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40年來NBA幾乎沒有得分後衛是狀元?

以下是近些年來的狀元列表:

2015唐斯(中鋒);

2014威金斯(小前鋒);

2013本內特(前鋒);

2012濃眉(大前鋒);

2011歐文(控球後衛);

2010沃爾(控球後衛);

2009格里芬(大前鋒);

2008羅斯(控球後衛);

2007奧登(中鋒);

2006巴尼亞尼(大前鋒);

2005博古特(中鋒);

2004霍華德(中鋒);

2003詹姆斯(小前鋒);

2002姚明(中鋒);

2001誇梅-布朗(中鋒);

2000肯揚-馬丁(大前鋒);

1999埃爾頓-布蘭德(大前鋒);

1998奧洛沃坎迪(中鋒);

1997鄧肯(大前鋒);

1996艾弗森(控球後衛);

1995喬-史密斯(大前鋒);

1994格倫-羅賓遜(小前鋒);

1993克里斯-韋伯(大前鋒);

1992沙奎爾-奧尼爾(中鋒);

1991拉里-約翰遜(大前鋒);

1990德里克-科爾曼(大前鋒);

1989帕維斯-埃利森(大前鋒);

1988丹尼-曼寧(大前鋒);

1987大衛-羅賓遜(中鋒);

1986布拉德-多爾蒂(中鋒);

1985尤因(中鋒);

1984奧拉朱旺(中鋒);

1983拉爾夫-桑普森(大前鋒);

1982沃西(小前鋒);

1981馬克-阿奎爾(小前鋒);

1980喬-巴里-卡羅爾(中鋒);

1979「魔術師」約翰遜(控球後衛)。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NCAA的比賽裡面,分衛的戰術地位太低了

NCAA裡面最受歡迎的是雷迪克這種分衛

哪怕是進階版的湯普森,你也不會把他當狀元吧

沒辦法,大學階段給限制住了

AI畢竟是從PG打起的

如果不算他的話,從80年開始,最接近狀元的分衛是雷阿倫

除了他之外,從職業生涯達到的水平來看,喬丹,科比,韋德是有資格當狀元的

再往下排,麥蒂,哈登,羅伊的成就,在選秀小年是足以當上狀元的

這些人里,除了羅伊是因為傷病隱患之外,其他人都趕上了選秀大年

這裡面就包含了運氣成分了

再加上nba傳統上對大個子的偏愛,畢竟出個優秀大個子的概率更低

所以這三點共同造就了分衛很少被選為狀元的情況


說艾弗森的,人家就是以根正苗紅的控衛身份進的NBA,打分衛是布朗教練來了以後做的事。

現在的得分後衛可以換一個名字了。

3D後衛。

哈登?那不是控球後衛嗎?貝弗利不應該才是得分後衛嗎?哦不,3D後衛。


首先要理解狀元簽對於一個球隊的價值。

就像你在玩卡牌遊戲的時候,每年NBA這個發牌機都會給你發兩張牌,一張首輪簽,一張次輪簽。剩下的牌都要靠你自己去交易了。

包括狀元簽在內,NBA對於樂透區選秀的球員的期望是非常高的。成本是什麼呢?交易一個首輪無保護的選秀權的平均成本是,有選秀權的球隊需要的,不低於聯盟同位置平均水準,正處於當打之年的球員。(例如騎士從快船得到的狀元簽,就是用莫不傳換來的。巴郎-戴維斯和賈馬里奧-穆恩算是添頭)

也就是說,考慮到對球隊當前戰鬥力的影響,樂透區球員最終成長成為聯盟中先發球員的水準才不算虧本。

狀元簽又不太一樣,由於整個聯盟對狀元都有很高期望,因此球隊不一定非要選擇一個立刻能幫助自己球隊的球員,更可以選擇一個整個聯盟都稀缺的球員位置上,人人眼饞的球員。這樣即便自己用不上,也能通過交易使利益最大化。畢竟狀元的光環加成還是很厲害的。而如果狀元新秀年的表現不好,由於吸引了全聯盟的眼球,貶值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下面來說一下參加選秀的球員。

在一個球員參與選秀之前,所有的經驗都是在NCAA或者是在國際比賽中。(之前還有高中生球員)這些比賽數據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不同的球員在進入NBA後學習的速度差異是很大的。沉淪在NBA中的NCAA明星不計其數,落選新秀打出名氣來的也時有發生。這跟球員的智商(對,麥基,就是說你呢),個人努力,個人天賦的上限,還有對不同規則的適應程度都有關係。

也就是說,每一個選秀都是一場賭博。

在球隊的5個位置中,對身體素質要求最嚴苛的,應該就是中鋒(身高,體重,力量)和控衛(身高,體重,絕對速度,突破速度,球感)。其次是大前鋒(身高,運動能力)

所以,選擇一個身材出眾的球員作為狀元,一般來說,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誇梅布朗:就是就是)

反觀得分後衛和小前鋒這兩個位置,很難說哪種體型的球員一定能成為全明星。

雖然狀元中有幾個小前鋒,但是裡面的幾個人都是在NCAA稱霸的角色(詹皇:NCAA是啥?)。球隊並沒有冒太大風險。

再回來說得分後衛,同樣是投手,既有雷阿倫,也有盧瑟-赫德(姚明身邊的得分後衛,NCAA時代與德隆搭檔後場號稱雙槍),同樣是扣將,既有卡特,也有傑拉德-格林。球隊很難從NCAA的表現判斷出來一個得分後衛是不是狀元的材料。

所以,在選秀的時候選擇一個得分後衛或者小前鋒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大多數球隊的管理層更希望做一個安全些的選擇,來保證狀元簽不被浪費掉。即便自己用不上,也能成為好的交易籌碼。即便頭兩年的成長不大,出眾的身體素質依然能讓這個狀元貶值不太嚴重。

也就是說,在狀元選擇的時候,身材出眾的球員在進入NBA後,如果打得好,增值速度更快,如果打得不好,貶值速度更慢,所以在選擇狀元的時候,中鋒,大前鋒,控位往往是最佳選擇。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總感覺誇梅布朗在不停地掄起小巴掌打我的臉啊。喬老爺子真不是一般人。


我倒是覺得這個題挺有意思的,這個現象客觀存在,不知道一堆人非要糾結於AI和40年前的例子想要表達什麼。

個人意見:和選秀見效的速度以及重建球隊的需求有關。

四大中鋒裡面,尤因第三年就完成了50勝,上將第三年56勝,大夢和奧胖第三年都進了總決賽。再往廣義的「大個子」上數一數,賈巴爾的第三年拿了冠軍,伯德的第二年拿了冠軍,鄧肯第二年的冠軍。

選了一個好的內線,基本上可以保證你的球隊迅速的具備競爭力,因為通常來講,圍繞內線建隊要簡單的多。

在這個問題上,得分後衛的劣勢就很明顯了。國王從來就沒明白如何使用米奇蒙德,米勒的步行者在米勒第七年才成為東部強隊,強如喬丹,真正有資格去爭冠,也是89年的事兒了,五年級。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勝率不到25%的球隊的經理,球迷不開心,老闆壓力大,你可能隨時被解僱。這個時候,你是喜歡見效快的大個子,試圖迅速扭轉球隊的勢頭,還是選一個六七年之後才能見效的得分後衛?

還有一點,就是球隊需求問題。

除了76人這種以Tank為追求的球隊,大多數拿到狀元的球隊其實也是有一點潛力和即戰力的。一般來講,淪落到去爭狀元的球隊,相對於內線,他們對得分後衛的需求不是那麼急迫。

比如說近些年有資格爭奪狀元的得分後衛:

13年奧拉迪波,騎士手裡有4號簽選來的,當時著力培養的維特斯。

09哈登,當年狀元簽快船球隊有了埃里克戈登。

96雷阿倫,當年76人手裡剛剛選了斯塔克豪斯。

榜眼簽有時候也存在這個問題同理:

08梅奧,熱火手裡有韋德。

84年,我們都知道開拓者的那一句「我們已經有德雷克斯勒了」

——TNT天團裡面肯尼史密斯有句話很有意思「爛隊裡面沒有好中鋒,但是可能會有好後衛。」

很大一部分狀元簽球隊不缺外線天賦,他們只是缺一個大個子,和一個能讓大個子好好打球的體系,所以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得分後衛的作用和重建球隊的思路並不符合。


題主這個問題不是很嚴謹,但是這個問題切中的點其實是很有意義的。

近幾十年來確實沒有得分後衛狀元,AI可以勉強算,但是選秀的時候官方定位是PG,而且他也是很大程度上作為PG考慮來選的。

這個狀況說明了建立一個籃球隊的基本思路。

有機會選狀元的球隊,毫無疑問是個爛隊,需要全面重建。

全面重建,最重要的球隊基石,自然不可能是大鬍子哈登,一定是一個可靠的內線,最佳模版無疑就是奧尼爾、鄧肯等,選一個優秀的大個子,會大幅度提高未來球隊奪冠的幾率,而且前面好多答主說得很好,即便以後交易,也是很好的籌碼,因為全世界所有籃球隊,都會想要優秀的內線。

前面的優秀內線已經包括了中鋒和大前,那接下來的第三選擇,自然是優秀的組織後衛,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也是可以作為建隊核心的,但是可靠性不如優秀內線那麼高,在沒有優秀內線又有很優秀組織後衛的情況下,是可以考慮選擇的。

至於小前鋒和得分後衛,不好意思,不論你是科比還是喬丹,能跑能跳,技術出眾,各種華麗漂移後仰過人如麻,這樣的人街上隨便一抓一大把,選擇這一類選手的賭博失敗幾率太大,而且這一類選手受傷的幾率也很大,所以任何一個理性的建隊管理團隊,都會考慮在確定核心架構(也就是聯盟頂級的內線和組織後衛)之後,補充一大批鋒衛線球員作為冠軍拼圖,因為這樣的思路更容易選到,容錯率也更高。

但是,建立一個真正的王朝,需要的就是在穩定的基石上建築起最輝煌的建築,所以每隻奪冠的球隊,很多時候耀眼的明星都會是得分後衛或者小前鋒。

2006—德懷恩·韋德,邁阿密熱火隊

2007—托尼·帕克,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2008—保羅·皮爾斯,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2009—科比·布萊恩特,洛杉磯湖人隊

2010—科比·布萊恩特,洛杉磯湖人隊

2011—德克·諾維茨基,達拉斯小牛隊

2012—勒布朗·詹姆斯,邁阿密熱火隊

2013—勒布朗·詹姆斯,邁阿密熱火隊

2014—科懷·倫納德,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2015—安德烈·伊戈達拉,金州勇士隊

以上是近10年的FMVP名單,幾乎全是鋒衛球員,司機我認為也基本上可以算小前鋒了,畢竟是以投射為主。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鋒衛球員雖然經常會有耀眼的表現,但是總的說來不如優秀的內線和優秀的組織後衛那麼稀缺。


不知道幹嘛來一堆分析談什麼選秀策略啊位置屬性啊,我就問一句:就算現在重新選,你覺得有幾個得分後衛會是當時狀元?我想想也就喬丹科比滑翔機有資格,所以問題不如改成他們仨為啥不是狀元。


選秀狀元首重潛能,在任一屆選秀中內線肯定是最優先的(身高就是最大的潛能)。

剔除掉內線,外線的狀元就只有94,96,03,08,10,11,14

94大狗基德希爾肯定前三,當屆最強分衛是埃迪-瓊斯,沒機會

96艾弗森肯定第一,雷阿倫確實比不上,科比是高中生,當時高中生不受待見,肯定不可能狀元

03不討論

08羅斯優勢還是有的,oj梅奧體型不合格,如果不是他少年成名+韋德那兩年猛得一逼, oj不會有那麼高的順位

10,11,14狀元基本是公認的

總結:選秀時分衛普遍評價偏低是沒有分衛狀元的主要因素,除了08oj機會相對較大,其他都是整體評價差一個檔次,另外自聯盟05規則大改後,擋拆大行其道,控衛異常吃香,這個是控衛狀元盛行的原因。

深度分析分衛普遍評價較低的原因,個人分析是定位模糊

古早的時候nba對分衛的核心要求是一定的持球能力和優秀的投射能力,其典型如杜馬斯,霍納塞克,屬於現代意義的射手居多。之後喬丹橫空出世,將許多元素如高大化,突破,單打,壓迫性防守等原本不屬於分衛的能力的融入這個位置,直接導致分衛成為全能的代名詞。當然,nba只有一個喬丹,硬要其他人全能就是全不能,所以絕大部分球員還是自打自的,只是分衛職能拓寬後所有沾邊的球員都能插一腳,有個子不夠高的(193及以下),可以用雙能衛插一腳,本來持球水平不達標的,可以用3d插一腳,當然,古典射手也還在,反正最後沒標準就是了。這樣的時候多了,分衛也就沒了特色,沒有特色就沒特殊的價值,自然就沒人看重了


謝邀。

「NBA沒有得分後衛是狀元?」

抱歉問題不成立。

1996年狀元阿倫-艾弗森是得分後衛。

1975年狀元大衛-湯普森是得分後衛。

1973年狀元道格-柯林斯是得分後衛。

1971年狀元奧斯丁-卡爾是得分後衛。

1967年狀元吉米-沃克是得分後衛。

1963年狀元阿特-海曼是得分後衛。

我還沒算奧斯卡-羅伯遜和魔術師這種雙能衛呢。魔術師在NBA前四年配尼克松時站的可是假2號位。

我知道有人以為艾弗森個子矮就是組織後衛。

看看他從三年級開始的pos,看他打得分後衛打了多久。

所以,問題不成立。


張文景又來賣萌了。

打成超巨的分衛才有資格?

那些水貨狀元又拿什麼做資格?

選秀和選秀重排拿來混為一談?選秀策略就應該站在選秀的時候去看問題而不是站在現在去說過去該怎麼樣。

我就想問問那位張文景,現在大家都可以查到上一期雙色球的開獎結果,是不是可以討論下為啥你當初沒買呢。


AI進NBA時候的位置的確是控衛,76人早期是把他當成控衛來培養的,當時和AI搭檔的後場分衛是斯塔克豪斯。

2000年前後斯塔克豪斯被交易,布朗入主76人教練席,獨具慧眼的他徹底解開了AI的枷鎖,讓身高只有183的他擔任得分後衛,自由發揮獨步天下的進攻火力。


籃球是長人的運動。正是基於這個原則,在選秀的時候,球隊的經理或者選秀團隊都會注重與內線的運動能力者。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以中鋒為核心的建隊,成效最快,而且成功率最高,古有拉塞爾,張伯倫,中生代的天鉤,四大中鋒,現代的魔術、火箭等隊,得到中鋒狀元後都會在短時間內進入季後賽或者成為季後賽競爭者。而得分後衛?成材的概率確實偏低。。。而且以得分後衛和小前鋒為主要進攻點也是近20年才開始的,而且這20年里的前10年還是大前鋒和小前鋒這種相對於中鋒靈活點的中高個兒為主~所以,作為球隊的經理,中鋒作為首選才是必須的


用狀元來評價不十分恰當,狀元簽意味著你可以第一個選,而第一個選一定會選能力最稀缺的,哪怕這個人不是你最需要的,能力最稀缺的是什麼位置?中鋒或強力4,再下來是1,再下來是搖擺人主要是3

還有一層是位置的認知,籃球里,2號位本來就是功能最少的,外線防守+空位投籃+偶爾代替1或3,當運動天賦高的球員被選中時,球隊不會著力培養他們做這些藍領工作,玩著玩著就弄成別的位置了。麥迪算什麼位置?誰能說明白


因為在籃球陣容本質上,SG這個位置就是一個3D角色。


一般來說能持球能得分的都會去打控衛,持球弱能得分的才去打分衛


分位不容易成材,水貨率很高。因為分位培養起來不容易,作為新人,如果條件不是特別優秀,很難拿到球權,分位的打法很需要球權,如果球隊不是圍繞著這個新人打,並且他場下還不是很努力訓練基本功的話,基本上三年以後最多成為一個定點投手,或者直接沒飯碗了。

大個子有保底,再差身高在那呢,當個防守型內線有很大機會,就算再退一步,當了輪換內線也很容易。畢竟世界上2.10米以上的很少,再填上一定的運動天賦,就是小喬丹了。


道格科林斯,天行者湯普森,Jimmy Walker,Art Heyman有話說。


配圖不錯,哈哈哈 很少但還是有的,比如70年代,不過太老啦,很多人又不熟,就不說了。啥?艾佛森?選秀的時候他可沒當作分位選啊,照這邏輯鄧肯要算成中鋒了?

分位當不上狀元其實也算是種巧合,比如當年開拓者是可以選喬丹的……

不過也有其他因素,抽狀元的一般來說都是戰績不好的隊伍,而80年代到千禧年初(其實在此之前也是這樣啦),聯盟大部分球隊都堅信建隊的基石應該是中鋒,即使喬丹霸佔聯盟第一人的時期,都有四大中鋒撐腰,所以你可以發現中鋒在狀元中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而另外一個比例較高的位置則是和中鋒相近的大前鋒,這也和當時聯盟的整體氛圍有關:內線是主流

直到08年開始才難得出現一小波後衛潮,只不過剛好都是控衛……不過此時控衛和分位的定位其實已經有些混淆了,而羅斯、沃爾、歐文也都是可以打分位的主,這部分也可以說是巧合。

不過如果宏觀來看,分位成才率確實沒那麼高,只不過成才的都成傳奇了。


喬丹是2號位反例,

科比是學了很多年學成最像喬丹的人。

2號位確實是早期中期乃至晚期都不受重視的位置,嗯。

所以喬老爺是搖擺人,他在隊伍里實際上是個1 2 3號位隨時切換的角色,晚年當背身軸的時候說是進攻上的4號位乃至5號位也不是不行吧?

2號位,現在基本都是要3D球員了,工兵位,天生的。


艾弗森,控球後衛的身高,得分後衛的心?


因為在NCAA,得分後衛大體是像雷迪克湯普森這樣的


推薦閱讀:

現在的 NBA 是否是「控衛時代」?
塞斯庫里能否達到哥哥斯蒂芬庫里的高度?
在2016年nba總決賽最後一場詹姆斯和歐文誰的貢獻更大?
納什加盟湖人將給球隊的戰術體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
誰是NBA史上身體素質最差的MVP?

TAG:NBA | NBA球員 | NBA選秀 | NBA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