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聖經中哪些措辭和語句對於初讀者而言比較晦澀難懂?

無神論的人兒,你們在遇到積極傳道的基督徒時,有沒有覺得他們都挺像被洗了腦,一開口都是莫名其妙的『經句』?有沒有覺得,如果聖經翻譯內容淺顯易懂些,沒準當成史學書籍也能看進去了?如果傳福音的基督徒講話措辭正常點,說不定也能聽進去外帶討論兩句? 語言學重度患者表示,一看聖經就好想改病句。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傳福音那麼重要,為什麼聖經和基督徒不能用正常的話表達……』 也許只是題主智商捉急而已,眾位悠著點噴……(?_?)


和合本聖經,或稱國語和合本、官話和合本,是當今華人教會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

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各差會派代表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和合本》、《淺文理和合譯本》及《深文理和合譯本》。

1904年,《淺文理和合譯本》出版新約。《深文理和合譯本》於1906年出版新約。之後,宣教士們意識到隨著報刊、雜誌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淺文理正逐漸成為社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後來深文理和淺文理兩個執行委員會合併,選出5人共譯舊約。

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譯本新舊約全書,比官話和合譯本的出版遲一個月。1906年,官話和合本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1919年,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在1919 年正式出版時,聖經譯本名為《國語和合譯本》。和合本的譯者以「忠於原文」為目標,就是要「堅持文字上的準確」。由於譯經原則改變,這個目標就有新的理解:「重視意義上的準確」。在後來舊約翻譯的十三年中,新約經過多次的修訂,經文意思更清楚和優美。和合本的翻譯前後歷經了29年,其翻譯筆法比以前各版本更準確,也更適合教會會眾的閱讀和學術研究,出版後成為教會及會眾最受歡迎的中文譯本。

由於和合本是20世紀初出版,所用之標點和編排方式都是當時的型態,有別於現今的語文文法。因此,聖經公會於1988年修訂和合本的字眼、段落和標點出版了《新標點和合本》。香港聖經公會經過了多年的修訂,於2011年推出了《和合本修訂版》,對和合本進行相當大幅度的修訂,務求使譯文更貼近原文,並且將原和合本中生僻或古舊的文字改換成現代比較通行的語言。

由於年代較遠,所以現代讀者會感到晦澀,但是在當時來看,和合本的譯文是相當白話的。值得一提的是,和合本問世時,剛好趕上了同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在新文化運動初期,不少保守人士攻擊「白話文是馬太福音體」,魯迅回應說:「馬太福音是好書,很應該看。」周作人後來也回憶說:「我記得從前有人反對新文學,說這些文章並不能算新,因為都是從《馬太福音》出來的。當時覺得他的話很是可笑,現在想起來反要佩服他的先覺。《馬太福音》的確是中國最早的歐化的文學的國語,我又預計他與中國新文學的前途有極深的關係。」 可見,和合本作為中國白話文翻譯著作,對中國白話文的普及和發展都起了相當大的積極影響。

https://www.ai-wen.net/?q-1240.html


首先,如今常用的和合本聖經是1919年的版本,就時期來說,聖經的翻譯已經非常偏向白話了,近百年前的文本語言習慣有差異也不奇怪。現在也有新譯本的聖經,但是和合本仍然廣為使用。聖經翻譯成中文因為詞語的習慣有不少容易誤解的地方,可以通過輔助閱讀英文聖經,或者找原文(app上有,會附帶每個詞最正確的意思),好多翻譯造成的問題其實看原文久一目了然。


推薦一個網站,biblehub

Bible Hub: Search, Read, Study the Bible in Many Languages

收錄了絕大多數語言的聖經文本。

比如中文就收錄了至少以下諸個版本:

有多處呼應的經文,以及相關文本,可以幫助你查經。不過此網站並沒有收錄我們天主教的思高本。馮象本(被黑得非常厲害的一個版本)亦未收錄。

所謂「病句」,也是由早期白話文文理造成的,你參考其他文本或者其他語言的文本(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增進對文句的認識。不過我自己用這個東西並不多。畢竟還有解經、神學觀的問題在裡面。即便有了上面的工具,對聖經文本的理解仍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自由解經的危害首先就很容易因語言的分歧而出現。

讀經請勿貪多嚼不爛。打個比方,文言能力較差者讀《春秋》。大概是這個意思。僅就文本而言。


我覺得題主感覺很對,聖經確實比較難讀。不過我不覺得是晦澀。而應該說是,翻譯沒有考慮中國的國情。

第一,我覺得他們翻譯聖經是直譯的。這樣語序和中國人說話的語序就不同。有些話就會感覺怪怪的。雖然用的字都很普通。但加在一起就讀著感覺不通。隨便舉個例子。

出埃及記35安息日的條例: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的一切的住處生火。

你看字都簡單,但組合在一起就讀著怪怪的。若是作文老師肯定批評語法不對。我覺得這句話要是重新組合一下就容易懂多了。比如這句換成,當安息日的時候,你們不可以在住處生火。

你看是不是容易多了。所以我覺得原因在於按照原文直譯,沒有考慮受眾的感受。當然可能基督徒,是為了經文的準確聖神性。

第二,我覺得是沒有出色的文人潤色。就不舉例了,很明顯的。所以我覺得,是因為基督徒翻譯時候沒有文人騷客高官貴人支持有關。

手機碼字。不寫了,有需要再改。


我第一次讀聖經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真是晦澀難懂,扔掉

第二次,這都是什麼東西啊,誰知道它在說什麼啊,扔掉

第n次,看了好長時間才堅持看了幾章,當我合上書的時候卻又完全忘了它在說什麼……當時我就覺得這本書只適合給傳道人啊牧師啊這些特別信的人研究,我就算了。然後再也沒翻過……

過了一段時間,大學團契找到我。在與他們交往過程中逐漸了解認識基督教信仰並且真正相信,藉著他們的勸導我也重新拿起聖經。這一次很特別,我發現我能看懂了。裡面講的故事情節,教導勸勉,敬拜稱頌……

這之後還是有很大體會的,也不覺得文字難讀了,還是蠻奇妙的。

推薦題主相信,信了之後好讀多了。哈哈,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經歷,僅供參考。

中文聖經還有好些個其它版本的,比如新譯本,就是很貼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不過目前教會裡還是只用和合本作為研究對象,畢竟是根基。


題主想要乾貨可以私信我,也可以選擇幾個對照本來看看 多版本對照的那種。聖經的翻譯都是承上啟下的,從那個時代的別種語言到現代的中文,翻譯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不像文學作品可以有些適當的改動,聖經翻譯必須照著原文原意。「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之話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話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害加在他身上;

22:19 若有人從這書上預言的話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真信徒哪敢有心作這事兒?)

提摩太後書2章15節:你當竭力將自己呈獻神前,得蒙稱許,作無愧的工人,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話。

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話」這也是聖經的教導。 另外像某樓所說聖經寫的模糊不清似懂非懂的是宗教控制人的手法(原諒我直白解讀)我想這位朋友從最外面的一面(從其歷史和外在價值一面)也不了解聖經。這樣子的話恐怕就沒有批評權了(發言權還是要給你的:P)


我覺得 聖經裡面的語言都十分直白 用詞和句子結構都很簡單 無論是敘事議論還是抒情 它直白到只要受過一點教育的人都能夠讀懂 佛教的經文才叫晦澀難懂

我猜測題主的問題應該是 聖經中的故事沒有起承轉合 高潮迴轉 於是讀起來比較無聊 我推薦題主 從新約的哥林多前書 後書 羅馬書 等開始讀 這裡面涉及基督教的大部分教義 以及很多著名經文 比較容易讀進去

另外 請帶著謙卑和開放的心 去閱讀聖經和思考裡面的道理 這樣會有幫助的


Q_Q純文化上你的漢語水平問題,,不過,聖經精義在這了,請接受吧:「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譯: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 (約翰福音 3:16-18 和合本) 他到底怎麼說呢?他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在你心裡。」就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羅馬書 10:8-11,13 和合本)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 1:8-9 和合本)


把書寫得或者譯得晦澀難懂是編撰宗教類書籍常見的手法,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營造神秘感與高深感,尤其是過去文盲率很高的社會裡,普通信眾難以解讀經書,必須倚靠教堂的宗教人員為你傳授書中「上帝的旨意「,這樣可以切實的把握信眾對」神靈恩威「的腦補方向,增強信眾對其宗教場所和傳教人士的依賴度和服從度。


是的,你說的對。

我是無神論者,但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書中也有參雜一些聖經的故事,因為寫的不晦澀所以我看的下去。

成年後偶爾看了下聖經,什麼玩意兒。


推薦閱讀:

「甩石鞭」是什麼?
為什麼諾亞要詛咒他的孫子,迦南?
如何開始信仰主?
保羅對基督的理解是哪裡來的?可以說他是巴拿巴,彼得約翰的學生嗎?
急求聖經故事英文讀後感?

TAG: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