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這麼多,為什麼還被日本侵略了十幾年?

「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但最終筆怎麼還是讓槍凌辱了這麼久。

不科學啊。


我能想起的唯一一個工業上的世界級大師,是侯德榜。硝酸,純鹼與碳酸銨的製備,軍工農都大有幫助。甚至走出國門擔任印度Tata集團的總工。不過去印度就意味著不為國民黨所用唄。福建人啊,老蔣都不帶去台灣(或帶不去台灣),終為中共所用。民國對真正的大師,態度可見一斑。


產生「民國大師多」這種錯覺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民國終於被新中國幹掉了,後者普及了教育,並把這些人的名字寫進了教科書,這樣普通民眾就有可能知道他們的名字,就有了念叨「民國大師多,本朝無大師」的資本。

不然,在教育不普及的民國時代,你隨便抓一個人讓他說說晚清的大師都有誰,估計人家連字都不認識,就更不認得什麼大師了。

次要原因,是民國時代西方的技術和思想文化進入中國,有一些人先接觸了這些思想,自然就成為了鼻祖,但這不代表他們的水平在世界上一定能排上號,更多的只是先接觸先引進先翻譯而已。

宜萬鐵路、青藏鐵路、川藏鐵路,這些都是世界級高難度的鐵路,這些項目的總工程師,放在民國時代,完全可以算頂級的大師。但現在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估計頂多頂多能當個工程院院士,能在新聞聯播上露露臉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在非本專業的歷史上也幾乎不會留下名字。

再看看別的,截至2017年10月,中國高被引論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數處於世界前1%的論文)為20131篇,佔世界份額為14.7%,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

這些論文的作者在世界上的學術水平,放到民國時代,算不算妥妥的大師?可今天他們大多數人根本都不為普通人所知,在歷史上也幾乎肯定不會留下響亮的名字。

如果要以民國「大師」的學術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為標準,把新中國的「大師」們寫進歷史教科書的話,那「大師」就太多了,憑什麼寫你不寫我?最後很可能只有再精選出的「一流大師」才能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寫進未來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到時候後代們上中學的時候搞不好一看,嗯,你們這個時代的大師,和民國大師的數量差不多嘛,可能還不如民國時代。

如果按真實學術水平,我覺得今天隨便在中上游水平的211高校,或者末流的985學校中找一個偏文科類的高校,再找一個偏理工科的高校,二者加在一起,能完爆整個民國學術界(按照大師們各自在當時世界上的學術地位)。

回到當年,人家日本也有大師,而且大師的數量和質量比民國牛多了。只不過日本的大師,在中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曝光率要比民國大師低的多。所以可能會讓有些人產生「為什麼民國大師這麼多,卻打不過日本」的疑問。

========補充一下========

1、有的朋友閱讀理解水平似乎有些誤區,比如回復中有這樣:

你怎麼不說微積分考百分的本科生完爆牛頓,萊布尼茨呢?你這麼比有意義嗎?

還有

我覺得把你放到民國就可以吊打所有人,你還可以吊打牛頓愛因斯坦

答案中都已經強調過了,是比較「大師們各自在當時世界上的學術地位」,而不是比較絕對意義上的知識儲備。牛頓萊布尼茨在他們那個年代是頂尖水平,你一個本科生在你所處的這個年代的世界上是什麼學術地位?

答案中的「完爆整個民國學術界」是指「民國各位大師在當時世界上的學術地位」 VS 「兩個985高校教授們在現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

2、還有的朋友對「完爆民國學術界」有不同看法,並拿出丘成桐的菲爾茲獎、楊振寧的諾貝爾獎這樣的例子。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些好像都是美國學術界的成果吧?

前一陣清華的顏寧老師去了普林斯頓,如果十年後在美國的科研環境下,用著美國高校的資金,在美國的科研項目中搞出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如果發表一篇文章:《這是新中國學術界的輝煌成就》,不知道中國網民們會有什麼反應……那畫面太美就不忍看了。


民國大師根本不夠多,要是真多的話,小日本算個什麼東西?

你們說現代戰爭中文科生作用沒工科生作用大。

這句話邏輯上不能算錯,但是沒有工業基礎的情況下,胡適+魯迅添上章太炎、陳寅恪、沈從文、蔡元培換上一個錢學森也並沒有什麼卵用!

導彈你能研製出來模型,你能量產么?你能打出范佛里特彈藥量讓敵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么?

總體來說,民國對於日本的落後,是全方位的落後,即便在大師這個問題上,也是徹底的落後!

民國大師,你掰著指頭能說出十位算你學識廣博,說出50位算你術業有專攻,出出100位,可能就有人說你胡亂湊數,什麼阿貓阿狗都往上添了。

為什麼?因為抗日戰爭爆發前的1936年,全中國一共才108所高等學校(大學即獨立學院78所,專科學校30所),在校生區區41922人,畢業生更是可憐的只有9154人!

教育這些大學生的教師,也就是有資格的教授,全國區區不到4000人!

也就是說,雖然當時中國有4萬萬同胞,可是你覺得出大師的基數是在4萬萬里呢,還是在這不到10萬大學師生里呢?

而日本呢,自一戰之後就普及9年義務制教育!我們國家這個世紀才勉強能在老少邊窮地區徹底普及的義務教育,別人將近100年前就做到了。

就說大師這一項目吧,川端康成1926年發表《伊豆的舞女》1934年發表《雪國》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你說他算不上大師么?一換一換我們中國一個魯迅不過分吧?

往前的夏目漱石,森歐外,往後的太宰治,小林多喜二……只要你看一看當時日本的大學生人數和教授人數,就能明白一個樸素的真理:

雖然大師需要有超然的學識,然而其必然植根於一定的土壤!

盜取敦煌文物開創日本敦煌學的大谷光瑞、橘瑞超,這幾個「大師」的學術成就可比張大千臨摹幾張敦煌壁畫厲害的多。

圍棋做為文人雅好,雖然是中國發明的,千百年來被認為是智力最高水平的遊戲,但是到了近代早被日本超越的不知道到哪裡去,日本一個區區五段棋手井上孝平就可以殺遍中國無敵手,少年吳清源和井上孝平下棋受讓能逼的井上孝平打掛,就讓井上孝平大加讚許帶回日本學棋。

……

所以呢,民國大師這麼多,然而日本的大師更多!就大學生基數來言,多你十倍,百倍不止!

為什麼日本的大師比民國大師多,因為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幾十年的積累,和過往歷史幾千年技術幾乎一成不變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日本受儒家影響,一向重視教育,1880年左右據調查,江戶(東京)的毛識字率已經能達到50%,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英法俄國,到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1936年,中國是4萬萬識字率不到10%的國民,而日本是7000萬89%接受過小學教育的國民。

日本士兵在行軍間隙閱讀

識字多的兵,總歸比識字少的兵厲害一點兒,這是因為現代戰爭中個人的勇武越來越無用,士兵對技術兵器的操作能力,軍隊的整體軍事科技程度決定了戰爭的勝敗。至於產業工人文化知識高低對生產效率後勤體系的影響,不用多言了吧?

2015年,中國大學在校生3700萬人,世界第一。

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

你說現在的中國沒大師?

笑而不語。

那打起仗來,咱們看看是你的技術兵種多還是我們的技術兵種多吧!


恕我直言,這個提問本身是有陷阱的,而許多回答也掉進了這個陷阱里。

「民國大師這麼多,為什麼還被日本侵略了十幾年?」這個問法,很容易讓人把「民國大師」和「日本侵略」兩件事情對立起來,給人一種「被人侵略是大師水平不行」的感覺。

所以下面許多回答,都把目光集中在「民國大師水平到底行不行」,「民國大師懂不懂軍事」等等問題上。

然而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一群搞理論的人,能靠他們打贏日本才怪了。能和日本放在同一個層面上對比的,只有「民國」這個國家,而不是「大師」。民國大師多卻仍被侵略,實際上是在問:

為什麼民國在文化方面、理論方面能有所建樹,整體國力卻始終停留在較低水平上。

這才是背後隱藏的真正問題。

而這個問題很大,沒有人能回答的了,我只能說一點直接的原因,這個原因從他們的教育背景里就能看出來。

通常所說的「民國大師」,教育背景主要有兩種:

一是正統國學出身。他們成為大師,靠得是國內千百年間的積累。這是我國原生的學問,研究儒學經典,研究孔孟之道,站在國內前人的肩膀上足以達到很高的水平。但這種學問在現代背景下基本上是一個純理論研究,與現代化(或者說「西化」)的要求並不吻合。

二是歐美名校留學回國。國內現代學科,社科類的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等,理工類的各學科,奠基人基本上就來自這裡。他們水平高,是因為學習了西方的先進知識,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甚至對國內的學科起到開創性的作用。

說完了這兩類教育背景,再回過頭來看之前那個問題,就會發現:

民國在文化方面、理論方面能有所建樹,並非是由於民國教育水平本身的出色。大師們的高水平,部分是來自於老祖宗的傳承,部分是來自於在國外的學習。而民國本身由於各種條件所限,當時尚未發展出完善的現代教育體制,不具備自行產生現代學科頂級人才的條件。

所以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整個民國,乃至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縮影。老祖宗的東西不頂用了,先進的東西自己又搞不來,一切都只能從外面學。你可以學來一些大師,學來一批先進武器,學來幾個牛逼將領,但終究學不來一個富強的國家。


很合理,民國大師也被日本大師吊打。民國大師無論從水平、數量還是領域的多樣性方面都被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大師完爆了。民國的大師也就中國人自娛自樂自封個大師,國際上有幾個人知道?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到二戰前的昭和時代,僅僅我這個不熟悉日本的人能叫的上名字就有: 吉田松陰,正岡子規,夏目漱石,福澤諭吉,森鷗衛,江戶川亂步……還有叫不上名字但知道的: 發現維生素B1的那誰,發明味精的那誰,痢疾志賀氏菌以他命名的那誰,研究鼠疫的那誰,遠藤氏培養基以他命名的遠藤某某……還有大量的建築師、工程師、音樂家……這些日本大師都是在國際上跟歐美的大師談笑風生的,民國大師算什麼?


民國時期確實有很多大師,隨便就舉出一打以上,如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黃侃、錢鍾書、胡適、馮友蘭、魯迅、熊十力、竺可楨、沈從文、蔡元培等等。但這些大師主要是人文科學的大師,理工科大師屈指可數。人文科學可以提高國家的軟實力,但無法提高國家的硬實力。一個國家在保衛自己和抵抗外敵入侵的時候,首先需要的是硬實力。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科技極為落後,有幾個人文大師並不能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國年鋼產量4萬噸,日本年鋼產量580萬噸,一個農業國對抗一個工業國,被按在地上摩擦是必然的結果。過去我們常說,「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今天大炮已經過時了,真理需要與時俱進地升級,現在「真理只在導彈射程之內」。

若論對國家的貢獻,十個國學大師王國維不如一個科學家錢學森。如果沒有搞出「兩彈一星」這種大殺器,今天的中國依舊任人宰割。當然,這不是說人文科學沒有意義。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只有先解決了讓人民不挨餓,不挨打的問題之後(硬實力),才能考慮如何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軟實力)。簡而言之,就是有了生存的能力,才有生活的意義。


民國教育水平很低的。

100年前,一個哈佛肄業學生可以回國到一流大學直接當系主任。。。。。

20年前,國際期刊上發一篇八分論文,可以直接被當成特殊人才引進一流大學。。。。

現在,想憑一篇八分論文回國,連面試都進不去。。。。。。。

關於民國頂級人才的專業水平有多爛,可參見此文:

山高縣:抗日戰爭中,國軍戰鬥力如何?


這個問題下的幾位答主戾氣重,邏輯歪。

「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的說法是送給於右任的,這位大師不光是政治家、書法家,還是教育家、革命家,連主席都欽佩的人,你想調戲一下,問問復旦大學萬餘師生答應不答應?

民國時期,遭遇外侮,不是大師闖的禍。消滅了大師,社會也蹦不出個理工天才。

恰恰相反,正是有了這些你們口誅筆伐的大師,才有了源源不斷的救國之人。

我們用自己的腦子好好想一想,落後的近代中國,必是由先覺醒的人喚醒迷夢中的大多數,大多數人中才不斷湧現出實業救國者、科教救國者、軍事救國者、政治救國者。難道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能震出萬萬千千工業人口和民族精英?

誰是先覺醒的人?

就是你們指指點點的大師們。

章太炎、蔡元培、沈從文、魯迅、李大釗等等都被陸陸續續的點出名字,不如這不如那,看來小學要求你背誦的課文使你產生了對大師怨念。

在革命年代被青年敬仰追隨的時代先鋒,反而在如今被嫌棄了,嫌棄他們落伍,嫌棄他們難以比肩國際。沒有這些先一步覺醒的中國人,何來後一步比肩國際的大家?更遑論民族的崛起和復興。

你當比肩國際的大師都是石頭裡蹦出來的齊天大聖么?

魯迅棄醫從文,大家都知道,沈從文報學之前也是扛過五年槍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也是哲學大家,他們知道要救中國,做好自己還不夠,還要做一粒種子,開枝散葉,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所有人。你瞧不起一桿筆,但這一桿筆能點醒十萬中國人,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出迷茫。

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是活在富強中國夢中的小粉紅們揮之不去的夢魘,落後的帽子要逮住一個人,扣住一個人,捂死一個人。

落後了幾代人,就要花費代價來追趕。我們享受著當代的國富民強,歌頌著上一代的求真務實,追憶著前一代豐功偉績,卻嘲笑著第一代先輩的鋪陳和奠基

多可笑。


蔡元培是公認的民國大師吧?他在412中下令屠殺多少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你知道不?412屠殺最後到了有隻鋼筆都會被地主民團殺掉的地步,損失的是不是中國的進步力量?別人殺人是從名單中勾選人名殺掉,蔡元培殺人是從名單中勾選,沒有勾選的都殺掉。其中被處決的還有蔡元培的學生。「先生一支勾魂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

很有趣,我這個回答有大量人點反對和沒有幫助。我想這是為什麼呢?

是三觀炸裂無法接受嗎?

還是儘管如此仍然堅定支持蔡元培?

抑或蔡元培功勞甚大,412後轉變了思想,所以不應該糾纏他過去的錯誤?

世人皆知兼容並包,有幾人知道蔡元培積极參与412?

一個人悔改了,就可以不用為過去的錯誤負責嗎?

甚至旁人指出這種錯誤,都成了冒犯?

我說假話污衊蔡元培了嗎?

沒有!

412前擔任國民黨監委(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的是蔡元培,幾次開會提出討論清黨的理由,討論清黨條件的是這個國民黨監委,提出清黨要求,制定清黨179人名單的是這個國民黨監委,412後通電與武漢國民政府分裂的是這個國民黨監委。

誠然監委不是蔡元培一人,而是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古應芬、陳果夫、李宗仁、 黃紹弘這八人。但監委主席是蔡元培,他不應該負主要責任?更何況在討論清黨理由和條件、制定清黨名單時蔡元培積极參与。

很明確,這個監委就是策劃412的組織。

是的,只是策劃不是實施,蔡元培沒有親手殺過名單上的一人。但是名單不是他主持制定的嗎?隨後局面控制不住清黨擴大化的責任他沒有嗎?412這把燒毀了大革命的火不是他點燃的嗎?他手上沾滿了每一個在412中被屠殺的人的鮮血!

隨後蔣介石組織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議,蔡元培是委員之一,該委員會議在412後成為事實上的政權機構。

甚至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時,蔡元培都陪同一起下野,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時,蔡元培是證婚人。

從公到私,這一時期蔡元培都是蔣介石的親密戰友,堅定的支持者。

即使是蔡元培的學生柳亞子,在蔡元培死後寫的紀念文中都不能釋懷:「蔡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藹然使人如坐春風,但在民國十六年上半年,卻動了一些火氣,參加了清黨運動。一張用中央監察委員會名義發表的通緝名單,真是洋洋大觀,連我也大受其影響。」只不過為師長諱,為死者諱,沒有明說自己在名單上吧!

即使是中共官方宣傳中,也不否認蔡元培參與412清黨,只是委婉地聲稱蔡元培只是附議,還反對清黨擴大化,拯救了許多進步人士云云。

這不是鱷魚的眼淚嗎?

另外,某些人也不要為殺中共而叫好。

清黨前國民黨登記的黨員有65萬人,1年後只有22萬人,其中大部分還是軍政人員和新入黨的。而中共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只有5萬人。也就是說,清黨至少殺掉了38萬國民黨。

自斷根基,自毀組織,殺人一人,自殺一千。國民黨左派和中間派都被殺掉了,只剩右派。支持民族資本的被殺掉了,小資產階級進步青年被殺掉了。進步的部分被抹殺,國民黨墮落為和滿清、北洋一樣的列強、買辦和劣紳代言人。已經無法承擔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責任。

三民主義何在?這是不是赤裸裸地對孫中山的背叛?


「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指的是于右任。

于右任,搞過教育(復旦公學),辦過報紙宣傳革命(《民立報》),甚至干過駐陝總司令。

面對敵人入侵,中國的抗戰是全民族的抗戰,能扛槍扛槍,能用筆寫文就寫文。

如今有些人,非要在全民族的抗戰中,尋出鄙視鏈來,來故意嘩眾取寵。

這些人,給他們一頂「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一點兒都不冤得慌。


殷希彭(1900年-1974年),河北省安國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曾任河北省立醫學院病理學主任教授,晉察冀軍區衛生部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務主任、副校長、校長,華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兼華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部長,第一軍醫大學校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

1900年,殷希彭出生在安國市小營村普通人家。他從小苦讀詩書,發奮學習,二十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大學醫科就讀,畢業後被留母校任外科助教。

1928年,被送往日本東京慶應大學醫學部,成為著名醫學教授川上漸病理學研究室研究生。

1931年,獲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病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在河北省立醫學院任病理學主任教授。他是河北省立醫學院的創始人,編著了《病理學講義》、《病理學實習手冊》。病理學教學

1938年,保定失守後,安國偽政權就上門邀請他參加安國維持會;不久,又有人上門拜訪他,以優厚待遇邀他出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教育廳廳長。殷希彭教授先以「做學問者不聞政治」,「才疏學淺不堪大任」為由予以拒絕。後受冀中軍區衛生部部長張珍邀請參加八路軍。

他參軍前月薪是300多元,生活十分優裕。入伍後,穿起粗布軍裝,和戰士一起吃窩窩頭、老鹹菜或小米飯、白菜湯。這對一個大學教授來說,確實是個突變。有人曾懷疑他是否能受得了,而他安之若素,工作熱情,積極肯干,深受群眾敬佩。

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白求恩衛生學校前身)成立後,殷希彭同志被調去擔任教務主任。經聶榮臻司令員批准,衛校教員伙食標準按小灶待遇。但是反「掃蕩」的時候,殷希彭跟大家一樣,靠煮老玉米來充饑。

1942年,江一真和喻忠良介紹殷希彭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殷希彭同志的長子殷子剛在他參軍之前就參加了八路軍,很快入了黨。1943年春季,殷子剛在一個獨立游擊隊當政委的時候,同敵人作戰時犧牲。

殷希彭的次子殷子毅,1941年14歲時,就在白求恩衛生學校學習。1943年秋,日寇對晉察冀邊區實行秋季大「掃蕩」。一天傍晚,衛生學校的隊伍正集結在一個小山莊內休息,敵人的飛機突然超低空飛來狂轟濫炸。「轟隆」一聲,殷子毅和另外三個同志的住房被敵機炸塌,殷子毅同志當場犧牲。一位教員發現後,立即向殷希彭同志報告。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掀開覆蓋在兒子臉上的面紗,情不自禁地滴下熱淚,默默地低下頭,然後默默地離去。

他的妻子帶著幼子,在最困難的時候,曾經沿街乞討度日

前後半年時間,殷希彭教授連喪二子。同志們勸他不要過於悲傷,自己保重身體要緊。他說:「請同志們放心,我經得起這種打擊。它只能使我更堅強,而不會削弱我的革命意志。在抗戰中,犧牲是難免的。」

殷希彭進城以後,始終保持著戰爭年代艱苦樸素、雷厲風行的作風。1954年,組織上調他到長春第一軍醫大學擔任校長。到任之前,他步行到我家裡辭行。他高興地告訴我,他的工作又調動了,要到第一軍醫大學辦教育去。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6年組織上調他到軍事醫學科學院搞科研工作,後來又調他到總後搞衛生行政工作。他始終是勤勤懇懇地為黨工作,直到1974年被癌症奪去生命為止。

這樣的知識分子,病理學家可曾被當代媒體宣傳過?


民國大師不背鍋。

事實上,大師也不是民國的。大師們多出生於清末,大都成長於清政府的統治下,弱冠之年,國體變了,然後各種出去留學取經。有拿著美國退的庚子賠款去美國留學的,有在政府補助下去日本的,也有少數自費去歐洲的。學成歸來後不久,日本來侵略了。

近代國家受辱,不是民國的鍋。鴉片戰爭開始,中華大地就一直被人侵略,清政府被打了幾十年,簽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國土滿目瘡痍,各種補救辦法都無濟於事。孫中山建立民國,國民黨接手的就是爛攤子。主權不完整,政權也不一統。袁世凱培植的軍閥派系,把控著中國最重要的軍事力量。孫中山為不打仗,同意讓賢。袁世凱開歷史倒車稱帝,死後幾個部下打得一團糟。國民黨又是北伐,又是護國,又是護法。等蔣介石接手後,軍閥們還沒收拾乾淨,有很多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蔣介石至死也沒有真正統一中國。這個時候,日本來侵略了。內憂外患,措手不及。

此時的民國大師在幹嗎呢?他們多是文人,自然是做些文章罷了。為國奔走的,大有人在。魯迅在寫雜文痛罵軍閥,周作人在研究鄉村建設,毛澤東對此很感興趣,還特意到八道灣找過周作人,當時魯迅出門辦事,與魯迅失之交臂。其他搞哲學的搞哲學,搞科學的搞科學,並沒閑著。北平被轟炸,偌大中國容不下一張書桌,那便搬到昆明去,組成西南聯大。這不也培養出了楊振寧和李政道么。民國大師,並非一無是處的草包。

更別忘了,此時,歐洲工業革命已經一百多年,而科學這個概念,才剛引入中國不久。清廷的洋務運動只是買買買,並無多少理論儲備,大師們是空地上建高樓,毫無基礎,豈可求全責備?

歷史是連續的,不是可以分割的片段。任何一種現象的成因,都是複雜的,有前提的。近代中國被侵略,並不是民國時候開始的,是晚清就有的。看歷史,要結合時代背景,更要前後聯繫,唯物地分析。歸根結底,這是西方工業革命以後市場經濟飛速擴張,瞄上了中國這塊肥肉。而一向自誇地大物博的清政府,還以為自己雄壯如虎,其實並不自知早已變成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這本是物競天擇自然法則中的常事,是工業社會對農業社會的全面碾壓,民國大師們身處其中,背負亡國壓力,也是痛苦不堪,但人家都盡了力,我不覺得有什麼可嘲笑和指責的。

最近知乎頻現藐視民國大師的提問和帖子,我他媽就想問一句,說民國大師不中用的,你自己能幹點什麼?人家好歹能著書立傳奔走呼號,看一年的書都夠你啃一輩子, 你有什麼臉一次次地質疑?真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就你這個懶樣,書都沒看幾本的,狗屁都不懂;就你這個慫樣,看見血都暈的,擠個公交地鐵都說辛苦的,你能對社會有啥貢獻, 你心裡沒點比數嗎?


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中國有先生一百零八,以筆為槍,戰力拔群。冠於國內各行各業,可做民族脊樑,救國家於危難。

日本有先生一百零八萬。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一個熊本縣的大師年產量,保不齊能虐民國全國。


又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人家不僅是當世奇才,

還是後世奇才。

一轉世還是比你們這些大師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這問題有這麼複雜?我說這麼清楚了,還在那各種扯,簡直木有語言了。那我說明白點:

你們這是想要老師們來背負國家興亡的責任?腦子進水沒有?

國家亡不亡,最關鍵的是這個國家的體制、政治、國力、社會結構這些因素,和 有多少大師有幾毛錢關係?

要說因為沒有理科大師,那麼是不是有理科大師就不亡國了?這麼說的話,回頭哪天國家打輸了,是不是211、985大師得集體自裁謝罪?還是再上來提個問題:為什麼211、985這麼多大師和弟子,國家還是打輸了?

簡直笑話。

無論什麼大師,他們都不直接承載具體哪個政權的興亡責任,他們背負的責任是傳承、傳播、發展人類文明,傳承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發展的菁華和經驗、歷史教訓、社會倫理、人之所以和禽獸有異的那些。當然每個民族的大師們也必然承載了傳承和發展本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這一責任,沒有這些大師,人類文明、民族文化從哪裡來?

沒有孔子、墨子這些大師先賢和他們的幾百幾千弟子學習發展和傳播華夏文明的精華,歷史進步要遲緩多少年?尤其是古代,沒有電腦沒有筆墨,全靠口授刀刻,大師們的傳承尤為可貴。墨子弟子禽滑厘率三百弟子去了宋,公輸盤和楚王就只能放棄攻宋計劃,這就是大師傳承作用的直接體現。

一個文明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大師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大師教授幾萬知識分子,這幾萬知識分子的作用,和沒有大師這幾萬文盲的作用誰大,這事 不用討論吧。有了 他們 ,即便 暫時有倒退 ,那也不是事,很快就追回來了 。

大師承載的不是上陣打仗,是傳承文明和知識 , 傳承文明火種,民族意識,等等。當然 武學大師譬如洪七公郭靖這種另當別論……他們能上陣殺敵……楊過還飛石傷大汗啥的……不好意思扯遠了……

總之 ,就是這個樣子……

-----------分割線----------以下原答案---------

五胡十六國的大師全是漢人。

遼金西夏好像也沒什麼大師,野利仁榮大概可以算。

成吉思汗有個客卿是真正的大師,名叫丘處機,號長春真人。

後金的大師…沒想出來。

卧槽,兩晉兩宋大明朝亡得是有多冤,有那麼多大師宗師國師,簡直了。

沒文化真可怕。


2007年的時候,有一篇文章是這麼寫的,

名字叫《民國有多少大學生?》作者是王曉漁,這個人還算比較著名的。雖然有些吹民國,但數據尚可一用,至於後面他的評價我就棄之不用了。

這篇文章我節選一下給各位看看。

中華藝術大學以「左聯」誕生地而著稱,魯迅也去那兒作過演講。讓我吃驚的是,整個大學居然只是一幢三層樓的房子,比如今的小學還要貌不驚人。考慮到「左聯」書記馮乃超也把中華藝術大學稱作「野雞大學」,所以一直只是把這視為特例。後來關注民國學術史,才注意到其它大學的學生人數也是少得驚人。吳大猷在《早期中國物理髮展之回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里,就明確提到1925到1929年他就讀的整個南開大學不過300名學生。民國人物的傳記經常有傳主名震全校的記載,每每看到這種段落,我就忍不住笑起來,在一所只有300名學生的學校里,哪怕你什麼事都不幹,幾年下來也能混個面熟。

那麼整體有多少大學生呢?

以現在的大學數量計算,每所大學三五百學生,1000所大學也有三五十萬大學生。但根據《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的教育部分可以知道,1936年全國公私立大學、獨立學院、專科學校加在一起也不過110所左右。書中還有國民政府教育部的1912至1937年度歷年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統計表,共計104095名學生,同時註明民國元年以前畢業生總數是3184名。也就是說,從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到1937年的四十年間,總共只有不到11萬名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這些數字的具體統計標準,表格沒有透露。蘇雲峰在《中國新教育的萌芽與成長(1860-1928)》里也引用了不少數據,其中提到1931年全國專科以上在校學生是44130名,規模相當於現在一所規模較大的大學。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里,民國二十年(1931年)學生數是44167名,兩個數據僅出入37名,應該比較可靠。

嘛……

能上學的人就那麼多,只要上到大學,就可以吹一吹自己是全國前0.01%,這些「大師」的成色到底有多少還是個問題。

固然有不少「真大師」的存在確實為抗日救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我家鄉那邊有位大師叫于右任,各位閑了可以查查這位大師的事迹,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可惜現在的故居都只有那麼大一點兒,而且還沒幾個人去。

但絕大多數所謂的「大師」也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文科,社科類大師不是說沒有用處,事實上在戰爭,尤其是在當時的中國還是能發揮一定作用的,比如那些「真大師」,像李大釗,于右任,邵飄萍多多少少是起了點作用的。

至於某些大師嘛……我只能呵呵一笑了。


我覺得知乎是最沒資格批判民國大師的平台,知乎大v比民國大師還多,但知乎廣告偏偏畫風基本是月薪三千如何理財。

ps,又不是我自己的截屏。


很多人可能遊戲玩多了,評判什麼人都要落到一個「能不能打」上……這就有點……

這麼說吧,傳言中金波爾說過「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所以呢?讓錢學森跟五個師剛正面試試?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退一萬步說,即使錢學森這樣的大師在抗戰期間回來,那又能如何?能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能在積貧積弱戰亂不斷無暇發展的中國造出導彈來?恐怕說破大天去,也就是跟熊大縝一起造地雷,然後再一起被康生拿石頭砸死吧……

說到底,中國的落後不是戰爭期間幾個大師就能扭轉過來的,拿他們「不能打」來苛責他們,實在是過分了。

想靠幾個大師就讓積貧積弱的民國不被日本侵略,恐怕你想要的不是大師,而是尤達……


日本大師那麼多———

福澤諭吉,太宰治,中原中也,芥川龍之介,中島敦,國木田獨步。。。

怎麼沒用來打中國?

廢話,你當打仗是文豪野犬啊→_→


全靠同行襯托


推薦閱讀:

關於明代李成梁遼軍戰鬥力?
為什麼南宋經濟實力很強,但軍事實力很弱呢?
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人物是誰?
民國是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
川島芳子為何要當漢奸,做日本間諜?

TAG:中國歷史 | 中華民國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