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需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現在卻能輕易的通過閱讀、網路取得,這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壞處?

知識與智慧,我還是能分的清的,我猜大家都從互聯網中獲得過智慧,否則大家就不會來知乎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請大家不要只盯著「網路」,更主要的是「閱讀」。

請問大家,真的讀懂這個問題了嗎?


上圖為DIKW體系,一個分為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四層的金字塔結構。整個過程也可以大致概括為自底向上,再自頂向下。

數據是信息的實際載體,信息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得到。數據無對錯,但得到的信息可能會是錯的(無法反映真實的情況)。特別是在雜訊比較強的環境下的數據,更容易使信息出錯。各種信息來源參差不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往往被裹挾在大量冗餘、錯誤且一直呈爆炸性增長的信息之中。

知識是有價值的信息(定義見世界銀行《1998年世界發展報告-知識促進發展》),是經過篩選後留下來的信息,按此定義來看,知識也有對錯之分。從宏觀上來講,新的數據、信息的出現將可能使正確的知識得到擴充,而謬誤的知識則有被推翻的可能性。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人類龐大的知識體系,是長期的迭代過程產生的良好結果。而站在個體的角度,每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相當有限的,飢不擇食(質)、暴飲暴食(量)的後果往往便是難以消化,甚至腹痛腹瀉,這對個體來說當然有害。

如果上升到智慧層面,我認為能夠直接從外界獲得的,最高也就到知識這一層,智慧只能由自我產生。無論是閱讀還是什麼,從外界獲得是必要的,可是如果單純獲取而不消化吸收,那便白費,產生不出丁點智慧。


智慧難以輕易取得,你看到的只是觀點和經驗,並非內化成自己的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壞處第一種,隨便看看,就深以為然,自以為自己懂了。

壞處第二種,看得太多,各個方向各種說法都有,反而無法判斷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反而無法從中得到幫助,然後該走的彎路都沒少走。

其實普通人的處事方式,還是以自己所見所親身經歷的體驗中總結獲得的為主。

而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深刻的令自己信服的教訓,是很難的。

所以,一般人即使看了,也得花很長時間才能領悟,或者直到遇上類似的遭遇才會真切體會。


知識究竟是什麼?

上面是我寫的一篇文章,核心觀點是:知識是你能辯護的真信念,你在知乎上看到的最佳答案,百科全書上看到的文章,果殼上看到的科普,論文庫里看到的摘要,都是別人能辯護的信念(還不一定為真)。知識必然是需要學習時間的,你在互聯網上只能找到別人的總結,別人的二手信息,如果你自己無法為之辯護,那這些別人的二手信息都不算你的知識。


沒有足夠的生活歷練,是理解不了所謂的智慧的。

讀書加歷練才能成就智慧。

以上這些話,你沒有歷練,又能明白多少?


在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上找不到的知識,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人人都能獲取到的知識,都是爛大街的常識性的東西,有什麼競爭力?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互聯網上是找不到的。

比如:你想做一個網站,發現互聯網上全是現成的源碼、函數、類庫。10分鐘就搞定了。那麼這個網站毫無價值。

但如果網上找不到你想要的源碼,只能自己開發,自己琢磨怎麼做。那麼恭喜你,你在創新!

再比如,你在互聯網上查黑客技術,基本上是過時的東西。黑不了幾個網站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在私人手裡攥著。黑市上,一個0day叫價幾萬、幾十萬。怎麼可能讓你輕易在網上搜到?

還有,你想推廣網站,在互聯網上搜到的,都是爛大街的東西。什麼內鏈、外鏈、內容。。。

真正有效的手段、竅門、外鏈發布渠道、甚至是作弊方法,都被SEO團隊私下掌握。人家指著這個賺錢呢,怎麼可能讓你輕易搜到?!

利用互聯網,你可以搜到戰鬥機的結構、原理、科普說明,但無法搜到F-22的圖紙。


以前回答過,後來刪除了。現在覺得說個例子作為匿名用戶的補充挺好。

我在網上可以搜到很多關於優衣庫的公開信息,我也寫過一篇專欄作為信息整理。但是公開信息中營銷與管理的部分我並沒有講。是我有意不講偷懶么?都整理了這麼多,再加上這兩個模塊又有什麼所謂?不過是我認為不能講罷了。

看的再多,如果僅僅停留在看,是沒有用的。要了解優衣庫獨特的門店營銷商品擺放,只能是去站在店裡面自己去看去感受。要想了解他們的運營、管理,未必要進入優衣庫,但是需要和優衣庫的員工去聊去了解。他們的營銷戰略,是可以通過公開訊息自己去搜集整理的,但是如果要確認自己對於whole picture的認識,還得是要裡面的人來指點一二。

而最好的了解優衣庫的方式,莫過於進入優衣庫。這也就是為什麼外企的管理培訓生在初入企業的時候都要進行輪崗的原因,看每一個模塊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在日後進行管理的時候也會遊刃有餘。而空降來的高管,若是不願意了解行業了解公司,通常都做得亂七八糟。

沒錯,互聯網上我可以搜索到很多很多與優衣庫相關的網頁,搜索到很多很多與優衣庫相關的資料,但是我又怎麼能知道他們說的和他們做的是不是一回事呢?網上學習到的,沒錯,可以讓我們聽懂別人說什麼,但是僅僅憑藉網上讀過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儘管我做過這樣的資料整理,我也只是能在別人跟我說起的時候聽,因為我不是了解優衣庫,所以我說出來的,很可能都是錯的。


1. 「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

2. 可以立刻知道的,能學會的,是知識,不是智慧

3. 無師智可以悟得,分別智要從經歷獲得。

4. 進化沒有盡頭,以前難以獲得的,現在可以瞬間獲得,我們就不需要再低層次上花時間了,未來可以去做更新鮮更有意思的事情,有什麼不好呢?


來的容易去的快,沒法本地化的智慧終究還是會遺忘掉的。但自己經歷思考領悟的東西,尤其吃過大苦頭,栽過大跟頭得來的,怕是一輩子也忘不掉啊。

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稱得上智慧的永遠是少而精的幾條,其他都是這幾條的推衍變幻組合罷了。

大家比的不是知不知道以及怎麼知道這些智慧的,而是理解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因為這關係著跟實際結合的程度。無論角度還是深度,只有自己長時間的經歷,思考,領悟才能達成。網路和書更多只是共鳴而已。


感覺,網上的信息比較寬,量大且雜。。。

還是要讀書。。。

書里的東西體系比較完整,相對網上的信息,面窄但深。

敖。。。答案沒答切題。。。

有時候覺得,思考得出來的結論更多的是對自己生活內容和原有知識的一種總結,升華。(參見格式塔心理學頓悟現象)

所以,你說通過網路和閱讀輕易獲得智慧,我不贊同。

經歷是空白的,就讀不懂別人的總結。真的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說給你聽,貌似也聽不懂。

網路信息寬泛的好處是,各家所言,集思廣益。

壞處是,沒有獨立思考和分辨的能力,容易人云亦云,浮於表面。


在我看來,智慧,是不可能通過別人傳授獲得的,換言之,你所謂通過閱讀,通過網路,獲得的東西,也只能算信息,還談不上是知識,更不是智慧。

真正的知識是什麼?在我看來,是你運用在實踐中的理論,技巧,經驗,那才算知識,而智慧,是通過長期實踐,思考,總結,最適合自己,最精華的部分。

紙上得來終覺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兩句話,對你我而言,充其量不過是個信息,是個方向,他們所代表的真正涵義,或者說真正智慧,只有原作者自己知道,這兩句話只不過告訴我們,不能死讀書,還是要去實踐的,你沒去讀書,讀了沒去實踐,能有什麼用,怎麼可能有自己的智慧?

還有,你真的認為在知乎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么?在我而言,只不過知乎比微博什麼有趣點,認真點,有想法的觀點多點,僅此而已,真正的自我提升,還是靠自己。

——————————更新——————————

好吧,既然有人看了,還是認真點再寫點感想吧。

那補充點,說說壞處吧,我覺得,在你還沒建立自己的一套穩定的價值觀前,不要看壞書,多看看好書,網上的信息紛繁複雜,而且不知真真假,沒有穩定價值觀,不會自己思考的人,很容易被誤導,很容易人云亦云,所以,沒達標前,還是老實點,多看看好書吧,用流行話說就是多看看那些可以給你帶來正能量的書。


我在網上獲得的智慧就是不要在網上辯論


訊息不等於眼界。--陳丹青


在@趙澈回答的DIKW體系上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根據DIKW的層級,要獲得智慧必須要經歷積累數據Data,獲得信息Information,形成知識Knowledge,轉化成智慧wisdom。

網路的出現,直接的後果是信息搜尋和搜集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合理使用網路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比之沒有使用網路更多的信息和數據。

因此單從網路這個工具而言,網路的出現將會對智慧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為它提高了數據和信息的積累速度。

但是另一方面,信息的爆炸式增長產生了負面效果:「淺,易忘,記憶力大幅度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現代人過度使用網路快速閱讀後遺症」(引自問題評論@子吾)這種閱讀後遺症減慢了知識的形成速度和質量,進而將無法產生智慧。

由於網路在不同的層級上對數據、信息、知識的形成積累產生了影響,因此要說網路能夠輕易使人產生智慧是欠妥的,智慧必然是要經過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的。

說到底,網路只是一樣工具。有效地使用這樣工具,才是獲得智慧的捷徑。

————————————————————————————————————

基於其它知友的回答補充一下自己的答案。

在互聯網能夠獲得的知識一般是基礎而寬泛的知識,其中更不乏毫無裨益的錯誤知識和信息。所以通過互聯網工具的信息、知識輸入必須要經過篩選評估之後才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這個信息處理的過程,算是獲得智慧的一個過程。

其次,在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之後只是得到了而已。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通過內化過程將信息和知識轉化成自己可使用的知識,那麼這也算獲得智慧的一個過程。

再次,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需要轉化成智慧的,而且還有一類知識是從互聯網上找不到的知識,那就是通過個人對已經獲得的知識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而創造的新的知識。這類知識的創新過程是沒有辦法僅僅通過整合知識得到的。對知識的創新過程,又算是另一種智慧。

想起一偏題的句話,「天才也是需要打草稿的」。


"
本需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現在卻能輕易的通過網路、閱讀取得,這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壞處?"

關鍵在這個「取得上」,《荀子.勸學篇》「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互聯網大信息時代,獲得知識並不難,難的是怎麼樣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暗時間》裡面提到「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你所擁有的知識並不取決你記得多少,而在於它們能否在恰當的時候被回憶起來」)

至少對於我來說,這個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並且一直在探索.希望在這方面有經驗的朋友也能分享下,謝謝!


壞處就是眼高手低。

很簡單舉個例子,知乎上有很多很棒的手工藝品製作教程。它很詳細,材料,步驟,一應俱全,但是真要開始做,相信很多人還是會不知所措。

看了很多關於情感問題、人際問題的回答,又有多少人能在生活中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自己思考過,經歷過,和通過簡單地了解到的東西,在實際運用上,是天壤之別。


個人認為題主是不是混淆了知道,了解,懂得和內化之間的區別?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應該怎麼理解,然後答案里有句話我是比較贊同的: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感謝評論里同學的批評指正!)

舉個例子。

我對我表妹說,無論什麼時候,你要記住,有錯就承認,然後去改,這是一件成本最小的事。我表妹不耐煩地點點頭。我猜她心裡想的是,這不是廢話嗎。但是我的意思她真的懂了嗎?

我的意思並不僅僅是當你寫錯一個字的時候要用劃掉,然後寫一個對的在旁邊,就萬事大吉了。當你因為作業沒寫完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面批評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自覺性,就是發自內心地認識到,不管老師的話有多難聽,也不管這有多丟人,這個事情確實是我做錯了,下次我要改了,而且能意識到今天這麼丟人的原因並不是老師他有病他非要罵我他簡直是個傻X而是因為我沒寫作業,而不是說在心理默默地與老師全家發生了性關係然後下課之後再跟你的好友一起罵老師一頓。(當然你可以這麼做,但這麼做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為如果你不承認自己有錯,那你就不會改)。或者,當很多人在圖書館看書忽然一個電話過來說你奶奶住院了,你情不自禁地就開始追著你爸問奶奶到底怎麼樣了有沒有生命危險需不需要我趕回去?這是人之常情,知情人肯定不會怪你,但是,如果,這時候有個不知情的人過來對你說,同學,不好意思能不能請你小點聲,這時候,你能否控制住自己不沖他咆哮卧槽我奶奶都住院了你有沒有人性啊你,而是能意識到,在圖書館打電話是我錯了,我該給人家道歉。又或者,你在跟一個朋友爭論一個問題,他說話說到激動得地方帶了幾個髒字,或者情不自禁問候了一下你的母親(當然你知道他本意絕不是那個意思),雖然他話糙理不糙,可是這也太TMD氣人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不能在對方的咄咄逼人下有勇氣承認:嗯,你說的也有道理,我確實做錯了。這是一個人的胸襟和度量,也是你能最大可能保證"不二過"的基礎。

我表妹能對知錯能改理解到這句話理解到這個程度,並且能去做的時候,我才會認為她懂得這句話了。至於她從網上看來那些所謂人生哲理,同理。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首先 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

通過大家這麼全面的回答,讓人清晰了幾塊:

1. 無論題主的問題是不是個偽命題--即知識和智慧的是否真正的區別開來,都讓人對智慧有了深入的思考,智慧是自身而生,其無法從外面直接拿來即用的。

2 智慧需要長時間的思考,歷練,沒有捷徑。

3 互聯網的信息很有用,但是面對著如此汪洋大海的信息,學會取捨,善於提取,就是智慧的表現,反之我們不要被信息海洋所淹沒,掌控好自我。

4.要想成為一名具有智慧的人,就放手去做吧,成功或者失敗都會獲得智慧。


好吧,其實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首先你已經說了:長時間思考、經歷、提煉才能獲得的智慧,那麼你後面所謂的通過互聯網,閱讀得到的就不能算智慧,而只能算知識,甚至只能算信息或數據。

還有,一個人懂得很多,只能說明他學識豐富,不能說他很有智慧,借用南懷瑾大師一句話:現代人知識越來越多,智慧卻越來越少。


「知識」本來就是無窮無盡的,何況網路、閱讀那些大部分還只是「信息」而已,真假也待甄別

但我還沒提到「智慧」呢。

知識通常是個結論,就是一個點,但智慧更偏向是個過程,一種方法。

古人都在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千萬不要以為智慧是看一遍書就得回來,得經歷,也得悟。


推薦閱讀:

如何通過微博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上網看到好文章、好網頁,你用什麼方法方便快捷地分類存儲下來?
如何評價終身學習?
為什麼遲遲沒有出現標籤式的文件管理系統?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是什麼意思?

TAG:互聯網 | 閱讀 | 知識管理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