滿滿」的愛情;父母送給孩子一枚平安扣,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平安」;長輩送給剛誕生的小嬰兒一枚生肖玉佩,既應景又有祝福的含義。又比如題主提到的幾樣,它們的寓意幾乎是廣為人知、廣為接受的。這都是長期文化影響的結果。

同時,因為受到人們審美和市場需求的影響,玉工師傅就會專註於雕刻這樣的題材,再把它教授給徒弟。哪怕是機器雕刻,也會選擇大眾容易接受、從而便於銷售的圖紙(主題)。

但現在,人們的審美和過去不同了。不是人們已經不再喜歡美好的傳統的寓意,而是需要有更新穎的、美觀的、同時兼具吉祥寓意的玉飾出現。

好看的玉雕其實有不少,知乎問題跳轉:你們見過最好看的,讓人一見傾心的玉雕是什麼? - 翡翠

但這些都是大師作品,真要大批量的投入市場,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買得起〒▽〒


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認真回答。

+1s

因為長期混跡於翡翠行業,也熱愛著這個行業,所以對行業的發展和前景一直關注。題主所說的問題確實存在,在之前的回答里我也做過反思:為何在知乎上喜愛翡翠玉雕紅木等中國工藝品,工藝的愛好者少之又少?知乎是被西化了嗎? - 唐勇的回答。

這個問題不只是消費者面對著的,翡翠從業者對此也很迷茫。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不匹配。

玉雕藝術是中國傳統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內涵與魅力深深吸引著愛玉之人。在傳統觀念中,有「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說法。所以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雕刻題材,大多採用借語、諧音、比喻之類的來刻畫一個吉祥的內容,如刻的竹子上有個蝙蝠就表示祝福,竹諧音為「祝」,蝠為「福」;如在人蔘背後刻件如意,則就表示「一生如意」,參諧音為「生」;如刻有梅花和竹子,則表示(花開五福)祝報五福等。這樣一來,題材就比較受限。

大家知道,傳統的玉雕學習方式都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師傅教徒弟什麼,徒弟就學什麼,很少有敢創新的。雖然如此,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只要有作品產出,市場就能消化,對於玉雕師來說,好好做好這些老題材,就能生存下去。沒有外在的動力,也就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這裡我打岔一下。這些傳統題材的雕刻技法、雕刻水平也隨著人們的審美、技術的發展進步著的,這點是我們不能忽略。如下圖:

上圖就是早期的彌勒佛掛件,受限於玉雕設備和技術,生產力低下,所以在今天看來慘不忍睹。

今天的佛公,生產力的進步也讓傳統題材在審美上看起來能夠接受。

言歸正傳。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繁榮,導致了市場供過於求,隨著思想的解放,玉雕師們不止滿足於雕刻傳統題材,開始嘗試各種玉雕題材,其中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比如王朝陽老師的《紅色經典》系列作品(請見上述另外一個答案)。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玉雕師也試著創新,比如這樣的作品:

無可否認這樣的作品有一定的工藝價值,但就市場角度來說,這樣的作品得有多小眾的消費者才會喜歡?

脫離了市場的創新肯定要被市場所背離。那麼,跟隨市場的題材呢?

前幾年,玉雕大師王俊懿設計製作的寶寶佛在拍賣會上拍出了千萬的天價,於是,寶寶佛的題材在業內被大量借鑒模仿,市場上寶寶佛的題材鋪天蓋地,讓消費者應接不暇,以至於到了今天,寶寶佛的題材也就平淡無奇了。對於玉雕師來說,繼續傳統題材創作、抱殘守缺雖然也能繼續活下去,但在80後、90後已經登上歷史舞台的今天,傳統的玉雕作品能否為這個目標群體接受?

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變化,玉雕行業也在傳承中發展著。另外那個回答中提到邱啟敬「無相佛」、王俊懿」寶寶佛「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類題材都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做出成功的創新,其脫胎於佛教文化,而新穎別緻,富有時代感。一種將禪意的元素融入了,另一種將童心的元素借鑒了,完成了一次玉雕藝術上的革新,其影響波及整個玉雕行業。市場的認可說明了其成功。

另外還有些因素,時間關係不展開了。

現在,我和我的團隊和瑞麗一些著名玉雕大師合作,致力於推廣當代玉雕作品,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下交流。


大家都來回答我也來湊湊熱鬧~

創新一直都有,我挺喜歡大樹家的作品,下面這幾件雖然沒有對雕件進行創新,但是金工進行了完全不同的整合。

因為我不太喜歡傳統題材的雕件,一直也挺好奇為什麼非傳統雕件少不說,甚至可以讓設計師自由操作的裸石蛋面都少見新穎的形狀。上面這幾件作品如果有還是的蛋面可能還真不會用豆子做。囧。。。

我覺得市場還是一個主要因素,要說審美的鄙視鏈大概是這樣。

工藝技法底下的獵奇品&>工藝佳的獵奇品&>傳統設計商品&>設計較為複雜的新設計作品&>普通消費者審美&>極優秀的設計簡潔的新作品

而購買情況是這樣的。

工藝技法底下的獵奇品&>傳統設計商品&>普通消費者&>設計較為複雜的新設計作品&>有經驗且有一定財力的消費者&>設計簡潔的新作品&>相當有財力的消費者&>極優秀的設計簡潔的新作品&>相當有財力,且對美有執著的消費者

工藝佳的獵奇品&>審美清奇的土豪

對於設計雕刻者而言。費心開發一款設計賣掉是不容易的,期間還要面對大面積的抄襲。就連我被盜文,一篇幾十分鐘就敲出來的東西都深感不愉,可以想像精心設計的作品被人山的痛苦,何況其中很多山寨的水平之低,跟拐你家小孩去做乞丐沒區別。仿品會嚴重影響原作的價格,對設計師而言也是極大的打擊。

作為普通消費者,看不到新的創新作品,完全是因為消費領域達不到這些作品出現的層次。設計類作品的高溢價,顯然很多就不大會出現在日常的市場。就算對於土豪,我想起之前看紀錄片裡面一段,是硯雕大師說的,「人家給了你那麼多錢,你的工看起來就一點點,很多買主也是不認的。可我的這個硯台(極簡風格)花了10年才確定了設計,這十年的時光啊。」 。現代設計師的很多審美其實跟這位硯雕大師一樣,可是土豪就算有錢依然是少受眾的。╮(??ω??)╭~

而且訂製雕刻比訂製一件金屬的珠寶複雜得多,周期又更長,協調機會也越少,所以訂製個性珠寶的多,訂製雕件大部分人是沒聽過的。

@九月出走的貓 聊了一下,感覺可以補充一點。題主對於目前玉製品的不滿不單單是雕件題材這個問題。玉雕這個存在很大程度上幾乎不怎麼考慮佩戴,服裝搭配,現代生活的協調性。包括很多雕件的打孔我覺得都破壞了一件優秀作品本身的美感。每次看到佛公腦袋上插著跟針,還有那扣頭,我都覺得相當不搭。玉飾品本身沒有作為珠寶設計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也是一個方向的問題。市場得不到滿足,因為他們還沒找到市場飢餓的根源。

大家推薦的大部分新設計其實依然是傳統題材,不過換了表現手法,新題材確實是相當少見。


最近在做經營分析,所以按著同樣的套路來分析一下。

一件成品翡翠背後的費用分為兩種,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

固定費用,包括原料的錢,工人工資,加工時消耗的水電費,門面房租,裝修等等。

變動費用,包括設計費等(這裡能想到的不多,歡迎補充)

OK,那麼首先先說原料,首先我們知道翡翠原石現在價格已經突破天際,做加工的時候肯定是利益最大化,能利用的都利用上,那麼有誰會冒著損耗變大,甚至可能雕壞了的風險去進行藝術創作?反而,照著以前老樣子做,損耗可預估,而且款式這麼多年多少都會有市場,不會造成賣不出的情況,加工時也更順手,不會出現雕壞了的情況。

再說下工資,一個能進行自主創作的玉雕大師和只會傳統款式的小工工資能一樣么?有多少公司能請得起玉雕大師?又有多少有能力並敢於創作的玉雕師傅?

再說下設計費,首先傳統款式都是屬於入門級別的,任何學玉雕的入門都要學,所以並沒有什麼設計費。但是款式新穎的就不一樣了,這個需要單獨設計。如果每一件都新穎獨特,那麼勢必會增加設計費用,提高成本。而且越容易量產的東西成本越低,設計新穎的款式如果會的人太少,不能量產,那麼又會提高一系列的費用。

其實同樣的東西雕了那麼久,誰不想換個花樣呢?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可以隨心所欲去創造的級別罷了。

常去逛逛珠寶展,總能見到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的。這些可能平時商場見不到,但是不代表當代就沒有人在做玉雕創作。

最後放幾張去年珠寶展的圖

以上


知乎處女答。(多圖,流量黨慎入)

怎麼會沒有呢?職業相關,每天見的就不少,不過還是會被鑒定中心的同志驚嘆,你這哪弄的啊?!

不廢話,上圖先!

圖片僅供參考,很多都已經結緣了。

······································密密麻麻的分割線·············································

這些是比較正經的,雕工細膩的,有特色的作品。

下面是一些動物和二次元,有些蟲子蜥蜴的我就不放圖片了,以免嚇到偷拿家長手機上網的小孩子。

下面!深夜勿入!!!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啊!

你真要看我也沒辦法。

雕這些食物的玉雕師當時在想什麼我不知道,就不怕把自己雕餓了嗎?

這些都只是玉雕界的冰山一角,很多外界的人認為玉雕都是一成不變的佛,觀音云云。其實有那麼一批玉雕師,默默的雕刻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謂賣不賣得出去。

我很尊重他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的是雕工,是藝術涵養,而不再只關心這件玉器的種水色。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畢竟利益驅動和藝術驅動,雕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最後,都看到這了,動動你的小手指點個讚唄~

不然我也沒錢吃夜宵吶!


謝邀~分享一個小觀點........不知道對不對....

後繼無人。或者說是文化知識層面的缺失。新穎的題材肯定是要跟得上現代藝術的潮流(就算是復古也是現代與古代的結合)。然而在國內,既懂得技術,又兼具一定藝術素養的工匠是很少見的,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也只剩下工藝了。個人認為學校(師傅?)的教學是有非常大關係的。徒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然無法根據時代的發展分辨出那些應該取捨。學習過現代藝術的幾種主張,又精通玉雕的匠人,才能做出題主想要的新穎題材吧?(大霧

又想到另外一點,會不會和玉這種材質本身有關呢?大多數人喜歡玉,買玉(大多數)的消費者更注重的是玉器本身的質地,而不是在材質本身的基礎上能夠發揮出多大的藝術空間。

抱歉對玉器不是鑽研太多..這裡拿了珍珠做例子。如圖,我以為大多數人願意購買的還是圖二這種玩賞材質本身的珠寶,而不是圖一這種......至於怎麼尋找新的題材........我有空會想一下......嗯!是個好提議!!


這位和田老人還在用最古老的方法雕玉

和田最老玉雕師,還在用最古老的方法雕玉。

玉雕的流程在上述鏈接中已經展出,為尊重原作者,直接引用鏈接。(如有權益問題,即刻刪除鏈接)玉雕的工序,自古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ps:此處引出老人,一是為了表達對老人的敬意;二是為了家鄉的文化做一點點宣傳

玉器雕刻長期以來被賦予其深厚的意蘊,古往今來,也被人們寄予了很多的情感。

如今的玉雕大致分為四個流派:

「北派」「揚派」「海派」「南派」

? 北派:擅長山水擺件,雕刻以莊重典雅大氣為主。

? 揚派 : 蘇揚工藝遠近聞名,特點是雅緻秀麗,細緻精湛。

? 海派 :其中有大批蘇州揚州的玉雕師,海派的工藝也在細膩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古典特色,形制規整,造型嚴謹。

? 南派 : 受到東南亞等地的影響,現在所見的南派玉雕多來自廣州。

另外,現在的瑞麗翡翠雕刻也具有一定規模,雕刻細緻,且在傳統的玉雕中有一定的創新。

如題所問,為什麼現在玉雕題材的創新減少?

我覺得主要是源自於市場需求

傳統題材如:平安扣,無事牌,非常吻合中國消費者的心裡寓意,創新題材亦必須吻合「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立足於傳統的創新,是創新的根。畢竟在玉器中,傳統的寓意對玉石的影響是深遠且長久的。

關於玉雕藝術,我一直有一種觀點,玉雕技術是源於中國畫和中國詩詞基礎之上的,是中國玉雕重非常根本的東西,二者給予了玉雕很多的題材,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一件作品,至少要做到雕什麼像什麼,神似先形似,形似之後再追求意無窮。

?
可以參考問題:你們見過最好看的,讓人一見傾心的玉雕是什麼? - 翡翠

n 如何欣賞國畫? - 藝術 (大致贊同作者的分享)

n 另外大家可以參考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玉雕作品的設計離不開繪畫,玉雕作品的題材離不開想像力,而詩詞歌賦中的意象,無疑為作者的創造輸送了大量的養分,甚至很多玉雕作品是源自於其中的。

作品名稱 春之舞(金獎)


材 質 獨山玉


規 格 31×18×7cm


作 者 劉曉強 劉曉波

取自:

台下三四松,低昂勢前卻。

  是時晴景麗,松梢殘雪薄。

  日色相玲瓏,纖雲映羅幕。

  逡巡九霄外,似振風中鐸。

  ——(唐)元稹《松鶴》

如此看來,一件成功的作品,其創新的成本及其之高,不僅勝在工藝技法,更在選題立意,既要追求藝術,又要迎合市場。

所以才會出現「拿來主義」,一件作品的複製相較於原來作品本身成本可謂低廉,而且能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

畢竟吃是人類的第一需求,而吃的好是第二需求。

但市場上還是出現了,戰國跳跳虎,吐血佛,黑社會老大哥,「優衣庫」牌,這其中既有對線下玉石市場的茫然,也是對玉雕行業的不尊重。

一個不被市場接受的創新不是無意義,但是用以上方式表達對市場的不滿就是耍流氓

相信在一個更為透明的市場環境下,是可以促進消費者做出一個更好更適合需求的選擇。令人快慰的是正有這麼一群人,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

這裡面比如大家熟悉的岳工,柯大俠。(向前輩致敬)努力了一年多的時間,制定出一套有望符合市場要求的分級標準。

對於未來的玉石市場,經過不斷的洗牌,一定會留下一大批優秀的玉雕師和值得信賴的商家, 屆時更不必提會有一批出類拔萃的作品面向消費者。

一個良性的消費市場,是由商人和消費者,共同完成的。

非常贊同

@Tannin喵 的回答,在補充一點小小想法。玉器珠寶化的確是在未來一條非常好的路。但如果可以實現玉雕藝術化,玉器珠寶化,想必更能迎合廣大的消費者。


謝彭哥邀……

新穎的有……但是少且貴

能做新工的,首先手藝絕對得好,其次得有有特點的好料,否則不值得下那個功夫,最後,得能變現,可以是賣掉,或者得個獎什麼的,要不費那個勁幹嘛?

手藝好的大師很少,尤其是創作型的,世面上的大多是消費品而不是藝術品,要考慮利潤和成本,機器工和模仿佔大多數,註定都是如意、觀音之類的……

再一個,大部分國人還是不認頭花錢買設計和工藝,類似的小鑽不值錢,18k不值錢的說法很多,畢竟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嘛……

總體來說,還是窮……


其實新穎的題材和表現國內外也一直都有,只不過確實少見。原因就像上面幾位所說的,欣賞得了又買的起的太少了,雕刻藝人們的動力不足。

但在豪的領域裡,也沒什麼不可能。比方說這件福祿雲肩。雕工倒是比較常見,但這種用法也是很新穎豪氣。

玉,不論翡翠還是和田其實也都是大牌關注的對象。

比方說卡地亞的翡翠戒指與胸針。值得一提的是,上個世紀2、30年代的裝飾藝術時期(Art Deco)翡翠在西方世界其實比現在更常見一些,雖然雕工都比較傳統,但是加上裝飾藝術風格,也產生一些新的意味,現在看也不算過時。

當代西方也依然有關於玉的設計,下面是 Tony Duquette 設計的一個翡翠扳指和戒指

下面這隻雙色翡翠戒指來自紐約的Bochic

再來一個和田的吊墜

要說老外的雕工吧,好也真有好的

要說驚奇的也真有驚奇的

比方說這隻墨海馬……

或者這隻哈克龍

還有這個不知道是什麼的莫名帶感的上吊大便龍……注意看掛繩位置……

當然,最後怎麼能沒有表情包呢……

月亮臉之漠視!


很高興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無君子不養藝人,新穎題材的作品也需君子捧場。

貔貅、豆子、觀音神佛等作品,雖不新穎,卻是大眾常收藏。

同是神佛類題材,機器壓制和手工雕刻,傳統構圖和大膽創新,效果皆不相同。

▲白色幽靈水晶作品《悟道》。

雕刻師之孤獨,宛如這件作品,千雪峰下,孤獨求道,苦心鑽研,獨孤求敗!

▲彩色膠花水晶作品《觀音拜佛珠》。

有人說,畫家筆下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雕刻師也需深厚閱歷,才能創作出人文與材質交相輝映的作品。

▲發晶作品《執念》,發晶如漫天雪舞,修行者心中有佛,不畏風雪,意境悠遠。

故而,吳師傅以為,好的雕刻師,是將人文工藝與材質之美交相輝映,自然成就好的作品。

▲白水晶作品《無相佛》。

▲有的作品,不需要雕刻,其內部已自然有景色。譬如這塊晶中晶,頗像登高望遠的亭子。

▲修行者大戰魔怪,天然形成的包裹體

▲天然的鳥巢

▲黑曜石龍晶匕首

▲這紋理都是雕刻出來的,仿自然粗糲狀態

▲風雨無阻。

▲葫蘆。

生活情趣,自然百態。

▲紅紋石桃心

▲不雕未必不美

▲龍龜

▲飛蛾撲火

▲彩色膠花水晶,印第安人

▲定製具象的東西,有時更難,因為人們心中的形象已經建立。比如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匹自己喜歡的馬,如何雕刻到滿堂喝彩,非常不易。

▲人物,開臉最難。買畫人們看作品藝術水準,買玉石人們確喜歡按斤論兩按克,雕刻師實際上收入不高。

▲蜥蜴。為討口彩,只能起個俗到爆的名字,不招財,哪有土豪收藏?

▲蜥蜴

▲冰晶作品《求佛》

▲白水晶作品《荷露香插》,以白水晶做成水珠,最大的水珠中間打孔,是香插。

▲白水晶作品《白蓮香插》,香風吹動,荷花花瓣風逝幾許,

這些作品好看嗎?好看!

好賣嗎?不好賣!

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是願意為藝術,為設計付費的人太少了。

郭德綱說,無君子不養藝人。

就像黃金,假如換一個造型,你願意多付費嗎?

大家都知道黃金價格等於單價x克重。

大家買東西都喜歡按斤論兩買材質,搞雕刻藝術的,即使成了大師,也未必能賺到什麼錢。

所以市場上好作品能見到,但不常見。

網路時代,價格透明,藝術家更容易被餓死。


路過,主動答題。只是一枚小小的商人,接觸這個行業五年左右,非珠寶專業出身,對翡翠玉石這個版塊不具備特別特別專業的知識,無法從設計角度給出很專業的回答,那就就商業層面出發談下我的看法吧。

1,題主所指的玉,應該是翡翠,和田玉之類的,這類東西零售想要做大做強的話,常見的,兩種路比較好。一個是做低端,中低端,大批量產靠流水以量取勝等等。再一個是高端,材質及其款式,相對稀缺罕見獨特的東西。這種一般都是有大客戶的珠寶店,會所等等在做,因為有固定客戶群,以及怕同行抄襲走稿等等原因,不太容易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像那些廣東的批發商我暫時不討論,就討論下零售吧。

2,題主指出了商場,能在商場里開店的,必須要講究利潤和流水的。因為商場的租金和支出是很高的,個別商場還對營業額有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東西保證利潤的方式就是提高價格,保證流水的方式就是盡量做大眾接受程度高些的東西,大多數老百姓喜歡的。所以八成以上是做中低端且可以量產的貨品的商戶入駐商場。量產的東西,對款式局限性很大,而且相對粗糙些。

3關於玉翠的款式。玉和翡翠在中國少說也得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東西不光是為了好看而帶,更多的是文化的傳承。就像是貔貅(招財辟邪),豆子(四季平安)等等,佛像類的更不用說,拿去開光後更是宗教信仰的載體,意義早就超脫首飾了。還有一些玉養人,人養玉等等的說法就不展開了。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尤其是中低端的東西,大家是有慣性思維的,市場上的客戶多數也是有慣性的購買思維。在商業角度出發,設計,就是為了讓客戶認可,東西賣出去,達成快速回款獲得利益。所以傳統題材是最保險的,尤其是在商場這樣的環境里。因為實體店客戶普遍年齡偏大,觀念都是比較傳統保守的,有一定經濟基礎。那麼我要是在商場櫃檯賣翡翠的hello Kitty,喜羊羊灰太狼(我舉例子水平有限。腦洞略大,忍一下),那我很有可能就容易造成貨品滯留,回款慢,如果要是賣那種做工精巧款式獨特的,那麼成本是個很大的問題,再加上我的利潤,售價一言不合就高出了客戶群體的預算,回款同樣慢,甚至現金流可能出現問題。

4關於新穎性的產品去哪裡找。我覺得可以看看網上的賣家,他們的款式不能說絕對新穎,但是在設計上,性價比上,比商場里的要新穎不少。款式精美絕倫的,一般網商價格也不會太低,因為好工都是配好料。設計費人工成本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就得看題主預算了。

還有另一個建議,不過就是麻煩些,多花些金錢。就是你直接看上一個東西,比如說,你看上了一個米老鼠的卡通小公仔(原諒我只能想到這些),你希望有個一模一樣的翡翠小公仔吊墜,那你可以找到珠寶私人訂製的地方,把這個提供給珠寶設計師,看看這個款式可不可行,有沒有合適的料,做出成品現實不現實,如果可以那就OK了。不過這個過程很麻煩,還會耽誤時間耗費很大的財力,人家定製願不願意接你的生意也是未知。我之前看到有同行給客人定製過美松的哆啦A夢和南紅的凹凸曼(?????)圖片我沒有(??ω??)?

。。。先這樣吧我想到啥我再補充。。。


因為見的略少吧,哈!

萌出一臉血的招財貓,本人拍攝於華林市場

搞怪的植物大戰殭屍,本人拍攝於平洲

還有下面這個,來自朋友圈,哈哈!

最後來個今天在華林拍的個性鑲嵌吊墜,各位知乎的小主們吉祥!

咳咳,加關注或點贊,總得有一樣吧!


好久沒見這麼好的問題了,一臉的心疼。

挺巧合,我上個月要自己寫一篇玉石雕刻題材的文章和大家討論其成因與市場形態,不過由於拖延症,還沒寫你們就討論上了。。。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不止消費者在質疑,連我們這些經營者都在反思!

我們對玉的評價就是玉石主流雕刻題材形成的原因。君子如玉,恰恰是玉石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走向它獨立於世界的審美。

就像我文章標題一樣,產品的打造是由其受眾群定位的。是由其市場決定的。拋開市場談設計的都是耍流氓!

1.理念決定消費:

玉石的理念是什麼?是君子如玉,溫文爾雅。當人們對一個事物形成固有理念時,他的消費也肯定是有針對性的。

就像鑽石一樣,主要人群是戀愛中的男女,而他們之所以買鑽石是受「恆久遠」的宣傳,在儲量公開後,鑽石市場爆發了消費危機,DeBeers集團用一個成功的宣傳設計,改變了人們對鑽石的認識,讓鑽石=愛情!鑽石的諸多切工肉眼根本無法識別其特色,可是宣傳卻讓諸多男女捧為至寶。

玉石也一樣,我們在銷售玉石時打得是什麼口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而我國傳統文化的形成的藝術形態有哪些?

①宗教色彩②人文色彩③寫實

傳統是榮耀是毒藥---玉石雕刻題材解析 - 尚誠立人的文章 - 知乎專欄玉石雕刻素材的形成,本篇已經描述。

當這個理念深入人心時,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消費理念。

2.資本決定消費:

玉石/珠寶/古董等等奢侈品中的藝術品,其主流消費群體是起碼是中產階級。而我國財富的掌握者還是在少部分手中,這個少部分的大部分還是上一輩,甚至上兩輩!

我國的部分老年人經歷過私塾年代,他們的受教育體系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喜歡傳統題材。

我們的上一輩,他們的閱讀很多還是我國傳統文學,從紅樓到圍城,這些書籍都在反饋一個過去式的文化。再加上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所認知極大來源於長輩的言傳身教,所以他們也喜歡傳統題材。

話語權並不在我們這些還在奮鬥的人身上,而是在那些把一個億看作是小目標的人身上!

3.歡迎成熟,拒絕陌生:

每個產品都是如此,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在走成功路線。

蘋果的主打依舊是手機,因為喬布斯讓蘋果手機聞名世界。

聯想的主打放棄了手機回歸了PC,因為陌生的智能機太吸錢。

各個汽車公司還是製造著傳統的汽車,新能源只是作為一個試驗田。

現在的玉石雕刻題材已經發展了幾千年,早已成熟,這樣的市場固然沒有驚艷,沒有奇蹟,但是其在時光的洪流中早已養成了一大批穩固的支持者。

拿一塊上好的玉石雕了個海綿寶寶,它是值錢還是不值錢呢? - 經濟學知乎相關問題,雕海面寶寶是不是值錢,下面大部分回答都是好工不琢!!!

當一個行業過於單一,消費者遲早會無愛

諾磚在功能機時代已經從新科技發展成了黑科技,蘋果的到來直接摧毀他的帝國。

康師傅總是紅燒,消費者不滿意啊。(葛優代言)

抗戰談戀愛,破案談戀愛,追憶個歷史人物你還談戀愛。讓單身狗怎麼看?

在生活中,我們見慣了依附於傳統文化的產品,帶有山水畫的手機殼,傳統圖案的錦繡,宗教色彩的飾品,這樣的產品過於成熟,過於普及,以至於不光消費者感到單一,就連經營者也面臨著市場飽和,競爭壓力大的局面。

但是不雕傳統題材,雕什麼?

今年有個雕刻師特出名,叫邱啟敬,媒體將其捧為顛覆傳統的玉雕師。

可是呢,這樣的玉雕師,蘇州遍地都是!為什麼只有邱啟敬出名?作品好確實是一方面,會和媒體合作也是其成功的根本。

但是他的作品價格是大眾消費么?不是!是小眾消費!而所有的革新雕刻師,都面臨一個這樣的難題!次料小料無售價,大料好料無市場!你讓他們怎麼選?

何況還有一些把發揚傳統文化聽成固守傳統文化的老頑固們,簡直讓玉石愛好者們生物所愛

我們要的不是複製文化,而是增補文化,引領文化,創新文化!

為了讓玉石再次騰飛,請你們好好賺錢,早日掌握話語權,這樣師傅們就能開開心心的做手辦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買不到合適的玉石了


在這行里也廝混多年,我來說幾句。整個珠寶行業來說,是需求決定供應,什麼要的多,什麼就做得多。設計款太挑人,需求量很小,大眾喜歡的才是銷售王道。

再來單獨說玉。現在商場里,除了特殊地區,所謂的玉基本就兩種,和田玉與翡翠。其他如岫玉,南陽玉,藍田玉什麼的,品質參差不齊,實在沒啥說道。(這裡品質不是指外觀,而是指成分,理化性質,比如岫玉這個大類,有的硬度高可能有6,有的低,只有4,而翡翠和田玉硬度一7一6,在玉里是最高的,並且不管產地礦區,理化性質基本一致)。那翡翠和和田地區所產的和田玉,裡面品質高的價格極高,好的材料是捨不得拿來做設計款的,如果是完美的好料,恨不得啥都不雕,比如做個鐲子啦,鐲心直接做個大圓牌,或者方牌平安扣啥的。

但是大部分材料都不是完美的,所以都會進行或多或少的雕刻,行話有個說法叫雕花避綹,就是通過雕刻把盡量多的瑕疵雕去。所以如果是雕刻很複雜或者鏤空之類的雕件,一般都是原料瑕疵比較多。當然,大部分翡翠和田玉玉質普通,那就直接用機器成批雕刻就好了,比如那些品質一般的佛,觀音,豆子,貔貅啥的,用機器一批批雕出來,看起來都差不多。很多人對玉要求不是很高,花個幾百塊千把塊,買個觀音啦佛啦保保平安就好了,這時候那些成批雕出來的機工料戴戴就挺好了。

最後,放點圖

大部分也就這樣吧,如果真的有特別需求的,那就自己買原材料自己找雕刻師傅隨意選吧。


當時為了做這個產品的雕刻,試了很多國內的,也許因為不認識那些大師吧,沒有做出來這樣的感覺,只有在其他國家雕了,但是工藝不太行,唯一好的就是設計了,其實也沒啥設計,物盡其用了,國內普遍都是玉雕多,思路已經相對比較窄了,我覺得和大家一直接受的理念有關吧,如果用玉雕這樣題材的,能有多少,沒有市場,大家都不願意嘗試,當然還主要是玉被賦予了文化的底蘊,傳統文化的東西不是說一下改變就改變的


我雕個初號機你買嗎?


就像其他答案里提到的,先把玉雕行業知名獎項的好作品看看,再不濟,逛一逛高端玉石品牌的得意作品,再來抱怨和失望吧。只說題目里提到的「爛大街」題材,高端的作品就有許多更精妙的展現方式和技法。

忍不住扯點稍微跑題的東西:

材料,技法,和文化必然是具有聯繫的。我認為玉雕作品有其獨特的審美體系,是在一定的文化界限之內的。

當很多人提到所謂的創新,新穎的題材時,他們已經脫離了中國玉雕這個體系。他們只是將玉石作為一種材料,弱化,甚至剝離了玉石和題材,文化之間的聯繫。討論的根本不是玉雕,而是以貴重玉石為材料,以雕刻技法為手段所表現的飾品,工藝品。

要命的是,說出新穎這種辭彙的人,自己也說不清什麼是陳舊中的糟粕,什麼是傳統里的精髓,什麼是風格上的突破,什麼是元素下的融合。他們的意思往往只是非常簡單的表達:我看到的題材都一樣,我沒有看到過讓「自己」耳目一新的作品。又或者更粗暴的認為,和目前玉雕作品展現的文化,風格,所對立的東西,就是「創新」。

更要命的是,有這種困擾疑問的,要麼是上下求索的行內人,要麼就是坐井觀天的路人。


你是說這些?


推薦閱讀:

想要學習銀嵌半成品加工,求建議?
本人沒有繪畫功底想學珠寶設計,該準備什麼呢?我是珠寶專業的學生?
你都有哪些難以搞定的顧客或奇葩經歷(珠寶定製)?
珠寶設計研究生,是去英國好還是美國好?
想去英國讀珠寶設計?

TAG:玉石 | 珠寶 | 珠寶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