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智慧是不是邏輯上的高度自洽?
感謝各位的回答,問題可能問的不清楚,決定補充一點說明,這問題是我昨天頓悟提出來的,因為我突然覺得萬事萬物都是可以被解釋的,就好比說如何理解一個殺人犯呢,不僅要看他生前經歷的所有人事物,也可微觀到以從拉普拉斯妖(此「惡魔」知道宇宙中每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動量,能夠使用牛頓定律來展現宇宙事件的整個過程,過去以及未來)的角度看他,也就是知曉了所有結果形成的條件後突然能夠理解了,這難道不是「更高的」邏輯自洽嗎?而不僅僅是邏輯說得通,不僅僅是恰了表面,還恰了事物形成的原因。所以我用了「高度」的邏輯自洽以跟邏輯上說得通來以示區分。
首先來一點限定:
- 我不想談論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意義上的智能區分,因為這個地方會涉及到很多奇奇怪怪的關於心靈哲學的問題。
- 我也不想談論某種佛教或者中國傳統哲學中對於智慧和聰明的區分。
- 我也不太想談論「任何一種可能的(any possible)更高級的智能是什麼樣的」,因為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如「高維生物……」之類的奇奇怪怪的想法。這作為科幻的題材不錯,但是這裡太討人厭了。
短回答:
如果我們注意到了「邏輯」 vs.「形式語義」的區分(見:當我們談論「符合邏輯」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那麼邏輯能夠給我們的東西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畢竟有很多看上去很基本的,似乎應該屬於邏輯的命題其實是關於額外的代數結構(比如數量、序)或者幾何結構(比如空間)又或者是範疇(比如各種分類)的語義。邏輯保證推理規則,但卻不保證公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將邏輯的概念擴大,那麼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蠢的想法,理性主義者們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多多少少有這方面的傾向。按照男神的話來說,理性主義傾向於將人往上帝那個方向拉,而經驗主義則傾向於將人貶低為動物,要將人視作人是困難的——但是如果兩個傾向之間真的要選一個的話,還是理性主義比較好。
假定世界上有一種唯一正確的邏輯,比如說作為經典邏輯的命題邏輯 + 一階邏輯,首先考慮從它出發我們能得到什麼。
這裡有一個問題:「邏輯自洽」怎麼來比較級?看上去似乎沒有。我們不談這種東西,原因大概是因為任何一個一致集都能擴充成一個極大一致集,而所有命題集就被這樣決然地劈成了兩半。(參考 Lindenbaum"s lemma,可以通過 Zorn"s Lemma 證明,或者做一個構造性證明)
或者,我們可以來考慮「邏輯不自洽」是否有比較級。
首先一個不幸的觀察是:雖然從大小上來說可以有不同大小的不一致集,但是一旦對它們做一個基於邏輯後承的閉包運算,那麼無論開始的不一致集有多大,最後我們得到的總是所有命題,因為不一致集一定會在某一步推出矛盾,而矛盾推出一切。從模型的角度上來說,模型上的後承關係一般被定義為:當前提集中的所有命題全部被滿足的時候,結論也被滿足,但是由於前提集是不可滿足的,於是結論是什麼都行。因此,要刻畫「不一致」的程度的時候,我們不能用其後承(無論是句法還是語義後承)的數量來刻畫。
其次,我們也不能用不一致集本身的大小來刻畫其不一致的程度,因為這根本就沒有用嘛。你非要說 和 兩者之間有一個「前者比後者更加不一致」或者「後者比前者更加不一致」也太荒謬了。(當然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當然可以說前者比後者更加一致,因為在命題數量足夠大的情況下,要從中找出不一致的 pair 是更加困難的事)
一種可能的方式是用證明的長度或者證明樹的高度來定義不一致的程度。一個命題集的不一致程度越高,那麼從中推出 的速度就越快。考慮到證明和推導本身是路徑依賴的,因此我們還需要從諸多路徑中選取最短的那個作為我們定義的「不一致集的一致程度」(簡稱為「一致程度」)。也就是說,一個不一致集 的一致程度 是:
- (在 Hilbert style 的情況下)從中推出 的所有證明序列中,長度最小的那個序列的長度;
- (在 Sequent Calculus 的情況下)Sequent 的所有證明樹中,高度最小的那個證明樹的高度。
其中證明序列長度和樹的高度都有嚴格的定義,所以看上去很有可操作性。這裡的措辭,『不一致集的一致程度』是基於如下直觀:「需要很長邏輯推理才能得到的不一致,比起直接的不一致要稍微『一致』一些」——當然了,如果要使用「不一致程度」的話,那麼把「一致程度」生成的序關係顛倒過來就行了。並且這種定義方式可以自然地延拓到一致集的情況:當矛盾不能從這個集合中推出的時候,也就是最小的證明是無窮長的時候,這個集合的一致程度最高,不一致程度最低。用 Sequent Calculus 舉兩個例子:
- 的時候, 的一致程度是 0,因為 是公理,不可能有更短的證明了。
- 的時候, 的一致程度至多是 2,注意到一般有 ,於是:
這種想法固然好,但我們需要注意到一個樸素而慘痛的事實:雖然經典邏輯本身是『唯一的』(從特定的角度來看,命題邏輯和一階邏輯在各自特定的意義上都是最大的。關於一階邏輯,可以參考 Lindstr?m"s theorem),但是經典邏輯的證明系統不是唯一的,無論是 Hilbert style 還是 Sequent Calculus 都不是唯一的。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在給定系統的情況下這個定義是合理的,但是在更一般的情況下則不行。比如說上面的 在某些系統下是公理,而在另一些系統下則不是,而需要多一步推理: 。最誇張的情況下你當然可以把所有邏輯不一致的式子的否定都做成公理,然後推理起來全部都只需要一兩步就得到矛盾。那麼這個比較就喪失其意義了。
進一步,就算我們的系統給定了。但是無論是命題邏輯還是謂詞邏輯也好,某些無意義的迭代是可行的。這種可能的無意義的迭代意味著即便兩個邏輯命題刻畫的可能世界是相同的(或者說,它們是等值的),但是它們實際在證明中發揮作用的時候卻需要不同的程度的「預處理」,於是這裡相關的東西就不僅僅是知識本身了,還有對於知識的表述和語法分析。對於外延相同的命題,當其被表述得越複雜的時候,它就會顯得更加地一致(因為從它推出不一致需要做更長的預處理),這顯然會很奇怪,但是我並不確定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定會發生,或者說,通過設計新系統和新的判定標準能不能改善這種情況。比如說一個自然語言命題集的不一致程度是其所有形式翻譯的不一致程度中不一致程度最小的那個。
經典邏輯的『唯一性』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已經達到了經典邏輯,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更高的文明會拋棄它?需要注意,雖然我們有替代品,但是經典命題邏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極大的,在給定一些基本性質(比如可替換性)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擴充,我們只能得到所有命題的集合,而得不到一個一致的邏輯系統。也就是說,一個高級文明沒有辦法選擇比經典邏輯更大的邏輯,如果它要選擇一個別的 alternative logic,那麼這個邏輯只能是更小的,比如說直覺主義邏輯。既然這個證明系統只會更小,從自洽的意義上來說,其中自洽的命題(集)會更多。但是這裡顯然我們希望的文明程度越高,自洽的命題集越小,自洽的命題越少(邏輯可以幫我們預先篩掉一些噪音)。
基於上述理由,我覺得將題目中的『邏輯』讀作狹義的邏輯會讓討論進入死胡同,於是我只能將題目中的『邏輯』讀作廣義的邏輯,即包含了人類基本概念框架甚至某些科學理論的形式語義的邏輯。
從廣義的邏輯來看,這個命題的稍微沒有前面那麼令人不悅了。但是要使得它稍微 make sense,我們還是需要做一些額外的澄清、假設以及限定。
這裡依賴於如下幾點:
- 這裡提到的性質最好兩兩可比較,無論是兩個文明之間的邏輯(廣義上)還是智慧。當然這裡似乎並沒有那麼強的要求,只需要要求最高智慧存在(= 最高智慧可以和其它所有智慧相比較,並且勝出)即可。邏輯的自洽性類似。
- 狹義的邏輯是固定的,否則我們判斷不一致的標準就喪失了,畢竟這裡考察的是形式語義。
- 可想像性對應邏輯可能性;物理可能世界的範圍小於可想像的世界。因為我們對於世界缺乏知識,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些奇奇怪怪的物理不可能的東西,比如說原始人想像永動機,而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那些更高級的文明因為對於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經驗知識,因此那些對於我們來說可想像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不可想像的。
結合以上幾點,大致上可以形成如下圖景:智能越高的文明所在認知世界的時候,形式語義規則越多,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邏輯可能(可想像)的東西越少,進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們的邏輯更加『自洽』(因為更多『不合法』的東西被預先排除了)。最高的智慧,如果存在的話,則會將自己的邏輯可能性壓縮到和物理可能性恰好重合的程度上。
當然這個地方和『自』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判斷的標準實際上不完全是理性主體自己決定的,經驗觀察這種源於理性主體『之外』的東西也摻合進來了。非要說這個地方有一種絕對的『自洽』,或許只有某種非常堅硬的唯心論才能達到。問題在於,可以接受的唯心論立場至多僅僅是到「我們可想的內容和我們可知的內容之間沒有本體論鴻溝」——這並不保證任何具體的情況下我們所想的就是如此這般,否則人類(無論是個體還是人類整體)也不會犯錯了。所以這個地方的壓縮並不會達到物理事實本身。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如果你非要弄一個物理全知的主體,那麼對於這個主體來說,它有多大的可能成為一個行動主體和認知主體呢?知識從原則上來說就是可錯的,那些不可錯的東西稱不上是知識,行動原則上來說就是摻合了我的主體性的事件,如果我不能取消它,從何種意義上來說它還算是我的行動?但是如果我真的物理全知了,那麼我的知識就是不可錯的,我的行動就是不可撤銷的,那麼我還稱得上是一個主體么?這讓我想起一個吐槽:既然上帝是全知的,那麼他也必然知道亞當和夏娃會偷吃禁果,所以他有什麼理由責罰他們?
於是乎,一種合適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最高智慧把握了所有的物理規律,但是不能把握具體的物理事實,他們思考的可能性就是物理可能性,這種物理可能性不是按照物理實際給出的,而是按照自然規律本身給出的。自然地,在我們對於物理世界認識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我們會因為缺乏對於「限制」的認識,而將很多東西視作是可能的。但是在認識足夠充分的情況下,這些東西將會變得不可能。
看上去還行……然而……
我們不難想像某種情況下人們對世界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並且這種認知比正確的認知更加「嚴格」,因此它們概念框架中的可能的世界反而比我們,甚至比最高智慧眼中的可能世界要少。因此光這樣說還是不夠。比如說某些科學哲學家喜歡舉例:體積超出臨界值而不發生鏈式反應的純U235塊是物理不可能的,也是邏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這一點成立本身依賴於我們不可能有任何類似於中子干擾器之類的設備。而這種設備有沒有我們是不知道的——至少在確實造出來之前是沒有的。將討論限制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考察可能性本身,而是從目前技術達到的地步來談論實踐上可達的可能性。
要修正這種主張,我們不僅要用邏輯來作出負面的限制,還要用邏輯作出正面的支持。看到太多的物理世界的可能性是對於限制的無知,看不到物理世界的可能性也是一種無知,非要說可能的事情不可能,也是一種「不一致」。但是具體的修正太麻煩了不相碰。(一個粗糙的想法大概是這種地方如果是一種「必然性」的話那就自然了,既然邏輯可能性比較大,那麼邏輯必然性就比較小,因此自然會有邏輯看不到但是物理上不可避免的東西。但是問題不過是變成去界定什麼東西屬於可能性,什麼東西屬於必然性。然後就變成了語言上的澄清。)
所以說,即便是在寬泛的意義上談論邏輯和自洽,這個地方要成立也有很多東西要說清楚,遠不是一句口號可以解決的。
不是,邏輯上自洽的理論很多,比如神學,比如地心說,比如姨學,不看事實只看邏輯,他們的邏輯都還可以。問題不在於邏輯,在於這套理論是否和事實符合。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不是一個命題而是一個體系,他用日常的觀察為基礎構建了一套邏輯自洽的世界觀,是一套非常完整而一致的理論。如果只看邏輯,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是非常邏輯自洽的。
(科學)真理要有兩個標準:真理符合論和真理連貫論,符合論就是和事實符合,連貫論是每個真理之間可以是連貫一致的,也就是你說的邏輯一致。亞里士多德理論的特色是目的論和本質論。他解釋一件事的原因總是從它的目的出發:舉一個亞里士多德目的論的例子:為什麼蘋果樹要結出蘋果呢?因為它要繁衍後代。所以為什麼我們把石頭扔到天上他會下落呢,因為它想下落。 在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裡面,一個物體會下落,是因為它含有「想要下落的元素」。他解釋世界萬物基本都是這樣的套路,就是它們的目的就是它們的原因,非常樸素。這符合大部分人類樸素的世界觀,陰謀論基本也是這個套路,他們解釋一件事也是從目的出發。
一個世界觀往往有幾個最基本的「核心點」,你要挑戰它,最好就挑戰那幾個核心就可以了。
不是,因為根本自洽不了。有些問題總是看起來深奧,其實很簡單。
我剛在計程車上給你畫了一張圖,我相信一般智力應該就可以秒懂。
不是。
比較高的智慧應該是:
能合理看待對錯是非,
能接受人情冷暖,
能理解世界的樣子,
也能理解自己的樣子,
能認識到滄海一粟的現實,
也有胸懷天下的氣概,
能愛他人,
也能愛自己,
能渡他人,
也能渡自己,
不迷亂於花花世界,
也不閉鎖於內心之中。
那麼邏輯自洽是什麼?
邏輯是一種思維手段,或者說是一種思維的過程。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邏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邏輯,好人有好人的邏輯,壞人有壞人的邏輯,這裡面每一種人的邏輯只要境界夠了,都可以達到自洽的程度。不要天真地以為壞人的邏輯就是錯的,就是不自洽的,但是即便它是自洽的,我們一般也不會認為那是智慧的。
邏輯很好玩,不過關鍵還是把邏輯用在什麼地方,怎麼去使用邏輯決定了智慧的高下。
對於人來講,最高智慧就是把控自己的慾望。
對於宇宙來講,最高智慧不存在。智慧就是屬於人的。宇宙雖然奧妙難當,但不存在智慧的定義。
所以我們光講人的智慧。
安於自己的無能,去除能力之外的慾望,就會讓自己總是很舒服。
而讓自己總是很舒服這種狀態,心平氣和,心安理得,從容不迫,那真是極好的。
我想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東西。它意味著,不管你處在什麼樣的物質境遇里,你都能調試好自己的內心,享受生命,擺脫妄念對自己的催發和控制。就好比一輛汽車由於自己的馬力和路況,有些地方只能走20,有些地方只能走120,無論怎麼走也走不到200。接受這一切就不會難受,更不會亂來傷害到自己。
現代人基本的生存已無大礙,再有這樣的生活態度,那生命整個都是享受的,人也是自由的。我想比起所謂的財務自由來講,這種由於控制了自己慾望和行為的人生自由,才是真正的大解脫!所謂莊子的逍遙遊也不過如此!
放下慾望的極度控制,然後才能從心所欲。目的性太強,比如只想著掙錢,幹什麼事都要問能不能掙錢。那樣的人生是多麼無趣和壓抑呀!而人這種感覺控制的生物,所求無非一個感覺好。從這個意義上講,莊子的人生態度,反而是獲得人生幸福自在的根本大道。
我說了這麼多,沒有說人生有什麼意義,因為不需要問這個,享受就好了,生命的陽光雨露,飛一般的自由。渺小而強大,受限但逍遙!當然不是了。
邏輯只是工具,或者說,現在覺得邏輯更多的作用其實都是用來詭辯(或者叫帶節奏)。
智慧是那個目的,本質,北極星,驅動力。
只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能有一個邏輯的片段,就達到level 1了,然後邏輯還能自洽,就算是level2了,邏輯自洽,最終還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已經是很高級的了,基本可以秒周圍90%的人了。
然而邏輯再好那也只是工具,只是手裡的一把刀,拿著刀的人才重要。
ps. 迷信邏輯最終只能走向死胡同。解釋一切,又好像什麼都沒解釋。
最高智慧的最佳體現不是邏輯,而是實踐,最高的智慧的體現是最能構造出宇宙複雜有序形式的能力,比如河水的流動是沒有智慧的,但南水北調是需要智慧的,手機是高級智慧的產物,一個可以讓世界經濟按照他的預期和控制在運行是更高級的智慧,能夠讓整個宇宙按照他的預期和控制去運行就是最高的智慧。而實現以上這些不一定非要自洽的邏輯。
你想問的問題應該是:上帝是否知道宇宙的未來。
我們日常所說的邏輯是什麼?
是我們在擁有語言,能夠交流後(至於我們如何獲得語言,如何能交流,這是一個迷),用語言做的一個遊戲。這個遊戲依照我們的語言結構,列出幾條語句的轉變規則,然後我們玩向前填語句,向後找新生成的語句的遊戲。
任何轉變規則,都可以稱為邏輯。
顯然這個邏輯不是你想談的邏輯。
數學家門經過幾千年的努力,在嚴格比量我們的認知結構和認知物後,也構建了幾套邏輯遊戲,這些邏輯遊戲被物理學家們發揚光大,人們發現數學擁有不可思議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使得利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物理規則就是我們認知規範內最為精確的。甚至許多最為重要的物理髮現,依靠的就是純數學推導。以至於出現最優秀的物理學家根本不沾實驗室的尷尬局面,他們是一群真正的,以遊戲為樂,以遊戲為生,以玩一場好的遊戲為生命中至高榮譽的斗。
所以,你想說的邏輯,應該是數學邏輯。
但是數學只關心數的變化,依據數學的邏輯規則,我們可以玩出無數種數學公式,並不是每個公式都契合我們的世界演變。應該說,只有少量的數學公式成為幸運兒。
所以,再修正一次,你說的應該是建立在數學邏輯基礎上的物理學邏輯。
然而,還不夠,我們是去發現物理學邏輯,而不是隨意創造物理學邏輯,那麼,在我們發現之前,世界就應該是一直有邏輯的,否則我們不可能發現這些邏輯。
所以,你說的應該是,世界本身的邏輯。
如果給世界定一個自我,順延西方的歷史吧,上帝。
上帝的邏輯。
那整個描述就會變成:
上帝有世界的初始值,上帝有世界的邏輯,上帝知道一切的邏輯運算結果。
最高的智慧!
所以我把問題改成了,上帝是否知道宇宙的未來。
當我們在實驗室里找尋到越來越小的微觀粒子,並且找尋到這些粒子的物理規律後。我們的期望是,小粒子,加運行規律,解釋物理學上的所有宏觀物體,和宏觀規律。
在不考慮運算能力的情況下,我們真的能夠根據最基本粒子和其運行規律解釋一切嗎?
你可以研究研究,我答不上來。
人類智慧的目的是什麼?
通過認識世界,找到萬物的規律(存在的邏輯),來獲取生存的空間。讓人類這個族種存在下去。
個人智慧的目的什麼?
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來獲取自己生存的物質及精神資源。
什麼是最高智慧?
一個人主觀能動性的極限就是最高智慧,
舉個例子,毛的能力和智慧是無與倫比的,要論能力和智慧,中國幾千年,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屈指可數。
學再多的知識,再好的理論,在自洽的邏輯。如果不能轉化成人的主觀能動性。那除了裝逼還有什麼用?比如那些大v,和噴子,除了會抱怨罵人,還會幹什麼?
認識世界這是一種智慧,能用現有的認識解決現有的問題,這是一種更高的智慧。
不存在最高智慧,只有更高!前面有答主已經指出了。最高智慧應當相對於不同的智能種族的認知來比較,且應當在一定範圍內,人類現今所發現一切的只是滄海一粟。
第一等級,體會到自己的存在。
第二等級,體會到別人的存在。
第三等級,分辨真偽。
第四等級,懷疑論者。以理性和邏輯思考問題,看不起前三個等級。
第五等級,阿梵達。神,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問題解釋問題。
摘自《上帝的殘屑》
邏輯自洽不能說是最高的智慧。邏輯自洽是把一個故事說圓。更高的智慧是在不同的人說的互相矛盾的故事中找出本質的東西。
次一等的智慧覺得世界上只有一個真理,於是漢賊不兩立,凡事要爭個對錯。高一等的智慧就能明白不同人可以信仰不同的真理,那是個人的選擇。
比如說,佛陀的理論就沒有邏輯的自洽,但是他的智慧來自於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撥開表象發現本質,即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可以用來理解自然界的現象,更可以用來理解人的行為,即所謂的慈悲心: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和執著。比如在一場爭論中,如果你糾結於爭吵的內容和邏輯,你就被爭吵這件事困住了視角。如果你跳出爭吵的細節,看到每個人背後的心態和利益的考慮,你就能理解的更深。
人的認識有限,見聞有限,一件事出現在一群人面前,每個人對這件事的理解程度,包括描述、起因、背後深層含義等等參差不齊,這取決於各人的經歷智慧。在對於一個事物掌握相關人生經驗幾乎對等的情況下,能夠更多準確描述情況、解釋分析其起因意義,解開整條因果鏈,並儘可能準確預測後果的會顯得更聰明。然而,我們說的智慧又很依賴於人生經歷,即類似事件發生的重複規律,當然,你記住了想起來以前發生過,也就牽扯到記憶力,所以,你說呢?
某位大佬(戈爾德不完備定理?)已經告訴你了,一個自洽的公理體系無法推出本身自洽。所以你找不到一個可以解釋萬物的自洽邏輯,它至少無法解釋自己。
謝邀!最高智慧本質上是沒有什麼最高智慧。人類在宇宙中太渺小了,未知界太多了,不等智者發現規律,已經被更多無知的人類把地球拖向解體了。邏輯的自恰離真實的宇宙還相差太遠。宇宙是有方向性的無序循環。
人類的智慧恰恰在於邏輯的不自洽
邏輯就是把主客觀分開,所以邏輯不是最高的智慧,想要消除這種因劃分主客觀所產生的幻覺,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生理、精神和情感上的活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許多修鍊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所謂的「禪」了。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哪裡有什麼最高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摔盆打碗紈絝如沈星移都會保國保家捨棄小我 所以人沒亡 種猶在 就沒有什麼最終最高 10年前誰能想到現在出門不用錢包 我相信10年後人工智慧無人駕駛一定是另外一個世界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邏輯自恰應該算是優秀理論的基本要求,自相矛盾的理論要麼可以解釋一切,要麼什麼都無法解釋。智慧這個詞太日常,內涵外延混亂,你不講下你的理解,很難進行有效討論。高票答案顯然是以為你說的科學理論的意思。我覺的可能不是。萬事萬物都能被理解?答主太想當然了,近現代科學發展毋庸置疑,有意思的是人類關於「理解」或者說自身「認知能力」認識了解的實在不多。
謝邀,人類的最高智慧是讓世人生活的更幸福,而不是自己揚名立萬,可以讀《有的人》和《為人明服務》等老三篇。
凱恩斯評價哈耶克的一句話挺有意思,他說哈耶克的書證明了「無情的邏輯學家如果從一個錯誤的命題出發,最後如何會以進瘋人院而終結」。
推薦閱讀:
※其實我常常在想,難道你努力了別人就一定會變得喜歡你了嗎?
※如何理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學裡怎麼做到?
※為什麼我看到災難或者意外沒有一點同情?
※你20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什麼思想?
※大家有無某方面能力突然間提高很多的案例?自己的經歷是什麼?又是什麼原因使自己提高的,是使用了什麼方法還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