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會自覺地給前朝修史書?


我覺得樓上的回答以說編史的意義為主,而且是以現代人的視角回答,迴避了問題的重點:「每個」和「自覺」,而沒有站在當時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

統治者才不會想什麼傳承文化,警告自己。也不會以編史這麼大的工程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特別是需要說前朝某段時間很輝煌。除了外族統治的朝代之外,統治者的成功足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我是中國人,我帶來了天下太平。」

漢朝之後,修史書其實成了習慣,是個傳統。那麼我們需要看在漢以前太史這樣的職位。中國的曆法和西方羅馬以後的曆法有個根本區別,即沒有元年,年有周期性(天干地支),其實和古埃及古希臘和瑪雅曆法有相似的地方,其實是以每個皇帝上台為元年。這就是年號。Wikipedia說:「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其實是以天文地理歷史知識為朝出謀劃策的。而曆法和祭祀里有個重要的一點就是算過了多少時間,然後占卜。

寫史記的司馬遷,其實寫了很多漢史,一直寫到自己當時的漢武帝!春秋等周朝史書其實以紀本朝史為主,相當於時事的總結。司馬遷宮刑以後,史官就不敢把當朝史編輯作為主要活動了,因為不能同時客觀記錄並不觸動皇帝的利益。後來,出現了班固兄妹。對於他們而言,班固等編的可不是前朝史,它叫漢書,恰好寫到王莽。Wikipedia 說,「班彪鑒於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止於武帝太初時間,太初以後便闕而不錄。後揚雄、劉歆等雖為綴續,但多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班彪乃發憤繼續前史,終作成「後傳」(列傳)六十五篇。」 還說,班也有歌頌漢朝的目的,可不是統治者說我要歌頌我自己,是有學者覺得天下太平,民族尊嚴來之不易,主動寫。而且,班家對漢朝重建有重大貢獻。

漢朝的影響很大,後面的編史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在續寫史記,算過了多少時間。後來就成了習慣。其實每朝都有人寫本朝的史,但來源太多,每個只寫一小段。後朝編史時篩選總結,這樣只有一條線,時間好算。

查查每朝編史動機其實都不太一樣。脫脫編宋金遼史其實是元朝中期,脫脫的老師是南宋遺民人,脫脫在中原待久了,也覺得有必要敘寫史記。他的皇帝沒有逼他編史,他主動提議的。而明朝修元史是朱元璋下令的。清朝是漢人官員建議順治修明史的。

這樣看,我們可以回答樓主的問題,並不是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自覺修前朝史,但的確每個朝代都給前朝編史,大多是知識分子的主意,一開始有目的,是算時間,續寫史記,統一時間線,後來成為習慣。


中國的歷史有一個最偉大的傳統,就是無論哪個朝代,當政權穩定下來以後,必然有人或國家組織完成前朝的歷史。所以我們現在才能看到所謂的「二十四史」,以及「二十五史」 「清史稿」。特別後來,編史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性質的重大活動,參與其中的都是當時最博學的人。

這個偉大傳統的最大意義在於,一個勝利者對一個失敗者歷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改朝換代,但民族、文化是延續的。歷史就是歷史,你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描述,但如果你連描述整理的行為都沒有,那一切都無從談起了。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憑空產生,記錄歷史是反思歷史的起點。連歷史都不能嚴肅地記錄,一切都無從談起。


確立自己是繼承華夏法統的,宣言自己政權的執政合法性。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新朝為舊朝修史,主要出於如下幾個原因:

1、文明傳承的習慣,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貫穿整個文明發展史的習慣。

2、義務:歷朝歷代都是應天命而生,新朝傳承自舊朝,有義務為舊朝樹碑立傳。

3、綜合1、2,本朝的活必須幹完才能正經八百的繼承道統,成為天下之主。

4、警醒:以前朝為鏡,警示後人,務要重蹈覆轍;

5、政治因素:為本朝合法性尋找理由。

其實,第五點並不重要…


從《漢書》看,研究者多認為有「宣漢」的思想。個人認為原因應該可能有:

1、總結歷史教訓。

2、論證本朝政權的合理性。

3、中國的史學傳統。


大學裡有一門課叫「中國近代史」。


唱高調的人很多,我是來唱反調的。

史書,是從自己需要的角度描述和評論前朝人物的思想陣地。當代類似的例子參見建國後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歷史問題的定性和描述方式是要大佬們關門開會n次決定的。如何評價毛?如何評價鐵公?如何描述燭影斧聲?實錄是要不停寫不停改,最後滅亡之後給定稿的。

至於文化傳承,呵呵。我倒是覺得後面幾十部的文言文散文都寫得不如史記,可以理解成文化越傳承越少吧。少年,文化不是靠古代的人民日報社論傳承的。


一方面是以前朝的滅亡為鑒,另一方面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其實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你懂這麼多歷史又有什麼用?」?
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康熙王朝》中,康熙擒鰲拜的那段是根據史實改編,還是野史,為什麼在金庸《鹿鼎記》中有非常相似的情節?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和清朝的正史有多大出入?那些地方是明顯和歷史不符的?
怎樣評價錢莉芳的「歷史科幻文學」?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