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李氏屬於傳統的山東士族么?

印象中隴西李氏政治面貌屬於關隴軍事貴族,結果讀書一句「李白,山東人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混亂……求解析


如果題主口中的」傳統的山東士族「意味著唐朝建國以來被視作」山東士族「的家族,那麼這裡可以給出答案:隴西李氏大體屬於傳統山東士族。隴西李氏中只有丹陽房一房勉強屬於題主所說的「關隴軍事貴族」

先說為什麼隴西李氏大體屬於」山東士族「。隴西李氏在經歷前漢的跌宕後,於西涼武昭王李暠一代重新崛起,而李暠之孫輩(以李寶為主)在歸附北魏後以亡國王族身份被優待,仕途順利。而以馮太后寵臣李沖為首的這一輩更是多居要職。這股暗流又恰逢北魏漢化之明流,致使隴西李氏逐漸成為與漢化鮮卑精英聯盟的中原漢人大姓。在北魏末年大動亂時代,作為洛陽建制派文官精英的隴西李氏自然缺乏隨宇文泰等北鎮草根勢力首批進入關中的機會和動機,而伴隨著東魏-北齊對洛陽建制派文官的收編(例如李誦、李世君、李世舉、李世林),以及孝武西遷之倉促,隴西李氏在周隋之際多為關東人士,沒有趕上「關隴貴族集團」形成之班車。因此,在唐初,隴西李氏被視為山東士族,或者更準確地講,是「山東舊族」。

唐太宗時期曾通過出版「官方版本」的士族排名刻意限制」山東士族「的社會影響。這段歷史被很多史書精確記錄,這裡引用《新唐書》的高士廉傳記。先有唐太宗召高士廉等人編《氏族志》,誰曾想《氏族志》的「初稿」仍然讓崔姓列為第一。太宗勃然大怒,說山東的「崔、盧、李、鄭」等大族之前很厲害,但子孫都混得一般,卻仍然可以靠著世家大族的牌坊當大V,實在令人不解:

 初,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廉與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責天下譜諜,參考史傳,檢正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新唐書》

這裡面作為山東士族的「李」,自然包括隴西李氏(當然也包括趙郡李氏),因為在同一個語境下,編修《新唐書》的史學家又記錄了高宗武后時期禁止包括隴西李氏在內的「七姓十家」相互通婚的做法,並強調當年《氏族志》意欲打壓的就是以隴西李氏為首的舊士族。這段文字記錄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很久以前,即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北魏定四海望族,以隴西李氏(李寶)為首。而唐朝初年在納王妃和為公主納女婿的時候,通常選用開國元勛的族人,並非山東舊族,但房玄齡、魏徵、徐世績的家族在聯姻時卻又選取了山東舊族,從而讓山東士族的社會地位得以恢復。

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其後矜尚門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後房玄齡、魏徵、李勣復與昏,故望不減... -《新唐書》

《魏書》《北史》和《資治通鑒》對隴西李寶歸附北魏後其後人在皇朝的發跡有著充分記載,但這裡我們分析《新唐書》的語境,強調的並非北魏真實歷史之情況(其實隴西李氏成為北魏漢姓之首的這個說法顯然存在極大爭議),而是隴西李氏在唐朝的關中統治者眼中的身份與地位。

關於唐初的這些記載也反應了唐一朝的普遍情況。作為崔、盧、李、鄭、王七姓(崔有博陵、清河二郡,李有隴西、趙郡二郡)之一的隴西李氏在唐朝被普遍視為山東士族。我們可以參照譜牒學者柳芳在著名的《姓系論》中的說法:

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在;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首之 -《姓系論》

為什麼我在答案中加入「大體」二字呢,因為隴西李氏眾房支中,還是有房支可以被劃作「關隴軍事貴族」之一的。這麼說的前提是:1. 「關隴軍事貴族」被定義為魏周更替之際已經在西魏行政區域安家的人的後代(注意,」安家「與」郡望「不同)2.《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可信

具體這兩個前提是否成立,與本答案無關。

這個可以被劃作關隴軍事貴族的房支是隴西李氏丹陽房,該房支在唐朝的宰相便是大名鼎鼎的李靖。《舊唐書》記載李靖的「祖崇義,後魏殷州刺史、永康公」。這裡「殷州」是東魏-北齊之地,李靖的父親入隋後更是成為當地郡守,但為什麼李靖仍有可能是關隴人士呢?其一,《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認為李靖的祖先是李寶的族人李文度,入魏後居住在關中(京兆山北)。

文度,西涼安定太守,與族人寶入後魏,因居京兆山北 -《新唐書》

其二,李靖自己在新、舊兩唐書都被記載為「京兆三原人」,可見其祖先在此安家。(註:如果這裡的「京兆三原」之說僅僅是因為李靖的近祖在宇文泰時期隨波逐流改郡望為關中,那麼也意味著他的近祖就是西魏-北周的官僚了。)其三,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而韓擒虎之父在孝武西遷後投奔關中,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之一。李靖能與韓家聯姻,從側面說明近祖在關中有一定勢力。上述三點原因沒有任何一點可以獨立證明李靖的關隴基因,三點加起來究竟可以驗證多少關隴成色可以交給各位看官裁決了。因此,這裡用「勉強」二字。因為有李靖這一支「勉強」是關隴軍事貴族,所以我在答案里說隴西李氏是「山東士族」的時候用了」大體「二字。當然,這種定義上的問題其實沒必要太糾結,畢竟魏周之際同時屬於山東郡姓但又在關隴當官的也有不少人,例如博陵崔說(崔弘度之父)等。


1、關於李白是山東人的說法,《舊唐書》說是山東人,並且說其父「為任城尉,因家焉」。任城確屬山東,但是不知其說的來歷。可能山東一說是來自於杜甫詩歌《崔端薛復筵醉歌》的「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 ,以及其後元稹在《杜子美墓系銘》也說「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 」。不過杜甫和元稹所說的李白山東人,可能指的是李白寄籍在山東吧;

2、至於是否為士族,也是難以確定的。因為按照新唐書的說法,李白還是是涼武昭王之後,算得上李唐帝系了。但是作為李白族叔的李陽冰,祖籍卻是趙郡,屬於山東士族。如果李白不是出自隴西李氏,而出自趙郡的話,那他就有可能算作山東士族了。

或作參考!


一般的說法隴西李氏發源於秦國太傅李璣,其後有李崇,李信,李廣等人,與山東大族滎陽鄭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在隋唐被列為五姓七望,是北方世族中的頂尖世族。而北方世族又分為山東世族和關隴世族,同樣有南方世族蘭陵蕭氏,王謝等。

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起源於西魏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國制度, 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侯莫陳崇。這八個家族互相聯姻通婚,形成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隨著北周統一北方,隋代北周統一全國,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形成了統治全國的大集團。北周,隋,唐都出於此。

唐建立以後,宣傳自己是隴西李氏,但世人大多不承認,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本來是鮮卑人,且表現諸多鮮卑貴族傳統,如跪吮其乳,強者為尊等等,具體懷疑的有《隴西國志》一書,聊為參考。

天下李氏出隴西是有道理的,李氏是大業後裔,而秦人和趙人都是伯益的後代嬴姓部落,所以是有一起生活的可能的,那麼李氏在這兩國發展也就很正常了,相關文獻請閱讀《尋找大秦帝國》。

至於李白身世,了解不多,謝謝。


第一,肯定不屬於。

第二,肯定不屬於。

第三,李白出身問題是個大漿糊,而且這句話是哪兒來的呢?我先看看原文


我來回答一個,與題主所問關係可能不那麼大,但是李氏以隴西為源,我們這的祠堂可見一斑


你這個問題提的就不科學,李白不是山東人,他是假冒的隴西李氏。真正的隴西李氏是李暠之孫李寶一支以及李寶的叔叔李豫一支,這兩支早在北魏時期就回到中原,又隨著孝文帝漢化從平城南遷洛陽,再也沒有回到祖籍隴西郡,因為進入了七姓十家的婚姻集團,家風與山東士族一致,一直被看做山東士族。


李白應該就是漢化的突厥人。


推薦閱讀:

你們覺得看《曾國藩家書》有用嗎?
史學類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
古代的死士是怎樣煉成的?
去胡佛研究院看蔣介石日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求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平民成為領主或者貴族的條件?

TAG:歷史 | 士族 | 關隴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