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現代越來越少有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出現?

從中國的古代百家爭鳴出來的老子、孔子、莊子……再有西方世界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以及後來的盧梭、黑格爾、斯賓諾莎、尼采、叔本華等等。但是反觀現代,能被稱為大家的還真是不知誰能擔當的起!

分割線=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推薦的當代哲學大家和論著。提出這個問題的本意不是質疑當代哲學思想領域沒有大家的出現,而是希望每位活在當下的人能夠推薦當代哲學思想的最新論著和高人。其實私自也認為當代並不缺少哲學思想的大家,而是缺少關注此的人。當下社會的功利性太重了,一切都是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誰會去關注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相反有時候還會阻礙經濟利益的哲學思想。


終結和一個自以為是的外行談哲學的方式就是和他聊蒯因和克里普克。——某美國哲學史教授。

話說,如果是我,我還會和你聊巴斯卡,勞丹,塞拉斯,范弗拉森,丹尼特,丘奇蘭德,布洛克,金在權………啊,太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謝邀。

有的。就看你怎麼定義近現代。

既然黑格爾,尼采,叔本華等人被拋出近現代行列,那就姑且算作20世紀後吧。

Edmund Gettier,這位哲學家是個懶人,對寫論文這種東西毫無興趣,在別人的強烈要求下,1963年才寫了三頁紙論文,三頁紙推翻了從帕拉圖以來對知識的定義(JTB),讓哲學界重新審視知識的定義,可以算是當時哲學界的大魔頭。這篇論文名叫「Is justified true belief knowledge」,很容易搜到原文。

(補充一點:經評論區提醒,說「推翻」可能過於強硬了一點。Gettier質疑了JTB的定義之後,並沒有建立自己的理論,純粹是針對Justification(J)質疑了JTB的可靠性,有破壞沒建設,十足的大魔頭。後人嘗試從JTB之中或者之外額外添加條件約束,但大多都能被人舉出反例,目前仍然沒有一個公認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你想到了,你可以去拿獎了)

David Lewis的modal realism對可能世界的解釋,爭議性極大極大極大,也是一名大魔頭,但是基本每個學生都得讀他的論文。想稍微了解一下可能世界的話請看:什麼是「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 - 哲學

John McTaggart,在the unreality of time中提出時間的A序列與B序列,至今沿用,相關簡介知識跳轉:McTaggart對時間的「A系列」邏輯不內洽的問題? - 哲學

Bertrand Russell,近代哲學家裡面,羅素算是中國人認識比較多的,畢竟來過中國演講,我就不多說了。

Ludwig Wittgenstein,維特根斯坦,或者叫維根斯坦,對就是那個金句王之一。當然普通人會覺得哎呀這個人那麼有名那麼偉大,肯定死了很久的吧,然而其實是20世紀前頁的人。

Saul Kripke(還活著),他的著作Naming and Necessity,現代哲學討論很多話題都需要多多少少提到他。當然大部分人都看得一臉萌幣(譬如我)。

Harry Frankfurt(還活著),他寫過一本書叫On Bullshit(論廢話)來回應我這篇回答。

我就是隨便舉點例子,實際上近現代哲學大牛並不少。

然而大眾已經脫節太久了,對近現代的哲學討論基本是完全不知情。

就算是你列出的經典人物,除了金句王們的幾句話,基本就是 Jon·什麼都不知道·snow。譬如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尼採的「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薩特的「他人即地獄」之類的,說得出來的多得是,真理解其背後邏輯即意義的沒幾個。

所以,你怎麼會覺得一個你都不知道其存在的人偉大呢?


現在的各種平權運動,如果將來其中一個成功了,那麼裡面會出現「偉大的哲學思想家」的


請問題主除了老子、孔子、莊子、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盧梭、黑格爾、斯賓諾莎、尼采、叔本華還知道幾個人?

題主不做哲學,自然不知道當今還有哪些人。

另外,不知道題主是以什麼標準來判別偉大不偉大的,名號響?


你想走的每一條路上都有人在等你


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幾乎是同時地限制了當代哲學大家的誕生:

一是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當下實際上是處於平台期和瓶頸期

二是個人成為符合傳統觀念中哲學大家的標準所需要的人格和知識閱歷條件在當下的文明瓶頸期很難實現,這實際上是一的後果。

我們的文明是典型的物種文明,我們文明的根基就是我們這些實實在在的動物,這個文明形成於我們人類這個被簡約為單數的複數名詞所指代的那群動物之間,這群動物的生理結構和對環境的認識和理解完全決定了文明的水平。

當代文明的困境在於我們對我們自己的造物即社會化積澱的理解和整理和對藉助新工具產生的新的認知能力的接受能力及其潛能的發揮受限於我們個體的生理及心理,甚至達到了極限,簡而言之動物性的人類在干超越動物的事。沒有人能一個人理解從古至今所有的思想和理論,沒有人能一個人設計出從古至今創造出的所有的技藝和造物,於是這個物種文明選擇了極端的橫向發展,用高度分化的量逐漸積累從動物到超人的質變條件。這些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看到了大量的具體科學湧現和這些具體科學從業人員已經是工業化流水線培養的工具化和模式化。

以至於連哲學都被撕裂而成為了一個專業,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反大家反偉人的,因為這個過程的目的就是把一個大家分化為大家,從量上維持整體的水平,直到突變的時機到來。

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觀念中的哲學大家的標準很難再被實現。各類具體科學爆炸式發展而又各自壁壘森嚴目光狹隘短視,工業化模式化的教育只得表面,其爆炸的知識限制了哲學的大一統,層層高聳的專業壁壘也阻礙了人對事物的全面認知。現代社會的個人生活內容極其豐富,個人的精力被分散而又集中於人類自身社會性的事務之中,很多人並不清楚人是一群動物,自來水和充足的食物和沒有天敵的環境寵壞了他們。這種環境中也很難出現哲學家這種精神高度集中背後所必要的精力高度集中和思想的足夠包容博大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s it is described in the standard textbooks, is largely a history of the works of a number of towering geniuses. From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to Wittgenstein and Russell, the chief results of philosophy are in the works of its great figures. In that sense there simply are no towering geniuses alive today. This is not because we have less talent than our predecessors. On the contrary, paradoxically, the reason there are no recognized geniuses today is simply that there are more good philosophers alive now than there were in the past. Because there is so much talent, and so much good work is being done, it is impossible for a single figure or a few figures to dominate the field in a way that was possible up until the early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 think that there are probably a number of other fields like philosophy in this respect – the apparent shortage of geniuses is the result of a surplus rather than a deficit of talent - but whether or not the phenomenon is general, I am quite confident that this is true of philosophy: the sheer number of hard working, able, talented figures in the field makes it impossible that any small number of people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standing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all of the others.

One of the many advantages in having a field which is not dominated by a tiny number of overpowering figures, is that philosophy as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 seems to be more possible than it has typically been in the past. It is quite possible for people working on a common set of problems to see their enterprise as one of advancing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in a given domain.

:)


1 目前是思想混亂顛覆期,等到混亂後期與統一前期的的交叉時會出現統一思想家,也就是大家。

2 思想混亂顛覆期,各個文明的碰撞融合過程,需要一個競爭與融合時期。


謝邀.

因為現在信息傳播的成本較低,導致信息來不及沉澱提純成為思想.

與此同時,反智主義盛行,有思想不是高優先特質.


因為古典意義上的「哲學」學科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前進被細分了,不再叫做「哲學」了啊。

哲學是一種通過抽象與歸納認知世界總結規律的手段,抽象和歸納是特徵,而「認知世界,總結規律」才是目的。

因此古代的哲學家,都有些「通才」的氣質,也僅僅只是因為當時的各個學科研究尚淺,還沒到一個人窮其一生都不能通達的地步。所以時代越往後,「通才」的哲人越少,而「偏才」的專家越多。

對自然規律的探究,誕生了今日的整個自然科學體系;對自我內在的探究,於今日是心理學的範疇;對語言邏輯的探究,是今日的語言學邏輯學的範疇;對政治制度的探究,更多的是政客和學者擔心的事情。

古代哲人做的事我們今天依然在做,只是不冠以哲學之名。探究的深入把哲學分成了各個子學科,而各個子學科經年累月的積累,又形成了各自門檻。

這個時代,討論「世界的真相」,那你至少得有個相對論乃至往後的時空觀吧?討論「自由意志」,那至少潛意識的基本功課要做足吧?在國家大事上出謀劃策,那更了不得,經濟學政治學一個都不能少。

所以不是哲學家思想家變少了,只是在做以前的哲學家思想家做的事的人,有了更具體的稱呼:政治學家經濟學家邏輯學家心理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白學家(咦?)……等等等等。

吶,就是這樣。

陽光底下無新事。


感覺現在比較注重能落地,和產品結合的哲學思想,而不是純思想,比如做fb.微信,背後肯定都有一定哲學思想在牽引。

也不是哲學領域這樣啊,文學,物理,數學也很久沒有百年一遇的大神出現了。


題主你發現沒有兩個問題,

1.回答問題的人大多都沒有讀過你列舉的那些哲學家著作。就開始答題了,

2.你列舉的哲學家都是幾乎全面的對世界提出一整套解釋框架的。而他們列舉的所謂哲學家則不是,

當然我不貿然去否認可能有偉大的我現在不知道。但是我想說很多哲學家就是哲學史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了解一下這個人的哲學思想是什麼,那個人的哲學家的思想是什麼,然後混口飯吃。

因為提出哲學思考很容易,搞些邏輯遊戲也很容易。但是對整個世界提出自己的哲學解釋框架,卻不容易,不僅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研究,還需要極大的天才才能做成此事,好不容易學完了,還需要人去閱讀他們的著作並理解,康德寫批判10年,寫完5年無人看懂,再加上這種東西不比科學研究,錯了就錯了,對了就對了,這是一整套關於世界的解釋,搞不好容易引起社會風各方面問題,所以還得需要勇氣,信念,獻身精神,題主列的哲學家,哪個不是為之奉獻終身,柏拉圖,康德,叔本華,黑格爾都是如此。

今天的人都是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然而古代先哲們的著作都沒搞清楚,畢竟要吃飯,經費需要,我都懂得,但是就不要出來說什麼不了解當代,聽著想笑。

王思聰就是哲學出身的吧?以他的地位實力,也可以搞幾個理論出來,編本書,這些哲學史家是不是又要去了解他說了什麼?我想肯定會的。至少會引起大討論。屁民反正不懂。但是如果他想弄出一整套世界框架,那是做不到的。

反對一個事情很容易,擁護什麼搞清楚了嗎?

哲學經典的門檻已經夠高了。還有一群小學生天天啥事不幹為了混口飯吃,封閉著一個圈子,搞出一些有的沒的混淆大眾,讓他們接觸不到真正的哲學思想。別忘了,這碗飯還是康德給你們的,沒有康德,你能靠哲學在官衙門裡混口飯吃么。不說康德,馬克思哲學,尼瑪孩子都快死光了。做的到么?你別說馬克思當年要想混不會比你們這些傢伙混的好。

對哲學有興趣的同學請關注我的專欄,真正的哲學是無比清晰的,我要把真正的哲學經典輸出到知乎上來,以正視聽。


謝邀,其實,好多人都是去世很久了才被意識到他的價值的。


數理化高度發達後,過去那種多少有些胡謅的學科就式微了,哲學算好的,起碼可以繼續玩兒思維方式


因為現在不需要哲學家,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慧,這些東西不比哲學魅力大?更加能改造人的世界觀?所以哲學就沒落了。

哲學是思維最高產物之一,而問題在於,哲學的空想性實在太大,遠不如科技和物質直接帶來的震撼,尤其是後者越來越牛逼、越來越接地氣的情況下。

物質匱乏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哲學,反之亦然。


從床上爬起來,準備回答一下這道問題。

讓你們看看老民哲也有幾顆牙!所有觀點都是本人主觀想法,資深民哲,我會把你拉低到和我一樣水平再和你辯論,你怕不怕!!!

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闡述這個問題:

一.偉大的哲學家是否越來越少

二.偉大的哲學家為何越來越少

三.我的一些感想

第一章

偉大的哲學家是否越來越少?

答案是:不一定。

1.1 哲學家密度

1.1.1哲學家絕對密度

以西方哲學史為例,甚至以趙敦華老師的西方哲學史為例,一共二十章,大約從公元前600到公元1800,約2400年時間,寫了20章,平均約120年一章。這是以線性思維思考,也就是說20世紀還不夠一章,還得湊幾個人來。

但遺憾的是,這只是抖個機靈,因為他的西方哲學史,是從黑格爾斷開的,黑格爾之後的人,馬克思一個人就開了一門課,當然這個我也不想說。之後的人,很快湊齊了另一本書。還只到20世紀30年代。

不過這個問題可以大約的看,歷史留名的哲學家其實並不是那麼多,放在歷史長河裡看,人一輩子遇不到一位哲學大師是很常見的狀態,頻繁遇到反倒是不現實的。

1.1.2哲學家的爆炸密度

哲學家是湊堆的,而不是均勻分布的。

1.1.2.1中國哲學家爆炸分析

我國的諸子百家和希臘的哲學諸賢,都是幾乎聚堆地生活在一起的。

但是即使是在爆炸密度下,還是很稀疏的,以我國為例,從老子到荀子,基本涵蓋了所有諸子百家,因為荀子的學生就會終結這一切。經歷了接近200年。

這是什麼概念,從乾隆死到今天,也不過才200多一點。而從荀子開始到下一位可能真正有所創見的哲學家,要一直等到魏晉了。這又是幾百年過去了。

兩漢三國歷史固然精彩,但是這期間的思想並不算頂尖。魏晉和唐朝都比不上,更遑論下一個高峰宋朝和源頭的諸子百家了。(這裡有很強的個人傾向)

這就是想告訴大家,思想的繁盛和交流有關,但也不是絕對的,和戰爭有關,但也不是絕對的,和強盛有關,但也不是絕對的。我們這個年代可能要坑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正常,後人會給我們平均一個哲學家進來。

1.1.2.2西方哲學家爆炸分析

西方這方面比較好,因為歐洲是一家,不要臉的可以互相轉移。從希臘外遷,到羅馬苟延殘喘,在經院翻身,一個共相爭論了幾個世紀。然後轉移到英法大戰,遷到美國,形成英美、歐陸對峙。那麼問題來了,理性派大戰經驗論的時候希臘在幹啥?其實就是在乾瞪眼。而早期的時候德國就是在乾瞪眼。和平年代關係好了,就更尷尬,所以,我到今天都分不清羅素爵士算不算美國哲學家。

考慮到現代教育的收割,偉大哲學家肯定出現在英美,歐陸之中,看起來是廢話,但實際上是告訴你,大約1400年了,某有嚴重宗教傳統的國家和地區沒有輸出什麼特彆強勢的哲學了,你以為我在作死?不,我在黑印度。

和人口並不掛鉤。

1.1.3哲學家稀釋密度

以前的哲學家是幹什麼都行,但是只要有思想都可以稱為哲學家。

有從政的,比如休謨。

有從商的,比如恩格斯(古代賣橄欖的我沒算,其實更多)。

有從事宗教的,比如玄奘和阿奎那。

有從事職業寫手的,比如奧卡姆。

有從事……的,比如馬克思。

到了近代,大家對哲學家的定義忽然嚴謹了起來,尤其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詩人,學者這些名頭不值錢以後,定義為哲學家反倒有些侮辱了。當哲學家被圈定在學術圈之後,很多事情反倒不好說了。

中國的我舉王守仁,曾經帶兵平判。如果放在現代,XX戰區指戰員王守仁,在當地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帶領我解放軍將士突擊暴徒,全殲暴徒數萬人,我們連線前方。

「你好,王守仁先生,你獲勝的法寶是什麼?」

「主持人你好,是哲學。」

「哲學?」

「是的,具體內容可以看我的新書《論知行合一》。」

就問你,怕不怕!

結論:考慮到時間長短,考慮到哲學家扎堆,考慮到哲學家定義縮小,所以說偉大的哲學家越來越少是武斷的。

但我看到你的題目上寫了思想家,年輕人,我可以給你幾個寫進X章里的人物,不到80年就碰見4個你還想怎樣,你可以在公共場合大聲宣揚:XXX,XXX,XXX,XXX他們四個都不是偉大的思想家,都是沽名釣譽。我想,會有穿黑衣服或者白大褂的來糾正你的思想的。(據說可以走醫保)

第二章

偉大的哲學家為何越來越少?(大量私貨和民哲內容)

2.1

哲學分化日趨嚴重。

最早的時候哲學是代表了幾乎所有的學科,然後就開始了分化。

畢達哥拉斯的時候數學和哲學分化,亞里士多德之後哲學和物理分化,一直到笛卡爾時代,科學和哲學基本完成分化。

政治學一樣如此,霍布斯,洛克,盧梭三大契約論肯定是要進哲學史的,但是現在已經成了別的行業的祖師。養活了一堆二級學科。馬克思更不用提了,養活的人比哲學本來的都多。然後心理學,語言學,都有從哲學分化的趨勢。

宗教學現在普遍放在哲學學科下,他倆相愛相殺幾千年,結果一起被科學帶走了,不禁讓我想起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

很多哲學史收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也就是說經濟學其實也是從哲學分化出去的。

大家都傻的時候,哲學最有用,知識越分化,越細緻。

別的不說,我就說數學吧,數學從畢達哥拉斯年代就幾乎是哲學家標配,柏拉圖認為數學更接近理念,笛卡爾那都是解析幾何的開山鼻祖,萊布尼茨的微積分也是出名,然而,越到近代哲學家會數學的越少。國內教育而言,很多哲學都算文科,學生都不學高數。你到了泛函級別的數學問題,簡直天然就帶著哲學思考了。不過數學系的朋友也別聽著腦熱,爭當會數學的哲學家,數學系就業不算太好,但是比哲學系好一些。

可以理解為,改行的哲學家就不是哲學家了,當哲學家沒前途。

2.2

哲學的「內卷化」無法再次突破。

內卷化是絕大多數學科不可避免遇到的

哲學討論是有升級的過程,大體認為西哲是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在構建了華麗的古典哲學之後,轟然倒塌,倒向了存在主義和分析哲學甚至其他還沒有成名的派別。

但是分析哲學之後,內卷化已經在所難免了,要麼返璞歸真,要麼讓哲學真死變成語言學,物理學,心理學,政治學。

不活不是可怕的,不死才是可怕的。

不過這裡就開始是愛好者撕逼了,如果結合題主的問題,就是哲學越來越小圈子,具體問題都讓別人搶了,自己沒啥可研究的了,某些大牛研究出結果,自己學生都接受不了,怎麼向大眾推廣?

反反覆複寫的論文不能迴避哲學史內容,但是又扭扭捏捏不肯說自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哲學這個學科,打倒前人幾乎恨不得刨了祖墳,說自己源頭都是恨不得一竿子打到幾千年前,但是絕對不能說自己是站在前人基礎上的,要說也是取代或者終結。這一套德國朋友最熟悉,謝林黑格爾幾個哥們玩的飛起,馬克思也沒能免俗。

可是,打倒前人就必須知道前人啊!

尼采上來就說日神都是SB,我酒神才是王道。人家問日神是啥?他能解釋是古希臘以來的理性傳統。要是那哥們再問一句:理性傳統是啥?尼采會怎麼回答?

所以,金句哲學家出現了,我思故我在,存在即合理,上帝死了,經典三件套。

但是這些偉大的哲學家究竟為何偉大,真的知道么?

你知道笛卡爾愛喝百歲山,但是知道笛卡爾為啥愛懷疑么?

你知道康德偉大,但是知道康德為什麼被稱為第一屏障么?

你知道柏拉圖說過的十句話,你讀到第幾句流淚了么?

你知道斯賓諾莎磨透鏡,但是你知道這大哥寫書多無聊么?(別吐槽這句,我不想和你說話,並向扔了一本斯賓諾莎的書)

這段話包含了幾個意思:

第一,大牛會越來越難當

第二,即使出現了大牛,你也已經跟不上哲學節奏,無法理解,導致你無法判斷是否是大牛。

第三章

我的感想(撕逼)

最後,我要以一個有尊嚴,愛撕逼的民哲愛好者嘲諷一下可能還沒來,但是將來可能會來的專業哲學從業者。

他們會舉出一堆你「百度」中文名都沒有幾個的大牛來毀你三觀,意思是小鵬與,你只是業餘愛好者,你說的都是廢話,這些XXX,XXXXXX,你都認識么?

我想說,固定中文譯名都沒有的人,和巔峰時期的哲學家比還是差點意思,那些名校大神固然厲害,但是想匹配題主所說的這些「偉大的哲學家」還差點吧?

當然,這些人也不要得罪,最好記下來,有興趣可以看看,說不定就有下一個薩特或者羅素。

哦,對了,薩特和羅素都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那些這幾十年湧現的大師沒有吧,你說他倆有骯髒的PY交易也是有可能的。

維特根斯坦也就那麼一個,對吧?

最後為中哲說點有的沒的。

1

馮友蘭先生因為WG中表現的不是那麼剛烈,被黑了一輪又一輪,老人家80多歲高齡能出山再寫書,再次總結,一生學貫中西,怎麼看都是可以封聖的人物,但是就是被黑。

反觀你南師少遇劍仙,死燒舍利,一生學冠國學,反倒成了小清新的精神導師。X丹,X丹青之流能火,考得是誰?我是不相信有人能同時欣賞偉大哲學家和X丹。

不是沒有大師,是這屆觀眾不行啊。

2

任繼愈先生也算是國內哲學界泰山北鬥了,湊巧的是和季羨林先生同一天去世。我沒有比較兩位大師的意思,只是感慨任繼愈先生有些寂寥。

說來慚愧,我當時自詡文化愛好者,舞文弄墨的,但是任繼愈先生了解的還是少。

3

最出名的當代哲學家不用想,肯定是金岳霖啊。

但是金先生的形象似乎就是和林女神同一個四合院,天天哼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金先生的書我只稍微看了點,不敢評價,但是從看的一點來說,還是非常犀利的,可嘆八卦比人紅。


維特根斯坦,胡賽爾,羅素,蒯因。薩特,加繆。

現代哲學大家不是少了,而是題主沒有關注現代哲學的發展(雖然我也是外行)


真正的大哲人的思想都是超前的,具有預見性的。不經過時間的流逝,他的預見性沒有得到驗證,所以很難出名

舉個栗子: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這個觀念太超前了,又和宗教說法格格不入所以不為人所接受。當發現太陽是太陽系中心時人們便把哥白尼捧了起來,成了先賢。


「現代人的靈魂已經承受不起艱深的精神了。」——黑格爾


霍金說過,現代物理的發展已經讓自然哲學死亡了。可能學哲學的人不樂意聽,但是我覺得有點道理。


推薦閱讀:

你認為有什麼文學理論著作值得收藏並反覆閱讀的?
最高智慧是不是邏輯上的高度自洽?
其實我常常在想,難道你努力了別人就一定會變得喜歡你了嗎?
如何理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學裡怎麼做到?
為什麼我看到災難或者意外沒有一點同情?

TAG:歷史 | 哲學 | 文化 | 思想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