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


先制定一周的讀書計劃


.

計劃是一個靜態的東西,誰也無法預計到自己的一生都需要讀到哪些類型和方向的書,所以我認為與其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不如形成系統的讀書方法。當你意識到自己需要哪個方向的知識時,可以迅速的找到相應的書籍,快速的閱讀與理解,有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並且能夠應用。這才是更重要的。

我認為系統的讀書方法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堅持閱讀的習慣。把讀書當作一件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活動,每天有固定讀書時間;
  • 尋找圖書的方法。無論是在豆瓣查、上知乎問或者去圖書館和實體書店,總之,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
  • 一定的書籍鑒賞能力[1]。在面對同種類型的諸多書籍,或者同一本書的多個版本,或者同一本外文書的多個譯本,可以通過簡單瀏覽,大致找出其中質量最高的書籍;
  • 知識管理系統。在書中有所得,可以有方法把自己收穫記錄下來,無論是直接在書上標記和批註,還是有專門的讀書筆記本[2],或者是使用Evernote這樣的數字工具,無論怎樣的方法,易於記錄,便於回看,就是好方法;
  • 適當的輸出。有些知識,我們有時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些知識我們自己感覺理解得很透徹,但是想講給別人聽的時候,又覺得說不清楚。人腦的思維是跳躍的,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會不自覺得忽略一些細節的問題。只有我們要把這些知識組織成邏輯嚴密表述清晰的話語和文字時,這些問題才會顯現出來。所以,選擇適當的方法將自己讀書所得輸出出來,能夠幫助你查漏補缺,同時加深記憶。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在豆瓣寫書評,利用所學的知識在知乎答題,建立自己的博客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筆記[3],都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這就像一個習武之人闖蕩江湖,你無法預計自己將碰上怎樣的勁敵,更不可能在出山之前就分析出他們每個人的弱點從而設計出一套招數。但是你可以練一套北冥神功,遇見再高的高手都能化他的內力而為己所用。

[1] 李笑來《學習學習再學習》中第6節《選書基本原則》http://lixiaolai.com/alpha/on-learning/#section-6

[2] 楊絳《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36500/answer/15411922

[3] 知友@warfalcon(戰隼的學習探索博主)《寫博客是一種「寫作式」學習》http://www.read.org.cn/html/2005-xie-bo-ke-shi-yi-zhong-xie-zuo-shi-xue-xi.html

.


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方法可以是主題閱讀。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某一主題的書進行閱讀,然後隨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不斷增加主題的範圍和深度。


你的意思是,想要制定一個計劃,比如說今年讀紅樓夢,下一年讀三國演義,再下一年讀佛洛依德,如此類推安排60年,是這個意思么?


某次北京讀書會上聊到如何自律的問題,談到了用「他律來提升自律」這個辦法。

在讀書上,具體運用場景如下:

  • 我自己制定了一個閱讀計劃是每周讀一本書(這裡可以代替為練習英語、練字、健身、減肥等等),剛開始幾周還能靠著新鮮勁兒和自律嚴格執行,但是後來就變成一個月執行一次,再往後就不了了之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你去找別人傾訴,Ta會告訴你你的自律性太差了,並危言這是病,得治。於是乎,臉色蒼白的你開始發奮提升自律能力,(小伙不錯,加油!)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咬咬牙,努把力,終於,你還是放棄了。這是個詛咒嗎?我想的確如此,古人云「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分散注意力的時代古人也還修復不了人性功能上的這個Bug,難道今天你就行了?

  • 故而我想我們需要"他律"——讓別人來監督你,當然不是《1984》里的老大哥無處不在的監視,而是志同道合者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為了共同進步而形成的團體自律。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必須是一周讀一本書呢?當然不必須這樣,這只是他律的規則設置罷了,同樣可以設置為一個月讀一本書。畢竟讀書不在乎數量,在乎從一本書中收穫的多寡。一周一本是為了保證每天都能抽出時間翻看一下書籍,讓思維保持在思考狀態,這才是實質。

畫張餅

如果你能夠一周一本書這麼讀下來,一年就能讀52本書,到時候你看問題的境界一定會提升不少。

機制設計:

  • 報名方式:添加我的微信:1193286699,我會邀請你加入【一周一書】的微信群;

  • 打卡機制:

  1. 你如何打卡?——加入後,會告知你打卡方式。基本形式為發布讀書動態或者回復他人動態(可參考其他人的打卡記錄),最有效的打卡是在當天的閱讀之後有所思有所想的情況下完成,當然打卡形式並不做要求。

  2. 你需要做什麼?——無他,你更多的時間需要投入到閱讀中『比如一天閱讀兩個小時』,打卡也許只會佔據你一天中5分鐘的時間。

  3. 我需要做什麼?——為了和大家一起養成閱讀和思考的好習慣,才有了『一周一書』這個活動。大家參與一周一書,大抵都是為著這個目標而來。因此,我要做的其實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堅持下去的外部激勵,對我來說並不難,也花費不了太多時間,如下:每天上午我會將前一天每個人的打卡記錄公布至微信群;每周從大家的打卡記錄里挑選10本好書和好的短評;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根據本月的打卡情況統計,挑選5名讀書達人,每人贈送一本紙質書籍。

  4. 關於退群的聲明——一周一書閱讀計劃更多的是給我們提供堅持閱讀下去的動力,但規則也需要一個底線,這樣才能保證這個活動有效有質。若加入微信群一個月內沒有一次打卡記錄,那麼我會直接予以退群,我想一個月是一個足夠寬泛的時期了吧。

  5. 溫馨提示:為避免影響正常生活,加入微信群者可設置群消息不提醒。打卡記錄一般會在第二天早上發至微信群,大家每天查看一次即可。此外原則上群內不聊無關痛癢之話題,望大家知悉。

活動周期及開始時間:一周為一個周期,如此循環往複。開始時間是2015年4月20日(周一),第一期的時間是4月20日至4月26日。

這個活動目前是第五周,這一個月來,大家打卡討論書籍的記錄已經達到了1300餘條,我想除了一周一書這一機制在起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只與讀書有關的社區氛圍。這裡沒有雞湯八卦,沒有美食和電影,唯有書與愛書的人。

照例要上FAQ:

1. Q:一本書如果一周讀不完怎麼辦?

A:很多書一周都讀不完,如資治通鑒。但是大多數還是可以的。對於一周讀不完的書,可以多花一些時間來讀或者多讀幾遍,這個都是OK的,只要保證每天閱讀之後能夠有所思考,我想就是我們的目的了。

2. Q:讀書非得互相監督嗎?讀書不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嘛?

A:我想這並不衝突。讀書是很自由的一件事,因而我才喜歡讀書,在你怎麼讀書,讀什麼書等方面我們是不會替你選擇的,也不會監督你的。但是針對大多數人並非能夠很好的自律,我們才希望通過一周一書來監督讀書進度,自我督促每日的讀書和思考。當有一天你很肯定的說自己完全能夠自律的時候,一周一書就不適合你了。

3. 待完善


推薦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似乎有點大而不當。已三年到五年來制定長期的讀書計劃。以一年作中短期的讀書計劃。這樣比較靠譜。


讀書是一種習慣,並不一定非得制定個計劃什麼的。至於書的選擇,個人覺得多關注網路上的讀書頻道是很有幫助的,能及時的掌握新書的信息,另外推薦多上豆瓣讀書逛逛,那裡有很多書友,而且關於圖書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我認為可以採取這樣的步驟:

1.總攬性地了解世界上所存在的書籍的情況。具體的做法是到豆瓣讀書的「分類瀏覽」頁面,打開一些標籤並了解該標籤下最熱門的書籍。每個標籤起碼應該瀏覽最熱門的100本書以上,重點關注書籍的評分和收藏的人數,感興趣的書籍還可以大致地看一下作者介紹、作品介紹和豆友們的書評。這樣就能大致了解現存好書的狀況。

2.分析關於書籍的客體(書的熱門程度以及書的質量)以及主體(自己和該書的領域的相關程度以及感興趣程度)。一般來說,書越熱門,質量越高,相關度及興趣度越高,可以首先閱讀。

3.開始閱讀之後再不斷調整自己的感興趣領域,從而層層展開閱讀。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評估好閱讀的時間。2.選好閱讀介質(電腦、手機、kindle、實體書)3.想好書的來源(買書,借書,電子書)


讀書這玩意主觀性太強了,而且每個人的 口味和習慣都不一樣,加入你讀了100本書添加到了豆瓣,然後你去和那些讀過1000本書的人對比,你們重疊的部分非常少。

最初的時候,你可以搜搜一生必讀的100書之類的 書,然後挑選你能讀的進去的開始,讀的過程中便會引起你的思考,然後可以再繼續選擇,深入。

平時去豆瓣讀書,你會得到很多對你有益的評論和推薦。

多讀書,讀好書,讀那些經過歷史的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


先開始一周一本書,看你能堅持多久,一年之後再來說制定讀書計劃這會事兒。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沒有計劃看到想看的就看和制定計劃按照計劃來看這兩者比較,還是隨意的時候讀的更多印象更深,制定計劃的話好處在於系統的吸納知識。

對於目前絕大部分人來說,我的建議:先看。無論什麼書,先讀下去,養成閱讀的習慣再說。


能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只能是上帝了。我認為制定一個月的讀書計劃,就足以改變你的人生了。


以上


首先的活一生。否則答案沒有實踐性。

那先讓我回一生。

←_←


一生的讀書計劃!這問題,前提是有一生的計劃。閱讀,是一生的一部分。人生有機緣,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無法計劃。有太多的錯過,和不期而遇。如果說要有計劃,一切始於腳下。那麼,就先從自身需要出發,或工作,或學習需要急速提高視野的,開始閱讀,然後逐漸拓展閱讀的廣度,尋找邊緣書目,拓展視野。但是,我的經驗是,會逐漸的閱讀到哲學書籍。這也許是閱讀的,端點。再繼續尋找好多端點。最後就把知識的網,結好了。也許,寫就是一個計劃。


讀書不是目的,重點的是從裡面學到了啥,能產生個什麼成果,當然讀書是一種很好的獲取知識的途徑這是肯定的,但不是唯一的。

至於讀書計劃的話,可能按照你最近關注的主題不同而不同,想學什麼關注於主題然後購買。

比確定一輩子看什麼書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應該去學什麼,希望擁有什麼的知識結構,是現在的你可以確認的。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再去找一些書來讀,會更有益些。


一生的讀書計劃,我也想了很久,但都沒法按單子來,就我自己經驗來說,有兩個趨向1、按單子來,這個單子可以去收藏一些網上的書單作為底子,最重要的還是確定你自己喜歡的領域,然後選一個相關領域的歷史來看,確定你可以看的大致方向,按學科流派來分、按作者來分、按時期來分都可以,然後再度某一個具體主題,你又會發現相關的東西。2、按興趣來,這個就有點亂了,因為如果你的興趣和我一廣泛而且跳躍的話,想讀什麼了,就去找來翻翻,不過還是以單子為主吧,因為在一個感興趣學科或領域登堂入室,沒些積澱是不行滴


看完大家的回答後豁然開朗,一生的讀書計劃不太實際,還是從眼前做起,試一下一周一書,試試看。


讀一本書 看書後的參考書目一般都會牽扯出五十本書 所以不現實 制定一周或者一天的比較現實 如果你也是一天讀四五本書的話


每天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不想看了就休息!題主別想太多,人是活的!一生的讀書計劃基本是個童話!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句話 讓你產生相見恨晚 直擊心靈的感覺?
出版一本書大概需要哪些費用?費用是如何?
有什麼能讓書里印刷的文字變得模糊的化學試劑?
中國古代書籍版面設計為何會在上下留那麼大的空白,是技術原因還是為了方便讀者批註而留?
大家會把精裝書(hard cover)的封皮扔掉嗎?

TAG:閱讀 | 時間管理 | 書籍 | 知識管理 | 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