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嗎?

中國人看日文,如果漢字比較多的話大概能了解文字的主題。那麼,日本人看中文(繁體)的時候,是只能理解主題,還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本人恰好在日本工作,結合自身經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會在辦公室里大搖大擺地看一些中文的網頁或者中文報紙等等,最開始經常會有日本同事好奇地湊過來看(其實就是公然窺屏好不!),問我在看什麼。我一開始會認真地告訴他們我在看什麼什麼,後來我也很好奇他們到底能不能看懂,於是就反問他們,能看懂么?基本上大部分日本同事稍微看一下都會一頭霧水地對我說」まったくわからないね!(一點也看不懂!)」。

我十分開心,於是乎開始在辦公室喪心病狂地偷懶。看各種中文網頁,刷論壇,刷知乎。。。上述一切都可以在各種同事,老闆眼皮子底下盡情瀏覽還可以裝做一幅查資料查得巨辛苦的樣子,爽到炸裂有木有!直到有一天——我正在看某政治八卦,一個一直和我關係很好的同事恰好走過,壞笑著對我說」お前サボってるよね!(你小子偷懶啊)」,我不慌不忙地對他說,沒有啊,我在查資料,他說我才不信呢,什麼資料?然後俯下身來仔細看。看了幾段便說,這不是講貴黨鬥爭歷史的嗎?我大驚,問他,你竟然看懂了?他說他大致能看懂。從此我再也不敢大搖大擺地在辦公室刷網頁了。

後來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向他仔細問了一下,為什麼同樣沒學過中文,但別人看不懂他能看懂?他告訴了我幾點,第一,由於近些年日本人閱讀量整體下降,加之報刊雜誌,電視字幕有不少場合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替代漢字,日本人的漢字水平與日俱降,很多人提筆忘字不說,到了年輕一代已經有些人連常用漢字都認不太全了。而他不一樣,他上學的時候中學有嚴格的國語課程,本人又酷愛閱讀文學作品,所以他有非常好的漢字功底,甚至還能隨手默寫出幾首當年課本上教的漢詩。所以看到中文的文章並沒有多少陌生感,反倒有種親切感。第二,像最高票答案裡面提到的,日本的常用漢字,不管形態還是用法都和中文尤其是簡體中文有一些區別,但是像他這樣有比較好的文化底子,中文的大多數單字,包括字形略有區別的,他都基本能夠一眼認出其中的對應關係,再加上一篇文章中總有不少單詞短語在中文日文中是完全一樣的,把這些全部串在能夠極大地幫助他理解文章的意思。而很多平時除了漫畫什麼都不看的年輕人看到字形不一樣的漢字,無法聯想轉化成日文的漢字,也就構成了極大的閱讀障礙。第三,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日本人其實是不太擅長學習外文的,這裡面既有生理上的原因(比如發音,這個要說清楚得另開一篇了),也有心理上的原因,有些人說看不懂,其實是他不願意好好看,一看到滿篇全是漢字直接就頭大了,更談不上什麼沉下心來理解。而他一向對學習外語很感興趣(公司海外事業負責人,英檢一級,德語熟練),看到中文文章這種看上去似懂非懂的東西,好奇心就自動驅使他去認真地看一看,想一想,然後自然而然地就懂了。

所以歸結起來,我認為接受過良好教育,有比較好的文字功底的日本人,在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的情況下,是完全能夠很大程度上讀懂比較基礎的中文文章的。

後續情節1:後來他喝高了,跟我說其實他一開始也以為我是在查資料,但是看到頁面兩側的圖片實在太不像話,覺得那怎麼也不是一個正經網頁,才覺得有問題。我回想了一下那網站邊欄的一貫內容:左邊是」讓你的她夜夜歡歌」等男性藥品廣告,右邊是淘寶外貿原單絲襪的推送窗口。。。我默默無語兩眼淚。。。

後續情節2:後來我還是恢復了機智的本色,我告訴他,其實隨時了解我黨我國的政治經濟局勢也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當時腦子已經不是太清楚了,沉思了一下,說:你說的很對呀!

。。。。。。


請看一眼用「喃字」書寫的越南語,你會獲得跟日本人看漢語一樣的體驗:

(?越 – 韋那威箕(VI NA UY KI)?委班復生漢喃越南,感謝 @Kauxan Ou 截圖)

  • 能看懂的字和看不懂的字交織在一起,乍一看分不出來(不像中國人看日語那樣,可以直接忽略假名);
  • 你以為能看懂的字,其實很多不是那個意思(比如「群」是「還」的意思,「羅」是「是」的意思);
  • 你真正能看懂的部分,局限於比較正式的辭彙(比如「越南」、「民族」、「少數」);
  • 你只能看懂主題,細節則兩眼瞎。


首先要告訴樓主,日本人上學所學的國語科,同樣是有文言文和詩歌課程的(他們叫做漢文和漢詩),而且所佔的比率很大。他們同樣要學靜夜思(日本作:靜夜思),同樣要學桃花源記。(可參攷wikibooks.org 的葉面:高等學校古文以及詩詞世界)

而且日本的國語課無論是敎科書還是攷試試卷,都是淸一色的傳統的直排排版。

文言文(或者說是日本所謂的「漢文」),是古代東亞漢字文化圈統一的書面語言。儘管各個國家和地區說的話不一樣(中國內部的漢語諸方言很多也不能直接溝通),但是使用的書面文字(漢字)以及書面語(文言文)都是共同的。

所以古代的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越南人、琉球人(琉球在二戰後被日本吞併,現爲日本沖繩縣)雖然可能無法直接用語言溝通,但是用書面的方式來筆談是不成問題的。參見維基百科:筆談

後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國政府都放棄使用文言文作爲標準書面語言,同時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漢字改革(輕者只是變動了一下字形,如臺灣;中者則是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如中國和日本;更有甚者則直接廢棄了漢字,如北朝鮮和越南)。所以文言文(書面語言)和漢字(書面文字)在現代來看,其作爲筆談的作用被大幅度削弱。目前的普遍情況就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如果不瞭解對方的語言),口頭上需要用英語來進行交流。(當然還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詞語(不成句)進行簡單的筆談)

但是呢,如果用淺易的文言文加上中日韓在漢字改革之前共同遵守的漢字樣式(比如康熙字典體),其實日本人所能理解的和中國人所能理解的差不了多少。(因爲他們同樣很重視文言文敎育)。但是呢,如果你把現代漢語白話文書寫(用大陸的規範字書寫)的文章拿給日本人看,他多半就看不懂了。

一來現代漢語白話文,是以典型的北京方言為基礎的,「的」「啥」「什麼」等北京方言獨有而竝非文言文所有的詞彙(主要是虛詞之類的)特別多,這部分日本人基本看不懂(換位思攷一下,日本人用漢字寫的「天地無用」、「非常出口」,又有多少現代中國人能夠理解)。

二來如果用大陸的規範字書寫,某些和他們的文字政策相衝突的地方,他們會無法理解。(雖然日本很多簡化字和中國一樣,比如「學」、「區」之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字。有次一個日本朋友問我的一個朋友:「爲什麼中國把cell phone叫做『手機』?是不是因爲他要麼握在手裏,要麼放在桌子上?」。在日語裏,桌子用「機/つくえ」表示。事實上這個「機」是由茶几的「幾」加上表示木質屬性的「木」旁構成的字,其含義還是茶几、桌子的意思。(需要補充一點,「機」字作爲「幾」的用法,不是日本人發明的。而是唐宋時期常見的用法。日本人只是吸收了過去。)。而中國在簡化漢字的時候,同樣把機器的「機」簡化成了「機」(這種用法在古代也很常見),於是與日本人用的「機」構成了字形相同但是含義完全無關的同形異源字。

所以,如果要選擇筆談,請尊重對方習慣,使用日本新字體(就是日式簡體字)或者是日本舊字體/傳統漢字/繁體字,不建議用大陸規範字/簡體字。(換位思攷一下,日本人如果用日本簡化字書寫的文言文文章給你看,你是否樂意?比如「藝術/藝術」,日本寫作「芸術」。「藝」字在日本簡化作「芸」,這個字中國人恰好同樣要使用,從而會產生歧義和誤解。)[1]

最後貼上一則新聞:808個中日韓三國通用漢字2014年將發布。隨著各國重新拾起漢文化傳統,竝在區域合作上進一步加強,相信漢字/文言文作爲東亞各國歷史上的通用文字/書面語,重新擔當起筆談工具的願望還是能夠實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這裡再插播一則小趣事,當年我學日語選修課的時候,先生有次是由一位研究生代課。她一方面強調日語使用的漢字與中國通行的簡體字有很多不同,如「骨」字上頭的折是朝右的。一方面呢,她又將「藝伎」的日語詞「芸者/げいしゃ」(轉成日本舊字體是「藝者」,「芸者」、「藝者」在日本都可接受)寫成了「藝者/げいしゃ」,我當時就笑噴了,竝讚歎百度式日語的威力果然驚人(可參攷我的另外一篇回答百度搜索 GitHub 項中的「路」字是怎麼回事?)。所以再次敬告各位學習日本語的朋友,不可想當然地認爲日語有漢字所以很容易學。很多時候恰恰是用漢字而不是假名書寫的詞彙,由於你的思維定勢,讓你對文意產生誤解。這時候不妨站在日本人或者是不懂漢字漢語的西方人的角度來看待日語中使用的漢字,你會認爲無論是用「藝伎/yì jì」還是「芸者/げいしゃ」來表示「藝伎」,其實都理所當然。

同時,為了加強大家對日本「新字體」的認識,我特意選取了一些類似「藝/藝/芸」這樣與中國規範字或者是繁體字差異較大的字給大家。讓大家在讀日文的時候不至於產生誤解。

「圓(圓)」,日本簡化作「円」(如日圓/日円、橢圓/楕円)

「辨/瓣/辯(辯)」,日本合併簡化作「弁」(如辯論/弁論、花瓣/花弁)

「罐」,日本簡化作「缶」

「絲(絲)」,日本簡化作「糸」

」,日本簡化作「欠」(「欠」原本讀作「けん(ken)」。如果使用新字體,「欠缺/けんけつ/kenketsu」就不得不改爲「欠欠」,顯得十分不自然,因此法律用語中仍用「欠缺」。

「圍(圍)」,日本簡化作「囲」(如圍棋/囲碁、範/範囲

「澁(澀/澀)」,日本簡化作「渋」(如谷/渋谷,注意「渋」與規笵字「涉」形似。另外做一個小科普,「」字右邊的「歰」字其實是四個「止」字(說文解字歰的解釋),「」字右邊則是三個「止」字,「」字由」簡化而來,可以看成是由兩個「止」字組成。

「驛(驛),日本簡化作「駅」(「」在日語裡面表示車站)

「澤(澤)」,日本簡化作「沢」(如毛澤東/毛沢東)

「擇(擇)」,日本簡化作「

「壹」,日本簡化作「

「應(應)」,日本簡化作「

「圖(圖)」,日本簡化作「図」

「豐(豐)」,日本簡化作「
豊」(如豐滿/豊満,注意「」字其實是古「禮/禮」字

「賣(賣)」,日本簡化作「」(如賣場/売場,注意「」與規笵字「殼/ké」形似

「濾(濾)」,日本簡化作「」(注意這個」與規笵字中簡化了「滬」字得到的」有別

「鬭鬥/斗)」,日本簡化作「」(表示戰鬥的「鬥」,與大陸港臺通行的繁體字以及規笵字寫法都有別)

「豫(預/預*)」,日本簡化作「予」(如豫定(預定)/予定、豫告(預告)/予告

注*:「」和「」在上述詞語(豫定(預定)、豫告(預告))中,屬於異形詞,即同一種漢語詞的不同漢字寫法,更多介紹請參見:異形詞、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提示,以上第一列的字頭,我選取的是日本對應的舊字體,括號中表明的爲中國的規笵字以及通行的繁體字。最後的詞例則用「/」隔開,前面的是舊字體寫法,後面的是新字體寫法。

更多的日本新字體介紹,請參見維基葉:日本新字體、新字體

※※※※※※※※※※※※※※※※※※※※※※※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覆,怕我沒有答到點子上。於是我再說明一點:

就算日本人看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寫的正常文章,他還是能夠稍微懂一部分的。就像中國人去看日語文章一樣,把那堆勞什子假名全部丟掉,單看漢字,也能粗通文義。這方面能看懂的「碎詞片匯」主要是指名詞、動詞等實詞,這方面日本語辭彙很多都是用漢字寫的(如果讀者會片假名就更好,那樣用片假名轉寫的外來語也能看懂了),而且很多與中國共通,參見「中日越韓漢字文化圈詞彙對照」。

我前文所說的如果用淺易的文言文加上中日韓在漢字改革之前共同遵守的漢字樣式(比如康熙字典體),其實日本人所能理解的和中國人所能理解的差不了多少。(因爲他們同樣很重視文言文敎育)。指的是同樣要求中國人和日本人去讀文言文(用繁體字。正好大家都簡化了(而且還有很多簡化得不一樣),使用繁體字很公平),那麼他們水平會差不多。這個論述不合提問者想要問的問題,因此我才附加了這兩段作為補充。


別給我點贊同了(最多來個感謝)......這只是給個截圖順便給個字體下載:

風 漢喃(ph?ng ch? hán n?m) Han-Nom fonts(Han-Nom Gothic


樓上各位說了很多了,順手翻了一下手邊的日本高中語文書,正好跟大家來講一下日本的高中生是怎麼學國語的。算作對這個問題的補充資料~

日本的高中語文書,一本有600多頁。學習的內容一共有5個部分,按照順序是:

1,日本古文 2,日文現代文 3,漢文 4,文章表達 5,辭彙

裡面的每一部分內容都很變態!!!而且學了不一定會考啊!!!因為日本的國語高考一般都是滿滿的一堆閱讀理解啊!!讀的是散文還是古文就不知道了!不過還好的是國語考試不考作文。所以日本的國語教學和考試完全是為了提升基本素質型的,死記硬背完全沒有用。

今天主要來介紹裡面最變態最難的一部分,就是漢文。

你沒有看錯,對!!你沒有看錯!!裡面還要學漢文!!正好娜娜手上有日本高中生的國語書,HOHOHOHOHO,於是用手機給大家實拍一下他們是怎麼學漢文的。(當然後期用美圖秀秀使勁美化了一下,這樣大家看得更清楚一點咯)

高中的漢文部分一開始,上來就是中國地圖,介紹中國地理對文化的影響。對,你沒有看錯,地名和景點上密密麻麻是日語用來標音的假名,裡面的地點因為經常在古詩還有名句中出現,所以用的都是古代著名的地點。我之前還很奇怪,為什麼和日本人說日語的江蘇,江蘇(こうそ)基本上日本人都知道是江蘇,其實他們在中學時代都學過一輪中國的地名,喏:

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用古日語翻譯過來的!!!但這個還是算好的,因為這裡的翻譯尊重了日文原來的語法。日文的語法是動詞放在最後的,比如「你吃飯了嗎」,日語中是「你飯吃了嗎?「對唐詩宋詞對翻譯還是把動詞置換過來了,但是當然,用的是比較生僻的古日語。

上面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下面要漸漸難起來了。。。

唐詩宋詞里有很多引經據典的人物,也有鼎,觥等古代的酒具。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詩詞,你還需要知道一些背景知識。於是:

有一篇專門介紹中國古代的餐具!酒具!常用的樂器!!

還有唐朝究竟穿什麼衣服!!都有一些什麼樣的人物稱呼!!對!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唐詩!!

這些還不是最難的……

你還需要知道每個朝代的背景和文學的特點!以及一些中國文學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比如孔子,李白,白居易。

比如孟子究竟是一個什麼人,裡面的稱呼和地名都使用的中國古代的地名,還介紹了「孟母三遷」的典故,還詳細介紹了孟子名是什麼,字是什麼。

光知道古代文人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近代的大文學家,比如茅盾,老舍,冰心:

下面變態的來了!!!

為了理解中文「你吃飯了嗎「,你需要懂一點中文的語法和思考方法,所以!!!!

你甚至需要知道之乎者也是什麼意思。。。。都有什麼用法。

更重要的是!!

你需要讀中文古文的原文。對,那個語法和日文是完全相反的原文。旁邊只有假名標音。

這些都不夠!!!!還有鬼畜級的!!!!!

你需要知道中文文言文中這些詞都是什麼意思,比如 造化 !!千里馬 !! 造化!!!最左邊的謫居我自己都不認識。。。我好沒有文化。。。。

這些還不夠!!!!還有神仙級別的!!

看完我只想靜靜!!!

你還需要讀懂中文中的成語,了解這些成語的來歷,比如五十步笑百步,畫蛇添足!!!

然後你才可以看懂經典古文!!!!

然後,才能背上正統的唐詩,下面是《春曉》:

以上!就是這樣!有沒有震驚到?啦啦啦~~


中國人看日文,如果漢字比較多的話大概能了解文字的主題。那麼,日本人看中文(正體)的時候,是只能理解主題,還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就拿上面這段題主提問用的文字來舉個例子,日本人先把它看成這樣,因為一部分簡體字對於日本人來說就是亂碼(日本人不認識的簡體字用?代替)。

※評論里對這裡質疑很多,我集中回復一下

日語的漢字也是經過簡化的,但這並不代表使用日本簡化字的日本人能看懂中國的簡化字。這是兩個政府獨立搞的兩套簡化字方案,中國搞簡化字的時候應該多少參考過日文的簡化方案,但中國的簡化方案比日文的簡化範圍和力度要大得多,所以日本人看不懂大多數中國的簡化字。

也有能猜到的,比如

題(日文字)之於題(中文字)

另外,日語的簡化方案為了減少常用漢字數量,很多中文中不同的字,都歸到了一個漢字,比如

青酸カリ

氰化鉀

這使日本人不容易理解氰字

中國人看日文,如果?字比?多的?大概能了解文字的主題。那?,日本人看中文(正體)的?候,是?能理解主題,?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然後,「那」字在日語里幾乎不被使用。常用的辭彙里只有

旦那だんな(老公)

剎那せつな

這兩個詞會用到,但這兩個詞中的那都沒有指示代詞的意思,所以日本人不能理解。於是,

中國人看日文,如果?字比?多的?大概能了解文字的主題。??,日本人看中文(正體)的?候,是?能理解主題,?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然後,「如果」是日語里沒有的,「如」字一般是當「同什麼一樣」講,「果」就是水果嘍,於是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多的?大概能了解文字的主題。??,日本人看中文(正體)的?候,是?能理解主題,?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中文的「的」和日語里的「的」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日語里的意思是「具有某種性質」「具有某種特點」,於是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正體)特點?候,是?能理解主題,?是差不多每句都能理解大意

「能」字,在日語里沒有和其他動詞放在一起表示其他動詞可能,能夠發生的意思。它一般就是表示能力這個名詞。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力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正體)特點?候,是?能力理解主題,?是差不多每句都能力理解大意

「是」在日語里沒有中文裡斷定,認定的意思,只會在

是非ぜひ(是非,更多的情況表示「務必」「一定」),這樣的詞中表示合乎道理,正確的事,於是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力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正體)特點?候,合乎道理?能力理解主題,?合乎道理差不多每句都能力理解大意

一般的意志力較為正常的日本人,到這裡已經開始大腦缺氧選擇放棄了。但也有一條道跑到黑的。

「都」在日語中沒有中文中「全部」的意思,除了像

都合つごう(方便)

這種特殊用法在,它就是「都市」的意思,於是乎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力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正體)特點?候,合乎道理?能力理解主題,?合乎道理差不多每句都市能力理解大意

「差不多」日語中沒有這個詞,但這三個字單獨的意思中日是一樣的,只是語序不同。日本人能理解這個詞的可能性是有的。「大意」和「日文」也是類似的情況。

另外,經評論中提醒,「看」字在日語中也並不常用。可是みる也可以寫成看る。和看搭配的詞還有

看破かんぱ

看取るみとる

看過かんか

看経かんぎん

等詞中的「看」都是看,讀的意思。所以日本人能夠理解「看」的意思。

「正體」在日語中是「本來面目」的意思,於是乎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力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本來面目)特點?候,合乎道理?能力理解主題,?合乎道理差不多每句都市能力理解大意

「候」在日語里一般當「時節」,「氣候」講,於是

中國人看日文,像水果一樣?字比?具有多的特點?大概能力了解具有文字性質的主題。??,日本人看具有中文(本來面目)特點?時節,合乎道理?能力理解主題,?合乎道理差不多每句都市能力理解大意

至此,所有的辭彙都掃描完成,上面沒有提到的就是中日同意的辭彙。

接下來就是語法層面的解析了。可惜中日語法完全不同,好在大多數日本人會知道中文英文,和日文的語序不同,所以實在解釋不通,可以把詞的位置交換下看看,沒準就能猜出來,於是

中國人看日本的文字就像水果一樣但比水果還多。大多數的人有能力看懂文字性的主題。日本人看原來的中文,有能力理解主題是合乎道理的。都市裡的人差不多每句都有能力理解主題也是合乎道理的嗎?

到這裡日本人只能投降了,他能看懂50%以上的漢字和詞,能知道這段文字的主題是什麼(大概是日本人看中文和中國人看日文的對比),但文字的中心思想,觀點卻無法理解。

※上面這段1000個日本人會有1001個版本,我只是寫出了其中一種而已。


我是日本人,我學習中文已經差不多三年。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中文是最容易學的語言。從來沒有學過中文也看得懂文章的主題,但不太懂話題的細節。簡體與繁體相比的話,繁體比較像日文的漢字,所以看繁體的時候比較容易適用。三年前我去台灣旅遊的時候,我跟台灣的朋友們一起去了ktv唱歌。雖然那時候我從來沒學過中文,但繁體歌詞裡面的意思我懂了大概百分之二十。應該可以說這個數字足夠體會歌曲的感情(旋律也會影響),但不太懂在這感情的背景是怎麼回事。


我問過研究室里的日本妹子。

答曰:漢字好難,單個的字認識一些,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

主要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太不一樣了,語法上不能理解,不像我們看漢字較多的日語,可以大概猜出意思。

樓上的答案都在說古代漢語在日本中學課本中作為課文的實例,實際上完全沒有代表性,在此實名反對。


不知道我所理解的「大致看懂」和各位答主是不是有偏差,我的答案是:不能。

日本人看中文也好,中國人看日語也好,充其不過能「看懂幾個認識的字」,這樣就能算是大致理解,那一門語言的門檻也太低了。

日本現在去漢字化日益嚴重,漢字在日語中所佔比例是很小的。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詞語,中文和日語所使用的漢字也常常不一樣。比如日本人就看不懂「漂亮」二字,而是使用「綺麗」;但是日本人又嫌這兩個字太難寫,基本上都是寫成「きれい」了。

漢字在日語中基本上都是實詞,所以基本上看到一句話有時候還是能理解它的主題是什麼。但看懂是談不上的。

構成日語語法結構的詞,包括各種時態、否定、可能、祈使、判斷,以及所有關聯詞,全都是假名。

好像偏題了。

好吧,我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日語和中文當中有共通的部分,只有這麼多。你能從對方的語言里看懂多少,人家就能從你的語言里看懂多少。

更何況,從漢字的認知水平來說,中國人比日本人強出太多,哪怕是使用簡體漢字的中國大陸,也基本能看懂繁體字以及日本的漢字,反之卻不然。

日本人對於一篇普通的漢語文章,哪怕全部使用繁體字書寫,也幾乎是完全抓瞎的。

這一點,我也找一些日本朋友驗證過。

---

另外,一些人提到跟日本朋友交流的時候,對於同一個詞語,哪怕念法完全不一樣,但寫到紙上,雙方就立刻明白意思了,然後倍感神奇地「哇」了一下。

對於一些沒有學過日語的人來說,很容易有一種「中國人和日本人好像能通過寫字交流耶」的直觀感受,包括我曾經也是這樣。

但是這僅限於你們有另外的共同的語言(比如英語),在很難表示的情況下或者偶爾需要的時候用漢字表示一下,雙方就知道了這是個什麼東西。但是這種交流,僅限於一種提示作用,深度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信你和一個完全不會英語的日本人用這個方法聊天試試,十個來回以內,看你瘋不瘋。

另外關於旅遊,中國人看路標當然沒問題,因為地名和站名,它基本就是漢字啊……

但是你去餐館試試?除了中華料理店,其他任何菜館,你進去試試,你能點菜?


呵呵,日本現在年輕人認那一千多漢字都成問題,居然還有這麼多人天真的以為日本人都能讀懂文言,即便是在校學生成績優秀的你不標輔助標記就是淺顯漢文他都不一定能看懂。偏偏還有這麼多人在對日本連最基本的了解都沒有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想像在那裡無知地起鬨。


日本學生在大學裡會被要求修一門類似我們的二外的科目...大部分日本學生會選中文,我這幾個日本來交流的同學就或多或少在學習中文,問過他們原因,他們表示選中文主要是因為這玩意和日語是「(看上去)similar」....


反對其他一些答主說的日本人看得懂繁體,用事例來反對。

本人曾長期在日企工作,中國員工之間寫郵件都是用中文寫的,某天突然空降來一個很噁心的領導。此人在某一天突然通知全員,要求所有人寫中文郵件時用繁體字,便於在轉發或抄送日本人時方便日本人理解,這種跪久的思維暫時不噴,講一下後續,不到一天這人就自己打臉,說不用繁體字了,因為日本人看不懂繁體字,簡體字他們更能看懂。


看到樓上說漢詩,想起我的前輩。

他在大學的時候第二外語學的是中文。他的得意技是背誦柳宗元的《江雪》,背的時候獨有一股萌感。可惜他的絕招沒有幫他泡到中國女生。

日本大學裡第二外語選修中文的人非常多。我的學校里二外的教師配置是:德法俄等老師各一個,中文教師4個。

另:日語漢字並非繁體/正體,也非簡體。應該說有一部分和繁體(大致)相同,有一部分和簡體(大致)相同,還有一部分是日語獨有(比如広州)。


高中歷史老師給我們講梁啟超流亡日本的郵船上學會了日語,當時我們一眾整天被英語老師怎麼解釋都有理的英語折磨的小屁孩一股肅然起敬的神情不能自已。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梁啟超那個時代,日語和漢語幾乎算得上書同文,媒體和公文仍然大量使用正體中文,假名僅用來輔助實現語法功能,在梁公看來,日語就是一種以很彆扭的格式寫出來的中文,還以此為據寫了部學日語的教材。雖然這種做法為日語學者詬病,但不妨礙我輩用這個思路理解日語。我在日本旅行靠的就是五十音圖和日文輸入法加上日式英文的想像力。反過來,日本人也可以把中文當做以彆扭的形式寫出來的日文。前幾年日本有個叫漢字黨的網站,提倡復古,用純漢字書寫日語。

當然以上討論只涉及書面交流,與口語無關。


你好我是日本哥。是日本人。

中文字彙越難,越簡單。

社會科學方面內容的話有一些從日本借用的漢子借用詞,所以新聞的話可以明白大概的內容。

比如、經濟,政治,共產黨等等。

→中國人看日本新聞可以通過漢字明白內容一樣

除了這些高等辭彙意外無法了解中文。

簡體字完全不明白,繁體字可以猜猜是什麼字。


明治維新時期及其以前,日中可以直接手談,也就是用中文互相寫,彼此看得懂。

參考此書《千歲丸 上海行》

日本作為中國「一衣帶水」、「一葦可航」的鄰邦,又是東亞文化圈,或曰漢字文化圈的成員,自古以來十分注重對中華文化、中國國情的考察,明治維新後,日本積極對外發展,1862年幕府派「千歲丸」號官船赴上海考察。本書為當時的考察記行,反映了近代日本隊人中國觀的演變,更從外國觀察者的視角,展現出晚清中國各個層面的景象,真實地再現了當年的中國。其具有寶貴的史料價值。

日本人不僅可以和中國文人手談,還可以中文寫詩,並且對孔廟敗落深感痛苦。

書里還有個搞笑的事:考察團在上海差點團滅,全體腹瀉,因為丫喝了上海灘的生水,那當年是恆河一個水平的。

另外在滿清以及以前,不僅日本,越南也可以手談,皇帝本人也是書法大家。

============

序 曲

  第一章 日本幕末「開國」與遣使上海

  一、「四隻蒸汽船,驚醒太平夢」

  二、「開國」的力度與主要方向

  三、日本幕末的「對清策論」

  四、以上海為渡航清朝的首選目的地

  五、四次遣使上海

  第二章 「千歲丸」——鎖國二百年後使清第一船

  一、寬永以降不平衡的中日交通

  二、幕末打開對清交通的努力「千歲丸」的選購

  三、「千歲丸」的使命

  四、「千歲丸」乘員及其上海紀行文

  五、高杉晉作與五代友厚

  第三章 初識上海

  一、長崎啟程,千里風濤東海航

  二、無炮的吳淞炮台 壁壘森嚴的上海城垣

  三、中外船舶林立的巨港

  四、華洋二界比照

  五、「戰敗條約」籠罩下的屈辱

  六、官府的排場與內囊空腐

  七、圍觀文化

  第四章 「太平戰事」與「清洋會剿」

  一、幕末日本對太平天國的關注

  二、炮聲隆隆,滿目兵戎

  三、搜集太平戰事文獻

  四、著眼曾、李,了解清朝軍政格局變遷

  五、淮軍陣營探查

  六、從「華洋會防」到「華洋會剿」

  七、「清、倭、英、法共剿」的傳說——再析「圍觀文化」

  八、洋兵跋扈藩士質疑清方借洋自保策

  九、側面探詢太平天國情狀

  十、太平天國否定論及其對近代日本的影響

  第五章 色彩斑斕的社會風貌

  一、難民潮湧

  二、鴉片泛濫

  三、洋教傳播

  四、洋學譯介

  五、青樓遍布

  六、民風:淳厚與刁滑

  第六章 日清貿易的新拓展

  一、從「居貿易」到「出貿易」

  二、長崎會所商人及所攜日本出口商品

  三、《道台府應接書》上海當局對幕府商貿訴求的反應

  四、藩士們的市場調查及購買蒸汽船的嘗試

  五、運回日本的貨物及此行貿易收支

  第七章 東亞文化圈內的協奏與變奏

  一、東亞文化圈內涵

  二、筆語

  三、書畫弈棋交往 古董鑒賞買賣 詩文酬唱應和

  四、認同與離異

  五、友誼與摩擦

  六、日本武士與中國儒生比較

  結語 「千歲丸」上海行的歷史定位

  一、開17世紀30年代以來日本人踏訪中國之先河

  二、近代日本人中國觀轉折的起點

  附錄 「千歲丸」乘員上海紀行文選輯

  納富介次郎:《上海雜記》劉柏林譯

  日比野輝寬:《贅骯錄》劉柏林譯

  《沒鼻筆語》馮天瑜點校

  名倉予何人:《海外日錄》皮細庚譯

  高杉晉作:《游清五錄:游清日記/五錄序航海日錄上海淹留日錄續航海日錄外情探索錄卷之貳》李雪梅點校、譯

  頗有奧義

  後記


就和中國人看不懂偽中文一樣,漢字詞的很多差距造成他們還是無法真正理解中文的。即使理解也只是單個的,一小部分辭彙。


我的感受是,越難的文章,比如法律專業論文,漢字越多,現代雙音節辭彙越多,互相越能理解。

而且漢字的形狀只要大概差不多,基本上還是能猜出來的。


一次打工的時候 無聊開手機看郵箱 正好11對戰平台給我發個郵箱。 日本人看到了 問我是什麼 我說你猜。 我本想教育教育他簡體字、跟他談笑風生一下、彰顯我堂堂中華之學識。結果這小子給我用筆把簡體字都翻譯成繁體字 而且讀出來。大致意思都猜對了。 ( ̄^ ̄)ゞ 還問「我厲害么」

我放下筆、

嗯、

呵呵、

來單了、

幹活!

麻溜地、

其實我覺得、拋出去類似 愛人 切手 手紙之類婦孺皆知的完全不同的詞語。 只要他們能看得懂猜得到簡體字。 一個句子里單蹦的折出一些詞語 連起來就差不多能懂。 畢竟都屬於漢字圈的。 ( ?д?)

不過亦如樓上各位說的。日語里的片假名濫用、漢字片平名化、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他們的文字機能。 有一次幹活、 領導寫個紙條標示 「確認OK」 結果他嫌棄這倆字不好寫 就寫個かくにん 之類的事情太多。 例如伙食飯 賄い 都不寫漢字 寫成まかない。我覺得就是太懶。(= ̄ ρ ̄=)

有一次寫履曆書去面試、那天右手傷了 寫不了字、我就用左手寫的。日本店長看後驚為天人、 小伙、你字寫的太好了吧、右手傷了還寫這麼好、你太給面子了。看在你這麼努力的份上 研修期不用了、直接正常開工資。

大哥、

的。

(; ̄ェ ̄)

上面有提到三國的。 他們基本都知道點三國的事兒。 工作的地方經常要佩戴名牌 寫好自己的姓 我姓劉 日本人問我怎麼念 我說您知道三國么 劉備。他們都懂。 上次還騙他們劉備是我的祖上的、族譜理由 他們居然信了。幾個老頭一起對我大呼小叫、那架勢差點讓我給前簽名。 我一看你們這個受用、那我就不戳穿你們了。

(=?ω?)?

這要是在中國。吹了這個逼、 估計不被白眼也被呵呵呵呵呵呵。

naive啊!

無知啊!

呵呵啊!

對了忘了說了、 別看日本人一個個光鮮亮麗的、字寫的丑的根本沒眼看了。就好像我前一天打球崴腳、然後又被鐵塊砸到、再被釘子鞋踩幾下、然後犯了痛風、最後把我眼鏡蒙上、用腳夾支毛筆、而且在寫的時候不停被瘙癢、寫出來的簡直是一樣一樣的。

卧槽、貌似通篇跑題、 怎麼辦、都寫這麼多了

我不管 !你們就湊合看吧。

那就再讓我跑一個

?( ′θ`)ノ

哎、中國人寫字的漂亮程度、比起日本人真是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我的女朋友是日本人。大學本科水平。來中國兩年。

我只能說,中國的漢字對於正常(我姑且把我女朋友定義為正常)的日本人來說只是起到一個極其低級的輔助作用。因為漢字的輔助,他們不會像非漢字使用國一樣對中國的各種設施無所適從。即使消費場所是非櫥窗,他們大概也能知道裡面是幹什麼的。

就像很多答主說的,日本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正在變差,大量的假名讓他們的漢字能力低下。但是我女朋友也算是比較喜歡讀書的。(家裡有好幾個櫥櫃的書,她可是外國人)

但是吧,這世界上有這麼一群人。對他們最好的稱呼是語言天才。因為本身也學過外語,真的有遇到過這種人。對於他們來說,語言只不過是一個玩具,聰明人舉一反三,他們舉一反十。對於他們來說,只要稍微掌握了一個小體系,他們就可以以比其他人低幾十倍的時間快速地掌握一門語言。

對於這些人來說,中文和日文真的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差異。

還好大部分人還是需要努力去學外語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沒有馳名世界的手機品牌?
為什麼很多人說只喜歡hey say jump以前的團?
有什麼簡單且長時間有效的驅趕鴿子的方法?
如何評價Hey!Say!JUMP中的八乙女光?
日本的傳統工藝體現出了怎麼樣的匠人精神

TAG:日本 | 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