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請從形態、特性、能力等等各方面描述一下佛。


不可說。

形態不可說,特性不可說,能力不可說

以自心見性,見性就是見佛。

佛是一塊兒糖,含在嘴裡就行。

有人說是屎,他含在嘴裡的就是。

大道無名,佛不可說。

一不留神,著相了,罪過罪過。


無一物不源出於它,無一物不返歸於它

它本來沒有出生過,所以從來不存在死亡

它沒有真實的纏縛,所以不必虛幻的解脫

它承載了一切輪迴,卻不入於一切輪迴

它整日起心動念,卻念念不曾有過停留

我們不了知於它,故名眾生

一念醒悟它即我們本來面目,便喚作佛陀

有人說上面幾句話是梵我論,不是佛法。其實不然,上面描述的是即心是佛的「自性佛」。

第一句:

莫不從此法界流,莫不流歸此法界。——《法界頌》

法界:一真法界,真如法界。

第二句: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

第三句: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圓覺經》

第四句: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圓覺經》

第五句: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六祖壇經》

第六七句: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六祖壇經》

《傳心法要》:

師謂休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凈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已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


原始意義上的佛就是釋迦摩尼,他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印度人,形態:人形。特性:宗教教主。能力:宗教理論能力和演講佈道能力很強,團隊建設能力很強(創立佛教僧團),80多歲時去世。

釋迦摩尼綜合了當時印度本土各教派的教義和理論創立了佛教,屬於跟婆羅門思潮對立的沙門思潮中的一支思想流派,他本人在當時就如中國諸子百家時期的某子一樣是一位思想家,佛教理論自初創以來就跟當時印度其他「旁門」一樣深奧繁複。印度作為佛的故鄉熱土,8~9世紀以後,由於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僧團日益衰敗,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從而日趨式微。後來又由於伊斯蘭教的大規模傳播,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迄13世紀初,終於一蹶不振趨於消亡,但是佛教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區獲得了長久的發展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實我費勁巴拉說了這麼多就是覺得這問題里的其他答案都太不正經了,但是給他們看來恐怕我這個答案才不正經,蛤蛤蛤蛤


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


走在河邊,看見一群人在釣魚,上鉤了,一個個喜笑顏開。

接著走,看見一群信徒在放生魚兒,隨著魚兒撲通入水,一個個帶著神聖而滿足的笑容。

這魚,便是佛。


推薦一本佛陀的傳記,它由享譽世界的一行禪師根據二十四本巴利文、梵文、中文佛經編寫,從師徒關係入手,文字優美、簡潔,適合現代人理解、練習。在十多年中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印度文等等多種語言文字,僅僅中文版本就有香港大學佛學中心翻譯的、法鼓山出版的、國內多家出版社引進,目前最新為河南文藝出版社佛陀傳 (豆瓣)。

最後廣告時間:

上海的同學們,有吃有喝,更有難得的梅村傳統正念練習外加MBSR遊戲,周三正念草木間

豆瓣的同學們,老師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正念【讀】書的問題吧。

喜馬拉雅的同學們,喜馬拉雅,重新發明電台FM,在線聽小說 音樂 郭德綱 糗事百科


  文殊師利。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及中山後照下地。如來亦爾。無心意識無相離相。斷一切相。不著彼不著此。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不可思議。非思惟所及。不高不下。無系縛無解脫。非有智非無智。非煩惱非不煩惱。不真實不虛妄。非智非非智。不可思議非不可思議。非行非不行。非念非不念。非心非不心。非意非不意。非名非不名。非色非無色。無取無不取。非說非不說。非可說非不可說。非可見非不可見。非導師非非導師。非得果非不得果。

  如是文殊師利。如來慧日光明照於三界。先照菩薩如照高山。次照樂緣覺聲聞人。後照樂善根人。乃至邪定眾生。為增長善法。為起未來因緣。

  文殊師利。如來平等無上中下。常行舍心。

  文殊師利。如來不作是思惟。如是眾生我為說勝法。如是眾生說不勝法。亦不思惟。此眾生大意。此眾生中意。此眾生小意。此樂善法。此樂惡法。此人正定。此人邪定。如來智光明無如是分別。已斷一切分別想故。以眾生有種種善根故。如來智慧故有種種。

  文殊師利。如大海中有摩尼珠。名滿一切眾生所願。安置幢上隨眾生所須。彼摩尼珠無心意識。如來無心意識亦復如是。不可測量。不可到。不可得。不可說。除過患。除無明。不實不虛。非常非不常。非光明非不光明。非世間非非世間。無覺無觀。不生不滅。不可思議無心無體。不動不行無量無邊。不可說無言語。無喜無不喜。無數離數。無去無來。無行處斷諸趣。不可見不可執。無挍計。非空非不空。非和合非不和合。不可思議不可覺知。非穢非凈非名非色。非業非果。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無所有無聲無相離一切相。非內非外亦非中間。

  如是文殊師利。如來清凈住大慈悲幢。隨眾生所樂。現種種身說種種法。

  文殊師利。如因聲生響。非內非外亦非中間。不生不滅不斷不常。文殊師利。如來亦爾。非內非外亦非中間。不生不滅無名無相。隨諸眾生種種示現。

  文殊師利。如諸草木依地增長。彼地平等離諸分別。如是一切眾生善根。依如來增長。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乃至裸形尼乾子等。一切外道善根。亦依如來增長。如來平等無有分別。亦復如是。

  文殊師利。如虛空平等無下中上。如來平等亦復如是。眾生自見有下中上。文殊師利。如來不作是念。此眾生下意當現下身。此中上意現中上身。此眾生下意當說下乘。此眾生中意說緣覺聲聞乘。此眾生上意為說大乘。文殊師利。如來無如是意。此眾生樂施。我當說施。戒忍精進定慧亦如是。何以故。如來法身平等。離心意識無分別故。

  文殊師利。一切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無住。無住故無動。無動故無依。無依故無處。無處故不生。不生故不滅。若能如是見者。心不顛倒。不顛倒故如實。如實故無所行。無所行故無來。無來故無去。無去故如如。如如故隨法性。隨法性故不動。若隨法性不動。則得法性。若得法性。則無悕望。何以故。已得道故。若得道則不住一切諸法。不住一切諸法故。不生不滅無名無相。


佛是未來人。是你,是我,是一瞬間的頓悟與超脫。我不是神棍,謝謝。


佛—不是人

-------------------------------------------------------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佛,fo,從人從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聲,有"不正而使其正義「之義。佛,表示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之意。

佛, 梵文 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 [梵文 Buddha ]。意譯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後二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佛」字由左邊的「人」與右邊的「弗」構成,「弗」為「不」的同源字,加單人旁就是不是凡人,說明稱之為佛的人,本就是超脫凡人慾念、思想的人。]

-------------------------------------------------------

黑塞《悉達多》中的一段話將"佛性"詮釋得非常好:

"大多數人都像一片片落葉,在空中漂浮、翻滾、顫抖,最終無奈地委頓於地.但是有少數人恰如沿著既定軌道運動的星辰:無償的命運之風吹不到他們,他們的內心有著既定的路程.

思維和感官同是美好之物,在這兩者的背後隱藏著終極的意義,人應同樣專心地傾聽並聯繫兩者,從中聆聽最深處的神秘之音,而不應鄙棄或高估任何一方.

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諸於言辭,它們缺乏完備、圓融與統一.

而世界自身則遍於我之內外,從不淪於片面.從未有一人或一事純屬輪迴或者純屬涅槃,從未有一人完全是聖賢或是罪人.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為我們有一種幻覺,即認為時間是某種真實之物.時間並無實體,僑文達,我曾反覆悟到這一點.而如果時間並非真實,那麼現世與永恆,痛苦與極樂,善與惡之間的所謂分界線也只是一種幻象.

天真的人們能夠愛——這就是他們的秘密.

河水懂得一切,人可以從它那兒學會一切.你已然學會應當勉力走向低處,沉淪並尋求那最深的底層.

世界並非不完善,或者正在沿著通向完善的漫漫長路緩緩發展.不,世界在每一瞬間都是完美的:所有的罪孽都已然領受神恩,所有孩童都是潛在的老人,所有嬰兒都已打上死亡的印記,而所有的垂死者必獲永恆的生命.一個人不可能認清另一個人已然修到何等境界.佛存在於劫匪與賭徒身上,而劫匪亦存在於婆羅門身上.一切的存在皆為至善——無論是死與生,無論罪孽與虔誠,無論智慧或是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贊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與愛心;因而萬物於我皆為圓滿,世上無物可侵害於我.我通過我的靈魂與肉體得知,我之墮落乃為必需,我必然經歷貪慾,我必然去追逐財富,體驗噁心,陷於絕望的深淵,並由此學會去抵禦它們;學會熱愛這個世界,不再以某種慾望與臆想出來的世界、某種虛構的完善的幻象來與之比擬;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熱愛它,以歸屬於它而心存欣喜."


首先,佛,是人!是聖人,是智慧圓滿的聖人。創立佛法的聖人。

至於佛陀般涅槃之後,是否以某種方式存在,釋迦牟尼也從不正面談論!只說過,「有」與「沒有」都是錯。

一切談論佛滅之後的感應、化身、還願……都是偽經偽法!


佛就是人,就是達到了頓悟境界,自身得大圓滿的人。通俗的說,深刻的認識了自己和世界,獲得自我心靈解放的人。

對佛學徒(注意不是教徒)而言,佛就是先輩、長者,就像馬克思之於共產黨員。佛學徒通過學習佛的事迹,領會佛的精神、佛的哲學,就像儒家子弟學論語,「如是我聞」和「子曰」是一回事。禮拜佛,是一種表示尊重的儀式,本質上和「起立,老師好」是一個意思。因此,佛教更像一門哲學而不是一個宗教。

佛不是神或神子,也不是先知,佛既沒有死後復生的神跡,也沒有預知未來的權能。佛是生活在古代的人,他們都已經去世,既不可能度你過苦海,也不能保佑你平安。如果你想向佛尋求解脫,那麼請你學習佛的理論,實踐他的哲學,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去佛寺從不拜佛燒香,但我遵從一些我所認同的佛的觀點,並踐行。按正經,我才是佛的信徒,而那群念經做法式的和尚則不是。


說起這個,我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悠揚古樸的鐘聲


佛是覺悟者的意思 你覺悟了你也是佛 人皆有佛性


看過《黑客帝國》嗎?那些醒來的人都是「佛」。


佛的前生是燃燈佛,現生是釋迦牟尼佛,未來生是彌涅佛。(佛的三生)

佛的法身是毗盧遮那佛,報身是盧舍那佛,化身是釋迦牟尼佛。(佛的三身)

明白了上述內容,即能完整的解答你的問題。


佛陀在菩提樹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世間萬物皆具佛像

每個人都可以成佛,只要我們按照佛陀所說所做去修行

所以任何佛經第一句都是 如是我聞

只要我們按照佛陀的教化修行,能夠悟得空性,就能將諸煩惱拋去,也就走在了成佛的道路上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盤寂靜

參悟上面三句十二個字吧


佛陀是已經覺悟的眾生,而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

破除計較、放下執著,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我皆是佛。

因世尊在《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中說,

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而釋迦在《金剛經》中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世尊的說法可能意味著,佛陀不能依靠簡單的唯物論去體會吧。


佛若有情,那誰來渡佛?

佛若無情,又何來普渡眾生的慈悲?


大雄傳,佛陀十大弟子傳,談因,大智度論,這幾本書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學佛怎樣不學瘋?
佛經上說極樂世界裡金磚鋪地、琉璃為瓦,可是佛不是教導我們無欲無求嗎?
「你看見的是真相,而唐僧看見的是心相」如何理解《三打白骨精》里觀音對悟空說的這番話?
觀世音菩薩真的能救人?
什麼是佛教中的忍辱?

TAG:佛教 | 宗教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