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靠家庭資產收益過日子會再出現那些80/90年代期望靠10萬銀行存款利息過一輩子的悲劇嗎?

80年代~90初的時候有些人在銀行存了幾萬~10萬就打算靠利息過一輩子,結果悲劇了.......

他們當時考慮也很簡單:這些錢的銀行利息一年也有大幾千~1萬了,算下來每個月也有幾百~1千的收入。這比同時期工資收入要高的多。(馬後炮,他們忘記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和生活水平提高後的開銷也增大)

另外,《福爾摩斯》小說里,也時常出現靠父輩/海外親戚的遺產的資產收益來過日子的。果真古今中外天下道理大同小異。藝術來源於生活,那時候在英國一定有真實的人是做這些打算的。他們的結局和我們中國80/90年代的人的結局一樣嗎?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40年了。現在造就了一大批中產階級。如果這些人也打算效仿前輩,可行嗎?資產改怎麼配置?

(我認為光靠銀行存款是不行的,抗風險能力太低。)


謝邀。

首先,兩學一做:

習近平: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中新網

近日在河北省考察時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然後看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換一個說法就是,有沒有可能通過工資(勞動要素分配所得)的剩餘積累出原始資本,享有穩定的剩餘價值分配權?

這個問題,其實說的是社會分配。

類似的問題很多,不過以各種形式被表現出來。最近一次被問到是:

怎麼看待京東女副總向劉強東請孕假,劉強東的反應讓員工嚇尿了

類似的話題,幾乎每個月,甚至每周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被問到,比怎麼看待華為34歲裁員,怎麼看待螞蟻金服的廣告,怎麼看待丁仲禮校長要學生們讀研究生,怎麼評價太平洋上的大逃殺之類。

比如:

neo anderson:怎麼看任正非回應員工34歲要退休: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如何評價螞蟻財富聯合 16 家基金公司發布的「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系列廣告?

如何評價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關於國科大學生就業的態度?

neo anderson:如何看待「遠洋漁船魯榮漁 2682 號 11 人殺 22 名同伴」事件?

現在許多人認為自己是小資,是中產,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的行為。

許多人認為自己是有產者,其實充其量是高級勞動力。

資產和財產是兩回事,不要以為自己的一、兩套房、幾百、一兩千萬存款就有資格成為產。乞丐也是有財產的人,因為他有一隻要飯的碗。但是,乞丐能算有產者嗎?

真正的產,可以通過交易,不斷積累和集中自我增殖。諸位,你們那點兒小錢,有這資格嗎?

資產是有資格支配其他社會成員的以物為形式的社會關係的媒介。

因為可以支配他人,所以才能制定遊戲規則,讓市場交易按照有利自己的方式成交,讓社會總分配向自己傾斜,不斷增殖。

諸位哪點兒小錢,能支配誰?能保證獲得相對穩定的足夠自己消費的剩餘價值,不縮水就不錯了!

neo anderson:錢有多重要?

金錢,是除了暴力以外第二種調動社會資源的權力來源。由於可以調動社會資源,自然發展為支配其他社會成員的權力。相比暴力,金錢更柔和,更容易被接受。暴力很多情況下,也需要金錢的支持。比如,沒有軍餉、軍餉摻假,都是會出事的。

用暴力強迫對方發生性關係,那叫強姦,在各國都是重罪(信仰某不可描述之宗教的中東地區某些國家例外)。用錢購買對方的性服務,那叫買春,最多拘留,在很多西方國家還是合法的。

在暴力無法形成壟斷性、壓倒性優勢的時候,金錢往往取代暴力,成為社會的統治力量。

由於金錢可以支配其他社會成員,自然可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決定社會遊戲規則。所以,金錢擁有自我強化的趨勢。多數人則永遠成為被金錢支配的奴隸,他們出賣時間、性、器官、生命,換取金錢,購買各種生活用品。

一部分人通過原始積累先富起來,另一部分人受他們的支配。先富和其他人之間的身份無法再調換的時候,其他人永遠無法支配先富,只能被先富支配,先富有權決定其他人的生活狀態,甚至生死。這時,這種支配發展為統治。

於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了支配與被支配,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媒介就是金錢。這時,金錢就成了資本。

真正的產,最初來自資本的原始積累——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夠足夠支配、操縱、統治他人的,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財富。

這些人應該捫心自問:

你爹姓資嗎?你參與過「每個毛孔都滴落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的資本的原始積累嗎?

你和你家人有過坑蒙拐騙的經歷嗎?

騙子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有過官商勾結的經歷嗎?你家有人當過要錢不要命的手套嗎?

neo anderson:如何看待章瑩穎家屬將用於尋人的捐款用作其他用途?

有過化公為私的經歷嗎?你家有人經歷過曲婉婷她媽經歷過的那種事情嗎?

就跟昨天的事似的——簡評曲婉婷的英雄母親

你有機會接觸權傾一方的老丈人,當現代祁同偉嗎?

婚姻決定成敗——聊聊王石和「萬寶之爭」

你有機會趁年輕,像《杜拉拉生殖器》那樣,一路睡過去嗎?對,是《杜拉拉升職記》。

你有擔任省委委員、市委委員,能一步步提攜你的爹(叔叔、大爺、舅舅)嗎?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他們的家庭最多經歷過拆遷,有個幾十、幾百到幾千萬。

自己和自己的長輩沒參與過資本的原始積累,憑什麼姓資?

在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社會中,他們就是勞動力,比別人聰明一些的勞動力而已。

在金字塔形的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獲得的分配的結果,與他們對製造社會總大餅的貢獻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

決定社會分配結果的,不是任何別的東西,而是每個人擁有的生產、生活要素,是擁有同樣要素的人的博弈能力。同行越多,博弈能力越差。

最能吃苦的是農民工,最不要臉的是小姐,最不怕冒險的是毒販,最能創新的是各種騙子。

然而,他們都不是最富有的人。因為,他們只有也只能出賣自己的時間、肉體、生命、創意。

這些東西,在市場中,不值錢!

任何一個社會,有資格成為金字塔尖的不過是頂尖的1、2、3%,再多了,社會體系就無法維持了。

有些人覺得自己在北京年薪30萬就是社會上層了,他們的收入是很高,但是北京的房價水漲船高,他們不過是地主階層打工。

不僅如此,最終絕大多數資本,不是來自不斷的自我積累而是來自兼并。在沒有外來干預的情況下,普遍的規律是隨著大產的出現,伴隨中產變小產,小產變無產,而不是無產變小產,小產變中產,中產變大產。

有財政干預的時候,這個過程可能更快。因為,歷史上的大產,不是出現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前,而是出現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因為大資產階級掌握了財政分配權,迅速以稅收的手段剝奪,以補貼和減稅的方式給予。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資產階級,都是財政的乳汁喂大的。

稅收制度是富人在繳稅養窮人嗎?

西方經濟學最常用的詞就是人們,這個詞是非常有欺騙性的。階級社會之中,永遠是1%統治99%。真正的實權,控制在這1%手中。他們有權制定國家的各種政策,其中包括稅收政策,或者說切割社會總大餅的刀。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稅收都是窮人養富人。

在資本主義時代,巨額資本的積累,都是財政的乳汁喂大的,這是以國家暴力為後盾的剝奪與給予的過程。喂大的方式,包括並不限於化公為私(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企歸個人、俄羅斯的私有化),巨額訂單(德國的克虜伯、法國的施耐德、美國軍企聯合體),低息優惠貸款(比如開動印鈔機給予大資本各種政策性貸款,同時製造通貨膨脹),無償援助(金融危機之中大而不倒),無償或者贈與(美國西部開發中給予大公司大批國有土地,這些公司把這些土地化整為零,高價出售),巨額補貼(名義上給予美國農民實際上給予孟山都、泰森公司的補貼),大規模的減稅、免稅(基金會免稅),給予貨幣資本高額利息(比如窮人賣不起的英國戰爭國債)……

資本主義真正迅速發展的時代,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的時代。迅速發展的原因,不是消除了封建制度的種種禁錮,而是資產階級擊敗了封建地主階級以後,獲得了切割社會總大餅的刀!奪了這把刀,就有能力為自己切割最大的份額,迅速完成資本積累。

在所謂的中產社會之中,則是從社會中下層收稅,喂肥頂層,養活底層。

所以,自動形成棗核形社會,基本是偽命題,社會的趨勢是通天塔型社會,甚至是倒圖釘型社會。

只有社會極少數頂層,才有資格享受安逸、不勞而獲的奢侈生活。其他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必將時時刻刻生活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之下,他們時刻擔心自己失去工作或者可憐的財產。這樣一來,他們會拚命幹活,為社會頂層提供更多的剩餘價值。或者,把自己可憐的財產投入金融賭場,成為極少數人的獎金,被他們贏走。

靜下心來想一想,受生產水平局限,社會總產品的大餅那麼多。統治階級註定是少數。

市場經濟中,所有人都依據自己擁有的要素去分配。哪有那多剩餘產品分給「中產」、「小資」?

當然,這是統計意義上的普遍規律,並不排除個別的「中產」、「小資」會有機會成為大產。在自由交易的市場經濟之中,如果沒有大產,那麼遲早會出現大產。大產從何而來,自然是來自中產。大產出現以後,其他中產迅速破產。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社會之中,自然存在通過原始積累迅速急劇才讀的大產。所以,中產最終會發現,自己晉陞大產的想法,不過是夢一場。

一千畝地,由一個大地主控制,租給九十九個農民,這個大地主可以非常奢侈,農民生活極其惡劣。由十個小地主控制,租給九十個農民,這些小地主會比農民富裕。由一百個農民控制,農民生活最好。

但是,對許多人來說,他們寧可希望自己有百分之一的機會當大地主,也不願意共同勞動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

最終,他們在大地主的土地上,不得不為自己的存活而努力掙扎。如果有一天,AI取代他們,他們連掙扎的機會也沒有。

最後,再學習一段講話: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泡沫定期的誘惑中產上鉤並破裂,為一部分努力的底層群眾提供階層上升的空間,同時逐漸的讓中下階層都擁有中產階層重視教育、積極、上進的思想。」

嗯,這是英國人民回顧幾百年歷史總結出的經驗。既然我們國家的人們對「落後就要挨打」根深蒂固,鄉下老伯都會盯著人均GDP是我們十倍左右的國家說一通「人家外國的社會如何如何」,那麼存在飛速發展必然要求的社會必然會重複外國在類似歷史時期的經歷。當初有較好的食利環境的法國,舊小說里經常提到年金收入什麼的,這樣的高利貸帝國主義早早的就沒競爭力了,我國不會效仿。現在看來,我們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各種變化比較密集。

一國最重要的經濟領域施政手段是制定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

好了,如果有一種大宗產品,有錢就能買,這種東西的價格穩定的一至三年翻一番,請考慮,這種東西是我們這個長期貨幣超發、局部出現流動性過剩的國家的貨幣蓄水池,還是又添了一台貨幣當局駕馭不了的印鈔機?我母校廣播電視大學帝央校區隔著長安街的那個建築里的老爺會很捉急啊!

同樣的,人們不投資實業,就投資這种放在那裡就會漲價錢的東西,佔用社會信貸量導致相關政策失靈,造成資源配置錯配,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沒有任何作用,那麼當局會怎麼想?是不是本著「誰火就滅誰」的精神,控制投資者對這貨價格快速增長的預期(三階導數啊)?

流動性過剩的本質,就是錢印多了,但不是所有人手裡的錢都多,所以沒有形成全社會物價普漲的通貨膨脹,只是集中在玉石啊、蟲草啊、藏獒之類有錢人追捧的領域。(牆上掛的那個大鬍子老頭,你瞪我幹什麼)

偶爾多餘的貨幣流向民生,就有了「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糖高宗」之類 。當然,民生領域的多數東西生產要素調整周期較短,今年十幾塊錢一斤「姜你軍」,轉年不到一塊錢一斤,姜農一畝地賠兩千塊,蓋了大冷庫準備當炒家的姜農更是想跳河(炒鋼材的山東辱母殺人案於媽攜債主發來賀電)。

其他過熱的東西也是花無百日紅,這星期就連本地的交通台都在報道冬蟲夏草不含抗癌物質了。馮唐老師通過「油膩中年男人」一文掀起了一陣話題,解構了文玩包漿。藏獒崩盤已經是完成時了。幾年前火起來的一批,現在還堅挺的著實不多,就是一些比較稀缺的古董和玉石了。

於是,比較穩定的大宗投資項目,就剩下股票和房產了。

股票就不說了,一茬茬的賭民……啊不,理性投資者應該都會漸漸學習到國家隊不會救市,願賭服輸後果自負。

房產……首先,房產為什麼值錢?房子不過是蓋在一片土地上的一堆建材,土地我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適合蓋房的地方足夠全國人民都住上獨棟(就像9億農民一樣)。建材我國更不缺,都在去產能了(牆上掛的那個大鬍子老頭,你又瞪我幹什麼)。房產的炒點在哪裡?房產最關鍵的要素其實和腫瘤是一樣的,都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腫瘤表示不服,病理也是很關鍵的)房子不貴,貴的是依附在房產上的社會資源(含發展機會)使用准入資格。

但是時代不同鳥,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落後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轉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發展不均衡之間的矛盾。大家要認清時代發展的主線,這個主線就是「從主席到主席」的偉大復興與民族夢想,時代需要歷史成就,除了解放台灣就是實現教育、醫療、住房三大免費。當然要立足國情,新中特社三大免費。具體到住房,可以在學了香港的土地批租之後再把組屋和居屋也學了。

然後就是哪裡不均衡就調哪裡。

除了京滬幾個沾了"共建"光的牛校,多數社會資源尤其是公營的公共資源在同城是可以盡量均衡的。只要實施租售同權等一系列均衡措施,現在因為不均衡導致的價格畸高就要發生變化。當然,均衡有個過程,房子一間間的落實需要過程,新模式從一線城市推廣到八線城市也需要過程。當然,產權房畢竟佔有相對黃金的地段,還是有自身優勢的。已經上船的朋友如果是自住,請不要憂傷。

過去的很長時期,我們國家的房產是城市化愛國稅的徵收工具。現在看來,這個工具給包稅人階層比如鵝城的黃老爺等大戶漏下的銀子太多了。過去二十年成長起來的中產,有許多是搭車房產增值中產起來的。由於開篇提及的原因,房地產的穩定過熱前期即將改變。

之前一說降房價,人們就鼓吹地產稅。地產稅尤其傷害流量小、存量大的房主中產,這裡邊有許多兒子不開公司,自己及家人也沒有股份請人代持的清官,所以我認為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不會在近期推動。近期城市化愛國稅的徵收渠道,可以從賣地轉為收租。企業、集體、小產權,社會各界的閑置資源都可以用於新時代的經租房。經租房拉低房租價格,同時配合租售同權。然後就是空置稅、房產稅上馬,房東們可以選擇交稅、降租、降價變現。當然,也可以由熱心的政府指派中介部門用厚道的價格幫他們長期、穩定的租房,可以說是符合物權法法制框架的新時代經租房……

其間的利害,房價腰斬,對於很多地方來說不過是房價退回了一至三年。就算房價下跌,只是傷害一小撮最近上車的房奴,目前的社會管理能力可以駕馭。銀行甚至不必追加抵押物,因為房奴會認真還債,雖然我們的房奴沒有香港同胞的屁民意識啊不法制精神。至於大戶,都是分散投資、多元投資。覺得捨得中國的大好前景,就移民到布局已久的新家鄉;覺得無傷痛癢就繼續玩,有錢人不會跳樓的。

至於有些人咒天咒地「我們辛辛苦苦賺錢積攢下的血汗難道錯了么?為什麼不保護我坐享其成?」啊,誰讓你不巧站在擋了中國夢的位置?地主後代還在,經租房主還健在。


放心,房產稅很快就會勸(bi)出一大批勤勞的打工青(中)年的。

一個正常的國家——不正常的國家也沒差——財富必然來自勞動而不是閑適。除非這個國家有能力在外國獲得大量的投資收益,並用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投資,否則的話,有消費能力的閑人多了,財富就要減少,國家力量就要衰退,經濟必然停滯乃至衰退,最後資產貶值,技術落後,誰也過不上好日子。這是算術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所以,正常的國家一定不會坐視有閑階級的比例提高,一定會用稅收、消費品配額、歧視性價格等方式打壓有閑階級的購買力,迫使他們參與生產和科研。做不到這一點的國家——也就是不「正常」的國家都被其他國家教做人了,我相信中國不至如此。

注意,對於「正常」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有閑階級不止是中產階級,還有上層資產階級。但大資本的擁有者往往還要組織投資的工作,在各個企業和行業之間調配資源,這也是一種工作,大多數時候會促進生產效率(金融資本利潤也會扼殺實體財富生產,但那是另一個問題)。而中產階級的儲蓄太少,沒資格也沒能力去參與資產管理工作,只能坐在家裡收租吃息。偏偏他們的人數還比大資產階級多,多到可以顯著影響勞動力結構……所以國家隔上一二十年就要打壓一次中產階級,強行讓他們手裡的資產貶值,(比如80年代的編製 21世紀的房產),避免他們產生「我和子孫都不用辛苦工作」的幻覺。這幾乎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當然,你放心,中產階級和候補中產階級不會因此泄氣的。國家在提高前一種大眾資產折舊率的同時,還會推出新的低門檻投資方式,給最早的一批投資者異乎尋常的回報率,用來誘惑新一代中產,讓他們誤以為可以拚命幾年,換來後半生乃至子孫的幸福。否則去哪補充技術團隊呢?

最後,中產也不要太傷心,在生產力出現奇點式突破之前,勞動換取財富本來就是生活的的必然。不勞而獲是不切實際的夢想,達不到也不應該傷心。你看我就不會為劉亦菲找男友而鬱悶。

無論你心裡是否情願,歡迎和勞動群眾站在一起Y(^_^)Y

相關回答:

馬前卒:讀完博士,我發現我未來的孩子依然有可能身處寒門,我該怎麼辦?

馬前卒:為什麼反對「階層固化」和推崇「階級固化」都成為了一部分小資的政治正確?

為什麼知乎上多了之後,無法在有錢人面前做到不卑不亢?如何克服?


一直都在悲劇啊,消費主義可是填不滿的。

每個月吃幾千利息確實能活下去,但是你想買車買一線市中心的房,最好再買幾套吃租子啊。

這時候你就會看那些收割智商稅的"月入不到30000怎麼活得下去?","投資什麼才能財務自由"的文章了唄。

然後就傻了吧唧的掉進隨便一個坑裡,讓人把你本金吃走了唄。


有這麼天真可愛想法的中產階級,可能只能到對岸去找了。


資本一直在割著中產的羊毛,目前看割的還算穩定,似乎沒必要通過房產稅或者降房價來進一步割羊毛,否則會有竭澤而漁的可能性。

目前看來,我國經濟形勢還算良好,沒表現出內卷化的趨勢,房產稅的鍘刀完全可以緩幾年落下。

類似情況我們可以參考已經內卷化的民主燈塔阿妹例假國。中產被割了幾十上百年羊毛,top10%還是跑贏了大盤(資產佔比略有上升),雖然1%乃至0.1%跑贏的更多。

目前我國一二線非遠郊上車人群基本算是躋身前10%了,如果每月再有半狗以上的可支配收入,完全能夠坐穩前10%,有足夠能力來應對未來可能的變化。

所以,大家還是努力儘可能往前擠一擠吧,與其整天焦慮,不如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錢。


10萬存款利息過一輩子本質上是沒問題的,只是沒預料到後面的通脹而已。90年代一個月工資幾百元,為了方便就算400元吧。存款利率7%,如果不存在通脹,或者通脹很小,這些人的打算本質上沒錯。

然而誰能想到短短几年間,400的工資變成4000了呢?


當時這批人怎麼就悲劇了?當時所說的【靠十萬存款吃利息生活】,指的是在有房的基礎上,再有十萬存款。

關鍵是:他們已經有房!


記得我第一次把壓歲錢存進銀行的時候,存死期100塊平均一年可以拿到若干塊錢的利息。10萬的話一年也就幾千塊吧,過什麼一輩子,一年的利息一年都不夠用。那個時候應該需要100萬。

10萬也就夠買套汕頭的房子。

一個健康的國家,財富當然是靠勞動來產生的。所以如果突然出現了一些資產的收益遠大於通貨膨脹,如果任由發展下去,吃棗藥丸。一般來說有三個選擇:

  1. 政府出面解決,消滅賦閑富人。
  2. 自由發展
    1. 經濟崩潰
    2. 稍微出點事被其他國家按著打

除非能跟美國一樣吸全世界的血,否則大家是不可能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的。


1980年,全國平均月薪為64元。攢十萬塊需要不吃不喝勞動130年。

1990年,全國平均月薪為178元。攢十萬塊需要不吃不喝勞動46年。

我就想問問,你說的這些悲劇人士,是從哪個路口撿到十萬塊存銀行的。我去看看還有剩下的錢沒有。

6666666666

很多人好賴話都聽不懂,八十年代搞到十萬塊的,那是中產階級?那是大佬中的大佬,人精里的人精。這些人會因為高利息而悲劇?那上面都通著天呢。多數人都是敗在政治鬥爭里,或者生意過度擴張玩脫了。反而有人存銀行死期的,不拿錢亂作,不瘋狂舉債,反而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拿著幾十塊工資的工人和幹部,那才是當時的中產階級,貴族階級。社會底層是土裡刨食的農民,每天琢磨著今年的攤派要怎麼交。

你和當年的趙老爺們對比個毛線啊,有什麼可比性?害真把自己不當外人。

那我反過來給你算,你想今天靠資本收入過日子,咱就說財務自由。啥叫財務自由呢,就是資產的被動收入,要大於等於日常開支。簡單吧,就是吃利息(資本收入)過日子的意思。

今年胡潤發布的報告,認為財務自由的資產門檻,是多少呢?是2.9個億(一線城市),或者1.7個億(2線城市)。

那今年的平均工資是多少呢,北京是9240每月,最高。想要2.9億,也不多,需要不吃不喝地勞動2615年。

來來來,咱先把兩三個小目標實現一下再吹牛逼。

那麼,正經回答問題,如何正確地配置資產?答曰,認清自己的階級,也就認清了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水平的資產來投資。別讓營銷號忽悠成傻逼,不還你血汗錢,不還你血汗錢。


兄弟,這種思維,是明顯的對世界經濟運轉和社會理解的不夠深刻導致的。

@馬前卒 說的我比較認可。不只是我國,整個世界對中產階級的收割都是一茬接著一茬的,很可悲的是,這是社會運作的必然規律,只不過中國發展歷史太短,發展速度太快,而導致中國中產階級收割的速度也是一茬茬的更快,更直觀而已。

在奇點沒到之前,中產階級沒有任何的理由,社會也絕不會允許這批擁有自由財富收益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對勞動和社會的不尊重,更是社會不穩定的大問題。

而奇點是什麼?如果近十年AI發展到,可以解決大部分當今中產的工作,而中產階級只需要做監督、把控大方向的角色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一點點希望,這還建立在醫療、能源、交通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更好的基礎上。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當人類科技還沒發展到可以直接從全球性角度底層角度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做為中產階級,你手中的資產是必然會被國家以某些形式貶值化,或者說「清空化」來避免積累過多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大部分人達到了可以靠資產自我增值就可以生活的狀況的話,社會的崩塌幾乎是必然,而社會的崩塌帶來的就不僅僅是資產能不能增值,而是資產到底還算不算資產。

而從整體GDP角度來講,GDP的總體體量也是照比十年前翻了很多倍的。社會永遠是需要保持一個固定的平衡,政治為上,經濟居中,實業兜底。而政治的延續往往也可以帶來資本的持續,因為政治力量可以當成一種「最優質的資本」在經濟發展的浪潮里,社會永遠兜底保證窮人餓不死(各種低保,社保再分配等),而富人也擁有一定的延展性讓自己的部分資本用一定形式延續下去(家族基金投資公司、基金、權力置換資本),只有中產階級的資本是脫胎於窮人,依託於政治,因此這部分資本也是社會著重要去利用的。

怎麼利用?那就是不斷讓你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資本達到一定程度後就不用奮鬥了,但往往達到你滿意的資本規模後,你三十年的青春奮鬥已經奉獻給了社會發展,構成了社會的體量規模更大。(比如你的房貸,子女教育等等)。

但一旦達到了你滿意的狀態後,你的家族或者家庭絕對不會一直滿意下去,因為這部分資源其實在你奮鬥的過程中一直在「被抽離」抽離到你孩子奮鬥的起點時,剛好和你奮鬥時候一樣。

幾十年前,我們是通過強制手段讓部分中產和上層階級重來一遍,

而改革開放後的逐漸發展,則是尊重勞動,尊重市場的結果。在可見的範圍內,房產這種和「當今主要矛盾」對抗的中產資產,被收割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當你孩子開始奮鬥的時候,你的房子、以及房子變現出來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換算起來,並不會比你剛奮鬥時候多多少。至於是通過經濟危機,還是主動刺破泡沫,還是房產稅,還是租賃替代,還是產權縮短,還是資源弱綁定,我就無法斷定了。

所以中產階級妄圖通過資產收益過日子,那我們是保不住這種發展GDP的目標的。多少歐洲國家社會推不動這種社會運轉,多少曾經的小國家妄圖挑戰這種社會運轉,最後都半死不活了。

所以不要渴望靠你現在資本賺收益就過日子了。別說6%的年收益,就算你是30%的貸,也照樣抵擋不了經濟、社會、政治構築這滾滾巨輪。

打個破廣告,我的公眾號:驚雲小屋。 這裡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你覺得相見恨晚。你不會錯過的。後台回復5和6,是關於職業選擇和個人發展的最終邏輯。


可以,只要你看穿資本主義本質,抑制自己的慾望就行。


同學,你知道有個成語叫「刻舟求劍」么?依靠存款,就是刻了一下舟罷了。


我覺得,看你能力水準吧,如果你能做到不低的收益,那麼自然是可以的。

我們來看下深圳的房價。

房天下整理出深圳各區商品房成交均價10年漲幅榜,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6月,10年內深圳房價漲幅達239%,其中羅湖逆天漲幅365%秒殺各區。

10年平均漲幅239%。年漲幅約9.1%。

羅湖10年漲了365%。年漲幅差不多13.8%。

如果能超過這個數,那自然可以。

我忘了槓桿這事兒,首付2成的乘5。首付3成的乘3.3。房貸會吃掉一些,但是不多。

嗯,無敵的收益,巴菲特都趕不上。

不過斯坦福基金會的10年平均收益好像才6%還是8%來著。


題設不太對,八十年代吃利息的息爺屬於當時的絕對富裕階層,那會兒老百姓的工資也就幾十塊到一百多塊。而在當前這個時期,不管哪種定義下的「中產階級」都不太可能在低風險狀態下完全靠錢生錢過日子,那依然是富人才能做到的——炒股之類高風險遊戲不算。對於中產階級來說,能夠做到通過穩定工作和部分穩健投資來保證家庭生活水準和資產不縮水,就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中產階級一直都是被薅羊毛的主要對象。

所以我理解題主想問的目標人群是正好可以靠中低理財投資達成財務自由的那群人,姑且稱之為「入門級富人」吧。這個我在以前的答案里講過,通脹都是小事,經濟形勢的波動甚至劇烈波動卻可能是要命的,遑論我國的經濟一向是被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兩隻手來回撥弄,說不定一條下午闢謠深夜轉正的突擊政策就能收走你半條命。所以,除非是閉著眼接過金飯盆的二代,能在這個時代賺到這樣一筆錢的人,是不可能像當初的息爺們那樣高枕無憂的——前車之鑒有過一次就足夠深刻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工作技能傍身,有綿延不斷的職場關係網和職場資歷,才是真正兜底的定心丸。


當然可能啦,上面幾個回答能得那麼多贊還是反應了中國大多數人保守的心態啊,認為通過勞動賺錢是最光榮最政治正確的途徑。其實很多人不願面對的殘酷真相是,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資產的上漲的速度往往是要超過勞動性收入增速的。而且資產的定價本來就是隨著通貨膨脹水漲船高的,我想80年代能有10w的人,應該不是那種會把錢放在銀行里吃利息的傻蛋吧。那時候如果能做好資產配置,整幾套房子,商鋪什麼的,現在妥妥的還是超過中國99%的人吧。放到現在來講,看你對中產的定義是多少了,我認為流動資金在5000w左右,可以算作中產,資金可以用來配置國內的大藍籌,如銀行,保險等,像茅台,恆瑞這種逆天的我就不說了,如同招行,中國平安這樣的企業,有著中國最好的品牌效應,最優質的資源,最豪華的管理團隊等等,在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絕對是能獲取超過社會平均收益率的,而這些巨牛逼的企業在二級市場上一年前只用一兩倍的市凈率就能買到,你自己創業開公司能有它們做的優秀?這樣的資產性增值本來就是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員工,管理人共同勞動奮鬥出來的利潤轉化的結果,你只是以股份的形式佔有了一部分而已,應該也算是勞動性收入吧?前面很多答案說資產性收入不能多於勞動性收入的,完全是沒有把國內的股票市場真正當作用來作資產配置的地方,沒有認識到股票市場是可以作為分享國內最優秀的一批企業的成長紅利的地方。眼界其實是有些狹隘了。不過也好,畢竟資本的增殖來源本質還是剩餘勞動,如果每個人都想著當某種意義上的純資本家,那也就不可能有資本家存在了,資本家的存在本來就是以大多數的人都是勞動者為前提的,給高票答案點贊的應該都還屬於勞動者的範疇,這也符合大多數人是勞動者的規律。 這麼政治不正確的答案,還是匿名吧。


「食利階層」就是新時代的地主唄......

在歐美這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了,所以《21世紀資本論》出來的時候引起了那麼多爭論。

然而我黨就是 打土豪分田地 起家的。

總設計師都念念不忘 他是人民的兒子。

還敢想去當地主?

不怕被人民的兒子以人民的名義剿滅么?

所以,在我國,最好堅定的站在無產階級這邊,否則後果你懂的...


這個得分國家。

在農業時代沒戰亂的時候,一個人一輩子100年靠財產收益不勞動是可以的。

勞動生產率固定,勞動收益就那麼多。

在工業化完成的國家,靠投資收益也是可以的。

工資常年不怎麼漲,通貨膨脹低,投資收益稍微高一點就行。

前提是你投資投對了。

在快速工業化的國家裡面,收入每年10%以上的增長,銀行利息跟不上當然就不行了。

但是,如果投資的是平均年增長30%的某地房子,而且成功變現的話,那你靠財產投資生活毫無問題。

中國的收入快速增長不會永遠,到了一個階段也會慢下來。

房子也未必是永遠有效的投資品,房價同樣有天花板,同樣有供給過剩,政府控制房價也要有實際需求作為基礎。到了某個階段,可能是其他東西的收益更高。

食利階層實際上要停止工作享樂也是少數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你有10萬的投資收益,並不能滿足於10萬消費的生活。

不用工作填充時間,消費水平很快會上去,投資收益不能覆蓋

所以拆遷戶拆完了就打一輩子小麻將比例也不會太高。


都說房子,算一筆帳吧:

上海目前租售比1.5%左右,也就是1000萬市值的房產一年能收15萬房租,拿如果有1000萬市值的閑置房子用來收租,本身住的房子應該也有1000萬左右市值(當然差點犧牲一下個人生活水平也行),那就是差不多一個身價2000萬的人(家庭)在上海一年拿著15萬,沒有社保地過日子,這日子能過得踏實么~


所以資產配置不能光考慮安全性,也要考慮抗通脹性,增長性,得有個長遠計劃。

我是想過攢夠錢靠吃一輩子「利息」活的。當然我肯定不會完全靠銀行利息。起碼我得有以下幾種配置:

1. 股票。抗通脹,高增長,高風險,流動性高。

2.債券。不抗通脹,低增長,低風險,流動性一般。

3. 房產。抗通脹,一般增長,一般風險,流動性很低。

4. 銀行存款/現金。不抗通脹,不增長,安全,流動性高。

可以再其他配置比如放點貸啥的。

手頭至少6個月的現金/銀行存款,至少幾年生活費的國債,這部分是相對穩定的,不太會突然經濟危機餓死。其他股票房紙。

總體希望能達到平均4%+通脹率的增長就滿足了,這樣每年取3%出來,如果夠活就算OK。

不過最近覺得工作還是蠻有意思的,加上娃還太小,即使不工作大部分時間也得陪娃而不能去週遊世界,所以暫時打算多掙點錢。以上計劃暫時停留在YY階段。

註:我人在美國,說的是美國房紙和股票和銀行存款情況。


推薦閱讀:

中國社會中,是否有某些方面已經發展畸形?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當今社會不依靠潛規則能否取得成功?
如何應對欺軟怕硬、兩面三刀的小人?
如何看待廣西13歲流浪男孩殺死三姐弟??會被判刑嗎

TAG:中產階級 | 經濟 | 經濟學 | 社會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