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德國為什麼能橫掃歐洲?
歐洲前後打了那麼多年,怎麼德國在二戰前期讓整個歐洲沒什麼脾氣?
答應過的,現在就來回答。
由於歐洲戰場前半程時間很短,基本不涉及持久戰,因此德國的成就可以完全看成是軍事的成就,那麼就只談德軍的軍事優勢。
軍隊的發展始終是圍繞火力、機動與信息來進行的,同樣也需要有一個可以駕馭這三者的體系才能發揮三者的最大效果。
德軍是1943年以前唯一一隻滿足這些要求的軍隊。德軍的火力優勢相對於波蘭等二流國家是占絕對優勢的,與法軍相等,其火炮與裝甲車輛的數量在師級單位內是一樣的。拉開德軍與其他軍隊差距的是機動和信息。
德軍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做到了全部設備摩托化,包括重炮、工兵、指揮甚至廚房,這樣師可以作為單一的合成單位獨立進行各種任務,同時作為一個整體擁有比傳統步兵師更快的機動速度;儘管英法也有裝甲師,但除了戰鬥單位外,其他支援單位仍然是騾馬移動,整體機動速度與傳統步兵師無異。唯一的例外是蘇軍,也擁有完全摩托化的坦克軍,甚至蘇軍在火力編成上還強於德軍,但仍打不過德軍,這就是德軍當時最關鍵的領先優勢——無線電。
德軍是最早將無線電配發到班級單位的軍隊。這使得指揮官頭一次可以隨心所欲的了解和調遣自己的部隊,這樣,戰場對於德軍指揮官來說就成了單方面的透明戰場:指揮官可以知道附近有哪些敵軍(通過不間斷的試探偵察出來),同時知道附近有哪些部隊可以調動,甚至可以親自前往可能的敵軍薄弱地點偵察。這樣德軍指揮官就有比其他軍隊更多的尋找漏洞和彌補漏洞的機會。信息優勢的強大,甚至可以大到抵消火力優勢,裝備更優良的蘇軍往往被德軍分割,然後一點一點的分別吃掉。
應該說,德軍擁有的這些,其他國家都有,甚至更優秀,比如英國,在技術領域就領先德國,但英國沒有象德國那樣把裝備綜合起來使用(也不是沒有類似的建議,利德爾-哈特就提過,但英軍),畢竟研究新東西是要錢的;德國的優勢在於它幾乎是從空白開始研究,因此成本較低,加上有個迷戀新技術的國家領導人,否則單靠古的里安自己去推銷他的理念也是不會成功的。這樣就提到了另一個不算優勢的優勢:二戰前的德軍從建立起就是準備進行戰爭的。其他國家的軍隊由於各種原因基本處於荒廢狀態。以有備打無備,當然優勢巨大了。
軍事領域的先進,加上對戰爭的準備程度,就是德軍在初期橫掃歐洲的原因謝邀。先說答案,二戰中的德國實施了正確的戰略和準備,在每個戰區都形成了絕對優勢(巴巴羅薩計劃後期和海獅計劃後期除外),因此可以橫掃歐洲。孫子兵法有句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施氏的戰爭論里在第四章兵數之優勢里,就明確說了如我的兵數優於敵方兩倍三倍四倍乃至無數倍,則兵數的優勢則可凌駕一切其他度等級之別(當然,這句話是在同武力量級情況下,如果是冷兵器對熱兵器就是不管用了)二戰德國就是這兩者最好的結合。說到二戰,就必須提施里芬計劃。整個二戰根本就是根據施里芬計劃這個一戰中失敗的計劃來實施的。施里芬計劃_百度百科
德國於1939年10月即開始進行入侵作戰的準備,代號是"威塞爾演習"。這一入侵計劃的要點是"以陸軍採取欺詐、 突襲的手段,越過丹德邊境佔領丹麥,同時以登陸兵和空降兵奪取挪威的重要港口和機場,爾後向內地發動進攻,佔領挪威全境;以航空兵對付英、法海軍,避免海上大規模的交戰。德軍集中了7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旅及若干獨立坦克營、摩托化營共14萬人,以1個加強步兵師和警察師佔領丹麥,其餘兵力用以奪占挪威,並以1300架飛機及234艘艦艇支援和保障地面部隊行動。希特勒任命福爾肯霍斯特上將為德入侵部隊總指揮官。
換成你。你能抵抗得怎麼樣呢? 投降只能說是最好的選擇。德國對法國呢?德國投入西線作戰的總兵力為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另有運輸機600架。兵力配置上分為A、B、C三個集團軍:1.中路的A集團軍64個師(其中包括7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由格特·馮·倫德施泰特上將指揮,擔任中間突破阿登山區直衝英吉利海峽的任務;2.右翼的B集團軍28個師(其中包括3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由費多爾·馮·博克上將指揮,擔任助攻任務,目的是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以吸引英法聯軍的主力;3.左翼的C集團軍17個師,由威廉·里特·馮·勒布 上將指揮,其任務是佯攻馬奇諾防線,以牽製法軍使其不能北上增援;4.以另外的27個師作戰略預備隊。法國呢?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英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其中法軍和英軍共有103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群)、聯軍總司令莫里斯·甘末林
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並可利用英倫三島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鬥,在兵力上與德軍相當。然而,英法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備戰不力。聯軍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保守失算,該計劃重點是防禦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把比利時作為雙方廝殺的主戰場。根據D計劃,聯軍把主力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則五國聯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如德軍向馬奇諾防線實施正面進攻,則依託堅固的工事進行抵禦;而在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部隊駐守.。結果就被德國捅了心窩,全線潰敗。
希臘呢?南斯拉夫第5軍團被賦與防守東南部邊界的克里瓦帕蘭卡及希臘邊境,當德軍進攻時,南斯拉夫軍隊仍未充分摩托化及缺乏足夠的現代化裝備及武器,德軍進入保加利亞後,希臘軍隊放棄了西色雷斯,這時,防衛保加利亞邊境的希臘軍隊共有大約70,000人,隸屬於希臘第2軍團,剩餘的希臘軍隊——希臘第1軍團,包括14個師——正在阿爾巴尼亞作戰。1941年3月28日,在馬其頓中部的希臘軍隊:第12及第20步兵師被轉交給亨利·梅特蘭·威爾遜將軍指揮,他在阿迪達斯西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司令部,紐西蘭師負責防守奧林匹斯山而澳大利亞師封鎖哈利阿科門山谷到沃米歐山,皇家空軍將從希臘中南部機場起飛作戰;不過,只有少數飛機可供作戰,英軍已接近全摩托化,但其裝備較合適在沙漠中作戰而不是在希臘山區內的道路,他們缺少坦克及高射炮,而渡過地中海的交通路線十分不穩定,因為護衛艦隻必須接近在愛琴海的敵人控制的島嶼,這方面的問題限制了希臘港口的運輸能力。德國第12軍團由陸軍元帥威廉·李斯特指揮,他負責執行馬莉塔作戰,其軍團下轄6個軍事單位:- 第1裝甲集團,由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上將指揮;
- 第40裝甲軍,由格奧爾格·斯圖姆中將指揮;
- 第18山地軍,由弗朗茨·伯梅中將指揮;
- 第30步兵軍,由奧托·哈特曼中將指揮;
- 第50步兵軍,由格奧爾格·林德曼中將指揮;及
- 第16裝甲師,駐守土耳其-保加利亞邊境以支持保加利亞防範土耳其的進攻
全都是德國有絕對優勢好嗎
到了巴巴羅薩計劃,德國是用盡了可以動用的全力,但是,蘇聯實在太廣闊了,導致最後補給線過長,兵力分散無法形成絕對優勢。最終的戰敗就不可避免了。另外,不能不提二戰中的俾斯麥——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簡直是當年歐洲外交魔術師俾斯麥在世,成功利用各國矛盾,為希特勒的開戰提供條件。說白了,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用對了正確的人。又有民眾的支持,希特勒不再現腓特烈二世的輝煌簡直是不可能的。穿的帥氣令人不戰而降了吧
歐洲當時一些大國的綏靖政策,德國的準備以及閃電戰,被攻國家的消極備戰及德軍的實力,歐洲當時一些國家也算不得非常團結,因為都想保存實力,或者借德國來遏制彼此,等等因素,造就德國在戰爭初期橫掃西歐。
你聽說過【鋼鐵雄心3】嗎?
時勢造英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波蘭與立陶宛維持【邦聯】狀態長達一百多年?
※歐洲中世紀該不該被稱為黑暗時代?
※中世紀的黑暗體現在哪些方面?
※現在還有玩帝國時代的人嗎?
※歐洲帝王加冕時手持的十字架小球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含義和淵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