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以及易信的前景如何?
易信的用戶除一上線的大爆發之外,後面難再有大幅度提升,直到現在用戶數都被微信甩了十條馬路。大家覺得問題出在哪?易信該通過什麼途徑趕超微信?
好問題。早些有所涉獵。當我看到易信好友發給我免費簡訊時,說實話,我不會感覺欣喜。
相同的場景,發生在當年的飛信上。而現在的易信,還是隱隱約約有著它的影子。
用戶體驗一個關鍵的字,是爽。
且不說易信的用戶,在用它發免費簡訊時,有多爽(實際上在今天每人都開通蜂窩網路時,和使用微信有什麼區別)。只談談為何易信讓用戶不爽。
這個不爽發生在,使用場景的不一致。
發信息的一方在用易信發免費簡訊時,要知道另外一方要回簡訊時,是要付錢的。不要小瞧這一毛錢(可能產品方也沒小瞧,本身就靠這個賺錢),這也會讓用戶感到吃虧。哪怕是包含在簡訊套餐里的免費簡訊,實際上這個吃虧的感覺還是在。
當然,用戶也有選擇權。他可以選擇,直接回復簡訊,或是,打開易信再回復。顯而易見,直接回復是便捷的方法,而打開易信是幾乎不花錢的方法。但任何一種都不是便捷又實惠的方法。
除非易信在發免費簡訊的時候,顯示的單純的內容,並且是發送方的手機號碼。
這種類似「強迫「用戶使用產品的方式,在當年的飛信上也發生。當你在簡訊里收到一飛信時,你被迫用手機上飛信回。或許,你在手機上飛信,對方卻是在用PC端的飛信。那麼,可能你也會不爽——對方打字的速度比你快。這種帶有一方有優勢的溝通方式,都會讓用戶感覺不爽。
這就好比你急需買一件生活用品,你可以跑去遠處的超市購買便宜的,還是在樓下接受小賣部更高的價格。更多可能是,你並不會接受小賣部提供給你的便捷性,你還會對它的做地起價失去對它的好感。
產品的體驗,都應該回歸人性,使用戶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很迅速地做出最好選擇——使用你的產品。而易信版的飛信,不管兩種方式的哪種,都不討用戶喜歡。
飛信的沒落,我也認為是此原因,讓用戶做出不爽的選擇,並讓他感受到使用產品時的不平等。
想當年,飛信的強烈不平等感讓用戶故意去誇大飛信的不穩定性。群發的通知,往往會請求收到回復。但人們一方面是不願意吃這個虧(覺得你倒是便捷了),一方面是想留條退路,說聲我當時沒收到。這種感覺,讓用戶故意去誇大飛信的不穩定,也讓群發的人越來越強調收到回復。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做得好的,是瘋狂猜圖。用戶即使知道它想推廣自己,讓還仍然願意把問題分享到朋友圈,因為主要目的是求助,那麼,推廣這個小事,可以忽略不計。
易信要和微信競爭,如果賣點是靠免費簡訊,那麼微信已經做得很棒了,而且它又那麼明顯讓用戶看見,它使用的流量是非常少的。
另外微信也可能已經深知使用場景的不一致。有網頁版的功能,卻不張揚。即使聊天的對方使用網頁版,也不會讓你知道。可惜手機QQ也想去終端化,最終卻是罵聲一片。
微信這種手段,和在人擠人的集市裡,拿計算器和你報價的小販一樣精明。
而易信,至今還不明白。這不關交互方式,不關界面美觀。關於產品的設計,關於沒有以用戶價值為依託。
——摘自我的 易信乎? - 設計式思考 - 知乎專欄
馬化騰所說: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就是它用掉了你的所有時間,所以就打敗你。
微信帶頭人張小龍在演講中說過:
「有一次我在一個聚會,來了好幾個女生,我跟她們說裝一個微信吧,她們問為什麼。我說裝微信可以免費發簡訊、發圖片,省了彩信的錢;還可以直接說話,連打字都不需要。這幾個女孩沒有一個有興趣,很奇怪地看著我,問:「我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然後我現場給她們演示了一下,說你看附近有很多美女,我可以跟她們直接打招呼,這些人立馬兩眼放光,一個個拿出手機讓我幫她們裝。我當時都很震撼,這兩個差別會這麼大。我承認我當時對人了解太少了,但是真實的結果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當我們的競爭對手360做了一個「口信」,他們的定位很清晰,因為他們很善於做用戶需求把握,覺得越實在的產品、對用戶有實惠的產品,用戶就會越喜歡。事實上很多產品之前也是這麼成功的,所以他們做口信也是按照這個思路,說我幫你省了簡訊費,可以集成到一起。我看了以後就竊喜,因為我知道這條路是不對的。很多時候,用戶在你這裡省一點錢幹什麼?他會去買別的東西,奢侈品什麼的,他的錢總是要花掉的,他要的是一種很爽的感覺。
所以我們做產品要找到用戶心理訴求的本質。」
(來自張小龍演講全文:如何把產品做簡單)易信為什麼做不起來?來往為什麼做不起來?
1、產品主要功能上跟微信沒什麼差別,缺乏創新,用戶不需要在一部手機上裝上多個功能沒什麼大的差別的應用2、把握不住人性,沒有哪個用戶會為了省幾塊錢電話費簡訊費使用這些軟體的,飛信當年紅極一時不是因為省簡訊費,而是可以群發
3、微信不僅跟手機通訊錄鏈接,還跟QQ鏈接,手機通訊錄和QQ好友基本可以構成我們的整個朋友圈,但易信來往沒有QQ這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沒有QQ做後盾……
QQ壟斷帶來的用戶粘度太好用了……你不想用手機號碼登錄微信?沒事,用你的QQ號碼就行了。QQ,QQ你總有吧?
微博這一仗輸給新浪還挺讓我納悶的。不過新浪微博也感覺日漸式微了……
上面都是閑扯,而受@mickyeye陳小魚啟發(雖然不同意其關於抄襲的觀點,因為微博這件事上,國內誰敢自稱原創啊),想到這個正兒八經的原因,分幾層來講:
1、QQ的用戶粘度是一張王牌。騰訊不知道用它打了多少勝仗了。最簡單的例子:當年那些在線棋牌遊戲平台都去哪兒了?……
2、微博這一仗輸了,主要還不是時間上的先機——聯眾、中國遊戲中心什麼的做在線棋牌比騰訊早多了吧。微博的戰場上,騰訊沒法利用QQ的壟斷優勢,因為QQ用戶多數因為使用周期長,社交圈不斷擴展,出現了老闆、上司一類的「我不希望他看到我的微博內容」的好友。這時候用戶一定不想讓QQ賬戶和微博賬戶重疊,這便是新浪的優勢。
3、微信這一仗騰訊穩贏,不光是因為時間上的先機,也是因為它開創的是一個私有交往圈平台,和之前市場上已有產品無衝突。於是現在變成了QQ管公眾,微博管小眾,微信管私人的局勢——或者說,用戶在QQ上最小心,在微博上略大膽,在微信上最放鬆。雖然它們也正在各自努力做著變化,但市場已經被他們橫掃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易信很難找到一個空當鑽進來。貌似很多人邀請我回答,謝謝~
OK以下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一個產品的成敗,有其表觀原因,也有內部原因。這裡我只談表觀原因:易信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定位模糊。初期我認為定位是「屌絲一族」,為什麼?因為主打的幾個功能都是用於省錢的,一個高端大氣的商務人士,會需要「免費簡訊」功能?誰會需要「省錢」?顯然是學生群體。OK,到這裡為止,我認為整個產品的規劃是非常合理的,包括「豐富的表情」「新潮的UI」之類的,招招都能打動學生群體的心裡需求點。而且,因為學生群體是一個不斷在出產新用戶的群體,因此我認為是一個最有「爭奪」價值的細分市場,進一步說,由於產品使用者有慣性,因此學生們畢業後也會有相當部分人繼續使用易信,,漸漸的,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蠶食微信的市場。OK,延續著這個思路,後面易信要做的應該是如何進一步挖掘這個細分市場,(說得直白一點,繼續走」省錢「之路,找找其他的省錢點,,或者看看app市場上有什麼特別打動學生的小功能比,比如表白之類的,抄過來,也行啊)但是我們後面看到易信做了什麼?仿造微信開發了公眾賬號,開發了balabala,開發了balabala,這些個東西有價值么?當然有,但是讓初出茅廬的張無忌去挑戰張三丰,這可能么??怎麼滴也應該先延續思路發展一下自己的實力再說。一塊市場(關係)都還沒吃下,就想吃微信的另一塊市場(自媒體)。所付出的成本是什麼?就是巨大的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實際上留給易信圈用戶的時間並不多,剛剛推出的時候,是一個吸引全民眼球的時候,如果跑偏了,跑出了大家的視野之外導致話題量漸漸減少以後,你再出新東西已經很難激起市場的熱情(或者需要市場部巨大的配合)。所以,整個易信公司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人力物力,越來越像微信的同時,也意味著它距離「正面挑戰張三丰」越來越近,而誰都知道剛下山的張無忌正面挑戰張三丰是沒有勝算的。因此,大家從表觀上看,就會覺得」易信沒勁「」我有微信了幹嘛還要玩易信「。(雖然用戶可能不這麼看,但是實際上易信在很多地方是做了微創新的,不是簡單的抄襲)至於內部原因,我不想多說了。其實我是不吐不快。理由有很多,但最大影響最嚴重的原因就是,易信幾乎高仿微信。這一點對於品牌形象是致命的。首先,易信相比微信有突出的優勢,但在品牌營銷上卻沒有突出差異性,反而想利用受眾熟悉度吸引微信的現成用戶資源,不僅失去品牌特色,更掩蓋了易信原本的優勢。這樣即使易信的ui做的很好,也難掩其缺乏個性的特點。簡單來說,客戶何必要兩個微信呢?除非新的「微信」優勢很吸引,而我們研究下來會發現,其實易信的優勢也不那麼吸引,這是我要說的第二點:移動通信的發達使得人們對網路有了依賴性,手機頻繁上網是常事,於是免費發簡訊等等就失去了必須擁有的理由,加之免費發語音等等,既然著急為何不立即打電話呢?類似電話留言這種被淘汰了很久的方法居然還要出現~而且就發一句話給對方,不僅是一種打擾,更達不到完成事情的目的。第三點,受樓下匿名用戶啟發補充:合作限制。樓下說易信只限制於電信,這也沒辦法,電信也要有利益,如此便限制了一個好產品的發展。
說點好的,我是真心喜歡易信的ui,但易信做成了優化版「微信」,只是白提醒了微信而已,沒法超越的。
定位,與微信高度重合。創新,沒看到有什麼是必須的創新。太晚,來的太晚了。
沒能提供不一樣的價值
主動回答。易信剛出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沒裝易信,我可以用易信發簡訊和語音留言到朋友手機上,他們能及時收取。好玩,方便。
現在對方也裝了易信,我再也發不了簡訊和語音留言了::&>_&<::,默認都在易信里收取…另外,我的認知里,手機簡訊的閱讀優先順序高於微信易信的消息。簡而言之,雙方都裝了易信,易信和微信就沒區別了…
到了今天,再來回顧這個話題
易信2013年出生,是有機會的。當時流量時代尚未完全到來,雖然微信已經較普及,但還是明顯存在「快沒流量了,關掉移動網」的情況,簡訊的優先順序是明顯高於在線im消息的。這個時候,挑准目標人群(觸及移動互聯網、流量不充足、省錢)進行發力,是有機會抓住自己的細分用戶的。功能核心點主推im聊天時對方不在線,簡訊免費直接發送,做成一個消息可以直接簡訊發送的微信。(在2013年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省錢,並且信息觸達率非常高)並且用戶註冊後,圍繞關係鏈,建立自身壁壘,不求微信大而廣,求硬(經常im聊天,不在線還會發個簡訊的,必然是強關係)。可是我們看易信做了什麼:2013年上線,宣傳自己可以免費發簡訊,免費打電話,用戶用了之後呵呵呵。2014年做了偶遇、問一問、曬一曬、拼車族,帶動用戶自身需求。問題還是在於im類陌生人社交的瓶頸,用戶難以直接聊起來形成穩定關係。所以,這些功能是失敗的,並未對關係鏈貢獻價值。2015年算是拼了一把,藉助自身電信資源,上線免費電話,真正算是打開了行業內免費電話的先鋒。不過,2015年,微信月活用戶過億,功能場景和微信重合的易信,靠電話拉過去的用戶,也很難在其他功能上留下用戶。2016年,還會有這個產品嗎.....一個即時通訊程序,要的是起碼的啟動迅速吧!結果腦殘的易信竟然在啟動頁面弄這麼個東西!任何地方放廣告都比啟動頁面好啊。一個需要方便快捷溝通的程序竟然會把廣告放在啟動畫面,這個也是沒誰了!今天1月20日,更新了易信,不知道是否是錯覺,竟然發現啟動頁面的廣告不見了,竟然能看到或者想到,也不容易
發出去的免費簡訊每一個回復的,我當沒收到呢,結果給我一個閑著的號發了一天,顯示的竟是一個浙江嘉興手機號,天吶,雖說內容前面的姓名和手機號,後有發自易信,怎麼也不敢相信是朋友發的,對方看了第一肯定想,這誰騙人還這麼專業,姓名手機號都能搞對,才不回呢,想吸我費沒門。
我本來是要用易信的,怎奈身邊的人都玩微信。沒轍,也繼續停留在微信了。
易信就是我們電信員工的工作交流軟體
易信發展較晚,在易信出現在市場的時候,QQ微信陌陌等一部分類似軟體已經佔據較大市場。初期的大爆發很多人沖著那送的300MB流量去的~很多人都是安裝獲取流量後就卸載易信了。而且和飛信相似,回復易信的收件方需要付費,而且每次收到的易信消息會有電信的後綴,看著就不爽,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都有微信的情況下,明明可以雙方都不付費,為什麼要選擇一個未安裝的新的軟體,甚至去付費。還有一點就是電信的問題,收件方經常受到語音消息提示,但是按照簡訊的方式去聽的時候需要打電話,很多時候聽不到,這個是當時的一大問題。不得不說微信的發展是很大程度上利用了QQ這一平台,原來的用戶人數直接拉過來就好~而且微信發展時間較長,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個特色,發展的已經比較完善, 用戶沒必要捨近求遠再去換新軟體了~
引用某知名人士的說法易信就是「弱弱聯合」
其實他應該抄襲下WhatsApp 說不定也能火
缺少差異性,缺乏創新就是最大的問題。
市場戰略錯誤,準備和微信競爭,是純粹的找死行為。別人有的功能,所以我們也要有。於是什麼都做,什麼都不精。其實本來免費簡訊會是很有競爭力的功能,比如學生群體就很可能喜歡這個功能。
電話留言也是有用的,比如從國外往家發留言。易信有優勢的,可惜優勢被太多沒競爭力的功能掩蓋了。用戶裝了易信,一看大部分功能和微信不是一樣?於是就卸載了……用戶裝一個應用,一般只是為了一個功能。比如裝微信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和同樣裝微信的用戶聊天。至於打飛機什麼的都是意外驚喜。那麼裝易信的目的呢?和同樣裝易信的用戶聊天?別開玩笑了。因為目前老馬的微信很厲害,易信需要找點突破點來解決這個問題。易信_專註通信領域
擦,你見到另外叫什麼信的成功了嗎?開頭都想的要差異,但結果都變成一樣的了,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