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中「寸勁」的物理學原理是什麼?
如果你說的寸勁是指李小龍表演的那樣,手離擊打目標很近,突然發力造成很大的殺傷力的話;
沒經過訓練的人做擊打動作時基本上是手臂在用力,而手臂用力必須需要一個距離產生慣性,所以距離短的情況下是慣性不足而無法發出很大力量。
而經過格鬥訓練的人,發力大部分是由身體來完成的,手臂只起一個支撐的作用,即便手放在擊打目標上(比如對方胸前),腰胯的劇烈轉動也會把力量完整的釋放出來。想像一下釘子方在牆上,用鎚子釘的過程。動量大,ft=mv,發勁迅猛,速度極快,拳頭的質量m一定,速度越大動量就越大,擊打後接觸時間t又極短,導致對方受力f巨大
不知道樓主練沒練過功夫或者是拳擊之類的,如果練過就很容易理解了。我用大白話給你說一下。人體發力方式有兩種,一個是關節屈伸發出的力,比如兩腿彎曲登直,比如手臂彎曲伸直,還有腰胯等,這在內家拳中叫做束展,也叫豎勁兒。再一種發力方式是通過擰轉發力,比較典型的是腰部擰轉,這在內家拳中叫做擰裹,也叫橫勁兒。橫勁與豎勁在詠春拳中也叫龍虎勁兒。想要打出強大的寸勁,單靠一條胳膊的勁有點小,那麼就需要全身關節的伸縮配合其他環節的擰轉,把周身各個環節發出的力量協調整合到一塊兒,瞬間一起發力,就能打出整勁,胳膊伸縮的距離短點就是寸勁兒了。
勁傳導的很長,運動的很短,就叫寸勁。
合理的動作線路,合理的肌肉先後工作順序,科學的發力方式神經動員更多肌纖維參於打擊。
寸勁的本質是一種爆發力,卻不是指肌肉力量的爆發力。是指身體肩胯膝足內在骨骼結構配合下瞬間釋放。形意拳中把這稱為擰裹束展。比方說,槍膛撞針是你的肩膀,子彈就是你的手臂內在的骨骼。當撞針撞擊子彈之後,子彈瞬間就出去了,雖然子彈因為有火藥加速,但力的作用原理是一樣的。把自己的手臂想像成一顆和撞針連著的子彈,這樣發力方式就清晰了。同樣類比成弓箭也是一樣的,身似弓,手似箭。。總的來說,寸拳發力就是一個整體結構力的瞬間驚炸,沒有超脫物理定律的範疇。
寸勁一定要用物理學解釋的話,就只能用合力來解釋了
我來看看有沒有簇。
一百多斤的有稜角的石頭,稍微滾動一下就有殺傷力,如果是稜角滾到對手身上的時候有台車再推這石頭一下呢?
讓對方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發力就是寸勁,這個是建立在整和放鬆的前提。發力是一松。
加速度
以肌肉緊張發力方式發力的外家拳與內家拳的寸勁是不一樣的。肌肉緊張發力習練的是肌肉的爆發力,周身肌肉同時爆發的結果就是寸勁。李小龍先生為了追求爆發力甚至電擊肌肉。內家拳以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替代肌肉緊張產生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以獲取地面給與的上下貫通之力,上下貫通之力就是內家拳的技擊能量。頭頂百會玉枕的壓縮旋轉催脊柱三關壓縮旋轉,再向下催腰胯、腿腳壓縮旋轉,將身體像擰螺絲一樣擰入地下;身體獲得上下貫通之力後,上下貫通之力被腳的壓縮旋轉向上逐節催到百會,這就是內家拳的力催三節。
由於內家拳體內同時存在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與上下貫通的上行能量,就形成了內家拳通的功夫,即可以雙向傳簇能量,不但可以發出上下貫通之力打擊對手,還能夠將對手打來的力量用自身下行壓縮旋轉的能量引進並傳簇到腳下,這樣身體獲得的上下貫通之力就包括了自身與對手能量的總和-------這種技擊方式在形意中叫化勁,在太極中叫引進落空借力打力。
從以上內家拳的能量傳簇方式可以看出,內家拳的上下行能量是在體內產生並傳簇的,即腳下根節能量在體內骨骼經脈中被壓縮旋轉催到拳頭,所以內家拳的發力是不需要空間距離的,所以內家拳要求「粘手就有」,就是粘上對手的手就能夠發出上下貫通之力--------內家拳這樣的發力比寸勁還短還巨大。了解內家拳的發力方式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光靠物理學是不夠的,還要懂點運動醫學。
寸勁,之所以在很小的位移下仍然能夠發出很大的力,是因為武者在發力時的骨骼間架都有效的支撐起來,每一塊肌肉的力量都可以傳導到發力點。而這種支撐,是需要大量訓練從而調整骨骼位置的。
拿脊柱作為例子,正常人的脊柱都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向前,胸曲向後,腰曲向前,尾曲向後。所以正常人在發力的瞬間,腰曲、胸曲會被擠壓彎曲得更厲害,這樣力就在體內因為形變被卸掉了一部分。但是武林高手的脊椎基本是直的,股骨傳導過來的力基本可以沒有損耗的傳導至肱骨,力就遠遠大於常人了,而且脊椎不會受傷。
當然,還要考慮肱骨和股骨,脛骨腓骨持股橈骨……每一塊骨頭,都有相應的練習辦法,所以愛好者不要自己隨便練~
如果你以為這些就是全部,那你就錯了。上面所說只是骨骼和肌肉,但是中國武術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行氣。如果非要我拋開「氣脈」這種我無法給你證實你也無法把我證偽的討論角度,那麼你可以理解成——「系膜」。發拳的一瞬間還要有「系膜」的彈性運動,這樣才會出現「拳影」,所謂拳影,可以想像縮短版的路飛橡膠橡膠拳~以下省略1000字~
PS:脊椎生理彎曲的存在,生物學上認為是人類為了適應直立行走時發生的改變,這個說法其實不夠精確。首先嬰兒出生時脊椎還是直的,它們在學習直立的過程中脊椎慢慢變彎,而彎曲也並不是必要的,根據本門的經驗,只要得法地把脊柱拉直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大家聽聽就好,沒有人指導可別隨便練哦~鞭梢效應
寸勁是一個結果,訓練的結果,表現形式是很短的發力距離,很大的打擊效果。好處是又快又狠自己還輕鬆。物理學的原理不過是,充分發揮大肌肉群的力量,調動身體的重心,用重心的小距離移動裝擊接觸點。所以寸勁一般必須有寸步和寸身法。
說一下我的猜測,寸勁,硬氣功這類的功夫產生的破壞力應該來自機械波的傳導,有點物理功底的人應該都知道物質運動的三種基本形式,一種是掄大鎚那樣的整體平動,一種是媒質微元基於平衡點的振動,傳播開來也就是波動,還有一種就是轉動,我感覺轉動對寸勁的貢獻比較小,不與討論。平動和波動這兩種形式差異很大,比方說空氣分子整體平動的速度要遠小於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波的頻譜如果集中在物體的本徵頻率時,和物體相互作用會發生共振現象。現在研究人發力都在拳頭平動上打轉轉,忽略了肌肉伸縮激發出的波動的傳播。比方說我在急速呼氣時感受到由小腹傳向四肢的振動,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是波就存在干涉,會造成能量在某個區域內的增強,而在另一區域內削弱。那麼為什麼普通人甚至武術大師都很難發揮出這種波動的威力呢?先說一個現在很重要的通信方法,光纖通信,光纖通信的理論很早就提出來了,但要能實用,需要解決不同頻率的光波組合成波包的在介質中傳播的色散問題,比方說開始是一個很尖銳脈衝,傳著傳著就變平緩了。介質中光的色散有幾個頻率窗口,在這幾個頻率窗口內,不同頻率的光色散非常小,後來的光纖通信就是用的這些頻率窗口中的光波。還有就是媒質對光波的衰減,要降低媒質的衰減,要求媒質非常純凈。這個問題隨著高純度石英絲的拉製成功得到解決。回到人體內傳播的機械波,類似光纖通信系統,要想遠程傳波介質也應該有個低色散的頻率窗口,介質的低損耗,這些條件是非常苛刻的,我想武術大師在練習站樁打坐運氣,應該是在調節人體這個介質的性質,還有波源比方說腹部腰胯腿部的振動頻率,可能某一時刻,他們誤打誤撞,調到了合適的頻率,又有合適的介質,在加上手腳運動,波也就沿著人體這麼傳出去了,而且在掌腳產生了相漲疊加,力量成倍增加,這時人的四肢不過是起到波導的作用。舉個例子,大家知不知道海嘯的原理,大洋深處地殼整體的一點位移,會在海水中激起一個脈衝波,在很深的海域里,海水這種波動的振幅很小,但是當波動傳到近海,隨著海水變淺,波動幅度會愈來愈大,到海岸邊時,有可能就是幾十米高的巨大水牆。接觸到別人時波會繼續傳播,但是另一個人也就是另一團介質,如果不那麼純凈,對波就會產生強烈的吸收,如果波動頻率在那團介質的本徵頻率附近,就會發生共振現象,破壞力可想而知。還有一點關於經絡,我覺得應該就是這種機械波的傳播路徑,而在人體這個封閉體系,我們的呼吸心跳等波源平時相對穩定,波動應該以駐波形式存在,穴位就是波節或者波腹。
這種武學原理在於人的敵人只可能是人,而人體過於脆弱.........
攻高防低,渾身暴擊點.......這種情況下只要保證命中率,哪怕力量降低小半,只要暴擊(擊中要害)也能造成死傷........
要說寸勁比蓄力重擊力量更大,我是不信的,寸勁強在距離短蓄力少徵兆小,更加難以防禦吧........就和拔刀術的原理一樣,其實任何一把刀都能砍死人,區別在於——優秀的劍客總能快對手一步。
肌肉的等長收縮與等張收縮協同作用
普通擊打是先發力後接觸,寸勁類技術是先接觸後發力。特定情形特定應用的一種發力形式而已,不要神化。
誰都不是真空中的球形人。人體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系統,而且把什麼都歸結於物理學、非要用物理學理解也沒啥大用,就算理解了你也得返回來按照師傅的要求練,物理學院不開武術專業。總之就是練得少,想得多。
寸,意為短。寸勁既極短的攻擊距離,發揮最大的攻擊力。所有關節貫通腰肘旋。身松意緊,下丹田氣聚。突。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武術里有寢技嗎?
※如何看待2017-10-8「科星太極」叫地痞圍毆「中國功夫打假聯盟」事件?
※如何靈活運用一套傳統武術的功法?
※20歲女生想學內家拳還來得及嗎,作為業餘愛好?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哪個更適合?在北京哪裡可以學到?
※傳統武術中的入門拳種有實戰作用嗎?比如簡易二十四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