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平安入主汽車之家,CEO秦致被迫辭職?


複製下下午雪球網獨家發布的李想關於整個事情的回應。個人感覺李想敞亮、大氣、坦蕩,說的非常清楚,喜歡。

$汽車之家(ATHM)$ 新CEO的信息已經公布了,按照披露規範我也可以說了,免得大家和媒體都猜來猜去的。我作為創始人和董事(我2015年6月30日離開汽車之家的管理團隊,繼續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見證了整個過程,我只描述我眼中的真相。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汽車之家以及任何利益相關方。

三個主要段落,分別是:股份競購、換管理層、我的心態。

【股份競購】

大的層面上講,秦致的本質並非是小股東或管理團隊阻礙大股東進入,而是競購澳電股份失敗,這和萬科還是有所不同的。澳洲電訊去年就有了賣出多數股權的想法,這部分股權也有幾個目標買家,平安是其中一家,潛在買家早期也都和管理團隊有接觸。去年的股價還是偏高,秦致代表的管理團隊也沒有購買的意向,因為確實很難拿出這麼多錢。隨著中概股整體走弱,澳電賣股的價格也在下降,加上有了一個回歸A股的通道,況且汽車之家確實是一個優質的資產,股價也不貴,籌劃這筆錢也變得有可能。

所以秦致搞定了幾個大牌資本,支持秦致,參與購買和私有化的競標。這幾個大牌資本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信息上也有披露,絕對不會在公開市場上拿這個當兒戲。

但是,時間點上來看,多少有點晚了,澳電的一個完整財年是到6月30日,所以澳電非常有動力在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和交割,從澳電的角度來看,平安確實會是一個時間上更穩定的選擇,雖然不是一個出價更好的選擇。就和2008年6月29日澳電戰略投資汽車之家一個道理,這個時間點很重要。

中間發生的各種事宜,也都是和競購相關的。但是,競購失敗了。

【換管理層】

秦致決定競購的時候,我問過他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競購失敗了你認為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他說:我走人。我認為秦致的職業操守沒有任何問題,很早也明白了自己選擇可能會出現的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以及代價。

更換澳電董事成員的臨時董事會上,一切都很順利,澳電的五個董事席位更換為平安派駐的董事,包括更換CEO和CFO(CEO和CFO需要董事會批准,更換其餘的高管CEO可以決定)。無論是作為董事、股東、還是管理者、創始人(這裡額外補充一下,秦致是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家三個創始人之一,李想、樊錚、秦致,因為汽車之家的企業文化是秦致來了以後建立的,這個相當重要,在此之前汽車之家只有基本的產品和用戶運營,還有特別離譜的拼勁),秦致在董事會上都表現的非常職業,也針對交接工作和新CEO陸敏有非常深入的溝通。

至於是說被幹掉還是主動辭職,這個已經不重要了。

我也理解平安的選擇,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平安成為任何一個公司的大股東以後,幾乎第一件事情都是從更換管理團隊開始。這是一種選擇,不存在什麼是非對錯。就和汽車之家合併車168的時候類似,車168的團隊只能選擇汽車之家的文化,要麼留下,要麼走人,這些都是很殘酷。

澳電更像是一個戰略投資者來對待汽車之家,汽車之家上市公司團隊里不存在任何一名澳電的員工和前員工。這個同樣沒有對錯,都是企業風格的選擇。

【我的心態】

說一下我的心態,大家別罵我。我創業的心態類比一下,就和談戀愛一樣,做一個事業的時候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和愛一個女朋友一樣。當我發現我的全力以赴和愛沒有結果的時候,沒有辦法達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時候,我就會選擇放棄,全力以赴去尋找一個可以和我組建家庭的愛人。

我之前兩次想要離開汽車之家,都是被秦致挽留的。2011年的時候我就想出去創業,秦致說咱們怎麼也要把汽車之家做上市吧,2012年其實就能上市,但是中概股行情不好,我們就放棄了,2013年底在紐交所上市的。上市以後我還是想走,秦致說咱們怎麼也要把公司做成百億美金吧,那時候已經四五十億美金了,我說好吧,繼續干。

澳電投資汽車之家以後,澳電已經更換了好幾個CEO了,開玩笑講,鐵打的汽車之家,流水的澳電CEO。過去八年,我們和澳電相處的非常好。

利益小的時候,什麼都好說。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人性。上市之前,真的是我們管理團隊說了算就行了,業績也都是瘋狂的增長。上市以後,幾十億美金的市值擺在那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換來的是決策效率的下降(影響個幾千萬美金對澳電的規模不是個事,影響幾十億美金,對於澳電可就不是小數了),這也是為什麼管理團隊看到有機會可以通過競購把控主動權就全力以赴去做的原因。

我從小的價值觀就是: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掌握自己的命運。我覺得我們的主動權真的是漸漸的沒有了,同時我又找到了一個我更愛的新業務:車和家的智能汽車。所以,2015年6月30日,我就正式移情別戀了。

所以,汽車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但是並不痛苦,因為我已經找到了真愛。秦致和管理團隊一定很痛苦,因為他被真愛拋棄了。

站出來看,未必是壞事。

一輛車發生了不小的交通事故,如果走保險理賠還是非常麻煩的,哪個零部件需要更換,用原廠件還是副廠件,工時費多少錢,修好了也是事故車(我描述的是管理層和股東的關係,而非汽車之家)。如果可以直接走報廢理賠其實更好,買一輛新的車重新開始。

幾個核心的高管都有著極好的經歷,把公司從零做到三十多億的收入,十多億的利潤,最高六十億美金的市值。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也絕對不愁,想要創業更是正當年。

對於所有的汽車之家同事,發生這樣的事情,最終也只能怨我。汽車之家是泡泡網養大的,繼承了泡泡網的股權結構,而建立泡泡網股權結構的時候,我18歲,剛剛高中畢業,一心只想著把事情做好,甚至只是讓企業可以先活下去,打死我都沒想到能夠做到幾十億美金。過去的16年,我儘力做好每一個當時可以做出的選擇,最終還是能力有限,尤其是財力有限。

對於團隊,我能說的只有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那個選擇。

感謝!尤其是是感謝秦致,任何對於秦致的誤讀,我認為都是不公平的。

作者:李想

鏈接:李想: $汽車之家(ATHM)$ 新CEO的信息已經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感性層面來講,看到核心人物被迫離開、自己養大的孩子最後被別人奪走確實可惜!之前李想離開創辦車和家,起碼還有另一位掌舵人大明在;一對黃金搭檔: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營銷。中間缺任何一位,汽車之家都達不到今天的高度,接下來管理層輪番替換也是不可避免了,早期員工除魏士欽、韓路離開外,大部分都還在,樊錚、韓松、李梨、王陽、王昊、胡永平、孟慶嘉等。作為資深用戶,如果這些人一個個離開,感覺就不是汽車之家以前的感覺了,的確有情懷的成分在裡面。

另一方面,汽車之家管理層在控制權爭奪上也是做了努力的,從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出售其所持47.4%汽車之家股份開始。以CEO秦致為首組財團發出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收購要約,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以失敗告終。

當年藉助澳洲電訊資本長大的汽車之家,現在被資本左右,也不意外。在自由競爭市場中,情懷的歸情懷,資本的歸資本,喬布斯也曾被自己創立的企業踢出局,埃隆·馬斯克則以投資人的身份踢走了特斯拉的創立者,孰對孰錯,難有公論。


講道理打韓路走了之後我就不太想看汽車之家的網站了,現在連CEO都走了。唉,當年看韓路的上市遊記和另一個人寫的年會遊記看得我真高興啊,覺得這個網站氣氛真好,韓路的遊記真tm耐看。現在,人走茶涼了。


近日傳聞繼汽車之家的CEO秦致和CFO鍾奕祺離開後,汽車之家的3名VP也相繼離職。從平安信託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股東,原平安健康總經理陸敏成為新任CEO,汽車之家的平安化最近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筆者認為此時汽車之家正處在「賦能」的關口上,平安無論是自有的金融業務還是資源等方面都可以給未來的汽車之家發展注入強心劑。此時單從人事變動,唱衰汽車之家其實還為時過早。

一:平安入主後的期待

  在陸敏的公開信中表示將維持汽車之家固有的業務和戰略不會變,而這幾年汽車之家本身處於轉型之中,從之前的媒體平台轉型到汽車電商。目前其主要營收業務還是集中在經銷商黃頁和廠商廣告,新車電商仍然處於探索期。

  筆者認為秦致去年提出的汽車之家十年規劃,通過電商,汽車共享出行,人工智慧等將汽車之家打造成汽車生態平台。這點和平安集團的之前想要打造「衣食住行玩」中「行」的生態圈是一致的,所以在大的戰略層面雙方是共通的。

  但同時平安集團可以利用自身金融及資源的優勢,除了對原有的業務進行維持,可能針對某幾塊業務進行側重。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1)二手車業務:交足學費,重拾野心  去年20餘家二手車電商獲得超過10億美金的投資,而今年二手車電商依然火熱。對於這塊萬億級的市場,汽車之家其實很早就完成入局,從B2C模式的「二手車之家」到C2C模式的「家家好車」。雖然採用雙線並行的策略,但從投入上仍十分謹慎。秦致曾表示「二手車因為在前期必須要保證它的誠信,所以前期只會賣『家家好車』那個業務的車輛。但目前二手車市場處於惡性競爭階段,導致收費比較難。所以短期內不會貢獻大的收益。」

  相比之下,平安集團在2012年耗資10億成立C2B模式的平安好車,然而燒了14億最終還是慘淡收場。筆者認為「平安好車」的失敗並不代表平安集團對二手車市場的放棄,畢竟二手車相比於新車市場爆發增加空間更大。一方面平安集團在投資布局上積極布局了博車網,質新二手車,車蟲網等二手車電商。另一方面其更想依託汽車之家來重拾二手車野心。對於汽車之家的營收來說,目前經銷商黃頁僅僅是新車層面,二手車業務仍有大量的窪地。而平安集團在之前繳足學費後,利用汽車之家的盤子,完全可以站出來和目前二手車行業的獨家獸一爭高下。

  陸敏也在公開信中強調了開展二手車交易業務,重點重申了「交易」兩個字。因為之前平安好車敗退後,只是交易業務的關閉,但其金融服務仍然繼續。目前存在疑問是汽車之家究竟會更側重哪一個模式進行大舉壓進,B2C,C2C,還是回到之前平安好車的老路C2B上,還有就是目前二手車電商的交易傭金普遍只有3%左右,是無法覆蓋其推廣,補貼成本的,所以汽車之家作為一家盈利能力非常強的公司是否短期內夠承受住二手車電商業務的巨額虧損。(2)汽車後市場:線下優勢,嫁妝並行  但需要強調的是去年汽車後市場經歷了一輪洗牌期,洗車,養車等大量平台倒下,其中還包括平安入主的e洗車。所以經歷過前車之鑒,不知其在汽車之家上能否「二次創業」。  陸敏同樣在公開信中提及了後市場業務,但是此前秦致在採訪中表示,今年汽車之家暫不涉足後市場其他業務,對於其重點發力線上新車電商來說,線下的後市場的確有點遠。但是平安接手後,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線下門店資源,對接更多的汽車後市場的服務商,完成後市場的布局。而且平安本身在後市場中也有深厚的投資布局,結合到汽車之家,可以更好的去維修,加油,停車等細分領域進行深入。

(3) 金融類業務:大舉壓進,縱橫捭闔

  在成熟市場的汽車產業鏈中,金融的利潤佔比達到17%左右,是不折不扣的高利潤區。在目前新車,二手車電商依靠交易傭金無法覆蓋成本的情況下,金融無疑成了救命良藥。而平安集團的王牌就是金融,其與汽車金融相關的最大業務是車險和車貸。車險領域平安是電話車險、網路車險的開創者,市場佔有率已經位居第二,達到21%。車貸領域,平安銀行去年全年發放車貸596億,佔整體汽車金融市場約9%。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平安好車關停併入平安產險,交易業務雖然終止,但其金融業務仍在繼續。

   所以平安在汽車金融業務打得一手好牌,但之前採取的都是合縱連橫的打法,沒有真正的一個支點,此次可以全面藉助汽車之家的巨大而相對精準流量來大腳。

(4)出行布局:滴滴開道,投資為主

  秦致在之前的十年規劃的第二步中就明確聲明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深度參與汽車共享出行。車出享出行領域包含很多業務,既有像滴滴、Uber的叫車服務,也有創新性企業做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服務,還有很多企業正在做新能源汽車。

  但是從目前的腳步來看,汽車之家在這塊仍然沒有實質落地措施。而平安集團則參與了滴滴出行的F輪30億美元融資。滴滴也上線了新車商場等城業務,藉助此層關係,汽車之家與滴滴間的業務合作也會順暢很多。對於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筆者認為汽車之家更可能採取投資的方式,之前汽車之家投資的經驗匱乏,藉助平安的經驗無疑這一塊的腳步會快上很多。

二:平安入主後的挑戰

  當然平安入主後也不是一馬平川,有幾個問題仍然存在。

(1)職業經理人的挑戰

  汽車之家的天使投資人黃明明曾表示,汽車之家的商業模式最初是二流或者三流的商業模式,但通過一流的執行能力和專註力做大了。這就不得不提到李想和秦致的功勞。在李想去年離開汽車之家,到現在的秦致出走。汽車之家似乎沒有了企業家。而陸敏更多意義上則被冠以「職業經理人」的稱號。此前平安在入主過的一些企業後發展並不是太好。比如上海家化和e洗車,都曾出現了業務的衰退。如何繼續保持汽車之家的創業精神,帶領大家走向新的高度,是陸敏最大的考驗。

(2)平安的真心和耐心

  在平安入主前,外界曾質疑平安的動機,認為其入主後準備將汽車之家這個優質股進行私有化,從而大賺一筆。被李想稱為「走了樹袋熊,又來了大黑熊」。之前還流出過平安信託收購時向小股東承諾三年期的回報文件,但目前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表明平安過來不是想真正好好乾一場的。

  但是經歷過平安好車的項目,一方面可以看出平安的大手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其耐心不足,追求大躍進,平安好車嘗試過從C2B轉型到B2C,又學起了淘寶京東進行了下鄉的運動。

  所以平安對於汽車之家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還有待觀察。不管怎樣,也祝福汽車之家,就像李想再公開信中所說「對於團隊,我能說的只有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那個選擇。」也希望平安能夠帶給汽車之家最好的選擇。


大保健老師經常怒刷存在感。。。


秦致在汽車之家有太多個人的權利和利益訴求(也可以叫夢想),但他畢竟不是創始人也不是大股東,連中等股東也不是,主管-代理體制就是這樣問題。

汽車之家從運營上要比易車做的好,但是,

對比李斌,雖然易車沒汽車之家大,但是用易車孵化出了優信拍,易鑫金融,投了一堆APP,自己又做了蔚來汽車,名利雙收。可以想像秦致的失落,以及大股東為什麼不讓他這麼搞得原因。

在其位謀其政,不要有非分只想。


紅色大鱷資本不斷兼并各行各業的優秀資源


董事會、管理層都要代表股東利益,所以平安成為股東後,就會選擇換成更符合其利益、管理思路的人。


推薦閱讀:

在平安普惠做貸款前途如何?
平安的新推出的安鑫保怎麼樣?
在平安做電銷是什麼體驗?
如何看待中國平安對海欣股份「搶帽子」事件的回應?
找工作去中國平安靠譜嗎?

TAG:汽車 | 股票市場 | 汽車行業 | 汽車之家 | 中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