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沒有發展出類似日語對漢文的訓讀和返點?

中世紀的時候天主教神父也要讀拉丁文的啊


有的。

在歐洲學界這種類似日語里的漢文訓讀的東西被叫做 glossing。

(維基頁:Gloss (annotation))

glossing與漢文訓讀並不能說完全一樣,但是形成原理是非常類似的。

較早時期的glossing實例:

這是用西班牙語和巴斯克語注在拉丁文文獻上的glosses,由下表(引自wiki)就可以發現glossing中包括很多文獻原語言與glossing語言之間語法的變換,這一點與漢文訓讀是非常接近的。

具體參見Glosas Emilianenses。

最近歐洲那邊的研究glossing的學者也在跟日本的漢文訓讀研究者積極接觸,尋求合作中。(Network for the Study of Glossing:http://www.glossing.org 。已經有很多日本漢文訓讀研究者加入了這個network。聽老師說起過很多次這個組織,據說日本的訓點語學會-漢文訓讀專業學會-未來很有可能會跟這方面的歐洲學者進行合作交流。)

以上。


其實我覺得這篇回答應該還有很多要補充的東西,奈何對於東亞語言了解不多,權當拋磚引玉:-)

內因:

  • 歐洲語言,尤其是羅曼語族的口語(西班牙、奧依、奧克等)基本脫胎於世俗拉丁語,語序、變位和詞性基本一一對應(就算有不同也是幾類變一類,大大簡化了),而且十分有規律(存在少數例外)(「高能野雞」)。像古代高盧人說的語言,基本就是書上的拉丁語,但是表示詞性的-us,-a一類的語尾統統不念/簡化。
  • 如前所述,西歐語言的歷史大多不長(從今年算起1000年以內),壽命也非常短。18世紀啟蒙運動、民族主義運動興起之前,基本上每2、300年左右口語和書面語就有一次大變化(這固然有教會壟斷文化的原因),這使得文化很難積澱下來。
  • 除了時間上的原因,地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由於人們對於本土口語的態度是「用拉丁字母盡量忠實地記錄口語語音」,17世紀以前方言可謂遍地開花……就法國來說,基本上出了一個公爵領,時態變位都完全不同(法語專業的同學應該對莫泊桑的變位印象深刻,人家是用諾曼底方言,忠實刻畫諾曼底地區的風土人情,厲不厲害。)(注意莫泊桑是19世紀的人。)。
  • 文字系統的統一使得那些沒有對應本土概念的詞也可以系統地由拉丁語語音對轉為本土口語。

外因:

  • 教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得整個西歐都必須有相當數量的教士。這些教士既要掌握拉丁文,又要掌握當地的口語。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滿足了對於翻譯的需求。
  • 中世紀教會不光是神學、哲學這些領域的絕對權威,甚至在特定的時代有自己的情報系統(也就是「告解」的內容被泄露出去Orz)。因此在羅馬還是西歐世界的中心的年代,拉丁語地位非常穩固。(羅馬→巴黎→倫敦→紐約 基本構成了公元後西方世界中心的演變。)

  • 如上所述,教會本身的行政運作也需要用統一的語言,因此書面拉丁語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能夠保持活力。


簡單來說就是日本人和韓國人太差勁,受過教育的人基本也沒法直接說漢語,所以才需要用發展一套用母語來讀漢語的方法。而歐洲中世紀基本上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拉丁語,而且讀拉丁語相對讀漢語簡單得不得了,根本不需要這種東西。


日語既有漢字又有假名。漢字是表意文字,所以日語可以用寫漢字來代替假名而不改變讀音。

歐洲語言都是拼音文字,只有一套書寫系統。因為字母大多相同。引進外來語時拼寫不變,讀音也大多是按照來源語言。

歐洲本土語言花拉丁語是共存的。如果引進外來語大多是原來語言沒有的詞。日語漢字相當於是覆蓋在原語言上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拉丁語詞典?
你有哪些學習歷史語言/死語言/古典語的經歷,或是學習方法?
有沒有值得推薦的拉丁語在線翻譯網站?
英語可以任意夾帶拉丁語嗎?
為何拉丁語族人名詞尾,義大利人很多帶「i」,羅馬尼亞很多帶「u」,葡語國家的很多帶「o」?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語法 | 拉丁語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