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有哪些黑科技?
如題,作為消費級相機行業的老大,佳能有哪些黑科技?
必然是佳能在膠片機的 眼控對焦系統啊!
度娘百科的介紹:
Canon獨有的眼控對焦,系利用接目鏡上的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入人眼被視網膜反射後,回到相機內經由SI鏡片,投射到眼控BASIS感應器,相機便可以檢知眼睛所看的位置,以進行眼控對焦。
說白了就是照射眼球來確定焦點,然後以此焦點來自動對焦。
EOS 3上的眼控標識(相機右下):
用手機拍的取景器內45點自動對焦區域:
眼控對焦的準確率應該在80%以上…吧…
對焦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哈利波特里的瘋眼漢穆迪…
至於這項黑科技為啥沒用到數碼產品上…
知乎里也有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佳能為什麼放棄了眼控技術? - 攝影目前的一些說法也都在裡面,至於確切是哪種就不知道啦~佳能的50 1.0L,這可是個EF頭,旁軸還有個0.95。
竟然沒有人提到IS和USM技術我非常意外……
IS技術,全稱Image Stabilizer,圖像穩定器,這玩意兒絕逼是黑科技中的黑科技,最早應該是在1998年發布的28-135這支全畫幅標變上應用的。安全快門這一說在IS技術面前就可以無視掉啦~
USM技術,全稱Ultra Sonic Motor,超聲波馬達,此等神器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用在1988年發布的初代空氣切割機上了,之後到2000年間的十幾年佳能大肆發布應用該技術的超長焦定焦頭,專業體育攝影領域快准狠的AF功能秒泥坑簡直就是砍瓜切菜~
反觀大假能的競爭對手泥坑,(對泥坑的歷史不熟如有錯誤請勿介意)直到2000年前後才擁有類似的SWM技術,而VR技術似乎更是遲至2005年左右才出現(至今泥坑的SWM和VR技術都無法跟假能的類似技術匹敵)。
據小道消息(真的是小道消息),C和N兩家可能在VR技術上是有暗地裡的技術支持協議的,N卡在VR技術上這麼多年實在是吃虧吃大發了。
PS:具體年代和實例如有錯誤敬請指出哦~讓感動用戶提前N年用上N年後的CMOS技術
1936年Hansa:第一台有彈出式取景器的相機;
1951年Canon III: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1000s;
1952年Canon IV Sb:第一台實現閃光同步的相機;
1956年Canon VT:搭載同期開發的50mm/f1.2超高速鏡頭;
1960年flex R2000:快門速度提高到1/2000s;
1961年Canon 7:第一台以阿拉伯數字命名的機種,搭載同期開發的50mmf/0.95超高速夢幻鏡頭;
1963年Dial 35:第一台裝入底片能自動進片至第一張的相機;
1965年QL17:第一台將底片拉至指定位置合上後蓋即可完成快速裝片相機;
1965年PELLIX:第一台擁有半透反光板的相機;
1970年Canodate E:第一台擁有日期機背的相機;
1972年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第一台每秒卷片9張的高速連拍相機;
1973年FD15mm f/2.8 S.S.C.:第一顆可完整填充135底片的高速魚眼鏡頭
1979年AF35M:第一台自動對焦鏡間快門相機;
1986年New 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第一台每秒卷片14張的超高速連拍相機;
1988年PRIMA SHOT:第一台紅外遙控相機;
1989年EF50mm f/1.0L USM:第一顆超高速自動對焦50mm鏡頭
1989年EF85mm f/1.2L USM:第一顆高速自動對焦85mm鏡頭
1991年EOS 100:第一台靜音操作SLR相機;
1992年EOS 5:第一台眼控對焦相機;
1995年EOS-1N RS:第一台每秒卷片10張的自動對焦高速連拍相機;
1995年PRIMA SOL:第一台使用太陽能完全滿足電力使用的相機;
1998年EOS 3:第一台45點眼控對焦相機;
2000年EOS 1V HS:第一台每秒卷片10張的非半透反光板自動對焦高速連拍相機,並擁有拍攝數據記錄系統;
佳能的卡口口徑就是黑科技吧.....
綠圈的DO鏡頭算不算呢?
北朝鮮軍官:你看我用的啥?
還有200/1.8和1200/5.6,只是現在佳能都不想做了。包括尼康的也有,比如400/2.0還有那個2.8的視角超過180度的Fish eyes。其實這些都是民用的,軍用的比如400/1.4等等。只是它們現在更實際了。
眼控選擇對焦點
推薦閱讀:
※除了 iPhone X,2017 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手機?
※你最早用來看電子書的移動設備是什麼?
※如何評價高通驍龍835能夠支持Win10 X86程序?
※奶奶今年75歲,適合用那款平板電腦?OR 老年人適合哪款平板電腦?
※有哪些同時支持IP68、雙卡雙待和NFC,還有粉色可選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