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媽媽」是不是舶來詞?


不是舶來詞。有語音學上的證據。

「爸」就是古代「父」的讀音,「媽」 就是古代「母」的讀音。

漢語語音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錢大昕說:「古無輕唇音」。輕唇音 f/v 從p ph /b m 中分化出來, 同時母音高化使得 a 變成了 u。 這樣,父的讀音就從 ba 變成了 fu,母則從 ma 變成了 mu。

再加上另一方面,小孩子講話多用迭詞,所以可以推斷,baba,mama這樣的語音稱呼形式自古就有。


不是,只是因為這兩個音最好發,應該是嬰兒最先發出的音,或者說人類最先發出的音,作為父母的稱呼應該說自然而然吧。可能在語言完全形成前,這兩個稱呼就已經存在。

古日語里baba這個音是媽媽,mama這個音是食物,爸爸是titi,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

參考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ma_and_papa


不是,這不是巧合。

從各大語言來看,有拉丁語的pāpa,希臘語的pápas,法語的maman,義大利語的babbo,保加利亞語的babá等。表示「媽媽」的還有德語的Mama,法語的maman,西班牙語和荷蘭語的mama,義大利語和拉丁語的mamma,希臘語的mámmé等。

從發音方式上分析,嬰兒出生時開口啼哭——即自然長音「a」,而吸吮母乳時由於口腔封閉,氣流經由鼻腔衝出,發出了「m」,這幾乎嬰兒最早學會的兩種發音方式。於是,「m-a」 這一發音組合與「乳汁」、「食物」的關係在一遍遍哺乳過程中被強化,最終形成與「食物提供者」——母親的強關聯。當然,其中也少不了母親本人對這一發音的反饋與誘導。

而父親的發音來源不甚明確,較為可信的說法依舊源於嬰兒的發音學習過程。完整的語言發音技巧需要運用唇、齒、舌、鼻、喉等多種發音器官的聯動配合,嬰兒當然無法輕易掌握。顯然,只需雙唇配合的爆破音「p」、「b」自然更為簡單易學,由此也成為父母訓練孩子發音的不二之選。即使存在語言與國籍的差別,讓寶寶更早開口叫爹無疑成為了廣大父母們的共識,對「pa」、「ba」的選擇也盡在情理之中。


記得以前上課講過,全世界的口語媽媽都是一樣的,有點本能的感覺,嬰兒發出的第一個音


我只知道英語的父親可以發音是「Father」,至少第一個音是F開頭的,和漢語的父,第一個字母也是F音是巧合嗎還是有關係,英語還有叫Dad,漢語叫「爹」,發音幾乎一樣了,難道這也是巧合嗎?英語的母親發音「Mom」 ,漢語是「媽」,(至於那個「娘」 在古代還有其他的用法,應該不單指母親的意思) 而英語和拉丁語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拉丁語在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傳播中應該對東方也會有影響吧? 至於爸爸媽媽這個稱呼,貌似我的印象里古代文章也好,戲劇也好都沒有出現過,所以我認為爸爸媽媽這個稱呼應該是辛亥革命後的舶來品,以上個人愚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爸爸這個音很多語言中還有屎的意思,所以我認為是因為這個詞是不會說話的嬰兒最先發出的聲音,作為他們對最先認識的事物的標誌


推薦閱讀:

如何同時學好日語和英語,達到中英日三語轉換?
天津本地居民普遍是不是有嘴貧的特點?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英式中文是怎樣的?
床和牀兩個字有什麼區別?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辭彙 | 詞源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