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對別人好,別人對我卻不好?

我感覺自己積極的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急別人之所急,但並沒有感受到別人給我帶來的善意,反而總是被別人一再侵犯到我的利益,總是受到傷害,腦子裡總徘徊著人善被人欺的概念。

有時候想,不行就用狡詐的手段,跟你斗。既然我對你好,我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那我不如對你不好,沒準兒你還怕我。但是真正到了節骨眼上,還是會心軟,然後就又被欺負。

不知有沒有這方面的建議?如何好好對待別人,同時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今天做了個實驗。

同樣講心理問題,理論方式2贊,故事方式9贊,下面測試雞湯方式。

一般來說,內心受傷者心中可能會這樣想:

「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不能理解我的心?」

「我對她這麼好,她為什麼要背叛我?」

「我對他這麼好,他為什麼卻一點也不感激?」

……

為何你重複在人際關係中跌倒受傷,一直不斷改進自己,卻還是找不到解答?

這都是因為,你總是陷入「我都為對方做了這麼多,對方應該也會為我做這麼多」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久了也會形成一種既定模式,你不斷付出過多的體貼和善意,但若對方無動於衷的話,只會讓自己黯然傷心,對方卻可能一點也沒發現你的心情。

多為自己著想一點也無所謂,偶爾漠視對方的期待也沒關係,拒絕對方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被說閑話也無傷大雅。如果有人因為你不再像以前一樣任勞任怨而準備要對你疏離,那麼那種人隨時都有可能會離開你,只是遲早的問題,根本不值得眷戀。

所以,別再用自己的真心換絕情,也別再一廂情願做一些對方不重視的體貼,更別期待他人回報你根本不可能同等的親切。不要忘記,你是充分具有幸福資格的人,也比現在更值得受到疼愛與呵護。

不久前,有人對我說,「我覺得我的人生根本是一場錯誤。」她說她別無所求,只想當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乖女兒、優秀的前輩、有禮貌的晚輩、有能力的同事,最重要的是當一個聊得來又溫暖的人,她沒有任何特殊需求,只希望自己不造成別人的困擾;但是到頭來這名女子得到的卻只有內心受傷,因為不知從何時起,周圍的人開始將她的犧牲與體諒視作「理所當然」。

讓她內心受傷的,不是那些只有在需要時才聯絡、有難時則對她置之不理的朋友,也不是詆毀她的主管,或者漠視她心情變化的戀人,而是那股沒來由、原因不明,漸漸開始壟罩在她周圍的不舒服感。

這種時候,我們會產生不明的失落感與被忽略感,明明旁邊的人都沒變,自己的內心卻開始悄悄起了變化。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重視「零糾紛的人際關係」勝過自我需求的人身上,所以停止與內在自我溝通的人,往往容易有這種感覺。

據說,農夫在挑選犁田牛時,比起力大無窮、精明能幹的牛,會寧願選擇乖巧聽話、順從主人的牛,因為與其和年輕氣盛、時不時還會拒絕拉犁的牛抗衡,不如把犁田之事交給動作雖然笨拙緩慢、但會絕對服從的牛來得更省事方便。

你是否也因為擔心與對方起衝突,而不懂得拒絕對方提出的要求?要是果斷地說出己見,怕被人說目中無人、囂張狂妄;要是不把腰杆子放軟,又好像會成為大家的眼中釘?為了不讓對方感到有壓力,連拜託幫忙都難以啟齒;甚至怕影響到對方工作,已定的開會時間也不敢輕易提出變更。

你是不是經常以「我會全力以赴」、「我會想盡辦法」、「我會再與主管商量」來代替「辦不到」、「不可能」、「很困難」?雖然你會說,這都是出於為對方著想、體貼對方,所以才掩飾掉自己的內心話,但事實並非如此;會抱怨自己經常被人利用、重要時刻又被忽略的人也是同樣情形。現在,是時候停止製造什麼事情都一肩扛、自己負責、出問題時又獨自受傷的窘境了。

「我都為他想那麼多,為什麼他卻一點也不為我著想?」、「為什麼我待人和善,卻被當成是理所當然?」我們也要終止自己沉浸在這些負面想法,獨自感受絕望、挫折、憤怒、被忽略的行為。

通常憤怒、孤獨、被排擠、背叛等這些情感,並非來自周遭人士對你的冷漠,而是那些原本期待是「自己人」、「會幫助你的人」漠視你的存在時,才會出現這種感受。

先放下「我都為對方做了這麼多,對方應該也會為我做這麼多」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久了也會形成一種既定模式,醉過一次的人會繼續選擇不醒人事,被剝奪過一次的人也會繼續甘願失去。如果實在難以拒絕對方,只要謹記這點就好:對事不對人,你現在想要推開的不是對方這個人或其人格,而是「不當的情形」與「無可奈何的現實」。

美國國民演員Morgan Freeman曾經被一名記者採訪:

「要是我稱你為黑鬼,會有什麼下場?」

「不會有任何事。」

「這是帶有種族歧視性的發言,真的沒問題嗎?」

「因為那不是我的問題,有問題的是使用『黑鬼』這個錯誤名詞的人。」

光是不把對方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就可以大幅減少心理受傷的機率,只要不把力氣浪費在觀察他人的情感,就會有足夠的心思去虛心接納別人適當的指教,但又能保護自己避免遭受單方面不當謾罵或指責。

所有關係都是你來我往、雙向溝通的,要是只有自己單方面向對方付出時間與真心,得不到任何回饋的話,這樣的結果多令人無奈呢?朋友、戀人、家人、熟人等關係,通通不是靠單方面的努力和犧牲,就能夠維持下去。

真正的朋友,除了不會在你有難時棄你於不顧,還會在你成功時,獻上真心祝福,為你感到開心。

人的心理其實天生就很容易產生憐憫之情,但是要能放下妒嫉與猜忌之心,著實困難,尤其愈是親密要好的關係,愈難放下。如果你已經對某人付出了真心,換來的卻只有無情對待,就沒有必要硬拖著那段緣分不肯放手,因為是他們把你的親切與體貼拒於千里之外,絕對不是你選擇背離他們;不是你的真心有問題,而是不懂得好好珍惜並回報於你的他們才有問題,是他們沒有資格獲得你的親切與善意罷了。

其實,體恤他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的那份心意是值得被讚許的,但是你朝思暮想要成為那種「被所有人認可」的人,往往都是不被他人稱讚或批評左右,不被好事或壞事影響心情,只專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將責任轉嫁到其他人身上,面對危機或突髮狀況時也會展現優秀應對能力的人。

多為自己著想一點也無所謂,偶爾漠視對方的期待也沒關係,拒絕對方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被說閑話也無傷大雅。

如果有人因為你不再像以前一樣任勞任怨而準備要對你疏離,那麼那種人隨時都有可能會離開你,只是遲早的問題,根本不值得眷戀。

別再用自己的真心來換他人的絕情,也別再一廂情願做一些對方不需要的體貼,更別期待他人回報你根本不可能同等的親切。

你是值得擁有幸福的人,也比現在更值得受到疼愛與呵護,與其依賴別人或執著於人際關係,不如將焦點放在現況以及問題本身。要是發現自己已經被他人的心情影響,最好努力專註於當前需要直視的問題,光是從「對方的情感」轉換成關注「自己的情感」,就不會受對方情緒影響,能夠維持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

你的定位是屬於總是退讓和付出的「施予者(Giver)」,還是屬於只接收恩惠的「接受者(Taker)」呢?通常施予者與接受者的定位會有固定不變的傾向,習慣補充零食的人會每天買各種零食回來,只知道吃的人也會一直只負責吃,要是施予者無怨無悔地付出還沒什麼問題,但要是自己默默心裡受傷,甚至悶出病來可就茲事體大了。

越是像家人一樣,就算省去體貼或退讓也不會斷絕的關係,越需要重新考慮自己在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因為不論多麼犧牲奉獻,家人對無條件乖巧的人絲毫不會想到要感謝或予以回報。

「媽!謝謝你幫我煮飯、洗衣服。」

「爸!您工作賺錢養家辛苦了。」

你會經常這麼說嗎?不會吧。

就如同我們不會無時無刻感謝父母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經常視母親煮飯、洗衣服為理所當然,視父親賺錢養家為自然不過的事情,你的乖巧在他們眼裡也會是應該的。

反之,如果你是每天將喜惡顯現於色,突然某天表現乖巧,家人不僅會心存感激,還會努力迎合你,這就是人性。

你是否也有「每天只有我犧牲,好委屈」的念頭呢?那麼,是時候該檢討一下是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了,你也要學習對家人表達需求,練習提出要求,丟掉「犧牲與沉默是善」的想法吧,懂得明確表達自我意願的人,他們的家人也會懂得尊重他、善待他。

所謂「自我沉默(self-silencing)」,意思是指為了顧及重要關係的親密感,而選擇忍耐當下感到不悅之行為,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這樣的傾向,往往展現在壓抑不悅情緒優先於表達需求。像這樣獲得的和平假象,是以情緒作為擔保,最終還是不會維持長久的。


謝邀!

題主要遵循「鏡子法則」才可以哦。

《鏡子法則》

1)在職場中,你要像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他,凡是對事不對人,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別貪功、別顯擺,學會拒絕你的同事給你安排的、不該你做的活(通常是瑣事)。

2)在感情中,也是一樣,你沒有必要和義務一開始就對別人好,做個獨立思考的人,先學會自愛,你才能學會如何愛別人。否則,一味的付出,只會讓你更加難過。


那你下次也別對他好不就得了。

人和人之間需要的是平衡,你越卑躬屈膝,他越把自己當回事。所以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尊重和信任。

不要為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感情不舍,很多時候人不是放不下對方,而僅僅是放不下自己的付出。說白了就是自我感動。

告訴自己,我夠了。然後放下。他愛咋咋地。


因為如果想要別人像你對他好那樣對你好——需要對方認為你對他好,不是出於你無能。

而對方如何【認為】你,和你【實際上是不是無能】,並不是唯一相關。

包,括,親,情。


對別人抱有太大期望是一種自私,你只能控制你自己怎麼做,不可以要求別人和你一樣。

付出的同時選擇好目標,不要盲目的付出或者是對別人有目的的付出。

想讓別人尊重你的同時要懂得自己尊重自己,拒絕做老好人。


謝邀

人際交往黃金法則之一:永遠不要期望別人用你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你,例如你對別人好,潛意識裡就覺得別人也應該對你好,這種期望十有八九都會落空

法則二:請保持安全距離,請保持安全距離,請保持安全距離!在你覺得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禮貌的問一句,你需要我幫忙嗎?而不是伸過手就幫助他們,因為任何人之間有一個「安全距離」


謝邀

如果你真想對別人好,是不應該求回報的。

一但你帶著求回報的想法去幫助別人,就變成了利益交換。


謝邀。

就算髮紅包,也未必是等價交換。

感情的事,你情我願是最好。不然準備付出的時候就別管回報,只問自己願不願。


你找的人不對


你對別人好本身也就是為了別人也對你好。


許多父母都對孩子很好,但孩子確不一定會對父母好。


和人相處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大多數的人,十次中九次你都是對他好的,有一次不好,他偏偏只記得那一次。別人不能理解你就算了,如果連尊重都不給你,何必為難自己呢。和人相處,反正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自己想開些。


(轉載請與本人聯繫)

我們總是這樣,喜歡一個人,就恨不得對ta好。關心ta照顧ta,我有的好東西都想給ta,哪怕ta不要,也想塞給ta。

你對ta傾盡全力,卻只感動了自己。

真的,永遠別為了別人做什麼事,你以為ta真的會領情?

我遇到過喜歡我的人,也遇到過我喜歡的人。

想講一講那個很喜歡我的男生。

他很好,對我百依百順,把我當女兒寵。我說餓就買一箱的零食送到我宿舍樓下,說渴就屁顛屁顛的幫我打熱水,天冷了怕我手涼還把我手捂在他兜里。

起初我以為這就是我想要的男朋友,但他對我的好最終逐漸演變成了我的恐懼和厭惡。

我不喜歡做公主。

不喜歡軟軟弱弱。

不喜歡他處處遷就我,毫無主見。

最不喜歡他沒有自我。

因為他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是我,全是我。

他霸佔我的所有時間空間,上課偷偷摸摸看我,下課光明正大看我。

他模仿我的一切,追我喜歡的男星,聽我愛聽的歌,玩我喜歡的遊戲,按我的作息睡覺起床。

他口口聲聲說愛我,可我好厭惡他這種以失掉自己的方式愛我。

愛別人之前先愛你自己好嗎。

如果你都不愛你自己,為什麼還要奢求別人愛你?

我們都有喜歡的人,在那種天真爛漫的年紀傻到不能再傻,以為再多做一點ta喜歡的事,ta就能喜歡上你。以為每當自己和ta又相似了一點點,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聽起來感人,我愛你所以把自己變成你。

實則扯淡。

當看到那樣的他時,我感到太無趣。那是一個copy了我的表面卻失去內核的他。

我最愛的人是我自己,他早該知道的。

可他居然恬不知恥來學我?

模仿永遠勝不過本尊。

我愛的人,一定要比我強。要不然,我憑什麼愛?憑你學我學的最像嗎?

你本來有自己的特點,但卻因為喜歡我而放棄。

恕我難以承受代價這麼大的喜歡。

先滾吧,好好學學怎麼愛你自己。

金屬質感分割線

人或多或少都有佔有慾和控制欲。一個人對你好的時候啊,內心一定是渴望你對ta也一樣好的。

假如你沒有,ta就會驚慌的覺得沒有佔有你,遂感到空虛並陷入對失去你的恐慌中。

然後可能會加大力度在可行範圍內試圖控制你。

我理解佔有慾。

但被佔有和控制的感覺:非、常、不、好。

不經意間告訴過他我之前qq號的密碼,沒想到他登上去,恨不得和我所有昔日的好朋友聊我,打聽我的一切曾經經歷過的事。還跑到我之前學校的表白牆上點我名字當眾求祝福。

我一點都不感動,相反只覺得他很煩。非常非常噁心。

你他媽徵求過我意見嗎?

我的好友,我的過去,我的圈子。你憑什麼參與?

你在我的好友面前這樣做,你有沒有考慮過他們會怎樣看我。你非要昭告天下我有你這個男朋友才安心?你內心是有多空虛啊。

是,因為愛所以才炫耀。可如果我沒那麼愛他呢。如果他的行為給我帶來很嚴重的困擾呢。

有人問我既然這樣,為什麼還不分手?

我倒是想啊。

可人家畢竟對我挺好,我不太想傷害他。

那年中考。我很擔心如果說了分手,他成績下滑然後考不上高中,萬一由此怨恨上我,那我豈不是毀了人家的一輩子……

很服自己的腦洞。

月考,不敢分手怕影響他成績。

一模,不敢分手怕影響他成績。

二模,不敢分手怕影響他成績。

中考,不敢分手怕影響他成績。

然後終於中考完了,分分分!!!!

但看到他開心的臉,日,又狠不下心。

拖什麼拖。對他不好是對他好,對他好是對他不好。時間越久陷越深,拖著只有百弊而無一利。哎這點破道理,人在其中怎麼就是不懂呢??

四字真言:不爽就分

那個逍遙的暑假,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飛美國,一鼓作氣發了簡訊和他分手(開始幾天他還非要按美國時差睡覺excuse me??)。

然後答應了一個小帥哥的表白。

只是沒想到低估了他的作死能力。

夏令營結束後的七夕,我和小帥哥正在萬達影城看電影,卻突然接到媽媽的查崗電話,跟我說要是沒什麼事就回家吧。(黑人問號)

我父母是保守的嚴禁早戀黨。當時我心跳速度有點異常。

晚上我回到家看到爸媽正襟危坐,表情嚴肅,我出了一身冷汗兩腿發軟,以為跟男朋友約會發現了。

沒想到居然是他在白天來過我們家。拜託,這劇情也太諷刺了吧。

真恨不得趕緊下一場刀子雨剁了他。

如果說以前還對他有一絲情義的話,知道這件事的瞬間也全部化為烏有了。

我心裡特別委屈。把他罵了幾千幾萬遍。我是招你惹你了?隨意闖入我的生活還要不要臉?

對於不尊重我隱私的人,我完全沒什麼好說。

他根本沒有考慮他的行為會給我帶來怎樣的後果。也讓我更不後悔和他分手的決定。

做事不考慮後果的人,離成熟二字差的實在太遠。

對不起你的一腔熱血,並不能打動我,只讓我覺得你腦子有泡。

我們都扮演過這樣的角色,用盡全力卻不討好的愛,傾盡全部卻不被領情的愛。

我們總以為是愛的不夠,似乎再多一點,ta就會看到,就會感動,就會也愛上自己。

但有些事根本不是努力能做得到的,一段因「感動」而開始的戀愛很少會有好的結果。

因為被愛的人,得到那些愛,太輕而易舉,太理所當然,沒人教過他們如何珍惜。

人總是不甘於現狀,廉價的感情,有什麼珍貴。

給我愛的人那麼多,我卻偏偏只愛我喜歡的那一個。

就算知道ta永遠不會喜歡我,我們這輩子或許最多也只是朋友,我仍不會後悔盡全力拚一場。

大人們說,你對ta那麼好有什麼用啊,ta照樣不會喜歡你。

我何嘗是真的不懂,只是不願意懂。在經歷無數次感情的滄桑和無奈前,我多想好好愛一個人。

就像他,曾經對我的那樣。

結局怎樣,我不在意。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和一切決定,都是為了多年後回首時,無悔。

【End】

▼不要臉 甩鏈接

http://weixin.qq.com/r/v0RJUdrEQoc9rZ4y9xG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也是一個這樣的人。

當時喜歡過一個妹子,她告訴我,女人喜歡的不是對自己好的。而是對自己特殊的。

對所有人都好的叫唐僧,對特定的人好的叫朋友。(在對方的視角,而非你的。)

題主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做好事是為了什麼,是因為自己看不下去,還是因為謀求回報。

如果是因為看不下去,那麼你是唐僧。並不是所有的妖怪都會感激你。況且有一部分人發牢騷只是為了抒發情感,而不是真的想解決它。所以雖然你羅里吧嗦的為他排憂解難,在她看來有可能只是一個熱心腸的獃子。還有,幫助,並不等於縱容。一定要記住這點。

如果你缺乏朋友的話,那麼可以試著認識一些同性朋友,不要老憋著為其解決問題。一起吃喝玩樂醉生夢死就好。到時候當他想為你開門時,自然就會為你開門,自然就會拿你當做朋友,當做自己人,


謝邀。

沒必要一直對別人好,也不能期望別人能報答。保持適當距離可能更好。我以前也和你有一樣的疑惑,後來被人家坑多了就學乖了。


你試著對爸爸媽媽好試試?


盡量別和太多人交往,變得難接近一點,就不會人善被人欺了。


題主是在抱怨別人自私呀,自己對他人那麼好,他們接受了卻不知道感恩,因此因此心理不平衡。

可是換個角度想,題主你也很自私。你幫助別人是有目的的,就是別人用對等的方式對待你,或者比對你對別人的方式更好的方式對你,可惜這如意算盤打錯了。

其實看開點,別人自私沒錯,你自私也沒錯。可是光看到別人的自私,看不到自己的自私,並且自尋煩惱,就是你的不對了。

畢竟人都自私,承認人的自私並不是一件醜陋的事,而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或許有兩個誤區:

1.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做理所當然

2.以為自己對別人好就能得到回報


很想讓對別人好的人理解一下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答案可能有些說的過多,但是主要是從理論上來討論這樣的一個事情。

以下均為個人觀點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看法。

  • 對人好並且讓人(包括自己和別人)感覺到要素是分為以下三點的:
  1. 犧牲了一個人的利益( ΔB_{i});
  2. 做出了某些抉擇(P);
  3. 另一個人的利益提升( ΔB_{o})。

在對人好的這個事件中,把情況分為自己和別人的感受來討論。

在你自己的心態中,你會認為你自己對別人很好是因為你自己意識到了:

  1. 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犧牲了自己的利益( ΔB_{i1} ),這裡所說的利益包括但不限於時間、金錢、精力。這往往在代表著你在做出事情的時候,傾向於去做出犧牲;
  2. 你在這件事情裡面基於犧牲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了某些抉擇。抉擇代表著你本可以不這麼做,去做相反的事情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你卻選擇幫助別人;
  3. 你在做了這件事情以後覺得別人的利益( ΔB_{o1} )提升了,這裡的利益包括但不限於感受、金錢、精力。這代表著你切實的感覺到別人因此更加快樂了;

在別人的心態中,同樣也有這樣三個衡量標準:

  1. 你在幫助他的時候往往犧牲了你的利益( ΔB_{i2} );
  2. 你在這件事情裡面基於犧牲了你的利益卻做出了幫助別人的決定;
  3. 你在做了這件事情以後,讓別人覺得利益( ΔB_{o2} )真的提升了。

這裡所列出來的ΔB值均是你或者別人的切實感受值,或者是他們認為的值。並且這些數值往往由於人各有異或者相互不了解而各不相同。

  • 在題主的情況中,題主是一個對別人很好的人,並且接受者是不同類型的人。

那麼在題主自己的心態中,會傾向於覺得在同等利益的情況下自己的利益會小於他人利益。也就是說:

B_{i}=nB_{o}

這裡 n<1

也就是說在某一件事情中如果題主覺得 ΔB_{i1}<nΔB_{o1} 那麼意味著你會去做出抉擇做幫助別人的這件事情。這個式子的含義在於題主覺得我就犧牲一點點的利益就能換來別人的巨大利益是很值得的。

事實上每個人n值都不一樣他會大於、小於、甚至等於1。

  • 那麼人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
  • 對於犧牲的自己的或者得到的利益,自己往往是最清楚的。這意味著你自己是幾乎完全明白 ΔB_{i1} 而別人幾乎完全知道 ΔB_{o2} 但是你只能通過判斷別人來猜測 ΔB_{o1} 以及別人來猜測你的 ΔB_{i2}

對於你來說:

這個過程你確實感受到了自己利益的損失,並且你也作出了抉擇,同時在你看來別人利益還得到了提升。所以你覺得你在對別人好。

這代表著三個要素在你的心中都是滿足的,也就是讓你對別人好這個行為被你感受到了。

但是由於 ΔB_{o1} 是猜測值,也就導致如果不夠了解別人會使的它偏大偏小,它偏大時會讓你誤以為這件事情影響力很大,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子。它偏小時,會導致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或者壓根由於太小以至於 ΔB_{i1}<nΔB_{o1} 不再成立從而不做這件事情。因人因情況而異一般都會有一個固定向的偏差。

因為接受者是不同類型的人,所以我們分類討論。對於別人來說:

  1. 這個過程可能別人並沒有感覺到你損失了利益或者你損失的利益對他來講簡直太渺小了以至於無法被察覺到。
  2. 這個過程別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利益提升不夠大以至於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情。
  3. 這個過程中別人覺得你損失了利益並且還覺得自己利益得到了巨大提升。從而覺得你這個人真的很好。

對於情況一,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壓根沒有損失從而導致他們僅僅覺得既然對你沒什麼影響,那你為什麼不讓我利益提升的呢?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他人沒有完全明白你自己的利益犧牲點在哪裡,不夠了解你對他們的付出在哪裡,從而導致不滿足要素1而使得別人覺得你也就這樣。

對於情況二,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做這麼多就讓我得到這麼點好處。其實是沒什麼值得留戀和感動的呀。那你是個好人落。從而導致不滿足要素3而使得別人覺得你也就這樣。

對於情況三,三個要素均滿足從而使得別人覺得你對他好這個行為被他感受到了。

  • 那麼對於長期對別人好的人需要一些什麼呢?
  1. 改變自己,讓自己不再這麼對別人好,也就是回答中很多被提到的拒絕別人。
  2. 試圖去了解自己,讓自己的利益犧牲點和利益獲取點更加明確。
  3. 試圖去了解你幫助的人,讓別人的利益獲取點更加明確,從而使得你的 ΔB_{o1} 估計值更加準確。
  4. 試圖讓別人更加了解自己,讓自己的利益犧牲點被別人了解,從而使得別人的估計值 ΔB_{i2} 更加準確。

這樣會讓你在這個事情中對別人的感受更加理解,並且讓別人更加理解你自己,從而感受到你個人是在對別人好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更新中)


推薦閱讀:

關於人性和利益?
愛情與責任的關係是什麼?
人們是如何從陌生人變成朋友的?朋友關係是如何維繫的?如何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在國企和事業單位裡面,關係有多重要?
怎麼對付奇葩室友?

TAG:心理學 | 關係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