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看待TVB當家藝人出走內地,以及港劇沒落的原因?

小時候幾乎每個台都會播港劇,像「寵物奇緣」、「烈火雄心」、「陀槍師姐」、「錦繡良緣」、「談判專家」、「苗翠花」(關詠荷版)、「尋秦記」等等不勝枚舉而且劇情豐富演員在顏值和演技方面真的是很出色,到後面電視看得少了,感覺「溏心風暴」、「金枝欲孽」、「珠光寶氣」、「讀心專家」也很不錯,不過看了「衝上雲霄2」之後感覺編劇真的是醉了,劇情太突兀了!劇情老套,情傷、見面有相似、直接後面在一起分開……醉了,還能好好的寫劇本嗎?之前那些水平的編劇哪裡去了,怎麼不能跟衝上1一個水平了。還有必須吐槽的是某些劇里馬國明、楊怡當主演深深的醉了,這倆人的顏值直接讓人棄劇了。楊怡你能好好的當個配角去嘛,「學警雄心」里那個地位就不錯了,別挑大樑了好麻,受不了你(純屬吐槽,影迷別罵我)

還有現在林峰、胡杏兒、吳卓羲紛紛與無線節約來內地撈金,你怎麼看

還有為什麼人們現在那麼愛看韓劇,想說現在的韓劇真的是太腦殘了,一點含量沒有,相比日劇來說差得遠,日劇看得不多但總會透露出一些道理和有意義的觀點在裡面,像「多謝招待」、「零秒出手」都是很好的


電視來源於生活,預見於生活

港劇已死!

這句話從我入行起,不少影視界的前輩就常常掛在嘴邊。這個話有點言過其實,但也說明了港劇的確是光輝已經過去。在我個人看來,金枝欲孽是整個港劇的迴光返照,從此不再會有。港星是依附在港劇上,港劇落敗。樹倒猢猻散,你也不能苛責他們另找東家。但如果我們暫時按照前輩們的說法,港劇已死,死因是什麼呢?(由於TVB獨大,我會把TVB和港劇當作一者來討論,暫時不降亞洲電視算在裡面)

從社會來說

港劇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它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劇,更加是一個時代的重要表象。所以要說港劇,你無可避免去討論整個社會的發展。

首先,我要糾正的是題主,你說的幾部港劇其實並不是港劇鼎盛時期的作品。真正的港劇鼎盛期是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時的港劇不僅僅是大陸,還有整個東南亞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的影響力,比今日的韓劇有過之無不及。港劇出身的明星和名導演更是不計其數。

而這個時期也是整個香港經濟的上升期,香港生活氛圍是非常積極向上的。只要努力就可以過的好,是那時港人總體精神面貌。在這樣的環境下,港人對於外來文化的接納度也是很高的。所以在電視作品中,你看到了不同的影視人敢於表現不同的文化風格。這種多文化的碰撞,是藝術最好的溫床。而在多文化碰撞下產生的港劇裡面所說的不僅僅是港人,而是我們整個時代。所以我們看那時的電視劇是很有共鳴的。

而回歸後,你會發現港人的精神面貌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電視作為最接近民生的媒體,你可以看到它影視作品的變化。我為什麼要以金枝欲孽作為港劇的一個轉折點,原因也在於此。金枝欲孽很好看,但它背後透露的信息是非常消極的。那是一個垂死之人的掙扎。

周圍環境如此惡劣,我好好工作已經是不可能的,只能怎麼樣?靠著心機和權術,才能有一絲空間可以呼吸。而在2005年後,我採訪天水圍,也看到了不少港人的這種消極的精神面貌。港人對社會失去了信任,而建立了心理堡壘,排外情緒已經非常嚴重了。這一點在近年也爆發出來,這不是我們所討論的重點,我也不多說。

反觀會港劇,我們這幾年嘲笑他的是什麼?模式化的台詞,面譜化的人物,陳舊的道具背景,荒謬的故事情節等等,但這些點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港劇已經失去了和時代的共鳴。我們無法和它產生共鳴,看劇會齣戲,齣戲就挑刺吐槽。這其實不僅僅是編劇和演員的問題,而是港劇整個創作氛圍導致的結果。排外和封閉的社會氛圍導致現在的港劇只能是一個地方劇,他們自己本地人看看就行了。外地人看,就只能看看笑笑。從這點看,前輩們說,港劇已死,應該是說港劇的影響力已死。

---------------好吧,我就續寫吧--------------

從傳播媒體來說

雖然大家現在都在吐槽芒果台,但事實上如果不是它當年用綜藝突破了CCTV的壟斷地位,我們的娛樂時代估計還要晚個五年左右。這一點上,我們都必須要給當年芒果台的勇氣表示敬佩。

上個世紀,港劇能夠遍地開花和當時香港共有三大電視台相互PK是離不開的。除了現在的TVB和亞洲電視,還有佳藝電視。最重要的是他們三個電視當時是可以PK的,和今日的TVB一人獨大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藝人們也是在不同的電視台跑劇,包括編劇和製作人也會被互相挖角。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電視台對於節目的要求自然是精益求精,力求最好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但我們偉大的邵逸夫先生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他很快找到了制約對手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現在詬病的演員霸王條約。邵逸夫是做電影出來,他手下的邵氏電影廠可以說是當時的東方好萊塢。當時香港電影製作其實和日本很像,演員是屬於製片廠的。製片廠培訓演員。

這樣出來的演員演技紮實,但會很快被定型,難以有個人的全面發展。因為他們的培訓就是為了製片廠的影片服務,每個人從一開始培訓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晰地定位好,然後按部就班地學習。雖然這不利於演員,卻非常利於影片的拍攝和製作。所以邵氏所帶動起來的香港電影能夠發生杜琪峰那種19天一部電影,和這種定製型製造出來的演員是離不開的。導演和製片人不需要考慮演員,只需要專註自己的故事和拍攝,而演員就像是工廠的零件就會按照劇本和計劃組裝好一部影片。而這些零件是可以長期無限循環使用的,至少對於邵逸夫來說,演員就是他產品的零件。

所以深知影視作品製造過程的邵逸夫先生,絕對要卡死這些零件不會跑到其他工廠製造其他產品,並且保證不斷有新的零件生產出來。所以有了演員霸王條約。

這樣他在開辦TVB,也採取了相同的方式製造新零件:TVB演員培訓班。所以現在大家看到了演了一輩子的配角,一輩子的壞人,一輩子的姐夫。自然不會奇怪了。

這就是在TVB發展的明星大多數很難在大陸發展的原因: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演自己定位以外的角色。這和他們本身成長環境是有關係的。他們不是電影學院那種學術型,在學習過程可以不斷地嘗試角色。他們大多數從一開始就為了一種角色而存在。這在製作人和編劇很強大的時候是好事,因為這些演員將會是最盡責的演員。

但如果攤上了已經頭腦僵化的製作人和編劇,這將是一場災難。你就會看到已經看厭的臉講著千篇一律的台詞。我認為這是邵逸夫先生最大的失策。但以我個人的看法,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那個時代給與他的局限。

從中國戲劇開始,講究的就是「角」,說明白的就是明星。TVB主力打造的是他們認為會成為明星的人,他們會編製劇情來捧紅他,就和我們以前捧角是一樣的。現在的我們明白一部電影里明星只是一個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故事。這是我們看了無數他們拍攝出來的好片和爛片以後得出的結論。當時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就導致他們只顧著捧明星,而忘記了背後大量的製作人員(導演會好些)。

如果你翻看香港現在名導演,多少都會提到自己在TVB和邵氏擔任幕後人員不受重視的委屈歷史。這不是偶然,而是港劇製作本身的一個巨大隱患。

尤其到了多媒體時代,內容為王。這一缺點暴露得更加徹底。演員已經被他們培養成了單純盡責的零件,而負責設計劇本和圖紙的人都因為不公待遇而離開。那麼剩下的演員只能按照以前的劇本不斷地製造以前的產品。

港劇現在的老套反覆不過是一開始隱患的爆發而已。

---------------明天再寫--------------


題主一下說了好幾個問題吶,有空慢慢講咯

【多圖預警!!!】

感覺tvb或者說港劇的沒落,和香港電影的衰落在大趨勢上是正向相關的,如果說九四年或者說九十年代之後香港電影開始下坡,其實港劇倒是沒有那麼快,在此後繁榮了好一陣子,很多題主提到的好劇都是九十年代及之後一段時間出產的,影響了很多人,直到今天還很經典…但從整體趨勢上來講港劇確實也相對衰落了

經濟或者政治對香港影視業的影響,我不太懂,也不敢隨便裝作很懂的樣子來亂講,就站在題主對演員和劇情之類的事情上說說好了,好歹也是看了很多劇哈

一、演員方面

演員們青黃不接,演技好顏值高的年輕演員少,而他們本身能在tvb得到的資源也太少。

演員少,臉熟,會串戲啊!

但凡看超過兩三部劇,中間都能感慨好幾次「怎麼又是你」!

像我看粵語版的還好,要看國語版簡直來來回回連主角聲音都一毛一樣啊!

同時追兩部劇簡直要分裂啊!!

咦你不是阿sir嗎怎麼販毒了啊騙紙!

咦你剛剛不是男主憨厚的大佬嗎,怎麼又變成女主貪財的前男友!

咦你不是混麻油地的古惑仔嗎,怎麼又變成警隊IT宅男!

咦你不是剛剛死了嗎?!

……

觀眾會疲勞,演員自己也很受限啊,tvb像一個小圈子,我猜測演員每次演戲進組遇到的都是那麼幾個熟人,都是同一個棚同一個景,也難免會心累吧……不信看看每年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感受一下……

為什麼很多tvb演員往內地發展,不說現在tvb都沒有hktv好看了=。=,質量下降,自身受限太多,演員沒辦法突破,觀眾少(東南亞地區觀眾也沒有以前多了)作品多,但好作品少,就算大家劇本都不怎麼樣,觀眾就那麼多,這競爭也大啊;

而內地資源比較多,錢好賺(感覺上),市場大潛力也大吧,對年輕或者遇到瓶頸的演員都很有吸引力,無線台自己也跟內地合作啊,輸送了很多自己的演員;

然而不少tvb演員在內地並沒有發展得很好,後來又回到tvb……

老一輩們無線台演員們要麼早轉型做電影成為大佬(例子太多大家都知道),要麼就只能演老豆老母或者主角的上司前輩啦、叔伯啦、反派boss啦,像《名媛望族》的劉松仁和《心戰》里鄭少秋那樣大分量撐戲的近兩年也是很少見了,苗僑偉那樣還在演主角的大哥更少了(三哥真的好帥~)…觀眾們新鮮看一下倒還好,看多了會發現資源少到基本上每部戲都是那麼幾個人在演哦,演技再好,觀眾偶爾也會看串戲的

老演員比如說下面這幾位:

還有阿姨婆婆們:

而中生代或者說四十和五十歲左右那幫,也就是題主提到的哪些劇里的好演員,有像關詠荷那樣,因為結婚生子淡出過一段時間的,也有像歐陽震華那樣去內地發展一段時間的,也有像黎耀祥、郭晉安、佘詩曼、林保怡、鄭嘉穎、陳豪等等那樣繼續拍劇的,有他們的劇基本上只要劇本不錯,都可以有保障(tvb演員雖然演技有限定的特點,但是客觀來說還不錯),比如近幾年我心中的神劇《天與地》!!並不能說tvb沒落到沒有能看的演員或者劇集了,只是可能難得了一點……

年輕一點或者說三十多的演員里,男演員的話像馬明、kc他們其實都不年輕了…我說bosco黃宗澤勉強也是80後吧,算是演技好顏值高並且很有特點的年輕演員了,我猜他比無線力捧的前女友胡杏兒發展的潛力更大,但他這幾年明顯往內地活動頻繁,獲得了很多影視和綜藝的資源,人氣也越來越高;同理林峰,但林峰好像近幾年反而沒有過去紅了(我個人覺得啊)……近幾年出來的梁烈唯不錯,《飛虎》里秒殺我,還有楊怡的大隻仔小男友羅仲謙吧

女演員說起來真是……楊怡我個人不太喜歡,徐子珊鍾嘉欣胡定欣陳法拉徐子珊胡杏兒,算是這一年齡段的代表,另外其實杜汶澤太太田蕊妮演技很好啊,除了胡杏兒之外其他幾個人還沒怎麼在內地劇出現過(也有可能是我不知道),尤其是相比較過去的蔡少芬、葉璇、郭羨妮之類的,可能tvb女演員在內地戲劇里受限比較多,無論是表演風格還是語言交流,而且內地劇和港劇的製作模式應該說差異很大,內地女角色的資源似乎更緊俏……

年輕一點的或者叫新生代的,特別是每次出來都說宅男女神之類的年輕女演員,真是看了好捉急,長得不好看演得還瞎……

二、劇情方面

其實tvb劇情老套,編劇愛瞎來也是近年來質量下降的很大的原因……

提到tvb,其實大多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武俠、警匪律政、宮廷古裝這樣的題材,純戀愛或者純家庭戲一般流傳度比較低(其實《愛回家》這種也挺好看的啊,望天)。

但是這些劇無論是什麼題材什麼內容基本上總有一個溫情的家庭或者一幫夥計一起溫馨打邊爐(這也是我愛tvb的一個重要因素),會有嘴碎但有愛的老豆老母、不長進又貪小便宜的哥嫂、衝動愛闖禍的細佬細妹,發生過很多事之後告訴你「最緊要是一家人齊齊整整」!我個人感覺這已經成為了港劇一個特點…可是看多了其實也會覺得疲倦,特別是老豆老母爺爺奶奶基本上總是剛剛那幾位幾位老戲骨啦,各種戲串臉,哈哈哈

不說新拍的和電影版的《衝上雲霄》這種本來就談戀愛的戲劇情如何了,就連幾年前那部廣受好評的《潛行狙擊》,最後硬編結局啊,兩個女主的結局,一個高級警察從二樓掉下來摔到一堆箱子里居然就摔死了……另一個中槍沒死因為心臟長在了右邊……看到最後真是想喊編劇你出來我們談談啊!!!!

還有律政和三司各部門基本都編遍了,卧底偵探也是該說的都說了,古代各行各業(後宮、染坊、醫館藥房、拳館等等)也介紹了,金融商戰什麼的天天上演…劇情創新是有點難度……聽說最近開始拍殭屍吸血鬼了,不止tvb,各地區編劇們也是都不容易

而tvb在題材上難免帶入香港特色,在這些劇集中往往都會編成同類型的劇情模式、人物性格……

1.刑事部:

1)總部科2)刑事支援科

3)商業罪案調查科Commercial Crime Bureau(CCB):

?包文龍(鄭伊健)《笑看風雲》

4)毒品調查科:

?高級警司:胡卓仁(林嘉華)《學警狙擊》

?高級督察:馬幗英(佘詩曼)《法證先鋒II》

5)刑事紀錄科

?中區警署:文婉蘭(佘詩曼)《刑事偵緝檔案4》

6)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記)

?高級警司:

胡卓仁 (林嘉華)《學警狙擊》

?高級督察:

陸耀國(陳豪)《爭分奪秒》

楊浩然(黃德斌)《飛女正傳》

?督察:

王志淙(黃日華)《O記實錄》

?見習督察:

李柏翹(陳鍵鋒)《學警狙擊》

?探員:

姚麗花(佘詩曼)《無名天使3D》

7)刑事情報科CIB :

?高級警司:鞏家培(劉松仁)《潛行狙擊》

?警司:鍾信(林保怡)《CIB刑事情報科》

?高級督察:黃家輝(鄭嘉穎)A組《爭分奪秒》

羅秀玲(袁彩雲)B組《爭分奪秒》

周望晴(陳法拉)《潛行狙擊》

?警署警長:梁笑棠(謝天華)《潛行狙擊》

司徒凱(郭政鴻)《潛行狙擊》(跟蹤組)

?探員:鄧偉晴(曹敏莉)A組隊員《爭分奪秒》

鍾正(王喜)《CIB刑事情報科》

蒙心凌(黃智文)《潛行狙擊》

8)軍械法證科【軍械和彈藥驗證機關,亦負責一些與罪案無關的事宜,如為警隊評估槍械和彈藥的性能及試驗避彈衣】:

?高級督察:陳小生(歐陽震華)《陀槍師姐II》

?督察:陳小生(歐陽震華)《陀槍師姐I》

9)鑒證科:

?法證事務部高級化驗師:

高彥博(歐陽震華)《法證先鋒II》

布國棟(黎耀祥)《法證先鋒III》

?法證事務部化驗師:

楊逸升(鄭嘉穎)《法證先鋒II》

楊志倫(劉愷威)《鑒證實錄II》

袁天晴(陳采嵐)《鑒證實錄II》

?法證事務部科學鑒證主任:

方晴(蒙嘉慧)《陀槍師姐IV》

莫淑媛(郭少芸)《法證先鋒》

曾家喬(魯文傑)《鑒證實錄II》

游健保(蔣志光)《法證先鋒III》

?法證部技術員:

曾家喬(魯文傑)《鑒證實錄I》

曹志銳(郭政鴻)《鑒證實錄I》

何正民(蕭正楠)《法證先鋒III》

蔣卓君(陳茵媺)《法證先鋒III》

?法醫:

古澤琛(林文龍)《法證先鋒II》

聶寶言(陳慧珊)《鑒證實錄》

鍾學心(張可頤)《法證先鋒III》

2.保安部:

①保護證人組Witness Protection Unit(WPU)

?陳富貴(王喜)《保護證人組》

②保護要人組

以上引用於豆瓣小組2009年的帖子香港警察HK POLICE構架--香港警匪劇不完全總結 侵刪,這還只是那麼多tvb劇中很小一部分啊!

最後,題主的話:【還有為什麼人們現在那麼愛看韓劇,想說現在的韓劇真的是太腦殘了,一點含量沒有,相比日劇來說差得遠,日劇看得不多但總會透露出一些道理和有意義的觀點在裡面,像「多謝招待」、「零秒出手」都是很好的】

我很喜歡日劇,不過題主舉出《零秒出手》來說日劇的道理和意義我也是沒想到,想說好歹來個人間失格深夜食堂李狗嗨之類的嘛哈哈哈哈……但很反對題主關於「現在的韓劇太腦殘」的說法,每個劇種里都有腦殘的,韓劇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霸道總裁談戀愛(這種現在也還是有,只是反而國內劇里更多了),但其實能把愛情劇編出這麼多花樣來做到精緻好看也很難(tvb在純愛劇這方面絕對短板),而我想說的是這幾年韓劇倒反而越來越不腦殘了,開始涉及各種社會問題層面,像去年探討社會職場問題的《未生》,關於青春的《請回答》系列,走慾望都市模式的《需要浪漫》系列,刑偵或者社會題材的各種高質量劇集也越來越多,讓韓劇也開始慢慢有了韓國電影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向日劇靠近……

即使只是偶像劇,也確實開始涉及到越來越多的角度和層面,對於劇本和製作質量的角度,不提美劇英劇,就只是日韓劇,也有很多值得國內學習的地方。

希望不管tvb還是內地,都多出一些戚其義、孔笙、侯洪亮那樣有能力的影視劇工作者,起碼讓我們在自己家電視上也能看到更好的劇,不用只能到處上網找國外資源……


我看了幾個評論,反正現在的港劇是抓不住我這種觀眾了。

而且題主你提到的那些劇都是被我淘汰不看的,我目前只看80-90年代的港劇,凡是2000之後拍的我不看。

我需要:

1. 老戲骨。我看劉松仁,萬梓良和梁朝偉演的港劇長大的,即便配角都是曾江這種。而我每天打開新聞,往往都是這些老戲骨死亡的消息。這種消息讓我絕望。

我原來聊天,最喜歡的就是50-60年代出生的這一波香港網友,後期80-90年代出生的都沒有意思了。這群老香港人講話犀利,經過歲月磨練,歷經香港各個歷史轉折點,充滿故事。而這個時期出生的演員也是如此,只有經歷過這些「大時代」的演員們,才能最精準地演繹這些出彩的角色。在這方面我們這些80後都嫩了點。

我原來聊天,基本不會主動去加網友,都是他們來加我。唯一主動加的一個就是講話極其犀利的香港人,紐約大學畢業,從事廣告。他一般情況下根本不鳥任何人,但是我就是覺得他講話巨毒巨有趣。而且此人不同於他同時代的香港同胞,普通話和英文異常標準,在紐約的時候還娶了個美國老婆(說明他有本事)

大叔和我講話都很像劇本。

他:今天幹嗎了

我:逛街買衣服

他:人丑穿什麼都丑

我不開腔,暗地裡贊同。我直到今天每次買衣服都要想起他跟我說這句。

2. 我其實贊同多台競爭的觀點。麗的「千帆並舉」就是典型案例。

3. 我這幾年不看韓劇,但是我要看韓國真人秀。我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這些真人秀裡面,「作家」地位遠遠超過來參加節目的明星們。所以,我贊成上面帖子觀點,編劇才是靈魂。但是去年當我讀到陳寶華居然開始創作主旋律的劇作之後,我嘆息很久。如果不是重看《我本善良》,我不會主動去查她。

3. 時代的變遷。我覺得目前這個大環境,不光是香港,包括大陸很難出好劇,甚至還不如我長大的90年代,你打開電視你能看到《東方時空》多個記者針砭時弊,唇槍舌劍。我每天晚上吃飯我都會看一會兒,我覺得社會的確混亂,但是所幸媒體人還是有點良知。

現在你打開電視,那是一片和諧,搖滾工作者們都能一起參加中央會議。

請問哪個有個人魅力的記者能夠犀利地在CCTV抨擊各種社會現象?

無論是武俠,還是時代劇,都是載體。它們都需要反映時代,反映生活,反映小人物。

但是現在這些仙俠劇反映了我們之後出生的這幾代人沒看過好劇和好演員的悲哀。

我已經很久不看小說了,我覺得以目前的這種文藝環境來看,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一讀。

如果現在要我實現我小時候理想,去寫一些東西,我可能需要先migrate to another country.

我偶爾翻80-90港劇來看,是因為我覺得人性永恆,時代已經變化,但是好的作家一定能創作出幾十年後人們也唏噓不已的句子。

這就跟我最近幾年每次讀張愛玲的文字就覺得超級有共鳴一樣的。

複雜情感的人需要和另外一個複雜情感的人相遇。

用我港劇男神鎮樓,我只看80年代香港武俠劇。

而且我最愛的不是神鵰,是82版的天龍八部和下面這部俠客行。其他版本我一律不接受

鄧萃雯也是當時的最愛。(最近才看了她訪談,有一點感動)


腦殘粉前來回答,廢話會很多很多,因為要show off。盡量不涉及政治因素,實際上政治因素佔比也不多(個人意見)

先吐槽一下,看到有答主說 「相信大多數是和我差不多的時間看港劇,大約是從洗冤錄、四大名捕之類開始看」,簡直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嘛(講笑)!告訴你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港劇的,看圖

這部劇的歌我都會唱咧,「步步自感一驚心,道道刀光見暴戾 ... ...面對絕境,難道我會頹然後退

還有個女聲的插曲,可是找了我好久,叫『一夕到天曉』,總感覺前奏部分和主題曲稍微有些像,以前一直以為只是重新編曲換女聲唱了一遍,後來才發現是兩首歌,心痛。

這部『大內群英』是剛剛記事後看電視劇比較有印象的(90年代初期看的,拍攝時間好像是80年),萬梓良真的好帥,一部電視劇給我看哭了好幾次,前些年準備重溫一下,沒堅持下來,但我對這部電視劇的感情是不變的,把歌曲和某些片段收藏起來不時重溫。倒是『上海灘』我不喜歡看

對了,這部電視劇還有第2部,但萬梓良少了鬍子沒那麼霸氣了,續集還有張國榮哦!

講回題目,我準備分為這幾個階段來談

-香港影視以前吸引我的原因(其實現在我也會看的,看出感情了估計)

-以我的經驗來談談香港影視後來的問題(因為也工作了一些年,會從公司角度來談)

-現在自己對香港影視的觀感

1. 小時候香港娛樂吸引我的原因

(1)社會因素(這個方面其實別的人講過不少,我不多講)

80年代亞洲其他地區封閉,人才不能展示自己,日本和香港有能力的人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所以造就了8,90年代的輝煌。放張陳輝陽的圖

(2)現代劇方面,經濟狀況的巨大差異讓我更容易代入到角色當中。古裝劇的套招好看有美感,角色造型清爽帥氣,也容易勾起我的意淫情緒。民初劇是最討厭的類型,至今沒有完整看過一部民初劇(所有華語地區,城寨黎明之前是我拖著看完的,黎明拍的不錯),國讎家恨的電視劇都不大喜歡看,感覺描寫的角度不適合我

現代劇:

-90年代早期家裡條件不好,買個100多塊的衣服得肉疼半天,自己生日拿個20多塊都樂得和什麼一樣。看見港劇裡面的人一個個西裝革履,開口閉口都是幾十萬上百萬,一言不合就到酒吧溝女仔,身邊有好兄弟不離不棄,即使路邊攤都顯的那麼不拘一格,長大後要是也可以這般該多好啊!台灣劇反而覺得有些土,即使後來的偶像劇都覺得和縣城差不多水準

-那時經常把自己代入到劇中角色,幻想自己代替角色在劇里體驗各種情節。影視作品不管本身故事扎不紮實、鏡頭調色的功力如何,能讓觀眾情緒投射入來就已成功,當時的港劇就是這麼牛逼,僅憑表面的一些東西就讓我陷入,覺得那樣的生活才是生活。

-2000年後離開家鄉18線小縣城,後來又出國,入時的著裝、職業化的交流、西化的生活方式這些表面因素再也不能讓我投入熱情了,需要深層次的因素才能吸引我,港劇在故事方面和美劇相比差距就很大,和某些經典的內地劇比起來都不佔優勢。2001-2004年看了N多港劇,懷戀當年粵語區小夥伴在論壇上傳原版劇集的時光,那是一段大家互相幫助,沒有港燦也沒有蝗蟲的年代,當年也是論壇爆炸的年代,美劇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進入的,那時沒錢搞盜版,現在經濟狀況好了搞過不少正版,可是氛圍卻變了。

古裝劇:

-男的嘛!都喜歡意淫自己神功蓋世,香港算是武術套路的集大成者,功夫劇總是需要過招的,這點港片完勝,即使香港娛樂崩盤的今天,功夫套路都完勝內地。

-特效方面內地一水的空氣波,不是不可以,但製作成本要加倍才行,99年的『中華英雄』吳鎮宇和黃秋生的雨戰就不錯,至少得到達這個水準

-招式設計更是低香港一大截,武俠你妹天天拍點山山水水搞咩?紀錄片咩?過招就過招,總是定住鏡頭給主角大特寫,拍寫真咩?內地武俠真心一看想嘔,現在看03版天龍八部居然覺得還行,都是其他垃圾害的,03天龍有些動作設計還不錯,就是調色不行,而且慢鏡頭過多。

亞視的『劍嘯九天』以及無線的多部金庸劇,在動作設計和招式套路上都不錯

-香港的武俠歌曲和配樂都不錯,當然裡面有日本和台灣的功勞,雖然我也不喜歡台灣的武俠劇,但是在某些音樂改編上不錯,比如溫金龍改編幾首閩南語歌曲作為配樂,居然有很濃的武俠味道。香港配樂在電影上還維持了水準,電視的配樂退步的有些多

結論:現在看起來也許有些幼稚,但當時現代劇吸引我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武俠劇則是靠利落的打鬥設計,放個圖懷戀下以前那些我喜愛的角色,這些角色現在想起來也相當的有趣啊(寫的好)!

R:當年的邵美琪和張可頤真是美,第一次在『天地男兒』看見2小姐十分驚艷。邵美琪英氣逼人,適合職業女性。這兩位女演員演技都不錯,2小姐在扮完寶珠後雖有些小動作,但也很可愛,是滴我就是2小姐的腦殘粉,當年不該來內地演什麼民初劇還搞到生病,演點別的嘛!估計我討厭民初劇有這方面的因素(一點點啦)

韋家輝的劇本真是厲害,如果不是在免費電視台播出,角色應該會寫的更加深刻。丁蟹一角既經典又諷刺,諷刺的是很多人笑丁蟹不知所謂但現實中卻和他沒什麼不同。

我對撈家的葉榮添和徐家力倒沒太多情感,總覺得這兩個角色不那麼飽滿,劇終角色發展也有些刻意造作。但到今天我還是喜歡李奇和大頭文,大頭文後期也有些崩,這也是TVB商業劇的通病。

萬梓良演戲好就是喜歡,江華在『九五至尊』裡面表現不錯,結尾劇情崩掉非演員之罪,2小姐的四娘好得意。

2. 以我的經驗來談談香港影視後來的問題

(1)我不覺得很多人談到的電視台競爭是一個大問題(所佔比重不會太大)

-TVB真正開始突飛猛進,是在邵逸夫掌握大權後(之前雖有股份,但不是最大股東而且重心在電影市場),利孝和死後邵逸夫才出任無線主席,當時也正好是邵氏漸漸退齣電影市場。多年電影片場經驗拿來電視市場競爭,相當於大炮打蚊子、殺雞用牛刀,怎麼不見麗的亞視在競爭下成長呢?HBO在電視劇市場大發神威後,也不見各大有線網路有什麼起色(偶爾還是出精品的,不全是垃圾),還是以出產垃圾為己任嘛!美國影視市場競爭不激烈嗎?就是HBO自己也有好些年的低潮。TVB的頹勢大環境因素更多,香港市場的電視台數量是個偽命題,現在電視台有好幾個,質素如何?王維基的HKTV劇集質素如何?我覺得和ATV的水準差不多。當然王維基因為未獲牌照所以拍的劇集不多,在獲牌的假設下會不會有進步難說,不過這個問題很難證偽,不作討論。

結論:亞視和麗的就是在競爭中死的,TVB的所有手段都是商業化社會裡的正常手段,不能要求TVB在競爭中還得掌握力度,不要給亞視太多壓力。這就好像要求拜仁慕尼黑自己丟掉冠軍,讓德甲更有觀賞性一樣,TVB一家獨大就是香港市場充分競爭的必然結果,即使不是TVB也是另外一家巨無霸

(2)也不贊同 @李小喵的觀點,她有提到邵逸夫製片廠方式不對香港生活氛圍,我都有不同意見(個人看法,不見得正確)

生活氛圍:

金枝欲孽能成功的很大原因是隱射辦公室政治。這個和整體氛圍關係不大,我在一個和香港有些類似的城市新加坡,勾心鬥角的辦公室政治歷史悠久,而且新加坡這些年發展的好吧?人均GDP高吧? (不過我個人認為討論生活水準最好還是用社會中位數收入),辦公室政治這種頑疾可是幾十年的老問題。所以我認為她這個觀點有些武斷,有點硬套的feel,今天香港極端思想的興起並不能反證之前香港各大階層都是積極向上、努力奮鬥的,實際上香港人一直有點苦。

香港今天的怨氣不見得比以前大很多,至於內地大量旅客不文明的因素也只是因為網路才讓極端的聲音顯得很大。看看之前香港的綜藝節目和脫口秀,主流上對內地人的鄙視可是明面化理直氣壯的,現在的什麼「支那」 「蝗蟲」等等,只是純粹的情緒發泄,而且底層人民居多,這些人有機會玩辦公室政治?長毛在立法院也只能罵對手為雞嘛!極端派也只能在宣誓時玩些所謂「小學雞」的花招, 這些當然不是辦公室政治。

製片廠模式:

生活範圍我只是意見有些許不同,製片廠的觀點我是完全反對,製片廠模式才是最佳模式

看看李小喵知友的,「而這些零件是可以長期無限循環使用的,至少對於邵逸夫來說,演員就是他產品的零件。」 然後推斷出在邵逸夫時期,演員們因為只能演一個類型的角色導致演技不夠,我認為李小喵知友對TVB並不太了解,至少是沒看太多TVB劇集,邵逸夫2010年起也不再是行政主席(實際掌權時間更短,2007年就100歲了,80年出任董事局主席,算下來也就20多年),而現在華語影視的半壁江山都出自這個看似殘酷的制度。

把演員和各類製作人員作為零件才是影視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對比下現在的內地市場就懂了。此項做法能把效益最大化,對演員自身也是有好處的。TVB的演員很少有科班的,如果要對演戲有充分的理解,必須要在同類型角色上有充分的鍛煉,比如羅嘉良,他可不是只在『天地男兒』裡面演反派,『孽吻』『王重陽』『射鵰』等劇集就 開始演了,那時的演技大家都有目共睹,差點意思嘛!但正是他在同一類型裡面不斷的磨練自己,所以才有了『天地男兒』的大放異彩。紅了之後自然有其他機會找上門,為什麼?因為反差性也是一個大賣點,後來撈家演的『難兄難弟』『天地豪情』『先生貴性』『創世紀』等劇集都是各種不同角色,演技上也沒問題。在這個問題上TVB沒什麼可噴的

到底是以前的中港合拍更違和,還是現在的彆扭?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等人演技沒得挑吧,以前合拍片還不是各種挫,直到2012年後才開始好些,這不是TVB的問題,是內地本身的製作方式就有問題,即使今時今日,內地大部分現代劇製作依然稀爛,鏡頭都不會動的感覺,畫面更是美圖軟體的PPT。這類渣渣劇,每個演員在裡面都違和的不行。

結論:製片廠模式對演員和各類工作人員才是最佳模式,這是經過實例證明的(拿獎項拿人民認知度都行),現在不行了的原因等下再講。演技大成者肯定是揮灑自如的,但是沒有前面的5個包子,僅僅第6個是不會讓你飽的,真正偉大的藝術必然是衝破了流水線的限制,但沒了工業能力極強的流水線,想要有所作為乃是痴人說夢,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

(3)那我認為的TVB問題是什麼呢? 演員流動公司管理方式,解決掉這些問題後比現在強沒有難度

演員流動:不算大問題,有辦法解決,主要還是看國內政策

做生意的的什麼最重要,cash flow,一家影視公司來說演員也是如此。之前香港演員流動性很大,TVB不撈了還有機會成為巨星。2000年後香港電影市場崩了,國內的影視市場也沒有成長起來,導致那段時期成名的TVB演員大量卡在電視劇領域,等到10幾年後國內影視市場成長起來,這批演員都50左右了,男演員的情況好點,女演員方面就很差了,男的還跑出了古天樂、張家輝等有叫座力的演員,張智霖在電視方面也還行,撈家也不差戲約,女演員在電影市場全軍覆沒應該有合拍片政策的因素,現在年紀大了只能在電視劇里演重要配角,2小姐和張兆輝的什麼『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真是把我看出眼淚,好渣的劇集,好爛的角色,就這居然還算是內地市場的爆款,我RTMD。

大量的演員積壓導致新人難以挑大樑,81年那一批好多女演員都耽誤了,長期上不了位對心態也有影響,最近跑出的胡定欣演技就不比前輩們差么,李詩韻和 唐詩詠現在都不知道幹什麼去了?現在國內市場起來後,老演員們因為價錢的關係在國內做下閑角都不再返TVB霸住個位,這對公司其實是好事,之前還有高層不滿,傻咩!正是時候提拔新演員。只要熬幾年,有新的演員新的品牌出來,TVB隨時強過現在。譚凱琪,朱晨麗,王君馨,湯洛雯,黃心穎,李佳芯等人能上的都上,雨露均沾、分散投資,忍一時收視率低迷換來長期發展。

這個方向上來說,過去十年來TVB大量生產膠劇以及演員品牌價值的下降,和亞洲其他地區開始發展有一定關係,關鍵還是國內市場在過去十幾年並未真正成熟,導致TVB演員以及製作相關人士不能更進一步,大量演員和工作人員的積壓形成惡性循環。最近幾年國內市場成熟了,但TVB也不可能一夕之間就取得有利位置,德國足球98年徹底崩盤後可是堅持了10幾年才重回巔峰,TVB得有耐心。

管理方式:現在還處於比較混亂,但大方向上有改進

蘋果每天都在罵這2位,我倒覺得這2位在公司管理方向上都有可取之處

看看余的講法:

-渠道,營銷和product同樣重要。這在全世界市場就是定論了,不知道為何香港媒體還需要余阿姨對住他們講這一點。

-公司每段時間cut 5%員工,再請5%新員工。這是公司能良好運轉的一個條件,人員長期沒有調整會有大問題的,對大公司的傷害是加倍的。可是媒體卻把這個拿來作為攻擊她的依據,我是覺得莫名其妙,如果賠償不到位可以依法律解決,但這個想法本身是絕對正確

樂的講法:

-無線演員的人工是好低,但通過在無線鍛煉後獲得知名度,可以靠知名度在外接job賺錢。除了樂阿姨可能過高估計三色現在的品牌價值外,大體上算是合乎情理的想法,也是被人攻擊到爆,吳耀漢對此還有相當激烈的看法。

香港雖然是亞洲金融中心,但在娛樂市場這一塊完全是人情社會處理方式,不是說每個人都要變得冷漠,但完全按照人情社會關係來處理商業問題是90年代中國國企的選擇,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有權勢的人MBO,資產賤賣。以前亞洲其他地區沒起來,香港影視界當然可以大家其樂融融一家人,但時勢變了就是變了,現在要競爭就得按照商業社會的規則來,況且員工東家不打還可以打西家,以後有機會也可以再次合作嘛!看著TVB離職員工和未續約演員的極度憤懣,個人有些許難以理解,如果是對長時間工作的憤怒我倒是能接受,可大部分都是一種「我工作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怎麼能不和我談續約?」 我覺得不好,工作資歷深可以按照年限來賠工錢,但因為資歷久就必須獲得續約是不可行的,整個公司會變得人浮於事效率低下

3. 自身現在對香港影視的觀感

題外話:如果不是內地各種限制,TVB的受眾會更多,即使現在這種情況,看看電影市場的票房轉化量,TVB的幾個IP『衝上雲霄』,『十五初五的月光』等劇集都是5000萬左右到一億,後來的『使徒』就彪破6億了,看看我們自己的,差的就不比了丟人,看下票房現象級的,『煎餅俠』10多億之後就每況愈下,『萬萬』和『何以』撲了,而且口碑越來越差。純粹的IP價值比拼,TVB其實都不輸,比韓劇強多了,內地敢拿來改成電影的電視劇都少,別看網上噴的厲害,其實愛的也深。每每想到TVB只是一個700萬人口城市的電視台,內地真沒什麼資格俯視人家,調侃下公雞碗啥的倒沒啥,這本來就是發燒友的樂趣之一

幫港劇講句公道話,美劇英劇看多了,其實大部分也都是垃圾,英劇平均水準好點但沒有特別出挑的劇集(反正我覺得『黑鏡』,『Inside NO9』等劇和頂級美劇比起來差距相當大),而且演員重複比例也相當高。台詞有很多都是重複的,比如前幾年的『伸冤人』中華盛頓有句台詞--『When u look at me, what do u see』,十幾年前『OZ』裡面的市長就已經拿來裝13了。

(1)香港的製作水準並沒有傳言中那麼低

-現在有種講法是香港那邊製作水準很差,我不知道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要看看投入產出比吧!即使不談CP只看最終效果,TVB某些類型的製作效果都只強不弱,比如現代都市劇不用特效的,TVB的打光鏡頭收音等要爆內地都市劇幾個等級,內地都市劇的鏡頭運用大部分相當呆板,感覺就是幾個人把鏡頭對準了了事,沒有任何鏡頭語言可言,打光前面噴過了,就是美圖軟體的PPT水準,MD這要不是衛視製作公司買賣雙方有交易,此等垃圾水平丟廁所都嫌臟,收音更不用說,內地太多電視劇使用配音演員,配音水準參差不齊,搞的人容易跳戲。

雖然內地這幾年也有幾部還行的都市劇,但整體水準還是低落,要放開了讓韓劇和港劇衝進來,形勢不會好

-武俠劇,因為特效始終需要花錢,現在TVB的武俠劇是徹底栽了,不過內地的也是呵呵,99步和100步的關係,考慮到我們投資還吹的很大,當中貓膩值得玩味

結論:一聽到什麼現在內地製作上來了,投資起來了就一肚子火,真要有那麼多錢扔哪裡去了,騙小孩子呢,說什麼演員拿了大頭,勞資也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好不啦,別糊弄。這個裡面一查絕對一堆事,空中樓閣而已。

但電影上的進步很明顯,有些電影看的出來製作水準進步很多,實打實賣票賺錢的營生,貪污的比較少,不敢關起門來玩那麼大。

(2)香港影視看似窮途末路,其實機會多多

-現在劇集和綜藝節目的質素就比以前提高了一些,也開始和內地網站比如騰訊進行合作,很多資源可以通過網路出來,對TVB可以提高投資製作成本,對觀眾可以多一個選擇渠道,是好事情。雖然我自己是看HBO GO,但對騰訊引進各種HBO劇、英劇、以及將來可能的港劇還是很開心的。

-TVB和邵氏也有合作關係,邵氏在轉換TVB經典IP上很有經驗,國內電影市場也不錯,對TVB是另外一個盈利方向,最重要是自己出爆款IP,『使徒』這種質量的都能爆,說明在內容上做出一個爆款product不難,至於渠道和營銷問題是高層們該努力的地方,處理的好打垮那些國產垃圾電影一點問題沒有。

-至於香港電影圈裡的人物就更不用擔心了,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爆款作品中本來就是香港電影人占多數,這裡吐槽下鄭保瑞的幾個作品,西遊系列真的有點爛,即使作為商業電影來說,不過他的其他作品我也不喜歡,『狗咬狗』『軍雞』『槍林戀曲』『車手』等電影都覺得一般,只有『意外』好看。我倒是覺得中國商業電影不能只有徐崢,黃渤,王寶強,姜文,葛優,寧浩這麼少的叫座明星及導演,這TM根本不合理,即使我們政府各種限制,一個13億人的市場只有這麼少的票房明星都有點詭異

(3)亞洲其他地區的水準並沒有那麼高

作為一個觀眾來說,我並不特別,喜歡的也都是主流意義上的好片子,美劇上我雖不喜歡HBO的『權力的遊戲』『六尺之下』『Girls』,但是喜歡的『火線』『黑道家族』『暗夜之奔』『真探』『西部世界』也是主流意義上的好片子,我不喜歡『Breaking Bad』但喜歡『Better Call Soul』,這些都表明我並不是什麼非主流觀眾,我中意的也有大部分觀眾喜歡。

韓劇我看過一些,比如『Signal』『Reply 1988』等等名聲在外的作品,沒感覺有什麼出挑的,甚至有些看不下去,本身對韓國人沒有反感,韓國電影我看的好好地。倒是日本劇有些質量不錯的,無論在內涵還是製作上都比韓劇強

TVB現在的外部環境其實不差,日本劇因為政治因素進入不到中國市場,偶爾有爆款都是因為營銷,超多高質量作品被擋在大部分中國群眾視野之外。韓劇質量普通,TVB加大投資後拍出韓劇的水準一點問題沒有,說的不好聽點,即使在製作上稍遜於韓劇,大中華區接受TVB的程度都會高於韓劇,而且現在薩德大背景,韓劇不能進入,日劇這種質量完全碾壓的不能進入已經好些年了,TVB只要能解決營銷和渠道問題,面對的不過是眾多垃圾product,『使徒』已經給明了方向。

題外話:國內垃圾橫行,偶有經典但依然不可接受,這就是工業能力和體系都欠缺的結果,現在也在好轉。韓劇不能進入倒沒什麼,日劇不能進入僅在影視因素上來說是一大遺憾。

最終結論:TVB回到8、90年代橫掃亞洲不大可能,因為現在亞洲各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開放了。但只要解決好營銷和渠道的問題,和韓劇分庭抗禮完全沒問題,因為實際上的製作水準並未降低多少,故事多打磨下就行。即使現在的市場反應TVB也不見得真正輸韓劇太多,本地電信商的付費網站上TVB劇集的資源和韓劇資源相當。最後放我最喜歡的2小姐圖鎮樓,可惜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

有一次在電視晚上看的我,好像是陳可辛說的,香港回歸以後,台灣放開了對美國電影的市場,對於主要金主和主要市場的台灣的失去,對於香港電影電視劇的打擊是致命的。

70.80.90.年代台灣和東南亞經濟的騰飛,為香港電影和電視劇的發展打了一針巨大的興奮劑,誰便幾個人找幾個明星拍一部片子就可以賣個幾百萬,上千萬的,大量的資金注入使得香港電影,電視劇空前繁榮,就連黑社會都搶著要拍片,

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由於太好賣,金主有錢,正所謂沒有王晶就沒有王家衛,一批有識之士,在這波浪潮中,開始利用自己的先天條件好,有金主支持,開始拍一些自己風格的電影,再加上香港政策的開明,使得這時的市場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看了,太多的類型的電影電視劇,賭片,警匪片,商戰片,武俠片,言情片,等等,好片和佳片。

但這一切都在香港回歸後開始轉折,台灣的金主沒了,台灣市場沒了,東南亞也在消亡,韓國,日本開始反撲,(本言論沒有任何政治目的),以前薄弱的基礎造成的問題開始出現,以前為了多出片子,使得製作周期短,但這意味著粗製濫造,胡說八道,只求熱鬧。但這些片子,在製作精良的,包裝精良的,英劇,美劇,日劇,韓劇面前不堪一擊,收視率的下滑,資金的減少,使得大量的人才,外流,北上,轉行。

香港電影和電視劇的沒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上面幾點。


作為一個長年看港劇的人,其實是不願意相信港劇落寞的。但不得不承認,新生代演員過於缺乏。對於內陸愛港劇的年輕人而言,我相信大多數是和我差不多的時間看港劇,大約是從洗冤錄、四大名捕之類開始看,從刑事偵緝檔案、陀槍師姐之類開始集中認準TVB這個概念,然後一直看到現在。我看的那批演員在演技不夠成熟的時候,我們還不懂挑。在我對演技有了概念和對比後,這批人演技已經很成熟了,於是一直享受。如今他們逐漸一一離開熒幕,我卻已沒有耐心看著新演員培養演技。大約就是不對的時間不對的人了吧,我一如既往的享受的就是TVB帶來的家的熟悉感,然而家人長得不一樣了就……

況且,TVB很擅長培養一批適合刑偵警匪片的演員,但這類故事已經少了。能看出近幾年TVB在擴寬題材,但用的仍那批一臉"我是高智商犯罪分子/我是正義警察"的演員。不是其演技不好,而是固定印象啊!!!所以感覺不倫不類…

真心建議TVB繼續在刑偵和古裝題材上繼續編,雖然越來越難,但腦洞夠大就容易成功,比如使徒行者!反正總有和我一樣的,只要TVB敢出刑偵劇,就敢毫不猶豫點來看的!

最後,雖然我以前也老嫌棄韓劇,但那是很多年前了……最近看了看什麼幽靈啊,未生啊,主君的太陽啊,都還不錯啦~不能因為主角帥,就覺得內容空無一物啊~建議題主拋棄成見,再接觸一下~


沒有好劇本沒有我喜歡的演員,保叔,歐陽胖胖近幾年的港劇也比較少,羅仲謙他們我又看不慣,比較心累啊,況且現在英美日劇這麼多選擇,誰還會一成不變呢,不過hktv和新開的viu tv倒是可以看的,我最近在看viu tv的瑪嘉烈與大衛,有點稍稍慢熱,但是個人覺得和以前的港劇很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有保叔啊,好久沒看到他了


家鄉某僑都,親戚有不少是香港人(包括我奶奶),

好了接下來說正題

從小看TVB長大,家裡也是從早到晚守著TVB,後來湖南衛視崛起一家獨大(在我眼裡是),再到現在各衛視「百家爭鳴」,也曾經為TVB的「沒落」可惜。可我後來發現,並不是的,港劇港片有他獨特的點,自己的文化寓意,很多時候除非你是香港人,很多點我們都get不到。還有粵語這一因素,在普通話推廣以及現在很多廣東人覺得粵語也要「消亡」的時候,看TVB總有些慰藉?就像在外遇到老鄉的那種感覺。

反而港劇要是發展成像內地劇,韓劇,或者日劇那樣,我才覺得港劇藥丸,港劇港劇 港字何來

近幾年,TVB比前幾年越做越好了,劇本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其實現在的女演員也很漂亮,是符合我心裡港女的設想的。

至於上內地撈錢,不可否認內地的通告費和報酬,是比在香港多得多,二來也可以提高知名度。可懂得上內地撈錢的不止香港演員吖,你看韓星。有時甚至替一些有演技的港星可惜,上了內地只能做配角或者打醬油(我深深地記得那一部黃宗澤男二賈乃亮是男一的劇),可是,沒辦法,唉。

希望港劇越來越好


太多原因了,總之是一種情懷沒有了。那個年代,香港就像是活在家族傳說里的一個總是讓我們仰望的青年,後來,世界變老了,我們也長大了。


內地錢多


一台獨大,以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的結果毋庸贅言。

為什麼呢?古怪而保守的廣播管理政策,嚴格限制了電視行業的發展。不完全的競爭,使得掌握大量資源的一家日漸強勢,另一家日薄西山被各種外來資本控制,媒體市場愈加畸形扭曲。

同時,這兩家都實行自拍自播的製作模式,絕大部分的劇集都由自己集團製作,甚至主題曲也一手包辦,容易形成官僚作風,人情政治。其中俗稱的「大台」,本身就是家族企業而來,以人情裙帶管理著稱,大搞封閉小圈子論資排輩,音樂頒獎禮杯葛唱片公司,「親生子」、「親生女」分豬肉,不拍劇集不出席活動就沒有獎,可比封建大宅門。

這兩家都曾伴隨經濟暴發而搭上順風車,製作出不少經典傑出的節目與劇集,培育了大量的人才,顯現黃金年代。但時間過去,上述管理模式的弊端開始呈現,人情裙帶使得真正的人才無法上位;缺乏競爭使得市場無法發展,無法吸引行業新血。而這時鄰近的兩個華語市場都在市場上升期,人才紛紛外流至內地,此消彼長,一個在上升爆發,一個在空虛內耗,便顯出質量滑坡, 今時不同往日了。


內地人口基數大,觀眾群層次豐富,綜藝節目影視劇,炒作翻紅的「套路」已經很成熟了,離巣也是很正常。港劇的受眾本來就是粵語母語的觀眾居多。

從來沒有放棄過追港劇,經典的,小眾的,豪門鬥爭,穿越,古裝,家庭溫情戲……看得也很多了,不說每一部都精彩吧,起碼這幾年的港劇很有意思,有意義。

舊人的離開,才可以換來新鮮血液,戲骨總會老,每個新人都是需要磨練的,像胡定欣熬了那麼多年配角,才熬出頭,王浩信、梁烈唯這些都是從默默耕耘的綠葉到現在被關注和喜歡,沒有時間的沉澱是不會有好演員的。

老是說TVB薪水低,可是作為觀眾,哪管得了幕後那麼多事呢,我們只看得到成果。

梁烈唯前幾天拍使徒行者2被車撞飛了,現在還在休息,無論你們怎麼說tvb沒落吧,總會有一直堅持努力的演員和製作團隊在的。

相比起來有些流量鮮肉和小花,他們那種把影視劇當成「明星」這個身份的附屬品,對觀眾不負責任,無論那些NC粉說他們的偶像多努力吧,一句話,用作品說話


以前內地劇撐不起場面(現在質量依然撐不起場面,卻拍出了好多的爛劇浪費資源),但是港劇卻禁不住各種英美日韓劇大量湧入的衝擊,港劇創新力度確實不夠,感覺有種跟不上時代的趕腳。即使這樣也實在不喜歡他們不倫不類地出現在內地劇里,然而內地劇真的都是神劇,演員浮誇做作,情願看狗血的舊港劇。


個人覺得,根本原因是經濟的發展

現在內地經濟處在上升發展階段,資金多,市場大,演員鮮肉一堆堆冒出來

香港(tvb)的上升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放緩甚至往下走的階段。其實我覺得只是階段不一樣,tvb上升發展階段人家也有過,畢竟當年也曾經很輝煌,資金緊縮資源無法均衡照顧就是大批演員跟幕後離巢的直接原因

其實tvb的演員跟製作經驗是很豐富的,現在我就覺得最主要的問題是要改變局面,比如說引進合作投資,在網路同步播放那邊找突破。

往內地靠攏肯定是大趨勢了,看領導戰略部署能力而已了


tvb藝人薪水多低,劇組多窮經常看港劇的人不是不知道。服裝道具n部局裡重複利用,真的夠省的。


香港就那麼小的市場 哪怕算上東南亞珠三角也就全中國人口的零頭。現在經濟不景氣加上大陸發展起來了 在本地沒錢賺么 能來大陸的都來大陸搵食了。電影也是一樣,王晶拍澳門風雲時被香港網友噴的時候都說了 香港票房只是內地25分之一 哪怕來內地拍爛片 有錢賺就行了,。而且陳可辛也說了 北上是大勢所趨 以後香港本土市場要繼續發展只能立足於一些地域特色強烈的小成本電影。


作為一個00後,不追內地明星,不追韓劇,只刷tvb是因為我只看的下去TVB啊啊啊

每次看內地劇就會棄劇,劇情就不談了,演技完全看不過去(可能有人會說有不錯的演員,OK啦,不否認,但看下tvb里配角的演技,就是跑龍套的也不錯的)

其實說什麽tvb沒落了,是拿現在和以前的tvb比,當然會了,內地電視台黃金檔放的都是內地劇,原來土豆什麼app都會有的看,然後就要會員,最後沒有的播了。。我每次都是找資源到百度雲去看的

港真,我看香港演員沒有什麼特別上不了檯面的,之前說陳港姐,蔡港姐演技差,但人家在努力的啊,況且對比一些資深前輩是差了些,但是(至少我)不會齊劇(Θ?Θ=)

至於為什麼tvb演員大都不在續約,tvb窮嘛,演員要吃飯啊!自然有往內地跑的,換公司簽約的。

有人說tvb新人差。。。 。個人品位層次不同吧,也不好多說。

神煩有人不停逼逼,嫌差不要看就是總有人喜歡的。

有個APP叫極品影視,可以看到一些比較新的港劇,比如踩過界(盲俠大律師)等,不用會員,不要錢的,不過這個app好像只有蘋果有。

微博上有港劇博主分享資源,想看的盆友可以去看下。


tvb的關鍵問題應該是在如何培養新人上。如果這些人還留在tvb繼續霸屏,你讓那些新人怎麼上位啊。一批一批的老人離開,一批一批的新人擔正,才應該是正確的道路吧。


1.因為內地受眾面廣,香港畢竟沒有內地人多,有之前在TVB拍的戲吸引的觀眾緣做基礎,希望在戲劇和人際上有所發展和突破,TVB的小生花旦紛紛離巢也是情理中事。

2.TVB的薪酬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之前看報紙上說在TVB拍十集都比不上在內地拍一集的酬勞。藝人當然希望片酬多多益善了。

3.TVB的劇拍攝進度很趕,所以藝人時常是沒什麼休息的,很多時候為了幾場戲加快進度都要帶病上陣。在內地這種現象就好很多了。

綜合來看,紛紛離開TVB也是必然的選擇。不過宜家還是很多北上的TVB藝員還是翻左來。


一句話:錢作怪。

娛樂也是和經濟掛鉤的。


tvb本來資金就有限,今年的劇本幾乎不行,浪費著有限資源,困獸斗啊!大陸資金比較多,拍爛劇無所謂公司多不講究…主要混臉熟,不過硝煙中也能閃爍出幾部好劇,tvb今年貌似就梟雄能看,寫不齣劇本快學大陸買小說啊…


感覺今年的港劇演的不是很好,起碼到現在就一兩部比較喜歡的,去年的話有好多喜歡的啊。

內陸電視劇很少看,幾乎沒有看,最近看了一下天下第一,好多香港人,可是真的好……不好看,沒有看一集就不看了。

還是港劇好看。


其實與其說是港劇沒落,不如說是內地的投資增加、製作水平上升了。

TVB依然還照著幾十年前的模式運作自己的電視王國。布景、道具、演員的選拔、後期的製作水準等等都千年不變。精打細算的投資模式在一台獨大的背景下,仍然有用。反觀內地,隨著經濟的增長,土豪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大投資的精良作品也出現了。電視劇之間的競爭也大。所以很多製作都開始提升質量了


推薦閱讀:

大多數導演剛出道時,是用 DV 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的嗎?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中國的影視為什麼不買國外的大ip來拍成電視或者電影?
魔法門的背景故事是怎樣的?
為什麼蘭曉龍和康紅雷沒有再合作?
《老友記》 與《我愛我家》比,誰的文學編輯(編劇)的水平更高?

TAG:編劇 | TVB | 港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