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明代最強悍的將領?


強悍么,單指武將個人武勇么,徐達,李文忠,常遇春,朱能,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鄧子龍…都很強,但要夠上真正名將的標準么,個人以為當從戰績,戰略戰術,練兵治軍來考量。從這幾方面看,有明一朝,名將當首推戚繼光。

1,戰績

戚家軍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可謂百戰百勝,斬首十餘萬。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打勝戰更難,戚繼光說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勝仗,這並不是真正的勝仗。來看看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鎖創造的驚人戰績:

抗倭: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自己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包括幾百脅從〕,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解救老百姓1000多人,自己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解救百姓1200多人,斬首不多,此戰主要為解救百姓.

福建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千名倭寇,斬首688顆,自己無一人犧牲,解救老百姓954名.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解救百姓2120人.此戰陣亡最多,達到69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自己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解救百姓3000多人,犧牲金漁等16人.

仙游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自己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救出百姓3000人,自己無一人陣亡.

蔡丕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自己犧牲31人.

其餘較小規模的戰鬥,總共加起來,在浙江福建廣東有80多次,沒有一次敗仗.每次幾乎都是全殲敵人,而自己只傷亡幾名或者幾十名,犧牲最多的一次也只有69人.在牛田和王倉坪戰鬥中,消滅了上千名倭寇,而自己卻沒有一人陣亡.

抗擊北虜:

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

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三月初,長昂和董狐狸率所部及親族240餘人,叩關祈降。直至戚繼光離開薊門,十餘年間,朵顏等部再不敢犯邊。不戰而屈人之兵,戚繼光威懾力以至於斯!

(明史:蒙古土蠻部「控弦十餘萬,常為薊門憂。而朵顏董狐狸及其兄子長昂交通土蠻,時叛時服。萬曆元年春,二寇謀入犯。馳喜峰口,索賞不得,則肆殺掠,獵傍塞,以誘官軍。繼光掩擊,幾獲狐狸。其夏,復犯桃林,不得志去。長昂亦犯界嶺。官軍斬獲多,邊吏諷之降,狐狸乃款關請貢。廷議給以歲賞。明年春,長昂復窺諸口不得入,則與狐狸共逼長禿令入寇。繼光逐得之以歸。長禿者,狐狸之弟,長昂叔父也。於是二寇率部長親族三百人,叩關請死罪,狐狸服素衣叩頭乞赦長禿。……終繼光在鎮,二寇不敢犯薊門。」)

韃靼小王子部(土蠻部)見薊門防線堅固,無隙可入,竟而轉掠遼東!萬曆七年(1579年)七月,戚繼光上疏朝廷,主動提出率大軍援遼。是年十月,小王子部伯彥、蘇把亥、黑石炭、銀燈等率五萬多騎,經范兒營、錦州營進攻遼東。遼東守將李成梁請援,明廷命戚繼光率兵援助。戚繼光急率眾前往,與韃靼兵戰於狗兒河、石河墩等處,重創韃靼兵。伯彥等見明軍力量強盛,遂尋機悄悄撤退。戚繼光率軍追擊數百里,直抵燕山。

總體上看,戚繼光所處的明中後期基本還算是承平時期,萬曆三大征等大規模戰事亦未能參與,雖然對倭作戰交換比很驚人,但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戰績較少,從這一點上看,比不上明初開國諸將。

2,戰略戰術

創立分隊戰術:「鴛鴦陣」,充分發揮集體互助、長短兵器結合的力量,機動靈活打擊敵人。

現特警攻堅隊形就是現代的鴛鴦針。

健全兵種,協同作戰:北調薊州後,為對付大規模的蒙古騎兵,戚繼光將「鴛鴦陣」加以發展,創立了由車、騎、步相互配合的聯合兵種。把火器兵器集中成營以發揮威力,與其他兵種配合作戰,應該是軍事史上劃時代的創舉。車兵抵禦敵軍的衝擊,步兵以車為掩護出擊敵軍,騎兵則包抄突襲。各兵種協同作戰。

(明史:「繼光乃議立車營。車一輛用四人推挽,戰則結方陣,而馬步軍處其中。又制拒馬器,體輕便利,遏寇騎衝突。寇至,火器先發,稍近則步軍持拒馬器排列而前,間以長槍、筤筅。寇奔,則騎軍逐北。……節制精明,器械犀利,薊門軍容遂為諸邊冠。」)

以眾擊寡,速戰速決: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時,經常採用以眾擊寡、速戰速決的戰術,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迅速消滅敵人;史稱戚繼光「臨事則飆發電舉」,他常以驚人的行軍速度,像疾風驟雨一般,及時趕到數十百里之外,用優勢兵力進攻敵人的防禦重點,迅速將敵人瓦解、全殲。然後趕到援敵必經之地埋伏,待援敵經過,出其不意將其殲滅。

http://www.clanlong.com/thread-147869-1-1.html

3,練兵治軍

戚家軍(南兵,浙兵)以紀律嚴明著稱,戚繼光調離去任後,留下了一支勇猛敢戰的精銳浙兵,在萬曆三大征中,都是在相持不下,或者明軍連敗的頹勢中,只要浙兵一到,戰場形式立刻改觀,浙兵也往往是第一個直搗敵人巢穴的部隊。平倭戰役中,原浙江兵為主的老戚家軍和被戚繼光整訓過薊遼軍,為明軍的主力,攻克牡丹峰,收復平壤,都是浙兵部隊第一個攻上日軍陣地,攻打平壤時,年過花甲的戚家軍老將吳惟忠左肋中彈,血透衣甲依然站在最前沿指揮,倭寇時代就對戚家軍膽寒的日軍,在平壤大戰中更是被嚇破了膽,收復漢城時,浙兵先頭部隊千餘人馬,剛到漢城城下,數萬日軍竟緊閉城門不敢出戰。朝鮮的史書上處處可見對浙兵的讚譽。

天啟元年渾河血戰,川兵、浙兵千里赴援,萬餘人慷慨赴死,無一投降逃跑,使八旗兵付出了傷亡上萬人的代價。無論是明朝的實錄還是清朝修的明史中,無一不對渾河血戰中川浙軍團的勇敢大加讚譽,稱此一戰為「凜凜有生氣」「時咸壯之」、「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渾河之戰_(1621年)

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將臣寶鑒》、《蒞戎要略》、《武備新書》,對後世影響之重大,遠非明朝歷代名將所能及,此後文人掌兵可以成為現實。

秦漢以降,武將著書能有幾人?個人認為,有此幾部兵書,戚繼光成為明朝武將第一人當之無愧,再有詩文集《止止堂集》等,在明朝重文輕武,戚繼光以武將通文事,文武全才,簡直是武將中的異類!

清朝末期毫無軍事經驗的曾國藩完全照搬戚繼光的著作,竟然就訓練出來一支能橫行一時湘軍,慈禧太后曾很吃驚地說,幾個漢人文官憑著幾本書竟然就能打仗。

近代,本朝太祖的軍事思想同樣師承戚繼光,以揚棄法繼承發展了戚繼光的兵法,尤其是發揚光大了戚繼光兵法核心內容的以紀律維繫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在軍隊中建立一種統一的道德和信仰思想,戚繼光夢想中最高境界軍隊所擁有的道德高尚、兇猛頑強、紀律嚴明、裝備精良,被我PLA所繼承發揚。

最後是戚繼光年少時所作《韜鈐深處》: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王守仁吧。

打仗頗有一套,善使詐,戰功顯赫,多次平定叛亂,包括著名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後來兩廣地區叛亂,叛軍聽說王守仁來了,直接投降了,可見這貨打起仗來真心不是蓋的。

更強悍的是,他不是武將啊親,他也考功名出仕做官,他最大的成就也是做學問,心學的集大成者!徒子徒孫滿天下,大家都是研究他的學問,而沒有他的戰鬥才華。


徐達,沒有之一


于謙,沒了他守北京,明朝早就滅了


明朝這個朝代很奇怪,從初期到末期一直都有了不得的名將!初期的六公爵(李善長不在內),中期的楊家將、郭登、石亨、王守仁,中晚期的譚綸、戚繼光、李成梁,末期的孫承宗、曹文詔、曹變蛟、盧象升、吳三桂、左良玉


明初開國大將徐達。

平定南方

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

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

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

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餘。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

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

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衝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

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

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

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驅除韃虜,北定中原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立紀陳綱 救濟斯民 《喻中原檄》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

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

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

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消滅殘餘勢力

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

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

三年,率師敗擴廓帖木兒於定西(今屬甘肅定西),俘元王公及手下將領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今定西市安定城區內有烽火點將台原址一座)。

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

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餘。

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治軍嚴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為什麼放走元順帝?

大將軍達之蹙元帝於開平也,缺其圍一角,使逸去。常開平怒亡大功。大將軍言:「是雖夷狄,然嘗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將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則縱之固便。」開平且未然。及歸報,上亦不罪。  明 馮夢龍《智囊·上智部》

解析:大將軍徐達把元順帝圍在上都,網開一面,圍城的時候故意留了一個缺口,讓元順帝逃走。常遇春大怒,認為失去了建立大功勛的機會(活捉元順帝)。大將軍徐達說:元朝末代皇帝雖然只不過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經是我們的皇上,管理中原那麼久,是合法的統治者,怎麼也要給點面子吧。如果真的逮住他,我們的老大朱元璋該怎麼處理他呢?對於這個前任皇帝,難道封一塊地盤給他?還是把他殺了才甘心?我覺得兩者都不好,還不如把他放了最好。」

常遇春很不認同徐達的做法,班師回朝後向朱元璋打了小報告,朱元璋卻沒有怪罪徐達。


如果每個朝代選一個代表性的名將的話,漢朝就是韓信,宋朝是岳飛,明朝戚繼光,這應該是沒有疑義的。清朝的話,名將也有,但是和上面這三位比就不是一個層面了。


講打仗,常遇春和李成梁,兩個奇葩.衝鋒打頭陣的元帥.還就是殺不死


李如松


王守仁。


徐達,當之無愧。燕雲十六州又回到了漢人的手中。


名將得各方面考評,戰略戰術功績歷史意義什麼的多了去,個人只懂皮毛,就不瞎說了,我說說讓我震撼的一個人,靖難時期的朱能,率30死士與名將耿炳文幾萬大軍正面衝鋒,打的耿軍四散而逃,俘獲三千餘眾,和他一比,隆美爾弱爆了。


推薦閱讀:

顏值比較低的飛機有哪些?
韓國成功抵擋了朝鮮的進攻,為什麼南越抵擋不住北越的進攻?
女兵較男兵有什麼優勢,為什麼軍隊里需要女兵?
如何看待此次印度軍隊越界?
59坦克及其改型射速是否有可能達到每分鐘29發?

TAG:明朝 | 歷史 | 軍事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