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納倫德拉·莫迪?

政績上,他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在他的帶領下,古吉拉特邦經濟增長率創各邦之最,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外國企業投資設廠尤為突出。但是2002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衝突暴亂中,普遍認為他負有責任。

下屆總理熱門候選人,經濟學人這幾期很關注他

India』s election and the economy: A useful campaign

Indian politics: Warm-shouldering


莫迪,過去中文名字叫「穆迪」,後來和某評測機構名字衝突,現在一般叫莫迪,如果你在過去的關於印度報紙中看到穆迪這個名字,指的也是他

簡單的說,他想做印度的鄧小平。學習廣東模式是莫迪曾經赤裸裸的說過。關於他的消息,除去提問者所說的關於2002年騷亂和古吉拉特邦超高的經濟成長速度以外,此人是低種姓者,此人在印度的社交媒體上的人氣高的離譜,很多印度精英人士認為莫迪的上台將為印度帶來改變,追上甚至超過中國。

在古吉拉特邦的時候,他和中國關係較好,中國曾經邀請他對中國訪問,還鋪設紅地毯來迎接,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地方官員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接待尚不多見。

此人工作作風頗似我朝地方官員,手段強硬,追求經濟成長,2008年塔塔集團欲在在西孟加拉邦的新格烏爾修建汽車廠,本來這個項目是西孟加拉邦政府極力爭取到的,後因反對黨以保護耕地為由,致使僅僅4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劃撥不出來,結果莫迪橫刀殺出來,搶了這個項目,塔塔集團在古吉拉特邦投資20億盧比(4億人民幣),花了14個月修建了汽車廠,如今已經變成汽車城。

據傳此人拆過未經合法建造的廟宇,也封殺過電視台,在民主國家,尤其是在印度,這種行為尚不多見。

我個人看好莫迪,他執政有幾個問題:

1 2002年的種族騷亂,使得名聲不太好

2 穆斯林恨他

3 此人低種姓出身

4 西方國家對於莫迪評價不好,認為其過於專制

5 鑒於印度的政治環境,家族政治影響力較大,國大黨的力量還是不可小看。

此人執政,尚若順利,起碼印度基礎建設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

我個人認為 @Yi Yang說的有道理,不過不妨礙我對莫迪看好,原因非常簡單:指望一個完美無缺的人是不現實的,即便是中國已經取得改革開放這種世界級的進步的前提下,反過來看鄧的一系列政策,依然是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的,但是不妨礙鄧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人物

@Yi Yang 提到的問題,印度的確存在,不過像印度這麼大的國家,看事物要看主流,自大和獨斷專橫並非一定是壞事,因為在印度這麼一潭死水的政治環境裡面,來一個莫迪攪合一下,並非是壞事,尤其是印度差到讓人不能直視的基礎建設,更需要一個獨斷專行的領導人。

而 @Yi Yang 提到的低種姓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單純從競選角度上說,低種姓並非是壞事,而從執政的角度上說,低種姓則幾乎肯定是壞事。不要指望印度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精英人士能完全拋棄種姓觀念。

印度的問題,非常複雜,甚至比中國更加複雜,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有三大優點是印度沒有的:

1 中國周邊地區和國家都較為富裕,無論是日本,韓國,台灣

2 中國傳統有重視教育的基礎,今天的中國基礎教育為發展中國家之首是毫無疑問的,這些經過訓練的年輕人是工業起步的條件之一。畢竟人不等於勞動力

3 中國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全國統一貨幣,文字,語言,而印度各邦自主權相當的大,對於需要建立一個統一市場這是不利的,甚至有些地方連語言都不相通。

國內的穆斯林問題遠大於和中國問題,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是否好壞,不影響印度發展。按照路透社總結的印度的幾點問題,大致如下

政治僵局嚴重

由於印度是聯邦制國家,一些改革措施必須經過各地方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正因為如此,印度的增值稅多年來始終未見成形。各邦擁有的行動空間很大,而且它們的權力仍在不斷擴大。印度有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得不到落實,其責任並不都在中央政府。據摩根公司統計,目前陷入僵局的50餘個項目中,真正應由中央政府負責的約佔8%。

經營環境不佳

儘管印度經濟開放政策已實行了20多年,但其經濟仍相對較封閉。印度的官僚主義十分嚴重。世界銀行公布的2014年全球經商便利指數顯示,印度在全球189個位次的總排名中位列第134。在合同履行以及建築許可證的頒發方面,印度的排名幾乎墊底。

基礎設施匱乏

印度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匱乏程度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停電是家常便飯。電力短缺嚴重阻礙了工業的發展,並推高了通脹。

交通設施網路的質量很差。現在,印度五分之三的貨運是靠極為陳舊的公路網路來承擔的,因為這個國家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鐵路基礎設施。

印度已決定2012年至2017年間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1萬億美元,但實際上它很難做到。

另一個困難是:在公共財政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印度的經濟投入將難以保障。印度的預算赤字已超過了7%。公共債務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因此,印度的投資——無論是公共投資還是私人投資——將存在很大的難度。

工農業陷入困境 

農業也存在基礎設施匱乏的問題:只有一半的土地能得到灌溉。農業還面臨著環境危機和經濟危機。

工業也在經歷一個十分困難的時期。法國外貿銀行的帕特里克·阿特斯表示:「由於勞動力短缺,工業企業很難招到合適的工人。三年來,印度的工業產出一直沒有出現什麼增長。」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為每年印度約有1200萬至1500萬新增勞動力人口進入市場。經濟學家讓-約瑟夫·布瓦洛認為:「包容性增長的關鍵在於印度能否在生產性行業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如果不重振工業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可是上面的123點都和中央集權有關,而第四點,實際上也間接和中央集權有關。

而《經濟學人》在反對莫迪當選總理的《莫迪若當選總理將是印度不幸》中對於莫迪的疑問其實就一條:穆斯林問題。

我們中國人應當比西方人更能理解什麼叫現實問題,西方人那種幻想印度領導人應該是一個謙和的,講法治的,注重民生的,民主的領導人,實際上這種領導人領導印度將會是一場災難,這種人當選就意味著在政治上無所事事,實際上辛格不就是這種人嗎?莫迪不需要給印度帶來什麼,他只要能夠保證印度中央政府的政策被嚴格推行下去,能夠把分裂的印度收歸統一,他自己不需要太大的能耐。當人民普遍還處於無所適從的時候,領導人應當給他們指出一條明路。

我的本意,並非反民主,不過真心還是讚歎一下鄧,中國能走到今天,國際方面對於中國的容忍度比印度實在低得多,中國真太不容易了。


我是莫迪黑,以下偏見居多,慎看。

經濟成就上,莫迪這人有一定才幹,但名過於實。

首先,古吉拉特邦的高速成長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這個邦的經濟高速增長和投資繁榮其實也得宜於古吉拉特自古以來的商業傳統、紡織業基地和良港的天然優勢(最近有一部三傻作者的新電影《斷線人生》,說的就是古吉拉特邦的故事,你能從那電影就看出來,這個邦的重商傳統和創業意識本來就非常強),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刺激經濟增長並不是什麼難事。在莫迪任職前,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增長就已經是印度名列前茅的水準,而莫迪的任期只不過正好趕上了整個印度的高速增長時期。在印度各邦普遍存在經濟波動大的情況下,莫迪政府在古吉拉特維持了穩定的持續增長,毫無疑問是與其正確的政策選擇分不開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古吉拉特邦之前的增長才是莫迪的經濟奇蹟的基礎。此外,它的表現實際上也並不能稱為真正的「奇蹟」,因為古吉拉特邦在印度快速增長時也在快速增長,而當印度經濟增速放緩時,古吉拉特邦同樣也未能因為「良好的治理和基礎設施」而倖免。根據統計,2012年到2013年古吉拉特邦吸收的外資就已經比2011年到2012年度下滑了45%之多。而整個古吉拉特邦的經濟成就還被莫迪為宣傳目的加以誇大,實際投資額和GDP增長速度都被政府統計刻意放大,所有的成就更是被歸結於莫迪個人。

再次,雖然古吉拉特邦經濟增長成就斐然,但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增長的收益主要由城鎮工業人口及中產階級獲得,農村、低種姓及貧困人口則被進一步邊緣化了,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已經成為古吉拉特邦的一個主要社會問題;增長本應帶來巨大的減貧效應,但古吉拉特的減貧表現僅排名印度前十三位,貧困人口比例在其部落人口中不減反增。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面,較為發達的古吉拉特邦反而比不上更加落後的地區。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古吉拉特在人類發展指數上僅列印度第八,而印度的計劃委員會則將其列在第十八位。古吉拉特的教育水平在各邦僅列21位,多達44.7%的兒童體重過輕,23%有營養不良問題,在糧食安全方面的表現則還不如奈及利亞、喀麥隆、肯亞和蘇丹這樣的非洲窮國。僅僅關注經濟增長也讓古吉拉特邦的生態環境迅速惡化。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也對莫迪進行了批評,聲稱古吉拉特邦的政府治理並不如其顯示出來的那樣良好,只關注了硬體的基礎設施,而在利貧和教育方面表現欠佳。

最後,古吉拉特邦的成功也未必能在中央政府複製。前面已經說了,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成功。古吉拉特是有得天獨厚的環境的,實現快速經濟增長並不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情。然而,印度區域發展差距巨大,各邦、各地區之間的資源稟賦和社會結構都高度不同質,將一個地方成功的政策搬到其他地方去,通常都會以失敗告終,莫迪的經驗可能並不適用於整個印度。莫迪雖然成功在古吉拉特邦建立了「市場支持型政府」,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其行政體系運作基礎依然是能人政治與強人政治,其高效和統一性基本都建立在莫迪的個人魅力和決策能力基礎上。但是,他是否能在全國政府層面上做到同樣的事情則還有待商榷。

政治和個人做派上,莫迪打的就是民粹+印度教民族主義招牌,他身上的意識形態色彩很難淡化,同時這人還充滿了自大狂和獨斷專橫的個人崇拜色彩。他在古吉拉特邦執政時強調他的世俗主義和實幹主義精神,以擴大支持者基礎。然而,隨著大選拉開序幕,為了迎合民粹和民族主義的勢頭,他表現出來的攻擊性會越來越強。宗教方面儘管還小心翼翼,但在國際關係上,他最近在中印領土爭端上已經放了不少嘴炮了。國內打從09年開始似乎已經把他當成了下一任印度總理,所以採取了對他的言論非常忍讓克制的態度,也竭力淡化爭端色彩。但是,莫迪一旦上任,印度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必然會出現「微調」(非常客氣的說法,實際意思大家都懂得),這已經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共識。

至於國內,廣大穆斯林依然對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右翼身份心存疑慮,也不太可能忘卻他在2002年暴亂中的作用,他可能會因此喪失少數族群和印度教溫和派的支持。阿馬蒂亞森就說過:「我認為,我並不一定非要是少數族群中的一員才會感到不安全。我們印度人民並不想要一個讓少數族群感到不安的政權……我不認為有2002年那樣記錄的人可以當選印度總理。」大選把莫迪推到政治舞台中心,會嚴重加強佔印度總人口13%的穆斯林和非印度教少數派的不滿情緒,有可能導致國內宗教對峙情緒加重,釀成新的對抗和騷亂事件。

此外,莫迪現在已經造成了人民黨及其聯盟政黨的內部分裂,當初他獲得提名的時候,人民黨的元老之一L.K.
Advani只差沒絕食抗議了。內部分裂有可能在印度人民黨的主要幾個選區分流相當多的票數,而隨著大選的推進,分裂可能還會加劇,削弱人民黨自身的競選基礎。

綜上,我覺得這人本質就是個印度的安倍晉三。他當選印度總理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他未必能把印度帶出泥潭。因為2002年的污點,要是放在幾年前大選根本輪不到他,實在是因為這幾年印度經濟政治都搞得太爛,他才會被人們普遍當成救命稻草。

P.S:莫迪的低種姓身份,個人認為不是什麼障礙。與此相反,這是他的優勢。憑藉這身份,他才能打造出自己艱苦奮鬥的草根政治家形象,並且爭取到低種姓政黨和底層選民的支持。印度國內的選民,相當大一部分已經對門閥政治感到厭倦了,而且國大黨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選擇莫迪主要也是因為「這人一定會讓我們耳目一新」。但要我說,這是和當年美國人選奧巴馬時一樣的錯覺。

說實在的,我覺得現在印度國內中立選民處境是很慘的。選莫迪吧,怎麼看怎麼都覺得不舒服,實在不怎麼想選他,可是轉過頭去一看,國大黨那邊更爛,連個能投票的都找不出來,普通人黨的凱傑里瓦爾還不成氣候,本質也是個責難無以成事的角色,真是窮途末路。


一個毒蛇,我發現我們太低估他了,人皆有羞恥之心,如果不要臉了,事情就難辦了,大家不要小看此人,千萬千萬不要低估此人,此人兩面三刀,實為可惡,毀滅自己的永遠是傲慢。


以前看篇文章,寫現代印度是政治上資本主義(議會民主),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加政府管制),深以為然。

政治上議會民主,既有英國殖民的遺產,更因為印度文化和種族的多元化(這和我們兩千年漢族主體性和政治文化的大一統,大不同),印度在英國殖民以前,南北政治上從未真正統一!文化差異明顯。有歐美學者把北印度(含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劃入北印度-波斯文化圈,南印度則屬於南印度-高棉文化圈。這種歷史和文化的DNA,不是某些人物和集團主觀意願可以改變的,比如英格拉甘地。這種議會民主雖然吵吵鬧鬧,拖拖拉拉,但它聚攏了一個幾千年分裂差異化多元化的次大陸,幾十年政局平穩,國民福祉和國家建設穩步向前(參看),應該不能說印度的議會民主是一種失敗的制度安排。

經濟上計劃加政府管制,這既有幾千年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影響(小農意識?這和我們類似),也有現代印度建國階段,正逢兩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體系被嚴重摧殘,蘇*聯明燈高照的時代背景。就難怪甘地,尼赫魯心儀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在冷戰中,奉行議會民主的印度偏向比較集@權體制的蘇聯。這階段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確實不高。89年後,蘇聯解體,外部環境劇變,91年,印度開始了經濟轉型(我們是78年三*中全會,13年)。

現在的印度國家政治有兩大主導勢力,印度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BJP。創建於1885年國大黨是現代印度獨立和建國初期的主導勢力,其根基主要在農村和北方穆斯林。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尼赫魯-甘地家族主政(尼赫魯家族的甘地姓氏由來:尼赫魯是北印度的婆羅門出身,而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的教徒結婚,新婚夫妻的姓氏成為問題,於是「聖雄」甘地給了他們「甘地」的姓。),從建國總理尼赫魯到英吉拉,拉吉夫到辛格背後的索尼亞,再到拉胡爾。成立於1980年的人民黨,脫胎於印度教准軍事團體「人民志願部隊」,建黨初期理念主要依據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在1996-2004年主政印度後,重心轉向了經濟的改革和自由化。支持者主要為城市居民印度教徒和工商業階層。歷史和代表階層決定了這兩大黨的治國側重差異,國大黨從「「社會*主義社會類型社會」到「包容性發展」,其治國文化上主張多元,經濟上強調濟貧。年輕的人民黨,文化上更重視印度教,經濟上更重視發展。

-------------------------------------------------------------------------------------------------------------------------------------------

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生於1950年09月17日,來自低種姓的中產家庭,現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相當於我國的省*委*書記)。他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在他的帶領下,古吉拉特邦經濟增長率創各邦之最,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外國企業投資設廠尤為突出。

經濟上莫迪,主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製造商提供便利條件,提升工業能力。他本人也是訪問過廣東幾次,毫不掩飾地說古吉拉特就是要模仿廣東。在這種政策帶動下,古吉拉特經濟突飛猛進,贏得了印度廣東的美譽。

  古吉拉特邦人均GDP 增長速度:

  2005-2006:17.9%

  2006-2007: 14.8%

  2007-2008: 15.2%

  2008-2009: 10.2%

  2009-2010: 15.9%

  2010-2011: 25.12%

明顯遠高於同期印度全國平均水準。

印度普遍缺電的情況下,古吉拉特邦卻有多餘電力出口隔壁的巴基斯坦。

--------------------------------------------------------------------------------------------------------------------------------------------

由於國際經濟危機和國大黨對經濟改革的三心二意,印度經濟陷入了低谷,加上腐敗等醜聞,重視經濟發展和素有清名的莫迪和人民黨應該會在今年五月的大選後擊敗國大黨,主政印度。(和我們的一體化中央集*權不同),印度是聯邦制的議會民主。根據現在的民調和預測,人民黨很可能不能拿到單獨組閣的絕對多數議席,不得不與小黨聯合,就會有掣肘;就算意外獲得絕對多數,各個地方邦還是人民,國大,地方性政黨三分,執行起來會有折衷。但主政的基調和側重應該是經濟改革和發展,這既是人民黨的傳統,也是莫迪的強項,更是印度的民意所在。

-------------------------------------------------------------------------------------------------------------------------------------------

私以為最應該關注意的國家有兩個,前面是現在的老大,美國,後面是追趕的印度。比起老牌工業化,地廣人稀的美國,同樣是擁有古老東方文明的發展中大國,具有很多的共同優缺點,比如人口,資源,後發。。。體*制和發展道路卻很不同。落後領頭羊,有歷史原因;被後來者趕超。。。想想甲午對大清的衝擊。長期來看,南面的鄰國印度,才是我們真正的長期競爭對手和體*制挑戰者。 

--------------------------------------------------------------------------------------------------------------------------------------------

有點鬧肚子,東拉西扯,先寫到這。寫得辛苦,如果覺得有道理,點個贊。


印度版的達康書記。


印度能把他選上去,說明印度很浮躁;當然,印度還會更浮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英國國發部大臣Priti Patel私自探訪以色列13天並與其領導會談14次,回國後被開除?
如何看待印度百萬銀行職員大罷工?
如何看待印度知名「敢言」女記者Gauri Lankesh遭槍擊身亡?
如果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那麼中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的呢?和如今的中國相比會如何?
印度的南北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TAG:政治 | 印度 | 國際關係 | 納倫德拉·莫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