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譯價格低廉、質量粗糙,對翻譯市場亂象,譯者是否有責任?

目前國外譯著漢譯均價80元/千字,大多數翻譯作品質量很低;實用文本翻譯更是價格低廉,甚至四五十塊錢,但是也有人做。導致了真正負責任、有水平的譯者不去翻譯,而市場大都被低質價廉的譯文充斥的情況。


譯者的責任大大的,他們要做的,是維護自己譯文的價值。

一個有尊嚴、有一定水平、對客戶負責任的兼職譯者,如果客戶或者翻譯公司給你開出千字一百元以下的價格,請告訴他/她:生牛肉都三十多塊一斤,15塊一斤的醬牛肉,你敢吃?

如果他們找到了接受100元以下價格的譯者,那與我們無關,譯文水平請那些譯者負責;如果他們把百度翻譯生產的譯文直接拿去使用,看到讀者蒙圈的表情也並沒覺得不妥,那也與我們無關。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混不容易,做翻譯一方面是熱愛,一方面是求生存。 這裡插一句,沒人靠情懷和奉獻活著(生來衣食無憂的人另說);老跟你講情懷和奉獻、不怎麼提回報和價格的人,大多是想騙你當廉價勞動力,警惕他們。

如果傳說中翻譯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為什麼它值的價錢讓人連飯都吃不上。這裡頭有問題。

如果有時間和精力,我真想做調研,看看現在國內的翻譯行業究竟是什麼情況。目前因為沒有太多數據,我只能從自己的經驗來說。從學生時代就接觸過不少客戶和翻譯公司,所以自認描述的情況還算有普遍性。

我從大二就開始傻乎乎地自以為能做翻譯(高考完之後在學校學習一年多而已,什麼水平想想也知道)。做國外公開課的字幕聽譯,如果只是翻譯,一小時的視頻460元,講課人語速適中的話,算下來千字三四十元。雖然花的時間很多,與回報不成正比,但我那水平也就值那個價。當時的翻譯質量,很差。我自認為還算認真——比我更差的,也沒被說譯文不行。不知道那些視頻後來有沒有人看,會不會覺得困惑。

大三的時候找到一家翻譯兼職,中譯英,稿件很多,是書目介紹,千字60元。做了一段時間。因為稿件不難,而且客戶要求不高(不高還是不懂,我也不知道了),所以客戶還算滿意。

大四逐漸找到一些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活兒,自以為自己當時算是「會做翻譯」了,其實譯文出來還是會被人家指出可笑的地方。

讀研之後,才算是對翻譯這回事兒有了點認識。

今天不講翻譯應該怎麼做或者怎樣算好的譯文,只說一點:翻譯是寫作——知道哪種英文為對、為好、為美,能用英文寫出好文章,才能做好中譯英。

本科的時候有寫作課、有筆譯課、畢業也要寫英文論文,但當時主要還是在積累語言儲備。本科畢業,算是為追求上述水平打下了基礎,真正開竅是讀研的時候。

老師們說

北外高級翻譯學院一老師曾談到自己當年在新加坡剛畢業的時候,一家公司讓她做翻譯,那是她第一次真正靠翻譯賺錢,她的原話大體是:價錢很低,但是我很認真,就不多的一段,我研究了很長時間,排版也特別美觀,後來客戶非常滿意。(這位老師的譯文很好,而且她會把譯文作為一件作品,排版和封面都會做好。)

坐在下面的我們,當時一接單價格就是七八十的我們,不禁問:老師,那是什麼價格。

老師說:300。

我們驚呼:300,天價。(我們沒見過)

老師說:300,很低了。

英語學院MTI外聘的一位老師,翻譯水平很高(在課堂上給我們現場演示過,迅速、準確、得體、有文采;雖然不太會講課是真的,哈哈插一句,老師別怪我),一次被我們問:能靠做筆譯兼職生活么?

老師:肯定能啊,有什麼不能的。

我們:啊,那什麼價錢呀,能在北京買房么?(也是坦誠)

老師:千字300塊,一小時翻譯一千字,一天工作三小時,買房也沒問題吧。

我們:……

據我觀察,高校老師很少做翻譯。一些出版社要出書會找高校老師,但完成譯文的都是學生。我如果是老師,有那種水平,我也不去做,其實就按照我現在這很不怎麼樣的水平,我也不去做——千字80塊,還一次性結款沒版稅,跟我開玩笑呢您!!!!!!幾個大白眼砸死你。

一次去人民文學出版社聽講座。他們出了一本德國女作家的書,翻譯出來的小說打到投影儀上,說實話,我真看不懂(可能是文學修養不夠)。走的時候他們還送了幾本作品,國外著作譯過來的,回來後我努力看了,真是佶屈聱牙。不敢說什麼,只能說是自己智商捉急,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

又或者,難不成也是千字80塊的作品?

勤勤懇懇、咬文嚼字,把1000個英文詞兒譯成像模像樣的漢語,要花多少功夫,對客戶和讀者負責的譯者才有體會。而那些願意用80塊去做的人,我不認為他們願意花這樣的功夫,或許也沒有這樣的水平,除非是靠理想和情懷活著的人。我敬佩他們,但是寡人做不到。

不要做爛翻譯

我因為見到了八九十塊的翻譯長什麼樣,所以對自己很不怎麼樣的譯文稍微有點自信,覺得——我這翻譯總比這樣的值錢吧。

有一次李長栓老師在課上講學生作業,說到一個詞兒要如何考證、如何找資料、最後找到比較靠譜的譯法,然後對我們感嘆了一句:是不是覺得幹嘛費這功夫,反正一千字才給100塊。

我相信當時很多同學心中想的是:老師您還感嘆這呢,現在100塊已經算高了。

老師有時候會說,譯者要有自己的尊嚴,不要拿那麼少的錢去交不像樣的譯文。現在的翻譯價格已經被拉低到不行,有些譯者也有責任。

我就在那一刻起了一個誓,不到100的不做。

研究生期間有一些譯書的項目,千字60-80元,我概不參與。

當時在上學,如果是為了學習目的,不應該那麼計較金錢,但是也這麼堅持下來。現在成了社會人,更要計較金錢。

後來我心中對自己翻譯的估價也在提高,現在是英譯中140,中譯英160。最低底線。

嫌便宜就不要做,接了就給客戶做好。

以上只從譯者的角度談,還有很關鍵的兩個群體是用戶和翻譯公司。

用戶

用戶分兩種,一種是實用型文本用戶,譯文是為了一次性使用——宣傳材料、合同、文件等。

這一群用戶有給價較高的。最好是你能直接接觸到他們,一般通過圈內介紹或者人際網路。我遇見的加急稿件有500、普通稿件300的。如果中間經過了翻譯公司,再加急基本300封頂,普通稿件200封頂。

願意出這種價錢的客戶,如果不是不差錢,就是比較懂翻譯,能看得出質量好壞。最好的是那種還能審校了發回來讓你學習的。但你要是拿了錢但是譯文不像樣,也是丟飯碗的事兒。

到目前接過單價最高的翻譯,是研究生期間一個文化公司找到學院一老師,輾轉推薦給我和同班另一同學做,說價格另談。那是一個大型舞台劇的介紹冊以及少量字幕,共2000字,內容神乎其神。我們小心翼翼、各種討論,完成譯稿。在我的攛掇下要價1500,可能人家還覺得要少了(最愛的就是不差錢的用戶)。

這樣千字750元,在我到目前的翻譯實踐中是一個孤例。原因是客戶對這個文本很重視——是要給外國觀眾閱讀、放在舞台上的。為這點翻譯他們應該準備了很高的預算(對整台舞台劇來說這點花費微乎其微),並且找到了他們能找到的最靠譜的人來做——我們那位老師——雖然其實是我倆執筆,而且老師似乎也沒再做修改。

還有一種客戶會以160元左右的價格把東西給翻譯公司,這意味著到了譯者手裡六七十塊錢。回來的譯文,believe me,很少有像樣的。但是這種交易一直長期存在,原因大體是:客戶不太有能力判斷譯文好壞,或者覺得,只要都是英文單詞就行,不管讀者看不看得懂,反正我的工作是完成了。

這就是那群敢吃並且要吃15塊一斤的醬牛肉的用戶,讓那些沒有責任心或者沒有水平的「譯者」去伺候他們。

另一種用戶就是上面提到的出版社,與第一種用戶不同,他們賣的就是文字,譯文是其產品本身。但是他們只給80元,不得不說匪夷所思。

這價錢請人做翻譯,譯本看不懂、賣不出去,出版方請問你們圖什麼?

關於翻譯公司

有一些譯者討厭翻譯公司,覺得他們剝削譯者。我肯定不這麼認為,人家連接了上下游、匯總了需求和資源,對用戶和譯者都提供了服務,自然應獲得回報。而且與翻譯公司合作,你只需要向他們負責,譯文達到了試譯的水平就算交差,如果用戶又找事兒,翻譯公司負責。

這裡想說如何找到靠譜的翻譯公司。

先問價格,低於一百的,直接pass。

有的會說:「先做試譯,我們要看你的水平給價格。」

那咱就試譯,完成之後,對方會說:「嗯,還不錯,但是有些表達不地道,我們只能判為B級。」

這時你心中就可以基本有數——他們要找的是沒有責任心或者沒有水平的譯者,因為他們自己的水平是只會用「不地道」來說你的譯文不好(別的也不懂,也不知道說啥)

如果不信,一定要問他們:「那B級是多少錢?」

「68」(肯定跟這差不多)

「那A級呢?」

「78」(肯定跟這差不多)

「我的譯文哪裡不地道,你們有沒有參考譯文讓我學習下?」

對方或者不回復,或者說他們要保密,或者給你一個譯文——你會發現跟你的差不多或者還不如你的。

你再追問,對方不會說話。

不要被這種翻譯公司忽悠。他們是提供15塊一斤的醬牛肉給勇敢用戶的那種

而如果找到一家翻譯公司,他的項目經理能指出你理解錯誤的地方並且說服你,或者真的能給出更好的譯法並且讓你心服,這是一家好的翻譯公司。他們對翻譯質量有概念,而且會給你的譯文所值得的價格。

而你要是想提高,也要找這樣的翻譯公司。

羅輯思維第119期中,羅胖說:

不關注他人利益,你的巨大的事業裡面沒有他人利益的共榮空間的時候,你這個事業本身是很難持續的。理想主義有的時候會墮落為一種剝奪他人利益的借口。給大家舉一個我現實當中的例子。《羅輯思維》現在在賣書,也在做書。有一次我跟一個出版界的朋友在聊這個事兒,我說:「很多外國翻譯過來的作品,書本身很精彩,可是那個翻譯實在是太爛了。你們為什麼不多出一點翻譯費呢?」你知道現在翻譯英文著作的翻譯費通常的標準是多少么,1000字80塊錢。就這麼個水準,你怎麼可能雇得到漂亮的翻譯呢?可是你知道那個出版人怎麼回答我的,說:「他們做的是學問,他們為的是理想,他們不圖金錢的。」我當時隔著桌子,我就差點呸(puiiiii)出來了。憑什麼人家為了理想,就可以不圖金錢呢?你拿理想去忽悠別人,然後自己掙錢,你不覺得這是一種最卑劣的理想主義者么?

能讓翻譯行業有序起來的、能讓這個世界變得真誠的,是工匠精神,還有銅臭氣,不是理想、不是情懷。

所以,譯者,如果你對自己譯文的質量有信心,請維護它的價格,不要自毀飯碗。告訴他們:Cut the crap. Let』s talk money.


謝邀!

譯者、中間商和客戶都有責任。譯者的責任大家說了不少了。中間商和客戶的責任在於:不懂裝懂。


最根本的原因是翻譯質量,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的。甚至所有的翻譯從業人員裡面,包括譯員本身,也只有少數人能夠看得出來。

本話題裡面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Tua 專八英語優秀,已經是鳳毛麟角了。但是你看他(她)的回答裡面:」Cut off the crap「 , off 就是多餘的。這個還是特別常用的短語了,再想想別的情況就知道翻譯不易了。

要看英譯漢的質量,至少英語理解水平要到位。而看漢譯英的質量,英語水平至少要有優秀的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水平。全民都在學英語,問題是真正懂的又有幾何?我親耳聽到一些四級過不了的人點評翻譯優劣;被做質檢的翻譯把好的翻譯改成差的甚至錯的:想想就很滑稽的事。

既然客戶看不出來翻譯質量好壞,也不知其中艱辛,自然就只能拼價格了

再一個就是學英語的人太多。而且很多不是專職翻譯,做做義工,他自己感覺無所謂。不要錢都行。國內出版社80塊錢,簡直無恥了。問題是還有無數人搶著做。可以署名啊。

其實翻譯難,懂的人少,市場又亂,價格還低,所以呢,還是散了吧。

另外,Tuatua的 帖子是不是嘩眾取寵了?牛逼也吹得太大了!」老師:千字300塊,一小時翻譯一千字,一天工作三小時,買房也沒問題吧。 「 誰能做到一小時一千字?

我翻譯過一兩百個小時的中英英中視頻節目,主要是央視等電視台的。聽力也是母語水平。我做43分鐘的視頻節目,也要從清早到夜晚才能完成。字數,因為不算標點,也就七千不到的樣子。翻譯一本漢英書籍時,承蒙南京大學英語系的李教授誇獎,」眾多譯者中,你是最出色的譯者之一。英文素養超過許多大學英語老師和博士生。「說這些,是想說明我還是懂英語的,而且深知翻譯之不易。

怎麼在你這個老師眼裡翻譯就這麼簡單呢?

不知道你說的這位老師是誰,希望能公布大名,我天天給他上香。否則,做翻譯的,還是踏實些的好。就像思果先生說的一樣:翻譯是個良心活


我也是被嚇得跌了眼鏡,這樣的低報價,還真存在。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的筆譯。200漢字/57元。當即給我寶貝發了個紅包。

看來我還太嫩,沒接觸到這麼黑的譯社。

還「每千漢字」?

這種35-40翻譯出來的東西,我自己都不敢看。

譯者:

保持好自己的姿態,認真鑽研,再差,也可以去新東方混混!

還是有句cnm想說!等我自己開一個翻譯工作室,絕對保證譯者的權利!等著!

7.


翻譯市場,「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很嚴重。如果需要市場規範,我認為需要:

一、每個譯者都能將翻譯作為一件很嚴謹且有尊嚴的事,絕不接受低於市場價格,並且保證翻譯質量;

二、市場逐漸形成對翻譯的認知,避免外界認為「做翻譯很輕鬆,譯員和機器一樣很快產出譯文」。其實翻譯,尤其是非文學翻譯,需要找大量的平行文本、保證術語正確、譯文整體一致性和專業性,絕不是那麼簡單。尤其是比較有行業深度的文章,譯員需要了解行業的背景知識,才能翻譯。

但現實往往是:低廉的翻譯價格泛濫,擠壓價高質好的翻譯生存空間。市場上翻譯價格參差不齊,有翻譯需求的人對於翻譯理解很淺顯,不願意花很多錢在翻譯上,而且不知如何評估譯文質量。

想起來:前段時間有個朋友找德語翻譯,我問了一圈,找到一個在中國的讀書的西班牙人,他從小在德國長大,所以德語能力還不錯,另外,他在國外也做翻譯。

我跟他商量價格的過程中,他是絕不會讓步,他告訴我他一般翻譯的價格(0.15歐元約等於1.14rmb),並且他會估算一個他認為合理的時間,如果需要提前要,則需要加錢。怎麼說呢,就是『很有原則』地議價——低於某個價格我不接,這是的原則;如果達成一致,我一定會做好,這也是我的原則。

另外,他還表示在中國看到很多disgraceful的翻譯,╮(╯▽╰)╭


說一下剛剛腦子裡形成的一個疑慮。引申一下這個題目:筆譯價格低廉、質量粗糙,會怎樣摧毀中國的英語教育?(或者:會怎樣推動創建一種叫做Chinglish的新語言?)

最近閑時重操舊業,做筆譯多了一點,經常性地需要在網上扒辭彙、語彙,一開始還會笑,漸漸地開始笑不出來了。

上網想吐槽一下「金山詞霸」,發現有人說「免費的你能指望它什麼?」好吧,閉嘴。

都知道金山詞霸是依託網路搜索詞義和例句的,然後你會發現,它搜來的那些現成的例句,充滿了各種奇葩翻譯。我根本不用舉例子,因為你隨手可以試得到。要想回答知乎上「有哪些奇葩翻譯可以讓你笑出聲來?」 嗯,不用費神去找,隨便往金山詞霸里輸一個詞,翻翻下面給出的網路例句,就有了。百度,有道,詞都,。。。。。都是差不多的效果。

好吧,幸運的是,我學英語多年,基本的辯識能力已經具備。作為科學上網分子,現在要習得一個字、詞的準確譯法,往往要利用GOOGLE和國外的在線字典反證、推導,讀國外網站找老外寫的文章閱讀,驗證,有時要研究半天,才敢確認。總之我不再輕易信任國內網站給出的英文,即使是權威的網站,英語文章也是bug不少的(當然這並非是說我水平比它們高,我沒這麼牛)。

久而久之,不免細思極恐。仍以金山詞霸為例:

1. 這些翻譯句子,大多是來自於現成網頁的,亦即都是公布出來的成品,出自國內大小「翻譯」之手;未見得全是機翻,它亦不告訴你哪些是機翻。(例句啊!它們是例句啊!例句不都是用來幫助學習的嗎?可是你學的是什麼?)

2. 我自認已具備辯識能力。然而大量的初學者呢?字典告訴我,「抵扣」可以翻譯成「touch buckle」,老師你竟然說我錯了?

3. 絕大多數不科學上網的同學呢?大家就在牆內這些有限的資源里轉來轉去,不明就裡,渾然不知自己學的英語是不是英語。。。

於是,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關在牆內,釀造出了極有中國特色的一套英語體系。。。Desire ask wine home where? Mu child far fingers Apricot Cun.


看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讚歎一句:翻譯本來是一件很講究語言藝術的事情,講究美感,現在對於一個我(英語專業)的人來說,卻是個體力活兒了。有時候也變成了我對公司的附加值。

有時候想想大學學英語挺雞肋的。

費了老大的勁兒考來的專八證書,只是證明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周圍的人會尊重我在英語上的專業性,但是並不苛求:翻譯出來語句通順能看懂就行。

所以在我看來,是大眾對英語翻譯的標準降低導致市場亂象。

以及,相比於譯者有沒有責任這個問題,我更想知道的是怎麼定義「譯者」?「會」翻譯的人都叫譯者嗎?


可能市場的責任更大


看看滿大街的官方標識中的英譯文,笑話百出,錯得離譜,為什麼它就能大行其道?說明大家一是不懂,二是不重視,以為簡單幾個詞、幾句話,就是查字典也能翻了,隨便找個學過英語的人就可以了,而中國學生哪個沒學過英語,誰不能做?出了錯也沒什麼責任,不過就是鬧個笑話,何況不沒幾個人能看出錯來。整個翻譯市場現在就是這樣,不懂、不重視,且法定資質要求,人人都可以當翻譯,自然就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物以稀為貴,不稀自然不貴。雖說真正的好翻譯鳳毛麟角,但誰在乎譯文質量?!翻得差,客戶未必看的出來;翻得好,客戶也不一定有能力欣賞,除非客戶本人就是一個精通中、英文的人。


在翻譯市場中,確實存在很多能力不行和服務也不行的譯員,所以很多追求低價的翻譯公司或客戶也是喜歡找這樣的人,以致最好的翻譯質量也沒什麼保證。還是比較同意以上同行所說的「能讓翻譯行業有序起來的、能讓這個世界變得真誠的,是工匠精神,還有銅臭氣,不是理想、不是情懷。」作為翻譯,能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圍繞客戶的稿件精雕細琢,保證出品質量,成為一個優秀的翻譯官或翻譯達人是可以的。


推薦閱讀:

UC Berkeley 的口號「Go Bears」如何翻譯比較合適?
「幾何」是音譯嗎?
遊戲、電影的漢化、翻譯中使用「接地氣」的當下流行語可取嗎?
如何評價《親愛的翻譯官》中程家陽對喬菲實施的的關於走樓梯跟讀的法語訓練方式?

TAG:英語翻譯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