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文化過分強調謙虛和低調的思想?

新回答的0贊答案非常好,好的看法都是個人的,都是孤獨的,但都是最真實的想法

問題:

小時候爸爸說,小屁孩,才誇你幾句尾巴就翹上去了嗎。

老師說,不要因為 的成績就驕傲就不學上進了,。我去呀,驕傲又不是我自己給的,是誰說的我聰明,才轉身就變臉。我取得成績我就是狂又怎麼樣、如果是我自己驕傲那是我自嗨更你無關。如果你又要用我的成績又要藉此打壓我,我就問你是不是傻逼?

馬老闆說,最可怕的對手不是身強力壯,而是特別低調不起眼的那種。

我越來越糊塗了,不是說學習的越多成就越大嗎?那為什麼要隱藏呢?為什麼我就沒法拿出我的成績上個檯面呢?

特別奇怪的是,自己無法去說自己的成績,我的事偏偏讓你們來評價,不管是你了解我的還是不了解我的,你喜歡我還是討厭的,你都有權利來評價我。憑啥呀?

我自己卻沒法介紹自己成績第一,人品極好,

只有別人口裡的自己才是對的嗎?

順便打個廣告,之前我也提過中外文化問題,後來描述刪了

是我們太自卑崇洋媚外嗎? - 大學生 - 知乎

國人的謙虛發展到自卑階段,我們都深受其害吧~~~~~~~~~~~~~


謙虛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優秀的人很容易遭到嫉妒。謙虛會讓小人和弱者內心感到舒服一些,防止了他們因為嫉妒在背後損害你的利益和名聲,基本上就是如此。

總之,謙虛只不過是為了照顧那些無能之輩心情的託辭罷了,另外也給自己以後萬一陰溝裡翻船留下台階,不至於被人前後對比,受人鄙夷,甚至落井下石。

就醬。

PS.這種安身立命的技能,越小get√越好,所以,你應該感謝你爸爸。最後說下為什麼中國社會這麼愛強調謙虛,說句不太好聽的,中國社會是一個非常嫉賢妒能的社會,尤其是熟人之間,也就是寧願為陌生人喝彩,也不願為朋友親人鼓掌,從小到大我估計大家也都會有耳聞,不多舉例子,所以長久以來就形成了這樣的規則: 能者莫裝逼,一定要謙虛,不怕對手正面pk,就怕小人暗裡眼紅,輕則損害名譽利益,重則錯失良機,耽誤前程。你怕不怕?還不快學乖,趕緊謙虛起來。不過究其原因,可能是集體主義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喜歡出頭鳥,一切都是集體的榮譽功勞,不能過分突出個人能力;而相反,個人英雄主義影響的社會,就比較喜歡有個性,能力強的個體,相對來說就不太需要這樣的保護機制,取得成就後也就可以張揚一些。

PPS.有人說謙虛是為了讓自己不要驕傲,止步不前,停止學習,但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大多數情況下你願意繼續學習是因為獲得了成就感,而不是自己虛心造成的,另一個角度就是很多語境下,預設虛心就是不能炫耀,不能裝逼,也就是要低調,獲得了成就不要張揚,要表現的自己這成就一般般,反而跟繼續學習沒什麼關係,因為周圍人根本特么的不關心你繼續學習與否,搞不好還心理想著你下次搞砸了最好,所以虛心大部分都是為了低調別裝逼,給弱者點心理安慰,把逼裝盡了,別人沒得裝很容易遭人嫉妒。所以,我認為虛心跟能否繼續深入學習,關係不大,更多的是順應我上面說的這種社會規則。你可以反過來想,我高調,我裝逼,我張揚,為什麼我就不能繼續深入學習?當然能,不過你還沒有達到周圍人拚命也打不到的程度的時候,最好還是忍著點,但有一天你和周圍人完全不是一個level或者你已經比周圍人高太多level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嫉妒了,反而變成了尊敬和感嘆。

☆?:*′¨`*:?.☆?:*′¨`*:?.☆?:*′¨`*:?.☆?:*′¨`*:?.☆?:*′¨`*:?.☆?:*′¨

姐的公眾號 dmn_love

http://weixin.qq.com/r/1ExHX5nEIcRerd089xnG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中國文化的謙虛,其實不謙虛,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驕傲。

某小孩考了一百分,其父會不經意間告訴自己的朋友,然後驕傲的告誡小孩,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謙虛為好。實際上是用另一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開心和得意,而又不顯得張狂。

某領導參加酒局,一般都是由別人介紹自己的職位,成績,最後自己謙虛的擺擺手,調侃一下,其實只是一種更加高明的驕傲形式而已,試想,你是自己誇自己更有用,還是通過別人誇讚更有用呢。

中國文化的謙虛,是謙虛的驕傲,是用不讓人反感的手段,來實現表現自我價值的工具。

恰恰是一些張狂的性格,儘管能力也很出色,得到的卻是其他人的負面評價。

因為中國信奉中庸,特地是老一輩,仔細觀察,其實很多人能力都局限在某一領域,如果不謙虛?他們怎麼辦?


我一直覺得,這是中國小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中國式黑暗面的生存哲學。

我可能比較早慧,很小時候(7歲)就對這件事的印象特別深刻,也特別反感噁心,也是第一次反世俗意識的覺醒。

這種事和笑不露齒一樣都是帶著面具生活的中國式裝逼生存哲學的一部分,畢竟在中國不裝逼的話很容易吃虧。雖然我現在也帶著謙虛低調的面具,呵呵。可是你知道我打心眼裡有多噁心這件事,所以才會對別人冷漠,都是被逼出來的(直接說就是我的謙虛和低調不是我天性如此,而是一種自我保護,不想讓low逼們知道我的想法。就像瘋狂動物城裡狐狸說的那樣,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這樣他們就沒法傷害你。賤人們最喜歡做的就是嫉妒、傷害別人珍貴的東西,而不是理解尊重他人,因為他們天生人格下賤。我這話說的比較黑暗,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成長過程中身邊會有這樣的賤人,即使是知乎這樣的社區。)。我深深以為這是中國世俗之惡的一部分(虛假即為惡)。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悶聲發大財」

看看這些俗語,這是吃了多少虧,受了多少苦才能總結出來的血淚教訓、生存哲學。由此人性嫉妒心之惡可見一斑。

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代就不是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社會,魯迅先生總結的太好:「歷史書里只看到吃人兩個字」。

中國幾千年歷史,顯現人性光輝的反例也就只有春秋戰國時候吧。

總有人說,你還是太年輕。

我問問你。開心不能開懷大笑,悲傷不能哭。完成什麼事別人會覺得嫉妒。然後告訴你,你要照顧別人的感情。

到底要照顧什麼感情?

不就是照顧別人的嫉妒心和自卑心嗎?

當你做了一件正確的好的事,結果要照顧別人的嫉妒心。我想試問一下,到底是其他人應該反省自己的嫉妒心,還是你應該謙虛低調。沒錯,我們選擇了自己要謙虛低調。

但是我就是打心眼裡不認同,就是覺得很噁心。我寧可選擇別人做了正確的好的事,我會高興。如果我有嫉妒心,我會自省,會責怪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低調謙虛,我覺得那太不要臉了。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下大多數答案都部分曲解了傳統文化中謙虛的意思。在古文化中強調的"滿招損,謙受益",不僅僅是為了排解儕輩壓力,延伸到自保的處世哲學上就扯的更遠了。傳統文化中的謙虛,就是反映一種不自滿、繼續進取的態度。

很多人覺得自滿就是自吹自擂,其實不是。有些人言語謙和,常以「區區」自居,這種表裡不一其實就是一種自滿,而且比自吹自擂更危險。因為他不但認為自己水平到家,還認為自己「謙虛」,不存在自滿的危險,其實已經錯估了形勢。高學歷者常常有這股傲氣,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個"XXX",言下之意就是隱約覺得,自己哪怕躺在這個功勞簿上睡大覺也已經不差了。自滿形容的就是這種狀態。自滿即意味著懈怠,難以再精進。

為何中國文化里要如此強調謙虛?因為謙虛太重要了,自滿太容易了。誰不曾獲得幾個自傲的成績,誰不曾心生疲倦、想偷一偷懶?然而人一旦自滿,就如一隻碗,已經滿了還怎麼繼續裝水呢?殺死一個高手的,往往不是無知,而是自滿。取得成績不難,難的是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精進。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謙虛?謙虛是理智的人才擁有的品質,是一種智慧的態度,和世俗無關,更不是什麼處世哲學。真正謙虛的人能認識到自己的現有成績的可貴,但是心中更有長遠理想,因此旁人誇讚能泰然處之,不會因此而剛愎自用。

至於社交中那種「您可真厲害呀」「哪裡哪裡」之類的,這與謙虛無關,這叫客套。


大家都謙虛低調和大家都不謙虛低調是一樣的。現在的問題是,老外不謙虛低調,你說你不會你就是不會,結果大家文化一融合,中國人就是什麼都不會。如果只在中國人的小圈子裡,你過分謙虛低調就當是結交老鄉了。


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是一個打地鼠的社會。只要有地鼠冒出頭來,就會有一把鎚子敲過來。

就像王小波說的:我長大了才明白,人生是一個不斷受錘的過程。你不露頭,都要挨錘,你一露頭更跑不了。

本質上,我們的社會結構與文化,並不鼓勵特立獨行者、卓越者冒出頭來。

像老子說的,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都在這句話里:不患寡而患不均。

基於此,老子提出中國式的處世智慧:處下、不爭。處眾人之所惡,當然不受攻擊,以不爭之姿態,求大爭之實效。

我最近寫了篇文章,談了自己的創意,並且大膽的向馬雲隔空喊話。在中國文化里,這是很糟糕的自負與輕浮。我發在朋友圈裡,早上起來都想刪掉,也是出於自保的社交本能。

錢鍾書夫婦想要一件隱身衣,躲避世間的煩惱,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但我最後沒有刪,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人,最要緊的就是展露自己對社會的價值。

並且,一個人有多大擔當,能承受多少看法,能承擔多少風險,才最終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從古到今,哪個做大事業的人,會畏首畏尾,會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呢?

尤其是進入網路時代,整個時代變了,現在張揚個性,吸引注意力沒有過去那麼糟糕,我們也該勇敢一些,活出自己。

秀出你自己,用真實的自己,深耕真實的生活。

我們能走正道,能在陽光下生活,能站著賺錢,何必理那些在陰暗裡弄鬼,滿腹厚黑,滿手骯髒,滿心污濁的世故小人呢?


謙虛在中國確實是一種聖母/政治正確/裝B的行為,但並不是全沒有意義。

確實是有真謙虛的人的,真謙虛者的視野是放在更高的目標的,所以總覺得自己不足,這樣的人產生出的謙虛心理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想法,不值得懷疑。

由於真·謙虛者視野放在更高的目標,往往是因為自身已經處於比較高的位置了,所以在旁人看真·謙虛者,也是仰視的,非常羨慕的,所以給人一種印象:謙虛者是有內涵的,有水平的。所以人們會產生刻板印象,認為謙虛者都是有水平的人,虛誇自傲者都是水平很低的人。於是很多人為了附庸風雅,讓自己顯得高大上,就會裝作謙虛,這就是偽·謙虛者。比如儒家教導人們謙虛,其實就是在教人做表面功夫,因為謙虛這個心理應該是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學來的。

然而也不能太苛責儒家的這個教導方式,這個教導方式還是有其他作用的。真正讓人產生由衷謙虛的心理的方式,那就是讓這個人學習更多東西,變成真正的有內涵有知識的人,而自傲的心態是不利於求學的,反而之前的偽·謙虛心態是有助於此人學習更多知識的,即所謂虛心使人進步。所以教育別人謙虛,雖然是一種推銷偽謙虛的行為,但客觀上促進了真謙虛心理的產生。

其實很多看起來很虛偽的「禮節」,都屬於這樣的裝B,比如西方當年的「上等人」們繁雜的餐桌禮儀,待人處事的禮儀等,其實都在不停的宣誓,我是上等人我是上等人,跟下等人是不一樣不一樣的。雖然很扯,但是這樣的行為也會對這些人內部產生心理暗示,外部產生社交吸引力,使得他們真的變成他們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比如中國文化中從小被教育謙虛的人,雖然暫時知識不足,謙虛只是附庸風雅的偽謙虛,但這種謙虛的禮儀行為會受到社會的讚賞,尤其是真·謙虛者的讚賞,這樣就會很容易地融入真·謙虛者的圈子,近朱者赤,此人就很容易學到更多知識,變成真·謙虛者。這個原理有點像書架,沒什麼文化底蘊的人在自己家裡擺一面巨大的滿滿的書架是一種裝B行為,但會受到人們讚賞說,好有文化,平時顯得無聊時就會翻翻上面這些書,或者有學者就會與之交往,影響之下,此大老粗也許會更有文化一些,當然如果是一面巨大的書架牆紙就沒有這個作用了,這就是純裝B行為了。


自己越厲害越學習,其實越能發現自己不足。中國老話還是有自己的道理在裡面。

當然,謙虛並不是指妄自菲薄,自我打擊。只是說一直要以學習心態和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提高。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謙虛是啥意思。

謙,周易有謙卦,我看不懂,語文成績不好。不過看篆書有人說謙就是言兼,兼字形象是一個人倆手拿倆麥苗,意思是兼顧。從望文生義的角度來說,謙就是說話的時候兼顧別人。比如有人滔滔不絕說起來沒完,跟班主任拖堂似的,那就是沒有做到謙。

虛,我查到的是老虎在山,那意思就是沒人,最後演變成虛無的意思。我這裡理解成無我,換言之就是沒有預設立場和成見,因為自我源於自己的經歷和記憶,某種意義上來說,構成一個人的自我正是成見,這裡意思是已經形成的見識。

從字面來說,謙虛意思是,你說話注意別人,別預設立場別帶著成見。這大概才是謙虛的本義。後世多混淆了謙虛和虛偽,你去模仿謙虛的外觀,那自然是虛偽的,因為這是你在表演。

我知道諸君對這個詞的理解和見識應該還停留在小學一年級的水平,當時老師家長天天念叨,於是自己就半像不像的去模仿,得到的自然是虛偽。我記得小時候不懂英語的時候去模仿著唱我心依舊英文版,等到初中嚇一跳,後來知道這就是空耳君……

題主對謙虛的理解,很可能停留在空耳君對馬雲我賜你姨媽的水平上。倒不是說題主理解不了,只是題主可能後來沒有重新審視,溫故知新,繼續按照一年級時候的理解來提問。

講道理謙可以避免一言堂,而虛可以避免受傷。當一個人有某種立場或者成見,很容易引起尖銳的對立,而後導致撕逼,兩種或者多種立場和成見對撞,這搞不好就會傷心,當然這裡傷心也是字面意思。

你的自我本來就是由成見所構建,當你的成見和別人碰撞,傷的是靈魂啥的那種玩意兒。但是如果不預設立場,不帶成見,那就可以在討論中搭建新的成見,最後自己高興就拼裝到自己的自我當中,或者扔掉也行,這樣就避免了自己受傷。

避免了自己受傷其實也同時避免了傷人,交通事故是雙方的損失,但是只要有一方好好開車那就容易避免。

綜上所述,謙虛確實是一種深刻的美德。


中國有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


很多人認為謙虛是錯的,要全盤學習西方的自戀自誇,更好的和國際接軌。這些人是有多自卑?邯鄲學步罷了。

謙虛低調本質上不是源自中國的政治正確,也不是傳統習俗,而是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不在於平庸無能,而在於中立不偏頗,這恰恰是現代人缺少的精神。

特別是中國人,普遍跪舔歐美,西方中心說、歐人天命論、科學萬能論、一神教至高等思想深入骨髓。

中庸的思想來自老莊,有人生經驗的考量,居功不自傲、功成身退。也有哲學上的思辨,逍遙遊中的小大之辯,齊物論中的彭祖為夭,大宗師中的萬物一體,構成了中庸的內在邏輯。簡單的說,中庸就是平常心、平等心,不僅人人平等,物物也平等,這當然不是現實寫照,而是種思想境界,透過現象看本質。

低調,則是中國傳統政治生活的核心邏輯,在皇權至上、權利傾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度,很多人並非羨慕權勢而是避而遠之,遠離政治風暴。不單是政治上要遠離,財富上、才華上也都要遮蓋收斂,以圖安穩和長久。(國家周期律,世家轉皇族的風險可想而知,必死無疑啊!現代風光無限的政治、商業家族,吃棗藥丸(酸))

試想以中國的人口,行歐洲的野蠻文化,豈不是要倒退回春秋三百國的時代?正是以和為貴的思想,造就了中國長期的和平統一,也使得有了如此人口,也才有了和平崛起和大國夢。

如今歐洲和平數十年,正是因為兩次大戰的慘痛經歷,不得不反思,低下頭安穩過小日子,再也不提歐洲的中心和天命。而中國早在秦漢之時就已有過慘痛教訓,後又多次經歷大亂世,使得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很多人誤以為謙虛是中國才有的文化,實則不然,歐洲人過了那個爭強好勝的階段後,謙虛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謙虛低調並非某家獨有,也無法壟斷,更沒有申請專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風向而已。很多人交了外國朋友,驚訝的發現外國人居然也會謙虛,誤以為是中國文化弘揚海外。也不好好想想,歐洲人口也不少,要是都學俄羅斯人,那還不鬧翻天。

很多人還是抱著歐美文化強勢的理念,不過再過些年就不會這麼想。日本人一億多,美國近3億,所以怎麼也超不過美國。不要說地域狹小,俄羅斯土地那麼多,人口也略多於日本,然並卵。歐盟人口5億(脫歐潮之前),所以經濟勝過美國。中國13億人,怎麼輸,飛龍騎臉A過去就行了。甭提印度,沒有自由、素質教育的人稱不上公民,奴隸不算人口。

謙虛的來看,啊不,平等的,中國自古以來識字的人數加起來都比不過現在,文化來自識字的人,可想而知,中國現代所湧現出來的現代文化,必將碾壓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量和質在新文化面前不值一提。實際上,我們已經生活在中國新文化之中,表情包、網路詞語、朋友圈、知乎等,都是新文化的一部分。

在智能人時代到來之前,以中國的人口,強勢是遲早的,弱勢只是一時的。以人為本=人口制勝論=中國天命論啊!(成吉思汗表示不服,十萬輕騎兵可同時四路操作,征服世界)

順帶補充,謙虛可能和基因有關。眾所周知,吹牛智商學歷低,那麼反過來,高智商學歷的人普遍會嚴謹。歐洲人歷史上長期學風差,遠遠比不了中國的科舉之風,因而低俗文化野蠻傳播。不是故意黑,有人去非洲,覺得那裡的人天生能吹牛,謊話連篇,信譽為負。對於不會造字、甚至不會抄襲的種族,謙虛太過高級。


叫你謙虛不是讓你低聲下氣,低調不是忍著屁都不放,這是極其高端的生存策略。你看生物界的頂級獵食者哪個天天跳的不行打扮的花枝招展?低調和謙虛給你遇事足夠的生存空間,能更好的認清你我態勢,退可認慫再來進可按地摩擦。這也是為什麼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能讓友鄰眾猴嚇得尿顫。

針對於個人,悶聲發大財是宇宙真理,只能說中國人在與天斗與人斗的過程中理解的比較透徹。畢竟十四億人口遇著打你臉啪啪啪啪啪響的次數太多。看問題描述應該是個男孩子,等你遇見足夠多足球場上盤球玩傻你的大爺、籃球場上三步上籃造犯規的大爺、馬路上罵你一小時不帶重樣的大媽、銀行里各種凈值好幾億的普通人之後你就明白了。真的是臉太疼了。


因為我國文化根深蒂固忍受不了隔壁鄰居飛黃騰達,遠方的馬雲發財跟我沒什麼關係……

隔壁老王發財了走紅了厲害了能耐了,就受不了。

在一個人際關係圈裡,要謙虛低調……從小被這麼教育,要擺脫這個思路邏輯也挺難的。所以朋友圈基本上不敢發什麼,即使發了也會稍微矮化一下自己,說一下都是狗屎運,然後加上一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醬。


因為人的嫉妒心,你無法測量。


其實說到底,只要你的實力達到某一個層次,你再狂再屌再牛逼,別人也只能賠笑。問題是,你在到達那個層次之前,能不能忍得住?


就和匯率一樣。

一把發展中的國家(人),都會適度壓低匯率(低調),因為壓低了還會被你的實際價值頂著往前走。但壓低匯率(低調)也不能過度,不然別人的信心崩了,你想高調也高調不起來了。

反觀發展結束後就可以盡情地高調多圈錢了。


最近在看《被討厭的勇氣》,書中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深以為然。

個人認為這種過分的強調低調和謙虛是一種逃避行為,為了逃避別人的目光和嫉妒。

但是事實上,你無法控制別人的態度,也不應該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你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需要刻意驕傲顯露或者低調隱藏。

我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我家人,有時候的自己,都有這種逃避的思想,彷彿你生在這個環境當中自然而然就是這樣。

對自己坦誠,內心強大是多麼美好啊,努力追求之。


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悶聲發大財


看了很多答案真的很想笑,感慨逼乎畢竟逼乎,人人自認高精尖,「謙遜」這項對待世界的優秀品質竟然被解釋成了人際交往中的生存哲學,你們對「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有多大仇?

謙遜這項品質暗含了對自身的正確認知,以及對知識對未知對世界的敬畏,絕不是所謂的槍打出頭鳥。當你走過山看過水,見過大千世界天高海闊,你依然還覺得自己牛逼哄哄不可一世嗎?

你有沒有想過,你既然覺得自己優秀,那麼獲得與自身的優秀相符的成績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還有害怕招人嫉恨的,大哥你是有多優秀啊那麼多人嫉妒你?自我意識太強了吧?別那麼輕易的就把自己的心態往別人身上套行不?

學東西要學全面了,別上完小學看見伽利略質疑亞里士多德就覺得權威都是錯的,這個故事真正要告訴你的是格物致知求真務實的精神,而不是叫你瞎jb質疑。

正確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會什麼不會什麼,對能力以內的成績淡定,對自己不會的事情敬畏,為超常的發揮而欣喜,這才叫謙虛。

至於人際交往,你能那麼輕鬆就被人使絆子就說明你還不夠屌,放低姿態不應該么?


中國文化本來一點不謙虛低調,但近幾百年,不謙虛低調的都死了,剩下的敢不低調?

自前清開始,酋長們只需要奴隸,不要說謙虛低調,看你不順眼,低調都沒用。後來就一直被人壓著打,有什麼不謙虛的資本?

文革時期地痞流氓無賴專滅高調的,只允許它們高調。

近三十年來,所謂富一富二,官一官二,都是怎麼起家?底子是什麼?這個物種允許身邊有人不謙虛低調嗎?(個例就不要舉了,最煩知乎的這種用個例以偏概全的發言)。

記得有一位非常敬佩的公安部門領導,真的很正直,掃黑的結果是什麼?全家死光光。敢不謙虛低調?你有全家死光光的勇氣嗎?


推薦閱讀:

是誰讓你開始聽古風的?

TAG:心理 | 思想 | 社會 | 傳統 | 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