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雙刃性都有哪些體現?


securitization被大部分人認為是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所謂securitization就是指將大量的房貸組成一個巨大的pool,然後資產化,再重新出售。在這樣的包裝下,低風險和高風險的貸款被組合在一起,從而在平均上來說這樣的pool為風險較低的,另外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CDO(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對不同風險區別定價從而使得整個市場去分攤風險。

毋庸置疑,securitization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金融創新,首先它改變了銀行系統的funding結構。傳統意義而言,銀行的職責是一方面吸納存款,另一方面是給予貸款。存款往往是demand deposit,儲戶可以隨時提出現金,而貸款往往是長期的,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銀行一手拿的是短期負債,而另一手是長期資產,或者說需要用demand deposit去finance他們長期的loan,所以對於放貸銀行必須非常謹慎,因為銀行本身將承擔風險,如果貸款者default,銀行蒙受損失。但是通過securitization,銀行可以將貸款重新出售給第三方或其他機構投資者而獲取現金,這樣一來對於銀行本身有兩大好處,第一,他們將風險轉移給了第三方,第二,銀行如果能夠持續的出售那些securitized債券,他們將持續的獲得利潤。換而言之,銀行的funding渠道改變了。眾所周知,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銀行的credit supply,比如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利率升高,傳統銀行的funding cost提高,從而銀行將選擇減少房貸。然後對於那些securitization銀行,只要市場需求不變,他們可以繼續放貸,從這個角度而言,securitization是一個有益的創新。

然而所謂的雙刃劍指的是lax screening。或者說moral hazard。與銀行而言,因為風險被分擔,所以在選擇貸款人的時候他們不再謹慎的選擇,沒有合格信用記錄,沒關係,我們可以給你貸款;沒有穩定收入,沒關係,一年後我們可以給你refinance,因為你的房子一年後更值錢。只要我們能securitize,只要我們能賣掉債券,我們就可以給你貸款。

在次貸危機之前的幾年,美國政府提出了鼓勵中低收入者購房的措施,銀行紛紛降低利率吸引中低收入者購房,從而使得房價不斷攀升。對於那些中低收入者,其收入往往不穩定並且信用歷史記錄也並非合格,但是由於securitization的存在,從銀行的角度而言,只要能夠賣出securitized債券,並且加之抵押的房產的價格不斷在攀升,銀行並不關心貸款者的質量不斷在下降。同樣也是因為房價不斷在升高,中低收入者哪怕沒有能力還款,他們可以不斷重新的抵押貸款,以獲得更低的利率,並且capitalized他們的升值的房價的equity。有研究顯示,次貸危機前幾年,房貸量和貸款者收入成反比。另有研究顯示,securitization的井噴導致了房貸量的井噴。很明顯,金融創新帶來了泡沫。接下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房價的上升減緩或停滯,越來越多的人無法refinance,於是違約,機構投資者意識到securitization的風險,停止購買,而且受到損失,銀行手上積壓大量的高風險貸款,無法轉移風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題外話,在次貸危機的時候,哪些銀行最慘?毫無疑問,那些涉及securitization最深的銀行最慘,哪些銀行涉及最深?投行!為什麼是投行?為什麼不是商業銀行?securitization怎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競爭!個人觀點,我一直不認為securitization本身應該被抨擊,應該被抨擊的是政策,是競爭。1999年之前,在美國,商業銀行和投行之間有明顯的界限,商業銀行不允許從事投行業務。之後通過的Gramm-Leach-Bliley法案,允許商業銀行從bank holding company轉為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並設立投行部門參與投行業務,對於投行而言,他們突然間多了一群極具競爭力的對手,underwriting的業務受到了衝擊,很明顯商業銀行那群天天給公司放貸的人更有優勢更了解客戶,而此時,突然又有了一個叫securitization的東西,很顯然,仗著多年的刀尖上跳舞的經驗,突然嗅到了血腥,而且似乎還很安全,那必須絕對第一個跳進去投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來嘗試回答一下。說的不對請指正。

在我看來,次貸危機源於對金融創新工具過度的應用。導致本來是有益的工具,成為危機的源頭。

舉個最顯而易見的栗子,對沖基金(hedge fund)的本意在於「對沖」風險,通過購買走向相反的金融產品達到減小投資風險的目的。(同時收益理應也會減小)

但是現在這個詞基本上已經是「風險」的代名詞。在次貸危機之前,很多對沖基金有高達20%以上的ROE (return on equity),to put things into perspective, 美股平均收益大約7%,那麼這麼高的ROE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槓桿。

適度的槓桿可以幫助提高收益率,很多企業都有利用槓桿。

但是在次貸危機之前,華爾街的槓桿普遍達到20倍甚至30倍。這就是過度的濫用了。

我來解釋下高ROE是怎麼通過對沖和槓桿達到的:比如投資美股的年收益率是7%。但是他的風險比較大(std高)。所以如果對沖基金投入很多錢,其結果很有可能馬上賠光光(市場不好)。但是如果他們對沖一下,比如買進一個走向相反的security,平均收益率為-5%,假設綜合平均收益為1%。雖然收益率降低,但是風險也隨之減小到最低。這個時候再加上20倍30倍的槓桿,就能達到超乎想像的收益。

To answer your question, 對沖和槓桿本來都是很好的金融創新,可以在不同領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華爾街因為貪婪而過度使用,使之成為危機的源頭。

現在全世界都在去槓桿化,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人都知道這麼高的槓桿終究會出事,但是大多數人都選擇在出事前多往自己錢包裡面撈點。

其實每個金融創新都有其兩面性。期貨、期權、掉期、包括次貸危機里很火的cds等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農民等對衝風險,但同時也很多人利用這些工具投機。但是如果不是這麼高的槓桿,這些投機可以幫助平緩市場並沒什麼太大的害處,但是貪婪使得危機如此嚴重,波及範圍如此之廣,金融機構too big to fail.


優:可以更好的融通資金,是資源優化配置。正確使用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

缺:過度的放大槓桿,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更多的放大了風險。投機者與投資者們盲目的投資。


推薦閱讀:

銀行對於自己的貸款所形成的債權,是不是可以主動放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哪一級銀行才有這樣的權利?
誰來聊聊 K 線技術分析?
國外主流的金融學 Quant 學術期刊有哪些?
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釋「剛兌」?
如何看待 2017 年 7 月 1 日即將實行的「最嚴外匯管制」?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