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幻小說都是「理」科幻,即以自然科學的幻想為背景融入各種小說要素所構成的科幻小說。那可不可以創作「文」科幻,即以社會科學的未來為背景的科幻小說?

創作這樣的小說有沒有可能?

從哪個學科或社會方面最適合切入?

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

經人提醒~

發現無數如《桃花源記》《烏托邦》《十日談》之類的作品似乎都可以夠得上這個標準。有點迷茫了,這樣的作品能算是科幻小說么?

PS:恕我孤陋寡聞,如果早已存在這樣的小說,請各位分享一下。


謝邀。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也同時覺得這種提問方式本身是有一點點「不科學」。

當然,下面的回答難免會有個人色彩:

觀點1:真正的科幻小說不是幻想小說,是描述世界觀的,基於科學發展幻想而來的故事。

所以,「桃花源記」之類算不上是科幻小說。就算遇到有意思的社會形態描述也是不科學和

基於幻想的,而不是基於科學展望的。

觀點2:真正的科幻小說,一定是基於一種有理由的科學假設發展出來的一種世界形態,而這種世界 形態下的社會形態很大程度是由於科學而改變的。

所以,真正的科幻是文理兼收的,即有一個很簡潔的觀點:

所有社會文明形態(包含政治,經紀,道德,文化)的決定是基於科學發展和物質豐盈程度的。

以下舉例:

還是從國內的《三體》開始:任何讀過三體的人,都會對面對危機後人類社會從文化,政治結構,經濟結構的描述存有印象。「賦文明予時光,而不是是賦時光予文明。」面對危機,基於核物理學的進步,社會的能源不在缺乏,從科技突破前的社會動蕩,再到超信息時代的描述。三體無不展示了基於「理」而發生深刻改變的「文」。

然後國外的小說《時間迴旋》作為舉例,當地球被時光膜包圍後,通信衛星的科技不再適用,而生產熱氣球維持全球通訊的企業成為了世界的第一大財團。而整個社會經濟的結構開始像探索型經濟靠攏,對時間膜本身的探索帶動了很多外圍產業,而世界政府的形象也成為對人類未來擔憂所作出的行動的表徵。

再說一部美劇《卡拉迪加》,世界被毀滅,倖存下來的幾萬人都生活在太空堡壘里,太空堡壘是軍方的,按照當時社會法例的總統繼承,從教育部長以上的所有官員全部陣亡,應由教育部長接任總統。而事實是軍方對人類生存起到決定性作用。就在這樣的方式下,維持傳統社會權力結構的基礎上,全人類開始尋找新的家園。在這個過程中,宗教產生,軍方獲得權利又失去權利,在一個幾萬人的小社會裡,濃縮著整整一套對政治文化和宗教的模型。

以上,不多舉例了。經典的科幻小說都會有大篇幅的社會描述,而這種社會描述,並不亞於作者本身對於科學的描述。

說一個大膽的觀點:優秀的科幻作家思考的不只是科學本身,還在思考宗教,社會,人性和科學之間的關係。

好科幻,通文理。


《烏托邦》表示毫無壓力。這類小說很多的,從烏托邦讀起吧。


軟科幻和硬科幻的區別, 請自己google吧.


推薦閱讀:

如果生命的時間可以轉讓給其他人,世界會產生哪些變化?
假如食用一個人類的大腦會讓人類延長15年的壽命,那麼世界會怎樣?
星戰迷能通過什麼現實手段,一定程度實現太空幻想?
如果從下個月開始全人類都無法生育下一代,世界會變成怎樣?物價上漲?環境污染?犯罪率上升?。。。腦洞呢?
有沒有可能霍金髮表的理論都是人工智慧借用霍金髮布的?

TAG:科幻小說 | 小說 | 科幻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