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一款特別有名的香水?

買了很多款香水都是國外的大牌,中國為什麼沒有有代表性的香水,


先說結論:上世紀中國歷經動蕩,中國香文化遭到滅頂之災,其中也包括香水。對,香水曾經流行於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人用香的歷史和文化非常深遠。我們的歷史中,不只有線香,香丸,香膏,香粉。

其實自宋代起,中國就開始流行從阿拉伯世界傳入的玫瑰香水,茉莉香水。甚至當時中國人還自己因地制宜,進一步研發了本土化的『百花香水』和桂花香水——時稱花露。這些都曾一度風靡,當時古人將其用於合香,熏衣,甚至美妝。

但是明清以後,香水卻消失了。因為清帝國覆滅以後中國經歷了很長的動蕩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又開展了慘烈的文化毀滅運動,所以很多文化傳承無能維繫,比如宋代四雅『香茶花畫』,現在依然是靜默狀態,其中香學看起來最無用,耗資又甚費,所以也就最無人問津。

整個香文化在今天的中國都是幾乎無人問津的狀態,以至於大家全然不知歷史裡曾經發生過什麼。

如今中國沒有自己的香水,根本原因是我們切斷了自己和傳統香文化的聯繫,連根基深厚的線香、香丸都幾乎沒有人在用了,更何談當年從遙遠阿拉伯世界舶來的香水呢?

如今我們說起香水,就以為它純粹是現代歐洲文化的產物,但怎知中華民族曾和其他文明共創過多麼偉大的香文化呢?

正是因為今天我們喪失了文化根基,即使中國大陸經濟騰飛,香學仍然未見起色,用香水的人甚至還嘗嘗遭到取笑:「你是因為有狐臭嗎?」

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沒有鑒賞者,就不存在藝術品。中國造出自己的著名香水之日,必是曾經的本土香水文化復甦之日,那一天也必是中國香學復甦之日。

???

另外我要補充一點,香精的使用最早起源於古埃及人和古希臘人,並由古羅馬繼承。古阿拉伯人在公元九世紀左右改進了蒸餾技術,為現代香水打下基礎,也就是這時香水傳入宋代中國。

同時,現代歐洲的香水文化其實曾經中斷了千年有餘。以當時的基督教為首,中世紀之黑暗文明反對私人使用香水,只支持在宗教儀式上使用焚香。而且當時歐洲社會文明並不開化。因為誤解黑死病的成因,眾人並不洗澡,後則使用香料來遮掩體味,慢慢才發現香水似乎有抗病療效,故王公貴族又重新用起香水。

直到公元十五世紀,歐洲人才開始重新規模發展香水業。不過注意,這時的歐洲人已沒有洗澡問題,現代香水的用途絕不是遮臭。

直到1882年,第一支歐洲現代香水才終於誕生。只是,當時清帝國也走到了覆滅的邊緣。清帝國長久的閉鎖,阻絕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碰撞,當然也鎖死了中國香水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最後,隨著帝國倒塌,中國香學與香水,成了歷史長河的一縷煙雲。今天還有多少中國人知道先祖對香與香水的無限熱忱?

* * *

再次補充。很多朋友的回答提到了體味問題,但其實看了我上述的內容,應該就不難明白,「香」的起源和人類體味無關,現代香水的出現、發展、流行也跟體味無關。

在古埃及和古希臘,香料、香精最早是運用於宗教,人類將香獻給神明,以表達對神明的崇敬。在中國,香文化最早則是和美學相聯繫。直到漢代,佛教傳入,同時帶來了沉香和檀香,中國就也有了「焚香祭天」的宗教活動。

縱觀古代人類歷史,古代中國人是全世界最懂得用香的民族。不論是香材種類的繁多,還是香料搭配、方法運用的複雜,中國人的水平都首屈一指,這之中體現的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兼收並蓄、海納百川。正是對全世界各地各種香料和方法的組合運用,中國香學才發展到了曾經的高度。

另再糾正一下有人在其他答案提到的『歐洲普及香水較早』。這是錯誤的。不託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香水都是閑事雅事,不是生活必需品,是富有餘力者的玩賞。歐洲香水一直是西方貴族專利,直到1882年現代香水誕生,它才慢慢過渡到普通人和中層。大概1950年代以後,奢侈品牌和時尚品牌大規模涉足香水業,加之全球化到來,香水才真正進入了『平民紀元』。

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回答里對歷史事實不明就裡,甚至以體味為由,對現代香水「污名化」,實感痛心。清帝國何以亡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所致。今人當以史為鑒,否則中國香學亦永遠不會復甦,更不復擁有我們自己的香水。


為什麼每次香水話題下都有人刷六神?機靈抖多了就不是機靈了,拾人牙慧很有趣嗎?

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歡迎指正。

因為中國沒有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化妝品公司。上海家化等天朝公司推出的各大產品線,如美加凈,玉澤都被國人貼上了低端,平價的標籤。

而香水在中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資產階級享受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國品牌和香水兩者形象在很多人心中是並不能相匹配的。

所以在有一定的錢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自己聽說過的,或者身邊的人認為口碑不錯的香水。其中不只包括一些常見的商業品牌的產品,也包括專業香水品牌。而國牌在這兩個領域都沒有優勢。

以香奈兒,迪奧,愛馬仕等為代表的商業品牌,因為品牌歷史悠久,口耳相傳,在國人之中知名度很高,所以,用起來也會有一種安心的感覺,「這麼大的牌的香水用總不會錯」 。而且它們的品牌推廣的程度確實是國牌不能比的。

對於一些進階玩家,他們可能會選擇一些一瓶動輒四位數的沙龍香,而中國的沙龍香領域比較空白,一些沙龍玩家會更傾向一些來自於歐洲的歷史悠久的沙龍香品牌。


六神笑而不語。


謝邀。

家裡曾有一位長輩,上世紀20年代出生,去世的時候84。

這位爺爺經歷了80多年的風風雨雨,家裡是敗落的地主,到他那一代,錢已經被他的爺爺輸得差不多了,但民國時家裡仍舊送他去上了私塾。

後來新中國成立了,再後來有了供銷社,這位爺爺在老家管理著供銷社。

在那個年代,在供銷社工作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你可以拿到別人吃不到的東西,用老人的兒子的話說,小時候他去學校讀書,是寄宿制,他爸(那位爺爺)半個月就給他一罐豬頭肉,他帶到宿舍後,還沒半天就被兄弟們搶光了,一點豬油都不剩。(老人的兒子出生在60年代)

老人一直有個習慣,噴花露水,可能這也是在供銷社工作的福利吧。總之他養成了習慣,不論春夏秋冬,都往自己頭髮上噴花露水。每每遇到這位爺爺,都是一股淡淡的花露水味,很奇怪,但一般上了年紀的長輩都覺得很好聞。

回到問題。那幾十年,工業體系沒建好,經濟跟不上,產糧畜牧造假數據,動不動就來大運動,肚子都填不飽,能用個花露水不錯了。


大概是因為我還沒有開始調香水

………………………………………………

2017.2.20更新:

有些人說,外國人體味重,所以需要用香水遮臭。

這分明沒有搞清楚人類用香的歷史!

人們用香經過了固體香料到液體香料從單一香料到調香的轉變,如今已經好幾千年。

早在春秋戰國,固體香料已經運用到焚香、沐浴、調味、佩戴等各個領域,難道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用香是因為體味重??古人沐浴焚香的目的是遮蓋祛除體味嗎?我怎麼看到書上是遇到大事才沐浴焚香的呢?

這番論斷就好像外國人用計算機是因為他們口算能力不強一樣可笑。

時代在發展,當高度酒精出現,蒸餾技術和早期萃取日趨成熟而後人工合成的誕生,才預告人類進入了液體香料的高級階段。這是技術的發展也是藝術的升華。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的近代香料行業起步晚,

經過上個世紀葉氏和汪氏等第一代前輩的努力,逐漸發展起近代香料工業;近代新中國的發展經歷過挫折,後輩不斷努力發展壯大直到今天。

雖然中國人勤奮努力,但是至今仍跟世界先進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欣賞香氣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就和品茶一樣,品茶人選擇上好的茶葉,觀其形,聞其香,品其味。喜愛香氣的人選擇喜歡的香水,噴在身上,本身就是美學的延伸並且獲得了身心的愉悅,這是好事!既然是好事,為什麼要酸溜溜的說出「蠻夷體臭故用香遮耳」的話?

想想吧,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逃出北京城才幾年啊,忘啦?!

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還在那躺著天天盯著你們吶!

好的東西我們要接納吸取,調香水是很難,我們的香料的品質經常不如外國。但是這一切需要時間需要學習需要研究需要走心的思考。

由於國內香精香料集中在食品和日用工業(事實上香水業的規模也無法和這兩個行業相比),能夠出口的香水以花露水為主,所以大批調香師是食用或者日用調香師,而不是專做香水的調香師。

所以,行業小,技術不足,進口為主,國人對國產品牌的不買賬等等因素也把調香師或者香精香料投資商趕到食用或者日用工業。

近年來,電商平台出現了一些自調香水,據我所知,這些店鋪其實不具有自主研發能力,那怎麼辦,只能從香精香料公司購買調好的一定香型「香基」進行復配。

這些朋友,或許不了解,這些日用或者食用香基,是「用」大於「味」的。比如食用的香蕉香基,有的是耐高溫的,有的是用在飲料合適的,比如日用的玫瑰香基,有的是適合用在洗護用品(弱鹼環境),有的適合用在潔廁用品(酸性),有的用在化妝品里。

由於每個行業的要求不一樣,每個企業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這些香基就有可能用在烘焙蛋糕里合適但是用在飲料里就是災難,同樣的,也很難用在香水裡。

如果不懂這些,買了不適合香水的香基,一頓調配,這樣的香水,既缺少靈魂,也缺少身段。除了有可能留香長很複雜,並不能打動人心。

我不承認這些是中國的香水!

真正愛香,去努力學習調香,去認真思考,將自己的感情真實表達出來,打動更多中國人,我想,這就是中國人的香水。


中國古代也有香文化,但貌似焚香比較多~「紅袖添香」這一動作,據說就是一種焚香的禮儀~有專門講這方面的書,可以看看~我買過這書但沒看過……然後到了現代,在共產主義精神的感召下,大家普遍過得比較艱苦樸素(cao),所以焚香文化沒有得到發揚~~


其實隨身香物很多,香囊,艾草結,謝馥春做的鴨蛋粉(他們家有一種當粉撲用的,一種當固體香水用的)但是中國古人並不需要西方人那樣的香水,原因還是體味不大,並且中國人對於香味的技能點幾乎都點在了吃方面啦。

以上


香水這種商品跟鐘錶一樣,都是幾百年工藝推廣營銷形成的奢侈品類產品,賣香水並不僅僅是賣香水,還有香水背後的一整套營銷文化。

我大學的法語老師曾說過,他到法國香水製造廠買香水,直接拿塑料壺裝,非常便宜,按升賣給他。這些香水包裝好以後拿到巴黎去賣,價格就翻倍,而且是數十倍。

歐洲的香水文化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自幾百年前貴婦們遮掩體味,就開始製造香水。天長日久,就形成B格很高的香水文化。

而中國人,或者說大部分東亞裔人種,由於飲食結構和清潔習慣,基本上沒啥體味,所以壓根不需要香水,自然也不會形成香水文化。


外國人人種其後原因,會散發濃重的體味,這就需要用香水來掩蓋。所以很早就有香水,而且是非常普遍的日用品。

反觀我朝,首先人種優勢就是體味小,出汗也不算多,相比其他國家,古代人多洗洗澡而不只是單純掩蓋。香水在我朝也並不是人手一瓶的日用品。

以上


百雀羚


以前把蒸餾得到的香水叫花露。

宋朝的時候就有本土香水製造業了

畢竟我國妹子的化妝歷史也悠久怎麼可能少了香水!

但是我們的化妝品為什麼不能像西方一樣也有幾個歷史悠久的本土品牌?

個人認為,因為商品經濟很晚才開始發展。大家的品牌意識也不夠強烈。論企業,成長期比西方相對來說要短。

(此處較原答案有刪減,因為答主沒有得到確切資料說明宋元明時期的花露需求量有多大,但有些資料說宋時對花露需求較為廣泛。如若找到具體資料答主再補充)

總體來說,歷史洪流一來,先倒下的是小鋪子小作坊,再是一些堅強的企業。很多企業都死在了戰爭期間。雖然戰爭也能培養很多企業。

然後可能還有一部分活下來的,或者後生優秀的品牌,死在了資本手裡。

而西方積累資本,成立企業,上營銷手段,開闢市場。逐漸成熟,戰略管理,成為大頭,繼續修鍊,不斷創新迎合市場。大頭們,各種吞併收購一體化提高進入市場壁壘。然後國內品牌更難開闢市場。

不過本土化妝品加油!先從質量開始做起吧

後面好像跑題了…

對古代香水歷史有興趣的可以看《花露的中國情緣

裡面說薔薇露的時候提到了一首宋詞,覺得很美,分享一下~

不雨不晴秋氣味。酒病秋懷,不做醒忪地。初換夾衣圍翠被。薔薇水潤衙香膩。(毛滂 蝶戀花·欹枕)


中國沒有著名的香水品牌,主要是歷史原因吧,吃菜事魔者 的回答說得很好了

再就是 我還沒畢業哈哈哈。。

--------插播一點香水歷史的筆記-------

西方用香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和羅馬,香料有防腐的作用,

身份的象徵(黃金,沒藥,乳香,聖經中東方博士帶給耶穌的禮物),金字塔頂端的人才用得起

焚香也被視為和神靈溝通的方式

Paf—fume = Through smoke 香水這個詞就是這麼來從羅馬的

中世紀,蒸餾技術出現,黑死病流行的時候,醋和香水被當做護身符使用,詳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ur_thieves_vinegar

那個時候,藥劑師和香水師是混在一起的

緊接著,水被認為是傳播疾病的媒介,歐洲的男女混洗的大澡堂關掉了。

貴族有錢人就噴(喝)古龍水,比如拿破崙,

法國人不洗澡噴香水在那個時候是真的,哈哈。

工業革命之後,現代香水行業才出現,著名的Guerlain也是在那個時間點建立的


謝邀。多和其他人種接觸就知道了。只有oriental有自然體香。其他人種不論多美,自然體味基本都是臭酸的


隆力奇花露水。


瀉藥~

應該主要還是因為以前都是用的香粉。其實現在江南也有作坊在做。胭脂啊 粉啊都有香味兒。估計就沒慾望再整香水兒了吧。

再之後我們國家就強大了,就再出不來自己的東西了~~

基本就是這樣。


沒人邀,自來答。

問題標題是「為什麼中國沒有一款特別有名的香水」,然後又問了「中國為什麼沒有有代表性的香水」,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這其中牽涉很多方面,鄙人逐一展開:

1.「特別有名」——想要名氣大,必然要受眾面廣

一款商品,只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了,銷路才能拓寬,名氣才能一傳十十傳百。這就和「要想富,先修路」是一樣的道理。可是,在中國使用香水的人群相對很少,男性中比率更低,甚至有「用香水的人都是娘炮/掩蓋狐臭」這樣惡意的偏見。這樣的言論進一步降低了非香水愛好者的普通人去了解香水的幾率。

2.「代表性」——不做下里巴人,陽春白雪行不行

既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條路走不通,那麼乾脆換一個方向,走高端定製、調出新意的「高逼格」路線,可不可行呢?鄙人自己就知道幾家極有品味的國產小眾香(詳見另一個回答:中國有好的香水嗎?為何中國香水的步伐邁不開? - 湯川睿的回答 - 知乎)。高素質、高逼格,一來調香師的個人品味有極高的要求,二是製作原料成本極其昂貴。本來就是小本生意,定價一高,更多人會傾向於選擇歐美大牌沙龍香,因為網上可以查到的資料多、聞過的人也相對多,自己盲買時候不喜歡的幾率就會減少。以高昂的價格去買一款名不見經傳的國產香水,加上長期對國產香水質量的偏見,極少數人會為這一點情懷買單。賣不出去的東西,調香師自然也就不生不調了。還沒發展起來的國產沙龍香,就這樣死在了搖籃里。

3.依然是「代表性」——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鼻子

「代表」一詞,非常困難。我大中華上上下下這麼多人,也不能一個人把所有事情欽定了,還要開個代表大會一起討論一下,對不對。更別提這上下五千年,歷史波濤滾滾,中華元素實在太多。一瓶香水,就想大一統,就想調出中國魂,那得是什麼樣的人才調的出來?不僅要五感敏銳、學富五車,還要不追名利、苦心試驗,還沒有人給你半毛錢,這比潛心搞科學研究還要苦上一百倍啊!香水本就是極其主觀的愛好,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鼻子,怎麼能讓所有人一聞這香水就覺得是中國味兒,難度實在有點高了。要是我說,中國味兒應該是糖醋排骨的香味兒啊(笑)。

4.「香水」——舶來品的稀罕貨命運

現在我們能購買到的香水,全部都是舶來品。史書上記載的「花露」,是用水蒸餾新鮮花瓣而來,與現在調配香水的原理完全不同。更別提乾花、香囊,那都是蒸發掉鮮花的水分得到的。包括現在國產的香水,也是依靠舶來配方調配的。為什麼英國人總喜歡喝茶?因為英國種不出茶葉,喝點斯里蘭卡紅茶會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帝國遺孤。這裡也是同樣的道理,香水的舶來品身份幾乎註定它是個稀罕玩意兒的命運。更別提香水或多或少是個化學相關的玩意,以舶來時期我國的科技水準,連抵抗外敵都不能,哪還有心思把化工力量放在研究這樣奢侈愛好品上呢。

作為一個香水愛好者,也是一個化學專業的學習者,去年我在實驗室嘗試用新鮮橙皮製作橙子香油。且不說步驟複雜,製作起來十分緩慢,水面上一個油膜就足夠做四個小時之久。所以市面上低價的精油(如橙子精油)都是與其他油調和的,絕不可能是百分百(橙子)精油,因為成本實在實在太高。因此有幸結識幾位調香師以後,非常佩服他們那種「只是喜愛,不問前途」的精神,叫我一介俗人五體投地。


主要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噴香水的習慣,香水市場比較小。(相較於歐美諸國男女老少都噴香水來說,我國香水覆蓋面很窄,有噴香水習慣的人主要是有特殊要求和生活品質較高的人群。)

還有就是我國香水愛好者對「香」的審美不太一樣

,歐美國家大多將香水分為商業香和沙龍香兩種。我國大多數香水愛好者也都按照這個分類區分,而且很多都對歐美的一些百年老店有信仰,比如嬌蘭、香奈兒、范思哲、愛馬仕等。這些奢侈品牌的香水很會營銷,而且香水本身的素質過硬,很快佔領了中國的市場。中國本土香水企業自民國時期積澱的技術,自新中國成立後本就沒有大的發展,和歐美的香水大牌一比自然潰不成軍,很多本土香水公司都關了。

講真,中國本土的有些高端香水真的很棒,我奶奶以前有一瓶很舊的香水,是解放前生產的,味道是中國蘭花,用完好多年了,一直捨不得扔,現在只剩一個瓶子了,但是偶爾開開蓋子洗洗去聞,還能聞到一股深林幽蘭的氣息,似有似無真的好好聞。

還有現在中國很多私人調香工作室也在堅持研究我們自己的香水,無論是改造還是仿造古方,他們在努力,相信終有一日,會有那麼一款甚至很多款「中國香水」揚名海內外的!


謝邀。

因為古代中國官紳和家眷常洗澡,身上不臭,而販夫走卒們用不起,所以香水業沒發展起來。


來強答一發。

主要是想說說香水的來歷。

聽說,當年法國的路易十四,長得那是英俊瀟洒,帥得不行,自己對自己也非常滿意(自戀),好歌舞,自稱「太陽王」,最喜歡扮演太陽神的角色。他基本上是引領了當時法國的時尚風,身邊的王公大臣爭相效仿,然後是其他貴族。

他開創的時尚風都有什麼呢?

首先是那種滿是蕾絲邊、燈籠袖的服裝風格,而且還凈是鮮艷的顏色,比如粉紅。。

然後是假髮,據說要演太陽神,頭髮就要美,但是每天伺候著太麻煩,而且要等它長那麼長風險也大,一是就假髮了。好了,從王公大臣開始效仿,時至今日還有(參見港劇里的法庭場景),是古典、高貴的象徵。

還有就是高跟鞋,據說要演太陽神,身材要魁梧,但是這位太陽王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於是就設計了腳跟很高的鞋來補足(內增高既視感),好了,從王公大臣開始效仿,時至今日還有,只是已經演變成了女士專用。

然而,這哥們兒有個習慣,就是不喜歡洗澡,他認為洗澡對身體有害。據說,他一輩子一共就洗了有數幾次(三次還是四次來的?記不清了)。於是問題來了,常年不洗澡,這氣味得多麼酸爽啊!沒關係,太陽王有辦法,研發一種液體,從花啦草啦之類的裡面提取的,香氣濃郁,往身上一抹,香噴噴,遮住了酸爽爽,這就偶也了。好了,從王公大臣開始效仿,時至今日還有,某些傳承悠久的品牌還是古典、高貴的象徵。為什麼高貴呢?人家起源就是皇家御用,王公專供。

好了,咱們古時候的王公又怎樣呢?太遠的如商紂咱不說,起碼盛唐時候的楊貴妃,專享澡堂子,王公大臣也是紛紛效仿,沒有大澡堂子,至少家裡大澡盆是沒問題的。到明朝時期,中國平民的衛生條件也是很高的,咱們的衛生系統、排水系統碾壓英法(就說廁所,直到抽水馬桶發明,才讓他們得以大力發展衛生系統,那之前的泰晤士河基本上就是。。。看看現在的恆河岸好了)。所以呢,咱「身上洗得乾乾淨淨,帶個香囊,屋裡燃個檀香,(女人)臉上抹胭脂「,這才是流行於上層社會的風尚。咱一沾著什麼大事,為表虔誠,無不是」齋戒沐浴焚香更衣「,洗澡換衣服是必須的,甚至連腸胃都要打掃打掃,去去油腥。

亂侃一番,倒不是想突出什麼優越感,只是想說不同的發展歷史誕生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品牌這很正常。西方有名的東西為什麼我們沒有,只是沒那麼發展而已。同樣的,也有我們很有名的東西西方就沒發展起來。


白種人體味比較重,需要香水來掩蓋。

黃種人普遍沒有體味,香水主要是提升氣質。

相比之下,對香水的重視程度,市場規模以及發展都比西方要落後。

中國古代對於人體清新劑也是有涉獵的,也就是花露水。(嚴格說,或許六神算是我國最大的品牌了吧...)花露水早在唐朝就已經作為使用廣泛的人體、衣物清新劑使用了。

《雲仙雜記·大雅之文》載:「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熏玉蕤香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顯德五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雲得自西域,以灑衣,衣敝而香不滅。」


推薦閱讀:

五四運動的精神現如今還適用嗎?
如何看待陳道明批評《傳承者》欄目的青年評委們只有知識沒有傳統文化常識?
泛娛樂產業是否有可能與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相結合?
目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浪潮能給中國建築設計帶來哪些改變?
儒家的內涵中怎麼沒有斬妖除魔這樣的故事?

TAG:香水 | 女性 | 傳統文化 | 中國 | 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