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氣中含氧量提高,生物體型就會變大?
01-07
RT
單從理論角度來說,環境中的含氧量的提高是支撐生物體積增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能說氧氣濃度高,生物一定會變大。我們現在空氣中的含氧量比石炭紀時期低了30%以上的水平,而通過化石我們發現石炭紀植物繁盛,存在大量巨型昆蟲。(我們今天的煤炭就是這個時期植物的殘留,所以該時期被稱為石炭紀)
目前最被接受的理論是,以昆蟲為例,許多昆蟲是通過遍布全身或部分肌體的氣管吸收氧氣的。在同一環境下,體型越大,氣管(呼吸系統)體積就越大。但當氧氣濃度高時,生物不需靠增大呼吸系統的體積來為增大的體型提供更多氧氣,因此呼吸系統對體型的限制影響降低了,允許生物向更大體型進化。
體型的增大也是獵物和獵食者長期競爭的一個結果。但大體型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小體型生物更差。當環境發生巨變時,往往是小體型的生物更有機會延續下來。
石炭紀時期的植物繁盛,為高濃度氧氣提供了來源。但同時會抑制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溫室效應緩慢降低,從而使氣候趨向寒冷。這一階段的大型生物如不能隨之改變和適應,很可能被淘汰。
也正式由於這一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變化,而且進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所以人工環境是無法複製的。不然的話咱們通過提高養殖環境的含氧量就可以讓莊稼和牲畜增大增產,那袁隆平爺爺估計早該賦閑了。並不是「空氣中含氧量提高,生物體型就會變大」,而是「空氣中含氧量提高,生物體型可以變大」。
我認為是這個問題有個前置條件。是因為有了大量的植物,所以才會產生大量的氧氣。而整個能量金字塔的底座如此巨大,那麼自然一層一層上去整個生物體系都會得到繁榮。而食草動物抵禦食肉動物的幾種方式里,
巨大的體型是比較常見的。
而在食物近乎無限,個體通過吃來抵禦敵害就變成了最靠譜的選擇了。越大越不容易死掉,自然選擇之下就會越來越大。而食肉動物想要吃掉食草動物,只能更高更快更強,也隨之長大,於是整體都朝著越來越大發展。所以並不是大量氧氣導致生物變大,
而是植物的繁茂導致了大量氧氣和生物巨型化。一到威海空氣含氧量變高,變的能吃能睡,於是體積變大…
不是氧含量增多,生物體就變大,是氧含量減少,生物體就變小。現在的生物小了,這麼一比則顯得古生物大。
推薦閱讀:
※做一個嬰兒是什麼樣的體驗?
※海豚和鯨魚的呼吸孔怎麼進化到頭頂上去的?
※為何雄性動物的睾丸那麼脆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跟進化論有什麼關係嗎?
※喜歡臉長得漂亮的是不是人類進化的誤區?
※男人找漂亮的女人,在進化上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