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珠寶可以溶於葡萄酒中?
「克婁巴特拉把一顆無價的珠寶溶在葡萄酒里......」———毛姆短篇小說《流浪漢》
什麼珠寶呢?化學原理是什麼?
突然很好奇這個。
克婁巴特拉把一顆無價的珠寶溶在葡萄酒里...
只從歷史方面來聊聊這個故事的出處,貌似題主有誤解——克婁巴特拉用來溶珍珠的不是葡萄酒(wine),是醋(vinegar)。
大家聽說這個關於埃及豔后的故事,大概是源於這幾幅世界名畫描繪的古老傳說:
要想知道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樣一件事,還得追溯傳說的起源。這個故事最早的出處來源於羅馬的哲學家與自然科學家Pliny,他在Natural History中如此記載:
"She ordered the second course to be served.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instructions the servants placed in front of her only a single vessel containing vinegar, the strong rough quality of which can melt pearls. She was at the moment wearing in her ears that remarkable and truly unique work of nature. Antony was full of curiosity to see what in the world she was going to do. She took one earring off and dropped the pearl in the vinegar, and when it was melted swallowed it....With this goes the story that, when that queen who had won on this important issue was captured, the second of this pair of pearls was cut in two pieces, so that half a helping of the jewel might be in each of the ears of Venus in the Pantheon at Rome."
Pliny, Natural History (IX.59.119-121)
克婁巴特拉向馬克·安東尼炫富——她的一道菜能花費10,000,000塞斯特斯(古代羅馬的貨幣名)——相當於1,764磅黃金。安東尼當然不信。兩人就此打賭。
次日用餐時,克婁巴特拉吩咐上主菜,侍者端來一杯醋(Vineger),其酸度很高,可以溶解珍珠。當時她佩戴著一對光可鑒人的大珍珠——據世界第一寶石學家Pliny的描述,這對珍珠價值連城,估價約60,000,000塞斯特斯。
安東尼好奇地凝望著她,「想…想幹嘛?」
恃顏行兇的克婁巴特拉取下一隻珍珠耳環,柔荑輕揚,「咕咚」一聲就扔進了醋里。待珍珠溶解後,端起杯子一飲而盡。
如此手筆,把安東尼看得目瞪口呆。他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表示服氣。
......
這故事真假難辨,不過浪漫效果滿屋,戲劇性滿分,很快就傳開了。於是今天的我們既能在畫里看到,也能在戲劇里讀到,說不定小說里也有,甚至還有「飲用溶解珍珠的醋能美容」這一奇妙之說。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只當笑話聽:濃度太高的醋會傷胃;再說真想吃珍珠想瘋了,珍珠粉又不是什麼稀罕之物, 何必折騰自己呢?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幅油畫的細節圖:
第一幅畫用的是金杯,看不清液體的顏色。後面兩幅畫都是用的透明的玻璃酒杯,瘦長型,很像今天用來喝香檳的Flute; 裡面盛的液體是清透的深琥珀色(第二幅)與淡金色(第三幅)——肯定不是紅葡萄酒。
這顏色要麼是白葡萄酒;要麼是香檳酒;要麼正如作者和畫家所說,就是醋。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醋溶解珍珠的原理很簡單:碳酸鈣與醋酸(乙酸)反應,形成水、二氧化碳和醋酸鈣。理論如此,那在實際情況中,醋真的能溶解珍珠嗎?
還真別說,歷史上有以下幾位科學研究者做過相關實驗:
1881, Ludwig Friedl?nder, German classicist.
1957, Berthold Ullman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2010, Prudence Jones, 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得出的結論非常一致:珍珠能溶解於醋中,但過程非常緩慢,大約需要幾天時間,珍珠才能完全溶解,與Pliny的描述不符。如果將醋加熱,溶解速度將大大增加,也許能達到Pliny故事的效果(不過他在原文里完全沒有提加熱這件事)。
現在也有人做過用醋溶解珍珠的實驗,比如這個Youtube視頻:
Do Pearls Dissolve in Vinegar?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來看看,還蠻好玩的。
【小結】
第一,題主的描述有誤——克婁巴克拉是把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耳環溶解在醋中喝掉,而不是把無價的珠寶溶在了葡萄酒里;
第二,醋是可以溶解珍珠的,常溫下反應緩慢,加熱則能顯著提高反應速度;
第三,知乎上比較懂珍珠的首推 @Tannin喵 , 科普文請跳轉:1)珍珠的評價系統;2)頸飾樣式的選擇;3)珍珠的選購;4)海水珠與淡水珠哪個好看;
第四,凡是含有碳酸鹽的有機寶石都容易受到酸的腐蝕,比如珍珠、珊瑚。
P.S.
公元77年,羅馬哲學家與自然科學家Pliny在Natural History中描寫克婁巴特拉如何將一枚價值連城的珍珠耳環溶於醋中並一飲而盡的,這是歷史文獻中關於埃及豔后醋溶珍珠的最早記載。此後,這一故事陸續出現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並成為畫家鍾愛的題材。
"a single vessel containing vinegar","dropped the pearl in the vinegar"——Pliny明確寫的是vinegar(醋),而非wine(葡萄酒)。至於1874年出生的毛姆用的哪個詞,以及2000+年中譯本譯成什麼,都改變不了世界最初版本用的是vinegar這一事實。
P.P.S
古羅馬社會最常見的四種飲料分別為:
1) Calda: warm water and wine laced with spices;
2) Mulsum: honeyed wine;3) Posca: vinegar mixed with enough water 4) Wine: water down wine.
其中第三種Posca,維基百科有準確的定義:「a popular drink in ancient Rome and Greece, made by mixing sour wine or vinegar with water and flavouring herbs. It was not usually drunk by the upper class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easants. It was made by reusing wine spoiled by faulty storage and had important dietary advantages.」
Posca由發酸葡萄酒或者醋兌水製成,在軍隊中和農民中非常流行,不過被上流社會的貴族階層所鄙視。上層貴族青睞的是Mulsum(蜂蜜酒)和"Wine"(兌水葡萄酒)——顯然地,羅馬人的醋(vinegar)和葡萄酒(wine),本就不是一回事。
是醋還是酒,羅馬人心裡門兒清。
大部分的珠寶都不應該能被葡萄酒(包括其他酒)溶解。
畢竟珠寶的三大原則之一就是耐久,輕易被泡沒了還怎麼戴?
如其他答案所說,珍珠琥珀這類有機寶石在酒類里可能會被溶解。
珍珠啊。含碳酸鈣珊瑚一些也可以。含碳酸鈣(其實實際上比較難,這是理論上的)然後 國內市場上常說的 漢白玉、藍田玉、阿富汗玉(這一類碳酸鹽質的玉石)差不多就這一些吧樓上說的 硅酸鹽類的 一般不可能 硅酸鹽性質穩定,不易與葡萄酒中的弱酸起反應。不然 為什麼葡萄酒杯是玻璃杯,玻璃就有硅酸鹽。對吧……以上
謝謝邀請,關於你這個問題擴充的有點大。先說寫這個小說的作者毛姆,非常崇拜莫泊桑,他的小說帶著批判色彩,而且這個人對古埃及,古印度,中國的文化非常熱衷,於是文中的主人翁就出現了。埃及史上超級著名的政治家艷后:克婁巴特拉,據說她長得非常美麗,但實際上是個超級有野心的政治家。安東尼對她一見傾心,甚至說不顧一切的討好。於是就可以推斷出來啦,那時候的珠寶一定是針對古埃及而言,尤其是像毛姆這樣思維嚴密的小說家,一定是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的。那麼接下來就是科普了:
古埃及時期法老和貴族們的首飾多用貴重金屬和半寶石製成,二者都是當時人們喜愛的材料。貴重金屬主要指金銀的合金,因為埃及國內盛產黃金,而白銀則十分稀有,且金銀合金較為耐用。半寶石是指介於寶石和石頭之間的各種色彩斑斕的礦石,如綠長石、綠松石、孔雀石、石榴石、玉髓、青金石等。平常百姓所戴的首飾一般用釉料製成,通常以石英砂為胎,再飾以玻璃狀的鹼性釉料,也可在石子上塗釉彩而成。
根據上面 的資料,就可以推斷被埃及人視為珠寶的,珍寶的一定出自於這些品類。白銀你就不要想了…葡萄酒的酸性根本不夠。另,古埃及人特別喜歡祖母綠,甚至說到痴迷的程度。這是祖母綠的化學式Be3Al2(SiO3)6,從化學成分看屬於硅酸鹽礦物,鹽可以溶於酸生成新的鹽和酸這是大家都知道。所以綜合來看最大的可能就是指的祖母綠,尤其是埃及豔后這樣的人物。但是私以為,小說會有一些誇張的手法來推動情節發展,或者讓讀者產生關注和思考,所以完全溶掉感覺前路艱辛啊!-----分割線-----經小夥伴兒的提醒做個修正哈一、世界五大有名的珍珠,最傳奇,也最珍貴的就要數古埃及女皇克婁巴特拉的珍珠。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耳環上兩顆 碩大的珍珠,昂貴非常,相傳僅此一珠便可養活埃及全國人民一個世紀。這兩粒珍珠,克婁巴特拉溶於酒中喝掉一粒後,另外一粒落入凱撒大帝手中,但至今下落不明。二、硅酸鹽很難溶掉三、珍珠溶於酒或者醋都需要很久…而且私以為一開始就不考慮珍珠的原因就是因為太慢了……認為是祖母綠的原因是因為除了這兩顆傳奇珍珠外,在古埃及青金石和祖母綠算是比較出名的寶石,也是人們鍾愛的寶石。青金石就算了……扔到酒里肯定是不靠譜。四、個人認為傳說和小說都會有誇大的成分,這也算是給人物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增加傳奇色彩。畢竟,寫歷史的大多數都是政治家授意……希望對你有幫助哈~我比較想了解什麼樣的葡萄酒居然可以溶解珠寶…
珍珠,溶化了還能喝。慈禧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有機寶石吧,珍珠貝母什麼的。
要是無機類的放進去能溶解的話。
當然是大名鼎鼎的珠寶「扼殺者」,這是一種種籽大小的結晶,在燈火照映明之下,便會閃閃發亮,有如珠寶,閃耀著紫色光芒。用葡萄酒沖服後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面部呈現紫色,死的不能再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之佳品!!
葡萄酒中含乙酸 珍珠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碳酸鈣溶於乙酸 磷頁石溶於乙酸,我所知道的就這兩種 目前市場磷頁石價值較高
南極石算不算,水合氯化鈣
腦殼裡頭搜索了很多寶石 。。看看有什麼寶石可以溶於葡萄酒。。想了半天 無機的寶石是不可能呢。。。畢竟那些在地面上經過千萬年風吹雨打還存在的寶石,,在海水裡泡了幾萬年屁事沒有的寶石還是有那麼多。。。 就算是放在硫酸裡頭,也只有寶石中不分有些含量會溶於硫酸,而不能完全溶於。。。。。。 當然 不可能把硫酸拿來喝不是么。。
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有機寶石了吧。。珍珠 珊瑚 車磲之類的 。。。。。
珍珠的概率應該大點。。。而且應該不是葡萄酒。。。。雖然葡萄酒比較酸 。 但是你說扔進去吃飯時間就化完了 我是不信的。。。人家好不容長了幾年 好歹給個兩天時間讓人家化呀。
我覺得吧 這個是文學上面的一種誇張的說法吧 。。。。 珠寶溶在葡萄酒裡頭。。。想像一下,如果是以前的葡萄酒比較濃稠,,而珍珠丟進去也看不到珍珠。。。 給人感覺就是珍珠溶於葡萄酒了。。。其實上沒有 。。。。。。。 那麼如果你問我 ,為什麼後面沒有提珍珠??? 我沒看過這個小說 不止到提沒提。。。。如果沒有提 就好比 小說寫美女 ,都會寫她最美一面。最有故事性一面,,最能勾起讀者想像的一面。。。最有戲劇衝突的一面。。。除非他像我們寫作文一樣,為了沖字數 會多加標點 多加啊呀 哦 呀 哎呀 這類感嘆詞 。。。。 作家都是不願意浪費自己的筆墨的。。。。就好比作家寫了美女 但是不會寫她上廁所一樣 。。。。當然就有可能寫了 充滿想像的吧珠寶扔進酒里 但是不會寫 後面珠寶到底怎麼樣了吧。。。。 這樣才會有諸如此類的討論 。什麼珠寶溶於葡萄酒 。。。。珠寶到哪裡去了 化了沒 喝進去了么 沒化喝進去 了 拉出來沒有??此類問題。。。。
瀉藥。不可溶。完畢。
過去有部動畫片,叫《華斯比歷險記》,講小熊泰迪·華斯比和朋友們的歷險。其中有一集,反派搞來很多水晶,結果發現所謂水晶是鹽塊。我曾經用食醋泡雞蛋,一天也只能把蛋殼泡軟。其他答案里分析了很多,但葡萄酒肯定不會比食醋更酸,所謂的珠寶也不會比蛋殼更脆弱。那麼,有沒有可能所謂珠寶其實是某種結晶呢?看起來很晶瑩剔透,但在水裡,或者弱酸里就會溶解?
謝謝邀請,我是融陽真玉。
克樓巴特拉應該是把珍珠粉融於葡萄酒里,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你把珍珠丟葡萄酒里會融化嗎?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
書本應該寫的比較抽象,沒有寫實,只說了珠寶,沒有說什麼珠寶。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謝你的問題。首先想到自然是鶴頂紅啊
清乾隆鶴頂紅八仙祝壽雕
朝珠上的紅珠珠,據說大臣犯了罪就扯斷朝珠吞下去。
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又叫砒霜。可以溶了吧。而且鶴頂紅在酒的溶解度可能更大些。
事實上溶解度是個化學概念,磨成粉大多數有機寶石應該都能溶解,多的文科生就不懂了。
從心理上講,埃及豔后從耳朵上摘下來的東西,說是價值連城由不得你不信。事先做好準備,用植物澱粉加工一個帶點光澤的球狀物,到時候摘下來往酒里一丟,你還好意思攔著人家先咬一口檢查是不是真貨色不成?這一招以有準備打無戒備,沒個不管用的……
推薦閱讀:
※過了橡木桶的酒一定有奶香味兒么?
※葡萄酒開瓶了喝不完放幾天還可以喝么?
※開香檳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浪費?
※為什麼羅曼尼康帝會成為傳奇酒庄?
※智利的葡萄酒如何,貌似最近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