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如果刺殺嬴政成功,如何以秦國角度續寫接下來的戰國故事?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假設秦王嬴政逝世時年32歲,此時長子扶蘇14歲,七大戰國僅剩秦、魏、楚、燕、齊。萬里長城、阿房宮、秦王陵等偉大工程未建或正在建,如何腦洞大開續寫?


秦始皇,名扶蘇


刺秦前剛收拾掉趙國、韓國,魏國燕國還剩半口氣,那個時候楚國還有些實力的,剩下的齊國仗著自己離得遠也不居安思危實力一般,如果這個時候秦王死了,應該是扶蘇繼位,百度百科上說他是公元前241年出生的,姑且作為他的出生時候,刺秦是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當時扶蘇14歲,相比較於他爹13歲繼位,其實情況要好一些的,因為沒有呂不韋太后把持朝政。趙高還未專權,李斯還是一把手,大將還有王翦蒙恬蒙毅等人,六國統一的方針應該不變,就是扶蘇可能沒他爹壞,嬴政打贏六國的時候,離間計啊,遠交近攻之類的起了很大的作用,目測先拿罪魁禍首的燕國開刀,應該馬上被滅,魏國本來就沒多少地了,按總方針走攻下來也不是難事,基於扶蘇還年輕,可能會選擇再修生養息一段時間,和齊楚成三國之勢,然後一點點打下來統一六國,然後焚書坑儒修長城估計也沒有啦,之後就是扶蘇大帝的故事啦


啊哈 謝邀

然而我並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要邀我 可能是因為我姓秦???

------------------------正文-----------------

來先分析一下。

荊軻刺秦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當時最強的基本上就是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讓我們來一個一個說叨說叨。

我們首先看看齊國

在公元前283年,燕國大將樂毅率領五國大軍攻齊,幾亡齊國。齊國元氣大傷,不足為慮。

再看看楚國

秦將白啟伐楚(具體哪一年我忘記了!!!),攻破楚國都城,楚襄王慌慌張張遷都。後來又和好,雙方進行友好會晤(大霧,又干架,割地等等等。公元前276年,楚襄王收復秦國攻佔的部分失地,而後與趙、魏、韓合力攻打燕國,並與秦國和解,太子熊為質子。但俗話說的吼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還是很有潛力的,咱們先按下不表。

吃黃燜雞去了嘻嘻嘻

-------------我是吃完黃燜雞的分割線---

繼續

韓國在公元前230年被秦滅國,該玩家已出局

而趙國則在之前的長平之戰被秦坑殺四十萬人,從此再也硬不起來辣!公元前228年,秦軍破趙都邯鄲。趙氏出局。

魏國。此前的魏國國君魏惠王,又稱梁惠王(是不是很熟悉)大搞特稿。魏惠王在其父死後與兄弟爭奪國君之位,被韓趙合力攻打,魏軍大敗。國力-10000000

哦!忘了燕國!來我們複習一下為什麼荊軻要刺秦王。

因為秦國攻打燕國呀!燕國情勢緊急,才出了這麼一破招。而在正史中,燕國是被秦正面剛爆了的啊!

所以我們現在來正式開腦洞了!

------------------更新分割線--------------

(天哪剛剛用手機打了一大段不小心給刪掉了連保存都沒來得及啊啊啊啊)

所以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認識到,在荊軻刺秦王時,六國(其實已經是四國了)中沒有一個是可以單獨和秦國剛的。而秦國在吞併了趙韓二國後實力更是強大了許多。

荊軻刺秦成功,扶蘇成功上位(劃掉)。當時扶蘇還只是一隻小鮮肉(這個也劃掉),雖然年幼,但是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從很多史料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嬴政是把扶蘇但接班人培養的。

然後我們來看看扶蘇的官方評價

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

多的史料我就不擺了 我懶(?Д?)ノ

再看看李斯。

李斯這個人非常的interesting,他的思想比較靠近法家,在正史中就是他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策略,也是他極力主張推行郡縣制而廢除分封制。但也是他合同趙高逼死扶蘇(當然後來又被趙高逼死這又是後話了)。

答主有話說

這個答案不會棄的,因為第一次我寫的答案有人看啊,還是想認認真真的寫下去,只是最近真的事挺多的,要寫好幾篇論文,還要複習,還要考試。

Σ(?д?lll)簡直忙到飛起

我這麼認真 就不給個贊嗎 有贊再更新


瞎寫點,文筆拙劣,諸君見諒。

奉勸各位,千萬別買ow,不說了,我再來幾口

燕人荊軻來降,吾主甚喜,傳令召見,荊軻急步而上,主問荊軻:今日來降,何以為禮?荊軻請求面見呈上禮物,主欣然允之。荊軻上前,喚侍從秦武陽捧錦盒上,親呈於吾主,吾主開盒視之,乃為敵將樊於期之首,主大喜。荊軻又令秦武陽呈上竹簡一卷,王親手拆之,督抗地形圖五字赫然在上,主大笑,圖卷漸開,王之喜愈甚,圖窮,忽寒光大盛,吾主尚不明何事,低頭卻見一柄寒光森森的匕首正插在自己胸口。吾主的笑容凝固了。

——《秦相李斯日記》

1.這一瞬間,殿上炸開了鍋,殿上的大臣們親眼所見,秦王死了。那個雄才大略,想一統天下的秦王居然就這麼輕飄飄的死了,滿堂的文武大臣們一時之間全都怔住了,眾人都失去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唯有一人喝曰:拿下荊軻,秦武陽者,重賞!

這人是李斯,秦國的廷尉,也是秦王生前最為倚重的謀臣。果然有其過人之處,單這份冷靜的心就不是殿上任何一人可以擁有的。

除了,角落裡一個小小的宦官,他看到殿下的秦武陽想趁滿朝文武失神,衛兵纏鬥荊軻的時候逃走,竟當著滿堂文武的面,三步並做兩步上前一把摁住了秦武陽,秦武陽原本便緊張的心一時崩潰,竟被這小小宦官摁住了脫身不得,這宦官,名為趙高。

與此同時,東海仙島

福祿壽三星正在下棋,此步該福星落子,福星拿定棋子,正欲落子,忽心念閃動棋子掉在了棋盤之上,與之對弈的祿星與觀戰的壽星大感奇怪,問道:何事至此,棋子竟落。福星答道,二位可還記得,數年前,天帝見人間戰亂甚久,生靈塗炭,於是來此仙島,讓我們三人選出亂世霸主,一統天下。壽星答道:別看我老頭子年齡大了,記憶卻好。當時吾等三人放出陳寶。看諸國誰能得之。陳寶乃是千年雞精,一雌一雄,得雄稱王,遇雌稱霸。當年秦文王運氣好,得了兩隻,乃是一統天下之福。福星答道:正是,這陳寶之福,本理應這一代秦王嬴政得享,可剛才我忽然感到這秦王嬴政竟被刺殺而死,按說這嬴政理應諸邪不侵,遇難呈祥,卻在剛才突然死於他人刺殺,壽星佬,快查查這嬴政壽元如何。壽星自是運起神通,查了起來,這一查之下,大驚失色,這嬴政本應還有二十年壽元,後病逝,卻壽元未盡而死,這事,怕是反常為妖吧。三星思前想後,卻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2.東海仙島上,三星思前想後也想不出個所以然,而秦王殿上,氣氛更是一片死寂。秦王嬴政,正大展宏圖之志之時,居然就這麼悄無聲息的含笑遇刺而亡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成了困擾整個秦國所有大臣的難題。唯有李斯,當機立斷,先是下令封鎖一切關於秦王遇刺的消息,之後令王翦自前線撤退,立刻接公子扶蘇返回咸陽。這王翦是何許人也?秦國北路軍總指揮,此時正率軍圍攻燕國,讓他自燕國撤軍。是怕他日公布秦王死訊時秦軍士氣大跌遇上燕國生力軍全軍覆沒。再者讓他親自護送未來的皇帝,素有善名的公子扶蘇返回咸陽,定然是最安全的選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首先看看當時的地緣態勢。

公元前231年,秦滅韓。

公元前231年又發動了滅趙戰爭,公元前228年,趙國被滅,公子嘉逃到代地建立代國。

公元前279年齊國復國,之後一直奉行不干涉政策,隔岸觀火,甚至在秦國攻打其它國家的時候從背後攻打別國。

楚國自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後一蹶不振。

魏國自戰國中期馬陵道之戰之後失去霸主地位,衰落多年。

燕國自齊國復國以後國力大衰,又遭受趙國不斷打壓,實力弱小。

(這張圖是公元前228年秦滅趙之後的形勢圖,由於一年之內沒有發動大型戰爭,姑且當作公元前227年形勢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秦國的疆域已佔華夏世界1/2強,從地理地勢來看,秦佔據巴蜀、關中、漢中、黃土高原、南陽盆地、華北平原西北部和北部,共佔有華北平原的一半左右。秦對魏燕齊楚代五國在地勢上呈俯衝態勢。

在地緣態勢上,燕代兩國與齊楚魏三國被秦佔據的華北平原北部隔開,使其不能聯合,斷絕了魏燕齊楚代五國聯合的可能性。

在工業革命之前,農耕經濟一直都是生產力最高的經濟模式,商品經濟,手工業等都是建立在農耕經濟之上,農耕經濟的強大決定了一個古典國家的戰略力量強弱。

從經濟來看,秦國是各諸侯國中第一個普及鐵犁牛耕的國家,農耕發達(「秦以牛田,水通糧」——《戰國策》)更經過商鞅變法進一步提高百姓生產積極性。水利工程方面秦國修建了大量發達的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鄭國渠、白起渠等等,將四川盆地,關中平原變成膏腴之地,天府之國,秦國的農耕經濟高度發達。

魏國擁有鴻溝這樣的大型水利工程,但國土面積狹小,被秦國三面包圍。

楚國此時坐擁江淮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而那個時代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沒有得到開發。

齊國地處山東丘陵,土地肥沃程度遠不及華北平原,更不用說關中平原了。

代國地處太行山脈北部,土地貧瘠。

燕國地處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四郡,尤其是遼東遠未得到開發。

從土地面積看,秦占天下1/2強,而對土地的開發利用上,秦國遠勝魏燕齊楚代五國,農耕經濟遠超五國。

從經濟制度來看,秦國經過商鞅兩次變法,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主以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製為主),人民生產積極性高漲。而魏燕齊楚代的變法和改革對經濟制度的變革都不徹底。

從政治制度來看,秦國基本廢除分封制、貴族世襲制,建立起以軍功爵制和察舉制(嚴格來說,軍功爵制本身就是察舉制的一種)為主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在那個時代是大大領先的。而魏燕齊楚代的變法和改革在政治方面又都不徹底。

秦國的社會風貌是什麼樣的?戰國後期的荀子經過實地考察寫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朴,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

荀子認為秦國的社會風貌良好,政治清明,百姓淳樸,經濟發達,認為這已經達到治理社會的極致了。

而此時的魏燕齊楚代政治黑暗,政壇腐敗,在政治上,秦國朝堂是以丞相王綰,廷尉李斯(此時的李斯還不是丞相)蒙毅為主的文官集團,和以王翦、王賁、蒙武、蒙恬、李信為主的將軍集團。五國之中,燕國和齊國政壇最為荒唐,不知道自強的愚蠢的燕國竟然把國家存亡的希望寄託於一場刺殺,而齊國則做著與秦國二分天下的美夢,陷在秦國的空頭支票里不能自拔。在朝堂之上,秦國遠勝魏燕齊楚代五國。

軍事實力上,秦國的虎狼之師與魏燕齊楚代五國相比,高下立判。

由此可見,秦國無論是各個方面都遠超魏燕齊楚代,統一天下的大勢已不可阻擋。哪怕是荊軻成功了,秦國就算有王位之爭,各懷鬼胎的魏燕齊楚代五國也沒有攻秦的機會,而秦國則會在另立新君之後迅速發動針對五國的滅國之戰,可以說,魏燕齊楚代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

可以說,續寫的這個故事,與歷史上始皇帝統一中國的故事,沒什麼差別。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碾碎一切螳臂當車之輩,而這其中的故事,歷史已有呈現。


奮六世之餘烈變成奮七世之餘烈


荊軻刺秦王 兩條毛腿肩上扛


首先,荊軻刺秦時秦王的孩子多大,弟弟多大,叔叔伯伯多大,能力如何,然後各方勢力一衡量,能者上位,國力放那,頂多推遲,搞不好提前。荊軻啊,長點心吧,趕快殺商鞅!


趙高挾扶蘇,開始影響秦國政治

但是只要扶蘇不死,秦國還是會一統天下

秦國沒有過昏庸的君王么?

但是都很短命

舉鼎的那個煞筆就是例子

所以秦國如果還是這樣的話

統一天下是遲早的

在詩經中收錄的秦國的戰歌就是

秦國人民精神的代表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趙高這個人是歷史bug

最關鍵就在於趙高是秦始皇的朋友?

在一起那麼多年了

秦始皇一死就反水

兄弟,你他媽是沒有JJ

你也不能這樣啊

所以說很大的可能

秦始皇一死,趙高繼續反水

那戰國歷史可就有意思了

有時間,我在電腦上再寫一個玩玩


國力擺在那裡,除非下一任秦王真的不堪造就,否則大概是不會有什麼大變化的


秦國宣太后的例子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有的時候不管是個人的命運,更多的是要考慮歷史進程。

扶蘇小兄弟萌萌噠。


秦立新君,一統天下可能會延遲幾年,但歷史大潮流不會改變


看到跳舞大大關注了這個問題,感覺又有好看的情節可以看了 (●˙ε˙●) 期待大神的腦洞


扶蘇繼位,奮七世之餘列,統一六國後,把李斯趙高殺了,秦萬世未可知


秦始皇換人了,秦國國運變長了。


天下亂,波流轉,上者為清流,在下成緇泥。

古代政治和人離不開關係,秦王死,秦國必會暗流洶湧,內耗是肯定的,持續時間多久,天方知曉。

這段時間諸國必得喘息,天歸誰家,卻不好說。

這就像即時戰略遊戲,一秒定生死,翻轉剎那間。

有時一件小事,足以影響歷史的洪流,正如蝴蝶效應。

秦王嬴政對於秦國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至高的正確的政治綱領。

私以為,無可判斷。


題主這問題可能從基礎上就出錯了。至少按照史記荊軻本人的說法,這場刺殺行動的真正目的是挾持秦王而不是殺死。(當然我們得排除那是荊軻推卸責任的說辭。。。)

所以所謂的刺殺成功應該是挾持秦王簽下XX條約之類。


這是一波月關的節奏啊


中國漢代提前?搞笑。其實還是應該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朝代興衰替代。歷史上又出現了一個++,他替代秦始皇未完成的工作。開闢什麼什麼制度。


反對第一的答案,秦始皇死後馬上就出現繼承上的問題,隨後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就算秦佔有天下100%,也就是幾年間就土崩瓦解。如果刺秦成功,說不定會讓這個邏輯提前發生。所以說歷史決定論是有局限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秦滅韓甚至趙後,其他諸國仍不聯合抗秦?
如果扶蘇不自殺,如果曹昂不戰死,如果朱標不病死,如果朱由校多活30年,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
秦滅六國之後,周天子是怎麼處理的,還是之前就已經被處理了?
如果荊軻刺秦成功,歷史會被改寫嗎?

TAG:歷史 | 寫作 | 故事 | 古代 | 秦朝 |